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南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三个人回味刚才的滋味,分享当时的感受之时。一个霹雳般的声音在他们背后响了起来:“你以为你们逃的掉?小小年纪不学好,小心我送你们去见官。”
三个人转身,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迎面而来,一个三十多岁,身着白衣的人冷笑,手中却拿着一根青皮甘蔗,曹操诧异的叫到:“你是王越?”
孙坚回忆毕炜讲过的话:“击剑之道,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先帝至今,十数年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这段话的实际出处是曹丕《典论自叙》)
他拔出天生牙,决绝道:“相逢狭路,直决耳。”以刀直刺,却不料王越身形一动,瞬间自己的手臂就被王越用甘蔗点中三次,大惊失色。
王越大笑,“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
孙坚意不平,道:“愿复一交。”
孙坚意图出其不意突然进击,却见王越深入刺击露出破绽,大喜过望,却不料王越回腿横踹,正中其额头,孙坚知是中计,却听王越笑道:“昔日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受以秘术,今余亦愿文台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
第六十五章节 王越的雇佣兵集团
“文台别来无恙乎?”看着微笑的王越,孙坚头都快要大了,那日被王越击败后,王越并没有怎样他们,反而对他们的大胆和智慧十分嘉许,孙坚更被王越看成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吵着闹着要收他为徒,孙坚正义凌然义正言辞的告诉王越:剑术只是匹夫之勇,他要学万人敌。更是被王越惊叹,越发坚定要传授他武功。
“我不是收你为徒,而是想为我的武艺找寻一个合适的传人。”王越坐在毕炜旁边,对毕炜讲道,他说这话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大弟子史阿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京师少年多好游乐,不足为道,只有孙文台年少气盛,孔武有力,实乃习武的不二之人选啊。”他旁若无人的讲说着,而毕炜却在想着如何将这位天下无双之剑客拉拢过来。
“王兄,我不日即将赴会稽上任,文台也将同去,怕是不能在洛阳侍奉你了。”毕炜歉意道。“王兄如果真的对小徒如此看重,还是等几年吧。”
王越急急的道:“不可,文台现在正是习武的最佳时段,过几年身骨定型,练武就不会有多大进步,到没有现在好了。”
“王兄看来对坚儿真动了收徒之意,我也不好拂你的美意,只是文台的父亲将文台托付给我的时候,拜托我一定要为文台谋个进身,我想天下之大,军功最重,一战成名便可以出为守令,入为公卿。当今会稽造反,正是文台立功的好所在。”
“既然如此,不如我随你前去会稽,随军传授文台武艺吧。”王越听言大喜。
“王兄大大不可,此去江东平乱,战火纷飞,一旦王兄有恙,那该如何是好?再说军中纪律严明,岂可有外人?”毕炜貌似在推辞。
“你给我一个军职,我就可以随军了。一边教授文台武艺,一边立功杀敌,报效朝廷。”
“战阵不比技击,军旅不同游侠,王先生还是不要去的好。”
两个人一个劝阻,一个坚持,到后来毕炜无可奈何的同意王越随军,给他一个技击教习的职务,不但负责教授孙坚武艺,同时也负责全军的技击训练。王越告辞的时候很是兴奋,毕炜一直把他送出大门。
“师父,为什么你要放着洛阳的日子不过,坚持随军去江南呢?以师父的性子,莫说一个孙坚,就是十个孙坚,师父也决不出司隶的。”史阿疑惑的问。
“孙文台的却是一块美玉,不过师父看中的是军功,毕炜说得好:天下之大,军功最重,一战成名便可以出为守令,入为公卿。当今会稽造反,正是男儿立功的好所在。想我王越,久处京城,不就是为了亲近公卿,谋得一个出身么?那些名门贵胄,自视甚高,我辈难入其等法眼,与其坐等京师,倒不如出去走走。”王越微笑。
“那师父既然有此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去西凉,师父就是关西人,而且那里我们还有些熟人。”史阿想起凉州军中还有好些师弟。
“你要明白几件事情:羌人好打还是山越好打?建立同样战功需要的时间哪个更短些?我们在早已自成体系的凉州军中的发展前途是否比在刚刚组建的江南军中要好?”
史阿细细的想了一遍,顿时觉得师傅所向深远,不是他能够了解的。
“不错,是设下的圈套,王越技击,天下无双,此人的缺点就是太热衷权势,在洛阳名气虽大却无人肯用。只要我们开了门,他自然会钻进来。”毕炜道。
“只要进了毕兄的大门,他就休想出去。”士燮会意,“有了王越入套,洛阳那些游侠儿自然会上门,保守的估计,最少有五百人。”
“哈哈。”两个人会心地笑起来。
就这样王越加入了,他还带来了六百多个游侠儿,“毕兄不是说过吗?有我负责全军的技击教习,这些是我武馆里的学徒,和慕名而来的壮士。他们都希望加入你们,为大汉平定东南而出力。”
“只是军中自有纪律,无纪律则临阵必败,旅进旅退,游侠儿能遵守军令军纪吗?到时候哪位违反了军令军纪,就容不得我毕某不客气了。”
“那是自然,他们都有这个觉悟。”王越同意毕炜的看法。
“以王兄的本事,想来谋个县令,不过是举手之劳。我想这些人恐怕也不是白给我的吧,还不知道你这些人马价格如何?”毕炜轻轻的对王越道。
王越装作不懂:“我只是喜欢文台,至于官职,倒无所谓。不过这些人吗,你说得对,他们可以说是雇佣兵或者是股东,他们的投资就是自己,自己的武器,自己的勇气和武艺,你要给钱和战利品,作为分红。”
毕炜就这样多出来三百骑兵和三百步兵,这样他就有了两千六百人的武装,步骑各一半。在朱崖将部队投放到长江口之前,他就要用这些人,和为数不多的本地驻军,来对抗为数众多的叛军。
“主公,有客人来访。”正在毕炜忙于制定部队出发时间表和行军路线,努力磨合这些来源庞杂的军人的时候,客人不请自来。
“不见,就说我有病。”
“客人说它是从会稽赶来的,你一定要见他。”
“会稽?”毕炜努力回忆着会计的诸位人物,谁会在这个时候到洛阳来找他?
“原来是朱兄,别来无恙啊。”面对这位现今的会稽主簿,未来的中郎将,毕炜总是很客气。
“大人。”朱隽没有多少客套,直接拜倒在地,“求您救救尹太守。”
毕炜大惊,或者说是他装作大惊,连忙扶起朱隽:“坐下说话。”
原来会稽太守尹端,是和平时期的一位好官,深受人民爱戴,只是战事来临,他不听劝阻,出兵进剿被打败,坐讨贼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身为下属的朱隽听闻之后,就带着数百金轻车简从的,来到洛阳,希望能够贿赂有关官员,保住太守一条命。他听说毕炜乃是新任命的会稽太守,就来找他帮忙了。
“太守大人,下官此次到京师,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朱隽一口气说完,对毕炜的称呼已经变成太守大人。
“尹太守是一位好官,开化土著,劝农垦荒,此等好人我自然相帮。你先歇息吧,明日你我同去有司。”
“下官代表会稽父老谢过大人了。”朱隽再拜。
只要有钱,这洛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包括这罪应弃市的原会稽太守尹端的案件。贿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端得输作左校,不久尹端被任命为合浦太守,这自然也是毕炜的安排,此间人自此多传毕炜仁义。
“大人的恩德,朱某永世难忘。只要大人有用的上的地方,尽管说就是了。”朱隽十分感激,三拜毕炜。
“会稽的情况怎么样了?”既然办好了事情,朱隽便准备和毕炜一同到郡,毕炜士燮都很担忧会稽当今的局面,准备听听朱隽的建议。
“贼人已经完全攻陷了东部侯国,永宁,章安,宁波,句章,诸暨,上个月围攻郡城失利,他们死伤很大,就退回宁波山中修养,暂时战事平静。”朱隽还是第一次看见毕炜绘制的上北下南,和平常上南下北绝然不同的地图,他很不习惯,但是还是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些地点。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军用地图。《管子·;地图篇》说:“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辕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径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廓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从这段论述看,先秦的军用地图测绘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制作精密,在战争中对作战的指挥、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先秦时代的军用地图分两种:一种是宏观的战略形势图。《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游说赵王曰:“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这就是战略图。另一种是大比例的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说燕太子丹曰:“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用奉献军用地图为诱饵,刺杀秦王。这地图,大约是燕国督亢地区的军事要塞地形兵力部署图。从秦王以郑重的礼仪接待荆轲来看,秦国是非常重视这类地图的。
秦代中央政府收藏了大量地图,后为汉朝政府所继承。《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军队攻入秦都咸阳,“诸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何所得的秦政府各种档案中的“图”,就包括各类军用地图。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的战争中,充分运用了这些地图,因此,天下厄塞、户口疆域地形、兵力分布及强弱、军需物资的储藏等等都为刘邦的军事决策集团所掌握。刘邦的战略决策处处高于项羽一筹,这与他“具得秦图”不无关系。
汉代,军用地图又有了新的发展。汉代的战略图称“舆地图”。《史记·;淮南王列传》载淮南王刘安欲谋反,“日夜与伍被、左吴等案舆地图,部属兵所从入。”注:“舆地图汉家所画,非出远古也。”刘安可以根据“舆地图”研究由淮南国进入关中的行军路线,可见这种图是小比例的宏观战略图。《汉书·;严助传》载武帝时议击闽越,“以其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闽独数百千里”,就是用的小比例战略图。
近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幅大比例军用地图。地图的制作年代在汉文帝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前。其中一幅是《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画在一块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地图主区包括当时长沙国南部地区,中心城镇为深平。图中包括山脉、河流、居民点、交通网四大要素。据山脉河流走向形势推断,该图范围大致是东经111°;~112°;30′,北纬23°;~26°;之间,即今湘水上游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一带,比例尺约为1:170000~1:180000左右。这种地形图对于屯军驻防、行军作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这种图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绘制成作战地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另一幅地图——《驻军图》,就是以地形图为基础制成的。该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主区在汉长沙国南部的大深水流域,其范围在上述地形图的区域之内,该图上方标有“南”、左方标有“东”字,比例尺较前图为大,大致在1:80000~1:100000左右。这幅图用黑、红、青三色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彩色地图。图中的军事要素用红色符号标记,如:主将军垒以等边三角形城堡代表,三角形上绘有城楼岗亭;防区界线用实线代表;防线上的烽燧哨所以小三角形代表;道路用虚线代表等等。难以用符号标记的军事要素则加以文字说明。另外,有关的作战思想和战斗决心也用文字准确地表示在图上。可见,汉代的军用地图的精度、符号设计、对军事思想的表达以及绘制的技巧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汉代的使节出访,将领出征,每至一地,都注意收集有关当地的各种资料,将要害地区的地形绘制成图存档备用。汉代的将领出兵作战就是以这些地图为依据的。如果没有现成的地图,就临时绘制,凡议军事,必据图筹策。《汉书·;赵充国传》载,赵充国率部击西羌,“上遣问焉:‘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注释说:“图其地形,并为攻讨方略,俱奏上也。”也就是说,进行实地侦察后绘出地图,标明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并注明我方的作战计划,作为决策的依据。显然,这种图在形式、内容上都与马王堆汉墓的《驻军图》相类似。
当然,戎马倥偬军情紧急之时,也有来不及绘图的情况。为了确切地表示军事形势和战术思想等,就临时制成立体的模型代用。《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为刘秀筹划破隗嚣的计策,光是口头分析阐述恐怕,讲不明白,“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经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地名),嚣众大溃”。这是汉代临战运用立体地图的一例。
由此可见,军用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在汉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然后朱隽很诧异的看着毕炜拿着一根尺子,一个圆规在图上作业,只见地图上浙江以南已被不同颜色的巨大箭头和代表一千人兵力的小旗所包围。
“敌军主力部队不下两万人,目前位于许昌故乡宁波一带,许昌自称大越王,此刻想必正在营建宫室,正是得意之时,我们要利用这种得意,把他们从山里引出来,否则的话,大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清剿,耗费的军力物力时间都是难以想象的。捕获他们的主力,合围他们,分割他们,通过一次决定性的会战,全歼他们。”毕炜慢慢的道。
“困难重重,会稽地方太大,我军难以迅速捕获敌军动向,也难以合围,会战只能杀伤他们,歼灭很难做到。”朱隽并不看好毕炜的计划。
“并不是不可以做到的,只要通过欺骗和诱敌,他们一定会上当,只是会战的地点不好找,要找一个兵法所谓的决地。我们把他们诱过钱塘江,在钱塘江北的平原上,我们就可以合围他们,一战而定东南。”毕炜指点地图说。
“钱塘江北,那都到吴郡了,难道我们要把一个郡的人口留给许昌?这样做的后果是财力物力损失比之清剿更加巨大,战后重建怎么办?况且我方还有刺史大人带领的两万丹阳兵正在出动,不如在这里。”朱隽在地图上指点了一个地方。
“山阴?”毕炜快速的分析:“你是说:用孤军把敌军吸引在郡城之下,消耗他们的士气,待其师老兵疲之时,不过会稽水网密布,我大军难以将之合围在城下,倒不如大军运动到山阴南,布置好阵地,派遣奇兵偷袭宁波,逼迫敌军回援,然而又压挤敌军回归的道路,逼迫敌军,为了打开回归的交通线,不得不在我预设阵地和我军会战。”
朱隽点头微笑,眼中流露出来的是敬佩,敬佩毕炜能够快速判断出自己的意图,看来自己的这位新上官,并不仅仅是一个学者,想到毕炜用劣势兵力占领朱崖,也不只是用人得力,他自己也有很大的本事。
“但是,会稽水网密布,对于丹阳兵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我手下的骑兵,就不妙了,这些越骑兵看来只能充当冲锋的责任,长途奔袭和游射,是没有希望啦。”毕炜有些遗憾的想到。
第六十六章 太阿倒持
两个风尘仆仆的骑士出现在洛阳城毕炜的住所中,这两个人都是四十来岁,彪悍魁梧,看上去就知道是关西大汉,真正的行伍出身,这个年代只有这种类型的军人才能镇的住军中的强兵猛将。他们明亮的武器,高大的坐骑,和暗淡的衣帽很不协调,也和这座纸醉金迷的天子之都格格不入。
“这位就是皇甫秀,字文叔,羽林军侯,这位是皇甫融,字伟明。都是安定郡朝那人,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张博很热情的介绍说。
“二位远道而来,还请入内歇息。里面已经准备好了酒宴,以后我们就要共事很长时间了,有的是时间认识。”
中国的传统,一切都可以在饭桌上谈,联盟、出卖、商议,几乎无所不可。在南方找不到合适的骑兵指挥官,毕炜只有通过关系,有张博请来了这两位专业人士,选择这两位凉州军人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两个人品德上都是很好的,又是羽林出身,了解这年代最正规的训练方法,又长年在凉州和羌人作战,实战经验也很丰富,还是皇甫家族的人,为以后的活动留下了门路;毕炜看着这两个高价请来的军人,他答应每人每年的酬金是五十万钱或者同等价值的货物,这么多的钱换来的是难以估价的大汉骑兵传统和战术精华,以后他的骑兵部队,就要拜托这两个人啦。
他这个时候还不知道,从此新兴但是有着羽林传统,继承凉州边军战术的越骑,在多年以后的出塞征战中会被猛将如云的并州突骑和来去如风的鲜卑骑兵惊讶为最强的南方部队,也会在大汉中央正规军队瓦解,西凉无敌的铁骑衰落之后,注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悍的骑兵。汉代对这个饮食的礼节特别重视,《礼记_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就是说礼节始于饮食,尤其这个宴会间的礼仪特别繁复,朝廷还有专门官府和官员管理重要宴会的安排和组织。
菜的摆放也不是胡乱来的,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饭食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点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拌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而对于与宴者的举止也有一大套规矩,比如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喝得满身淋漓,不要吃得咔咔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与狗,不要专据食物,不要簸扬着热饭。吃蒸黍饭要用手而不用勺,不要大口囫囵地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下要当众剔牙齿。如果有客人在调和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凋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入应起身把桌上盛着臃渍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动。然后,客人再坐下。与尊长一起吃饭时应先替尊长尝饭,再请尊长动口,而后自己动口,等尊长吃完后,自己也要停止;不要落得满桌是饭,流得满桌是汤,要小口地吃,快点吞下,咀嚼要快,不要把饭留在颊里。等等等等,许许多多饮食礼仪限制。
随着主人的命令,男女仆人们开始陆续上菜,这个上菜也很有讲究,就拿这个菜的种类数量来说,礼记上也有规定,天子是二十六道菜,诸侯是十二道,上大夫是八道,下大夫是六道,到了汉时虽然有所改变,但通过这个来体现地位身份的传统仍然没有改变,今天为了表示对这两位骑兵专业人士的敬意,特意准备的就是十二道菜,按以前的规定,算是诸侯的礼遇了。
今天的主菜都是些大鱼大肉,宾主都是社会中下层人士,没有贵族宴请那么多的礼节,众人大吃大喝,很是尽兴,这两个凉州汉子都很喜欢交州的甘蔗酒,每人都喝了一坛多。
“我们要出发了,两个月内要赶到江南和刺史的大军回合,两个月,一边赶路一边训练,我对你们第一个要求是在此期间你们要炼出一只能打仗的部队。”毕炜在两人半醉半醒的时候说。
两个人摇头:“现在不好说,我们要看过部队才敢下结论。不过从兵源上来说,这些士兵都是招募的北军退伍战士,还有那些游侠儿,可以说部队的基础是很好的。致死要好好的训练磨砺一下。”
两人很快的看过部队,很满意地找到毕炜:“部队很好,完全可以在两个月内形成战斗力,只是我们要求拥有这支部队完全的领导权。我们如何训练,如何行军,你们不要干涉。”
毕炜点了点头;“好的,只要能形成战斗力,一切条件我都答应你们。只是你们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如果以为我们交州人好欺负,那就错了。”
两个人行了一礼:“您既然如此信任我们,我们又怎么能对你不利?刚才我们两个只是试探一下,看看您是不是如人所说值得效力。”
“现在呢?”毕炜颇有兴趣地问。
“您立刻答应我们这个大胆的要求,您的神情语气告诉我们,您没有作伪,我们认为您是一个值得效力的东家。”皇甫融回答。
“其实我们族叔就是赫赫有名的凉州三明之度辽将军皇甫邽,我们来之前向他辞行,他老人家就告诉我们要先试探一下,皇甫家族的人,可不能随便为人效力。”皇甫秀说道。
“度辽将军?皇甫邽?”毕炜念着这两个名字,终于想起某些熟悉人物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