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第五战斗单位不得不降低进攻强度,之前在奥斯曼尼耶方向上被压着打的第2装甲师很有可能转守为攻,利用杰伊汉河下游平原地区的有利地形,从西面迂回攻击第五战斗单位的右翼防线,迫使江晚承向后撤退,从而彻底解除奥斯曼尼耶受到的威胁。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美军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稳步缩小包围圈,最终将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围困在巴赫切,打一场漂亮的围歼战。
  即便2个美军主力师不可能吃掉2个战斗单位,杜奇威也会通过占领巴赫切,向南与向东进军,迫使裴承毅在其他方向上付出更大的代价。
  总而言之,巴赫切的战斗将影响整个战局。想清楚这一点,裴承毅换了个角度,站在杜奇威的立场上来考虑下一步作战行动。
  如果美军能够顺利食下巴赫切,结果就不用多说了。问题是,杜奇威对打下巴赫切有足够的信心吗?对于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就算裴承毅什么都不做,也应该让第入战斗单位退守。只要第八战斗单位做好防御部署,别说第4步兵师,就算2个美军师一起上,也不见得能够占领巴赫切。虽然在攻打巴赫切的时候,美军地面部队能够获得来自远程炮兵与海军舰队的火力支援,但是考虑的美军在此之前的表现,杜奇威不应该对攻打巴赫切的行动抱太大的希望,至少不会认为美军能够迅速占领这座城镇。
  打不下巴赫切,杜奇威就得在别的方向上做文章。
  因为第六战斗单位与第七战斗单位的调动工作已经开始,所以杜奇威首先就得考虑2个新到的战斗单位会被派往哪个方向。要先打下巴赫切,就得阻止裴承毅向该方向增派第三个战斗单位,也就是说,除了尽快向迪亚巴克尔增兵,帮助第7步兵师巩固防线,迫使裴承毅在该方向上投入第3个战斗单位之外,还应该在南方战线上发动进攻,争取突破由第九战斗单位与叙利亚国防军的防线,迫使裴承毅把另外一个战斗单位放在该方向上。如果美军的第三批海运部队,也就是第2步兵师与第10步兵师能够及时到达战场,并且参加巴赫切方向上的战斗,美军就有可能在该方向上取胜。
  虽然从时间上看,等到第2步兵师与第10步兵师参战之后才占领巴赫切,肯定无法达到杜奇威最初的目的,因为到那个时候,裴承毅已经巩固了东面的胜利,就算丢掉巴赫切也不会影响大局,但是杜奇威还有别的选择吗?如果不能打下巴赫切,在丢掉了土耳其东南地区的情况下,美军将败的更惨。
  想到这,裴承毅就意识到,杜奇威肯定会在南方战线上率先展开行动。
  不管怎么说,以色列比土耳其重要得多。因为把计划派往南方战线的第7步兵师、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都留在了土耳其战场上,所以美以联军没有能够如愿以偿的掌握占据的主动权。随着北方战线上的局势逐渐明朗,只要裴承毅腾出手来,美以联军就会遭殃。在此情况下,不管杜奇威是否愿意,都得尽快在南方战线上来取行动,哪怕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应该趁共和国军队的主力放在北方战线上,在南方战线上取的进展,为接下来的恶战做好准备。
  裴承毅没有耽搁时间,立即让杨少勇把整理好的南方战线上的战报送了过来。
  看完战报,裴承毅才意识到,他没有过分低估杜奇威,而是低估了达扬。以色列参战之后,在南方战线上打主力的不是2个美军陆战师,而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几支主力部队,而且发挥关键作用的也是以色列国防军。
  用杨少勇的话来说,美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以军运送作战物资。
  虽然这个评论武断了一点,美军陆战队除了负责运送作战物资之外,还充当了战役预备队的角色,正是2个陆战师的存在,让苏劲辉迟迟不敢把第二战斗单位派上去,只能让第九战斗单位依靠阵地防御,但是杨少勇的话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即真正希望在南方战线上取胜的不是美军,而是以军。
  不是说杜奇威不想取胜,而是在北方战线没有稳定下来的情况下,无法在南方战线上投入更多的兵力。达扬的处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战线后方就是作为以色列国土屏障的戈兰高地,如果美以联军无法在开战后向北推进战线,而是在停火线附近浪费宝贵的兵力与更加宝贵的时间,那么等到中叙联军发起反击,美以联军肯定守不住防线,甚至没有机会退守戈兰高地。
  正是如此,在美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军才会不计代价的担负起进攻的重担。
  不到4天,以军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正如裴承毅在此之前的判断一样,以军的战斗力不在美军之下。因为更加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所以在战斗中,以军的表现比美军好得多。客观的讲,杜奇威让2个陆战师跟在以军后面行动,就是想让2个师的官兵借此机会熟悉战场环境,了解对手,为上场担当主力做好准备。
  因为有2个美军陆战师做预备队,所以杜奇威随时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当然,大举进攻需要的不仅仅是兵力。
  为了搞清楚情况,裴承毅联系了张孝珑,要求军情局尽快提供与南方战线有关的所有情报。随后他又联系了苏劲辉,在警告南方战线指挥官的同时,让苏劲辉尽量搜集美以联军的战术情报,搞清楚对方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南方战线绝对不能有什么闪失。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17章 南方决战
  裴承毅联系苏劲辉的时候,杜奇威也正在与达扬进行网络视频会议。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美国才是联军的主角,土耳其与以色列都是配角,但是没有任何人否认以色列的地位,就算当不了主角,也是第一配角。西方新闻媒体对以色列的高度评价,除了以军的强大战斗力之外,还与以色列积极主动的国防政策有关。用部分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在国土安全受到威胁、又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就算没有美国参与,以色列也会毫不犹豫的发动战争。说直接一点,在中东地区的冲突中,美国为利益而战,以色列却在为生存而战。这种境界上的差距,决定了以色列不可替代的地位。
  7月5日,以色列参战后,以军就是南方战线上的绝对主力。
  在不到4天的战斗中,以军以平均每天5千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到8日夜间,不但横扫了德拉省,还将战线推进到了苏韦达省西北地区。从以军的这一进攻路线上看得出来,因为美以联军出动了数十万作战部队,无法在大马士革南面的狭窄区域内全部展开,所以以军首先向东推进,用战略大迂回的方式绕向大马士革东面,在拉开战线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叙联军的防线,让对手不得不在正面防线上投入更多的兵力。因为主动权掌握在美以联军的手中,什么时候发动进攻、在什么地点发动进攻等等决定胜负的因素都由美以联军决定,所以只要把战线拉开,美以联军迟早能够找到突破口。
  不可否认,这种战术让苏劲辉苦不堪言。
  因为手里只有2个战斗单位,所以在以军迂回攻击的时候,苏劲辉不得不调整防御战术,把阵地战的重任全都丢给了不太可靠的叙利亚国防军,让第九战斗单位在防线后方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第二战斗单位则在大马士革待命,充当战役预备队。由此可见,在前面几天的战斗中,苏劲辉打得比较被动。
  当然,这也不能怪苏劲辉。
  战斗打响之后,苏劲辉就打算以积极主动的进攻瓦解敌人的进攻。当时,苏劲辉将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摆在了大马士革南面的基斯沃,并且让傅卫民准备好了足够坚持5天的战斗物资。按照苏劲辉的部署,只要美以联军向大马士革进军,战斗旅就沿着叙利亚与黎巴嫩的边境线向南突击,以最快的速度杀上戈兰高地。虽然用1个旅的兵力不可能打下以军精心构建了几十年的戈兰高地,但是能够对美以联军的后勤保障线构成致命威胁。只要能够打下库奈特拉,就能迫使美以联军放弃进攻。
  其实,苏劲辉也没有忽略另外一种可能性,即美以联军向东进攻,并不直接攻打大马士革。为此,他将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摆在了德拉省东北部的米斯米耶与海拜卜,构筑了两道防线,由叙利亚国防军守卫海拜卜的外围防线,由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守卫米斯米耶的内层防线。
  正是这一部署,让苏劲辉顶住了美以联军初期的猛攻。
  因为美以联军并没直接进军大马士革,所以苏劲辉没让战斗旅南下攻打库奈特拉,而是让傅卫民直接奔向德拉省南部的谢赫米斯肯。如果能够占领这座城镇,就能挡住美以联军向伊兹拉进军的通道,也就能够将美以联军当在苏韦达省的外面。由此可见,当时苏劲辉已经意识到美以联军会向东迂回攻击大马士革。
  非常可惜的是,傅卫民率领战斗旅南下的时候,在奈瓦附近遭到了以色列国防军的顽强阻击。这场发生在7月5日凌晨的战斗,让第九战斗单位的官兵认识到了以色列国防军的厉害。直到战斗结束后,傅卫民才从抓获的几名俘虏那得知,与他们交战的正是以色列国防军的“戈兰旅”,即以军的头号王牌部队:第7装甲旅。
  大概是双方都有点忌惮对手的实力,所以这场战斗既激烈、又短促。
  天亮后,苏劲辉让傅卫民撤了平来,以军也主动撤出了战场。
  到这个时候,苏劲辉已经知道,美以联军的进攻行动经过精心策划,早就料到驻扎在基斯沃的战斗旅会迅速南下,所以以军用最强悍的第7装甲旅挡在了傅卫民的前面,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无功而返。
  有了这个任务,苏劲辉表现出了一个前线司令官应有的大局观。
  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死守米斯米耶与海拜卜之后,苏劲辉给傅卫民安排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即率领战斗旅返回大马士革进行休整。当时傅卫民还不太理解,等他带着部队回到大马士革,见到叙利亚军队送来的叙军服装之后,他才明白了过来,苏劲辉要他们装扮成叙利亚国防军。
  战场上,美以联军的进攻势不可挡。
  到7月6日上午的时候,美以联军已经打下了德拉省南部的几个军事重镇,歼灭了好几支叙利亚军队,并且开始猛攻海拜卜。在第九战斗单位支援旅的协助下,叙利亚国防军在海拜卜坚持了24小时。
  不得不说、面对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部队,还有美军舰队提供的强大炮火支援,2个叙军步兵旅能够坚持24小时,绝对是个奇迹中的奇迹。当然,这也少不了第九战斗单位支援旅的贡献,如果没有支援旅提前构筑好的防御阵地,特别是那些四通八达的地下坑道,叙军恐怕连4个小时都坚持不了。
  7月7日凌晨,美以联军开始攻打米斯米耶。
  这次,志在必得的美以联军没能占到便宜。
  在头12个小时的战斗中,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仅用3个营的兵力(其中1个是担任警卫工作的战斗营)就打退了美以联军的4次进攻,并且让担任主攻任务的以色列国防军至少损失了上千名官兵与上百台主战装备。碰壁之后,以军也意识到,与他们交手的是共和国军队,而不是叙利亚国防军。
  正是如此,在7日下午,美以联军调整了策略,除了让以色列国防军的2个步兵旅继续攻打米斯米耶之外,主力部队从海拜卜东进,并且在海拜卜南面的伊兹拉构筑了防线。不得不承认,达扬的战局预判能力非常突出,当天晚上,苏劲辉就让支援旅与2个叙军步兵旅发起反击,打回了海拜卜,并且重新构筑了防御阵地。等到天亮的时候,叙军己经可以用大口径迫击炮轰击伊兹拉的以军阵地了。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以军提前在伊兹拉构筑了防线,恐怕其东进的线路就会被切断。
  万分可惜的是,苏劲辉手里的兵力让他无法继续南下。
  进入8日,美以联军已经打到了苏韦达省西北的舍赫巴,随时有可能南下攻打苏韦达。
  也就在这个时候,穿上叙军军装,将战车涂上了叙军涂装的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到达了苏韦达省北部的沙漠里面。在美以联军调整进攻步伐,准备攻打苏韦达的时候,傅卫民率领战斗旅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反击战。
  当天下午,战斗旅就开始围攻舍赫巴。
  因为这里是以军进行战略迂回的关键所在,所以以军并没让步。更重要的是,在直接攻打大马士革的道路被堵死的情况下,美以联军要想通过战略迂回打到大马士革,就得占领苏韦达,也就必须在防御的同时发起进攻。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联系苏劲辉的时候,美军的第1陆战师正在杀向苏韦达。
  杜奇威联系达扬不为别的,就是想搞清楚,在由美军第1陆战师负责攻打苏韦达的情况下,以军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向大马士革进军,或者说,能不能在舍赫巴的战斗中击败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
  站在达扬的立场上,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当初决定迂回攻打大马士革,就是希望避开大马士革西南与南面的防御阵地,充分利用以色列国防军的机动能力,在运动战中歼灭中叙联军的主力部队,并且为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提供空间。让达扬没有想到的是,共和国陆军第九战斗单位的机动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了以色列国防军的那几支王牌部队,而且更加擅长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虽然叙利亚国防军的表现确实非常糟糕,远没有达到独当一面的程度,但是在第九战斗单位面前,以色列国防军连连碰壁,根本没能打开局面。
  从8日夜间的情况来看,以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固守成果,要么全力进攻。
  前者的结果肯定不会对以军好到哪里去,用杜奇威的话来说,如果以军停止进攻,裴承毅就能把主力放到北方战线上去,等他解决了土耳其那边的问题,就会腾出手来好好收拾以色列,到时候,以军不但守不住已经取得的战果,甚至会丢掉戈兰高地,从而彻底失去中东地区的战略优势。
  总而言之,达扬别无他法,只能让以军继续进攻。
  当然,进攻也有办法可寻。
  作为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跟对手拼伤亡与消耗肯定不是明智之选。以色列建国之后,就把保护有生力量放到了第一位。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陷入了不战不和的局面,以色列的对手变成了得到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的游击队。在此期间,以色列国防军内部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以军在袭击中伤亡1人,就要干掉对方10人。由此可见,以色列国防军不但彪悍,还非常在乎官兵的生命。
  要想把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就得给以军一块更大的战斗。
  杜奇威提出以军应该积极进攻之后,达扬非常直接的提出了要求,即以军会继续向西突击,在苏韦达省北部与大马士革省西南的沙漠中与对手决战,美军除了继续提供远程炮火支援之外,还要为以军提供空中支援。
  对于这个要求,杜奇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在前面3天多的战斗中,以军占了不少的便宜,甚至在奈瓦的战斗中,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吃到了苦头,但是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以军的损失极为惨重。不是以色列空军的装备不够好,而是数十年来,以色列空军压根就不用为制空权担忧,几乎都是压着对手打,因此以色列空军的建设更加倾向于空中支援,而不是夺取制空权。别的不说,在以色列空军的数百架战斗机中,以夺取制空权为主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仅有数十架,其余的全是以对地打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因为美国空军的部署调整要到9日才能完成,所以在以色列参战之后,以色列空军首当其冲的遭到了共和国空军的“重点照顾”。3天多的高强度战斗下来,以色列空军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让犹太人深感安慰的是,在美国空军与海军的全力打击下,叙利亚空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猜出了达扬的意图。
  在阵地攻坚战中,以军不但很难占到便宜,还会付出很大的伤亡,达扬肯定不希望在阵地攻坚战中耗尽以色列的最后一滴鲜血。站在达扬的立场上,他渴望一场胜利,更渴望一场不需要付出太多鲜血的胜利。显然,在开阔沙漠中的战斗更加符合达扬的胃口。而在这种情况下,达扬将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叙联军决战。
  换个角度看,这也正是杜奇威要的结果。
  当然,不管是达扬、还是杜奇威,都不希望美以联军在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遭受失败。
  因为无法及时向以色列派遣增援部队,所以在让2个陆战师尽力而为的情况下,杜奇威唯一能做的,就是满足达扬的要求,在战役期间调动一切支援力量,帮助以色列国防军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役。
  意识到决战即将采临的,不仅仅是达扬与杜奇威。
  在与裴承毅通电话的时候,苏劲辉也提到了决战,而且也断定决战将在大马士革东南方向上的沙漠中展开。
  事实上,以当时的战局,决战肯定无法避免。
  以军从戈兰高地杀出来之后,一直在向东突击,没有把攻击箭头对准大马士革,就是希望获得一块适合决战的战场,而不是把战火烧到保持中立的约旦境内。苏劲辉让中叙联军步步退守,并且在德拉省与美以联军拼死争夺控制范围,除了向南扩展大马士革的防区纵深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后面的决战做准备。
  可以说,苏劲辉的战役策划能力不在裴承毅之下。
  作为从39军走出来的上将,苏劲辉绝对不缺乏指挥装甲集群决战的本事。要知道,39军就是共和国陆军最负盛名的重装甲军,而且是最擅长打装甲集群会战的部队。在半岛战争的汉城战役、印度战争的加尔各答战役与班加罗尔战役中,39军都表现出了远超过其他军团的强悍战力。
  与达扬相比,苏劲辉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最大的优势是,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指挥2个战斗单位,并且能够让叙军指挥官心服口服的听从他的调度。与之相比,达扬就不能如臂使指般的调动2个美军陆战师了。
  最大的劣势是,苏劲辉手里的兵力太少了。虽然在与裴承毅商讨战术的时候,苏劲辉明确提到,在沙漠地区的运动战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战斗单位的战斗力,从而弥补兵力上的问题,但是他也提到,因为兵力偏少,他不得不把正面防御的重任丢给叙军,从而导致侧翼空虚。
  针对这个问题,苏劲辉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速战速决”。
  这也正是裴承毅最关心的问题。
  按照苏劲辉的说法,达扬很有可能让一直没有上战场的美军第2陆战师从舍赫巴向大马士革突击,摆出合围大马士革以南大约20万叙军的架势,迫使叙军向东运动。而已经在戈兰高地集结待命的以军增援部队就能沿黎叙边境向大马士革推进。可以说,美以联军的这套进攻战术无法在正面应对,唯一的化解办法就是在决战中迅速击溃以军主力,然后向西运动,压缩第2陆战师的突击空间,挫败美以联军的战役企图。
  这个时候,苏劲辉明确提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不仅仅是炮火支援,还得提供空中支援。
  为了引起裴承毅的重视,或者说让裴承毅答应支援请求,苏劲辉还暗示了裴承毅,陆航的低空攻击机部队已经到达伊拉克,随时可以参加南方战线上的作战行动。如果能够在南方战线上投入一支专门用来对付装甲部队的低空攻击机部队,战场局势将彻底改观,中叙联军的胜算将大大提高。
  当然,裴承毅也很清楚苏劲辉的意思。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裴承毅也没有别的选择。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18章 低空力量
  7月9日清晨,舍赫巴的战斗嘎然而止。
  似乎双方都打累了,或者厌烦了你来我往的战斗,在黎明到来前的半个小时,交战双方同时停止了作战行动,进攻的第九战斗单位战斗旅主动向北回撤了30千米。防御的以军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也没趁机发起反击。
  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战斗并没停止,只是由地面转到了空中。
  当天上午,共和国与美国的空中力量就在叙利巫上空交手20多次,虽然各有胜负,但是每次空战的规模都不大。
  开战之后,双方都在拼命争夺制空权。
  在最初几天,共和国与美国都按照传统的空中作战理论,即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夺取制空权,再进行空中打击。
  显然,传统战术思想受到了考验。
  不是说优先夺取制空权的战术有问题,在空天打击实用之前,制空权仍然是占领战场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夺取制空权绝对至关重要。问题是,与以往的战争相比,中东战争有很大的特殊性。别的不说,美国空军的主力全都部署在战场以外,共和国空军的主力也部署在远离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