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家大争-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弟弟先休缓一下,一会召来风火马鹿,以雷电戟之威,必能降服火灵。”

黛姬缓缓说着,解释了公孙策很多不了解的东西,而公孙策猛地站起,精神一动,赤兔马出现在身旁。

这里的赤兔马与外界不同,浑身火焰缠绕,四蹄之下各是一团旋风,更大的不同在于马头,上面竟然长着一对鹿角,很是雄壮。

外面正在给赤兔马添水的成廉一见赤兔马消失,急忙赶到公孙策大帐,调遣虎卫,严加守护。

“姐姐,这火灵所化的蛇,斩杀会是怎样?降服又是怎样?”

公孙策骑到赤兔马上,策马奔腾到石山边上,扭头询问。

“斩杀后火灵消散,只有风火马鹿会增强一些实力外,弟弟还会损失一件灵兵。如果弟弟能降服火灵蛇,就会多一件可以操控由心的火灵灵兵,可以交由北斗神将自由使用的灵兵。”

黛姬说完,就见公孙策纵马一跃,跳下石崖,半空中赤兔马四蹄践踏,凌空而踩,载着公孙策虽然不断在下降,而前进的速度很快。

这是赤兔掌控的风灵之力不够强的原因,如果足够强,别说是在意识星空内,就是在外界,也可以腾云九霄间。

公孙策手中雷电戟没有外界的压制,在意识星空内绽出无数的蓝紫色电蛇,这些电蛇游走在公孙策身旁,有不断消失的,也有不断产生。

来到蟒蛇交战之处,公孙策从天而降,一戟斩向火灵蛇。

火灵蛇被死死缠绕,无法避免,连吃公孙策数十戟,浑身是伤。

它流淌出无数燃烧的血液,落在地上将战斗中的两蛇一马一人包裹。

火焰炙烤中,白玉蟒凄厉吼叫,对火灵蛇疯狂撕咬;而公孙策浑然不受影响,地上火灵蛇血液燃起的大火,尽数被赤兔马吸收。

随着火灵蛇流血渐多,更多的原因是他的血液中的火力被赤兔马吸收,使得它不断缩小,最后从白玉蟒的缠绕中脱身,急忙朝半空游走。

赤兔马得了无数的好处,那里会让它逃走,不用公孙策指挥,直接四蹄一踏,猛地一跃,半空中张开马嘴,将火蛇咬住,拖了下来。

公孙策随即一戟插到火蛇脑袋旁,雷电戟大肆绽放电蛇,不断侵蚀火蛇。

火蛇不断缩小,绽放出无数游走的火红色丝线,尽数被赤兔张嘴吞吃,像吃粉丝一样,咬到一根,其他的一口吸到嘴里,毫无遗漏。

最后的火蛇,只要一尺长的时候,一动不断,小小的宝石一样的眼睛望着公孙策,蛇头不断上下起伏,似乎在顿首磕头。

公孙策一笑,收敛了雷电戟上的电光,小火蛇欢快游走。

顺着雷电戟爬到公孙策手臂上,暖暖的,然后化成一道火红色印记,融进公孙策左臂。

公孙策首次在意识星空感觉到温度,感觉自己收复火灵之蛇,得到的好处不仅如此,随即策马赶到石山上。

他对着黛姬伸出左臂,手中燃起一团火焰,有些激动的询问:“姐姐,有没有感觉到温度?很暖和的!”

黛姬一笑,说道:“自然能,因为赤兔马先前的火灵是信仰之火,五德之火,并不是五行五灵之火。”

“有了五行之灵火,这里就会逐渐变得缓和起来。等弟弟搜集了其他四灵后,这里就会初步完成进化,成为一个实质的世界。”

“如果弟弟搜集不来,这里的五德之力长久发展,也能孕育五灵。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弟弟外面的国家不仅统治疆域要大,还要长久。”

黛姬说着,指着公孙策的左臂问:“弟弟,看看有什么变化。”

公孙策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左臂皮肤表满密布一层蛇鳞,很小很细微,淡淡的红色光华浮在皮肤表面,很难发现。

“弟弟获得的烈火矛可能已经损坏,这火灵蛇是赖在弟弟身上不准备走了。五德之火能孕育火灵,弟弟身上火德鼎盛,是它极大的补品。”

公孙策感悟左臂,这里的身躯就是神魂所化,精神力直接就发现左臂小蛇一直张着口,吞着宛若细丝的火德之力。

火德之力是魏国国运所汇聚的,这让他皱眉,有些不安询问:“姐姐,它吞吃火德之力,会不会对魏国国运造成影响?”

黛姬一笑,指着一旁吞吃花瓣的赤兔说道:“赤兔从诞生开始,就吞吃火德之力,对你有什么影响?只要他们还为你效力,他们吃掉的那部分国运所化的火德之力,就会永久加持在魏国国运上。”

“一个国家的国运也是有上限的,就像一桶水一样。满了就会溢出,它们的存在,就是将溢出的部分储存起来。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存在,可以镇压国运。”

公孙策留在意识星空内,与黛姬讨论五德五行之间的奥秘。

成廉以为公孙策正在意识星空内有重要事情,于是将大帐封锁,使得魏军没有敲鼓,没有将公孙策唤醒。

军中马岱与第二日出发的赵云都是北斗神将,自然知道公孙策的秘密,有他们发言,打消了白孝德、华雄的疑虑。

由于公孙策没有出面,魏军也没有参加王翦举行的军议,也就从攻关序列中退出。

四国联盟组成的中路军对山口关塞于中午发起试探性进攻,魏军作壁上观,看着一具具尸体被运回,心情说不上好。

但所有老兵,都是心有余悸,感谢公孙策没有参加军议。

第三十二章 八十口大箱的诱惑

六月二十一,赵云领二百兵与两千伤兵押运骨砖归国。

在甜瓜郡旧地,这里已经改建成了一座巨大的物资中转站,是三路大军同时共有的后勤总基地。

秦军武都侯世子苻宏望着赵云离开的方向,手里攥着念珠,珠子被他死死握着,嘎吱作响。

“八十口大箱,这得要装多少金银啊!”

他低声感叹,令他身旁随身骑士面面相觑,个个随后很是惊恐。

“世子,那魏国虽小,却如日中天。此时招惹不得,不然会引火烧身啊!”

劝他的是他的部曲督苻雅,论关系和他同族,只是小了一辈。

“呵呵,如日中天?他太耀了,让很多人不安,该落山了。”

苻宏望着自己的族侄,低声说着,目光之中很是坚定。

苻雅知道苻宏心思已定,自己再劝谏也是无用,只能说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世子不可为苻氏招惹祸端,这事应该……”

苻宏脸色一变,让苻雅噤声后,徐徐说道:“孤做事,何用你来教导?此事,孤自有分寸!”

苻宏,前秦帝苻坚之子。苻坚即天王位,苻宏在当时就被封为太子。

苻坚统一华北后,欲攻东晋,包括苻宏在内的不少大臣皆持反对意见,然而苻坚仍坚持己见。于是前秦于肥水之战大败,全国分崩离析,各地降服的胡狄纷纷起兵,挣扎了两年,苻坚兵败被擒。

而苻宏也因为国内遍地皆反而走投无路,只得投奔东晋,被孝武帝司马曜安置在江州,后来官至辅国将军。

东晋权臣桓玄曾任江州刺史,因为这层关系,苻宏就成了桓玄的部下。十来年后,桓玄篡位称楚帝,改元永始。

桓楚永始二年,桓玄败退至江陵,苻宏被其任命为梁州刺史,并为前锋,为桓玄所重用。

同年,桓玄败死,然而苻宏仍与其他将领不断攻击附近的郡县。次年,在湘东为晋将檀祗所讨灭。

他是个有军事才华,同时也有政治眼光的人,否则以军事起家,对政事开明的苻坚不会任命他为前秦太子。

起码在苻坚眼中,苻宏是个合适的继承人,可以治理好苻坚之后的秦国。

除此之外,苻宏还是一个不甘心放弃的人。

前秦帝国崩溃,原本降服于氐人的胡狄纷纷起兵,苻坚被羌人姚苌杀死鞭尸。他的众多兄弟大多在各自战死,他不想死,所以就带着母亲、妻子和宗族杀出一条血路,投奔晋国。

晋国更愿意看到江北乱战,所以不会支持他复国。给了他一个养老的官,这是苻宏不能满意的。

而桓玄的到来,给了他新的希望。

桓玄是谯国人,曹操的老乡,桓范之后。

他爹桓温三次北伐,打下洛阳时王猛就看好桓氏前途,结果桓温有些瞻前顾后,做事不果决,让王猛失望离去。

当时前秦的都城长安内忧外患,只要桓温大军从洛阳出发西向,长安的氐人不战自溃。

可桓温认为打下了长安,会折损自己的实力,而增加的国土却是东晋的。再说北方一定,他还怎么领兵,怎么篡位?

他后来要篡位,他权利很大,他威望很高,就是他身体衰老的厉害,而且做事不够果决,被政治争斗中被活活拖死。

桓玄从小就受到自己父亲桓温的看重,桓温去世,遗命其弟桓冲统率其军队,并接替他任扬州刺史,以时年五岁的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

两年后,桓玄的服丧期满,桓冲亦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与桓冲告别,桓冲摸著桓玄的头说:“这是你家的旧部,将来你成年,他们就是你的!”

桓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这反应感到诧异。

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父亲错过了一次最好的机会,而且失去这个机会,以后想要再获得,可谓难上加难。

他成年后,东晋果然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掌权,于是桓玄就回到封国南郡,因为荆州就是以前桓氏的根基重镇,所以州内他的权威高过荆州刺史。

其后在东晋内部不断的政治争斗演变而出的军事内战中,桓玄一步步爬了上去,最终权势盖压东晋上下,从而建立桓楚。

桓玄即帝位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

桓玄篡位以后,骄奢荒侈,游猎无道,游乐从夜至昼。即使是他亲哥哥桓伟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间哭丧但夜晚就出去游玩,有时甚至一日之间多次出游。

又因桓玄性格急躁,呼召时都要快速,当值官员都在省前系马备用,令宫禁内烦杂,已经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兴修宫殿、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

百姓更因而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

北府军是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建立者就是桓玄的父亲,召集北方流落在南方的健壮者,以他们对胡狄的复仇怒火为引,在对抗北方诸胡的战争中,往往是战无不胜。

就连淝水之战,主力部队就是五千北府军,他们过河后,迅速击败数倍于己的前秦先锋队,才使得前秦军心动摇,一举崩溃。

谢安、谢玄都是桓温的将军府司马、掾吏。也因为这个原因,谢氏才能指挥的动北府军,也因为这个原因,刘宋的建立者刘裕才能抱着谢氏的腿腿,进入北府军序列。

北府军是桓氏一手建立的,一造反桓玄就派自己的堂弟桓谦去讨伐,他认为不会有胜率,准备带人入蜀,结果半路断粮,被杀死。

值得一说的是桓玄与父亲桓温的感情很好,尽管他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就病死了。

他建立桓楚后,不同于其他家族建国。他在宗庙中只追封了自己父亲桓温为宣武皇帝,其他祖先一个都没有追封。

这一点很受当时病垢,就连刘裕都在檄文里说桓玄不追封其他祖先,是不会受到祖先庇佑的,是必然会失败的。

公孙氏也是只追封了公孙策的爷爷公孙麟,对于公孙麟以前的祖先并没有追封。

桓玄死,桓氏灭亡后,苻宏依旧带领部下四处攻打东晋州县,负隅顽抗,不肯甘心。被刘裕手下大将檀祗征讨,战死。

苻宏与苻氏一族复活后最大的敌人一样,不是杀死的他檀祗,而是鲜卑慕容氏。就连被羌人姚苌逼死鞭尸的苻坚,最想杀死的人不是姚苌,而是慕容冲。

苻宏不管生前,还是到现在复活,都很是自负,认为自己才能很高。一直不得意的原因就是时运不济,所以面对公孙策的得势,他不嫉妒那是自欺欺人。

甜瓜郡内,楚国的营寨中,苻宏与复活的桓谦见面,先是叙旧,然后又谈起了各自复活后的经历,可谓坎坷。

楚国的王是芈姓熊氏的熊心,也就是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

项梁起事,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便号召楚国隐匿在民间的贵戚势力。

因为上一代楚怀王在楚国很得人心,就是轻信同样出身边邑的秦国,认为秦人和楚人一样淳朴,不会和中原人那么多花花肠子,结果被骗死。他的死,让楚人愤怒,这是秦楚不能共存的最大根由之一。

所以项梁立上代怀王的孙子为新怀王,很能凝聚楚国人心。

项梁在定陶败死,新任楚怀王熊心借机夺了项氏军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

项羽杀宋义,夺取军权后,怀王无奈只能以项羽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怀王,询问怀王怎么封赏刘邦。

怀王答覆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郴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弑怀王于长江中。

为什么项羽要恨怀王?因为怀王之约!

这怀王之约就是楚怀王与六国王室后裔以及各自部属一起订立的盟约,以楚国为盟主,推翻秦国,再建七国政局的盟约。

六国皆由王室后裔来继承,赢秦必须被终结,新秦国该由谁来继承?于是才有先入关中者称王的约定,这个约定中的王,默认是秦王的位置。

怀王之约对于六国王室后裔而言,好处大大的。对于项羽这样的将军而言,没有一点好处,按照约定,推翻秦国后,天下局面是七国分治,而他项氏只能回楚国为将!

他不仅功高震主,可以说是震天下。他就算愿意卸甲归田,怀王也不会安心,所以他询问怀王怎么册封刘邦,就是想知道怀王怎么看待怀王之约。

很明显,怀王选择站在项羽的对立面。所以项羽故意曲解‘先入关中者王’这句话,默认的王是秦王,因为没有明说,所以项羽将秦国一分为三,以章邯、司马欣、刘邦各自分领,相互牵制。

在他眼中,秦国始终是心腹大患,所以必须要牵制,要内耗。但他曲解盟约的行为,彻底将刘邦推倒了他的对立面。

刘邦的出身限定了他只想爬上去,爬多高?肯定不会太高,只是能摆脱泥腿子这个阶层就足够了。

如果封刘邦为秦王,他五十左右的人,剩下没几年可活的情况下,肯定要好好享乐什么的,要远离兵戈这种危险活动。

而安置在刘邦身边的章邯和司马欣也不是安分的主,项羽册封他们这样的秦国降将,就是为了打压亲近怀王的刘邦。

为了自保,刘邦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击败章邯、司马欣。

动了刀子,彻头彻尾站在了项羽对面,恰逢项羽遣英布做掉怀王,刘邦当即起兵,以项羽杀怀王,推翻怀王之约为由,召集诸侯同讨项羽。

因为怀王之约的存在,一开始刘邦就和六国后裔有着一样的利益。

天下诸侯维持怀王之约,就是维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于是联军五十六万,兵发彭城,却被项羽击破,追杀刘邦一路到西,差点结果了他。

因为怀王之约,才有三年楚汉争霸。

此时的楚王熊心,西和巴蜀刘汉,南攻江南五岭地区,北面只占据了一个夏口,放弃了与武周争夺北荆州的雄心,以南荆州建立湘州。

桓谦说起自己桓氏,可以说是荣光不复,只有三县之地,势力微薄。

就连三县之地怀王都不能容忍,派他带忠于桓氏的北府军魂出征西域,为的还不是削弱桓氏嫡系军力!

苻宏见桓谦言辞间很是羡慕苻氏,能在倾国占据一郡之地,还在边地,可谓军事重地。

其后他说起了公孙策上次西征,带回不下百万斤金银,这次收获了高昌一郡之地,又在山口击败了塞琉古军队,又派军队运了整整八十口大箱回魏国,可想而知,这箱子里会是什么!

苻宏并没有什么露骨的言辞,只是纯粹的感叹公孙策好运。联军至西域,只有公孙策获得了一块大大的基地,而他们还要吃老本,公孙策完全就是不劳而获。

苻宏走后,桓谦在和部属说起了这件事,很是感慨。

于是赵云押运八十口装满金银大箱返回魏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甜瓜郡这个联军大基地内流传。

“干了!有了这些金子,弟兄们哪里去不得!”这是齐军大寨内的某个大帐。

“有赵云这样的无双神将押运,是块硬骨头,让弟兄们忍忍,总有先跳起来撞到枪口上的!”这是汉军大寨。

“我觉得其中必有阴谋,大家应该从长计议。”

“中!”

这是周军营寨,他们比其他各国更知道公孙策的威风,他们惹不起。

刚刚抵达这里的联军总统帅齐王韩信得知了军中流传的信息,只是轻轻说了声:“有意思,不去管他。”

第三十三章 皆杀无赦!

苻宏的计划堪称完美,他只是在言辞间将赵云押运的八十口大箱和金银扯上了关系,并没有说别的什么话。

这件事情在人云亦云,相互传递时不断人为脑补,使得每个听说这个消息的人,好像真的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

有人质疑,认为高昌郡不会有这么多金银,而公孙策只是在前线打了一仗,虽然大胜,却没有攻破关塞,怎么会有那么多金银。

在海量金银的诱惑下,很多人认为这是公孙策乱世初临时,在西行路上缴获的,因为数额太大,藏了起来。

又根据公孙策这一战抢着做联军先锋,推断出公孙策是为了这笔金银的安全性才会争当先锋。

他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不想知道这是假消息。所以他们找各种能解释通的理由,安慰自己,又告诉别人。

所以一条流言,不断传播中,越来越完整,以至于苻宏再次听说后,都有些难以置信,因为身为流言的始作俑者,他都不确认箱子中到底是什么!

按照常理推断,金银的可能性很大。在这个常理下,所以他的流言才会迅速传播,扩延。

造成巨大恐慌的流言,一般都披着合理的外壳。

苻宏也觉得箱中会是金银,不过他不认为联军之中的那些乌合之众能有得手的机会。

联军之中有精锐,很多的精锐,比如桓谦的北府军魂就是天级部曲。对于金银,就算部众眼馋,可是能统率如此精锐的神将,哪个不是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的存在?

所以真正动手的,只能是传承者势力。

他们对于金银的渴望是深入骨子里的,他们眼中没有金银办不成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金银,他们甚至相信,可以找神灵换来永生!

二十三号夜晚,数十支小队从夜色中开出营地,一路向东,直追赵云所部。

苻宏带着自己五百亲兵也追在队伍后面,他是去给公孙策卖人情的。

他相信真正动手的不到十支队伍,余下都是吊在后面,等那帮蠢货动手后,出手解救赵云的部队!

因为真正动手的部队连旗帜都没带,争先恐后朝东杀去,生怕去的晚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而救援赵云的部队,则慢慢行动,正常行军,用最正常的态度赶赴战场。

苻宏的举动让部曲督苻雅不解,他第一不理解苻宏在针对公孙策之后为什么还要伸出援手,第二不理解捞公孙策人情的时候,为什么还不轻装赶赴,万一落于人后,这一夜不就白忙活了。

“公孙策不经受大败,没有人愿意和他敌对。我们现在这么做,为的就是削弱他的潜力,让他站在更多传承者势力的对立面!”

苻宏的声音在黑夜中传荡,周围苻氏子弟组建的亲骑四处散开。

“参加西征的传承者,哪个不是拖家带口?打了小的,来了老的!只要赵云阵斩四五个各国传承者势力核心人物,公孙策就彻底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至于人情,岂不闻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从公孙策掌兵至今,可谓百战百胜。在他没有失败前,各国都不想自己去招惹他。等他百战百胜的光环破灭,也就是各国朝他下手的时候!”

苻雅皱眉,询问自己的族叔:“百战百胜是他,失败一次还是他,没什么变化,为什么前后各国要改变对他的态度呢?”

“因为气数,我们复活以来,公孙策争到了这个时代民众的祈望之力,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才会逢凶化吉,有惊无险,百战百胜!”

“这股力量在没有消耗完毕之前,挡在公孙策面前的人,都会被这股力量摧毁!没人愿意去赌,赌公孙策下一战会将这种力量消耗完毕!”

“再者,百战百胜是一股锐气,这股锐气的加持下,公孙策与麾下部队堪称无物不破!”

说道这里,苻宏只是一叹,用压低了声音对苻雅说道:“任何针对公孙策的军事举动,在他完成四国联盟之后,都是收效甚微,损失巨大的赔本买卖。现在想对付他,成功率高,成本低的只有计谋!”

“计谋,就是阴谋!”

他们谈价,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近千骑一溜烟超过他们,打着的旗号是东魏。

“东西两魏果然有结盟倾向,否则东魏军绝不会如此紧急的去救援赵云!”

苻宏有些羡慕的说道,指挥亲兵加快行军速度,如苻雅所考虑的那样,去的晚太多,能卖哪门子人情?

“公孙氏盗用魏国国号,魏国不兴兵报复已经难得,怎么还会这么积极的去救援西魏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