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家大争-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面镇守井陉的赵奢与乐乘总兵力还不到三万,所以武安方面的赵军投降,对赵国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只要马谡能一举搞定武安的赵军,可以说是吞赵首功,丝毫不下于攻破邯郸的战功。

天色麻亮,万里无云。

公孙策已经出了朝歌郡,转道魏郡,如果南北两路先锋合围邯郸,他就率最精锐的右卫北上;如果前线战事胶着,他就坐镇魏郡邺城,先稳定东魏旧地再说邯郸战事。

不断有信鸽往来于各地建立的中转站,再由斥候快马将最新的消息带到公孙策所在的右卫中军。

“金吾卫分为左右两卫,另外以北宫宿卫为基础,扩建羽林卫。”

公孙策一拍板,楚萌萌随即就根据夏城传来的名单将三卫将校名单敲定,交给公孙策审阅。随意看了一眼,公孙策就盖了自己的大印。

现在编成这三卫也是临时举措,即用来安抚复活在河东一带的神将,也可以震慑晋国。只要灭掉赵国,他就要裁兵。

“殿下,上党郡马谡请求编制!”

楚萌萌刚刚将书写好的扩编令交给随车的信使,又捧着一封信走进车厢,对公孙策说道。

公孙策随着战车摇晃,伸手接过马谡的信扫了两眼,看着密密麻麻的字只觉得头疼,直接问:“马谡那里现在有多少兵了?整个上党郡又收编了多少军魂?”

“郭亮收编了两万三千余,公孙恩收编三万五千余,马谡收编了四……四十三万!”

楚萌萌揉了揉发干的眼睛,干咽了一口唾沫向公孙策回答,又不确信,再次看了看马谡的信。

公孙策猛地睁眼,凝声询问:“四十多万?长平军团复活了?”

“是的,殿下!赵括降了,只是……”

“是什么?”

“殿下,长平军团能战之兵只有四万余人,所以上党之地增兵前后共十二万左右。故马谡向殿下讨要两个卫的编制,还请求大量的粮草。”

公孙策缓缓起身,食指指甲划着眉心,划出一条条红印,他在思考。

“不能给正规编制,以武卫为核心,再扩编两戍卫,战后裁撤。让郭亮率武卫向武安方向进军,公孙恩与马谡各率一卫戍守上党,防止晋军南下!”

楚萌萌听了点头,一夜过去,魏军就像滚雪团一样壮大,经过初步统计,魏军此时兵力不下七十万,虽然多了,可军心不齐。

这个时候最为关键,军心不能乱,更不能给内部将领给与膨胀他们野心的机会。

公孙恩是王室子弟,有他留在上党地区,可以压制马谡,而马谡的能力,又能弥补公孙恩欠缺的指挥能力。

“还有殿下,马谡在信中询问如何安置赵括。长平军团之所以会降,原因不是他提前做准备,而是赵括主动投降。”

“这算不得投降,是依附。拜赵括为戍卫将军,辅助公孙恩镇守上党,先封他为都亭侯,战后论功再赏。”

楚萌萌开始书写军令,车厢外的叶轻舟又捧着一封信走进车厢,递给公孙策说道:“殿下,北路前锋华雄已与赵军偏师交手,赵军自乱阵脚,四千赵军迫降于我军!”

“肯定是昨夜刚刚被赵国收编的军魂,否则华雄不会这么容易战胜赵军。”

公孙策接过信一看,随即对刚刚书写完军令的楚萌萌说道:“再给华雄写一封信,激励一下他,再提醒他兵贵神速固然紧要,切不可莽撞,不可大意之下让赵军翻盘!”

楚萌萌急忙书写,公孙策一边说道:“复活的军魂固然能增加我们兵力,但也会稀释大军的韧性。所以我们只能打顺风仗,不能失败一场。否则全军战意就会动摇,新依附的军魂必然会出乱子!”

赵军自乱阵脚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公孙策此时很是担忧,若前锋被企图鱼死网破的赵军击溃,那么魏国此时的军队可能发生连锁反应,会全军总崩溃。

现在各地镇压新依附的军魂靠的不是本地兵力,而是魏军百战百胜的军威和气势,没了这股气势,只要有一个地方的军魂作乱,大好局势将会付诸东流。

叶轻舟拿着两封笔墨未干的信出去,楚萌萌正甩着手腕,叶轻舟又拿着一封信进来,楚萌萌翻了个白眼。

“殿下,高顺将军识破赵军伏击,已将正面赵军击破,乘胜追击已经占据赵国重镇安阳,距离邯郸一百二十里,中午两点就可以抵达邯郸!”

公孙策来到车厢前,看着上面的地图重新标注出华雄和高顺的位置,两军距离邯郸都是百里开外,不由握紧了拳头。

“率军出战的一定是赵国丞相李兑的心腹,这些人急了!”

公孙策指着邯郸说道:“这里只有精锐的两万赵军,还有燕国驻军一万余,加上昨夜收编的军魂,邯郸方面的敌军总数约在六七万左右,就算周围赵军向邯郸靠拢,也不会超过十万!”

现在南北两路前锋两卫,一路收编,等到了邯郸军力都在十万以上,所以只要不出大问题,邯郸肯定会被合围。

“传我军令,以公孙孝为邺城留守,统辖前队马岱、臧霸两军坐镇魏郡。让他务必给我将魏郡稳住,告诉他,我不管他怎么做,我只要一个安稳的魏郡!”

“前队马超率骑兵朝北进发,保证高顺后路不失!”

“传令赵云,让他率右卫中军加速前进,为马超后继。”

数道军令下发,他所在的中军开始加速移动,而他车驾则由急速赶来的后军骑兵和虎豹鹰三卫护卫。

“殿下,前方五里就是我军中转站,是否暂作休整?”

成廉在车外高声询问,公孙策拉开车窗,阳光刺眼,眯着眼睛说道:“你率虎卫先行,探查周围,全军休息半小时。”

成廉抱拳纵马离去,公孙策急忙将车窗合上,外面的尘土太大了。

五里的路程不是很远,公孙策只觉得自己躺了一会会就感觉车停下了。

车停在大帐前,刚下车他就闻到了帐内飘出的菜香味,但他并没有入帐。

“连夜行军,士卒疲乏,可想而知,前锋的士卒该有多么的疲惫,可能连握剑的力量都没有。”

很多骑士一到中转营地,就从马上坠下,步兵更是远远望着中转营地,两腿灌铅,就在路旁躺倒。

“殿下,两路前锋骑士俱是一人双马,步兵以车马运输,体力消耗不大,关键是他们的精神。”

楚萌萌下车后,脚踏实地,顿时感觉天地都亲切起来。

“前锋军此战不说战功,光这份苦功就不能遗忘。”

公孙策在大帐周围转了一圈,就入帐用餐,几口吃完饭,喝了一杯暖茶,他躺在大帐内,手里抓着一封后方发来的信,看到一半竟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已经在车厢内,随着车厢一起颠簸。

“我睡了多久?”

“不到一个小时,殿下可以再睡会,暂时没有什么大的消息。”

“士兵们在赶路,很幸苦,我要看着他们!”

公孙策摇头拒绝了楚萌萌的建议,从车厢内的爬梯爬到车厢顶上,他一手抓着栏杆,一手高举雷电戟,雷电戟上系着一根七彩丝绶,随风飘扬。

“快看,是殿下!”

一名跟在车后面的士兵摇了摇身旁的战友,此时旭日高升,秋日晒得他们昏昏欲睡,只是跟着队伍机械的迈动两腿,时常有士兵走着走着就一头摔倒,睡了过去。

“我的士兵们,你们知道么?”

“去年的今天,我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大头兵。与刘威一起出的咸阳,一路克敌无算,所向无敌!”

“现在的我有你们效力,不再是孤身一人,单枪匹马。我很想知道,谁能战胜我们!”

“是赵国么?不!赵国就是快要落山的太阳,等着我们过去观看它的落幕仪式!”

“是燕国么?也不是!燕国已经乱了,我们不去打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

“士兵们,我们的魏国就像现在的太阳,没有什么能遮挡我们!任何的冰雪都会被我们烤化,被我们消灭!”

公孙策在车厢顶上,对着跟在后面的士兵仗戟高呼:“我们已经度过了黑夜,现在到了我们魏国在神州这片土地上大放光芒的时候了!”

“我们就是旭日,我们潜力无限,我们所向无敌!”

第六十一章 长驱直入战邯郸

此时的邯郸,人心惶惶,内外乱成一团。

丞相李兑天亮前后接连接到寿阳守将乐乘、镇守重镇井陉的赵奢投敌的消息,他立马就慌了。

然后是南北两个方向的赵军主动出击,想要击败高速行军的魏军前锋,本以为魏军体力不济,会被一举击溃。

没想到魏军士气高昂,连战连胜,出击的赵军往往有去无回,而他们甚至无法阻拦魏军前进的脚步。

赵国朝堂内已经乱了,此时的赵王就是秦末被张耳辅佐的赵歇。原本赵王是赵盾,但因为燕国干涉,被迫逊位,已经饮酒过度而死。

“君上,臣以为当召回赵豹所部,此时守住邯郸才是紧要之事!武安虽是重镇,但比之邯郸,只是皮毛啊!”

说话的是许历,赵国大臣,是随赵奢一起发家扬名的赵国大臣。

朝堂上的赵臣大多建议召集镇守武安的大军,然后征调城中丁壮,死守邯郸,等待燕齐两国的救援。

而李兑反对召回武安的赵豹军队,他高声斥责许历:“西魏兵分两路而来,劳师远征,必不能持久。虽有东魏乘火打劫,为其帮凶,可其后方空虚,必不敢久战!只要我们守住十余日,其军必退!”

“一旦武安丢失,邯郸失去了西边的屏障,就彻底暴露在西魏爪牙之内!西魏以后兵发于上党,就能从武安直攻邯郸!而我赵国,将会极其被动!”

“许历,你这是误国之言!”

李兑现在还以为是东西两魏联手攻赵,就算他听说了东西两魏合并之事,也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不相信魏无忌会放弃手中的权势。

就像他一样,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敢让嫡系宗室赵豹率大军来到邯郸。因为赵豹一到,他的丞相位置可就岌岌可危了。

赵豹的军队质量可能比不上邯郸的近卫军,可军中将校对于赵国宗室的忠诚却不是近卫军能比的。

“只要邯郸在,赵国就在!君上,请速速召赵豹将军增援邯郸,迟则生变啊!”

许历见赵歇面露犹豫之色,心中大叹,随即被被李兑召来的卫士解掉佩剑,摘掉顶上长冠,毫无反抗就被拖了出去。

许历面对此时的赵国,已经心灰意冷了。

“报!安阳已被魏军前锋大将高顺攻破!守将高信战死!”

卫士慌忙而入,跪在地上哀声禀告。

朝堂内更是一片慌乱,李兑甩袖而走。

他去找燕国驻军,去商议保卫邯郸之事。

卢燕率军监视赵国,在邯郸城外另筑的城堡屯兵。

他自从西征回来,封了一个西平伯后,就被朱棣打发到赵国来领军。

看着一个个神色忧惧的信使不断奔入邯郸,他只是自嘲一笑,坐在城头喝着小酒。

若无意外,他会在这个位置上终老。朱棣也不怕他投奔他国,他的家眷就在这座城堡内。

城头上,他与家眷部将一起沉默饮酒。

他是玄武第五星危月燕的传承者,他已经将其他获得危月燕传承的神将或传承者杀尽,彻底得到了这个传承。

他正要大展拳脚,准备吞掉赵国,可惜他没机会了。

“魏国下手真快,如果打不下赵国,战争陷入僵持,他公孙策可就亏了血本!”

脸上依旧是自嘲,嘲讽自己时运不济。饮下一口酒,他指着城外:“你们看,那就是李兑,赵国的丞相李兑,他现在急匆匆的来求我们了!”

“我们该怎么办?战败了与赵国一起玩完,打赢了我们又能收获什么?”

他堂弟卢云嘿嘿冷笑:“这李兑脸皮够厚,昨晚才和我们吵完架,现在就能放下脸面来找我们!”

“因为他慌了,他害怕魏军将赵国灭掉。没了赵国,他什么都不是,甚至还比不上一个传承者!”

卢燕看了一眼自己弟弟,眯眼说道:“阿云,你去告诉他,就说我醉了,不能见人。看他能出什么价码,不要做不必要的承诺。”

“大哥,你想投靠公孙策?”

卢燕苦笑:“公孙策胆魄过人,手段狠辣,投靠他,咱这三万人马可就保不住了!到时候再看,以魏军的前进速度,中午就能抵达。”

“魏军的速度确实很快,快的让人措手不及。”

“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他敢赌!”

卢燕说完,躺在一旁,逗着自己三岁儿子,乐呵呵的样子,和城墙上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

卢云看着笑的和侄子一样天真的卢燕,似乎知道了卢燕的打算,对嫂子抱拳一礼,转身离去。

昨夜复活在邯郸一带的军魂被卢燕强抢,让一心想要扩军的李兑心如火焚,可卢燕是燕国的将军,李兑发作了一番,也没有什么实质举动。

没想到天亮后,南北两路恶讯不断,为了自己的位置能够稳固,他不得不来请求卢燕。

他自然不会两手空空而来,但他走的时候已经两手空空,还装了一肚子气。

那个该死的,没有见识泥腿子卢云居然装傻,任由他百般请求,就是不给他答复,最后他出言恐吓,竟被卢云一把丢出门外,脸面丢尽。

“大哥,如你所愿,我什么条件都没答应!”

卢云再次出现在城头,俯身对假寐的卢燕低声说道。

卢燕点点头,摇着怀里睡着的儿子,嘴里哼着轻柔小调。

他就这样睡着,卢云知道了自己大哥的意思,就去做准备了。

烈日高悬,北面出现了红色的潮流,一眼望不尽的红色。

赤红色的旗幡,赤红色的衣甲,还有赤红色华字大旗。

赵都邯郸城头的鼓声不要命的敲响,还在争论的朝堂彻底陷入寂静,赵侯赵歇打呼噜的声音在安静的朝堂上回荡,群臣相望无语,又感到心寒。

反正对赵歇来说,在哪里都是傀儡,赵国被灭了,他可能还能混个安乐侯爷。

城北十里外,华雄喘着粗气,举刀高呼:“我们先来了,还是我们左卫强!”

“前军立阵备战,中军扎营!”

左卫前锋累的连呼喊的力气都没有,可他们望着赵都邯郸一个个士气高昂,如果不是体力不济,他们现在就想攻城!

华雄正在巡视周边地形,见斥候飞马而来:“华将军,燕军使者卢云求见!”

“卢云?他是谁?”

“是燕国大将卢燕之弟,卢燕是燕国安扎在赵国的驻军将军!”

斥候很兴奋,他还看到卢云带着他们紧缺的粮草,他又不傻,知道了卢氏兄弟的立场,是向着他们大魏的!

第六十二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八月十五这一夜,对各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先说塞外草原,一个被风吹的满脸红丝,皮肤黝黑的汉子振臂高呼:“凡是骑马住帐篷的人,都是萌古人!”

与他复活的萌古二十万铁骑响应,欢呼。

他们南边五百里地就是晋国雁门郡,西边二百里正是从高昌出走,在草原混杀的马成一部。

马成在这一夜中,实力大涨,加上前后掳获收编的草原人口和骑手,他所在的部落人口不下二十万,全民皆兵,能战者有十二三万。

他意气风发,想他从高昌出奔还不到两个月,如今就能打下一份不逊色于高昌的基业,他哪能不傲?

他自傲的同时,又感觉身心疲惫,他想回中原,不想再和狼一样的草原人打交道。

望着南边,他为自己的好友祈福,希望他的国家能过度过这一场灾难。

秦国因为占据古都长安,不得不与复活在长安的汉唐军魂作战,此时的战火依旧在关中八百里秦川燃烧。

武周地处中原,复活在各地的军魂此起彼伏,使得武周各地惨遭流寇叛军侵扰。

东边的齐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山东之地自古多匪,韩信接到高长恭加急求援信时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齐军要稳定国内,清剿叛军。

南边的楚国更是凄惨,古都金陵被吴侯孙策用半夜的时间击破,王族西逃,金陵以东,人心惶惶,大多思变。

燕国依旧在一片水深火热中,叛变的胡人联盟还有燕云地区复活的军魂,以及其他没有参与叛乱的胡人军队搅得燕国一塌糊涂。

而这场动乱中只有魏晋两国受到的祸害较少,两国疆域不大,都是精兵政策,而且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又早早做了安排,才使得各地早有准备,没有自乱阵脚。

八月十六的傍晚,赵都邯郸已经被魏军南北两路大军合围,同时驻扎在邯郸的燕军大将卢燕背弃燕国,投靠魏国,使得邯郸守军震怖。

武安重镇,这里魏赵两军默默对视。

赵军武安守军原本五万余,加上收编的军魂接近八万,此时全面收缩,围绕武安扎营驻守。

来攻武安的是郭亮率领的新编戍卫,他手下七军都是新编入的军魂,兵将尚未磨合,但他们士气高昂。

武安城中,赵豹大醉,他对面赵括默然无语,他中午快马赶到武安,劝降赵豹,至今无果。

赵括手中的茶喝了一下午,淡的和水一样。

“这就是赵国,就是灭亡也不想让你率军回邯郸。”

赵括喝尽最后一滴茶水,起身说道:“我先回了,赶天明给我一个答复。是降是战,全在你一念之间。”

“且慢!”

趴在几案上赵豹大喝一声,伏在厅堂侧室的黑衣武士冲出一群,将赵括包围。

“呵呵,哈哈哈!”

赵豹摇摇晃晃起身,笑的怆然,一把抽出腰间的青铜菱纹长剑,摸着剑刃,留下一条血线。

“这是当初我随先王复活,我镇守邯郸时先王赐予的宝剑。先王被废,我无能为力;如今魏国倾国来攻,我又无能为力!”

“我赵国可能是列国第一个灭亡的,我赵豹不甘心!”

赵括面无表情,视黑衣武士手中寒光利刃如无物,盯着赵豹,沉声说道:“这是大势!李兑得到燕国扶持,把持赵国朝政的时候,就注定了赵国的灭亡。从先王被迫逊位开始,赵国就已经失去了崛起的可能!”

“你细数列国,有那个国家的王退位了?列国的王,都是最适合初期发展的王,他们一倒下,他们的国家也就完了!”

“立国才一年整,何其的短暂!”

“难道你要让赵地百姓血流成河,十室九空才会满意么!赵国的底蕴本就比不上列国,被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赵豹摇头,剑指赵括:“那公孙氏何德何能,怎么有资格灭亡我大赵!”

赵括以身逼开黑衣武士手中的利刃,缓步来到赵豹剑刃前,伸手将赵豹的剑按下,说道:“公孙氏秉承上古姬姓血脉,又得现世百姓厚望,根基深厚,被公孙氏灭国,有什么不对!”

赵豹默然,从腰间解下一物,抛到赵括怀里,赵括没接着,赵豹自嘲一笑,不发一言,拖着剑步入后堂。

赵括要追,被黑衣武士拦住,等他捡起地上的虎符,黑衣武士相视后,齐齐跪地。

等赵括来到后堂,看到赵豹的尸体,不由闭上了眼睛,痛苦质问:“为赵国殉葬,你这又是何苦?”

夜里,郭亮率戍卫进驻武安,收编赵国军队,他立在城头对张绣说道:“这才一年,我们就成了河北雄霸!”

“十年之内,大哥必能一统河北之地,造就席卷天下之势!”

武安八万赵军一降,邯郸区区数万人怎能挡得住魏国三路三十余万大军的进攻!

所以赵国的灭亡,在所有东征将领眼中,已成定局。

河东,新编的三卫衣甲未换,很是杂乱。

他们被魏军打散,从新编制,一个百人队里面,各朝各代的军魂都有,因为衣甲不足,所以还没有换装。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真的很累,被收编后吃了一顿饭,就开始跟着陌生的战友在河东郡迈开脚丫子奔跑。

河东空虚,各个紧要地方都需要大军防备,而且还要防备这些收编的军魂作乱,不仅这些军魂累,魏国文武百官也很累。

魏王公孙厉至今未睡,虽然现在局势走向比预计中的还要顺利,可他还是不敢睡。而且也睡不着,因为太激动。

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魏国就是神州真正的强国,不再是那个夹缝中生存的小国,要看大国脸色的小国。

秦国已经乱了,复活在长安一带的汉唐军队没有相互对砍,而是对着长安发起一波波的猛烈进攻,同时分兵掠地,近在咫尺的的咸阳就是他们最好的目标。

唐军本该归晋国统辖,可见鬼的是这股唐军的统率者是李渊!

对于四国联盟的盟约熟视无睹,他只想打下长安,还要让秦国大伤元气,他要给他的儿子李世民心里添堵。

至于复活的汉军没什么好说的,秦汉本就是死敌,若不是巴蜀之地的汉军在平叛,否则现在早就从汉中出发,挥军向长安了。

魏国北面的晋国,已经大兵压境,却被伏晓光率领的一千骑兵堵在甘亭,秦晋首战的地方,公孙策大展神威的地方。

被魏国从上一战俘获的李靖、程咬金、秦琼等无双神将,以及从晋阳之战抢走的近百李氏宗室家眷就排成一字,摆在阵前。

晋国统兵大将是李恪,他率军南下,按李世民的意思就是逼迫一下魏国,让魏国把这批在魏国‘做客’的大将和亲眷放回来。

没想到公孙厉派伏晓光率兵星夜北上,用很强硬的态度回答了晋国的试探。

而南边的武周,似乎也陷入了内乱,但魏国也没有放松戒备。

孟津渡口北百里处一个小渡口,密密麻麻的大军在渡河背上。

他们穿的都是周军制式铠甲,没有这次复活军魂的参与,都是一水的精锐。

领兵是王忠嗣之子王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