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生指南-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文明又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辞了,有时间赶紧回家看媳妇 去,明天指不定又被派到哪里去了。张涧一直把宋文明送出了门,边走边说,“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来日方长”云云。只说的宋文明面红耳赤,落荒而逃。
欺负完宋文明,张涧的心情好了一点,不过,他事情很多,没多大工夫,他便站在门口,沉思起来。
船队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流民也要再找些事情给他们做,总不能白白养着他们。流民愈来愈多,青州兵力有些不足了,从流民里招募士卒,他没有那个权力,与招募青壮年不同,擅自招募士卒并不是件好事。再说了,就算他有这个权利,他也不敢,天知道里面有没有太平道的信徒在。不过,可以招募一些人手,德高望重的负责管理,年轻力壮的发些木棒之类的,帮助维持秩序。对了,还要在附近地区布置军队,如果有变动的话,也可以直接镇压。还有流民中的眼线也要多布置 些……
青州一直都在安置流民,而不是想办法养活流民。所以,当初开会讨论的时候,想到的都是与土地有关的,一时间,并没有人提出出海捕鱼。但是,张涧负责具体的安置事宜,却忙了个焦头烂额,虽然流民安置已经有了一整套班子,但涌入青州的流民越来越多,全盘安置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安置了,让他们糊口都困难重重。张涧成天考虑的,就是如何维持流民的基本生存。自然而然,张涧很快就想到了出海捕 鱼。
想来想去,却忘了海洋这个大粮仓,后世每年从海中捕鱼几百万 吨,也就是上亿石。张涵没那么大的野心,若能捕个几百万石,养活几十万人也可以大大弥补青州的粮食缺口。而切,大量的渔民,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手,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基础;还为青州安置好大批流民——这些都是以后起家的资本,张涵对此全力支持。
张涵的贷船令极大的发展了青州的捕鱼业。得到了高昂回扣的王斯也全力以赴,亲自坐阵博昌船场,调集全郡的人力物力为船场服务。短短两个月时间,王斯竟建造大大小小的渔船一千三百多艘。
此后的半年里,仅青州刺史府就从此处得到三百七十六万石海鱼,养活了百万流民——闻知青州安置流民,无数人涌向青州,特别是到了春荒的时候,来的人就更多了。故而,贷船令又被称为“活人令”。
这一年里,青州安置流民数量高达一百二十八万,是以往三年的三倍还多。
PS:汗死!为什么又忘了发布呢? 果过了十一点十分,诸位就在书评区帮忙提醒一下,
正文 第二十三章 郭嘉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0 本章字数:5012
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清晨推开窗户,草 I。扑面而来。张恒舒展开双臂,做了扩胸的动作,深深地吸了口气,顿觉神清气爽。一屡阳光斜斜的照在他的身上,张恒这才发现自己起的有点晚了。
梳洗完毕,匆匆用过早餐,张恒便准备出门了。行在院中的青石路上,张恒忽然听见耳畔“啪”的一声大响,随即传来一阵冷笑:“亡国之诏,这是亡国之诏!”
张恒吓了一跳。谁,这是谁在说话?
张恒住的院子很小,并没有内外院之分,就是简单的一正两厢三面房屋围成的一个院子。小院坐北朝南,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张涵就住在左边的耳房里,右边的耳房则用作书房,两侧的厢房并没有住人。
张恒到不其之后,先去拜访郑玄,转交张涵的书信,郑玄就将他安排在了藏书庄的一个院子里,面积不大,也很僻静,没有旁人居住,距离蔡 的住处也近在咫尺。在藏书庄里,类似的院子共有一百零八座,能住进来的,不是名士大儒,便是才学出众之辈。本来,这里靠近藏书之处,彼此之间以石板路连结,又提供饮食,不过是为名士、大儒们提供一点便利。但住进来的无一是平平之辈,久而久之,能住进院子,渐渐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张恒并不在意这些。能接近蔡居,才是他梦寐以求地。
士子们的居住自然不会像大儒们一样,独门独院,通常是三五人居住在一个院子里,只有贴身仆从随身伺候,其他从人就只能在庄外另寻住所了。藏书庄是郑玄在使用,却是张家的产业,管事自然不会轻易往张恒院子里安排人。一直以来。张恒俨然独居一院。此刻听到了陌生人说话,不由他不吃惊。
绕过葱绿的树丛,厢房的窗户开着,一个少年站在房中,十五六岁的年纪,乌黑的头发简单的盘了个髻。牙关紧咬,两腮鼓鼓地,两眼绽放出愤怒的光芒,原本清秀的小脸上流露出几分沉痛。见少年一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张恒忍不住流露出一丝微笑。
略一思量,张恒便知道少年所为何事。前几天,他便得到消息——“帝下诏,税天下田,亩十钱”。
二月己酉。南宫遭遇大灾,大火整整烧了半月才熄灭。南宫是皇帝和大臣们议政朝贺的地方。势必是要重修的。不过,大汉国刚刚经历了黄巾之乱。损失惨重,财政十分困难,大司农拿不出这笔钱来。换句话说,这笔钱就要由少府出,在灵帝地私房钱里出。修建宫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灵帝倍感肉痛。张让是极有眼色的,他的权力来自于灵帝,让灵帝高兴是他的本职工作。便给灵帝出主意说,不如加税吧!灵帝并不是傻瓜。他爱财也知道此时需要修生养息,加不得重税。但 是,张让也很聪明,加不得重税,就加轻税好了——“税天下田,亩十钱,以修官室”——每家出一点,这样就不多了。
灵帝一想,是不算多,就准了。
大汉国的税赋是比较低的,田赋一般仅为三十分税一,多了也就是二十税一,到了此时已经是十税一了,百姓负担很重。一户五口之家,需要耕种五十亩地以上,方能勉强糊口。也就是说,灵帝这次加税,每户人家又收了500以上。这笔钱对豪族大姓不算什么,对勉强糊口的 百姓便是百上加斤了。而且,豪族大姓向来藏匿土地,不肯缴纳税赋。兼并的土地越多,纳税的土地却越少。东汉的豪族势力远强于西汉,因此,才会出现东汉地土地反而比西汉少的怪事。此时此刻,黄巾之乱刚过,豪族大姓立下了大功,手中多有私兵,哪个县令敢径直讨要,这笔钱多半还是要落在普通百姓头上。
所以,此诏一下,有识之士都深为忧虑。张恒也是同样地看法,此令一出,乱不可止——人活不下去了,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不过, 县张氏素怀异志,张恒闻后同是冷笑一声,却是幸灾乐祸。
少年正在恼怒,忽见树丛那边转出一个人来,看衣着打扮便知是同院地张恒,连忙收起怒容,拱手说道:
“阳翟郭嘉见过张兄!如有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少年行礼如仪,一看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张恒也连忙拱手。
“邹县张恒张叔常见过郭兄,郭兄忧心国事,何谓失礼!”
“哎,”郭嘉轻叹一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话是事实,却不是谁都可以说灵帝的,张恒微微一笑,并不接郭嘉这话。
郭嘉是个颇有意思的人,但张恒心中有事,也无心与他多说,闲话了几句,便告辞了。
在藏书庄,张恒的生活本来是很美满。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张恒每天读读书,遇到不解之处,便向诸位大儒——主要是蔡 ——请教,顺便听听蔡》 | | 的。日子过地逍遥自在,其乐融融。去过几次之后,蔡 都看出来,就取笑道:“你是来求学问的吗?”张恒红着脸回答说,“学问总是不嫌多地……”
郑玄曾帮张恒提过亲事。蔡 与郑玄很说的来,郑玄也不客气,直接就把张涵的来信拿给了蔡 。张涵在手书中对蔡 很是钦佩,对续补《后汉记》很重视,请郑玄婉转地询问一下,但千万不要令蔡 误会云云。蔡 对张涵的态度大感满意,可惜张家、张涵的名声……咳,蔡 说女儿年纪还小,还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而蔡》 | 要她同意才行……
说起来,张涵的名声比张家好点儿不多,也是毁誉参半。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张涵才高德薄。张涵治理青州的能力,还是很令人赞赏的。过于贪婪的人,张涵能拿下的就拿下,不能拿下的就弹劾,尽量清走。因此,青州居民的生活尚还可以。青州不是世外桃园,但绝大多数人尚能维持温饱。黄巾乱起后,张涵又维持了青州的平静,并收容了大批的流民。在滔滔乱世之中,也算是一方净土了。然而,张涵的贪婪也同样是名声在外——张涵如此贪婪,却能将青州治理的不错,也是当时的奇闻 事之一。
比如,有人说,张涵坚持不懈垦荒,是因为他能够从中侵吞土地,据说
已经侵占了好几千顷地;还有人说,张涵没有侵吞土 偷偷在青州买下了不少荒地,开垦的水渠什么的,便是从中经过,结果一下把几千顷荒地都变成了良田云云;还有说法是,张涵开垦荒地、安置流民,一芥不取,全心全意为大汉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什么的——这是从张恒身边的人传出去的,一看就是假的,属于宣传性文章,信者寥寥无几。此外,还有许多种互相矛盾的说法,连某些人路遇盗匪、意外身故,都安在张涵头上。其中,部分是有人在污蔑张涵,也有部分张涵暗中传出去的。
张涵并非不愿意有个好名声,但是,“开垦荒地、安置流民,一芥不取……”,恐怕十有八九都会以为,张涵另有所图……
尽管张恒学识不错,为人温文多礼,于时事极有见地,蔡 对他的印象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蔡 也不会认为张恒是良配。
张恒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因此,在不其的日子是他有生之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不过,再美满的生活里,也会有‘苍蝇’出现。
不其本来只有郑玄一人,名声响亮,但来求学者不过以千百计而 已。但是,三年多来,张超在 阳抄书,各种书籍源源不断地送到不 其,简直有是一处东观(皇家藏书处)。而郑玄要求十分宽松。只要抄录一本书,或者拿一本不其所没有收藏地书来,便可直接借阅,不受限制。天下读书人闻风而至,远近的知名学者纷至沓来。他们往往在此读书的同时,也会宣讲自家的见解,即使不愿意在此传授的,也不会拒绝进行一次公开的讲学。在藏书庄的讲堂里。几乎每日都有大儒名士在讲学。
这些对求学学子的吸引力,是无以复加地了。于是,不其迅速成为天下学子们游学,求学的胜地,有“小太学”的美称。不其又不似太学有着种种限制,不其的学子很快便超过了万人。
不其汇集了天下学子。其重要意义无可估量,张涵当然清楚这点。他不仅通过庄中人手收集基本资料,麻雀还在庄中开设了一处的酒肆,收集学子们的言论,从而为分析他们地性格和能力提供依据。酒肆以较低的价格和美味的菜肴,吸引了众多学子,成为学子们聚会的首选之 地。
就在三月初,藏书庄就住进了一位令张恒十分讨厌的‘苍蝇’——卫宁,卫仲道。当然,‘苍蝇’是张恒个人的看法。若是张涵听见这个名字。肯定会提高警惕的。问题在于,张恒不是张涵。
卫宁是河东安邑人氏。今年才十七岁,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张恒在这方面倒不输与卫宁。但家世上却差了许多。河东卫氏自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后,世为河东望族,卫宁是卫氏嫡传,在家中排行第二,与兄长卫觊一样,都是少有才名。河东与陈留相距不 远,卫宁与蔡》 一到不其。卫宁就发现,蔡 比书更有吸引力。
蔡》 还算可以,可以欣赏一下。然而,这位卫宁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是精通音律。这一对比,张恒相差就悬殊了。不是张恒不聪 明,人地精力是有限的,张恒在军事有相当高地成就,其他方面自然就会弱些儿。张恒只有在围棋上,能与卫宁较量一下。不过,情场如战场,卫宁自不会与张恒比较张恒的长处。有卫宁在场,必然会把话题引到音乐上,蔡》 | |
张恒这一日匆匆忙忙赶到了蔡居,未进院子,远远的,就听见一阵悠扬的琴声,张恨大恨。果然,卫宁已经到了,正与蔡》 = 张恒想方设法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卫宁则想办法又给转回音乐。蔡 是个十分聪惠的小姑娘,很快便意识到两人间的明争暗斗。但在这个时候,蔡》 = 句实在话,蔡》 | 。 为享受这种追求,也是无可非议。不过,张恒就要吃苦头了。
在给张涵的书信里,张恒都不由自主流露出了苦闷之意。张涵对他这个弟弟很关心,迅速查明了事情地经过,不由暗自替他担忧。蔡 的态度,郑玄已经去信告诉过张涵地。总的来说,蔡 虽不至于强烈反 对,但其不赞同的态度,一目了然。张涵在信中就委婉地建议张恒,想办法把生米煮成熟饭。女孩子的心意如同风中的柳枝,摇摆不定,但只要搞定了这点,就自然化作一潭春水了——显而易见,张恒是一个品行优良,初次陷入恋爱的毛头小子,他不可能同意张涵的‘深谋远虑’。
张恒每日的苦闷,就连远在临 的张涵都知道了,自然瞒不过同居一处的郭嘉。郭嘉对张恒很感兴趣。初次见面,张恒就给郭嘉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知道了张恒的身份,张恒提前知道消息就不希奇了。但是,张恒提头醒尾,思维敏捷,为人没有丝毫骄气,郭嘉还是高看了一眼。随后,张恒早出晚归,刻苦追求蔡》 ( 娱乐。
“叔常兄,你这样是不行的!”
这一日,张恒正在院子里捶胸顿足,郭嘉忽然说了一句话。同居月余,两人已经颇熟悉了。
“哦,郭贤弟所言何事?”
郭嘉出了房间,来到庭院中,缓缓踱了几步。
“叔常兄,我是说你这样送礼物,是行不通的。你苦心收集了良琴和曲谱,送给蔡小姐。蔡小姐当时是很高兴,但你又不能与她讨论,还不是便宜了卫仲道吗?!”
张恒脸上一红,最近他落在下风,举止有些失常,此刻想来全都落在郭嘉眼里了,不禁恼羞成怒,闷哼一声:
“哼~,
郭嘉本来是随口一说,但张恒这是把他当成小孩子了,在他这个年龄最容不得人家说他小,这时候却不肯罢休了。
“叔常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难道我说的没有道理?”
张恒犹豫了一下,恋爱明显把他的智商降低到八十以下。
“那,郭贤弟,你有什么办法?”
……
天才的军师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策划。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淫祀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0 本章字数:6882
但请放心,为民作主之事,张某必不负所托!”
张涵立在堂前一拱手,面容严肃,对着这几位济南来客低声说道。
“大人如此明理,真是百姓之幸事,一切就拜托大人了,大人高 义,大义凛然,主持公道,刘氏列祖列宗身感同受,济南黎庶同沐此 德……”
几个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都身穿着缎子儒服之人,深深作了个 揖,齐声称颂起张青州大人的仁德了。
“不敢!不敢!”
张涵赶紧谦虚,这话可担当不起。刘氏众人阿谀奉承的话滔滔不 绝,直说了有一刻工夫,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张涵看这几位离开了,这才转身回到后堂,许陵眨着两只小眼睛,正满面春风等候在那里。一见张涵,许陵抚掌笑道:
“主公,果然是好算计!”
“这等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仲渊,你就别笑话我了……”
张涵哂然一笑,悠然说道。这不过是件小事,许陵也不放在心上,径直说起了来人送的礼物:
“主公,刘节他们这钱来的容易,不收白不收,这一处庄子,八百匹绮竹,外加送给我的一处宅院,加在一起只怕要超过四百万钱 了……”
虽然知道这回礼物必然很重,却没想到会这么多。许陵报出来的数字。还是令张涵一惊——神棍竟如此赚钱,再添些钱,就可以去买个县长了。张涵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这笔钱肯定不是刘节一人出地。
“不错!不错!看来,曹孟德行事果然不同凡俗,很好!既然他们积极主动贡献出来,拿来安置流民也好为他们积点儿德……”
“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曹济南(指曹操)行事果敢。一举弹劾掉县令、县丞、县尉等六名长吏,又禁绝淫祀,怕不能久留于此……”
听张涵如此说话,许陵咳嗽一声,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当 初,张涵为了立威弹劾了众官吏时。压力也很大。若没有张让力挺,张超在 阳上下打点,张涵绝对坚持不到今日。当然,张涵后来送地送的多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这话想想可以,许陵可不会说出来。
“这也未必,朝里有人好做官,区区几个令丞而已,只怕还动不了曹孟德!”
张涵轻轻摇头。一般来说,真有门路、背景深厚的。也不会只做一个县令、丞。当初他受到的压力,主要也是因为他弹劾了四个郡国长吏。
“也许吧!”许陵对曹操的去留并不关心。“主公,这钱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仲渊。我知道……”
这话不必许陵说,张涵自然知道。
在大汉国里,祭祀是件大事,天地山河日月星辰,乃至于草木,没有不可以祭祀的。按说,祭祀本是祈求保佑赐福的,并屗是坏事。然而。事情往往与人们地期望截然不同。很多时候,一不留神。福没祀到,祭祀本身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在青州,向来有祭祠城阳景王刘章的习俗。城阳景王是刘章是齐悼惠王的次子。刘章因平定吕氏叛乱立有大功,被封为城阳王,其封国延续时间长,其子孙被分封者也多达50余人。由于刘章后裔枝叶繁茂,所以刘章的祠堂遍及泰 山区的琅琊郡、东海郡、泰山郡以及青州诸郡。这本来是刘氏家族自己地事,与他人无关。
但是,在西汉末年,天下反对外戚王莽的时候,赤眉军为了鼓舞士气,就让人装作刘章附体。于是从东汉时起,在青州的城阳景王祠庙便越来越多,参与祭祀的人也越来越众。琅琊国、渤海郡和青州六郡国的都邑乡亭聚落,都为城阳景王立祠。现如今,不到七十万人口的济南郡内竟有大大小小六百多座祠堂。
而且,祭祀是件利润丰厚的事情。旁的不说,主持祭祀的人稍微做下手脚,把筹集到的钱财贪污一半,绝对不是问题。因为祭祀中蕴涵有很大利益,所以,祭祀地规模也就愈发盛大。这刘节是济南的豪强,便是以此为名目,主持当地地祭祀来敛财。当然,刘节不过是众多获利的豪强之一,但他是刘章地嫡传子孙,所以,被推举出来贿赂张涵。
许陵说这钱不好拿,倒不是张涵不能恢复祭祀。曹操弹劾长吏,得罪了朝中官员;禁绝了祭祀,又断了豪强的财路,上下都得罪了。张涵若是再弹劾他,曹操在济南肯定是待不住的。但是,祭祀频繁,规模盛大,于国于民实是大害。按照张涵的习惯,肯定不会保留的。而且,张涵也颇为欣赏曹操……到时候,刘节岂能善罢甘休?
这些事情,许陵明白,张涵也清楚,但张涵却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仲渊,这事好办。刘节来求我,口口声声说要恢复祖宗的祭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自然要帮助他。不过,曹操只是禁绝了普通人祭祀城阳景王,可没有禁止他祭祖。而且,我早已安排好他了……”
张涵满怀恶意地笑笑。
“然而,我倒不觉得,城阳景王的祭祀不可恢复。依我来看,祭祀一事古已有之,历千古而不绝,实在是民有此需,非此不得安心。今天禁了祭祀城阳景王刘章,明天就会有人祭祀其他地东西,黎庶百姓之 害,不在于祭祀本身,而在于祭祀无度……”
——————————————————————————————
“孟德兄, 阳一别,匆匆已是数载,今日见君容颜依旧,实在不胜欣喜。”
中平二年(185)八月,张涵巡行
南郡东平陵,济南相曹操率众出城迎接。曹操还是 ▋ |南郡东平陵,济南相曹操率众出城迎接。曹操还是 ▋ |南郡东平陵,济南相曹操率众出城迎接。曹操还是 ▋ |南郡东平陵,济南相曹操率众出城迎接。曹操还是 ▋ |南郡东平陵,济南相曹操率众出城迎接。曹操还是 ▋ |南郡东平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