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三国志-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惶愕幕埃以趺椿嵊薪裉欤俊弊谌司傩信>脐痛蠡幔剃潘担骸澳芄恢憔筒换嵴欣闯苋瑁铱梢砸肆恕!庇谑蔷妥约荷媳砉榛贡ǎ彰挪辉俪隼础!
程昱性情刚愎乖戾,常和别人起冲突。有人密告程昱谋反,太祖赏赐他,对待他却更加丰厚。魏国建立以后,做卫尉,和中尉邢贞争夺仪仗,被免职。文帝即位后,又任他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和以前所封的合并共计八百户。又分封他的小儿子延和孙子晓为列侯。正要封他为公的时候,他就死了,文帝也为他流泪哭泣,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武承嗣爵位。武死后,他的儿子克承嗣爵位。克死后,他的儿子良承嗣爵位。
晓,嘉平年(齐王芳)中作黄门侍郎,那时校事(官名)恣意妄为,晓上疏朝廷说:“《周礼》说:‘分设官职,治理人民。’《春秋传》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愚者不可监理贤者,贱者不可监理贵者。于是扶立圣知,治理人民,由地方风俗定下声教之法。详明的考验他九年的功绩。各自修明他的事业,虑事不超越自己的职限。所以栾书想要在烂泥中拯救晋厉公,他的儿子栾不让他救(因超越职权)。人民相斗死人横陈街路,宰相邴吉经过不问。在上位的人不责难职责以外的事功,在下位的人不寻求职分以外的赏赐,官吏没有总揽各职的权势,人民没有两种事务的劳役,这实在是国家的重要治道,政治修明与纷乱的根由呀!往远看记载政典的古籍,往近看秦汉的政体,虽然官名改变了,职权不同了,至于尊崇在上者,压抑在下者,明显的分别条例,始终还是一样的。最初并没有校事的官干涉参与各种政事的。以前武皇帝(曹操)刚刚草创大业,所有的官吏都还没齐备,但是因为军旅劳苦,民心不安定,于是有小罪,不能不明察,所以设立校事官,采取暂时权宜的措施,但是却检治有方,不至于放肆。这是霸世的权宜政策,并非帝王正规的典章制度。其后校事渐渐的受到信任,就成为一种疾病祸害,辗转的相因相成,就失去了当初设立此官的本意。于是就派他们上祭宗庙,下统百官,官员不分部门,职权没有限制,随意任由他们自己,从心所欲,为所欲为。法令定自他们的笔端,不依照科条和诏令;刑狱就在他们门下被判定,根本不重复讯问。他们考选官属,把谨慎者看作粗疏,把匆遽者看作贤能。他们治理事情,把苛暴当作公严,把循理当作怯弱。在外假托天子的威严作为声势,在内聚集一群奸贼作为心腹,大臣耻与他们争夺权势,含忍而不说,小人畏惧他们的锋芒,内心郁结而无处可诉。所以使得尹模公然的在眼前奸邪的肆意横行;罪恶的显著,连路人都知道,小恶小过,朝廷累年都不闻不问。这些现象既不是《周礼》中设置官吏的原意,也不合《春秋》所说的十等的意义。现在朝廷外有公卿、将、校,总领统理各官署,内有侍中、尚书管理一切事务,司隶、校尉视察京师,御史、中丞监督宫殿,都是选出特殊的贤才来担任职务,郑重说明科条诏令以监督他们的失职。如果像这些贤才还不能胜任,那么像校事这种小官,就更不可信任了。如果这些贤才各个都想竭尽忠诚,区区的校事,也就没有什么用了。如果重新慎选杰出国士来担任校事,那么只是再增加一个中丞、司隶的官而已。如果依照旧的选法,那么像尹模这样的奸恶今日又会复发了。前后推算,校事一官实在没有任何作用。从前桑弘羊为汉代设立‘平准’制度,替朝廷牟取大利,这年干旱,天子命令官员求雨,卜式认为只有烹杀桑弘羊,老天才会下雨。如果政治的得失,一定会感应天地,那么臣以为水旱的灾害,恐怕未必不是因校事而引起的吧!曹恭公远离君子,亲近小人,《国风》(《诗经凡芊绶人》章)借小人不称其官服,来讽刺他。卫献公丢弃大臣,专和小臣商议,他的母亲定姜认为他有罪。纵使校事对国家有益,从礼义方面来说,还会伤害了大臣的心,何况他们奸邪枉法显露于外,这样还不撤消他们的职务,那就是天子不能弥补过失、入迷途而不知返回呀!”于是就撤消了校事官。程晓升为汝南太守,年四十多就死了。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3)
郭嘉字奉孝,是颍川郡阳翟人(今河南禹县)。最初,去北方见袁绍,告诉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那聪明人能精明的审量主人,因此所做的事都能得心应手,功名也就可以建立起来了。袁公只想要效法周公礼敬贤士,却不知道用人的道理。多所从事却少有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想要和他共同救助天下的大难,定下霸王的功业,太难了。”于是就离开了北方。早先的时候,颍川(今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宁、汝州诸府州以及禹县至阳武各县皆是)戏志才,是足智多谋的人,太祖很器重他。早死。太祖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死了以后,没有可以共同商量事情的人。汝郡、颍川本来有很多奇士,谁可以继承他呢?”荀彧推荐郭嘉。太祖召见他,讨论天下大事,太祖说:“使我完成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出来后,也高兴的说:“真是我的主人。”太祖上表推荐他为司空军祭酒。
太祖征讨吕布,三战打败了吕布,吕布退兵固守不出。当时士兵都很疲倦了,太祖想率军回去,郭嘉进言太祖要赶快进攻,于是就捉住了吕布。此事记载在《荀攸传》。
孙策转战千里,占据了整个江东地方(长江以东之地),听说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在今河南###县东北)互相对峙,就要渡江向北攻打许(今河南许昌县)。大家听了都很害怕,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并吞江东,所杀掉的人都是英雄豪杰,这是能得到别人效死命的人呀!但是孙策轻率而没有防备,虽然有百万的军队,却无异于独行平原之中一样。如果刺客埋伏出来行刺,只是一个人的敌手罢了。照我看来,他一定会死在匹夫手里。”孙策到长江边还没渡江,果然就被许贡的门客所杀。
郭嘉跟随太祖打败袁绍,绍死,又随太祖在黎阳讨伏袁谭、袁尚,连战皆捷,诸将想乘胜就进攻他们,郭嘉说:“袁绍喜爱这两个儿子,没有立下适当的继承人。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一定会在中间彼此勾心斗角,又互相离间。如果我们加紧的攻击,他们就会互相团结,我们慢一点攻击,他们就会生出争夺之心。不如南面向荆州,好像要征伐刘表的样子,来等待他们的变乱,变乱发生了然后再攻击他们,就可以一举攻下来了。”太祖说:“好!”于是就向南征伐。军队到西平(今甘肃西宁县)时,谭、尚果然争夺冀州了。谭被尚军打败,逃到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二十五里)固守。派辛毗来求降。太祖回去援救他,于是就跟着平定了邺县。又随后在南皮县(在今直隶南皮县东)攻打袁谭,平定冀州。封嘉为洧阳亭侯。
太祖将要征伐袁尚和三郡乌丸(即乌桓,东胡别种),许多下面的人都害怕刘表派刘备攻打许县来###太祖,郭嘉说:“公虽然威势震动天下,但胡人仗恃着地远,一定不会防范,借着他们没防备,猝然去攻击,就可以消灭他们。而且袁绍对人民、夷狄都有恩,同时袁尚兄弟还活着。现在四州的人民,只是因为威势而附从,还未施予恩德,就舍下了他们而南征,如果袁尚借着乌丸的资助,招集为他们效死命的臣子,胡人一###,人民和夷狄都起来响应,使蹋顿产生侵略的野心,达成他觊觎的鬼计,恐怕青州、冀州就不是我们所有了。刘表,只是一个坐谈客而已,自己知道没有抵御刘备的才能,重任他则怕不能控制他,轻任他则刘备不为他所用,虽然虚国远征,公不必担心。”太祖于是就出征了,到易县(今直隶雄县西北十五里)。郭嘉说:“用兵贵神速,现在由千里远地偷袭人,辎重粮草太多,就很难取利,而且对方知道了,一定会有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加速进军,乘他不防备的时候去偷袭。”太祖就偷偷的出兵卢龙塞(在河北迁安县西北),直攻单于庭。虏人突然听到太祖到了,惊惶恐惧的来会战。被打得大败,把蹋顿和名王以下的人,全都斩首。袁尚和兄袁熙逃到辽东(今辽宁东南境)。
郭嘉精通计略,对事情洞悉明达。太祖说:“只有奉孝能明了我的心意。”三十八岁,从柳城(在今奉天兴城县西南)回来,病得很重,太祖派来探病的人交错不绝。死后,去吊丧,太祖十分悲哀,告诉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纪都是我一辈的人,只有奉孝最小。天下事已了,正想把以后的事交付给他,却在中年就夭折了,这全是命吧!”于是上表谓:“军祭酒郭嘉,自从征战以来,十一年中,每次有重大的决议,临敌应变,臣未能决断的策略,嘉常为我决断。平定天下,谋划功劳甚高。不幸短命而死,事业未究,追念嘉的功勋,实不可忘。可增加他的封邑八百户,合并以前封邑计一千户。”谥为贞侯,子奕承嗣爵位。
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4)
后来太祖征伐荆州回来,在巴丘(今湖南巴陵县治)遇到疾疫,把船烧毁,叹息说:“郭奉孝如在,不会让我到此田地。”当初,陈群指责郭嘉不注重品行,屡次在朝廷上控诉郭嘉,郭嘉还是意气自如。因此太祖更加看重他,但因陈群能守正道,也很高兴。奕任太子文学,早死。子深承嗣爵位。深死,子猎承嗣爵位。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今安徽寿州东南),是汉光武帝儿子阜陵王延的后代。父亲普,母亲脩,生涣和晔。涣九岁,晔七岁时,母亲生重病。临终告诫涣、晔说:“你父普的侍儿,有谄害人的恶性。我死了以后,就怕他定会败乱我家。你长大如果能把他除掉,那么我就死而无恨了。”晔十三岁时,向他的哥哥涣说:“亡母的遗言,可以实行了。”涣说:“那可以了!”晔就进入房中杀掉侍儿,直接出去祭拜母亲的墓。屋里的人大吃一惊,报告普,普很生气,派人追赶晔。晔回来拜见父亲谢罪说:“亡母临终命令的话,我接受不请示您而擅自行动的责罚。”普心里觉得他不平凡,于是就没责罚他。汝南许劭有知人的名声,到扬州(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之地)避难,称赞刘晔有佐世的才华。
扬州士人多轻举妄动又狡猾,有郑宝、张多、许乾这些人,各拥有部众。郑宝最骁勇果断,才力超人,是扬州一地所怕的人。想要驱策百姓渡江到江南,因晔是高门世族的名人,想强逼晔,要他倡导这一计划。晔时年二十多岁,内心很忧虑,但却无缘见太祖。恰好太祖派使者到扬州,有所察问。刘晔去见使者,为他析论政事的形势,与使者约定一起回去,使者驻留了几天。郑宝果然领着几百人带牛酒来拜候使者,晔命令家中僮仆带他的部下坐在中门外面,为他们摆好了酒饭;自己和郑宝在里面饮宴。暗中约好一个健壮手下,命他借着行酒的时候杀郑宝。郑宝的性情并不喜欢喝酒,所以视察得很清楚,倒酒的人不敢采取行动。晔于是就自己抽出佩刀杀郑宝,砍下了他的头来命令他的军队说:“曹公有令,敢有反抗的,和宝同罪。”部众都惊惧恐慌,逃回营地。营里有督将(领兵官)和精兵几千人,怕他们作乱,刘晔就骑着郑宝的马,带几个家僮,到郑宝的营门,叫出他们的头目,告诉他利害祸福,于是都叩头开门迎接刘晔。晔抚慰安怀,众人都心悦诚服,推举晔为领袖。刘晔眼看汉室逐渐衰微,自己是王室的支属,不想拥兵,于是就把他的部众交给庐江太守刘勋。刘勋感到奇怪,刘晔说:“郑宝没有法令制度,他的部众一向都以劫掠取利,我以前没有名位可作为率领众人的凭借,而要使他们规整齐一,这样一定会心怀怨恨,很难率领得久,所以交给你。”当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很强大。孙策对他深痛恶绝,于是派遣使者带来谦卑的言辞,厚重的礼物,写一封信劝说刘勋道:“上缭(属扬州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建昌县南十七里)的土著,屡次欺侮敝国,已经积恨好几年了。要攻他,路不方便,希望借大国的军队去###他。上缭很富足,得到了可以富国,请让我们出兵做您的外援。”刘勋相信了他的话,又得到孙策的珠宝、葛布(南方布名,用葛织成),很高兴。内外的人都来道贺,只有晔不来。刘勋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上缭虽然小,但是城墙坚固护城河又深,进攻难,防守容易,十天也攻不下来,那么士兵在外疲困,而国里又空虚。孙策趁虚偷袭我们,那么后面独守不住。使得将军前进为敌所屈,后退又没地方可回。如果军队一定要派出去,灾祸今天就会来临了。”刘勋不听他的话。发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在后面偷袭,刘勋穷困,于是就投奔了太祖。
太祖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治),那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部众几万人,据险固守。起先派副将去攻杀,没能捉住。太祖问下面众人,可以去攻伐吗?都说:“山峻高而溪谷又深又狭,防守容易,进攻困难,而且没有也不算损失,得到了也不算得利。”刘晔说:“陈策等小贼,借乱占据险要地方。于是就互相倚附成为一股强势,并非有爵命威信彼此互相信服。从前副将武力薄弱,而中原又未平定,所以陈策敢据险自守。现在天下各处已经攻克平定,叛贼先后伏诛。怕死趋赏,愚智都一样。所以广武君为韩信出计谋,认为他的威名足以先声夺人,虚张声势,然后再动刀兵,这样就可以把邻国降服了。何况明公的大德,向东征讨西边抱怨他不来,只要先悬赏募集,再派大军到达,命令宣布的那天,军门就会打开,叛贼就自我溃散了。”太祖笑着说:“卿的话说得很对!”于是就派猛将在前面,大军在后面,到那里就收服了陈策,就像刘晔所料想的。太祖回来,征召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5)
太祖征讨张鲁,转任刘晔为主簿。到了汉中,山路险峻难爬,军粮十分缺乏。太祖说:“这只是个妖妄的国家罢了,有没有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我军缺少粮食,不如赶快回去。”就自己带兵回去,命令刘晔监督后面各部军队,让他们按顺序撤出。刘晔计算张鲁可以攻克,再加上粮道不继,虽然撤出,军队还不能全部保住,就飞驰告诉太祖:“不如去进攻。”于是进兵,派出很多弓箭手射他的军营。张鲁逃走,汉中就平定了。刘晔进一步说:“明公用五千步兵,率领着他们要杀董卓,北败袁绍,南伐刘表,九州百郡,并吞了十分之八,威势震动天下,慑服海外。现在攻下汉中,蜀人望风就吓破了胆,城池马上失守,这样子向前推进,蜀地只要送一份军书去就可以平定了。刘备,是人中豪杰,有谋但不灵敏,获得蜀地的日子还少,蜀人还没信赖他。现在打败了汉中,使蜀人惊慌,他们的形势自然就危险了,以公的神明,利用他们倾危的时候去逼迫他,没有攻不下的。如果稍为迟了,诸葛亮明达治道而做宰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做将领,蜀民已经安定,据守着险要之地,那么就不能再进攻了。现在不攻下它,以后一定会有忧患。”太祖不听他的话。大军于是就回来了。刘晔从汉中回来,做行军长史,兼领军。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蜀将孟达率领部众来投降。达有容貌才华,文帝非常器爱他,让达作新城太守(今湖北房县治),加散骑常侍。刘晔认为:“孟达有苟得的心,又仗恃着才情喜欢用权术,一定不会感恩怀义。新城和吴、蜀接连,如果他改变态度,就会为国家带来祸害。”文帝终究没改变对孟达的喜爱,后来孟达终于背叛被杀。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任刘晔为侍中,赐关内侯爵位,下诏问众臣子命令他们猜测一下刘备会不会为关羽出兵向吴报仇。众人议论都说:“蜀只是一个小国,名将只有关羽。羽死军败,国内忧惧,没有理由再出兵。”只有刘晔说:“蜀国虽然又弱又小,但刘备的计划是想要以威武自强,一定会动兵来表示他有余力。而且关羽和刘备,在义理上是君臣,在恩情上却像父子,关羽死了不能为他发兵向敌人报仇,从自始至终的情分上来说就不够了。”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吴国。吴用全国的力量去抵抗他,又派使者向魏称藩属。朝臣都道贺,只有刘晔说:“吴国隔绝在江、汉的南面,没有向内臣服的心已经很久了。陛下虽然大德和有虞氏相齐,但是恶贼的本性,并不会感动。因为遇到困难,才来请求臣服,一定不可相信。他一定是外面受到压迫,里面穷困,然后才派出这个使者,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穷困,攻打他,把他攻下来。如果一天纵敌,是几世的祸患,不可以不明察呀。”刘备军队失败撤退以后,吴对魏也就不再礼敬了,文帝想发兵去攻他,刘晔认为:“他刚刚得胜,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湖的阻碍,仓猝间一定难攻下。”文帝不听。五年(公元224年),到广陵泗口(今江苏铜山县境),命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队一起进攻。集合群臣,问道:“孙权是否会自己带兵来应战?”众臣都说:“陛下亲自来征讨,孙权恐惧,一定会发动全国的力量来应战。他也不敢把大队人马委托给臣下,一定会自己率领前来。”刘晔说:“他认为陛下是要以天子的威重去牵制,而真正越过江湖去攻打的却是别的将领,一定会整军等待事情的演变,不会有所举动。”文帝大驾停驻了好几天,孙权果然不到,于是文帝就班师回国了。说道:“卿的谋议是对的,但应该记住为我消灭这两个叛贼,不能只知道他的情势就算了。”
明帝即位,进爵东亭侯,封邑三百户。下诏书说:“尊崇祖先,为的是崇尚孝道表扬美德;追求敬始,为的是笃行教化,流传普及。所以成汤、文王、武王,实建商朝、周朝,《诗经》、《尚书》之义,追尊他们的先祖稷、契,歌颂有娀、姜嫄的事迹,以表明盛德的源流,承受天命的由来。自从我魏王室承接帝王的统绪,既发迹在高皇、太皇帝,而功业昌隆在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的父亲处士君,深修美德恭让、行动如神之明,此乃天地神明所赐之福,祖宗神灵所由来呀。但精神幽渺遥远,名号称谓没有记载,就不算是尊崇孝道重视本源了。希望从公卿以下的众臣,共商号谥。”刘晔议论道:“圣帝孝孙想要褒扬崇敬先祖,实在是无所限量的。但是亲疏的定数,远近的降等,都有礼数,因此割断私情,以成公法,是万世的定律。周王所以要上推其祖后稷,是因为他帮助唐尧有功,名字记载在祭祀的典籍里的缘故呀!至于汉氏的开始,追谥之义,不超过他的父亲。往上比照周室,那么大魏的发迹应从高祖开始,往下论及汉氏,那么追谥的礼制不到他的祖辈。这实在是往代的成法,当今的明义呀!陛下孝思发自内心,实在不能遏止,但是君王的一举一动一定要记载下来,所以礼制要特别谨慎呀。我认为追尊的意义,应该到高皇就可以了。”尚书卫臻和刘晔的议论相同,追谥的事情于是就施行了。辽东太守公孙渊篡夺叔父的爵位,擅自自立,派使者呈上表状。刘晔认为公孙氏是汉朝时所任用的,于是就世代相承袭辽东太守的职位,水道要经过海,陆路则有山阻隔,所以像胡人夷狄般绝远难以控制,而世代掌权的时日已经很久。现在如果不杀他,以后一定会产生祸患。如果等到他产生二心用兵抗拒,然后再去###他,在事情上就比较困难。不如利用他新立,有同党也有仇敌的时候,在他没料想到之前,派兵到城下,设立悬赏募集士兵,这样不动兵就可以平定了。后来刘渊终究叛变了。
刘晔在朝中,大略都不交接当时人,有人问他原因,刘晔回答:“魏室即帝位还不久,明智的人知道天命,俗人或许未能感觉,我在汉朝是宗室支叶,在魏是心腹,稀朋少伴,在义理上是不会错的。”太和六年,因病任太中大夫。不久,为大鸿胪,在位两年退位,又任太中大夫,死后,谥号为景侯。子承嗣爵位,小儿子陶,才华也很高,但品行不好,官做到平原太守。
范晔评论说: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智策划谋略,真是世上奇士,虽然清平的政治道德功业,和荀攸不同,但是谋划预料的才智,却和他一样。刘放的文墨书翰,孙资的勤劳谨慎,同任国家重臣,权势知名当代,却不合忠信正道,所以讥讽谄媚之声,往往是事过其实呀!
书包 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三国志卷十七 魏书十七(1)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汪惠敏 译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省朔县治)人,他本来是马邑地方的豪杰聂壹的后人,因为逃避仇家,才改名换姓。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当郡吏的官职。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看到张辽孔武有力,因此召他担任从事(随从办事的官),派他带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