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济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活”。
琼·罗宾逊夫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世界级级经济学家当中的唯一女性。与张伯伦的理论相比,琼·罗宾逊夫人似乎对企业行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她提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价格歧视,并且第一次对倾销进行了定义,更难能可贵的是,琼·罗宾逊夫人指出了“买方垄断”。国际农产品市场就是买方垄断市场,在这里,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农产品的提供者,而发达国家却垄断着农产品的价格,因此购买者往往以不等价的方式进行剥削。
当然,在张伯伦和琼·罗宾逊夫人的这场学术较量中,无疑是张伯伦获得了胜利,张伯伦的“厂商均衡理论”和“市场结构分析”已经成为今天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内容。不过让这场学术较量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他们的竞争更暗示了哈佛和剑桥的较量,哈佛的张伯伦的胜利似乎更具历史意义,他的胜利代表了新旧剑桥的更替,也象征经济学的英美轮换,大英帝国的经济学还是不可避免地慢慢衰落下去。
在经济学家眼中,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人们认识到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外,还有很多中间阶段,至少包含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两种。
像大城市的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这样的市场通常被看作是垄断竞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厂商,每个厂商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市场价格,但每个厂商又都可对市场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完全接受市场价格,厂商之间无法相互勾结来控制市场。
在很多行业,垄断竞争的结果,往往形成寡头。所谓寡头,是指少数的卖者面对众多的买者,这些寡头在价格竞争作用下,逐渐完成优胜劣汰,最终获胜的企业留了下来。20世纪初美国有100多家汽车制造厂,正是在激烈的价格大战中,其他厂家纷纷破产,只剩下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家。
在寡头竞争的行业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企业,他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的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比如,在通信、钢铁、石化、电子、汽车这样的行业中,我们能听说的只有几家企业的名字,而这些企业都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
要竞争,还是垄断?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只要有竞争,那么就可能会发生下面的故事:
保罗和彼得在同一条河上经营航运。他们各自拥有一个航运公司,整日在河上运送货物和旅客。
保罗想,如果河上只有我一家航运公司,生意该更红火了。保罗共有20条大船,彼得只有10条,保罗比彼得的资本雄厚得多。而且,彼得还欠下银行的大笔债务。于是,保罗降低了票价,打起了价格战。
彼得没有办法,只得跟着降价。保罗再次降价,彼得再次跟上。
如此反复交锋,乘客大占便宜,两位大老板都受到重大损失。
保罗亏损巨大,彼得更是欠债累累、行将破产。
最后彼得不得不将所有的船都出售给保罗。保罗获胜了,成了河上唯一的航运公司。
保罗逐步提高了票价,很快成为当地首富。来往的乘客一面抱怨着票价太贵,一面却只得坐他的船,让自己的血汗钱填满了保罗的口袋。
故事似乎让我们感觉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往往喜欢制定低价策略来打垮那些竞争者,当竞争者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就能通过竞争地位取得垄断市场的权力。不要以为这样的描述只是经济学家一厢情愿的轻描淡写,事实上真实商场中的战争比这要残酷的多。
柯达公司和宝丽来公司曾经为了争夺一款快照相机的市场而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1976年,当柯达公司进入该市场时,宝丽来公司的毛利率已经达到40%以上,柯达公司别无选择,只能通过降价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两年之内他就将产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的水平。当然,宝丽来公司高层也同样意识到,如果不反击就意味着自杀,负责价格策略的销售主管同样制定了“极度的暴力”的价格,结果柯达公司三年内亏损4。84亿美元,随后这场价格战持续了两年,直到1984年,柯达公司仍然没有在市场份额上击败宝丽来公司,双方都没有从这场搏杀中获得胜利。
每当每家企业都采用同样策略的时候,人们发现,事实上交战双方都是失败者,一个名叫纳什的数学家告诉了人们答案,这些我们会在后面谈到,不过无论怎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不会很快结束的。
不过,有时候竞争者的故事也让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Adobe公司开发了一套桌面出版软件PostScript,Adobe公司很清楚,没有人愿意付出必要的时间来学习PostScript,除非它是行业标准。这样,Adobe公司鼓励竞争者来“克隆”它的语言,以形成竞争市场。果然,有些竞争者渗透到这个市场,而PostScript也逐渐成为行业标准,Adobe公司通过鼓励竞争者而成功地占领了市场,但这样成功的例子的确很少见。
企业之间虽然互相竞争,但有时候为了共同索取更高的利润,他们也会采取联合的策略。
OPEC
生产厂商们为了使他们的利润最大化而建立起来的组织,被人们称为卡特尔,卡特尔的成员们就产品的价格、产量、销售地、利润分配等公开而正式地签订协议,大家都遵守该协议。我们所熟知的OPEC,全称是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它控制了世界石油的大部分生产国,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
从1973年到1985年,OPEC成功地维持了石油的高价格,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多,从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直线上涨到1974年的11。17美元,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到1981涨到了每桶35。10美元。OPEC的确成功了,它主导着石油市场的份额,并成功地控制了石油价格,然而随着价格的不断提高,OPEC危机也开始蔓延。
首先,各个国家为了争取份额开始了争斗,尽管每两年一次的会议都会就产量达成一致,但是在会上,各个成员国都会为争取最大的份额而喋喋不休。那些斗争的失败者自然不会轻易认输,历史上,尼日利亚、伊朗、厄瓜多尔就曾经因为配额的原因扬言要退出欧佩克。
不仅如此,真正令OPEC不稳定的原因是欺骗或作弊。尽管OPEC的努力是确保石油的价格,而每个成员国也知道高油价才能使他们获得高利润,然而高油价还诱惑着成员国。
在高价的诱惑下,每个成员国都希望能够增加石油产量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无法增加配额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偷偷地销售石油。OPEC的价格并不会受到单个输出国的影响,因此如果别人作弊而他们不作弊的话,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利益会减少。事实上,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计的,每两年一次的OPEC会议都会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各个成员国又私下违背协议,渐渐地,OPEC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又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直到今天,OPEC仍然无法找到一种有效制止作弊的办法。
经济学家用专业的语言阐明了其中的道理,卡特尔的目标是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然而成员面临的诱惑是超额利润与违法成本,在需求远远超过供给的时候,价格远高于边际成本,而超额利润的诱惑足以弥补违法成本,那么成员国的背叛就是“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联合定价、价格联盟、行业自律价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约翰·D·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曾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洛克菲勒曾经这样评价过OPEC成员国的作弊行为:“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只要石油还在产出,产量的增加使市场上出售的石油大大超过了购买量,大家开始寻找买主四处奔波……当然,处于石油生产组织之外的石油商会尽可能多地生产,而该组织内的石油商,其中很多人富有威望,有很高的地位,他们面对生产更多石油的诱惑力,力量之大使他们想违反彼此的协议,把石油价格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似乎非常困难。”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作弊行为来自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只要存在高额的利润就一定会有作弊。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为了使自己不被海妖的呼唤所动,竟然让别人把自己绑到帆船的桅杆上。
那么,处于垄断组织外的企业会不会命运好一些呢?他们既不受产量的限制,又可以享受高价格的利润,看了下面的例子,我想你就会改变这样的想法。
可怜的雷克
航空业天生就适合垄断,这里的公司往往屈指可数,许多航线上只有一两家竞争者。事实上,尽管航空公司内部的“价格同盟”往往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就会瓦解,但是他们对于“侵入者”的打击却是异常猛烈。
1977年,一个冒失的英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了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他经营的是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线,票价是135美元,远远低于当时的最低票价382美元。毫无疑问,雷克公司一成立便生意不断,四年以后,雷克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但这简直让他的竞争对手气急败坏。但好景不长,这样的业绩维持了不到一年,1982年,雷克公司宣布破产,从此消失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其他老牌的航空公司联合起来打垮了雷克。
包括泛美、环球、美航和其他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采取了联合行动,在雷克公司经营的航线上,所有公司一致大幅度降低机票价格,一旦雷克公司在这条航线上消失,他们的票价马上回到原先的高水平。更令人乍舌的是,这些航空公司还运用各自的影响力阻止各大金融机构向雷克公司贷款,使其难以筹措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雷克公司的倒闭。
但雷克并不甘心,他依照美国反垄断法提出了起诉,指责上述公司联手实施价格垄断,采用“毁灭性价格”来达到目的。结果1985年,被告公司以800万美元的代价同雷克公司达成庭外和解,雷克公司随即撤回上诉。
但是,和解并不意味着认罪,因为从技术上讲,无法认定雷克公司是被垄断价格驱逐出航空市场。事实上,尽管在美国先后颁布了谢尔曼反垄断法和克莱顿反垄断法,而且掠夺性定价行为也被看作是违法行为,但是真正确定企业是否犯罪是非常困难的,结果可怜的雷克只能默默地离开……
政府真的理性吗?
垄断必然带来效率的缺失,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学家为我们列举了四条垄断的罪证:
首先,垄断限制了产量,因为厂商们通过限制产量获得高价格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消费者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接收垄断企业制定的高价格。
第二,管理松懈。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垄断长话业务时,该公司宣称其成本不能更低了,然而在城市间的电话业务出现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股东将其成本与Sprint公司,MCI公司进行了比较,其成本高出了很多。管理松懈似乎和人们与生俱来的惰性有关,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无法评判管理者的业绩,很容易出现管理松懈的状况,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得不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
第三,对研发的不重视。竞争推动厂商研发新产品的进程,与此相反,垄断厂商可能更愿意坐享其成现有的利润。人们常常责备美国的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由于技术上的停滞不前而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二战结束时,美国的这些行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这些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外国的汽车和钢铁企业能够以低于美国厂商的价格进行销售,主要因为他们发展了更有效率的生产工艺。
最后,垄断带来寻租行为,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
垄断本质上是因为“稀缺的、排他性的资产”,可以这样理解,垄断地位与土地、资本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而每种资源都有所谓的“租金”,正如土地的租金、资本的利润一样,人们把垄断带来的稀缺性,由此带来的利润称为“垄断租金”,而寻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就被称作“寻租”。
显然,受到垄断保护的行业会得到超额的利润,企业就会为了垄断地位展开寻租活动。为垄断而采取的寻租活动就如同购买“许可证”,企业购买了垄断这个行业的权力,就如同购买了垄断行业的“许可证”,这就确保了经营不受竞争。在纽约,政府只允许向一定年龄的人出售酒类产品,这主要通过酒类经营许可证来控制,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政府对许可证的发放进行了限制,每1500个居民一张。这事实上是人为制造了“稀缺性”,结果显而易见,在人口快速增长的社区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酒类执照市场,据说有33位候选者积极地争取6张执照,一张原本100美元的许可证被叫卖到8万美元。
当然,寻租的行为不仅是形成了一个“许可证市场”,还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并远远超出了经济学家的估计。通俗的说,寻租会带来腐败行为,比如一块土地,今天政府说可以拿来建绿地,但是很快企业家希望能够用来建高尔夫球场,他们通过寻租行为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因为建高尔夫球场的利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寻租费用。
经济学家提出一种“俘获论”,认为政府监管者有可能被垄断者“俘虏”,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曾经用出租车牌照的例子形象地解释过三次寻租和俘获的过程:
第一次,直接获取执照的寻租,政府为了限制出租车数量,而发放出租车经营执照,这样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就少于自由竞争水平。人们受到超额利润的吸引自然会想办法从主管牌照的官员那里得到营业执照。
第二次,对政府肥缺的寻租,既然管牌照的官员可以决定牌照,那么这个职位就成了大家争夺的对象。
第三次,对政府收入的寻租,接下来,出租车的超额收入会以执照费的方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那么各个部门都想获得这笔收入。
詹姆斯·布坎南,这位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乡村的小伙子为我们理解寻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仪式中客观地总结了这位杰出经济学家的成就:“布坎南的工作填补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个空白,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缺少一种独立的政治决策理论。”
少年时的布坎南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超过了那些同龄的来自城市的同学,获得田纳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美国海军预备队完成了四年有声有色的军旅生涯。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尼米兹上将”号上度过的,但退伍后的布坎南还是来到了芝加哥大学继续他的经济学学习,在这里布坎南对理解经济体系如何运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转变,并第一次学会了用市场经济秩序来考虑问题。
布坎南将“经济人假定”引入到政治学领域,他的努力使我们对政府、垄断、竞争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使公共选择理论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分支,他所开创的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
布坎南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从根本上说,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个十分简单但却很有争议的思想——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通过分析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
在这个假设下,很多社会弊病都可以迎刃而解。布坎南指出,国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知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过去国家政治理论是完全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而布坎南的“经济人假定”改变了人们对政府的看法。
奇异的经济学
在亚当·斯密以后的一两百多年里,垄断还是个别现象,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试图进行解释,但是他们始终都沿袭着“斯密传统”,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张伯伦、琼·罗宾逊夫人摈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并用传统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完成了微观经济学的论述,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四种类型,“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还在于,从这里开始,经济学似乎更加真实地描述经济的本质和现状,我们距离真实的经济世界又近了一步。
第九章 大棒和胡萝卜
(关于市场干预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在传统智慧看来,市场中企业是强者,消费者是弱者,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然而,政府真的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吗?
美国曾经对橘子实行价格支持,结果政府却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把橘子买下;政府决定向奢侈品征税,结果穷人们的生活非但没有变好,反而更差了,政府这是怎么了?黄牛党为什么屡禁不止,这和政府有什么关系呢?本章将一一为你揭晓。
租金管制似乎是除了爆炸之外摧毁一座城市最有效的方法。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
经济学家经常开玩笑地说,政治就像是食品,首先它是必需品,合理的饮食会促进身体的成长,但过度的摄取食物会导致肥胖,政府似乎也有同样的效果,它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强大力量,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将破坏经济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政府的职能是稳定经济,建立公共服务。德国地铁里便有这样一条标语:乘客们,你们安全的乘坐地铁吧,下面有五千个警察在秘密地保护者你们的安全。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绿草萋萋,杨柳依依,孩子们在教室里齐声朗诵,工人们在车间繁忙的劳作,在政府的管理下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当然,为了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政府有时还对市场进行干预。我们的政府出于好意,在“传统智慧”指导下,实施了很多调控价格的措施,然而这种自以为是的干涉常常得到超出了我们想象的结果。在经济学中,“管制”常用来说明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尤其指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今天以自由著称的美国,曾经就是粗暴干涉价格的典范。美国曾经管制了众多商品的价格,1887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管制机构——美国州际商业委员会,目的是控制铁路货运和旅客车费,铁路、汽车、航空运输、通讯、能源销售无一幸免,美国的俄克拉阿马州甚至还对干洗店提供服务也进行了控制。经济学家曾经统计,1975年,美国联邦管制机构控制了约占国民生产总值24%的行业。
虽然管制方案的拥护者宣称,他们有许多不同的理由支持管制,但只有少数的经济学论据可以作为各种管制的“正当理由”。经济学家们嘲笑他们的方案就如同用打碎温度计的方法来对待发烧的病人。
为了理解人们对价格实施管制的原因,首先让我们看看罗塞尔·罗伯茨曾经讲过的在美国黄石公园里发生过的保护麋鹿的行动。
保护麋鹿的行动
为了保护公园里的麋鹿,美国政府决定消灭公园里的狼群,这让当地的牧场主欢喜异常,因为再也没有狼从公园里溜达出来偷吃他们的牲畜了,而且公园的游客也不用再惧怕凶狠或疯狂的狼群袭击他们或他们的孩子了。
到了20世纪30年代,黄石公园里的狼绝迹了。同时,由于狼日渐稀少乃至绝迹,麇鹿的数量开始激增。公园的管理员喜欢这样,并且来公园的游客更加喜欢公园里的环境,他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动物。
然而,当你干涉一个复杂的系统时,事情的发展是你无法预料得到的。显然,随着麋鹿越来越多,他们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麋鹿吃光了小溪旁的所有植物,包括荆棘、灌木和低矮的树木,生长在水边的柳树和白杨。
还有一点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黄石公园里的海狸数量剧减,这很有点儿讽刺意味,因为狼是吃海狸的,所以,似乎大家都以为狼没有了对海狸有益处才对,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因为海狸要靠柳树和白杨生存,而麋鹿吃光了白杨,所以海狸的数量开始减少了。
面对一系列的后果,1995年,政府不得不把狼重新引进了黄石公园。
许多经济政策的作用就是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