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乱患倨诶戳偈保闹杏只崛ハ搿罢獯我欢ㄒ龅健保熘厥凹で樵俅翁粽剑峁薹怯质窃谥馗瓷弦患倨诘墓潭选V芏词迹弦档淅窠谘矍啊芤藕叮敝两袢眨秜ocabulary22000》对于30~40岁的中年人而言,仍是一项未能完成的“心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薄弱,而是我们在制订未来计划之初,严重受到了“现在意志”的影响。如果未来计划为“现在意志”所左右,那么我们就会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意志及心态,认为坚强的意志、火热的激情、思想准备、对于过错的认识、对于“这次肯定会有所不同”的确信等“现在意志”,必将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断定,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将来必然也不会存在。所以,过度疲劳、旅行、亲友的死亡、天气变化、必须要看的电影、与异性朋友之间的矛盾等无法预料、妨碍我们实践的因素,在我们憧憬未来之时,就不会被列入考虑之中。这与我们驾车驶入隧道时,只能看到隧道内部情况,而无法目睹外界状况的原理如出一辙。
如果在预测未来之时,不想犯主观性错误(只考虑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现在意志),我们就必须拥有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智慧,如现在虽不存在,但未来或许会存在的各类状况等。在做业务的时候,对于那些“乐观主义者(计划制定得过分乐观)”的话语,我们必须先挤出一点水分,为自己留下一份余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难以预测的“明日感情”
我们现在的选择与判断,针对的都是未来将要享受的事物。例如,在周三预定周五晚要看的电影;春季预定暑期的休假地;小时候预测并决定将来的职业;甚至死前还要定好死后的葬礼怎样举 行,等等。
因此,以某种角度去衡量,可以说,我们的人生质量取决于我们预测未来的准确性。但令人懊恼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反复证明,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往往是不准确的。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假设有一个人中午刚刚吃过大酱汤(此人最喜欢吃的就是大酱汤),这时我们让他预定第二天的午餐食谱,他还会不会选择大酱汤呢?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概率非常之小。因为他会感觉“如果明天还吃大酱汤一定很‘腻’”,为了追求人生的妙趣——多样性,他有可能会点意大利面或是炒饭。
但据研究表明,如果第二天该人继续吃大酱汤,这时他的满足感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第二天中午以前,我们还需要吃两顿饭(今晚晚餐与明早早餐),所以即使翌日午餐依旧是大酱汤,也算不上是连续吃着同样的食物。可为什么人们不去选择能够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的项目呢?其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正确评估未来的时间。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无法正确预算未来的24小时。我们的预算会使今、明两日间的24小时缩水,会让人感觉它非常的“短”。这是因为我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将未来24小时内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由自主地排除掉了,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感觉今、明两日的午餐像是连在一起的一般,为了不使自己连续吃着相同的食物,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做出了其他选择。
但事实上,在未来的24小时之内,我们至少还要再吃两顿饭,其间或许又要吃些零食,也许还会去喝酒,去开会、去见朋友,也有可能经历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在我们此刻的预测中,未来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这些详细事件,都被我们直接省略掉了,所以感觉上,现在与未来就好像是连续发生的一样。
现在马上打开冰箱你会发现,冰箱里仍然存有买来后一次都未用过的调料或是食材原料。而且,越是习惯在周末一次性购买一周所需的家庭,这样的存货越多。这是因为主妇在购物之初,已然秉持着“即使很喜欢,也不能一直吃一样”的想法,预先定下了一周的食谱,所以她们买回来的食材原料一定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真到了做饭的时候,她们就会以家人平时的喜好为主来准备食物,因而那些大胆买来的特殊调料及食材原料,就会被锁入深宫、备受冷落。
因此我要奉劝广大读者朋友,面对未来之事时,一定要以通常“我最喜欢的”为选择标准。请切记一点,反复选择钟爱之物,远比选择一份多样混合的礼物套装更容易使我们快乐不已、更容易使我们获得满足。当然,不能不说,多样性的确是人生的妙趣所在,但要知道,想要真正的享受多样性,握准时机也很重要。在生活之中,我们需要这种智慧。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套装礼物为什么卖得好(1)
慰问病人时,我们常带的礼物之一就是水果篮。在我们的意识中,果篮中盛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看上去既好看又好吃,因此对于病人的身体应该也会大有帮助。但我们为自己买水果时,却很少有人会去买果篮,除非是有特别兴趣的人,否则大家都只会买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来品尝。
经笔者研究发现,较之为自己购买物品,人们在为他人购买礼物时,更倾向于多样性。因为他们推测,如果反复赠送一样东西,别人会比自己更快地出现“厌倦心理”。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人们预测,自己连续5天吃某一钟爱的特定零食时,满足度会怎样,同样,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满足度又将如何。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实验参与者预测,即使彼此吃的都是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但在连续吃很多次的情况下,他人一定会比自己先感到“腻”。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对他人“未来时间”做出预测时,缩水现象会更严重。诚然,虽然人们在预测自己的未来时,也会排除很多因素,但与预测他人未来相比,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事实上,想象别人在未来24小时内将要经历怎样的事情、或是产生怎样的情绪,这一点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对他人的未来24小时做出的评估,其缩水程度往往会更大,相应的,买礼物时坠入多样性诱惑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多数礼品都以“套装”为卖点,原因就在于此。
每逢节日或父母的生日,最令人为之苦恼的事情就是——这次该送什么礼物呢?除非父母事先告知我们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子女们无一例外地,都会为此大费脑筋。这时人们也许都在想“送什么才能既让他喜欢,又与上次不重样呢?”就这样,人们在买新年礼物的时候,总是希望准备有别于中秋的物品,送圣诞礼物或生日礼物的时候同样如此。
尽管春节与中秋之间,已然相隔5个月之久,但在我们脑海中,它就像连续发生的一样。所以我们会认定“上次中秋已经送了排骨,如果这次还送,人家一定会感到腻”。事实上,两个节日间距数月,父母是不会像子女想象中那样,对相同礼物感到厌烦的。在那几个月中,父母身上发生了多少事?又吃了多少种食物呢?在我们的意识中,排骨似乎是在连着顿吃,可要知道,那已经是6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心理免疫系统
在我们预测未来时,能够产生作用的不仅是现存因素,那些此时并不存在的因素同样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这种因素中,占据绝对地位的就是,面对否定事件时启动的心理免疫系统。事实上,正如身患疾病时,身体为了自我保护会启动免疫系统一样,在我们的心理中,其实也存在着一种免疫系统。一旦我们受到强大压力的侵扰,这种心理免疫系统就会高速转动起来,随之给予我们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力量。但是,在尚未达到那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只会考虑未来可能受到的压力,却不会想到有心理免疫系统为我们撑腰,所以经常会过高地估算消极事件所带来的冲击。
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与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吉姆?威尔森,是“情感预见”这一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这两位教授在实验中要求参与者预测,倘若自己现在与恋人分手,那么“悲惨生活”将会持续多久。同时,他们又以真正的失恋者为实验对象,让对方报告,自己现在有多幸福或是有多悲惨。结果表明,想象分手的人们一致预测到,自己的“悲惨生活”必将持续很长时间,但事实上,真正经历分手打击的人,他们找回快乐的用时,要比想象者预测的时间短很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套装礼物为什么卖得好(2)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一旦我们身受失恋打击,心理免疫系统就会自动展开各种活动。它首先会促使我们在心中指责对方,接下来又会引导我们安慰自己“自始至终与她就毫无缘分可言”,甚至还会告诉我们“这只是为了遇到更好的缘分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治愈失恋所带来的创伤,有的人会投身宗教、有的人会重新培养兴趣、有些人会大胆地改变自己的发型,而这一切都源于心理免疫系统的卓越活动。这些行为虽然会令人感到些许意外,但借此,我们确实能够从失恋的阴霾中很快脱离出来。不过此时此刻,我们在预想中并没有将心理免疫系统的存在及其活动考虑进去,
所以对于与恋人分手后的伤心程度,我们往往会预测得过于严重。
如果在大学比赛中败给对手;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落马;如果没能通过晋升审查……面对这些,人们势必会灰心丧气。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想改变发型却不敢付诸行动的人,通常都是对发型改变后投向自己的目光感到忌讳,由于事先就感到畏惧,所以他们连做都没做就选择了放弃。但事实又会怎样呢?减掉飘飘长发以后,虽然最初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劳神费心,但数日之后不就很快适应了吗?暗恋一个人却又不敢告白的人,往往是因为害怕对方拒绝、害怕自己会丢面子。可是,纵然受到了拒绝,我们不是依然心中会想“幸亏我说出来了”、“和我心目中的理想对象还是有差距的”,很快就将创伤丢到九霄云外了吗?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也会变得渺小。
总结
站在由各种已有“结果”造成的现在,我们将“过去”看成是一个能够预测的所在。所以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如果能够回到过去,就能够早点发现并提拔人才,在分配任务时,就能够人尽其才,使比赛走向胜利。同时,我们又得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现在乃是由过去衍生出来的。
对于过去的这种自信,可以说是现在所造就的祝福,同时它也是一种陷阱。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过去”只有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上看,才会有序可寻,我们就不会时常嚷嚷“我早知道会这样”,借以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再犯将愚蠢合理化的低级错误。
在“现在意志”充斥其中的现在,我们将未来看得比实际中乐观得多。我们充满斗志,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展开,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诚然,以积极的目光看待未来,这种心理素质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但要知道,正视自己对于未来的美丽错觉,也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智慧。
名字心态
“名字”,就是左右你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领域中,受名字影响最大的就是钱。
如果能够记住一个单纯的原理——给钱冠以不同的名称,其用法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即便没有成为大富翁,至少也能成为拥有智慧的富人。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经济学家们称作是一种“异变”。理由是,其得主之一——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并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心理学家。那么,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为何会捧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答案也许会有些出人意料,事实上,正是他对于心态的研究成就了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由于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尤其是在有关不确定情形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方面。”
传统经济学一直以“假设人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出发点,因此,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时,你的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
例如,无论别人问你“苹果和橙子之间更喜欢哪个”,还是“更讨厌哪个”,你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才对。如果前者的答案是苹果,那么后者的答案就应该是橙子。再比如,无论某种月刊的订购价是“12万韩元/年”还是“1万韩元/月”,人们都会做出同样的订购决定。就是说,如果感觉12万韩元/年的订购价太贵,进而放弃了订购,那么也不会因为感觉1万韩元/月便宜,而选择订购。
表面看去,这种分析似乎合情合理,但卡尼曼教授的研究证明,它是错误的。卡尼曼教授在反复实验以后得出结论,人们在经济方面的选择,会随着心态变化而变化。这项心态研究最终得到了学
术界的一致认可,为他斩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而左右心态的因素之一,就是名字。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向去命名一切,再以名字来判断世界。对某人的命名是“恐怖分子”还是“自由之神”,在本质上都会引发不同的行为产生。例如,支持堕胎的人称,这是“选择的权利”,但反对堕胎的人则称,它是“生命的权利”。在这之中,一个很典型的事例,就是人们对于希拉里?克林顿的支持度。人们在称她为“希拉里?克林顿”,和添加婚前名字的“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时,态度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根据CNN在2006年4月进行的舆论调查,称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时的舆论,比称希拉里?克林顿时更为友好。但我并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究竟何在)。
那么,在众多领域中,受名字影响最深的又是什么呢?它就是钱。
。。 。。
外财
在市场经济中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钱没有名字”。假设我们在超市中以一万韩元的价格购买一套礼品装饮品,如果这笔开销是从“工资卡”中直接取出的,它的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万元;但如果是在书中捡到的“外财”,那么,它的价值在我们心中就只能 按5千元来计算。当然,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人们确实习惯于以钱的来源为钱命名,并根据名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花法。特别是当钱被贴上“外财”这一名称以后,在“原本也没有”这一心态的作用下,这笔钱很快就会被花光。
下面这个故事似乎带点传奇色彩,但它却很形象地向我们反映出了钱被冠以“外财”这一名称的瞬间,会变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容易出手。
一对新婚夫妻为小过赌瘾,带着1000美元进入了酒店内设的卡斯诺赌场。数小时过后,这1000美元已然全部易主,夫妻二人虽然还想再玩,但终究拒绝诱惑回到了酒店的房间中。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自制力感到满足吧。
新娘洗澡时,新郎无精打采地坐在床边,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了5美元的卡西诺筹码。对!这是刚刚留下的“纪念品”。17!这里竟然有个17!新郎手捏着这枚筹码,目光完全被上面的数字所吸引了。“这一定是个好兆头!”这样想着,新郎背着妻子再次来到了赌场。进入赌场以后,新郎首先选了个轮盘游戏,并将手中的5美元全部压在了“17”上。天啊,球真的进了17,新郎乍一出手钱就翻了35倍,5美元变成了175美元。于是,新郎又把这175美元全部压在了17上。不会吧!球又滚进去了,新郎的钱又变成了6125美元。如此反复几次以后,小小的5元钱,摇身一变已然成为近750万美元的巨款。新郎原打算将这些钱再全部压在“17”上,这时卡西诺经理走过来,郑重说道:“对不起先生,现在现金已经不足,希望您能到此为止。”其实,新郎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停下来,但那一瞬间,新郎实在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他想试验一下,幸运女神是否会一直站在自己的身边。于是,新郎乘坐的士去了更大的卡西诺赌场,在那,他又一次将所有的钱赌在了“17”上。??球惊人地滚进了“17”!这次,新郎拿到了近亿美元的巨款。这一次新郎真的应该停下来了,可是他还在试,他又赌了一把。不知是不是命运在捉弄他,球毫不客气地落在了“18”上,新郎一下子输光了赢来的所有钱。输光亿美元的新郎回到酒店后,妻子问他:“你去了哪里?”新郎回答“去了卡西诺赌场”。当妻子继续追问结果时,他无精打采地回答:“嗯,还不错,才输了5美元。”
如果是自己不辞劳苦赚回来的薪水,新郎绝不会用它继续这种无理的赌博。他之所以在输掉那亿美元以后认为自己只输了5美元,是因为他觉得除了作为本金的5美元以外,其余的钱都是外财。可事实上,新郎输掉的钱共计是亿美元,而绝不是他所说的5美元。
很久以前借给别人、在已然忘记之时还回来的钱,整理衣柜时找到的钱,在睡眠账户里发现的钱,捡到的钱,奖金等等,这些钱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发了横财一般——痒、酥、麻……但同时又都不会存留很久,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财”。
要想拥有智能型经济生活,就应从拒绝为“钱”取名开始,尤其是“外财”这一名称,我们要坚决躲避。但是,如果“外财”在我们的意识中已经挥之不去,那么,不妨按照社会心理学者托马斯?季洛维奇的建议来做做看。“将外财存入银行,就存两个星期。”
钱存放在银行的这段期间,就会自然从“外财”变为“存款”,经历一次“心中洗钱”以后,无须怎样坚决的努力,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珍惜那些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财(1)
同样不够智慧、其程度与外财不相伯仲的名字就是“小财”。“小财”是指那些数额较小的资金,从被贴上“小财”之名起,这笔钱就很难逃脱被轻易消费的命运了。
我的家人常去某一教堂,那里的教父每逢月末都会向教徒们推荐宣传冥想用的月刊,这时他总是会说:“将买一杯咖啡的钱节省下来,就能买到这本书。”
事实上,即使他不这么说,虔诚的教徒同样也会去购买此书,因为他们有着虔诚的信念。但相对于我们这种“表面上的教徒”而言,“只是一杯咖啡的钱”确实会令我们心有所动,这就如同36000元/年与3000/月虽是同一个意思,但带给人的感觉却有所不同一般。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两种不同的心态。购买心态在受到月订购价的刺激以后,我们就会将这笔钱看成是微不足道的小钱,就会把它当作小财对待。
很自然地,喜欢喝星巴克咖啡的人与喜欢坐出租车的人都会这样想——“省下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了”、“做一天地铁就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月刊一年的总价是相同的,但若把这个价格以月份为单位重新进行组织,人们就会将这笔支出与意识中的小支出作比较,认为它是一种小财。
事实上,确有一项报告证实,较之出示年订购价,出示每本单价能够提高10%~40%的订购率。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杂志选择出示每本单价,而不是年订购价,其原因就在于此。采用相同原理进行促销的还有近期的健康保险广告,这些广告中经常会出现“一天**元,就能摆脱所有的担心”等说辞。因为保险机构知道,如果人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健康保险的总额,势必会觉得这是“一大笔钱”,会因此产生一些负担;但如果把这一价格以“日”为单位,重新组织、展示的话,人们就会认为这只是一笔“小财”,只是在自动售货机上买一杯咖啡的钱而已。
通过哈佛大学教授约翰?古维尔的研究,我们就能真实感受到这种“小财心态”(在销售学中叫做“PenniesADay”技法)的影响力。[3]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们回答:假设公司准备为某救护队捐款,你愿意捐一年吗?同时他们将参与者分成两组,并向他们各自展示了一种条件:其一,年捐款30万韩元;其二,每日 捐款850韩元。
那么,究竟哪种条件下的参与者会更多呢?结果显示,在“年总额心态”条件下,只有30%的人表示愿意捐款;而在“日心态”条件下(即小财心态条件),则有52%的人表示了捐款意向。难道说,日心态条件与年心态条件下的参与者相比,要善良很多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们的小财心态被激发了出来,从而引导着他们去做好事罢了。由此可见,有时要做善行,仅凭善良的意志是不够的,那种能够引导你更容易去做善事的心态也是必要的。
就是这样,小财心态有时会引导我们从善,有时也会引导我们进行意外消费。例如,某周刊杂志创刊之初,为激发读者购买欲望,向公众表示:为庆祝本刊诞世,希望读者能够依据自身意愿对周刊定价做出提议。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当你被问及“每本(也就是每周)定价为多少,才会有勇气订阅”时,你会写多少?而问及年订阅价时,你又会写多少?
小财(2)
如果心态无足轻重,如果在你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