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续追究,但深圳公司的全部权力被追回,以后,任何一笔外发业务一律由香港下单、结算。
对这场大风暴,全厂员工都是始料不及的。面对焦头烂额的梁生,李大和的心里有一丝隐隐的内疚,不是为自己帮林生做了“卧底”,而是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梁生。显然这又是互相矛盾的,即使第一时间告诉了他,结局也一样无可挽回,还是林生那句话,要怪就怪梁生这两年运气太差。这样一想,也就心安了一点。
鸿运达后来的搬厂、添置设备、增加员工,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都是为林生的业务所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全力做好这单业务,梁生已经把大部分客户给退了,而现在要续上新客户谈何容易!刚刚露出的一道曙光,就这么一闪即逝,要说什么是倒霉,梁生的遭遇就足以说明。从去年的股东纠葛,到今年的厂房搬迁,加上中间的各种波折,梁生付出的代价是李大和他们所无法想象的。现在,人和设备全部歇了下来,到底怎么扛,确实让梁生头疼欲裂。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大和就是怕敲门,因为他做了对鸿运达说是“不厚道”的事。没想,梁生真的敲门来了。
那天晚上,梁生叫王叔安排食堂做了个小灶,三人一起边喝酒边合计应对办法。这么大的动静,林生没有提前透露一点消息,梁生难于理解,一连几天都没睡个安稳觉,也不好跟人说。今天心情舒缓了点,想到要跟他们坐一坐,听听他们的想法了。
“这事实在太奇怪,事前怎么就一点迹象没有?”王叔也表达了他的百思不得其解,说话时面朝李大和,害得他心头一紧张,以为老头子是怪罪于他,说话就结巴起来:“这个……我真的不知道,要是知道,我还能不第一时间告诉老板?”
梁生见李大和情绪有些激动,赶忙圆场,一再强调完全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我还以为老板你怀疑我什么呢,要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说!”李大和如释重负道。
“呵呵,别说不怪你;包括林生,我也不能全怪他,都是给人家打工;他有他的难处,”梁生道。其实,他对这个少年伙伴的怨气已经消化了大半,虽然两人之间有些私下的协议没有搞清楚;但林生能够挺完最后一天的班,帮他把帐目全部跟踪完毕,已属不易了。要知道,厂商之间太多类似的情况,业务接头人一走,老板就不认账,拒绝付款,把你折磨个半死不活
酒菜摆在那里,三个人都没多少吃喝的劲头。事到如今,如何安置工人,怎么寻找救火的客户才是最紧迫的问题。王叔主张先疏散一批后期扩招的工人,毕竟大部分尚属试用期,不必支付辞工赔偿,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其他老员工和技术骨干,则尽量维持稳定。
李大和同意王叔的意见,但被梁生否定了,他坚持一个也不炒,全部留下。他不想让外界以为他吃不住,兵败如山倒了。“过不了几天就是香港回归,不少港商要回去,我马上回去一趟,利用这个机会拜访老关系,碰碰运气,”梁生给自己打气,也给他俩打气,“不相信熬不过这一关。”
越是危急关头,越是硬挺挺逆势而上,这就是梁生这个打不死的小老板最突出的特点,虽然百般折腾,但是永不绝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中午,李大和吃过饭,准备回宿舍躺一躺,补回昨晚缺的觉。刚要离开办公室,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说母亲胃出血,被送到县城抢救,目前情况很不明朗。
听了电话,李大和整个人差点瘫倒在地。
梁生得悉,一面安慰他,一面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叫来朋友的车子,把他送到火车站赶晚上的火车。李大和从来没有想到过,第一次回家会是这个情形,压抑了一年多的思念,一遍遍被飞速的车轮碾过,铺满归乡的长路。
【。。。。。明天更新下一章节《驻港部队》1、2、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驻港部队1
在远离香港的家乡县城,到处张灯结彩,欢庆回归,一派比过年还浓的喜庆气息。从车站出来,李大和跟在一个*的彩车队伍后面,一路步行来到了县人民医院。
母亲已经做过手术,切掉了半个胃,病情稳定下来。一年多不见,父母都苍老了许多,弟弟长高了一个头。一家人在病房里团圆,都有说不完的话。弟弟对香港回归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他问到一个问题:“听说很多老板都担心香港打仗,把厂子关了跑回香港去,是不是?”
这个提问把李大和逗笑了,说:“要是打仗,哪还叫回归吗?中国现在是巨无霸,不用动枪动刀的。”又说:“我们老板就没跑,而且还要继续做大他在大陆的事业。”
为了让住院病人和家属收看回归直播,医院考虑得很周全,在每个楼层临时摆放了一台28寸的彩电,6月30日的晚上,能够起床的病人都和家属们挤到了电视机前,有人甚至把饭也端到电视机前吃,手里扒着饭,眼睛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电视屏幕,一不小心就把辣椒汁喂到鼻孔里,呛得咳嗽连天。
身边坐着李大和这个从深圳回来的“前线人员”,大家都对他格外热情,不时有人凑过来跟他探讨点话题。李大和感觉到,家乡人对香港和深圳的了解,实在是比他多得多。
大家讨厌的嘉宾讲解访谈慢慢少了,电视画面开始频繁出现深圳的场景。沸腾的海洋,彩色的城市,到处是人山人海,彩旗飘飘,彩灯闪烁。
镜头切到世界之窗广场,复制的埃菲尔铁塔通过航拍技术,进入湘中偏北的一个小县城的视野,飞快地旋转了一遍,有人问李大和:“你去玩过吗?”
“呵呵,去过,一点不好玩,就是几间模仿建造的洋房。”李大和答道,实际上,他连世界之窗的门朝哪开也不晓得。
“深南大道!深圳南大道!观众朋友,观众朋友,我现在的位置是深南大道,”电视记者像好不容易抢到镜头似的兴奋地喊。
“小兄弟,这个深南大道到底有多长啊?”有人伸长胳膊,拍了拍李大和的肩头问。
“长得很,比北京的长安街还长,”李大和道。
“哇,怕是通到了香港吧?军车都要打这里出去!”有人问。
【。。。。。下午更新本章2。。。。。】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 。。 想看书来
驻港部队2
“差不多,这条马路是深圳最重要的标志,”李大和对深南大道是有印象的,和刘晓梅走过一小段。
此刻的深南大道两旁被市民们挤爆了,电视镜头从一张张激情燃烧的脸上晃过,等一会,驻港部队的车队就要从这里经过,在7月1日零时准时开进香港。
忽然,深圳下起了小雨,记者的镜头闪烁起斑斑雨滴。有人对天气状况表示遗憾和担忧,说:“我的妈呀,这雨下大了,回归还搞不搞啊?”
“你放什么屁!就是天塌下来也要搞!你以为是花鼓戏啊,这是主权,主权,晓得不!”有人气愤地回应,陈述常识的声音总是要比愚昧的声音高。
军车的影子还不见出现,镜头里却出现了两张被兴奋扭曲了的脸,李大和不禁惊呼起来——“黄了名!何在江!”
李大和一喊,病人们和家属们立即安静下来,都屏住呼吸,注视着电视机。
弟弟把双手卡在他的肩头,气喘吁吁问:“哥,谁呀?”
“别吵,我朋友,说了你也不认得!”李大和的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可就那么一晃,两个家伙就再也找不到了。电视镜头继而在别的脸上掠过,有老人的脸,有骑在父亲肩膀上的孩子的脸,有胡子拉渣的老外的脸。而李大和的兴奋点还停留在刚才流逝的那两张脸上,只有那两张脸,才跟他有关。
画面上的人实在太多了,谁也辨别不出,哪个是李大和的朋友。但是,电视机前的气氛明显不同了,遥远的深圳,遥远的香港忽然变得亲切无比,因为身边坐着一个与现场有关的人。
雨越下越大,第一辆军车终于进入了电视画面,在深南大道上徐徐开进……此刻,远在湖南某座县级医院的住院部自发形成的一个收视点,静默代替了狂欢,有的人双肩耸动,有的人热泪横流。
何在江与黄了名出现在直播镜头里不足一秒钟,但是,他们在深南大道上足足等待了两个多小时。
如果李大和没有回老家,他们也许不会出现在深南大道上,按黄了名早前的计划,香港回归的前夜,他们应该找个小馆子,边喝酒边看电视直播。除了在收容遣送站里吃过“牢饭”,他还没有跟李大和真正吃过饭喝过酒呢,自从惠州收容遣送站出来后,他就盼望着跟他重逢,还要专程见见他们的王叔,把那笔贵重如山的赎身钱还给他,请他好好喝顿酒。遗憾的是,匆忙中竟然没有留下他们的联系电话。找到工作后,黄了名专程到平湖镇寻找过“鸿运达”,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小院落,人家说这个厂子早搬走了,兴许是倒闭了。
【。。。。下午将继续更新本章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驻港部队3
黄了名内心充满了对李大和这个萍水相逢的朋友的感激,要不是他出手相助,也不知道后面将要经受多少波折。也许被查扣收容是他求职路上无法回避的最后一次磨难,一切霉运到此嘎然而止,不久之后,他就顺利被中专学校聘为代课老师,虽然是学美术的,但也算通才吧,政治历史地理也来一把,学校把他当骨干使用,业余安排参与校外联合办班的授课教学。
人生无处不相逢,山不转水在转,他们又相遇了。相约6月30号,当黄了名找到何在江时,才得知李大和因为母亲生病回家去了。
他和何在江随便吃了点东西,虽然是师生,但两人毕竟没有单独坐下来过,话题怎么也展不开。黄了名就突发奇想,拉了何在江跑到市内,挤在人海里欢呼,等待雄壮的军车车队出发。他们买了两面小国旗和香港区旗擎在手上,合着人海的激情挥舞。黄了名是个热血青年,还请街头的义务彩绘师在两个脸蛋上画上国旗和区旗,与狂欢的人群融为一体。而在这样的场景里,何在江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虽然心里激动,但是表现不出来。他想跟别黄了名一样吼一吼,可是到了嗓子眼,声音出不来了,想跟他一样蹦一蹦,可是双脚像被缠住了似的。
军车行过处,鲜花飞满天,整个深圳的热情,全部献给了代表祖国行使主权的人民解放军。电视直播技术在这一伟大的时间段落里,深刻地嵌入人们的生活记忆,虽然远隔千山万水,李大和通过电视有所裁剪的画面,与现场雨幕中的两个家伙实时分享了激动人心的同一场景和细节。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把兴奋过度的黄了名淋感冒了,下半夜,他们回到宝安,继续喝了点啤酒,黄了名就支持不住了,忽冷忽热的,他的学生何在江把他送回了宿舍。
而李大和没有等到庄严的主权交接时刻,也回病房陪母亲说话了,母亲在他心中比香港重要得多。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母亲的胃却在承受术后的隐痛。
【。。。。明天继续更新下一章节《红剁椒》之1、2、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红剁椒1
弟弟要上学,回了学校,李大和跟父亲继续在医院陪护。一个星期后,伤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了。
以前寄回家的钱,包括随身带回的,全部交了母亲的住院治疗费用,家里翻新房子的计划也落空了,为此,大病初愈的母亲很是自责,李大和安慰她:“钱是人挣的,身体没事了,比一百万一千万还值得!”
这话要是由外人说,那就叫客套话,由儿子亲口说出,那就是顶天立地的孝道。出门不出两载,儿子成熟起来了,让双亲暗地里高兴。跟他聊天时,父亲流露出当时没让他上成大学的遗憾和内疚,李大和一笑置之,道:“深圳大把的老板也没有读过大学,还不照样干事业发大财?”
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一扎码得结结实实的信,对他说,这是他到深圳后所有写回家的信,一封也没有丢。父亲的话里隐含着些许的埋怨:你现在虽然慢慢混上进了,写给家里的信却是越来越少。李大和不由得生起一丝愧意,说:“后面工作实在太忙,一忙就把写信给忘了。”实际上忙归忙一回事,空余时间都跟刘晓梅泡在一起了。
父亲问他,这个“总经理助理”,到底是什么个官职。李大和说,那算不上官职,做老板的助理,就是老板要你比别人干得更多一些,要你多替他操心。
父亲无意与李大和分享官职的荣誉,充其量对深圳只是好奇,更多的是对儿行千里的担心。只是反复叮嘱,老板信任你,你就要做到让他完全信任,我们祖上几代,没有做过昧良心的事,“外面乱,哪天不想出门了,你就回来”。
李大和笑笑,说:“那肯定想回来了,出门一天也不好。”
原本是为了宽慰父亲,没想这句话也弄痛了他的心,眼眶被他说得通红。
一转眼,在家呆的时间就过了十几天,母亲的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大碍,李大和得赶回深圳了。父亲给他准备了几刀腊肉,李大和对腊肉不是特别上心,带到深圳也没地方弄。他要父亲多装几瓶子剁辣椒。父亲笑道:“你这瓶瓶罐罐的,那些外省人不笑话你?”
“谁笑?到时个个都抢呢,在深圳,全是外省人。”李大和道。他没敢说,这是特意带给刘晓梅的,刘晓梅是谁?是你未来的儿媳妇!
【。。。。下午将继续更新本章之2、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红剁椒2
父亲就一家伙给他带了十个罐子,自己家不够,专门向邻居家讨。李大和心里得意,想刘晓梅这下可以吃个天翻地覆了!
可是,辣椒带到深圳,却送不到刘晓梅手里了,就像玫瑰花才摘到手,受赠的对象却已不见。
迎接李大和归来的,是鸿运达的一派荒凉!除了两个保安,以及王叔和饭堂的师傅,其他人放假的放假,跑掉的跑掉。刘晓梅也辞了工,不知所踪。王叔一脸的颓废,两手一摊,道:“要是你晚几天回来,恐怕我也不在这儿了!”
原来,梁生回到香港,跑遍各种关系,非但没有接洽到愿意帮忙的客户,反而走漏了风声,债主们都追着他要还钱,就是当初信誓旦旦的朋友,也没有商量的余地。梁生无奈,只好做出暂时停产的决定,现在工人已经基本辞退,管理人员也放假了,两台新进设备也已经找到买家,下一步是交涉转让厂房。
李大和坐在那里,久久说不出话来。坐清醒了,才想起问王叔:“刘晓梅到了哪里?”
“真的不知道,她是最早提出走的,梁生还挽留她多等段时间,帮他处理后面的财务,她没听进去,”王叔摊摊手,叹口气说,“我担心你着急,设法要她留个消息,可是她……”
“她说什么了?”李大和追问王叔。
“唉,女孩子都这个脾气,要我转告你,不必去找她了……”王叔不敢正视李大和野狼一般的目光。
来到刘晓梅的宿舍,李大和看到的只是一张光溜溜的床板以及满地的纸屑灰尘,一阵风从窗外吹来,纸屑飞舞,格外凄惶,仿佛如聊斋外景。
头重脚轻地回到自己的宿舍,李大和翻遍每一个角落,试图寻找刘晓梅可能留下的片言只语,终归一无所获。他颓然地坐在床头,浑身像被掏空了似的,脑子里升起一个预感——完了!
这时他感觉到屁股压着个鼓鼓的物件,伸手一抄,掏出来的是自己新买的一盒避孕套,还没开封,临走前顺手藏在那里,被刚才一坐,压扁了。一看这玩意,他就更来气了,一扬手将它扔出了窗外,心里叫道:留着它还有个鸟用啊!
【。。。。今天将继续更新本章节之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红剁椒3
难道不该生避孕套的气吗?他像做贼一样一盒盒买回来,把危险期套住了,人却没有套住,说没有踪影就没有了踪影。
既然是毫无征兆的走失,李大和也找不到任何自责和抱怨的理由,爱情没有了,生活还要继续。
“兵败如山倒”,说得真是一点不假。当时千辛万苦弄下来的一个“小王国”,如今要易手,却比脱一件衣服还简单。梁生的本意是出租,但对方非买断不可,并且像掐准了他的脉,知道他急需活钱,寸步不让,直逼得他举手投降。人家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你这个本来就是保障性不强的一块地,我不可能吃一业主二业主三业主的亏。而且,这个买家好像有意反讽梁生似的,一个有模有样的厂房设置,他不是拿来办厂,而是用来养猪。
在困境面前,梁生就是不愿意倒下,他还要挺一挺。他留下了一条生产线,租下两层农民房,一楼做车间,二楼做宿舍。从外面看,谁也不知道这个居民房里居然隐藏着一个塑胶加工厂。当然,梁生没忘记把“鸿运达塑胶有限公司”的牌子挂上去,只是没像过去一样用铝板编成大字漆个通红矗立在楼顶上。不过,大与小,醒目与不醒目没关系,只要这个牌子在,说明他就没有倒。
李大和没有走,要走他也不会这个时候走。王叔也没有走,按他的话说,现在即使梁生不给他开工资,他也不走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他要看着点。李大和为此很受感动,王叔无数次跟他唠叨客家人的吃苦耐劳,团结重义等等,这个时候在他的身上体现无遗。
梁生已经不怎么管事,好像要的只是一个门面,是一个撑下去的理由。李大和成为败落的鸿运达总管一切的头,他重新招了五个工人,有单生产,没单歇着,包括王叔在内,七个人,其中两个是江西来的农村妇女,负责打包装、搞清洁,买菜做饭。梁生自己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也不常过来,李大和也不希望他多来,因为人少了,他一旦发起脾气,挫伤力就显得更大。虽然他已经习以为常,再骂得狗血淋头也能够忍受,而别人就不同了。
【。。。。明天继续更新下一章节《夜半奸情》之1、2、3,敬请关注。。。。】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夜半奸情1
小区拐角是一个录像厅,一到晚上生意兴隆,传出震天价的厮杀声,间杂男欢女爱的呻吟声,差不多是天天通宵营业,大批缺少娱乐的打工仔打工妹聚集在里面,花三块钱,可以看个连夜场。
鸿运达猫在街区的一角,与录像厅斜对着门。每一个晚上,王叔的工作就是端个凳子,在门口坐着,守到下半夜一点,要是没什么大动静,就锁门上楼。老头子总是在身旁放瓶米酒,口袋里藏把花生,听着录像场溢出的声音,既逍遥又恍惚。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需要看护的东西,主要是人来人往,要开门锁门,有时候晚上有客户送货,得看护着车辆。大家合住二楼的几个单间,李大和把两个妇女安排在当门的一间,目的是给她们方便。她们的男人在附近的工厂上班,下了晚班常常溜到这儿来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悄悄出去。夫妻出门不容易,管理严格的老板厂,压根不允许外人进入,哪怕你是法定夫妻。多少打工夫妻,人在跟前,就是没办法睡到一起,有的人就想尽千方百计,冒着罚款开除的风险蒙混进去,偷偷摸摸行一把夫妻之事。
一天晚上,李大和接到梁生电话,出去陪他喝酒,于是把厂子放心地交给王叔看护。他曾经想,如果他哪天不干了,自己肯定也许坚持不了多久。如果晚上没有特别的事情,李大和通常是陪老头子在外面聊天吹牛,一直到收摊,如果外面凉快,话题又没聊干净,一老一少就会继续聊,聊得实在累了再关门山楼。
但是,今天晚上的王叔仿佛中了邪,竟然闹出了一场是非,让李大和难堪到死。
本来到了一点钟,王叔就关闭铁门上楼睡觉,可今晚李大和不在,没人陪他,老头子自顾自喝多了点酒,睡不着,录象厅传来的呻吟声太*了,竟然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掏出三块钱买了张票,坐在了仄逼的录象厅里。投影在银幕上的画面让他这个老男人都有点儿害羞了,没有呆多久就走了出来。
王叔上了楼,摸黑进了屋子,在两个妇女的房门口停下了脚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