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燕王扫北-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金虎在鸣凤山前的大军,由于韩宝被杀,冷然到扬州救韩宝一去不回,后来听说在鸣凤山被张三丰杀了,那些请来的人也偷偷溜走了。韩金虎极度恐慌,闻风丧胆,他不等皇上下诏,便带队仓皇逃过长江,回了南京。因此长江以北已经没有战事。
燕王、军师、大帅根据战局的发展,决定渡长江攻打南京。三军将士听到命令格外高兴,人人摩拳擦掌,等待厮杀。
建文四年六月初三,燕王的大军誓师渡江。这一天,江面上微风轻飏;,波澜不惊,大军舳舻相衔,旌旗蔽空,金鼓震天。南岸的守军早就被这磅礴的气势吓呆了。燕王的大军刚一出击,敌军就全线崩溃,纷纷弃戈解甲举手投降。大兵一到镇江,守将童俊便开关献城,燕王又兵不血刃,占据了重镇镇江。接着挥师西向,屯兵于紫金山前。南京已成囊中之物,指日可下。
这一天,燕王身披黄袍,腰挂龙泉剑,在常茂、胡大海等人陪同下,骑马登上紫金山,手搭凉篷往南京眺望,影影绰绰可以看见皇城一片琉璃瓦。燕王看到南京,想起往事,不禁流下了眼泪。燕王心想,这座城市我多么熟悉呀,从小我在这里长大,我的母亲也在这里,想不到她老人家已经不在人世了。如果没有韩马两家的挑唆,国家怎么能发生内乱呢,我要不把韩马奸党清除了,国家永无宁日呀。
燕王心里难过,胡大海、常茂心中也不好受。老胡腆着草包肚子,眼泪一双一对扑簌簌落在胸前。心里说话,各位弟兄,你们的英灵别散哪,我们给你报仇雪恨来了。
他们一直看到日头偏西,燕王长叹一声,这才拨马回营。见了军师大帅,燕王跟他们商议:“在未打南京以前,应当告诉老百姓,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征南,要求士农工商,协同我们的军队把南京接管过来,免得玉石俱焚,打得乱七八糟,那就不好了。”
姚广孝不住地点头:“主公,您跟臣想到一块儿了。我早就拟好了书稿,请您过目。”说着话从袖中取出一张文稿,交给燕王。
燕王接过来一看,非常满意。那上边写得十分清楚,说明韩马奸党怎样专权,残害忠良,做了哪些坏事,犯了哪些罪恶。我们这次兴义师打南京,主要目的是清君侧。希望南京城的士农工商,五行八作,不要惊慌,各安生业,协助我军接管南京。如果有人能抓住韩马奸党,封万户侯,赏白银五万两。倘若有人死心塌地为韩马奸党办事,抓住之后要户灭九族。燕王看罢,稍微修改修改,然后找先生誊清了,开始印刷。印了数万份,交给五百骑兵,把信都绑在箭上,分四面射入城中。
燕王想要攻打南京,也有顾虑呀。第一,既然名义上是清君侧,而皇上又在城中,能不投鼠忌器吗?第二,城内还有重兵,各地勤王的兵马也正向南京集中。第三,他怕战火一开,玉石俱焚,京城会遭到破坏。再者说,这城非常坚固,是根据地势随高就地而建的,城墙都有六七丈高,都是用大条石砌成,这么坚固的一座城市,要硬攻那得死伤多少人。想什么办法才能少付出代价就攻下南京呢?他们在研究这个对策,因此对南京是围而未攻。
第二天,突然听见南京城外炮号连天。燕王一愣:难道说韩金虎还敢和我们交战不成?这家伙胆子可不小哇!他正在猜疑,蓝旗官进来了,刀尖点地:“报王驾千岁,韩金虎领兵亮队,在江东桥指名点姓,要您答话。”
燕王气得把桌子一拍:“要不抓住韩金虎我誓不为人。亮全队!”燕王命令一下,田再镖点精兵十万赶奔江东桥。常言说人到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这十万人马真是铺天盖地一般,旌旗飘摆,遮住日光,刀枪把人照得眼睛都睁不开了。燕王亲自领着五千禁军,来到江东桥前面。炮响三声,列开旗门,三万骑兵压住阵角,五千弓箭手护定中军。
燕王头顶凤翅金盔,体挂金锁连环甲,外罩杏黄色衮龙袍,手中端着五钩神飞亮银枪。上垂首有无敌将常茂,下垂首有大帅田再镖,马前有徐方、徐轮,马后有常衡、邱福。燕王在马上长身躯定睛往对面观瞧,就见对面有一哨军兵,旗角下闪出一员大将。此人是金盔金甲大红袍,手中端着虎头錾金枪,一看就知道是韩金虎。在他左右站着铁公然、铁宝山、铁宝元。燕王一见韩金虎,恨得牙根都痒痒。他用手一指:“呔,对面你可是韩金虎吗?”
韩金虎这会儿倒挺稳当。只见他把战马往前一提:“不错,正是你家驸马爷。朱棣,你可真是吃了熊心咽了豹胆哪,给你点便宜,你就不知进退,竟敢打到天子脚下。我也不是泄你的气,别看你现在耀武扬威,不出百日我管叫你全军覆没,片甲不回!”
常茂早就气坏了。他催马抡禹王神槊直奔韩金虎。韩金虎一看不好,吩咐两旁放箭,五千弓箭手乱箭齐发,如飞蝗一样射来。常茂只得用大槊拨打雕翎,退了回来,把他气得直哼哼:“好小子,你等着吧,总有给你算账的一天。”
韩金虎一看把常茂射退了,把马往前提了提,离着燕王十几丈远,谁都看清谁了:“朱棣,你知道本驸马这次出兵为的什么?”“难道说你要与我决战不成?”“非也,本驸马可不想跟你玩儿命。我告诉你,皇上打算见见你,不知道你乐意跟皇上见面不乐意?”“皇上在哪?”“嘿嘿,就在城头。你要有胆子就去见见面,没胆子就算我白说,现在我就等着你回答。”
此正是:
濒于绝境,仍不愿束手就擒;
穷途末路,又耍出新的花招。
豆豆书库收集整理
第34回 重情分燕王会天子 闹意气大军退镇江
燕王朱棣听了韩金虎的话,心里就一翻个儿,心说小皇上就在城楼上,见与不见呢?你说不见吧,可既然是清君侧,也还得尊重皇上啊,想到此他脑子一热,把生死二字置之度外,当时就答应了:“韩金虎,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愿与皇上一见。”“好,那就请吧!”
“且慢!”马蹄声一响,常茂上前把燕王的马头给拦住了:“主公,你先等等啊,这好比龙潭虎穴呀。韩金虎这小子一贯说人话不办人事,吃人饭不拉人屎,你要中了他的诡计怎么办?现在大功就要告成,咱可不要忙中有错呀。”燕王一听,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呀,他又停住了。
常茂拨转马头面对韩金虎:“姓韩的,你小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不是又想耍什么花招啊?”“常茂,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驸马向来说话都是算数的,我就是奉了陛下所差,来这里传旨的,你小子不要疑神疑鬼。你要想去的话,也欢迎你去跟皇上见见面。”“那你稍等一会儿啊!”
常茂回来跟田再镖、姚广孝、胡大海三人商议,最好不要让燕王去冒这个险,干脆不去就得了。可是朱棣不同意,非要去不可。他说我们这次兵发南京的目的,为的就是清君侧,咋能说皇上要见我们不去见呢?况且现在城里还有数十万军队,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呀。大伙一听燕王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最后田再镖说:“我得跟韩金虎说几句。”
田再镖催马来到阵前,冲韩金虎说道:“既然你说圣上要见我家王爷,燕王也愿意见见圣上。可咱得把话说到前头,你倘若要糊弄我们,可是自讨苦吃。这样吧,你先退兵,约好了时间、地点,我家王爷按时去见。”“可以。万岁不能在外久呆,就给你们半个时辰的准备时间,准备完了,赶紧到金川门相见。”韩金虎说完把虎头錾金枪一晃:“收兵!”
燕王他们怎么准备呢?头一个就是注意安全。由小矬子徐方和徐轮,作为贴身的侍卫,一个在马前,一个在马后,寸步不离;田再镖、常茂、于皋率领三千骑兵保护着燕王,胡大海率一万名精兵为后队,一旦前边发生意外,马上接应,余者由军师姚广孝指挥,架好大炮,做好攻城的准备。燕王为了防备万一,身披三层重甲,里头锁子连环甲,中间大叶黄金甲,外边镔铁甲,再披上战袍。有这三层甲,一般的流矢就射不透。
等他们做好了准备,时间也差不多了。常茂为先导,众人过江东桥赶奔金川门,来到城下,三千铁甲军在护城河边一字摆开。
燕王立马横枪举目观瞧,韩金虎的人马早已撤进城中,外边没有一兵一卒。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墙之上布满刀枪旌旗。往城门上边的敌楼一看,密匝匝全是人群。只听静鞭三响,皇上的全副銮驾摆出来了。啥叫銮驾呀?就是皇上的仪仗队。这全副銮驾太气魄了:前边是二十把双龙扇,二十把单龙扇,六个金节,二十六个响节,接着是左边朱雀旗,右边元武旗,这两杆大旗的后边,是什么骨朵、金钺、金镫、卧瓜、立瓜、仪刀、梧杖、班剑、龙戟、班戟各三对,跟着是左边青龙旗,右边白虎旗,又是什么龙扇雉扇红花扇,羽葆豹尾龙头竿,信幡教幡告止幡,黄麾戟氅仪锽;氅,后边才是九曲歪把黄罗伞。往伞下一看,站定一人,头戴多宝闹龙冠,身披赭黄袍,正是小皇上朱允炆;。文武百官在两旁侍立。
燕王一见,忙跳下战马,提带撩袍,跪倒在护城河边:“万岁在上,臣朱棣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这阵他还不敢不这样称呼呢。
小皇上朱允炆;在韩金虎等百官的陪护下,战战兢兢,往下面观瞧,他也看见朱棣了,可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停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下面可是四皇叔燕王朱棣吗?”“正是为臣。”“四皇叔,自朕登极以来,待你不薄,你今天领兵带队,围住南京,难道说甘心弑君,要夺朕的江山不成?”“万岁,臣不是这个意思。只为朝中韩、马奸党弄权,屠杀忠良,弄得国固民乏,天怒人怨,臣顺天应民,兴义兵要清君侧,你只要把韩马奸党交出来,臣就马上退兵。”
还没等燕王说完呢,常茂接上碴了:“呀—;—;呔!”好吗,这一嗓子把护城河都震得哗哗直响,几乎把朱允炆;给吓趴下。他往下看了看,不认识,经韩金虎给他介绍,他这才定了定神问道:“下面可是郑国公常茂吗?”“不错,正是茂太爷。皇上,你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兴义兵呢?为什么要清君侧!就是因为中山王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以及武殿章等开国的功臣,遭到了韩马奸党的陷害,都被屈杀了,就连我哥哥常胜、兄弟常林也是死在他们手中,我们这次兴义兵就是要讨伐奸党,为屈死的忠臣报仇雪恨。你要念君臣之宜,下圣旨把城门打开,让茂太爷进去把所有的奸党都给捉住,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没事,我们就收兵。如若不然,战端一开,可就不分什么皇上奸臣了,到那时玉石俱焚,你后悔也来不及了。”于皋、徐方等等将官也跟着喊:“把韩金虎交出来,把马兰交出来,不然的话可就要攻城了!”
朱允炆;吓得一缩脖子:“常茂,且息雷霆之怒,休发虎狼之威,朕自有主张,容等我先跟皇叔说几句,然后咱们再交涉,你看怎么样?”
常茂还想说什么,田再镖拽了他一把,那意思你先忍忍,常茂一想也只好如此。他瞪了燕王一眼:“我说王爷,你可不能只顾什么君臣的名义,卖弄人情啊,你要做出对不起我们的事情,茂大爷我可翻脸不认人。”
朱棣又朝城楼上磕了一个头,这才说道:“陛下,方才常将军所言就是我要说的话。您现在被蒙在鼓里,听信了韩、马奸党的话,做了很多错事,望陛下翻然悔悟。常将军说的不错,只要您把韩马奸党交给我们,让我们为死去的忠臣报了仇,就算清了君侧,就算完事,您还是好君,我们还是好臣。陛下,现在就等您一句话了。”
朱允炆;没表态,这回沉默的时间挺长,好半天才说:“四皇叔,你说的条件,待孤回宫以后好好想想,然后再给你答复。我且问你一句话,我还是不是皇上?”“陛下,当然您是皇上。”“好,你要承认我是皇上,那我有个要求,你能不能把大兵往后退一退,三十里五十里都可以,给我留个情面,这样堵着城门太不好看了。”燕王一听这算什么,也不用跟军师、大帅商量,我就能做主:“臣遵旨照办,兵退五十里。”
常茂一听,气得在马上直晃,心说退五十里地就给他了喘气的机会,你知道他们要玩儿什么鬼点子?要想拦已经晚了,燕王已经脱口而出,不能说话不算数呀。把常茂气得直哼哼。
朱允炆;一听感到满意:“四皇叔,希望你说话算数,即刻退兵。至于你提出的要求,朕三日内给你答复。”“臣遵旨!”
燕王从地下站起来,把枪一招,吩咐一声:“全军后退五十里!”谁都不满意,但是人家是这支军队的统帅呀,哪个敢抗令不遵呢。燕王看着军兵们往下撤了,回过头往城头一看,黄罗伞移动,皇上已经起驾回宫了。
燕王的大队人马后退五十里,安营下寨。他进了中军宝帐,迎面正好碰上常茂。常茂把雌雄眼一瞪,过来把燕王的衣服抓住了:“王爷,茂太爷有言在先,就怕你卖弄人情,你结果还是这么干了。你跟谁商议了,就下令后退五十里,你想过没有,这五十里地虽然不长,可事关重大,我们就算把南京的围给撤了,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缓过气来。倘若调动各地勤工的兵马,对我们进行反扑,我们是大大不利呀,也许就会前功尽弃。朱棣,你可把人坑苦了。看来在你这手下吃碗饭真难,茂太爷告辞了。”
常茂说罢,甩袖子往外就走。燕王急得过来把他的腿给抱住了:“千错万错都怪小王的错,不过他毕竟还是皇上,向我提出这么个要求,我能拒绝吗?常将军千万别走,小王赔礼了。”燕王说着也急哭了。
众将官一看怎么办呢?燕王也确实作难呀,就过来再三劝解。不功还好些,越劝常茂越来劲,说什么也要走。胡大海也生气了,过来照着常茂“叭!叭!”就是两个耳光:“别拦他,叫他走。小王八羔子!你上哪儿去?这事要搁到你身上你怎么办?再说我们几十万大兵已经到了南京城下,就退上几十里,他还能怎么样?你这样大吵大闹,成何体统?你是当臣的,燕王是当君的,你以下犯上,该当何罪?就是燕王不怪你,我也不能答应。”
胡大海又吹胡子又瞪眼,把大肚子拍得叭叭直响,真把常茂给拍住了。常茂一看胡大海真急眼了,他也不走了:“二伯父,你给评评这理,是不是叫人着急?”“着急是着急,可情有可原哪,还不过去给燕王赔礼。”
常茂没有办法,只好耷拉着脑袋过来了:“王爷,方才我错了,茂太爷脑瓜一热,信口雌黄,说了很多不在规矩的话,请王爷海函,不怪茂太爷吧!”燕王一看也乐了:“怪就怪在小王身上,卿家何罪之有,只要你不走我就高兴得不得了。”
燕王又召开军事会议,主要将领都参加了。燕王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别的不讲,单说这韩金虎,这小子就诡计多端,是不是他给皇上出的主意,叫我们退兵五十里,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四处调兵勤王或是逃跑呢?”众人一听,分析的有道理。怎么办呢?咱们应该布下天罗地网,封锁所有的道路、渡口,让城里城外不能联系,叫韩金虎插翅难飞。计议已定,田再镖马上传令封锁了路口。
他们还真猜对了。现在皇城内乱得是不可开交。不少大臣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溜走。朱允炆;是留是走,还举棋不定。韩金虎还想孤注一掷,他乘这个机会,派特使携带蜡丸四处催兵。他要催的兵有:在广德的修撰王叔英,苏州的知府姚善,在杭州的御史大夫练子宁,在长江上游的右侍中黄观,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等等。这些人有的是朝中大员,有的是地方官吏,早在半年前就奉旨练兵。要把这些人马都集中起来,也有五十万之众,再加上南京城里的几十万人马,要是和燕王展开一场决战,那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但是韩金虎派出的人都被燕王的军兵所截获,蜡丸被搜了出来,因此韩金虎是一路人马也没有能够催来。
从这时候开始,双方都没有亮队。因为谈得清楚,要等三天,皇上才答复呢。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天到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大伙就犯嘀咕,看来我们上当了,再等一天吧。一眨眼这一天过去了,仍然是音信全无。常茂又憋不住了:“王爷,茂太爷又要放炮了。我们不说话你也不说话,咱也退了兵了,四天都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咱们等到啥时候算一站呢?三军弟兄都憋不住了。”常茂这一开口,众人七嘴八舌都说开了:“王爷,咱们不能再往下等了。”
其实朱棣比别人还着急。他就觉着皇上年幼,也许这事没商量好?可是老不答复,也不像话呀。燕王听了大伙的话就问:“以众位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伙就吵吵开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打吧!”“对,打吧!”燕王方寸已乱,也拿不定主意。
胡大海见众人瞎嚷嚷,他站起来高声说道:“你们瞎吵吵什么,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们吵吵半天,能把南京得过来吗?南京城高壕深,里面又有重兵守卫,我们能攻下来吗?我倒有个好主意。”众人一听把眼光全集中胡大海身上了。
燕王欠身问道:“请问伯父,计将安出?请您当众说一说。”“有道是法不传六耳,在这种场合我不能说,得咱们两人单独谈。”
燕王一看,不便深问。等退帐以后,把胡大海请进了后帐,屏去左右。胡大海摇头晃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燕王一听,眼睛当时就亮起来了,把大腿一拍:“好计,妙计。我真没想到你有这么两下子。”“我告诉你,我不是自己吹,在韬略方面,我是气死诸葛亮,不让姜子牙。”二人说罢捧腹大笑,燕王就按照胡大海的计策行事。
第二天,军营之中仍然无声无息,也没有人谈论攻打南京的事。燕王照旧带着亲兵到紫金山行围打猎,军兵每天照例操练。众人都有点纳闷儿,越国公献的什么锦囊妙计,就是这么往下拖呀,现在时间紧迫,这一天天往下混,到哪算一站呢?人们也不敢问。
这天一早,燕王在辕门外刚要上马去行围打猎,常茂带着常衡、邱福过来了:“等一等!”“常将军,有事吗?”“有点事。请问王爷,咱们准备怎么办呢?几十万军队驻扎在这儿,一天得吃多少粮食,花多少银子?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南京究竟还打不打?你说句痛快话。我虽说不懂别的,可我也知道打仗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接再厉,仗就能打胜;一旦要泄了气,就没劲头了,你这么拖下去,要拖到哪年哪月呀。你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闲情逸致,丢下军旅不管,跑去行围打猎,你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常茂以为自己身份高,功劳大,平时跟朱棣不分彼此,就是说出的话不那么好听,燕王也不会发脾气。万没料到今天不然,还没等常茂说完呢,燕王把脸往下一沉,“放肆!常茂,你忘记了你是在跟谁讲话吗?你面前站的是燕王千岁,这一支几十万军队的统帅,你竟敢这样信口开河,责备于我!”
话说的虽然不多,可像刀子一样地扎心哪,常茂倒吸了一口冷气,没想到朱棣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番话来。就见常茂脑筋也绷起来了,脸也胀起来了,把雌雄眼一瞪:“啊,跟茂太爷要官腔哩。我且问你,我问的哪点不对?不错,你是燕王,是我们的统帅,但也得讲理呀,没有我们这些帮手,你给谁当统帅?”燕王气得把马鞭子挂上了:“放肆!你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两个人越吵声音越大,把四面八方的军兵全给惊动了。十个一群,二十个一堆,大伙探头缩脑,往这看着,人人吓得目瞪口呆。这么多年来,打仗再艰苦,可内部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呀,今天他们俩这样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吵大嚷,这还是头一回呢。
当兵的当然不敢说话了,有那心眼儿灵活的赶紧跑回去送信,时间不大,当官的都出来了。田再镖、姚广孝、胡大海等,都过来给打圆场:“少说两句,消消气。茂哇,别说了。”
人哪,还就有这么个毛病,没人劝他,也许吵一会儿就完了,越劝还越来劲。要不怎么叫人来疯。燕王一看更来劲了:“常茂,你别觉着你有功劳,我这大营里头有你不多,没你不少。”说完一甩袖子,猎也不打了,回归中军帐。
常茂气得一蹦老高,晃着脑袋直叫:“我告诉你朱棣,你别觉着你多了不起,我们老常家就有这么个倔劲,从来不吃下眼食。你不是说了吗?那好,此地不养爷,还有养爷处,茂太爷在哪不能干一番事业,非跟你在一起吗?”
大伙一听常茂越说越走板,邱福过来把他的嘴给堵上了,还朝他直使眼色:“常将军,别吵了,少说两句吧!”
燕王的火还没消。回到大帐,吩咐一声:“点鼓升帐!”鼓响三通,燕王满面怒容,升坐大帐,所有的官员都赶来听点。就连偏副牙将,正副指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也都跑来观看。因为谁都知道有事,大伙是又担心又好奇,都想看看结果,所以帐里帐外黑压压站了一千多名。
人们偷眼一看,就见燕王在桌后坐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