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最想要的理财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权益类资产的高风险,从沪综指6124点跌到1664点,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您,您需要定期总结回顾您的资产状况。整体的资产中,有百分之多少放在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中,百分之多少放在权益类的资产里面,百分之多少放在实物资产里面,等等,这个配比是否与您的理财目标相匹配。一般情况下,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比例不要超过30%。
家庭70%的收入来源于工资收入
前一章我们讲过,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工作,一是理财。
我们理财的目的,第一是跑赢通货膨胀,第二就是实现财富自由,如果有一天您的理财收入能超过工资收入,那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况。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没有工资收入,光靠理财收入就能完全应付家庭收入的支出,这就是财富自由。
理财有多重要,听了故事就知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资产状况易犯的“几高一低”症(3)
我的一个朋友是全职太太,她通过理财挣的钱,比她老公的工资收入还高,又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孩子。
另一个朋友更绝,经济危机中,老公的公司财务上遇到问题,濒临破产,身为八年家庭主妇的她,临危不乱,挺身而出,一下子拿出上千万。这时她老公才知道,八年来,他给她的家用,她没有全部拿去做SPA和买名牌,在他辛勤打拼的时候,老婆也没有把全部的时间花在遛狗和打麻将上,而是用在了家庭的理财事业上。理财千日,用钱一时,老公感动得涕泪横流,夫妻更加恩爱不说,还毫无保留地让老婆全面参与到家庭的财富计划当中,并委以重任。
其实理财这事挺复杂的,尤其是家庭资产达到一定阶段后,它甚至需要全身心投入,完全是一个fulltime的工作。谁说妇女不如男,家庭主妇不值钱?对了,透露一下,这就是我下本书的主题啦。
不过,因为炒股或是外面的一些所谓生意耽误正常的工作,这是我一直不赞成的。一心不可二用,职业规划是理财规划中的一部分,也是长时间的家庭或个人的重要经济支柱,何况它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千万不可缘木求鱼啊!
您有很多简单的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说房子或商铺的租金,再比如,您可以跟朋友一起投资开一个小店,比如小咖啡馆,瑜伽馆,等等,做单纯的股东。
现在所拥有的资产中,房产比例超过70%
在某一个时点上,或者某一两年之内,房产占总资产比例的70%,甚至超过70%,都是是很正常的。假如说您拥有了房产,刚刚还完贷款,手里没有多少现钱,那您家里资产可能是100万,房产占90万都是很正常的。这对很多中青年人在过渡阶段是正常现象,但是从长期来说,这个比例一定要改善。
如果您还年轻,其实是可以尽量多贷些款,杠杆的力量用得大一点,尽管目前贷款利率没前两年优惠,但也是个低利率时代,再加上越来越强烈的通胀预期,您不妨回忆一下,十年前借五千块钱都睡不着觉,换现在,没准人家都不指望您还。有的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且收入比较稳定,但是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浪费了这种能力,本来我贷50%也是没问题的,但实际上我只贷了20%的比例,这时候就使房产所占的比重过大了,而您把那些钱的使用效率降低了。
因为我们在计算房子所占资产的比重时,分子是房产,分母是总资产。我们说,资产是属于您的以及您可控的资源,因此,总资产里面,也包括了您的负债。从经济学原理来说,您贷的钱越多,您的房产在总资产当中的比例就会越低。
我们一再强调所有理财方案的个性化,理财要因人而异。我也见过年纪比较大的、快退休的人去买房,本来手上的钱基本上是可以付完全款的。但是呢,觉得股票好赚钱,就去贷款,银行也很配合,他就把自己手上省下来的那些钱拿去投资股票。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要用退休金去还房贷吗?
所以,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和方法,如果您有投资能力,或者说您找到了可以帮助您实现投资目的的人,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您没有这种能力,还是把钱都用到房子上靠谱。
住房按揭款超过家庭月收入的50%
有人说中国也会有次贷的一个理由就是,尽管我们规定的首付款比例很高,但是太容易开假收入证明。既然都当房奴了,为什么不当得彻底一点呢!
有的人会觉得,现在房价是每平米8000元,通胀一来,每平米10000还不一定买得上,那为什么不现在买大点的房子,多贷点款呢?反正以后钱不值钱,工资会涨,那时候还贷比现在要容易得多。
但是,如果您现在每月房贷的比例太大,就会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还不稳定,一旦减薪裁员,那您就可能面临财务上的灭顶之灾。
此外,通货膨胀真来的时候,一定会加息,我们大多用的是浮动利率贷款,就是利率涨,您的贷款利率也会涨。现在是5%左右,一旦利率上浮,7%在过去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在未来20年间,您贷60万的本金,就要还60万的利息。如果贷款利率超过8%,您贷款还的利息,恐怕比本金还多。
如果房贷压力太大,您可以检查一下是不是贷款期限太短了。如果从20年变成30年,每月月供自然会减少。
而且,您的余钱也可以来做其他投资理财,这样的话,只要它的收益率超过贷款利率,您的资产就会逐渐增加的。比如熊市的时候,您就多还贷款,少理财;牛市的时候,您就可以少还贷款,多理财,灵活处置自己的资产状况。
量好咱的脚,数清楚我们有多少资产,选一双合适的鞋,制定一个合适的理财规划,我们的财富之路将就此展开
李南支招
新婚夫妇月收入共计10000元。今年贷款买了一套80万的房子。首付24万,其中10万是借来的,自己存款14万,其余作按揭,家中还有2万存款。请做一下家庭资产负债率的分析。
要计算家庭的资产负债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家庭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这个家庭的总资产是他们的房产和他们的现金存款,也就是80万+2万,一共是82万。总负债就是他们按揭时欠银行的56万和首付时借的10万,一共是66万。接下来就可以算这个家庭的资产负债率了,即用66万除以82万,约等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购物狂素描,请对号入座
“购物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感性地说,我觉得所谓购物狂应该是一下子很冲动地冲进顶尖的Shopping Mall里,挑出一堆衣服对营业员说“这几件我不要,其他都给我包起来”。或者从头到脚都像圣诞树那样,没有一件不是名牌,已经名牌到让别人都觉得很眼晕的地步,这才是购物狂。
购物狂的本身性格并非是很狂躁的。在商场里兴奋“血拼”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很狂躁,一看到想买的东西就控制不住自己,然而回家之后,有的人会后悔,也有的人会觉得很纠结。并不是说有多少钱或者花了多少钱,就把自己视为购物狂,而是看自己的消费是不是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匹配。如果自己就200块钱,还要穿199块9毛的衣服,而且天天都这样去生活去购物的话,那可能会成为一个购物狂。但如果自己身家2000万,每天花200块钱,或者每天花1000块钱、10000块钱,那么对他来说,这样的消费跟他的经济实力是相匹配的。
一个购物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描述,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一下。购物狂的明显特征——就是衣橱里塞满了5件以上没穿过的新衣服;心情变化很快,花了钱之后心情马上低落起来了;走到店面准备购物,就会觉得异常兴奋;把婚礼或者活动当成一个Shopping的借口,不是着重于分享别人的幸福与快乐,而是在过分展示自己,参加李南的party还得换好几件衣服,换好几次妆,等等;另外还一种情况是因为过度消费而债台高筑、入不敷出了。以上说的这五条,如果您要是都具备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算是购物狂了,而且程度还是“超级”的。
其实我觉得一般人可能都会有上面提到的一到三条消费特征。如果这五条“症状”您都没有的话,那么恭喜您,您不是购物狂,但您是不是凡人呢?别说是女人,就算是男人,有时购物起来也很疯狂的呢。
天生购物狂?!别给自己找理由
从性格上来讲,天生就是购物狂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遗传学对于心理性格的影响所占比重最多不超过40%,也就是说我们60%至70%的性格都是在后天生长环境中形成的。比如看到了妈妈是怎么去疯狂Shopping的,或者是看到爸爸怎么去挥金如土的,于是就有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购物狂会有这种很微妙的心理——当看到别人疯狂购物时,会绞尽脑汁地帮他们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投资啦,送人啦,搭配啦。而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其实这些都是在给自己一个潜意识的心理建设——如果有一天自己有这个冲动的时候,也会用这些已然存在的理由、借口去付出自己的N多money。
也有人说,有些人特别容易受暗示,比如说在奢侈品的抢购上,按照时下流行的星座角度来看,天秤座就特别容易受暗示。举个例子,被都市白领们尊称为师太的香港著名作家亦舒就是天秤座的,她的书里面充满了物质,而且全都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她不一定都拥有过,但她都了解并有研究。天秤座一般都会认为只有奢侈品才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
说到天生购物狂,我们常常会想到时尚界或者文艺界的明星。比如我曾经听说有女星在上海一个特别大的商场仅仅用了40分钟就买了12双国际品牌的高跟鞋。
其实这样的情况也不能算天生的。因为从事时尚界或者文艺界这些高强度工作的人,他们自己能支配的自由时间其实是很少的。如果他们有机会休息一天,那真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在难得的一天假期里,花多少时间去跟朋友吃饭,去跟家人亲近,去跟自己的伴侣或恋人相处。而在这些事情之外,还能留多长时间给自个儿去逛商场呢,所以那肯定是冲进商场,看上中意的商品,赶紧试穿买单,一副打仗的派头,因为他们时间有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所以有的时候这种类型的购物和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他们浓缩了很多次的购物行为,但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那一次的“疯狂”,就以为这应该是他们的常态。这还不足以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是购物狂。
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有些读者知道自己其实不算是一个购物狂,只不过是出于偶尔的冲动购物消费;而对于那些以为自己不是购物狂而实际上是购物狂的朋友,则友情提醒一下,您需要改一改了。
购物狂的星级标准
购物狂可以分成几个级别。三星级——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即自身缺少价值感。一个人如果对价值的认知很模糊,即便他有上百万或上千万的身价,也会觉得这些钱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好比他是一个博士生、硕士生,如果他觉得这些学历名头不能学以致用,那么他也缺少价值感。如果再加上在工作和生活中,确实没有其他价值感来源,那么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购物狂,因为只有在商场里的时候,才能够看见真实的物质符号,用钱换了很多真实的物质产品,这时他们自身的价值感就会在一次一次的消费过程中得以实现。
我曾经看到一个统计,在美国有一千万缺少价值感的人,而且男女比例好像约为1比9,他们会有这种病态的占有欲、病态性的购物行为。因为只有在这种一次一次的消费中,他们才能够不断地累积自己的自我价值,当这种自我价值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打个比方,如果要是说我的家庭不是很需要我,父母觉得有我没我都很快乐,不以我的幸福而幸福,以我的快乐而快乐;然后我也没有自己的一个小家庭,没有人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我的观众也不再需要我,他们觉得看我节目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听楼底下大妈唠唠嗑来劲呢;而朋友觉得跟我说话太累,不想跟我说。这样一来,我的价值感就没有了,那我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时候我要想给自己找一个相对快乐的生存理由的话,首先要引起别人的关注。
您在购物的时候,所有营业员的唯一指向性都在您身上,而且往往越是在高级场所里就越是如此,前呼后拥,端茶递水的,就差有人在后面给您拿把扇子了。这时候,您就会感觉到有很大的价值存在感。这是我们说的购物狂的第一级别,也就是最最容易成为购物狂的人。
有心理学家说,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购物狂,往往是和童年的不愉快经历有关,比如在童年时一些需要不被满足,长大之后就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一些行为。这是跟缺失有关系,就是小时候想要什么没有什么,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了,用不着别人给我买,我自己就能不受限制地满足自己小时候的缺憾。这种类型的购物狂通常不会觉察到自己的这种心理问题,一般只能够通过看心理医生来解决克服。
二星级——情感缺失,能够成为购物狂的一个潜在特征。造成情感缺失的原因,有可能是儿时的情感没有得到满足,也有可能是亲人离去,甚至有可能跟失恋扯上关系。不少失恋的人会去疯狂地去购物,以此作为一个替代补偿——虽然我不被你需要了,但是有人需要我,这些售货员需要我,这些厂家需要我。其实还有银行的卡片商也需要这些失恋的人。
因为只要是有人需要,就会产生满足感,所以这种情感缺失也是一种替代性的补偿。我有一位朋友,她就属于情感缺失。她与她父亲感情非常好,突然父亲因突发性事件去世了,再加上当时她男朋友也跟她分手了,她那段时间就突然特别喜欢去商场,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购物。我的这位朋友不仅仅是上面说的那几种情感缺失,她还因为出于对亲人的思念,她害怕这种恐惧,害怕不再拥有。所以她的购物行为也有补偿心理的因素。
但这种购物行为可能是间隙式的,不一定是长期的行为,而是短期的发作。面对情感缺失,我们肯定是要发泄的,这个时候中肯地说,购物这种行为有时反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发泄途径,至少有助于调适心理情绪。但事情常常是过犹不及的,过分依赖购物来舒缓情绪,并不是真正长久有效的方式,而且从个人理财角度来看,也是不提倡的。
不要以为购物狂都是女性,不少男性也是购物狂,他们不一定是买衣服。我有一个同事就曾疯狂地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MP3、MP4等,只要一出新的产品他就会买。这也是一种购物狂。另外,还包括吃喝玩乐,这种消费其实也是购物狂的表现。只不过女性一般集中在买鞋买衣服上面,而男性则体现在满足自己的“烧包”情结。
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冲动消费或者是不理智消费的时候,但冲动消费与购物狂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冲动消费属于间歇性的,就像感冒和鼻炎一样。比如说有打折或者赠品,或者有了情感上缺失等触发因素之后产生的购买行为是冲动型消费。如果这种冲动性被叠加、持续了,就会容易变成了一个购物狂。随着您年龄不断地增长,阅历逐渐地增加,慢慢会倾向于理智消费,即根据您的真正的现实需求进行消费。
在生活中,让我们花钱的事太多了,让我们花钱的地方也太多了,而要干的正经事也太多了,这样实际上就不会完全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指向自己,这就引出了下面我要说的购物狂第三级别——注意力闲置。
所谓“注意力闲置”是指一个人没有什么正经事可做,比如一般的宅女宅男,没有一个能够让他们去创造价值或者体现自我价值的正经事情可以投放自己的注意力。他们不用带孩子,因为可能会有老人或保姆帮忙带,也不用去为家庭打理很多的事务,因为会有秘书、助理等。像这类注意力闲置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消费来达到自己的心理满足。对于这类不愿接触社会的人群来说,要找一点事干,就相当于无事生非。要么打打牌摸摸麻将,但不是特别健康,购物好歹还可以锻炼胳膊腿呢,还有人际交流呢。
这是症状最轻的一个级别,算是一星级吧,是人数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有注意力闲置的时候,比如说我最近放假休息,可能我的朋友正好也没有时间来陪我,而这时其实我是需要被关注的,我也需要去感受别人对我的赞扬或者评判,那么什么样的场所别人给您的赞扬永远是正面的而不会是负面的呢?当然是在商场里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恋爱就购物!都是多巴胺惹的祸
很多疯狂购物的人,其实是把购物看做一种自我宣泄或者自我奖励。很多人心里有些不高兴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会找朋友倾诉出来,或者是大喊一声,或者是做一些运动宣泄出来,再或者就是通过所谓的冲动购物来释放工作压力、人际压力、环境压力等,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而没有出口的时候,购物是最便捷的释放,同时也可能是最昂贵的释放。
对于这部分通过消费来释放压力的人,首先要理解他们,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健康的释放途径。不是说这种购物狂就没治了,除了把他们的信用卡没收,就没别的方法了。首先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征,比如说是由于自我价值感不足而造成的,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渠道,他们的亲戚、朋友、爱人应该多给予一些赞赏和鼓励。当他们真正地得到别人的一种价值肯定的话,会产生很强烈的心理动力再继续强化这种价值感,这样就等于给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找到了一个填补的渠道,而不用在商场里的导购小姐那里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使他的自我价值感多渠化,并且增加、引导他们的宣泄渠道,而不是仅仅通过购物来宣泄。
我们人脑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的物质。我们所感到的快乐,是由于多巴胺的兴奋、多巴胺的分泌在起作用。那么,多巴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分泌呢?最常见的就是爱情。恋爱的时候多巴胺会大量、持久地分泌。所以恋爱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到很甜蜜很幸福。而我们失恋的时候,为什么会进行购物呢?为什么我们承受的压力过大之后会去购物呢?因为人们在这个时候的情绪一般都是负面的、不积极的,而人的身体是有一个自我保护功能的,所以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出来,让自个儿的情绪被兴奋地调动起来,或者能够用购物时产生的多巴胺分泌,替代失去爱情时产生的多巴胺。多巴胺在恋爱中能够分泌,在购物中能够分泌,当然也能够在您中了500万大奖时大量分泌。
所以说,多巴胺并非得通过购物才能制造,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恋爱来产生,虽然恋爱产生的多巴胺会最持续。其他的一些途径,比如运动、自我学习,或者因为加班老板表扬……有很多可以产生多巴胺的方式。这种情绪上的满足、价值感上的满足,还有注意力上的满足,包括释放压力等,都是成为一个购物狂或者进行冲动消费的基础。
不是您一个人在战斗!纯属群殴!
当我们有了冲动的购物行为,其实不应该简单地内疚与自责。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冲动的行为,比如我妈妈在家里也会买好多厨房用品,都是从电视购物上买来的。在冲动消费中,消费者一般是被广告所诱导的,因为每一个广告的背后,都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在设计。
以某口服液的广告为例,它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专家阵容,在给企业广告做幕后的广告心理策划。在他们的第一版广告中,首先设计的是家庭主妇自己去购买,当时的广告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第一家庭主妇舍不得给自个儿花钱,第二她们也不好意思对别人开口,第三她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到了应该去服某种口服液的年龄段。这时心理专家分析出这些心理特征之后,就把广告的受众改在儿女这一层次上。儿女为了要孝顺妈妈会购买;儿女为了要回家看望家人、看望丈母娘或婆婆,体现自个儿的孝顺,会买;此外,儿女要表现自己多懂事,多有成就感,也会买,因为在改版的广告中的那个小女孩手里拿了一个奖杯,所以这就等于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您是一个已经在事业上有某种建树和成功的人。
所以您千万别以为您是一个人在电视机前做这种斗争,您是一个人在和一堆的商家、心理专家、商业专家、营销专家、企业家在作斗争。您是跟一群人在战斗,那是个集团军。比如说做营销的、做包装设计的、做商铺店面设计的以及做广告设计的,都有心理专家在支持作战。所以咱们输也输得心服口服,而且您为GDP做了贡献。不过,自察还是需要的,您必须要觉察到,如果自己确实是因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