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人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雨人生 作者:巴山遗木
1。 前言
这是2010年4月的一个周末下午,闲来无事的李达终于打开了九楼屋里书房内封闭了整整三年的玻璃窗,只见他深情地探望出去,长长的舒了口气;眼前的情景交融,实在让他百感交集,一言难尽。因为——
天空一片碧蓝……
群山环绕的县城像懒洋洋的动物一样躺在金黄的阳光下,任凭小虫似的车辆在它身上的“线缝”里爬来爬去……
对面商贸中心播放出招徕顾客的流行歌曲,时而轻缓得像淙淙的流水,缠绵悱恻;时而疯狂得像汹涌的浪涛,冲霄直上……
富饶的大地,披上一身新绿;和煦的春风,从面庞拂过……
眺望着眼前的景色,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感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过去近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一浮现。
是啊,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他从读书求学开始,就靠举债维持。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穷啊,没有读书的钱,是父母求亲戚朋友,东拉西借供他完成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然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找到一份美满的工作。这个过程,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付出得太昂贵,来得却又那么便宜和轻松。他感激家人的付出,感激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也为自己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骄傲和自豪。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凡有良知的人,都应怀有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正是他深深的感受到人们对他的关爱、帮助和支持,他决定加倍报答家人和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拿什么去报答?精神的抚慰,经济是扶持,如三灾八难资助资助,过年过节慰问慰问,红白喜事探望探望,等等等等,都是感恩的具体体现。可作为拿工资的人,月收入就那么有限,加上本就背有一屁股的读书债务,有多少余钱剩米慷慨解囊呢?
不过,他还年青,真正的人生才开头,有的是时间、精力和机会,所以,他虽然有些为难,但并不为此悲观。钱可以挣。工资收入有限,可以开辟其它来源。当然,这得有个底线,既不能触犯法律,也不能违反道德,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捞外快不就是增加收入的最理想途径吗?在他看来,穷不怕,关键在于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一个人不怕没有门路,就怕没有思路。有了思路,就会有出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对人生和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和希望,相信自己终久是能够干一番事业的。何况,他还有个善良美丽,非常支持和理解他的贤惠能干的妻子。就这样,他利用自己精力充沛的青春和从小练就的吃苦精神,尝试着走上工作之外的经营之道。
事实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选择的项目也是符合行情的,可是,由于不能身体力行,又没有得力的助手,终因选择合作伙伴失误,导致投入的资金如石沉大海;为了恪守诚信,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不得不东挪西借,举债还债,最终因为利滚利息生息而走上恶性循环、穷途末路的窘困状态。
面对债权人对他的责难,面对承担的重大责任,面对所有的好心人,除了忍辱负重,竭力增收节支,集中每一分钱偿还债务,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
可是,这种方式只能靠时间去积累和消化,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债权人追讨债务的时间要求。
为此,他忍痛割爱,断然离婚,并走向更加极端和冒险的生财之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四两搏千斤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和妻儿破镜重圆。
可是,期间的痛苦与无奈,哪里是常人能够理解和领会得出来的。成功的经验告诉他,稳健的人生必须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机遇,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和每一个环节;但失败的经历启示他,人们在理财方面应当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在做人方面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倘若把握住了这些分寸,轻轻松松活一生,潇潇洒洒过一世,不亦乐乎?可是,偏偏有许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浪潮中浮躁不安。作为过来之人,作为吃过亏上过当的失败者和成功者,他为这种现象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虽然是杞人忧天,但设身处地想一想,谁愿看到更多的悲剧重演呢?毕竟,他的这种生财之道是不得已而为之。人生太短暂,时光不倒流,就把这段经历、教训和感想倾诉出来,当作一份可有可无的礼物送给那些愿意倾听愿意接受的人们,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和帮助,但愿他们能够在人生的征途上稳健前行,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2。 全家人的梦想与追求
人的一生该怎样走,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选择。许多时候,许多人,走向并不是原本安排的那样,归宿和结果也可能与期望完全相反。有时候,哪怕别人就那么一句不经意的话,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左右着行走的方向,决定终生的命运。
在这方面,李达感触颇深。
那是四五岁时的一个晚上,他到二叔家串门。二叔叫李干,是乡卫生院的医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回家。因为家住山上农村,离卫生院有十多里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那天晚上,二叔回来了,还带回一位客人。
李达听到二叔的声音,以为二叔又带回了好吃的东西,连忙高兴的赶过去。
二叔很疼爱他,见他一落座,就对那位客人说:“先生,这是我的侄儿,请你给这娃看一看,他以后的命运如何啊?”
这个从早到晚都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玩童,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命运之类的道理。不过,好奇心驱使他对那位客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见那人魁梧高大,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斯文儒雅,热心的把小李达拉到身边坐下,捏着小李达的左手掌,仔细端详一番;继而摸了摸李达的额头,说出一番令李达终生难忘的话:“这娃额头饱满,鼻梁端正,双目有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拿壳儿的人。”
一听这话,二叔全家人都喜形于色,连忙对李达夸奖道:“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噢!”
幼小的李达似懂非懂,但他却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会有别于其他的孩子,一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所谓“拿壳儿”,就是按月领取工资的意思。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拿壳儿”是大多数年青人都梦寐以求的追求。“拿壳儿”就意味成为国家干部。一个农民能够变成“拿壳儿”的人,就意味着能够跳出“农门”光宗耀祖。李家世世代代都没有多少文化,或耕种土地为生,或编织篾具为业,全都是本本分分普普通通的贫民百姓;到了李达父亲这一代,就算李达的二叔李干有出息,多读了几天书,可惜,因各种原因断送了二叔读高中的学业。二叔先是当了赤脚医生,后来转为正式医生,在乡卫生院上班。除此,在他们居住的高山地带,就算得上那些教书的民办老师有文化,但也不多,就一两人而矣;再其次,就算得上大队会计有文化,不管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请大队会计去帮忙挂帐写礼,很受人们的尊重和欢迎。现在来看那位大队会计的水平,不过是写得来字记得来简单的账务而已。可见当时李达居住的环境是多么的贫穷落后。
听了算命先生的这句话和二叔一家人的鼓励,李达的心都飘起来了,连忙兴奋的跑回家去,神秘地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们。”
父亲李能和母亲汪雪芝看到小李达神秘可爱的模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将信将疑的问道:“小孩子有什么秘密?”
“你们不信吗?真的也!”
“说来听听。”
“但你们一定要保密,不能对外人说噢!”李达闪着明亮的大眼睛,非常慎重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担心这些话传出去会被人家笑话。
“我们一定为你保密,绝对不说出去!”父亲李能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达犹豫了一阵,闪烁其词的说:“你们先猜猜看。”
“你到了二叔家,一定是二叔又给了你一件好东西?”
“不是!”
“你在你二叔面前又放了一个响屁?”
“哼!我是认真的!二叔带回来一位算命先生,说我额头饱满,鼻梁端正,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拿壳儿的人。”
李能和汪雪芝听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更是满心欢喜,虽然不相信这是真心话,认为这是客人逗小孩子耳朵喜欢才说着好玩的,但还是眼前一亮:要是儿子以后真的能成为“拿壳儿”的人,定是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里,就是做梦也会笑醒,连忙提醒道:“拿壳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必须通过努力读书,并且成绩相当优秀才能实现,你做得到吗?”
李达铿锵有力的回答道:“做得到!”
“那就好!只要你想读书,我们哪怕砸锅卖铁也愿意!”父亲当即表态。
李达听了,虽然很兴奋,但也有些为难,他天真的问道:“读书和大花狗相比,哪个更好玩?”
“当然读书好玩!”父母觉得又可笑又可爱。
原来,李达希望能够天天和家里的大花狗为伍就好。大花狗是爷爷从路边拾回的被遗弃的流浪狗,因为得到爷爷的收留,和小李达很合得来,小李达只要一声吆喝,大花狗就心领神会,就会跟在小李达的屁股后面,到山林里捕鸟雀,追野兔,捉虫子,就会带给小李达无穷无尽的乐趣。小李达只要和大花狗在一起,就会什么都会忘记,有时候即使饿了困了倦了,哪怕不吃不喝,也可以和大花狗随处躺在一块儿呼呼大睡。
这样的日子,小李达希望长期拥有。可是,当他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却把他送到了学校去。学校对小李达来说,虽然是一块新奇的天地,但却让他感到胆怯和羞涩。可是,半年之后,他发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完全变了。因为在他毫无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被学校佩戴了一朵大红花。那是成绩优异的奖赏,所有的人看着他,脸上都绽放出大红花一样灿烂的笑容。
也许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夸赞,但读书对小李达来说,却越来越没有多大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内容太单调的缘故。那时的读书环境实在是太差,除了学校发的两本教材——语文和数学,再也没有其它书籍了。老师是乡村民办老师。每天早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家里做上一大早的农活,太阳都快升到天空中央了,才吃早饭,然后,漫不经心地到学校去。学校要上六节课,两节语文,两节数学,其余的时间是体育和音乐。体育和音乐有名无实,因为没有老师。语文和数学全凭填鸭式灌输,主要是认字读课文,直到会读会写为止,枯燥得如同嚼蜡。除此之外,再没有趣味性的知识和游戏,也没有课外读物。这样的读书环境,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上了初中后,李达都不知道什么是娃娃书和连环画。不过,他的记性特好,只要老师教过的,他总能轻松的记在心头;听过的故事,无论内容有多长,他也能一字不漏的立马讲述出来。超强的记忆力可能是李达不想读书却又每次期末考试都能名列前茅的主要因素。
为了贪玩,他多次逃学逃课。逃过之后,又有些后悔。因为耳边会在这时响起算命先生说过的那句话——“这娃额头饱满,鼻梁端正,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拿壳儿的人。” 这句话仿佛长着一双无形的翅膀,每到李达厌倦学习的时候,就会飞到他的耳边叮咛起来。
在潜意识里,他已经知道,不读书和没有文化知识,是没有资格和条件“拿壳儿”的。要能“拿壳儿”,就必须努力读书,然后升学,考个什么中专大学之类的,再找一份有单位的工作。如果逃学逃课,不努力学习,怎么能够升学呢?可读书为什么就这样枯燥无味?没有自由,还要背那些课文,写那些生字,做那些作业,真是烦死人了。 所以,每当感到学习厌倦的时候,他就想发疯,想把所有的书籍本子撕毁扯碎。
可是,正要撕扯书籍本子的时候,又想起父母日夜操劳的情形,他们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下地干活,星星已经闪烁了,还不收工。如此勤耙苦做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保证自己安安心心的上学读书。如果真的辍了学,那父母会多么失望和伤心!他永远记得初中时的一个开学,因为学费没凑齐,他对父母说:“我不读了,免得你们为这学费焦头烂额。”父亲说:“学费虽然没凑齐,但我们会想办法弄到的;你只管安心读书就行。”母亲简直就是雷霆大怒:“你不读书,我们累死累活的还有什么意义?”说完就落下伤心的泪水。从父亲抱着希望、期待的神情里,从母亲流下的泪水中,他看到了父母的无奈和决心,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觉得只有努力读书,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也没有别的追求,送出一个学生来,就拥有了乡下人最值得夸耀的荣誉。这种观念不可动摇的注入到全家人的思想意识中,深深地扎根于李达幼小的心灵里。
现在总结起来,就是算命先生那么一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全家人的观念,激起了父母的向往,也确定了李达的人生走向和追求——除了读书,没有别的选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全家人的决心和意志
李能和汪雪芝夫妇俩之所以非要下狠心送儿子李达读书,除了算命先生的预言让他们看到了全家人的希望,还在于听到别人对他们这样那样不屑的评价和看法。
上初中后不久,李能去找一位朋友为李达借生活费。可李能还没开口,朋友就明白了来意,连忙劝说道:“兄弟呀,照我看来,咱农村人只有挖泥夯土的命,俗话说,松树脚下生松秧,柏树脚下生柏秧,何必劳神费力把钱花费在学生身上,要是以后读不出来,这钱不是往水里扔吗?你看,我们这些没有学生的人家,日子过得多轻松啊。你还是别送娃儿读书好啦。”李能听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不好再开口向人家借钱,只好怏怏而归。
也许李能的朋友说的是知心话,实情话,在那贫穷的岁月和艰苦的环境里,一个农村人真的没有必要下那么大的决心,倾尽所有的家当和心血投资于没有多大希望的学子。可也正是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希望,进一步增强了李能夫妇的决心,偏要把李达从学校送出来。李达知道父母的希望有多大,更明白自己的压力有多大,想到现实和未来,除了委屈自己,强迫自己勤学苦读,还能有别的出路让你产生非分之想怀揣别的杂念么?
李达初中毕业时,自认为成绩优异,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船舶工业学校。虽然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但对于偏远落后的李达家乡来说,在那时能够考上这样的学校,比现在考上一所名牌重点大学还热门。可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他在人们热切的期待中以两分之差落榜了。
李达后悔不已。他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落榜,而比他低了几十分的人却顺利的进了中等师范学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三年后,与他同窗共读的学友们可以按月领取几十上百元的工资,成为“拿壳儿”的人民教师。如果李达也报考师范学校,就会和他们一样,也可以按月领取工资,提前实现算命先生对他的预言。可现在,中考落榜了,他不知所往,更不知道以后的命运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
但他还是想为父母争口气,为自己争口气,他想,可以读高中考大学。考上大学不是更具有影响力吗?方圆上百里的范围内,几十年都难出个大学生呢。这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仅仅是给自己和父母争气,更是给家乡所有的父老乡亲们争光啊。
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让他望而却步,那就是钱这东西。经济贫困,早已成为追求理想最大的拦路虎。是继续求学?还是辍学务农?左右权衡,还是觉得辍学最佳,至少可以不为钱这东西把一家老少大小拖得焦头烂额,因为读书对于李达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简直就是奢侈;考大学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辍学务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挣钱;即使一时挣不到钱,还可以靠山吃山,不图别的,只求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也是不成问题的。
就在李达作出辍学务农的决定之后,人们无不为他的选择感到惋惜。每当碰上熟人的时候,人们总是埋怨他心太大,如果把目标放低一点,考个师范也好啊。这话确实不错,如果考个师范,以后当人民教师,也比农民强得多啊。哎,心有天高,命比纸薄,真是划算不来。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呢?
李能夫妇也很无奈。他们知道儿子李达的内心深处并不想辍学,只是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处境,才不得已而主动放弃。又想到李达无论如何应当是个有出息的人,如果能够继续送他读书的话,考大学的希望也还是可能的。
经过再三考虑,父母决定竭尽全力筹集上高中的学费,如果找得到报名的八十元钱,就让李达继续读书;实在找不到那么多钱,也只好作罢。李达当然愿意,便主动配合和协助父母,共同筹备书钱学费。
找了几家人去借钱,可亲戚朋友们也都是没有多少钱的穷人,并没有顺利的筹集到八十元学费。唯一的办法就是凭借一双勤耙苦做的手,到山上去挖一种叫“老虎姜”的药材。老虎姜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是提取皂素生产避孕药等多种激素药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外观像牵牛花和何首乌,块根又像竹根。挖老虎姜就是要挖出它的块根来,然后把它晒干,卖到收购站,一斤可以换取两角钱。李达每天都跟着父亲一道,翻山越岭,早出晚归,在深山老林里穿梭跋涉,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烤熟的玉米棒子或者山林里的野果之类,渴了就喝山林里溪涧流出的泉水。这样的结果,每天可以挖三四十斤,卖上十元钱。但实在是非常辛苦,一般人根本就吃不消。没几天,李达和父亲的双手被荆棘和锄柄磨得像松树皮一样,张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
邻村有个与李达家中人口差不多的农户,也是两个大人,三个孩子,那家的孩子仅读过小学就辍学了,十二三岁的少年,就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把土地和牲畜经营得周到无比,日子过得衣食无忧。见李能为了送李达读书而不惜拼命操劳,便对李能说:“你是为了啥呢?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了儿孙当马驴?再说,即使把他送出来,以后有了工作,他还会认你们这土里土气的农民父母吗?你没听过这样的话: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那位叔叔所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农村确实很难送出一个学生来,即使送出来了,有了工作后,不孝父母的例子在那时确实大有人在。李达对那种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不孝之子深恶痛绝,振振有词的发誓道:“要是我以后有了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把父母孝敬好,倘若讨个不孝父母或者嫌弃父母的老婆,我宁可不要老婆也不能不要父母啊!”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那种现象,其实并不是儿子不孝,倒是农村出来的人即使有了工作,那可怜的工资既要成家立业,又要应酬交往,还要维持生计,哪有多少余钱剩米来孝敬父母啊。如果讨的媳妇嫌弃农村的父母和亲戚,处处都要看媳妇脸色行事的话,那当儿子的,就更是孝爱难两全了。
不过,那位叔叔的话并没有动摇李达一家人的信念,相反,他们认为李达将来绝不是那种不孝之子。即使是那样的人,错也不在父母,就像乌鸦的故事一样,父母并非要得到儿女多大的回报,而是为了尽一种责任,只要儿女争气就是最大的荣誉。据说一只老乌鸦需要把三个孩子驮运到大海的彼岸,可那大海实在辽阔,一气呵成地驮着孩子飞过大海需要付出沉重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可为了孩子,老乌鸦还是下定决心,开始把三个孩子一个一个地驮过去。可当它驮着老大飞到大海的上空时,却问道,我冒着这么大的风浪把你驮过去之后,你会怎样对待我?老大感激地说,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你,为你养老送终!可老乌鸦听后,什么也没有说,便把老大抛弃在大海里,返回去驮运老二,并在大海的上空问同样的问题。老二和老大一样,也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你!可老乌鸦什么也没说,像对待老大一样,把老二抛到大海里,返回去驮运老三。在大海的上空,老乌鸦又问同样的问题,你的大哥和二哥都表示过海之后一定会孝敬我,如果我把你驮运到彼岸,你会怎样对待我?老三说,妈妈,我当然会孝敬你,可是,那必须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又多大的能力,就孝敬你多大的程度,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孝敬您老人家的身上啊,因为我还会有孩子,我还要尽一个父母的责任。老乌鸦听了老三的话,心里顿时踏实而会心的笑了,一口气把老三驮运到了大海的彼岸,累死在目的地,但却满含微笑,因为她得到了一种真实的满足,认为尽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只要内心无憾,哪怕累死也是值得的,也是应当的。李达的父母就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一点也不糊涂,认为养儿不读书,不如喂肥猪;只要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