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陈伯达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张春桥迅速得知苏州来了一位〃大人物〃;并马上电告江青。
林彪刚刚抵达苏州;江青就〃追〃来了———把一包文件派人送来;弄得林彪极度不快。
林彪秘书张云生记述了林彪与江青的这一幕争斗:
没过几天;江青就寄给林彪一包文件;请林彪表态支持。
这包子文件里;共有两份篇幅很长的材料;另附有一封江青致林彪的短信。一份材料是江青署名致全党的一封关于文艺问题的长信。信中不仅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文艺界说得一无是处;而且把〃九大〃前后的文艺工作现状也描述得一团漆黑。中心意思是批所谓〃有些地区、有些人以宣传样板戏为名;行歪曲、破坏样板戏之实〃。另一组材料的标题是《周扬鼓吹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一些言论》。这是前边那一封信的〃附件〃;也是要转发全党的。
其实;在1969年夏;江青曾把这两份文件送给林彪。林彪批了〃请政治局讨论后呈主席批示〃。毛泽东看了江青的两份文件;不予理睬。这一次;江青再送林彪。林彪怎么办呢?他又写了批示:〃再请政治局讨论后呈主席批示。〃
林彪又把〃球〃踢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再次压了下来……
毛泽东、林彪、江青在演出颇为有趣的〃三国志〃!
第六十七章〃天才〃之争
中共九大之后;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为三届人大是1964年召开的;已经过去五年;何况〃罢免〃刘少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职;必须通过人大。
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要准备政治报告和修改党章报告;召开人大;则要准备政府工作报告和修改宪法报告。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理所当然由周恩来总理主持。
修改宪法工作呢?毛泽东指定由康生主持;陈伯达参加。本来;应当由陈伯达主持的;因为陈伯达毕竟名列康生之前;是〃第四号人物〃。可是;由于在起草中共九大政治报告之争中;康生占了上风;所以这一回毛泽东仍指定康生来主持。
陈伯达作了如下回忆:
〃九大〃后;由康生主持修改宪法;叫我也参加。
讨论会在怀仁堂。一天晚上;我在卫生间;忽然听见吴法宪声音很大;似乎还拍桌子。我出来时;事已沉寂。旋即散会。吴法宪没有走;我问他是吵什么事。据吴法宪说;张春桥否认毛主席是〃天才〃;所以他吵发火了。
听吴法宪说时;我认为吴法宪是对的;因为我也认为毛主席是一个天才人物。
但同吴法宪谈话时;我并没有大肆渲染这件事;听他说后;我只觉得张春桥可笑。
时间很短;我即同吴法宪出怀仁堂。开会的人都走了。可是;看见怀仁堂门外;康生的秘书李鑫一个人在汽车上未走。我想;他会是康生留下观察的……
怀仁堂多事。这一回;为着修改宪法;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修改宪法;怎么会忽然争起了〃天才〃问题?
原来;这次修改宪法;要在序言中提及毛泽东。关于毛泽东的评价;在当时;最〃权威〃的莫过于林彪为《毛主席语录》所写的《再版前言》中的一段话: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实;林彪这篇写于1966年12月26日的《再版前言》;是〃中央文革〃的〃秀才〃们为之捉刀的。内中〃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这个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三十字方针〃;是张春桥帮助林彪〃总结〃的(在林彪被打倒后;这'三十字方针'不准批判;当时许多人莫名其妙———因为不知是张春桥搞的)。
〃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这三个副词;自《再版前言》问世之后;几乎成了毛泽东〃专用〃的了。几乎所有的社论、文章;一提到毛泽东;便要用这三个副词。
可是;后来情况变化了。诚如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所说:〃在过去几年中;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这种必要了;应当降温了。〃斯诺写道:〃今天;情况不同了。主席说;所谓'四个伟大'———对毛本人的称号———'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圈去了中共九大政治报告以及新党章中那三个副词;只剩下〃继承、捍卫和发展〃三个动词。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参与起草;深知毛泽东这一变化了的〃政治行情〃。
林彪、陈伯达当然也知道这一〃政治行情〃。那〃四个伟大〃;那三个副词;都深深打上〃林〃字印记。毛泽东说〃四个伟大〃讨嫌;三个副词讨嫌;实际上是说林彪讨嫌!
林彪在他的多次讲话中;一再称颂毛泽东为天才。
关于什么是天才;有没有天才;马克思是不是天才;毛泽东是不是天才……都是可以讨论的。天才无非是比普通人聪明些;智商高些。毛泽东确实比普通的中国人要聪明得多;智商高得多。
问题的关键;诚如毛泽东早在1966年7月8日那封写给江青的信中所一语道破的:〃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
于是;在修改宪法时;为了那么一个副词———〃天才地〃;引起怀仁堂内一番论战。这论战绝非关于天才的〃学术讲座〃;却是一场借此而爆发的政治格斗!
第六十八章国家主席之争
在修改宪法时;关于要不要写上国家主席的条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本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国家主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早就明文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是毛泽东。1959年4月;当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会议举行时;毛泽东声言为了集中精力考虑一些重大问题;决定辞去国家主席职务(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曾于1958年冬向全党发出了毛泽东准备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说明缘由的文件);刘少奇当选为第二任国家主席。1964年12月下旬至1965年初;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又一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文革〃中;刘少奇惨遭迫害;于1969年11月12日晨6时45分;死于河南开封软禁之地。在刘少奇死后;国家主席空缺。
谁继任国家主席呢?
按照当时的政治形势;只有两人可担此任:要么毛泽东;要么林彪。
毛泽东早在1958年就提出不当国家主席;如今年岁更大了;难道还会重新担任此职?
如果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则非林彪莫属了!
重读宪法中关于国家主席的条文;林彪对国家主席所拥有的不小的权力发生很大兴趣。尽管在中共九大;林彪成为唯一的党的副主席;他的接班人的地位已明文载入党章;不过;这个副主席之职;还填不了林彪的权欲。因为他发现;党的副主席并没有多大实权:毛泽东是党的威望无比的领袖;一切党的重大事务必须由毛泽东拍板;至于政府;一切由周恩来主管。
林彪企望着当国家主席;而且看来唯有他可能当选国家主席———因为毛泽东既然早在1959年他66岁时便辞去国家主席之职;岂会在1970年他77岁时重新出任国家主席?
毛泽东当然对林彪的心态一清二楚。
黄河有九曲。政治舞台上的语言;要拐九十九个弯。
林彪明知毛泽东不可能再出任国家主席;可是却再三〃提议〃:国家主席请毛泽东〃兼任〃。
林彪以为;毛泽东一定会谦让;会说:〃请林彪同志任国家主席。〃一旦有了这样〃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林彪理所当然成为国家主席。
毛泽东呢?也有他的高招。他明白;如果他自己不当国家主席;那就必定要提名林彪为国家主席。然而;他又不愿意提名林彪担任国家主席;于是;他干脆建议在修改宪法时;删去在原宪法中的第二章第二节;来了个〃不设国家主席〃!
明明双方剑拔弩张;可是;却都〃化了妆〃:林彪敦请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建议不设国家主席。
1970年3月8日;毛泽东正式提议;召开四届人大;并修改宪法。毛泽东同时提议;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不设国家主席。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开始了修改宪法的准备工作。
于是;陈伯达与张春桥在起草宪法修改方案中;产生了争论:陈伯达主张应当放入有关国家主席的条文;张春桥则主张删去原有的有关国家主席的条文。
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修改宪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写出《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送呈毛泽东。毛泽东阅批了这一报告。
3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义;讨论召开四届人大的问题。
林彪在苏州。他在3月9日让叶群给在北京的黄永胜、吴法宪说:〃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
毛泽东不予理睬。
林彪只得自己出面;让秘书给毛泽东秘书打电话说:〃林副主席建议;毛主席当国家主席。〃
毛泽东的答复很巧妙。他让秘书回电苏州:〃问候林彪同志好!〃
4月11日夜11时30分;林彪在苏州让秘书于运深给中共中央政治局挂电话。当时于运深记下的林彪原话全文如下:
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
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
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
毛泽东不直接说不同意林彪当国家主席;而是说建议不设国家主席;林彪不直接说我要当国家主席;而是说国家主席还是要设;请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双方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达到自己的目的。
※※※
林彪这三条意见;第一条是假话;第三条是真话;第二条是无所谓的话;他确实是不愿〃担任副主席〃了!
就在接到林彪电话的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给毛泽东写了请示报告。毛泽东对此作了批示:
〃我不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毫不含糊地否定了关于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4月下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借用《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告诫林彪:〃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毛泽东谈笑风生;而他的笑声中饱含着尖刻的讽喻。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表明了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林彪仍一意孤行。据吴法宪在1971年10月21日亲笔交代:
(一)1970年4月中旬和下旬;主席两次告诫林彪不要再提国家主席之后;5月中旬有一次我见林彪时;我问他对宪法修改有什么意见;他说:他主张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林彪要我和李作鹏在宪法工作小组会上;提出写上国家主席一章。
(二)1970年7月;叶群曾向我当面说过: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三)1970年8月初叶群打电话对我说:林彪的意见还是要坚持设国家主席;你们应在宪法工作小组提议写上这一章。
……
陈伯达坚决站在林彪一边;成为林彪的〃亲密战友〃。1970年5月14日;叶群和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同游长城。回来后;叶群赋诗一首;内中有句〃相将奋起卫红旗〃。据叶群自云:〃相;陈伯达;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红旗;林副主席。〃
这么一来;陈伯达成了林彪之〃相〃。
7月中旬;在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开会期间;毛泽东第四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指出: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
其实;关于宪法中设不设国家主席之位;究竟为了什么;明眼人皆知。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当时在全国政协机关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言;便点明了问题的实质:〃比如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是一回事。国家主席不可不设;什么人当国家主席则可以经过法定手续来选……〃如此明白的事;连〃靠边站〃的梁漱溟先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国家主席设与不设之争仍在中共高层激烈地进行着———毛泽东不直接说不同意林彪当国家主席;而是说建议不设国家主席;林彪不直接说我要当国家主席;而是说国家主席还是要设;请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双方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中;态度并不一致:
毛泽东四次申明不设国家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态度非常明朗;
林彪怀着争权夺利的目的;主张设国家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另三名常委———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则从不同的角度;主张设国家主席。
1998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第一次透露了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真实情况:
〃(1970)8月22日;到毛泽东处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讨论中除毛泽东外;其他四名常委均提出;根据群众愿望和要求;应实现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元首、国家主席。周恩来提出;如果设国家主席;今后接见外国使节等外交礼仪活动可以由国家主席授权。康生说;设国家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在起草宪法修改草案时也这么希望;但又不敢违反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处在这一矛盾中;我们感到压力很大。陈伯达说;如果这次毛主席再担任国家主席;将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陈伯达讲后;林彪也附和。毛泽东在会上仍然坚持不设国家主席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
也就是说;在五常委之中;四人赞成设国家主席;只有毛泽东一人反对!
但是由于毛泽东的崇高威望;四常委最后还是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
六九、兵败庐山
林彪气派非凡;上山之前;他的住处已架好六条电话专线。上山之后;两架云雀式直升飞机在山上待命。这位〃副统帅〃仿佛随时预防不测。庐山上的严峻形势;林彪未上山就已有所准备了。
※※※
雾锁群嶂;云漫众峰。庐山;浮云遮望眼;难识真面目。匆匆11载;弹指一挥间。1970年8月20日;陈伯达从北京飞抵江西九江机场;又从那里上庐山;不胜感慨。11年前;在那次庐山会议———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先是跟彭德怀站在一起;然后随机应变;倒打一耙;化险为夷。眼下;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即将在庐山召开;故地重游;11年前的余惊不时袭上陈伯达心头。
这次会议;按照事先通知的议程;共三项:讨论修改宪法问题;国民经济计划问题;战备问题。
成串的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上行。155名中共中央委员、100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带着秘书、工作人员;云集庐山。
中央委员们当然知道上庐山干什么。在工作人员之中;也有毫无所知的。
笔者曾访问过当年的中央政治研究室秘书史敬棠。据他回忆;陈伯达秘书王保春打电话来;要他准备出发;到哪里去;干什么;一概不知。
史敬棠在50年代;曾帮助陈伯达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陈伯达那里工作过;后来;他调到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当秘书;而研究室的主任便是陈伯达。
史敬棠接到紧急通知;赶往中共中央办公厅;那里的工作人员把他送到机场。这时;他仍不知飞往哪里。
上了大飞机;看见机舱里坐着朱老总和董必武;史敬棠这才意识此行非同小可;更不敢随便打听。
大飞机离开北京之后;飞了好久;在一个机场着陆。这时;乘客改乘几架小飞机。越过一条大江(长江);降落在一个不大的机场上(九江机场;当时还不能起降大型飞机)。
换坐小轿车;直至上山时;史敬棠才明白到了庐山。
在庐山;史敬棠得到通知:〃是伯达同志要你来。他住在半山。有事;会议秘书找你。〃
另外;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告诉他:〃你在你住的地方休息;看书。没有电话找你;不要外出。不要到处走。〃
没多久陈伯达来电话;交给史敬棠一个奇特而紧急的任务:〃马上查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天才的语录;查到越多越好!〃
史敬棠毫无思想准备。倘若他事先知道上庐山是完成这个〃任务〃;他必定会从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带一整套马、恩、列、斯全集来。
他身边除了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没有别的书。去附近的九江或者南昌图书馆去查吧;上了山就不准下山。
他寄希望于庐山图书馆。跑到那里一看;那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藏书不多。史敬棠把那里所有的马、恩、列、斯著作全抱了回来;在住处查找。查到一条;就用纸条夹好;再用铅笔在书上画好记号。
借来的书很有限。史敬棠只得挂长途电话给北京;请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事帮助查找有关〃天才〃的语录;通过电话一条条传上山。怕电话中会念错;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还把查到的语录密封;直送中共中央办公厅;托飞往庐山的飞机捎来。
史敬棠告诉笔者;他当时只知道执行公务;一点也不知道陈伯达为什么急于要寻找这些关于〃天才〃的语录。
虽然史敬棠20来岁就前往延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毕竟只是做秘书工作;高层的政治风云对于他来说如同庐山迷雾一样难知真谛……
8月21日上午;林彪、叶群飞抵九江机场。
与林彪、叶群一起上山的;还有一位〃军委秘书〃。这位〃军委秘书〃酷肖林彪。他不是别人;正是林彪之子林立果。
林彪气派非凡;上山之前;他的住处已架好六条电话专线。上山之后;两架云雀式直升飞机在山上待命。这位〃副统帅〃仿佛随时预防不测。庐山上的严峻形势;林彪未上山就已有所准备了。
往常;陈伯达总往毛泽东那边跑。如今他已改从新主;朝林彪这边跑。林彪抵达庐山的当天下午;〃理论家〃去林彪那里;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商量了如何对〃陆定一式的人物〃发动攻击。
陆定一早在1966年5月被打倒了。眼下;他们所说的〃陆定一式的人物〃是有着特殊的含义———指的便是张春桥。因为直接与毛泽东冲突;他们不敢;与江青、康生交锋;还不是时候;最合适的攻击目标;便是张春桥。在他们看来;张春桥的腰杆还不算太硬。〃先打弱小之敌〃;兵家历来如此。
〃相〃来了;〃将〃也来了;除了黄永胜留守北京之外;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也都前来林彪下榻之处密商。
※※※
一场闪电式的攻击战;在一个多小时后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展开了……大抵是把〃出奇制胜〃之类军事韬略搬到政治舞台的缘故;林彪的长篇讲话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思索的。有碍于昨天毛泽东已当面否决了设国家主席;林彪不便于正面冲锋;来了个〃迂回进攻〃。
※※※
据吴法宪交代:
〃1970年8月21日在庐山;黄昏前叶群邀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去游仙人洞。叶群说:设国家主席还要坚持。我根据林彪、叶群的交代;8月23、24、25日先后同王秉璋、王维国、陈励云等人讲过坚持设国家主席问题;对其中有些人还讲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据陈伯达晚年回忆;他一上庐山;就与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来往密切:〃到庐山下飞机时;我告诉吴法宪;这次宪法草案修改后;主席如果批发;就很好;不要再提什么意见了。记得;后来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几个人到过我那住处一次;我又再重复这个话。〃翌日———8月22日;已处于暴风雨的前夜。
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常委会。毛、林、周、陈、康相聚。常委会上似乎风平浪静。毛泽东重复他在中共九大召开时说过的话:〃希望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毛泽东又一次强调〃团结〃;显然是针对着存在不团结的现象而说的。
周恩来则对明日大会开幕式怎么开;三项议程怎么安排;谈了具体的意见。林彪又一次提出在宪法中要有国家主席的条文;遭到毛泽东当面否定。林彪很不高兴;没有表示要在明天的开幕式上讲话。
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之后;陈伯达又去林彪那里。因为许多机密要事在电话中谈甚为不便;陈伯达与林彪的私下接触变得异常频繁。
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定于23日下午3时举行开幕式。上午;陈伯达又去林彪那里。
中午;正准备午睡的史敬棠;突然接到陈伯达的电话;要他立即去一下。据史敬棠对笔者说;他到了陈伯达那里;见陈伯达桌子上放着一本195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陈伯达指着第二章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口授了若干修改意见;要史敬棠当场按他的意思写成新的条文。写完后;陈伯达看了一遍;又作了一些修改。前后大约花了一个小时。改毕;陈伯达让史敬棠回去。史敬棠如同被蒙在鼓里一般;不知陈伯达为什么如此着急要拟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新条文。一场闪电式的攻击战;在一个多小时后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展开了……23日下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雾中庐山拉开帷幕;原定3时开会;但直到3时45分才正式开始。
周恩来根据昨日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在会上宣布三项议程;谈了会议时间的安排;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意见。
就在周恩来讲毕之后;林彪突然在大会上讲话;一讲就讲了一大篇;完全出人意料。
大抵是把〃出奇制胜〃之类军事韬略搬到政治舞台的缘故;林彪的长篇讲话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思索的。那天上午;他就和叶群仔细研究了一番。
林彪在讲了一番堂而皇之的开场白之后;像往常一样;摆出〃亲密的战友〃、〃最好的学生〃的姿态;颂扬毛泽东;颂扬〃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