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们为何会相信自己的选择带有普遍性
世界完全如感官上所体会到的那般实实在在,在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中,人们更易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与客观现实毫无偏差。哲学、心理学上将这种观点称之为“朴素实在论(Naivereali*)”,在这种理论的作用下,人们普遍认为“我所选择的,别人也会选择”。
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李罗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过如下实验。[2]研究人员询问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你能否手举写有‘悔改吧’三字的牌子,走到校园内,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当然,如果不愿意我们也可以换作其他实验。”询问结束以后,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表示了同意,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了拒绝。随即,研究人员又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推测,在本校中,回答“Yes”或“No”的同学会呈现怎样一个比例。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实验的学生中,有64%认为其他同学会做出与自己相同的选择;但拒绝参加实验的学生则预测到“答应这种要求的同学不会超过2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具有普遍性的。
同意参加实验的一组学生,其解释如下:“如果遇到熟人就对他说,只是实验而已。这有什么可丢脸的?”“如果一定要参与某种实验的话,这种新奇的实验更有意义。”
但是,拒绝参与此实验的学生却普遍认为,这个实验盲目且荒唐,他们说道:“举着这种牌子!别的同学会怎样看我啊?”“未必非要举起牌子看别人的反应,才能知道结果吧,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即使能够得到学分,又有谁会冒险参加如此荒唐的实验?”
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这些学生是选择“做”还是“不做”,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的想法和感觉都是“正常”的。同意举牌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应该不会在意这种举动;而表示拒绝的学生则预测,其他同学一定也会认为这是一个很荒唐的举动。
正因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作祟,所以我们时常会认为,别人的想法应该与自己相差无几,并误以为这就是“事实”。此现象被称为“错误共识效应”(falseconsensuseffect)”,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误认为自己的意见、偏爱、信念、行动比实际中更加普遍的错误理论。被“错误共识”所包围的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与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远比我们想象之中要多得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映射形象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因此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将自身形象映射到他人身上。[3]例如,有些人在评价他人时,习惯于用“聪明”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无论遇到谁,他们总是会说“看着很聪明”、“看上去很有能力”、“没能进入好大学”、“他只是性格不错而已”等等。与之相反,另有一些人则爱从“热情四射”、“好客”等角度去评价他人,例如,“真是个好客之人”、“真的很热情啊”等等。
心理学家列维奇研究发现,评价他人时以“能力”为最佳衡量标准的人,在评价自己时,最注重的也是能力。事实上,这是因为他们在做自我评价时,最看重“能力”这一点,所以才会将这种标准转移到对他人的评价之上。同理,在自我评价时,注重“热情”的人,评价他人时同样会采用这一标准。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周边人群吧。通常我们在评价10个人的时候,评价标准也就一两条而已。看重金钱的人会以这10个人的身价为评价标准;注重身材的人会去评价对方的身材;没有房子的人,在看到路人甲时会说“他看起来像是有房子的样子”,并会因此感慨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何唯独没有我的栖身之地呢?”
就此而言,从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及其内容上看,与其说我们是在对某人做出评价,莫不如说我们是在暴露自己的人性。因此,倘若某人喜欢发牢骚说身边有人诽谤自己,那么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这样做的原因不在于他身边那个“毁人不倦”之人,而是因为此人本身就极有可能是个喜欢揭人短的人。相反,如果有人常说“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身边有很多好人”,那么,你则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亲近他,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和谁在一起,首先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俗语云“佛眼看佛,魔眼看魔”,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假。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脑中的自我主义
我们为何会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呢?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不是也有一个领域专门负责控管“自我”呢?如果当真存在这么一块对其他信息不做反应,只对“自我”有感觉的“自我中心”,我们应该就可以确定一项事实——在眼观世界时,“自我”的确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假设下方这一单词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中。
Polite(有礼貌的、客气的、殷勤的)随后,在下列四项问题中挑选一项对你进行提问。
1)这个词能表现出你的品行吗?
2)这个词能表现出乔治?布什总统的品行吗?
3)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4)这个词是Rude(粗野的、粗鲁的、无礼的)的同义词吗?
如果你表示同意,就按“P”,如果不同意,则按“Q”。如此这般,使用几个形容词反复进行这种提问,一段时间过后,研究人员会突然对你进行记忆力检查,要求你列出实验中出现过的所有词语。读者不妨想想,你列出的单词,会与上述四项提问存在什么联系呢?如果真有联系,那么这些单词在接受哪种形式的提问后,会被记得最牢?
问题4)与单词的含义有关,所以在作出回答前,你需要去思考该词的含义;问题1)、问题2)同样与词义有关,但在回答问题1)时,你需要琢磨的是“自己”,而回答问题2)时,你需要琢磨的却是“别人”;只有问题3)涉及的是该词的物理属性,也就是说除此以外,其他三项提问都需要你对这个词做出思索。
反复进行这一实验以后,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被问及问题1)时,记下的词汇量最大。就是说,虽然是同一单词,但只有牵涉到“自己”时,人们才会记得更加清楚。例如,人们在自问“我正直吗、有礼貌吗、有创意吗”时,往往要比回答“哲洙正直吗、有礼貌吗、有创意吗”时,印象更为深刻。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主义”确实存在着特别的含义。这种无论面对什么,只有在牵涉到自己时才会将其铭记于心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另外,通过脑电波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当某一词汇与“自我”有关时,大脑中的“内侧额叶前皮质”状态会十分活跃。
然而,虽然是同一单词,如果该词用在别人身上,或者干脆只思考它的物理属性时,内侧额叶前皮质并不活跃。“唯独在使用单词描述自己时才会活跃”这一点充分说明,该领域就是大脑中的“自我中心”,如同“自己”这个字眼一般,在我们的大脑中,它占有一片特别的领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中的监视器——照明效果
1992年,改编自同名电影的电视连续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theVampireSlayer),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引发了一场收视高潮,其中,金发美女巴菲与独臂吸血鬼之间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我无所谓,但对你来说这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天。”“I’mfinebutyou’reobviouslyh*ingabadhairday。”“badhairday”原意为发型糟糕的一天,引申之意为任何事情都不如意的倒霉一天。这句话最先出自谁口,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在成为巴菲的经典台词以后,才被广泛流传起来的。事实上,人们在发型确实糟糕之时,很少会用到这句话,大多情况下,它被用来表示“别人认为是‘finehairday’,而当事人却指着自己的头发一脸不满”。
例如,某人某日清晨突然发现洗发精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香皂代之,随后便匆匆赶往公司上班。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同事察觉到此事,但他却自己发牢骚说“badhairday”,即典型的不打自招。事实上,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用的是洗发精,还是香皂,甚至不会关心你洗没洗头,但这一天,你总会觉得别人一直在盯着你的头发看,并因此妄断——他们一定会发现我用香皂代替洗发精的事情。那么,这种情况仅限于头发问题吗?
每日上班,上班族最大的烦恼就是——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呢?虽然衣柜中挂满了各式衣物,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没有一件衣服是能够穿得出去的,在人前时,他们会一直为此感到非常的难为情。在他们看来,连续数日都穿同一件衣服,别人一定会看出来,一定会因此而笑话自己,所以刚一下班,他们就会跑到百货公司去购买衣物。但难道这就是长久之计吗?虽然衣柜中衣物满满,可一到早上就又会觉得无衣可穿,又会跑去买衣服。同样,鞋、手提包等装饰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种错觉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其名为“照明效果(spotlighteffect)”。我们知道,话剧舞台上的主角,自头到脚总是会被各种照明灯照射着。圆圆的灯光会随着主角的步伐移动,观众因此才能看清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瞬间的感情流露。此时此刻,演员的着装、口中的台词、动作表情,都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常受照明灯环绕的明星,身边总是会有形象设计师如影随形,悉心为明星打造形象。我想,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吧。
不过,现实中的我们并不是话剧舞台上的主角,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与明星一样,生活在各种灯光的照射之下,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目光会过度地敏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康奈尔大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齐的实验,它会告诉我们“照明效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40岁以上的读者,是否还记得美国歌手巴瑞?曼尼洛,我估计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他与奥莉薇亚?纽顿强同唱的“Thiscan’tbereal”。巴瑞?曼尼洛虽然未曾受到音乐评论家们的好评,但他却创下了“唱片全球狂售7000万张”的傲人记录。后来,他又为几个电视广告创作了一些音乐,并且偶尔也会亲自参加演唱活动,但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在当时的大学生看来,身穿印有 曼尼洛头像的T恤,简直就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季洛维奇教授在实验中,要求一名学生身穿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进入有4—6名学生在做实验的实验室。在此停留片刻以后,教授让这名学生猜测,他在实验室见过的几名学生中,有几人会注意到他穿的是“曼尼洛”T恤。当得到答案以后,季洛维奇教授再次来到实验室,询问这里的学生——“刚才进来那人穿的是什么T恤?”借以对比数据反差,实验结果如下:
穿T恤的学生预测,有46%的学生会看出自己穿的是“曼尼洛”T恤;但事实上,只有23%的学生回答“他穿了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
随后,季洛维奇教授又让一名学生,分别穿印有喜剧演员杰瑞?宋飞,及黑人*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牧师的T恤,以相同方式,反复进行了这一实验。
实验结果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能够记住对方穿何种衣服的学生,实际上只占了8%的比例,但穿T恤者预测的数据却是48%。
偶尔,我们也会担心“穿这种衣服该怎么入场呢”、“这双鞋与衣裤不搭配啊”,但是要知道,这种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尤其,当你的顾虑别人根本不会在意时,例如袜子的花式或皮鞋尖的角度等等,你又何需去理会它呢?
我们一直觉得别人在注视着自己,其实注视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可以这样说,是我们自己在心中安置了监视器,将自己监控起来,但却误把别人当成了监控者。现在,是我们关掉监视器开关的时候了,如果能够将自己从“世界中心”的位置上低调挪出,我们又怎会再为小事而抓狂呢?

“你不了解我,但我了解你”
如果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我非常了解别人,但别人却不够了解我”。我们普遍认为,自己在看待别人时,非常的客观、公正;而别人在看待我们时,则往往会出现偏差,误会便由此而产生。同时,我们会一直坚信,虽然自己时常被人误会、被人歪曲,但自己却“非常地了解他”。
这种误会同样会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上。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受到了其他国家、民族的曲解,而我们却非常地了解他们。我们虽然义愤填膺地说“日本人并不了解我们”、“碧姬?巴铎了解我们的民族吗?竟然就这样把我们列为野蛮人”,但我们对于其他文化存在多少误解,自己却毫无感觉。
为了对“我非常了解你,但你并不了解我”的想法做一个深入剖析,笔者及团队进行了如下实验。[6]在实验中,我们向参与者提出两个问题。一,如果有机会与陌生人见面十次,你认为自己到第几次时,能够准确了解对方?二,你认为对方与自己见几次面以后,才能准确了解自己。前提是,两人初次见面,此前对对方根本一无所知。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自己了解对方的用时,一定会少于对方了解自己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说,站在“我”的立场上看,别人是一个“单纯的存在”、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的;而“我”,则是一个不易被任何人解读的“复杂存在”,“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被了解。即,在我们心中存在这样一种情结——“我一眼即可看穿你,但你却无法一眼看穿我”。或许,某人在五分钟之内断定你的为人会令你感到气愤异常,但相反,你却一直坚信,自己只需五分钟时间就可看透某人。
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轻而易举就可以看透别人的内心,感觉仅凭外在的几个特点,就足以了解一个人。例如,他走路的样子、他的发型、穿着、声音的大小、字迹、喜欢的颜色、常听的音乐……认为掌握这些信息以后,辨别对方的为人已然不成问题。因此,当人们看到某人字体较小时,就会先入为主地断定——这个人心眼很小;当看到对方喜欢音乐时,就会认定——这个人毫无创意;甚至在对方吃方便面时,也要观察他是先吃面,还是先喝汤,希望借此判断出该人的性格。而这些,会不会让人感觉有些荒唐呢?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恋人对你说“因为你是B型血,所以不适合跟我结婚”,这时你会作何感想?当你询问对方为何认定自己心眼太小时,对方若是回答“因为你的字体太小”,你又会怎样?就因为喜欢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欣赏音乐,上司就不再将需要创意的工作交付与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感觉它十分荒唐?会不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评价愤然做声:怎么可以拿这些小事,来妄断我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们亟须走出这一误区。我们必须认清一点——“我了解你,但你并不了解我”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我主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错觉而已,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种迷信。我们应该秉持的正确观点是——“我并不了解你,你同样也不了解我”,或是“我对于你的了解,只相当于你对于我的了解而已”。“耶稣也没有得到过家乡人的认可”——请不要再用这种华丽的说辞为自己的错误做辩解,不要再固执地认为“我正在被人误解”,其实,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最大误会就是——我很了解别人!
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活下去的理由
当人们自问“我是否正直、勤奋、外向”时,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随时都会有所不同”。事实确实如此,人活于世,免不了有时正直一些,有时来个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勤奋一些,有时候偷个小懒儿。可是,当话题涉及他人品性时,大部分人则都会十分自信地给出一种答案——或是正直或是卑琐、或是勤奋或是懒惰、或是外向或是内向。也就是说,人们习惯于以这种固定方式、以一个特定心态去表述他人。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你”忘记了我的生日,是因为你对我的感情已经变淡,但“我”忘记了你的生日,则纯属是个失误;“你”口出狠话,一定是你的内心之言,而“我”口出狠话,则只是一时的失言而已。就这样,人们总是会寻找各种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人们若以这种方式去评价他人,必然会使人际关系中经常产生误会。那是因为,他们首先并没有考虑到对方为什么只能那么做,而是极其武断地认定“你本来就是这种人”,这就如同“我这么做就是浪漫,而你就是乱搞男女关系”一样,毫无客观性可言。可偏偏,大部分人又都是透过这种“自我主义”来判断他人的。
真正的智者应懂得“易位思之”,以看待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别人,这才是我们应着重培养的良好习惯。
总结
心理学家将“自我”称之为“*政权”。“自我”就像干涉国民言论自由的“*政权”一样,也在片面地限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摆脱“自我主义”的瞬间,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沉浸的快乐》(《FindingFlow》)一书作者———米哈里教授认为,沉浸于某一事物,进而进入忘却自我的状态,就是快乐(Flow),他同时强调,快乐状态能够为我们带来幸福和成就感。
精神病病理学家们指出,将身边一切事物都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为自己做出解释的倾向,就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主犯。从许多心理学研究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会促使人们频繁地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进而导致自己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
我们无法阻挡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去认识世界,可是,智慧要求我们,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创造的极限面前,要将谦虚进行到底。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马后炮效应
如果能够明白,“过去”只有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上看,才会有序可寻,我们就不会时常嚷嚷“我早知道会这样”,借以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再犯将愚蠢合理化的低级错误。
现在我们口中的“古人”,在当时并不会自称为“古人”,只是因为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在以“现代”的目光看待他们,所以他们才会被冠以“古人”的称谓。透过现在的心态去看古人,他们既原始又拙劣,但他们自己却绝不会如此认为。而且,生活在被我们定义为过渡期的人,也绝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过渡期人生”。
再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有可能会被子孙后代定义为“古代”、“过渡期”或是“突变期”,甚至有可能会被称之为“黑暗期”。因为生活在“未来”的子孙后代,必然会以他们的“现代目光”来评价我们。但即便如此,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也不会有所转变,我们对于未来的态度,也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说,“现在”在解释“过去”及“未来”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心态”的作用。
过去无从知晓,而今看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某种事情的“结果”。走进2007年的我们已然知道,韩国在2006年的世界杯中没能挺进16强,但在世界杯开赛之前,又有谁能够预先洞悉此事呢?刚刚分娩的产妇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男是女,但在分娩之前,她又有把握对孩子的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吗?现在大家都知道,名动一时的黄禹锡教授里程碑一般的成就,乃是出自造假之手,但在不久前,又有谁对他的科研成果提出过质疑呢?由此可见,事情的结果并不存在未卜先知的可能,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却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我早已预见此事结局”的回忆式倾向。
我们一旦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才知道的答案,早在过去就已经存在于大脑之中,就会很自然地强调“不用猜就知道会这样”、“我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笔者将这种现象与“未卜先知效应”进行一番比较以后,委婉地将其称为“马后炮效应(hindsight)”。“hindsight”是英文“behind”与“sight”的结合词,正如词意一般,它含有“知道结果以后,就能一眼洞悉真相”之意。
1994年,韩国发生了圣水大桥坍塌惨案,此后不到一年,1995年6月29日,韩国再次发生了三丰百货大火灾事件。当时,在各类大型事故频发的背景下,韩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简直将这种“马后炮效应”,演绎到了极致。所有媒体异口同声地在报道中强调“这是预料之中的人祸”!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都在标题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必然的”。事实上,若以正常程序来讲,这些问题应该需要利用几年的时间,经过分析再分析以后,才能得出定论。但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