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红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这一次。你以为凤姐只是单纯地说笑,其实不然,她这是在帮助贾母为宝玉、黛玉的联姻制造舆论。毕竟,当着少爷、小姐、少奶奶、丫鬟、仆妇一大屋子的人说这话,凤姐当然会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这话一定会有人接二连三地传出去的。即便小姐、奶奶们不会拿出去乱讲,但小姐、奶奶们身边的那些个小丫鬟必定会把“琏二奶奶”的诙谐话到处去讲给人听的。后文中,连贾琏小跟班儿这种居住在大观园以外的人都知道宝玉、黛玉是“一对儿”,将来肯定要结婚的,就更别提那些常年居住在园中的人了。
凤姐、贾母联手制造了“宝黛绯闻案”(3)
凤姐一向是尽心尽力地在把宝玉、黛玉往一块儿凑,第三十回里,宝玉、黛玉吵了架,凤姐去劝架,把这两个人拉到贾母、王夫人跟前时,又是她说:“我说他们俩吵吵闹闹的事儿不用别人费心劝架,他们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你偏不信,一定要我去说和。结果呢,我一到了那里,人家两个人凑在一起赔不是,有说有笑地拉着手聊知心话,倒像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人扣了环了,哪用得着我去多嘴说和?”
这话说得幽默,一屋子人都笑个不停。但细想想这话说得也极暧昧,一对正值青春期的俊男美女,又是可以谈婚论嫁的表兄妹,这会儿在手拉手诉衷肠,这话听在谁耳朵里都觉得不像是纯粹的“亲情和友谊”!也难怪凤姐说完这话后,后文紧接着写宝钗对着来跟她找扇子的小丫鬟靛儿大发脾气,指着她骂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这话一出口,吓得靛儿赶紧跑掉了。所谓“经儿”,垫背者也。可见宝钗此时心情极为不佳,一腔怒火连自己的理智也控制不住了!
这对于一向理智的宝钗来说是全书中唯一的一次发怒描写,名义上是宝玉出言不逊拿她比杨贵妃得罪了她,实际上,是宝钗对凤姐的这番话深感“吃味”。连宝钗都如此,在场的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感触!这其实是凤姐在帮助贾母、宝玉、黛玉向王夫人、薛姨妈示威。
所以,凤姐的话说完后,黛玉心里是很得意的,相信贾母也很高兴:凤姐是个好下属,真心为自己办事!
但王夫人、薛姨妈作为凤姐的亲姑妈,对凤姐的态度就有待考量了。日后凤姐犯了事,王夫人冷酷地不出面保她,也是有原因的。明里看凤姐和王夫人既是娘家姑侄,又是夫家婶娘,但实际上,凤姐跟王夫人不亲,两人各有各的算盘。
黛玉的悲剧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每每看红楼,总在想一个问题:假若林黛玉不嫁贾宝玉,还能嫁给谁呢?
不要认为除了贾宝玉之外,林黛玉还会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实际上,除了贾宝玉,林黛玉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从心理上讲,林黛玉从小跟贾宝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把贾府乃至把贾母、贾宝玉都当成了自己终身唯一的依靠,这是她认定了的人生。另外一点更为重要,凤姐天天明里暗里、明示暗示贾宝玉、林黛玉正在恋爱中,贾府上上下下的丫鬟、小厮都知道“宝二爷和林姑娘是一对儿”,觉得这俩人日后铁定了是要结婚的。这名声都已经在外了,一旦日后林黛玉跟贾宝玉没能结婚,那林黛玉的名声岂不是败坏殆尽了?!即便黛玉才貌无双,但好人家的公子谁还敢上赶着来求亲呢?封建时代的女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好名声,如果一个女孩子在婚前曾经跟其他男友有过不成功的恋爱史,那几乎是要被列入*队伍的。贾母、凤姐一派,为了宝黛联姻可以说是尽了最大努力了,甚至斩断了自己的后路,如此宣扬宝黛恋爱,其实也是对王夫人的一种要挟:上上下下都已经知道宝玉、黛玉的事了,如果你死活不同意要拆散他们,那就只能害了黛玉的终身幸福。作为舅妈,你忍心吗?
贾母、凤姐乃至宝玉、黛玉,总以为如此这般地向王夫人施加压力,就能够换来王夫人的妥协,实际上是他们太小瞧王夫人心肠的冷硬度了。王夫人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女人,为了自己认定的结果,她不惜牺牲一切人等、扫平一切拦路石!贾母、凤姐精明一世,本以为可以为宝玉、黛玉保驾护航,实际上还是没有为黛玉留足后路、余地。这一点上,宝钗就聪明得很。虽然薛姨妈投奔贾府的目的中很大一条是为了二宝联姻,但实际上,宝钗有远见,也很懂得保持自己的身段,从来不肯正面地把事情全面铺开。比之于宝玉、黛玉的恋爱,薛姨妈的“邀亲”实际上做得很完美也很含蓄。她把女儿身上戴的金锁归结为和尚的赠物,是关系女儿终身的婚姻信物,她不说自己女儿跟贾宝玉是一对儿,她只说和尚说的“女儿的金锁要找有玉的才能婚配”。这实际上比凤姐的招数聪明得多。闹到最后,她也可说:“不是我们姑娘要嫁贾宝玉,而是得道的高僧说她要嫁给贾宝玉。”这一撇清,完全就把自己择出来了。就算不成功,也不会影响女儿的婚姻身价。黛玉就大不同了,府里上上下下传闻她跟贾宝玉的恋爱绯闻,这可是人尽皆知的既成事实,如若不成功,不影响黛玉未来的婚姻前途才怪!
从另一方面来看,贾母对宝黛联姻已经是伤透了脑筋,也拿不出高明的办法来达成目的了,但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谁都不愿意拿着亲外孙女的名誉做赌注。林黛玉,其实是一场权力争夺战中的牺牲品,官场权力争夺战是导致她青春夭折的真正原因,是贾母和王夫人的权欲,宝钗也好,黛玉也罢,都只是这场战争中的一粒棋子,因而,注定了这两个最美好的女子不会有最美好的结局。只因,权力,争到最后,从来没有赢家。
也许,从一开始,贾母支持宝黛联姻就是个错误,如果不是因为贾母的大力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的感情不会发展到如此难分难舍的地步。或者,从一开始,王夫人就不该想方设法促成金玉良缘,如此,至少不会令宝钗、黛玉两个妙龄少女造成如此的悲剧结局。又或者,从一开始,贾母和王夫人两婆媳就应该和睦共处,婆媳共同致力于振兴家业,也许贾府败落得不会如此迅速!
只是,人生没有“也许”,虽然人人都明了“万里长城今安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道理,但权力的争斗从来不会停息,皆因:对一个渴望权欲的人而言,即便得不到“天长地久”,也希望能够“曾经拥有”,因为,当权力握在手上的那一瞬间,他会感受到身与心的最极致膨胀……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王熙凤的权力败因
说红楼官场学,谈女*力欲,就回避不了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一书中的灵魂人物,论戏份、论作用,她都远超过钗黛湘等女主人公,可以这样说,贾宝玉、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真正的男女主角,这两个人物贯穿起了整个家族命运的悲剧。
历来很多评论家都说: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告诉了读者,封建腐朽的制度总归是要走向末路的,在这个通往末路的过程中,王熙凤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她的当家主政,才使得贾府更快地走向了瓦解!
用现代的话讲,王熙凤是个工作狂,用书中的话讲,王熙凤是“爱揽事儿”,该她负责不该她负责,只要有工作任务,统统想要去参与。这份态度,是很积极的。王熙凤这个人物,其实很像清朝的雍正大帝,雍正在位13年,13年如一日,极为勤政,起早贪黑,处理国政,这在整个封建帝王史上也不多见。雍正45岁继位,58岁暴病而亡。很多野史刻意渲染他的死因,极为著名的是说他是被风尘女侠吕四娘夜晚潜入皇宫杀死的,这其实都不可取信。用现代的眼光看,雍正属于过劳死,他工作太拼命,再加上皇帝又都好点女色,不屑于清心寡欲、劳逸结合的养生延寿法。当然,或许是因为45岁才当上皇帝,对这来之不易的皇位格外珍惜,也或许是因为老爸康熙大帝的政绩太过卓然,心理上压力太大,总想着赶超前辈,总之雍正帝对待自己是很严苛的,时时刻刻在用行动证明自己想要当个好皇帝的愿望和决心。后世不少人对他多有贬讽,在他的“皇位继承”问题上大做文章,其实很不人道,从他当政时期的政绩来看,工作狂式的雍正帝绝对算得上是位好君。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是极为拼命的管理者,轻伤不下火线,小病不离岗位,值得学习!
除了敬业爱岗之外,丰满立体的王熙凤总还是有些令人难忘的职业特色的。
谁都知道,凤姐专攻“拍”功,虽然她能力出众,但溜须拍马的本事似乎更胜一筹。凤姐是贾母身边的一个弄臣,她终日所思所想就是如何讨到董事长贾母的欢心,一个心思围着大领导打转转。工夫也终于不负有心人,凤姐工夫的确到家,虽然外界对她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但贾母的心中,凤丫头依旧是心肝宝贝,不论她有千般错万般差,贾母都恨不得一一帮她摆平。这就是弄臣的魅力,也正是弄臣的高明:她摸对了领导的脉象,顺着领导的筋络走,直到让领导爱上她、依赖她、离不开她。这就是弄臣的手法:前半段是花心思邀宠于领导,后半段就等着领导花心思来安排你的幸福了。
历史上最著名的弄臣莫过于高俅。来说说这高俅。高俅最初参加工作时,是苏轼家中的一个低等小书记员,负责抄抄写写、传达传达领导意图之类的基层工作,按现在的话说,是个大公司里的小员工。后来,苏轼从京城调到外地工作,要遣散职员,鉴于这个高俅很会来事儿,工作也很认真,主要这高俅也是泼皮无赖出身,苏家不愿意得罪这种小人,得罪了,往往是遗祸绵绵。于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他介绍到了驸马王诜的单位任职。那个时候,宋徽宗赵佶还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只是个端王爷,这王诜就是赵佶的姐夫。有一次,王诜、赵佶一起跟着老皇帝宋哲宗开会,中途休息时,在洗手间里赵佶想着刮胡子但忘了带刮胡刀。王诜就拿了自己的给他用,赵佶一用说:“这家伙真好使,哪儿买的?”王诜就对小舅子说,“绝对的限量版,我家里还有一个,等下了班我派人给你送过去。”那时候还没有快递公司,都得亲自送货,就这么着,下班以后,王诜就派了小员工高俅去给小舅子送刮胡刀。刚刚进到赵佶的别墅,正赶上赵佶领着一帮子人在踢球。这赵佶其实是个很有情趣的男人,虽然正经工作能力有限,皇帝当得不咋的,但是个货真价实的情调男人,能文会画不说,还极爱好体育,用现在的话说,赵佶是个狂热的球迷,自己组建了一支足球队,天天比赛训练。当然,赵佶虽然有爱好,但水准还不算高,踢球的把势挺正,但本事还有待考量。高俅这一看不要紧,乐了。因为高俅也是个球迷,而且不仅仅是个球迷,还是个优秀的国足运动员,踢球的水准一点也不亚于马拉多纳、罗纳尔多,球场之上无君臣,高俅一看,既然都到了这里了,踢一场吧!结果,这一场球踢下来,就彻底改变了高俅的命运。当天,赵佶就留下了高俅,委以重任,成了他最宠爱的球伴。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赵佶平步青云被提拔为皇帝,就是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高俅自然也跟着平步青云成了官场一员。这高俅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学历不高,思想品德也不过关,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偏才”。除去球踢得好,他还懂音乐、会武术、好体育,外加还学了些吟诗作赋,别看在正经学问上没什么建树,杂七杂八的招数一点也不欠缺,正好对了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胃口!应该说赵佶对高俅是很够意思的,这高俅论能力、论资历、论学历,样样都不够高层管理者的标准,但架不住赵佶下死力气培养啊!不惜一切代价地为他镀金筹业绩,一直做到太尉的高职,手下管理着国家十几万禁军!
有时候很难定义高俅,你说他是弄臣吧,他也有政治业绩,梁山宋江、江南方腊、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全国的造反势力如数被他扫平,虽然看惯了《水浒传》的人总觉得太尉高俅是个大坏蛋,但实际上对于整个大宋王朝来说,他也是功臣,维护了国家的完整安定。若说这高俅不是个弄臣,也不尽然,他实在是凭着精湛的球技征服了宋徽宗的心,让宋徽宗离了他不行,甚至不惜想破了脑袋地为他制造一切机会破格提拔。
这凤姐就很像高俅,工作时,她是贾府的重要领导,不工作时,她是贾母身边的开心果,插科打诨样样精通,难怪贾母时时处处离不了她,实在是凤姐能干能玩的双重优势。
但人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多大的优长,也代表着她有多大的劣项。曹雪芹笔下的女子尤为如此。
作为一个当家人,王熙凤无疑是个管理天才,多复杂的事情到了她手上都能化繁为简,而且她勤奋努力,对工作有着超常的热情和激情,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了权力的最巅峰。然而,她的贪婪却是最终令她从云端跌落的元凶。王熙凤赢了众人,却输给了自己,谁让黄金白银永远填不满她的一颗贪心。明朝朱载有首《十不足》,是凤姐为人极好的写照: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乏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
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
凤姐的政治失败经验给予后世读者很大的教训。仔细读一读王熙凤,真不亚于是三伏天喷了清凉油,绝对可以提神醒脑,让你保持一点冷静。

一个“贪”字引发的钱权综合征(1)
凤姐贪财,嗜财如命,她所有的弱点大多集中在一个“钱”字上,日后整垮她的,也正是“钱”这个字。贪财,不节制地贪财,是最终导致凤姐彻底垮台的最直接原因。
凤姐贪财,这不是新鲜观点了,但凡读者都知道。为了“钱财”之物,凤姐是不惜草菅人命的。第十五回里,为了3000两银子,凤姐弄权,间接逼死了张金哥和守备公子两条人命。当家理财,凤姐拿着公家的钱去放高利贷,以谋取巨额私利,面对赵姨娘等人的非议,她不但不感羞愧,而且撒泼大骂!日常生活中,凤姐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敛财的机会,她享受那种大把大把钱财攥进手里的*!
王熙凤其实是个很会赚钱的人,如果放在今天,一定会是个相当成功的商人,可以抓住一切可以赚到钱的机会!比如,在荣国府里,她是当家人,每个月掌管发放全家人当月的工资,这个工资叫做“月钱”,上至贾母、王夫人这样的董事局成员,下至丫鬟仆妇这种底层员工,都是从她手里领工资。每个月掌管这么一大笔流动资金,王熙凤当然不能白白放掉这样的机会!她每个月先提前把这笔钱从荣国府的账上支出来,把这笔钱拿出去放高利贷,从中收取利钱,到了月底不得不发工资了,如果一时间收不回钱来,她就想办法筹钱,先把这个月的洞给补上,月月类推,以此牟利,一年能赚上千两银子!作者曹雪芹写凤姐的贪婪,那是写到了骨子里的,不论是大财小财,一律来者不拒!书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说王夫人屋里死了一个叫做金钏的高级助理,按照王夫人的级别,可以配四个这种级别的高级助理,这四个人的工资待遇比其他员工就要高很多。死了一个现在就缺一个了,所以王夫人部门那些底层员工的父母就开始拿着礼物来给凤姐送礼,希望她能帮着自己家的女儿升任这个职位。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凤姐是没有决定权的,决定权在王夫人,但那帮子底层员工不好意思直接去找王董事长送礼,加上他们都知道王熙凤有这个收礼的爱好,于是全都跑来孝敬,希望她能在王夫人面前为自己女儿说说好话。凤姐明白了这层意思之后,她是敞开了大门收礼,不管办得了办不了,一律全收,用她的话来说:“这帮人不是我手下的人,我轻易也捞不到他们的好处,不收白不收!”当然,收完礼物之后,她该不给办还是不给办。小老百姓辛辛苦苦挣几个钱何其不容易啊!给她送礼那都是下血本的!但她是光贪财不给办事。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不招人恨!
《红楼梦》也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其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封建传统。凤姐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家族的当家人,实际上她身上浓缩的也是中国封建官吏的影子。凤姐的贪利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共有现象。秦孝公时期那个著名的改革家商鞅,是中学课本里常常提到的人物,商鞅变法使当时的西北强国秦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国家,功劳不小。但就是这个著名的改革家商鞅,说过最最令人发指的四个字:以权索利。
就是这四个字,奠定了日后中国官场从业人员利用职权为谋己私利的思想基础。官员们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十年寒窗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扬眉吐气光耀门楣嘛!而扬眉吐气之后,银子自然就来了,到时候不用你开口,上门来“孝敬”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在封建时代,当官,是脱贫致富的最佳手段。有了官职,就有了一切。于是,那些手里有些钱的人会拿出更多的钱来买个官当当,权和钱,永远是联系得最紧密的两样东西。不要以为只有*的朝廷、昏庸的皇帝才会对卖官鬻爵这样的事情放任不管,即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千古明君,也并未对卖官鬻爵这类事情持全盘的否认态度,甚至朝廷会认为,卖官所收的钱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可以补贴国库。对于犯了死罪的人,只要家里能上交足够数目的“免死钱”,也还是可以考虑放他一条生路的。皇帝都是这样的态度了,更何况是底下办事的人。利用职权贪污*,是封建社会官员的流行态。
一个“贪”字引发的钱权综合征(2)
中国的官员深受法家学说的影响,虽然那些所谓的“帝王官宦”口口声声崇儒重儒,但他们心里最爱的依旧是韩非子。以韩非子、鬼谷子为首的法家代表人物宣扬的是“实用主义”,目的第一,手段第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人曾经调侃说,法家思想特别招坏蛋的喜欢。实际上法家“赏罚分明,以功行赏”的思想很符合当今社会的“成功学论调”,抛开道德不管,只以成败论英雄。法家的学说被后世的官场从业者所大肆宣扬,他们极力地鼓吹强权政治乃至极权政治,把权力当成了驾驭、欺压民众的手段,拥有了权力,便佣有了支配世界所有财富的能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官员领导下,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得有多惨!
红楼中,凤姐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借刀逼死了尤二姐。她视人命为草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通过权力来谋利。凤姐的贪利,是官场的通病。
中国古代官场多贪官,也是封建时代的仕途通病。历朝历代,即便是名臣、重臣、忠臣,也有其“贪”病。皆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想做到独善其身,实在是难上加难。想做个清官还是贪官,往往不是本人能够决定得了的。做清官,不是难在操守,也不是难在清贫,而是难在“立足”!偌大的名利场,就单单你要坚持清官,要断天下事,同僚的官友们对你会是什么态度呢?必然地要排挤你!古代的清官大多是官场不得意之人,污泥之中你想做朵白莲,难啊!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卸甲归田,可十几年寒窗苦熬下来,谁又真正舍得说放手呢?没法子,贪吧!
虽然古代各朝都有清官,但清官往往起不了主导作用,弄到最后,不是被贪官同化掉,就是被贪官整掉。
对一个官场中人,过分的贪婪和过分的廉洁,都是招人恨的。过分贪婪,老百姓恨他;过分廉洁,同僚们恨他。老百姓喜欢包青天、海青天,可官员们却很怕跟包拯、海瑞这样的同事为伍,发不了家致不了富,就意味着十年寒窗、多年供奉全都收不回本钱!大家都知道海瑞的故事,正直廉洁,秉公执法,可谓千古典范,他专门与有钱人作对,替百姓伸张正义。按理说这样的人是好官、难得一遇的好官。但这样的好官就是没有善终,原因就在于海瑞的清廉在当时的官场看来,实在不合时宜。海瑞虽然是个官老爷,但他是真穷,老婆孩子身上穿的连有钱人家的仆人都不如,全是补丁衣服。他死了之后,没钱料理后事,棺材也买不起,无法,还是几个有同情心的老同事凑了钱给他下葬。不光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下属也严格,在海瑞手下当差,是很苦的。据记载中,海瑞极其克扣下属,连一张纸也不能浪费,必须每张纸都写到满满当当,才能再领新的使用。他很傲气,一副不肯合作的姿态,手底下好多人恨他,跟他的政敌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