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作者:苏辛-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容简介:
哈佛,聚集了全世界学子目光的象牙塔塔尖,对17岁就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毕小明而言,只是人生的起点。扑面而来的,是攻读博士学位的挑战,是异国生活的新奇与孤寂,是美国女孩爱丽丝如花般灿烂的笑脸,还有,还有一个萦回不去,时时触动少年情怀的玫瑰色的梦……
第一部 一、甜蜜的孤独(1)
研究生院的宿舍,周围都有一片平整的草坪,上面随意摆着一两张野餐桌。宿舍当中,最难看的要数R Hall和C Hall——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建筑师的杰作。学校附近房租贵,宿舍稍便宜,所以穷学生喜欢。R Hall背向牛津街的一侧,二楼的一个房间,窗外恰好有棵小树,那是我刚到校时住过的地方。
我非常喜欢R Hall的这个小房间。大学时室友合买了一台计算机,晚上几个人争着玩游
戏,很吵;如今一个人住,是一种享受。我在R Hall的房间里读书、做题,还用电饭锅煮粥。读书累了,我拉开百叶窗,看着外面的草坪和树。初秋,毛茸茸的松鼠攀在树枝上,一边不停地嚼着坚果,一边好奇地看着我。男生有时赤着上身,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炫耀结实的肌肉。冬天,冷风刮过,原先的草坪上只剩下茫茫白雪……
那年我十七岁,刚刚大学毕业。那时出国成风,我还小,想见见世面,就随了大流。经过一些考试和各种手续,我带着两个硕大的行李箱上了飞机,然后到了波士顿附近的哈佛大学。
住进宿舍的第一天,因为时差反应,凌晨三点我就醒了。四面安静,房里的一切都陌生、奇怪——地毯上的条纹、带铁抽屉的书桌、门边的壁橱。桌上的台灯不是我书房里的式样,住在隔壁的人们也不是爸爸妈妈。白天,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街上的车流、红砖的人行道,波士顿似乎只是另一个城市,跟家乡大同小异。这时我才意识到,家已经离我很远了。
小学的时候,家在几百米外;中学的时候,家在几千米外;大学的时候,家在几百公里之外;今天,家在两万公里之外。我越走越远了。不可能更远了……两万公里之外,家里是下午,爸爸妈妈上班去了,空落落的房子和这里一样寂静……
我突然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我从没经历过——它带着甜蜜和欣喜,让人心直颤……我又打量了一下房间,穿上外衣。我想出去走走,看看周围是什么样子的。
微弱的星光下,几栋红砖的建筑依稀可见,其中一栋上爬满长春藤。我身边静立着一些不知年岁的粗硕的大树,浓密的树叶在风中轻响。草坪上传来小虫的叫声。偶尔一辆车从草坪旁边的路上经过,深夜里,车声听起来特别响。我笑着,呼吸着初秋清凉的空气。周围的一切渐渐明亮了。天边白了……地上的影子越来越清晰。
回到房间,我读了几页书,又睡了,还做了个梦。我一个人浮在夜空中,周围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强风一阵阵涌起,吹动巨大的云朵从身边飘过。正当我想哭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姑娘飘了过来,她的小脸精致而苍白。我轻轻抱住她,亲吻了她温润的嘴唇。就这样,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孤独地飘着,亲吻。
醒来后,小雨正从开着的窗户里轻飘进来,打湿了我的窗台——昨天忘了关窗——门外忽然一阵喧闹。
“妈妈,别在屋里瞎收拾了——这些我一个人都能对付。”
好清脆的女孩嗓音!出门一看,是个美国小姑娘,两手各拿着一杯咖啡。她的头发金黄里带点暗褐色,鼻子直而小巧,薄薄的嘴唇稍往上翘。一件淡紫色的连衣裙裹着她纤细的身子。可能是搬东西的缘故,她脸上红扑扑的,连衣裙的吊带给汗水润湿了。看见我,她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说:
“你好,我叫爱丽丝。”
“你好,我是毕小明。我们是邻居。”
她又问了一遍我的名字,然后说:“你的英语不错嘛。”
我一笑。她大概注意到我说话结结巴巴,想安慰我一句。这时爱丽丝的妈妈从房里出来。她长得和爱丽丝一个模样,笑容可掬。爱丽丝把一个咖啡杯递给她。
“我是爱丽丝的妈妈……哎呀!你年纪真小,简直就是个小男孩。”
“对呀,对呀,”爱丽丝赶紧说,“我正觉得你有点奇怪。你看上去像个中学生。”
“我今年……十八岁。”不知为什么我撒了谎。
“十八岁?读博士?你是少年大学生?”
“是的。”
“我有个朋友也是少年大学生。你们都这茨昵帷煺妗D闶茄裁吹模俊?/p》
“我在A系。”
“A系?那么你的数学一定很好。我学生物。”爱丽丝一边说,一边呷了口咖啡。
“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是。妈妈,我们去系里看看吧——我的办公室应该能放些零散东西。”
我们说了再见。爱丽丝和她妈妈一起往外走,爱丽丝昂着头,骄傲地走在前面。我回到房里躺下,继续琢磨刚才的梦。我肯定是在飞机上坐了太久,小窗外总有巨大的云朵掠过,仿佛触手可及,所以又梦见它们了。不过,爱丽丝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她笑起来真可爱。
此后我和爱丽丝有些来往。我们到校早,楼层许多房间还是空的。清晨,打开房门,外面的走廊静悄悄。爱丽丝有时半睁着眼睛,懒洋洋地走过,我就跟她问候一声。她穿着宽松的棉浴衣,提着一个装牙膏牙刷的小塑料篮子去楼上的洗手间。半小时后,她会依旧穿着棉浴衣走下来,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有时我们靠在自己的门口聊天。爱丽丝对中国感兴趣,知道长城、黄河、兵马俑、饺子,也喜欢吃中国饭,但自己不会做。有一次她说她大学时选过一门汉语课,还和同学去过北京。我吃惊地问:
第一部 一、甜蜜的孤独(2)
“你会说汉语?”
“汉语很美,不过我只学了几句话,让你见笑,”爱丽丝低下头,吃力地改用汉语说,“您好。谢谢。对不起。爱情。再——见。”
我请爱丽丝讲讲在北京的见闻,她说她喜欢北京。北京灰蒙蒙的,但名胜古迹很多。(在
美国可没有这样的历史古城——波士顿就算是历史古城了。)她喜欢某个老城门,也喜欢宽袍大袖的衣服,还对那种壶嘴极长的铁壶感兴趣——倒茶时添开水用的,飞机场的餐馆就有。
“你对中国人的印象怎么样?”我问。
“挺好的。我只到过北京。北京人都好客。不过他们说话太快,完全听不懂,仿佛不是汉语,倒像是别国的语言……我开玩笑,你别介意。北京的年轻人特别会骑自行车,还愿意给人指路。”
我睁大了眼睛:“原来北京人这么好。我听同学说北京人从来不给别人指路,看来同学说错了。”
“我们在北京时,一次不小心拐进一个巷子迷路了,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领我们出来。他说这巷子其实在闹市,旁边是北京大学,而他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北京大学很有名望,对吧?”
我说:“不,北大虚有其名!”
爱丽丝轻声一笑:“你真严肃——好坚决的断语。”
我见她手里端着杯咖啡,自在地喝着,就问:“爱丽丝,你好像挺爱喝咖啡,一天几杯?”
“两三杯。”
“好家伙,一天喝这么多。”
“这算什么,”爱丽丝喝了一大口说,“我有个大学同学,平时所有的课都不上,每到考试前才通宵学习,一晚上要喝五六杯黑咖啡。还有,据说巴尔扎克一天要喝四十多杯,难怪他写了那么多小说。当然,这都是个别的人。意大利人才厉害,每人每天要喝八杯espresso,不喝满八杯他们晚上睡不着。”
我皱着眉问:“喝了这么多咖啡,他们反而能睡得着吗?”
“不知道。不过意大利人说话兴致勃发,激情澎湃,可能和咖啡有关……”
大概是喝了咖啡,爱丽丝越说越有精神。半小时后,我得知她家在Vermont的小镇上。那里的植被还没有被破坏,有山有湖,空气洁净,人也和气。她父亲是镇上邮局的职员,在工会很活跃,母亲是图书管理员。她还有个已经嫁人的姐姐,在一个小银行工作。接着她问我初到美国,对这里的印象怎么样。我说:
“还没什么印象。不过这里的自然环境很美,人们都见面微笑,彬彬有礼。”
说到“人们见面微笑”的时候,我心里其实在想爱丽丝。她用心听着,脸上洋溢着稚气而温和的笑。
第一部 二、爱丽丝的小甜饼(1)
一个阴天的正午,我去厨房做午饭,碰见爱丽丝。她拿圆珠笔在几张标签上写字,贴在从超市买的食品上,再放进冰箱。我问她标签是做什么用的,她说:
“写上日期和名字,贴在食品上,别人就不会拿错了。这是公用的冰箱,肯定容易弄混。”
爱丽丝说话快,但吐字尽量清晰,好让我能听明白。我站在她旁边,看着她的侧影。她的睫毛出奇的长。她穿着件白底印小蓝花的连衣裙,裙摆很长,带两层摺子。过了一会儿,她俯身蹲在烤箱前,我担心裙子会拖到地上——地板是湿的,清洁工刚来擦过,厨房门口放着一个“小心滑倒”的牌子。爱丽丝一手小心地提着裙子,一手更小心地在烤箱里折腾。
“烤箱里要烤什么?”我问。
“小甜饼。”
奇怪。想象中的美国人都不会做饭,中午随便吃点三明治、汉堡包,晚饭也是用微波炉做的。我佩服地说:“原来你会烤小甜饼。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不可以教教我怎么烤?”
“当然可以。这是easy…bake,面团是现成的,把它从罐子里拿出来,分成一小团一小团贴在铝箔上,放进烤箱就行了,容易极了。”
爱丽丝说完,拿了张椅子去阳台上坐着。我吃过午饭,也走到阳台上。天上罩着墨色的云,风吹来一阵湿气,虽然是户外,还是沉闷异常。
爱丽丝问了几句我在美国感觉怎么样,我回答了,然后不知该说什么,只好盯着她裙子的下摆。
“小明,”爱丽丝笑着问,“瞧你皱着眉头在想数学问题吗?真是个小数学家。”
“没有,”我说,“不过,我不喜欢被人叫作什么‘小数学家’。”
“对不起。被称作‘小数学家’、‘小生物学家’的确有些烦人。”
“就是!”我有了兴致,“别人总说我小,有时真气人!每个人跟我说话都高高在上。我还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问我:‘你就是毕小明?听说你会读书,干吗不读一段我听听?’她问的时候一脸不相信。我读了一段,她倒不太好意思了,还说:‘你读得确实不错。不过,不但要会读书,而且要会写字!’然后她也不叫我写几个字看看,就叹了口气,摇着头走了。”
“没事。下次有人叫你‘小数学家’,你就说‘你还不如说拿破仑真是个像样的小战士!’”
“谢谢。这句话很好。爱丽丝,你真聪明。”
“可惜这句话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Keats说的……”
“Keats?我听说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写过《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瓶颂》、《忧郁颂》的那位——”
我突然住了口。这些诗我根本没仔细读过,刚才只顾炫耀,多嘴了。
“对,对,”爱丽丝高兴了,“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轻雾的季节,甜蜜丰饶的时令;你是催熟万物的太阳的挚友)……我最喜欢Keats的诗了。你也喜欢吗?”
“嗯……我的英语不够好,而读诗只能读原文,不能读翻译的。再说汉语把Keats的名字翻译成‘济慈’,听起来象个和尚,所以不愿意读……”
爱丽丝认真听着,不再追究。我问:“Keats为什么说这句话呢?”
“Keats个子矮,年纪又小。有一次他女朋友的母亲向他的邻居打听Keats到底怎么样,邻居赞许地说:‘他真是个像样的小诗人。’Keats知道了很生气,说:‘你还不如说拿破仑真是个像样的小战士!’”
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起自己以前对美国的种种想象,事实证明有些是对的,有些全错了。
“曾经有人对我说,美国是个花花世界,人们穿衣服极为开放,满大街都是超短裙。到这里一看,其实大家穿着并不那么暴露。比方说,爱丽丝你就穿着长裙。对了,你的长裙非常漂亮。”
“谢谢,”爱丽丝说,“不过,你早上已经说过一遍我的裙子漂亮了……我不喜欢超短裙。实际上我并不在乎穿衣服。”
“我也不在乎穿衣服。实际上我更在乎吃东西……不过这是什么味道?”
我伸着头,左右闻了闻。从爱丽丝的方向飘来一缕甜香。
“哎呀!我的甜饼!不会烤糊了吧?”爱丽丝跳了起来,冲进屋里。
几个人围坐在lounge(前厅,休息室)吃爱丽丝的小甜饼。其中一个美国学生,叫汉克,在肯尼迪政府学院;还有一个中国学生,叫赵荣,学计算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赵荣。他中等个子,方头大耳,非常壮实,虽然没有可炫耀的疙瘩肉。汉克棕黄头发,留连腮胡子,很窄的长脸。汉克、爱丽丝和我边吃边闲聊。无非是刚到波士顿,不太适应,过些时候就好了。汉克最活跃,一直讲波士顿的天气多么不可琢磨,暴风雪多么可怕,等等。
“你们知道吗?这里的天气可真是的!我从来没见过!冬天足有八九个月,大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要多冷有多冷;夏天有两三个月;还剩几天是春秋天?”
“春天这么短?”
“是啊。一夜间花都开了,空中全是花粉,过敏的人争着打喷嚏……”
“我喜欢冬天,”爱丽丝说,“我习惯了冬天,特别喜欢雪。”
第一部 二、爱丽丝的小甜饼(2)
“对呀!对呀!这里足有九个月的冬天,雪一场接一场。但是夏天也不错。波士顿的夏天虽然有时热了点,可也经常下雨。Martha's Vineyard夏天很火爆,海滩上的人数也数不清……”
汉克一边说着,还一边加上各种手势,有时耸肩,有时眉毛往上一挑,有时猛一挥手。
“你家在波士顿吗?”我问汉克。
“不,我家在佛罗里达州。”
“离波士顿挺远的,”爱丽丝说。
“你常来波士顿玩吗?”我又问。
“不常来。上次我父亲来波士顿办事,我跟着他来,随便逛逛。我父亲在投资银行做事。他有不少好点子——Fleet决定收购Bank Boston就是他的建议……那次我们在波士顿,把各处的名胜都逛了一遍——Freedom Trail、Boston Harbor、Downtown Crossing、Cape Cod……其实没什么好玩的。这里的地铁陈旧透顶,比华盛顿特区的地铁差远了。你们可能不知道,地铁里甚至有小老鼠。我没见过,昨天听别人说的。很多小老鼠!特别有意思。在地铁的轨道之间……”
赵荣本来舒服地坐着,没注意汉克的话,只顾往嘴里塞小甜饼。这时他突然伸了个懒腰,皱着眉咳嗽了一下,大声说:
“爱丽丝!你的甜饼真好吃。”
“谢谢,”爱丽丝说。
“对呀,爱丽丝的甜饼真甜!”汉克忙说,“我有个阿姨,也尤其喜欢自己做小甜饼。其实她的手艺不如你……”
“的确好吃——”我说,“赵荣,你昨天才到的吗?”
“哪里。来了好几天了。倒霉的时差反应!我一直躺在床上。”
赵荣的一只眼睛还有点红。爱丽丝微笑着,把装甜饼的盘子往赵荣的方向一推:
“一直躺在床上?你饿坏了吧?”
“我很好,”赵荣边吃边说。
“现在正是世界经济腾飞的时候,”汉克又说了起来,“是研究经济的最佳时机,所以我比较偏向经济学。毕业后赚钱的工作一大把……”
第一部 三、鱼汤和性梦(1)
这天傍晚,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四周静静的,只有走廊上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接着是隔壁爱丽丝带门出去的声音。这时我想起她一边小心地提着裙子,一边弯下腰的样子。连衣裙裹着她柔嫩的身体,裙摆上的小花仿佛是从空中洒落的;或者仿佛有风吹过,小花漫天飞扬,空中有醉人的花香……在潮湿的空气里,站在爱丽丝身后,有一刻我的意识空白了,除了爱丽丝的裙子,什么也看不见……然后我听见水池里单调的滴答声——爱丽丝刚洗过手。厨房的长方桌上放着几卷纸巾、一盒用来封食品的保鲜薄膜。爱丽丝的钥匙串也放在桌上。
烤箱里腾起一股热浪。我的脸红了……
门上有人重重敲了两下,我仓皇坐起身,答应了一声。赵荣推门进来。他左右走了几步,点点头说:
“小日子过得不错嘛!房里整整齐齐的。”
“一个人住,勉强能收拾整齐。”
“想当初读本科的时候,宿舍里可够乱的,养成的习惯一直改不过来……不过咱们先别说这个,我正做菜,你要不要吃点?”
我笑着问:“你会做菜吗?”
赵荣说:“学着做,学着做!”
原来出国前他在亲戚家里学过几天炒菜,还带来了炊具、菜谱,只是从没单独动手做过。
“那你这两天躲在屋里吃什么?”我又问。
“煮面——方便面。真是吃烦了。今天我要试着做一个泡菜鱼。”
“泡菜鱼?听着就好吃。要帮忙吗?”
赵荣说不必了,鱼已经在锅里了。跑到厨房一瞧,炉子上火苗腾腾,锅里沸水翻滚。长方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菜谱,上面写着:
菜名:泡菜鱼
特点:鱼肉细嫩,咸酸微辣,泡菜鲜香浓郁。
原料:鲫鱼、泡辣椒、泡青菜、泡子姜、葱花、卤糟汁、醋、红酱油、酱油、水淀粉。
制作方法:鲜活鲫鱼,去鳞洗净,在鱼身两面各剖两刀,泡辣椒、泡青菜、泡子姜切细,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二百四十摄氏度,放入鱼炸两分钟滗去余油,入泡辣椒、泡姜及葱花、卤糟汁等炒出香味,掺肉汤,加酱油、红酱油、泡青菜后移中火上烧约十分钟翻面,烧煮后盛入鱼盘,锅内加少量醋、葱花,用水淀粉勾薄芡,淋浇鱼身即成。
“好家伙,”我说,“光泡菜、酱油、醋就有好几种。”
“泡菜只看见一种小塑料袋装的,好象是泡青菜,我买了一袋。鲫鱼没有,只好用别的鱼。没关系,变通变通,味道估计也差不多。”
我皱了皱眉:“不过,菜谱上又没说要加大量的水煮沸——你做的是泡菜鱼吗?”
“可不是,”赵荣沮丧地说,“放鱼下去炸的时候,可能油少了,鱼粘锅了。我一看不对,赶紧加了两大碗水,等会儿大概就煮好了。”
赵荣把手插到裤兜里,两眼看着炉子。过了一会儿,鱼汤好了,虽然醋放多了,味道倒挺鲜。我们去lounge坐下喝鱼汤,两个人都抱怨烹调难学。然后赵荣突然话题一转:“你在A系……你们系今年还有一个大陆来的学生,叫丁宜圆。她跟我一样,也是北大的。你见过她吗?”
“没见过。原来我还有个师姐。你认识她?”
“我们……”赵荣扶了扶眼镜说,“可以说认识。她学习特别好,总是全班第一,但不是书呆子——完全不是。也没见她多么刻苦努力,成绩却一直很好。她对什么都感兴趣——经济、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哲学……”
赵荣仿佛把哈佛的各个学院都列了一遍。我则盘算着她要是能教我们做饭就最好了。
“那是,”赵荣同意说,“现在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得琢磨几样容易做的菜——这个鱼汤也挺麻烦的。对了,中午那个女孩好像挺会烤甜饼。”
“你说的是爱丽丝?她就住我隔壁,学生物的,她家在Vermont……”怎么搞的,我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我赶紧低头喝汤,心里担心赵荣会取笑我。
赵荣却没注意,接着说别的。他说话声音大,语气透着热情,让人容易亲近。我们约好一同参加研究生院的某个orientation(迎新会),熟悉环境;赵荣谈了一阵他的专业——软件、硬件、因特网;最后我感谢他的鱼汤,他往我肩上一拍:“谢什么!你要是会做什么菜,告诉我一声。”
晚上十点,我回到房间,关上百叶窗,舒服地钻进被子里。不知为什么,脸有点烫。过了很久,隔壁传来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爱丽丝回来了。她的门开了,又关了。接着咚的一声闷响,大概是她把自己往床上一扔。她肯定累坏了……外面的树叶在沙沙轻响。有雨滴打在窗上的声音……
眼前一片茫茫水雾。头顶洁白的灯光倾泻下来。水声哗哗响。有人忘了关水龙头了。我摸索着,走到一个水池边,水花溅到我脸上。我把水龙头关了。窗下静立着一个深红色的花瓶。花瓶有极柔和的曲线,瓶内插着一根暗绿的幸运竹,竹叶上的水珠倏然滚落。水停了,水雾依旧弥漫。房间正中有张长方桌,上面放着几片西瓜、一叠纸巾、一串钥匙。钥匙?我正迷惑地想着,突然听见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咦——怎么没水了?这可怎么办?我一定要洗澡。”
我大吃一惊。一个陌生女人走了过来。她中等个子,身材苗条,胸部圆润丰满,穿着深红的睡袍。睡袍打湿了,凌乱地裹在她身上。她的脸模糊不清。
第一部 三、鱼汤和性梦(2)
“这是厨房,你怎么在这里洗澡?”
“是厨房吗?我不信。这里水流成河,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