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妾记-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杨老太爷长长舒了一口气。捋着胡子开心地笑了。
这一次是当着众人的面做得,大家都心悦诚服。
大奶奶看了看地上庞管家的尸体,迟疑了一下说道:“能不能再做一下山儿与庞管家的滴血认亲呢?
杨秋池皱了皱眉:“死人的血是不能做的,不仅不准确,还会惹来晦气。”
杨老太爷对大奶奶喝道:“贤侄说的极是,当面做的。还会有假吗?山儿既然是我地儿子,绝对再不可能是那老畜生的儿子了。”
大奶奶连声称是。再无二话。
杨老太爷笑呵呵走到冯小雪身前,将山儿接了过来,在他粗糙的脸蛋上亲了一下,满心欢喜叫了声:“我的儿,嘿嘿,真是我的儿子,嘿嘿黑。”
大奶奶很会见风使舵。立即满脸欢笑跑过去,从杨老太爷手里接过孩子,口口声声嘱咐丫环仆人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周氏和杨艾筱也跟着上去表示了关爱。
她们三个以前主要是针对三姨太,对小孩倒不存在仇恨地问题。现在杨秋池又当她们面证明了山儿是杨老太爷的种,杨老太爷又是这么喜欢。当然她们也跟着喜欢了。
古代滴血认亲当然是不科学地,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因为就算血型不同,甚至哪怕是人的血与动物的血,都会融合在一起,而血型相同的人血倒不一定全部都能溶合。
杨秋池在厢房里用血液先进行了测试,杨老太爷的血是能与山儿的相溶,但他现在需要地是不相溶,所以,杨秋池被迫用自己的血做测试,幸好与山儿的不溶。
于是,他用自己的血替代杨老太地血与山儿的血作了第一次的滴血认亲,两者不溶,从而让杨老太爷起了杀念,才引庞管家拼死护儿而露出了马脚,从而揭露了庞管家地罪行。
对于第二个庞管家与山儿血型相溶的滴血认亲,有些冒险,因为事先没有庞管家地新鲜血液,无法作是否相溶的测试,只好相信古人所说的用盐醋擦过的碗做滴血认亲,所有的血都能相溶的说法,使用庞管家作弊给他的那个瓷碗,好在的确相溶了,也不知道是盐醋的功劳,还是两者的血的确能相溶。
其实,认定山儿不是庞管家的儿子,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杨秋池做了血型测试,他下午的时候从庞管家头上拨了几根头发就是要做亲子鉴定测试。
经过对庞管家和三姨太的检材血型测试,发现他们两的血型所生的孩子不能出现山儿的那种血型,足以证明庞管家不是山儿的父亲。
现在,杨老太爷一家人已经接受了山儿,让这个苦命的孩子得到了一个好的归属,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杨老太爷吩咐仆人将庞管家的尸体抬走烧掉,不知道他那害人的药到底藏在哪里,便吩咐把他屋里所有的东西也都全部统统烧掉。
三个案子都破了,真凶已经伏诛,只花了三天时间,也算破案神速了。
宋同知和罗县丞都非常高兴,第二天由罗县丞带着捕快们押着人犯二姨太张氏和奶妈返回了广德县。
接下来的几天,便开始欢天喜地过大年了,古人过新年那可比现代人热闹多了。这是杨秋池回到古代过的第一个新年,又是在老家过的,还当大爷到处受人尊敬,非常爽。
大年三十这一天祭祖,在杨家祠堂的列祖牌位前,供奉了若干肉菜、蒸食、糕点、水果、干果、茶、酒等物。
全村宗族各分支男丁长者、男儿和原配夫人们,沐浴更衣之后,在杨老太爷的带领下,依次进入杨家祠堂跪倒,男士们都排在前面,后面才是原配夫人们。
杨秋池虽然年轻,但有功名,而且是现任朝廷命官,所以和一帮白胡子老头排在了最前列。
杨老太爷也是举人出身,这篇祭文当然是由他亲自执笔,洋洋洒洒一大篇,摇头晃脑唱念了半天才完,一大半杨秋池都没听懂,无非就是歌颂列祖列宗们的功德,宣扬后辈踏着先辈足迹继续前进的决心。
在列举后辈成就说明后辈不辱先烈遗志的时候,杨秋池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很是得意了一番。
正月间,开始拜年请客喝酒,杨秋池他们决定正月初七返回宁国府,然后就要进京城到吏部领命前去湖广镇远州赴任去了。
时间短暂,这些天杨秋池和宋同知成了众族人们争相宴请的对象。有功名的,在族里有名望的,才排得上号轮得到,其他的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这几天下来,杨秋池和宋同知连续作战,虽然有宋芸儿能挡一点酒,但差不多每天都要喝得酪酊大醉才被搀扶着送回杨家大院。
正月初七,杨秋池等人告别杨老太爷等族人,返回宁国府。杨老太爷带着族里长者,一直送到了十里凉亭,这才依依惜别。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贴己之人
回到宁国府,走亲访友热闹了几天,杨秋池就准备出发了。
这天晚上,宋同知带着宋芸儿来到杨府拜访,随行的还有两个中年人,一个高高瘦瘦,另一个矮胖满脸笑容,正是宋同知原来在广德县的刑名师爷金师爷和钱谷师爷龙师爷。
分宾主坐下之后,宋同知说道:“贤侄,你,你隔日就要去湖广赴任,芸儿随你去,她年岁尚小,脾,脾气又不大好,就劳烦你多多担待了。”
杨秋池拱手道:“伯父何出此言,芸儿年岁虽小,却是人小鬼大,机灵着呢,我还指望她多多担待我呢。”
宋芸儿嘻嘻一笑,随即一板脸:“喛~!哥,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众人都笑了。
宋同知又问道:“贤侄此去,家,家里可安顿妥当了吗?”
年前他们已经说好了杨母留在宁国府家里,照料生意买卖,冯小雪随杨秋池前去赴任。回来之后细细想了,冯小雪和杨秋池还是担心杨母一个人在这里无人照顾。
但此去湖广镇远州千山万水,而明朝时湖广镇远州还属蛮夷之地,实在不适合居家过日子。更何况,宁国府乃至京城等地,有杨家许多生意买卖要照料(接收郝员外家的),假如委托别人照顾那么多生意,杨母是无论怎么都不会放心的。所以,杨母已经决定不和儿子前去湖广赴任。
杨母虽然也舍不得他们。但为了让儿子放心前去赴任,一直将心事藏在心里,笑着说她一个人在这里能行,再说了还有宋同知、周知府他们照应。
现在宋同知提到这件事,杨母也都在,杨秋池看了看冯小雪,说道:“我和小雪商量了,还是想让小雪留下照料娘,再说了。那么多生意,娘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有小雪帮她,会好一些。”
“这样就好!”宋同知赞道:“上,上次商量地时候我就有些犹豫,所。所谓百善孝为先,贤。贤侄和侄媳妇去赴任,单留老母在家,虽,虽说是一番好意,也是迫不得已,却,却还是不大妥当。贤侄现在的处理倒是很恰当,只,只是苦了你一个了。”
杨母对杨秋池说:“这样不好,小雪还是和你一起去。你一个人去那偏远之地任职,身边没个贴己的人照顾,我可不放心。”
宋芸儿插嘴道:“怎么没有?有我啊!我难道不算贴己的人吗?”
宋同知喝道:“芸儿别打岔。你,你伯母说的贴己。那是,是铺床叠被、侍寝更衣之人,你,你能干吗?”
宋芸儿一听,脸腾就红了,掩饰着说道:“我才不干,我自己还要别人帮着铺床叠被呢。”
杨母当然希望宋芸儿能成为儿子侍寝更衣之人,有心把这话说开,可她毕竟是山村农妇,宋同知那可是朝廷五品官员,虽说杨母的儿子现在也是七品县令了,但杨母脑袋里这个弯还没转过来,多少还是有些畏官的,张了张嘴,到底没说。
杨秋池说道:“娘,我能照顾好自己,你就放心好了。既然伯父也这么认为,就这么定了吧,小雪还是留在你身边照顾你,否则我会担心的。”
杨母听了杨秋池的话,也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是好。
冯小雪一方面放心不下夫君,当然也放心不下杨母,她也是左右为难,现在既然夫君这麽说了,便也劝杨母道:“娘,既然夫君一片孝心,您就成全了他吧,至于照顾夫君嘛……”凑到杨母耳朵边低低地说了几句,杨母欣喜地连连点头。
杨母道:“既然如此,那小雪就留在我身边吧。”
宋同知捻着山羊胡子满意地点点头,又对杨秋池道:“贤侄,你,你此去赴任,师爷、长随可已物色?”
古代做官,尤其是明朝,官吏名额有限,而政务繁忙,没有幕僚师爷和各种长随跟班,要完成这些日常工作,简直是不敢想象地,这才有“无幕不成衙”的说法。
杨秋池到明朝这么久了,这一点当然知道,摇了摇头:“我准备到湖广之后再说。”
宋同知摇摇头:“这,这样子不行的,湖,湖广能有什么好幕僚?再说了,这,这幕僚可是你的左膀右臂,必,必须既要懂行而又知,知根知底的人才能放心,而长随关系到你的身,身家安危,更是要贴己地人,半,半点都马虎不得的。”
杨母一听,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宋同知多年为官,深谙其道,他说地当然没有错,当下说道:“您老能不能给孩子介绍几个贴己的幕僚长随呢?”
“我正有此意,”宋同知说道,指了指身后的金师爷和龙师爷,“他二人出生绍兴,都是秀才出身,分别精通刑名律例和钱粮会稽,跟随我多年,协助我处理政务,忠心耿耿,精明强干,十分得力,就介绍给贤侄为幕僚吧。”
杨秋池大喜,这两位师爷他都很熟悉,只是,这是宋同知的心腹,自己掠人之美恐怕不大好。
杨秋池正要说话,宋同知已经猜到了杨秋池的想法,说道:“我现在升任宁国府同知,不是正印,这用幕僚的时候少多了。而且,将来有需要,我再另外找就是。贤侄年少有为,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他二人跟随你,也是他们的造化。”
金师爷和龙师爷出列,向杨秋池躬身一礼,由金师爷说道:“在下二人如蒙杨大人聘用,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大人。”
“好!”杨秋池一拍椅背,十分高兴地对宋同知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多谢伯父!”
他知道请师爷要下聘书,当下吩咐仆人拿金柬关书来。自己可不会写这玩意,宋同知便代笔写了两份关书,加盖了杨秋池地私印,由杨秋池亲手交给了金师爷和龙师爷。
手续办好,两人现在就算是杨秋池的幕僚了。杨秋池吩咐仆人在杨府里安排了两人的住宿。
宋同知又给杨秋池说了一些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情,尤其叮嘱要多带耳朵少带嘴,遇事切莫强出头,杨秋池都记在了心上。又聊了一会之后,宋同知和宋芸儿这才告辞回去了。
接下来地几天里,杨母和冯小雪开始给杨秋池准备行囊旅资。
杨家可不比以前,现在有的是钱。她二人生怕杨秋池到了那偏僻之所,要什么没什么,能想到的都多多买了,满满装了几大车。
临出发到京城地前一天晚上,杨母和冯小雪要把一些注意事项仔细叮咛杨秋池,都是些多加衣服、少喝酒,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之类的鸡毛蒜皮地小事。
杨秋池听得头都大了,苦笑着说:“娘,小雪,我都二十好几的人了,会照顾自己的啦,”说到这里,故意逗她们,“你们要真担心,找个保姆看着我得了。”
冯小雪点点头:“夫君说的是,这件事情那天晚上我就和娘商量过了,丫鬟月婵这些日子服侍你挺好的,就让她和你一起去,随身服侍你。”
“啊?”杨秋池苦笑,“你们还真找个小保姆照顾我啊?”随即想起来,宋同知来的那天晚上,杨母和冯小雪嘀嘀咕咕之后,杨母才答应小雪留下来,原来她们嘀咕的是这件事情。
“是的,”杨母笑说道,“这是小雪和娘商量过的,月婵这小丫头挺懂事,知冷知热的,挺合我们心,她这些日子服侍你也挺好的,有她在你身边照顾,我们才放心一些。”
冯小雪说道:“是啊,芸儿姑娘武功高强,有她和一众护卫保护夫君,我们就不担心了。只不过,芸儿姑娘生性豪爽,又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从来都是人家服侍她的,咱也不敢指望她来服侍夫君你啊。所以,还是带个小丫鬟好。”
杨母又接着说:“月婵聪明勤快,善解人意,又会体贴人,人也长得很美,作小妾还是很不错的。以前我们就商量过,等些日子月婵丫头大些了,就让你收了她填房的。所以,她跟着你,你自己看着合适的时候,就收了她吧,不用问我们的意见了。”
她们两一唱一合,杨秋池连嘴都插不上。好不容易得了空,刚要说,杨母又开口道:“对了,说到纳妾这件事,我和小雪也都商量过,你这一去赴任,任期三年,这三年里,要是遇到合适的姑娘,你就自己做了主纳妾吧,大户人家谁没有个三妻四妾的。这种事情你自己作主就行了,最好任满回京铨选的时候,带个一儿半女的回来,我就高兴了。”
第一百七十章 大房马车
冯小雪也道:“是啊,夫君,你现在是官老爷了,纳个几房小妾也没什么的,遇到合适的就收了。咱娘等着抱孙子都等了好久了呢。”
冯小雪当然明白,夫君反正已经纳了两房小妾,就指望能早点生个儿子,一天不生儿子,这纳妾就一天没个完。
杨秋池刚要说话,杨母已经转身吩咐道:“月婵,你过来。”
他们说话的时候,三个丫鬟月婵、小蝶,香晴一直站在旁边伺候着。月婵已经把他们的话听了个真真切切,心里又是慌乱又是甜蜜,听见杨母召唤,赶紧碎步上前,福了一礼:“老夫人。”
杨母拉着月婵的手问:“我们刚才说的,你都听到了吧?”
月婵羞红着脸点点头。
杨母道:“今后少爷可就交给你了,你要伺候得好,将来你就是我杨家的人,否则,我可不答应的。听到了吗?”
月婵跪下给杨母和冯小雪磕头道:“月婵谢谢老夫人、大奶奶厚爱,月婵一定尽心竭力服侍好少爷,请老夫人、大奶奶放心。”
杨母和冯小雪相视一笑,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母这才问杨秋池:“秋池,你意下如何啊?”
杨秋池苦笑:“你们都给我安排得妥妥贴贴的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说心里话,有了这个美丽而又乖巧的小丫鬟伺候。自己可就省心多了,心里还是很高兴地。
说妥之后,月婵赶紧去收拾东西。
杨母知道第二天杨秋池就要远行,要早点睡,而且还有心里话要和他娘子说,便不耽误,告辞回房休息了。
冯小雪很舍不得离开夫君的,但这也是没法子,只能顾一头。所谓百善孝为先,再说了,还有那么多生意要照顾。只能忍痛分别了。
不过,冯小雪很懂事,她知道如果自己伤心哭泣,会让夫君牵挂。不能安心前去赴任,所以强装笑脸。和夫君说笑着。
杨秋池当然懂得冯小雪心思,自己这娘子虽然脸上有块黑斑,影响了容貌,但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是典型的贤惠之妻,所以杨秋池非常疼惜她。离别在即。心里也是挺舍不得的。
要是秦芷慧和泥娃娃宋晴没被那老虔婆抢走就好了,至少周转的开嘛。这该死的老虔婆,一定要想办法抓住她,把两个小妾救回来。
当晚。两人说着心里话,温存缠绵,直到鸡叫三遍。才相拥着睡去。
第二天,杨府大院子里几辆马车已经准备停当。既然冯小雪不和自己一起去赴任。杨秋池留下四个女护卫在宁国府保护杨母和冯小雪,让女护卫夏萍随自己前往赴任,以便照顾和保护白夫人、白素梅母女。
南宫雄带着十五个男护卫骑马,杨秋池抱着心爱的小黑狗,还有那两只信鸽,和宋芸儿、小丫鬟月婵三人坐一辆马车,两位师爷坐一辆马车,后面的马车装的都是杨母和冯小雪给他们准备地金银珠宝和细软,还有几车的日常用品。另有一驾马车专门装的是杨秋池的那个铝合金大柜子,里面装着杨秋池穿越带来的宝贝。
准备好后,出发进京。
杨母、冯小雪、宋同知、韩氏以及宋同知的小妾们,还有周知府、候小旗等杨秋池地亲朋好友,一直送出城外,这才依依惜别。
一路无话,第三天,赶到了京城,还是老规矩,下榻在马渡、牛大海的千户所里。
当晚,马渡、牛大海、贾翰林、顾府尹设宴给杨秋池接风。
顾府尹说,白夫人、白素梅母女两已经转到了应天府大牢,他已经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启程。给云南提刑按察使康怀地书信也写好了,当下交给了杨秋池。杨秋池非常高兴,好好敬了顾府尹几杯酒表示感谢。
第二天,杨秋池带着护卫到吏部领“凭照”,也就是派遣通知书兼通行证,路上使用的。至于任命,早已经通过专门官驿下发到了湖广。
吏部官员开始还摆些架子,杨秋池也懒得多说,红包开路,吏部官员马上换了笑脸,很顺利就拿到了凭照。按规矩,拿到凭照之后十五日内必须启程。
杨秋池回到锦衣卫千户所,贾翰林和顾府尹都已经等在那里,众人算了启程日子。
启程这一天,杨秋池终于又见到了白夫人和白素梅。当禁卒们将她二人带出来的时候,虽然都带着枷锁,但比上一次要精神一些了。
只是,白夫人明显比以前苍老了许多,而白素梅头戴一顶尼姑帽,身穿素衣,还是那么文文弱弱,清秀脱俗,瘦了好多,两只眼睛变得更大了,清凉透底。只是,没有白夫人那种忧伤,出家的经历让她懂得了如何调节自己的心境,也是四次死里逃生反复磨炼了她的精神和意志。
她们身体都很不错,看来,马渡交代之后,她们在锦衣卫诏狱里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转到应天府大牢之后,本来看守就没有锦衣卫严格,而且待遇也要好一些,又有顾府尹特别关照,这身体和心情也都慢慢好起来了。
白夫人和白素梅要给杨秋池磕头感谢,被杨秋池拦住了,说道:“我是专门护送白夫人和白姑娘你二人到云南去地,安顿好了之后我再去湖广任职。”
马渡在一旁介绍道:“杨兄弟已经被委任为湖广镇远州清溪县知县。”
古代这流放三千里,那可以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着去的,而且还要带着二三十斤重的木枷,官差后面水火棍随时伺候着,可真是不死也要脱层皮,再加上她们母女两个女流之辈,这一路上难免受到凌辱。
所以,白夫人母女本以为这一趟恐怕就要死在路上了,此刻听说杨秋池要亲自送她们去云南,真是惊喜交加,又听到杨秋池当了县令,都替他高兴。
白夫人道:“杨公子,不,杨大人果然少年英才,可惜,当初我们老爷……”说起往事,复又伤心落下泪来。
白素梅搀扶着白夫人,低首不语。
宋芸儿曾经背负着白素梅逃脱殷家火海,两人也算得上生死之交。当下上前宽慰。白素梅见到宋芸儿,有些意外,听说宋芸儿要一起去云南,更是惊喜,顿时放心不少。
按规矩流犯出城是要枷号游街的,顾府尹给免了,还专门准备了一辆遮挡严实地马车给她二人,并悄悄给杨秋池说了,等离开了京城,这枷锁就可以取了。
负责押解的两名官差也都是顾府尹的亲信之人,得到了专门地交代,并且负责过多次押送流刑犯到西南,熟悉沿途路况,杨秋池给那两个押解官差专门准备了两匹好马代步,又打赏了一些银两,两人喜出望外,忙不迭磕头感谢。
与马渡等人辞别之后,杨秋池一行二三十人,浩浩荡荡向湖广出发了。
马渡带十个锦衣卫骑着高头大马前面开道,随后是杨秋池的马车,后面是白夫人和白素梅地马车,再后面是金师爷和龙师爷两人的马车,随后是几大车金银和行李。最后是夏萍带着其余锦衣卫和两名官差断后。
建文余党上次在北哨村被杨秋池歼灭了一百多人,损失惨重,这样的损耗他们现在可耗不起,而且估计到现在杨秋池很可能已经有了防备,杨秋池那十多名锦衣卫护卫又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所以,估计建文余党不会再对杨秋池正面动手,一时半会也组织不起能歼灭杨秋池他们的强大力量。
所以,杨秋池他们估计,这一路之上,应该不会遇到建文余党的伏击,但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南宫雄和夏萍两人都非常的谨慎,一路之上都小心戒备。
在现代社会里,杨秋池还是经常出差的,但那都是坐车乘船坐飞机,可从来没有坐马车出远门的,而且是真正的远门,三千里呢。
杨秋池吩咐不必赶路,慢慢行去。
出城之后,杨秋池吩咐停下修整,两位应天府官差将白夫人和白素梅两人的枷锁去了,这才接着前行。
从京城应天府出来,他们走的是官道,这官道虽然比不上现在的高速公路,却有专门的养路队维修,所以还是很平整的。
杨秋池、宋芸儿和小丫鬟月婵三人坐一辆大马车,这是冯小雪专门定做的,反正这一去都走的官道,所以把这辆特制马车造得跟现代的房车似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