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就让他们去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有句名言不是说,要想豪迈地走向明天,就要踏踏实实地站稳在今天,还要永远不忘记昨天吗?我想,他们的老师可能就是想通过这次写家史,使他们站稳今天,不忘昨天,更坚定地走向明天。
周末的时候女儿向我要照片。她要我的父母年轻时的照片、结婚时的照片、我出生时的照片、我上学时的照片、结婚时的照片、她出生时的照片以及我离开中国时和到加拿大后的照片。她还要我家所住过的房子的照片。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些照片。她说,班上已经有几个同学做了演讲与展示,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准备的东西还不够充足。我接着追问同学们是如何讲的。这下可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女儿告诉我,同学们的演讲内容都很充实。大多数同学都画了像树干形状一样的家谱图,从家族中第一位移民到加拿大的祖先画起,一代一代画下去,一直画到他们自己,使大家一看就明白他们是第几代移民。有些同学还在家谱图上贴上每位家族成员的照片或画像,看上去很生动。由于老师要求写家史一定要真实,不能编造,许多同学在演讲时还展示了许多家史证明材料。比如,家族的先祖以前在自己国家所居住的房子的画像或照片,家族成员以前得到的勋章,代表家族特征的传家宝,如祖上用过的佩剑、战刀和妇女的首饰等等。
女儿班上的洋人同学大多数都是英国移民,而亚裔同学则以香港和台湾地区移民为主。由于UBC大学附近属于豪宅集中的高档住宅区,到附中上学的孩子们大多数出生于富有的家庭。听完这些同学讲家史后,女儿感叹地对我说:“妈妈,您想象不到我们班有些同学的家庭是多么富有。有一个来自英国的男生,他们家是英国贵族。他把他的曾祖父在英国所住的房子的照片拿来给大家看,那房子又大又漂亮,还被花坛和雕塑喷泉环绕,就像电影里看到的贵族庄园一样。他还让我们看了房子里面的照片。其中悬挂在大厅中的他曾祖父和曾祖母的画像,以及他祖父和祖母的照片,看上去比好莱坞的影星还漂亮。他们从英国来加拿大的目的是为了统治这个新建立的国家,因此在他的家族中有不少人是加拿大的国会议员。他的父亲也是御用大法官。他在演讲结束时强调他本人不打算从政。他想研究信息工程,成为信息世界的主宰。他认为这样做也同样会把他的家族发扬光大。”
女儿接着说,还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女生,她的爷爷是第一代移民。在来加拿大之前,她爷爷垄断了欧美通过香港对中国进行的化工和医药的转手贸易。从照片上看,她家在香港的住房是面对大海的豪华别墅。就是在香港电影里,女儿也没看到过那么富丽堂皇的私宅。她爷爷移民加拿大的目的是想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不再经商。而她父亲的兄弟姐妹全都考进了北美的名校,现在有的在美国当大学老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工程师。她在温哥华的父母也是医生。没有一个人是经商的,了却了她爷爷的心愿。她本人想搞生物工程,发明新药为人类解除痛苦。
女儿班上还有个女生,她的家族拥有香港的陆路运输公司。她出示了公司主楼的照片和家族的半山豪宅。她是三年前才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她父母移民到这里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们接受到北美的正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新的商机进一步拓展家族的陆路运输网络。这个女生想学商科,以便在大学毕业后继承家业。
看得出来,听同学们讲家史和表明自己要如何把家族的历史发扬光大对女儿的震动是很大的。她拉住我,和我谈,让我讲家族的过去。我感觉得到她也要像其他同学一样,找到自己的根,从那里汲取养分,确定成长的方向。
可惜的是,我没有家谱,父母亲也一直拒绝给我讲家史。直到几年前,母亲去世了,我想写一些纪念母亲的东西,在多次询问下,父亲才不得不告诉我,我们的家谱早就被毁掉了。我们的姓氏、种族和出身全都是假的。原来,我们出身于一个清代顶尖贵族家庭。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初年,我的曾祖父每天要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指责。为了让后代不再受到这种歧视,他搬了家,偷偷地把贵族姓氏改为汉人的姓氏,自称也是汉人,从此隐姓埋名。所以,从我曾祖父起,我们家族的每代人都自称是汉人,姓汉人的姓氏,叫汉人的普通名字,但是却兢兢业业地经营并开拓着家族的生意,包括田产、运输、煤厂、钱庄、洋行和其他许多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规定没收封建资本、买办资本和官僚资本,我家的这些资产全部被国家没收了。“文革”期间,为了在红卫兵抄家时不让他们翻出任何与家族背景有关的东西,保住我们这些孩子的性命,父亲又让我们在黑夜里把家里剩下的财富,用我们小时候乘坐的儿童竹车,一车一车地推到城门外,扔到了城墙外边的垃圾堆里。母亲还把家里的老照片含泪烧掉了,因为那些照片是家族历史的证据。我还记得,哥哥姐姐们还把家里的旧式贵族家具以低得可怜的价格卖给了信托商行,换回了普通工人家庭使用的三屉桌和方桌等。后来,学校让我填家庭出身时,父亲也一直让我填工人出身。
由于父亲信守任何财富都是身外之物,任何荣华富贵都如过眼烟云,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信条,及时赶在政治风暴刮到我家之前扔掉了所有的财富,连家底都没有留,才使我们一家八口渡过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场浩劫夺走了我们家族中十几个至亲的生命。有的亲戚是在抄家时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的,而他们的罪行就是以前有产业有钱,现在留着金银财宝,目的就是有朝一日想复辟变天。
改革开放以后,我想出国留学。但国内工资低,家里拿不出钱来。我曾一度想过,当时如果我少扔掉一件财宝,哪怕是一本古书、一幅古画、一个小鼻烟壶、一块宫廷怀表,现在用它换学费也够了。我大可不必拼命考托福和GRE研究生入学统考,和全世界的人去争北美大学有限的那几个全额奖学金。但是,父母亲却说,我不应该后悔。他们强调,钱不是好东西,靠继承家里的财富实现自己的目的是偷懒的表现。他们希望我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考出国,显示自己的实力。
我对女儿说,后来,我真的考出了国,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实现了我靠自己的本事出国留学的目的,还把她也带了出来。和我比起来,她出国留学已经算是走了捷径。我希望她将来不要靠走这样的捷径,而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向成功。
我发现,这次完成写家史的作业,对女儿的灵魂是一次震撼。她从同学们的演讲和家族照片的展示中,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阶级划分。这种划分不论是在欧洲的英国,还是在美洲的加拿大,或是在亚洲的中国香港,都是一样的。有的家庭很富有,有的家庭很贫穷,有的家庭既不富有,又不贫穷,属于一般家庭。家族前辈的不同奋斗经历,导致他们是否能够给后代留下可以引以为荣的家族历史。
女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班上同学中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没有不为自己显赫的家史感到自豪的。而出身于一般家庭或比较贫穷家庭的同学,一方面羡慕家庭富有的同学,一方面也在想办法找出自己家史中可以炫耀的部分,希望以此为亮点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一直向女儿灌输:人不应该怕和家族中过去的人比,人也不应该怕和现在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比。因为只有敢于去比,找出差距,才能够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不管女儿的老师留写家史的作业主观上是不是为了让同学们去攀比,但是客观上确实造成了学生之间攀比家庭背景的效果。
对此,我并不想做消极评论。因为我从自己女儿和她同学们身上看到,孩子们进行这种攀比之后,产生的是一种要从自己这一代改变家庭现状使家族兴旺起来,或者更加富有,起码不给家族抹黑的决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不要说是决心,就是能够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长大后想做什么,对于一个个13岁的孩子们来说,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因此,我认为这个作业留得很有价值!
我不赞成那种“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的哲学。这一信条,最起码对于年轻人是不适用的。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们,难道我们不应该提倡那种敢于大胆创新、无所畏惧的精神吗?
我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社会学习课上做完写家史的研究项目之后,老师又让他们做了一个项目:规划自己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老师强调,他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一生,负责任地去生活,开创有意义的事业,他们就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会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
做这个项目,老师让他们从出生写起,从现在刚上中学开始筹划,想一想自己是否想上大学,如果想,打算学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不想上大学,计划学什么本事,干什么工作;每个人还必须设想一下,自己大约在什么岁数结婚,打算要几个孩子,靠什么本事养家糊口;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后想干些什么事情,想活多大岁数;死的时候,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你的一生,如果让你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在上面写些什么。
这个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文。学生们要针对自己的人生计划进行调查研究,要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资水平;要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大概要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比如,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要在项目中写清楚,自己打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同时,老师还要求他们把从出生到去世,人生大概要经历的几个主要时期,和他们在每个时期要干的主要事情,画成图形加以说明。
我不能不承认,做这个项目对于刚刚13岁的女儿是一个挑战。应该说,那个时候她还不懂得人生。她把这个作业带回家的时候,吓了我一大跳,因为像给自己写墓志铭这样的事情,我这个活到了不惑之年的人还没有考虑过。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对呀!如果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一懂事起就思考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样的痕迹,那么,他们生活起来不就有了目标,不是会更加认真负责吗?
我看到女儿在做这个项目时,首先把从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到去世这些人生必经的主要阶段画成了一个个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又把这些图形用直线连接起来。她在每个长方形的上方标出从哪年到哪年。在每个长方形的下面写上是童年、少年,还是什么别的年代。在每个长方形的里面写上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和将来想要干的事情。
在填写这些长方形时,她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因为这个答案,关系到她中学毕业后要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独立后靠什么养家糊口。她拿不定主意,走到我身边问我。她问我的原话是这样的:“妈妈,干什么职业能够赚大钱呢?”
说实在的,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哪一行干好,都能赚钱。但是,女儿在这里强调的可不是赚一般的钱,她特意加重语气问我的是干哪一行能够赚大钱。那时我姐姐的女儿,在伦敦刚刚考进瑞士联合银行,赚了不少的英镑。我顺便对女儿说,在银行工作不错,以后发展好了可以做个银行家,实现你赚大钱的梦想。其实,说这些话,我并没有当真。心想,女儿只不过是在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如果真的要选专业,现在还太早。但是,女儿还真的采纳了我的建议。她问我做银行家应该学习哪门专业。我告诉她,应该学商科,考著名大学的商学院。
做银行家和进商学院的关系,女儿明白了。因此她在青年时代的长方形中,填上了18岁时考进商学院,22岁时进入银行工作。使我感到有趣的是她还在青年时代的长方形中填上她要在28岁结婚,婚后想要两个孩子。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填。她说,因为我是28岁结的婚。她要参考我走过的路。大家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有多大!当然,她也没有百分之百地学我。她在婚后想要两个孩子。她说,我只有她一个孩子,使她很羡慕别的同学有哥哥姐姐一起玩儿。因此,她不希望她的孩子成为孤单的独生子女。大家看,女儿既学了我的一些东西,又有了她自己的创新。
我看到女儿把每个长方形都填满以后,就开始写作文。对每个长方形中的计划展开具体的描述。最后,女儿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她是一个热爱父母的好女儿;丈夫钟爱的好妻子;孩子们挚爱的好母亲;同事们敬爱的好银行家。
谁说小孩子不懂得人生?谁说小孩子就不能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其实,这些全靠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我不知道,在加拿大是不是其他中学、其他老师,也在学生们刚跨入中学校门时,就让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看到女儿的人生规划图,读到她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我很庆幸把女儿送进了UBC大学附中使她能够遇到这么有魄力、懂得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后来,女儿告诉我,在她的班上有许多同学还在规划人生这个项目的演讲中,提到他们喜欢的座右铭。其中有不少同学喜欢莱斯·布朗的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做射手,就应该去射月亮,因为即使你没有射到,也会降落在群星之中。”女儿说,她也很喜欢这句话,还特意把它抄录下来,摆在了书桌上。应该说,通过做这种规划人生的项目,同学们之间也在互相启发、互相了解、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为自己的女儿从小就遇上这般志向高远的同学感到欣慰。
其实,老师让这些刚上中学的孩子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是想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下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谁都知道,事先拟定的计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各种变化。我想,女儿的人生计划将来也很可能会出现许多变数。但是,曾经规划过自己的一生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孩子,应该是大不一样的。规划过自己一生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偏离了生命航船的航线。没有考虑过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孩子,将永远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生命航船的彼岸。为此,我对给女儿留这样作业的老师心怀感激。我想,这位老师一定和我一样希望女儿的一生就像她自己写的墓志铭一样,充满了爱和成功。
认识“钱与生活”的关系
加拿大的中学生所上的、与国内同年龄的孩子所学的最不相同的课程,大概就属应用技能课程了。这门课程对于刚刚进入中学8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二)的学生是必修课,对于9—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至高三)的学生是选修课。
在8年级时,这门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人们平时生活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家庭经济学、食品与营养、烹饪、服装与缝纫、木工画图与制作、电脑打字与网络等等。应用技能课程对这些内容的每一部分进行系统介绍,同时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生们在9—12年级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其中的某一科深入学下去。不同的学校开的课程还不相同。规模越大的学校,分的科目越细,开的课程也越多。有的同学就是因为想上某一门选修课,自己学校不开就转到别的学校去上了。这种转校的理由是教育局认可的,因此只要对方学校有空位,又愿意接收,学生就可以转过去,不受就近入学所规定的家庭住址的限制。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上应用技能课中的家庭经济学课程,女儿就跟我要家里的账单。她告诉我,老师让他们做自己家庭每个月份的收支平衡表,要一个月一个月地做下去,一直做到年底。老师强调,做这个表格不能瞎编数据,要根据自己家里的账单来统计,看一看,如果让你来管理家庭经济,一个月要花掉多少钱;哪些钱是必须要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钱是应该节省下来的;每个月要进多少钱才能保证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
而后,还要把家庭成员的生日聚会、亲戚朋友们的生日礼物、圣诞节、感恩节等节假日的特殊花销,以及家庭外出旅游度假的消费考虑进去,如果家里有大学生,他们的学杂费也要包括在内,算一下家庭每年的总支出和能够维持家庭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总收入。这个总收入要比总支出大,因为家长们要向政府交纳收入所得税,每个家庭都要存一些大人的退休基金、儿女的教育基金以及准备应付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那些不可预测的突然事件的备用金。
好在我平时就有保留家庭账单的习惯。这次为了帮助女儿完成这个作业,我把去年一年的账单全部找了出来让她做整理。按照老师教的,她首先把每个月的固定花销整理出来,填在收支平衡表格的支出栏目中。她最先找到的是每个月数目相同的固定花销,其中包括:房地产税费、财产保险费、房屋保养费、电话线路费、电视接收费、电缆上网费、医疗保险费和汽车保险费等。
她还发现有些花销是固定的,但是每个月所花掉的数目不同。这种花销包括:每个月购买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费用、电费、水费、长途电话费和汽车加油费等。
除此之外,还有些费用不是每个月都会产生,但是,一年之中一定会花掉的,比如:家庭成员看牙、洗牙的费用,验光、配眼镜的费用,汽车保养费和维修费,家用电器,如冰箱、彩电、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饮水机、面包炉、微波炉等物品的清洗、维修和保养费,家庭办公室中的文具费、邮寄费、电脑的更新费、打印机的色带费、传真机的纸张费,以及电器的维修和保养费等。她把去年花掉的这类费用按照发票上的数据填在支出栏目里。
但是,还有些费用她拿不准,让我帮她估算。比如,我们每年购买服装鞋帽要花多少钱?请客送礼、生日聚会和参加社交活动要留出多大的一笔费用?回国探亲、外出度假我们的预算是多少?等等。
说实在的,一个13岁的孩子,能够从账单中开列出这么多的条款,还能设想账单中没有反映出的花销,统筹考虑全年的总支出,我已经很知足了。
她在完成这个作业后对我说:“看来,咱们家每年都要花掉五六万加元。我们老师说了,家庭花掉的都是父母亲向政府交完收入所得税之后的钱。因此,您和我爸需要挣比这个数目还多的钱,我们才能过日子,才能有积蓄。这可真是有多少钱过多少钱的日子。没有钱的日子是过不了的。”
听到女儿讲这些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女儿开始真正懂得了“钱”,认识到了“钱与生活”的关系。接下去,我的第二个感觉是要感谢女儿的老师,让她从搞清楚一个家庭每个月和每年大概要消费掉多少钱入手,懂得了什么叫生活,什么是日常开销,什么属于生活必需品,什么是家庭的额外开销,以及钱在生活中的其他功能。
女儿学校的老师让学生们完成这个作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这些孩子们在考虑他们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时候,既会考虑到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又不会不考虑到钱的因素。因为他们现在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将来挣多少钱,就决定着自己将来能够过什么水准的生活。
与这种物质教育相平行,UBC大学附中还开设了许多其他课程来填补孩子们精神世界的空白。比如,在文学课上,他们可以欣赏到那些世界级大师们的作品;在社会学习课上,他们可以研究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生活的地球更清洁、更美好;在艺术课上,他们学习制作各种美术造型,提高审美情趣。
渴望富裕的物质生活与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不对立、不矛盾的。我想,每一个母亲,每一个父亲,大概都会像UBC大学附中的老师一样,希望孩子们两者兼而有之吧!
第一次懂得营养与健康
在应用技能这门课程上,女儿还学到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这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这个与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的课题。在此之前,她的一日三餐全由我来安排,她从来不会过问。
上了食品与营养课程之后,女儿告诉我,每天应该有营养均衡的饮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我想了解西方人的营养学,于是问女儿在这门课上都学了些什么东西。
女儿解释到,首先老师强调最新的研究成果正在质疑以前人们“一日三餐”习惯的科学性。不少科学家主张“一日五餐”,即在早餐和午餐之间,与午餐和晚餐之间加两餐。这两餐的分量比正规的“一日三餐”要少得多,只需吃一些水果、酸奶、糕点之类的零食。但是这两顿加餐的好处是可以及时给体内补充营养和能量,避免由于白天学习或工作消耗体能引起的饥饿,导致在午餐与晚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