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或许还有下一步的谋划,但随着他的毁灭,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无从追究,也不必追究了。
    老皇帝当场吐血气怒攻心昏迷了过去,立即被送回宫去急救。
    李隆基吐血,不是心痛李琬这个儿子的自尽,感伤于骨肉相残的悲剧,而是被李琬临死前的那句话给生生气得。
    “父皇啊父皇,儿臣李琬就此拜别了……儿臣就在阴曹地府,等着父皇下来的那一天!哈哈哈哈哈哈!”
    李隆基直到在昏迷过去的瞬间,这句恶狠狠的话还萦绕在他的耳际。在老皇帝看来,李琬居心是何其之恶毒,非但毫无悔意,还竟敢诅咒自己!
    皇帝心里除了愤怒就是愤怒,亲情什么的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张瑄站在永穆观前沉默了良久。
    皇帝没有来得及发出最后的“指令”,但张瑄猜测,皇帝一定是不愿意将李琬“死而复生!,又“生而复死”的消息宣扬出去—一
    张瑄扭头望着羽林卫郎将顾惜和大将军府长史周旭初等羽林卫将校,摆了摆手。
    “大将军!”两个人赶紧簇拥过来,静听张瑄命令。
    “顾郎将,周长史,你们带人进永穆观中彻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务必要将荣王余孽清理干净。此外,传本官命令,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泄露出去,违者军从事。另,妥善收敛李琬的尸身,等候陛下旨意。”
    “我的意思,尔等可曾听明白?”
    周旭初和顾惜对视一眼,躬身朗声道,“末将明白。”
    “速去打开城门,恢复城内秩序。去京兆府衙门传本官的命令,命京兆府少尹马卢协助羽林卫处理善后事宜。
    张瑄说完,翻身上马在数十军卒的护卫下向皇城飞驰而去。
    他非常担心李隆基的身体状况。李琬谋反逼宫,对皇帝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自那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精气神大不如前。而这番,又被李琬刺激了一下,很难说会不会出现意外。
    张瑄心里明白,老皇帝暂时还不能死。有他健在、震慑天下,安禄山还能保持暂时的安稳。而一旦老皇帝驾崩,不仅安禄山必反无疑,大唐朝廷也就乱套了。
    张瑄匆匆进宫,天色已接近傍晚。
    虽然春节在即,但长安城里的天气仍然非常酷寒。冷飕飕地小北风不疼不痒地吹着,吹得人面生疼,又让人心烦意乱。
    张瑄作为宫禁宿卫的“领袖”,又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持有御赐金牌,因此他拥有在皇城内驰马奔行的资格。
    张瑄一马当先,在寒风中一溜烟地奔驰至御书房门外。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众多御医和百余太监宫女守候在门外的小广龘场上,神色微微有些凄惶。
    张瑄翻身下马,面沉似水地大步走来。身后,数十彪悍的羽林卫军卒紧紧跟随。
    张瑄摆了摆手,那些军卒令行禁龘止,立即躬身一礼,退避在了一侧。
    张瑄向肃立在门外的一干御医扫了一眼,他认识打头的一个,正是太医署的太医令钱泶林。而在御医的身后,他还发现了两个身材修长面容清朗的道士,年约四旬,看上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
    张瑄心里明白,这肯定是老皇帝御用的宫廷炼丹师了。
    炼丹服食之风在唐朝最为炽热,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纷纷以此为时尚。而唐朝皇帝最喜服用丹药,因此历代因服食仙丹而中毒驾崩的皇帝也以唐代最多。
    这种社会风气下,老皇帝李隆基自然也不能例外,自从他感觉精力不济,就开始召进炼丹师日日清心寡欲、炼制所谓“天清丹”,企图逆天改命,纵然不能长生不老,也要延年益寿数十载吧?
    钱泶林望见张瑄,赶紧带着一干御医迎了上前,躬身见礼道,“下官太医令钱泶林,率太医署属员,见过大将军!”
    张瑄淡然笑了笑,“钱大人不必多礼,诸位不必多礼。”
    “钱大人,陛下的身体状况如何……”张瑄没有废话,直接抓住钱泶林就问了起来。
    “回大将军的话,陛下乃是中风之症。陛下多年来操劳国事,积劳成疾,导致脏腑虚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耗损。兼之今日情绪激愤,这才诱发病因……”钱泶林恭谨地回答。
    张瑄吃了一惊,脸色一变。
    他虽不懂医术,但也知道中风之症的严重性。轻则偏瘫在床,重则危及生命。不要说在这盛唐时代,就是在他生活的现代,中风也是重症,很难以彻底根治痊愈。
    张瑄默然片刻,长出了一口气,又沉声问道,“钱大人,可曾为陛下用药?然陛下……”
    “大将军,下官等人经过会商,采用滋阴健脾养身、针灸活血化瘀之,已经为百卝度卝贴吧卝更新最快陛下服用复原丹丸和解凝活络丹。陛下安危……当可无恙,然、”钱泶林说着,犹豫了一会方才凑上前去伏在张瑄耳边压低声音道,“陛下病重累积骤发于顷刻,今后怕是很难再……”
    钱泶林的意思张瑄也听明白了,老皇帝中风了,或许死不了,但却要偏瘫在床龘上,意识都未必能保持得太清楚。
    张瑄倒吸了一口凉气。
    朝廷的削藩合并之策刚刚颁布推行,天下藩镇的局势还未稳固,多数新的藩镇大都督尚未到位,在这个节骨眼上,老皇帝却成了这个样,如何能镇得住局面?
    “大将军,或许可让那些丹士尝试一下。”钱泶林作为天宝名医,本来最反感、最不屑一顾的就是炼丹师,一粒所谓仙丹就能祛除百病还能长生不老,这不是扯淡的事情嘛!只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如此,他也无可奈何。
    张瑄冷冷一笑,扫了那两个炼丹师一眼,摇了摇头。
    老皇帝身体这么糟糕,可以说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如果再让他服用毒性很强的“仙丹!”只能是往黄泉路上送他前进。
    这个时候,那两个炼丹帅飘然上前,微微稽首,朗声道,“贫道三痴(包覆),见过大将军!”
    张瑄淡然摆了摆手,“陛下龘身体不适,这丹药之术,就先停了吧。”
    那三痴道人一怔,却是昂然道,“贫道奉旨炼太清丹,采用产自昆仑国及波斯国西方明之境的五金八石三黄材料,集五行之气炼之,经七七四十九日可成丹。丹成,可夺天地之造化,起死人肉白骨……陛下小恙,又何足道哉?”
    三痴道人还要再说几句什么,却见张瑄理都没理他,转身就向御书房内行去。不由尴尬地挺了挺胸,鼻翼了几下,又恢复了那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大太监李静忠带着两个小太监守在门口,见张瑄过来,赶紧笑着躬身见礼,“大将军安好!”
    张瑄向李静忠点点头,“李公公,陛下情形如何?”
    李静忠瞥了不远处的太医令钱泶林一眼,轻轻道,“太医下了药,陛下已经醒了过来,只是仍然卧床不起……”
    “我进去看看陛下。”张瑄说着大步往里进。
    李静忠犹豫了一下,本待劝阻,突然又将话咽了下去。
    高力士虽然严令任何人非传召不可进入御书房,但张瑄毕竟不是普通臣属,李静忠没敢阻拦。
    高力士静静地守在李隆基的病榻前,而杨玉环则趺坐在病榻之下,望着老皇帝脸色煞白、口眼歪斜、嘴角还流淌下一丝垂涎的狼狈样子,目光复杂,心情非常复杂。
    高力士突然听到有人进门走动的声音,不禁双眉陡然一挑,正待发作,却看见张瑄转过屏风来,就嘴角一抽,又保持了沉默。
    杨玉环看到张瑄,神色变得更加复杂。她默默地侧过头去,却又缓缓站起了身子。
    张瑄扫了皇帝一眼,心里一紧:这看症状,果然是中风!
    “大将军,陛下……”张瑄扭头望向了高力士。
    高力士脸色有些灰败,轻轻叹息道,“子瞻啊,陛下刚刚服药,御医诊断为中风之症。
    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才,李隆基突然病入膏肓,要说在这宫里,心情最酸涩、最不是个滋味的也就是高力士了。
    正在这时,老皇帝浑浊的眼睛突然缓缓睁开了,嘴角歪斜着轻轻着。
    张瑄赶紧俯身过去,轻轻道,“臣张瑄,拜见陛下……还请陛下安心静养龙体,切勿以国事为念。”
    老皇帝的手哆嗦着慢慢探过来,抓住了张瑄的手,口中絮絮不清,张瑄只能隐约听到“杨国忠”三个字。
    老皇帝已经口齿不清了,看上去神智也不是太清楚,但意思张瑄却明白了。
    张瑄任凭老皇帝那只无力而抖颤的手抓住自己的手,回头来望着高力士压低声音道,“大将军,陛下有旨,速速密传杨国忠见驾!”
    高力士点了点头,正要出去吩咐李静忠亲自去宣杨国忠,突然又听张瑄轻轻道,“大将军,以某之见,陛下中风之事,消息暂且要封锁起来,以免引起天下动荡。”
    “当今之计,最好也把太子殿下宣来。”
    高力士猛然回头来望着张瑄,见张瑄脸色平静而从容,只是那眼眸中的凛然光彩若隐若现。高力士心里一颤,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不仅是张瑄,就连高力士和杨玉环心里都很清楚,又一场新的危机已经从老皇帝中风拉开序幕。
    第一更。补昨日。昨日突然有事,只来得及写了一更。今天补上,至少三更。另:因为年前琐事杂多,所以更新时间也不太固定,待过了春节,老鱼一定争取固定时间更新。请大家谅解一二。
第140章 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第二更)
    高力士明白张瑄的意图,他要封锁老皇帝病重的消息,免得引起朝廷和天下藩镇动荡。WwW、QunabEN、coM这种思路是对头的,高力士自然也不排斥。
    只是张瑄提出让太子也过来,这显然有要扶植太子上位的明显意图了。这显然与老皇帝心里的“谋划”不相一致。老皇帝虽然暂时答应不废李亨,但作为他身边的绝对心腹,高力士却知道老皇帝最近正在考察凉王李瘠。
    李瑄是皇帝的第二十九子,初名涨,母武贤仪。
    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塔。
    李潜是皇帝目前在世的最小的一个儿子,比李亨小十余岁,正值青壮年。
    可这只是老皇帝的一种很不成熟的“考察”而已,还没有来得及化为实际行动。当此危机时刻,高力士也明白,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恢复健康,李瘠上位的可能性就是零。
    如果张瑄和杨国忠联合起来,要推举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皇帝纵然想要反对,怕是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高力士识趣地保持了沉默,没有与张瑄唱对台戏。
    而在情理上,皇帝病重,在第一时间传唤太子过来,也是正常。
    高力士出门来唤过李静忠,压低声音道,“汝速去杨相府上,传陛下口谕,宣杨国忠即刻入宫见驾!”
    李静忠心头一凛,不敢怠慢,赶紧领命而去。
    望着李静忠离去的背影,高力士长出了一口气。
    高力士定了定神,慢慢向外行去。
    那群太医署御医在太医令钱泶林的率领下,犹自顶着寒风肃立在广龘场上,皎洁而清冷的月光照射下来,将这群个头不一、胖瘦不同的御医哆哆嗦嗦的身影拉长拉短,参差有致。
    高力士慢慢踱步过来,矜持着向钱泶林招了招手。
    钱泶林匆匆小跑了过来,喘息了一声,躬身施礼,“下官见过高大将军!”
    “钱大人,陛下突患疾病,这几日就要辛苦诸位御医了。”高力士慢条斯理地说着。
    “不敢,这是下官等当今之本分。”对于高力士这个皇帝身边的第一权监,钱泶林有着充足的敬畏。当然,与钱泶林有着同样敬畏的人,在朝廷中不在少数。
    “诸位暂且不要出宫了,就在荣光殿安歇,随时听候陛下传召。此外,陛下有旨,陛下患病之事,任何人不得传扬出宫,如有违者,杀无赦、诛九族。”
    这“杀无赦、诛九族”从高力士的嘴里说出来,很是轻描淡写,也很是云淡风轻,只是落入钱泶林耳中,却是震天的一个霹雳。
    “喏。下官谨遵圣命。大将军,下官等这就去荣光殿安置,随时听候陛下传召。”
    钱泶林勉强笑了笑,躬身拜了下去。
    高力士有些疲倦地摆了摆手,“去吧去吧,在宫里要守宫里的规矩。”
    老皇帝吭哧吭哧地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又歪着嘴留了一阵口涎,沉沉昏睡了过去。
    张瑄缓缓转过身去,避开了老皇帝的病榻,站在了屏风的一侧。
    杨玉环脚步轻盈地走过来,站在张瑄面前,目光微微有些摇曳,还有些惶然不知所措的味道。
    张瑄深深地凝望着杨玉环。对于她此刻的心态,他心知肚明。
    这个历史上原本最薄命的绝世红颜,无疑因为李隆基的突然发病中风而变得慌乱和无所适从。如果李隆基一旦归天,她下半辈子的路又应该如何去走。
    杨玉环满腹心事,却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张瑄笑了笑,突然探手过去一把就将杨玉、环抱了过来,紧紧地拥在怀里。
    杨玉环吓了一跳,稍稍有些挣扎,但旋即就幽幽一叹,任凭张瑄拥抱,却是伏在他怀中压低声音轻轻絮语着,“你这个小冤家,胆大包天,这是什么所在……”
    张瑄微微一笑,猛然俯身吻了下去。
    这一记热吻下来,杨玉环娇喘吁吁,面红飞霞。
    “不要害怕,一切有我在。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伤害你—记住我的话,你是我的女人。”张瑄突然伏在杨玉环耳边道,然后轻轻推开了杨玉环,示意她留在内间,而他自己则大踏步走了出去。
    杨玉环站在那里望着张瑄的背影,忍不住看得痴了,也想得痴了。张瑄的话很霸道很自信,充满着不容她拒绝和反抗的味道,可是杨玉环心里却很欢喜,纷乱的心绪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或者,她需要和正在等待的就是张瑄的一个承诺。
    张瑄快步走出内间,在御书房的外厅正好迎住了匆匆走进来的高力士。
    “子瞻,吾等……”高力士勉强笑了笑,拱了拱手,欲言又止。
    张瑄呵呵一笑,“大将军,趁杨相和太子未来,张瑄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先跟大将军通通气。”
    “子瞻,请讲。”
    两人坐定,旋即有个宫女送上茶来。
    “大将军,陛下突然发病,张瑄以为,吾等需做这样两件事。”张瑄拱手为礼,“其一,陛下患病消息秘而不宣。大将军也知道,如今朝廷正在推行削藩合并之策,诸多藩镇大都督还未到任,天下局势并不稳定。若是传出陛下病危的消息,张瑄担心有人会蠢蠢欲动,酿成祸端。”
    “且,荣王叛乱刚刚平息,长安城以及朝廷百废俱兴,此时,暂时不宣布陛下病患的消息,也能防止人心动荡。”
    高力士默然点头,“然。子瞻斯言甚是,某家也是这样想的。这个倒也好办,封锁消息便是了。”
    见高力士没有开口反对,张瑄便又继续道,“其二,必须要尽快确立储君的威权地位。”
    “陛下一旦驾崩,储君顺利登位御极,这对于稳定大唐江山社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在这个时候,储君人选仍然不明朗,难保不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而朝廷内乱一起,安禄山必然会趁机起事。这一点,张瑄相信大将军比我看得更透彻。”
    高力士叹了口气,“子瞻所言,倒也不是虚话。那安禄山狼子野心,最近两年更是昭然若揭。只是安禄山这个胡儿一直畏惧于陛下天威,若是陛下驾崩,某家也担心这大唐朝廷无人能震慑住他。唉……只是……”
    张瑄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来,“请恕张瑄直言。在陛下现在的诸多皇子当中,最合适做皇帝的也就是太子殿下了。其他皇子都不合适。为人君者,首重仁德,而太子殿下便是这仁德之君。”
    “荣王李琬颇有才干,在陛下皇子中首屈一指。然荣王大逆不道,起兵逼宫,无父无君,德行溃败,是故才有身败名裂的下场。”
    “张瑄相信,太子殿下或许不是一个开拓之主,但一定会是一个守成之君。”
    高力士神色变幻着。张瑄说得这些,他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一向忠诚于老皇帝,不愿意违背老皇帝的真心意图。
    而且,他还明白,老皇帝之所以不太喜欢李亨,是因为李亨太过懦弱,主弱而臣强,老皇帝担心自己一旦死去,李亨这个皇帝会被杨国忠这些权臣架空。
    而对于高力士来说,现在所担心的不仅仅是杨国忠,还有张瑄。
    一旦李亨登上皇位,张瑄便有拥立之。他一开始就是东宫的辅臣,如今更是太子身后的大靠山。太子御极,张瑄的权势想必会一举压过杨国忠,成为大唐朝廷自皇帝以下最大的权臣。
    以张瑄的手段,怕到时候杨国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张瑄知道高力士在担心些什么,却也微笑不语。
    他料定如今除了李亨之外,高力士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拥立其他皇子,他和杨国忠都会反对。只有选择李亨,才能达到几方利益的平衡点。
    高力士沉吟不语。
    张瑄笑了笑,突然插话道,“大将军,待局势稳定之后,张瑄愿意离京外放一个藩镇,为大唐戍守边陲,以消大将军的担忧。”
    高力士老朽的脸色涨红了起来,尴尬地摆手笑道,“子瞻切莫误会,某家不是这个意思……”
    “大将军,张瑄为人做事,向来但求无愧于心。”张瑄朗声笑着。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李亨已经赶到。
    皇帝突然出了状况,因为高力士和张瑄封锁消息,东宫百卝度卝贴吧卝更新最快那边根本不知情。直到内监过去宣旨,李亨匆匆过来,才猜出了一个大概。
    而他静静地站在厅口,听完张瑄与高力士的一番对话,心里更是有些狂喜也有些感动。
    狂喜的是,皇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手可及唾手可得。他做了十多年太子,可真正的一国储君却没有做过一天;而感动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过去小小的东宫辅臣还是今天的位高权重,张瑄都始终站在他的一边,努力为他登位蝉精竭虑。
    哪怕之前,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站在了他这个太子的对立面,而张瑄依然不改初衷。
    一时间,李亨眼圈一红,竟然就站在那里流下两行清泪来。
    他这个太子当得真是太辛苦了、太憋屈了。
第141章 太子监国
    “太子殿下。wwW。”李亨站在那里,听到身后传来杨国忠那微微有些油滑的声音,赶紧定了定神,回身来向杨国忠拱手为礼,“杨相!”
    “呵呵,殿下面带忧色,可是为陛下龙体欠安担忧?臣以为,陛下洪福齐天,一定会安然无恙的。”杨国忠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暗笑道,“你最好祈祷老皇帝从此一病不起,要不然,你的皇位终归还是一场幻梦。”
    “但愿如此。”李亨长叹一声,“杨相,请进!”
    “殿下请。”
    杨国忠与李亨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张瑄和高力士对视一眼,起身来竟然一起向李亨拜了下去,“臣张瑄(老奴高力士)拜见太子殿下!”
    李亨有些受宠若惊地摆了摆手,“请起,请起。”
    四人坐定,面面相觑,谁也没有主动开口。最后还是张瑄挑了头,他沉声道,“太子殿下,杨相,陛下中风之症龙体缠身,已经无力处理朝政国务……”
    “张瑄以为,一方面,朝廷对陛下病情秘而不宣,以稳定天下局势,防止一些野心之徒祸乱天下;另一方面,宣布陛下诏书,以陛下龘身体欠安为由册命太子殿下监国,代替陛下履政。
    “此事宜早不宜迟,拖延不得。”张瑄笑了笑,又坐了回去。
    高力士暗暗瞥了李亨一眼,也淡然道,“某家支持子瞻的意见。紧急关头,迟疑不得,太子殿下入主东宫十数年,如今代替陛下监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杨相以为然否?”
    李亨坐在那里,虽然脸色不变,但心里却是非常兴奋。然
    高力士、张瑄、杨国忠,这三人代表了当前朝廷上下的三大权力力量。高力士掌握内监和内宫,张瑄掌握兵权和京畿防卫,杨国忠当朝宰辅掌控着大唐朝廷的行政机器,只要这三人达成协议,一起拥立,这个皇位就没跑了。
    而监国,不过是真正登基的前奏和预演罢了。
    只要老皇帝撒手西去,他随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龙袍成为新皇。
    高力士和张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现在主要就是看杨国忠的态度。但杨国忠却沉吟不语,神色变幻着。
    张瑄心里冷笑,他知道杨国忠不过是故作姿态。
    这人真是流氓习气,哪怕是心里早就同意,他也得讲讲条件要挟一下,再捞些好处。
    张瑄微微笑着,向李亨投过暗示的一瞥。这事儿必须要有杨国忠的配合,要不然,离开了大唐朝臣的支持,李亨监国就空有其名无有其实。
    李亨心领神会,起身向杨国忠拱了拱手,“杨相,贵妃娘娘乃是本宫之母,他日本宫登基,必册封娘娘为皇太后,绝不食言。”
    “杨相主持朝政多年,本宫甚为倚重。本宫这个监国,其实不过是空有其名,大唐朝廷真正离不开的还是杨相和诸位朝臣。”
    李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