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彭氏军史评论-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最器重的学生只有马谡姜维两人,尤其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深加器异”,尽管刘备临终前留下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仍然在出祁山的关键性战役中,“违众拔谡”去守街亭,结果果应刘备之言。战败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样的处置方式则更显现了西蜀用人制度的悲剧,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是蒋婉“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的分析与后来西蜀人才凋零的事实比照岂不是更有道理?!益州汉中两川还有更多的人才因为诸葛亮等人的不欣赏而被打压或浪费掉。
史书上西川旧臣李严是刘备遗命的股肱之臣,都乡侯,假节,官拜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演义中李严则是西蜀后期的五虎将之一,武功略逊色于魏延。因为与诸葛亮失和,从孔明摄政起,李严从来就没有真正被重任过。李严被贬为庶民的原因只要稍懂三国的人都清楚,起因是诸葛亮兵出祁山,限期要李严督办粮草,值天霖雨,运粮不继。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蜀道之难,众所周知。诸葛亮下达的命令因为天气因素,对李严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其二,李严是一等一的虎将,让他督办征集运输粮草本来就不是他所专长。 因此李严不得不说谎,“东吴来犯”,说谎当然不好,谎言使诸葛亮的又一次祁山之行,打了水漂。但是首先诸葛亮安排李严的工作就不妥当,是造成一切主要原因。这样的一个好将领就因为使用不当给毁了。 
诸葛亮以后的费炜、杨仪及宦官黄皓专权更是把西蜀带向可怕的深渊上述事件虽然各有自身的原因,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以斩张任为典型事例,刘氏政权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又不愿意不给年轻才俊以锻炼改正的机会;不尊重人才,或不会使用、发挥人才的特长,搞“山头主义”派系斗争最终使西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丧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人,再看西蜀后期人才凋零,无人可用的窘境,就不足为奇。 
怀着美好愿望的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甚至十三伐中原),在客观上只能是穷兵黩武,耗竭国力,更加加速了西蜀的败亡。
另外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更是西蜀后期人才策略的一个致命伤。为了使刘禅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刘备不惜借关羽事件斩杀战功彪炳的干儿子悍将刘封;外来的”和尚”无门无派的号称为“吕布第二”曾纵横于西凉的虎将马超虽然被冠以骠骑将军凉州牧“五虎上将”这样的虚衔,但一直不予兵权,最后在西蜀壮志难酬,郁闷而终;马谡这样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将领凭着和诸葛亮的私人关系,却担纲要职,最后害人害已;诸葛亮看不顺眼的后期的重要将领魏延更是以反叛罪名满门斩杀。连姜维这样的国之栋梁也免不了要屯田避祸,原因只是黄皓的亲信阎宇对姜维统兵时的那种威风感到很羡慕。 
注解一:《三国演义》中的这一细节也显然是虚构的,诸葛亮要等刘备大军兵临成都的时候才会赶来会师,将是雒城战役后半年,他不可能参与决策斩张任的决定,另演义中的“占雒城,擒杀张任,降李严,下绵竹”等战功也与诸葛亮无关。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法 正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璋以后干脆不予任命。法正这段时间很不得志。后来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成了好友,在张松的极力举荐下,法正才获刘璋委派出使刘备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这次出使的机会结识一代枭雄刘备。 
法正和张松决心共同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后来孟达也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法、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汉中,刘璋为防范曹操大军祸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为使者去见刘备。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鼓动游说刘备夺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业。而收取两川以做为图取王霸的根据地正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好,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刘备即率步兵数万人由水道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驻守荆州。 
当刘备围攻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能下时,法正曾写一封长信给刘璋劝降,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法正的建议,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于十九年夺取益州。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法正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最大功绩是在献计取汉中。当时曹操击败张鲁占领了汉中,法正目光敏锐地看到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暨夺取汉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张鲁后,没有趁胜夺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守汉中,曹操自己北还是迫不得已,可见取汉中机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渊、张郃的才能难堪镇守汉中的大任。 
夏侯渊、张郃是有勇无谋的煞将,曹操手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有张辽、曹仁、于禁、曹休、司马懿、曹彰等,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当,利用这么难得的机会,主公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一定能击败曹军。 
而且夺取汉中有三点好处:① 能击败曹军,得到东汉王室的褒奖和欢心。 ② 占领汉中后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③ 占领汉中可以巩固益州,是立国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极力主张下,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拒绝谋士周群等劝阻,毅然进兵汉中。在具体的指挥战斗中,法正的出谋划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协助老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正的计谋击破夏侯渊军,使他的对手曹操都为之叹服,诸葛亮也常常为法正的智慧和计谋所折服。刘备夺取汉中,其兴汉的大业才真正达到了顶峰。 
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任命刘巴接任尚书令,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三国志》记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起兵东征东吴。彝陵惨败后,诸葛亮慨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话反映了历史上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才干要远胜过诸葛亮,一代妖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乐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叹息法正不在的遗憾。 
三国志里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作战,形势非常不利,后退是最佳的选择,但刘备大怒不肯后退,没有谁敢劝说。这时候,箭若飞蝗。法正于是站到刘备的前面,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得说“孝直,我和你一起走。”于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许靖原本不为刘备所喜爱,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厚待许靖,封许靖为太傅。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意见是相当尊重的。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达就不用担心刘备会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就不会落到曹魏手里,也就不存在刘备甚怒之下斩掉虎将刘封;法正若在,也许他真能阻止刘备的东征,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是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呢?法正若在…… 
(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为西楚而战的忠臣良将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
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霸王)乃分其(二十八)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引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死的时侯年仅三十一岁。
西楚帝国最终覆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霸王本人的刚愎自用,拒绝接受大臣的正确意见,滥杀无辜失去民心,不善于用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前二O二年,连项羽最可靠的大司马周殷也叛了西楚,辅佐刘贾在九江反叛,以迎武王英布大兵。由李左车诈降,各路叛军会同韩信大军十面埋伏,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很快地楚军势孤,随着虞子期等大将的战死,钟离昧部又被分割包围,“汉鼓三通忽百万,楚歌四起缺八千。”项羽的身边最后剩下将不过周兰、恒楚,兵不满八千,连项伯也跑了。霸王真个是到了穷途末路!
再加上前面反叛了的英布、彭越等人,以及取霸王尸身的吕马童等五侯,是不是就真的整个楚汉战争中,就没有什么人肯替项羽卖命呢?我们回顾一下西楚帝国短暂的历史,发现其实为西楚而战的忠臣良将们并不在少数,关键是一帅无谋累死千军。不去说那众所周知的大谋士亚父范增,本人另外例举为西楚而战的最著名的四大忠臣良将。
第一,季布,楚地人,随项梁叔侄起事前就以任侠而闻名。季布这个人很讲义气、信用。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据说项家军的军师范增也是季布力邀相请下才出山的。季布擅长使一条画戟,文韬武略,兼有万夫不挡之勇,他参与了秦末汉初年的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譬如会稽起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季布帮助项羽东荡西杀,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他曾率部追杀刘邦,追得这位后来的汉高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西楚覆灭之后,刘邦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扬言有谁胆敢藏匿季布的,就罪灭他的三族。但还是许多的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季布。
第二,钟离昧,汉朐县伊芦乡人,钟离昧属于项氏的嫡系将领,一直是霸王身边的股肱之臣,其忠心有口皆碑。相传钟离昧擅使一条长枪,武艺精熟,深通兵法。钟离昧也曾参与了巨鹿之战等重要战役。前203年,他镇守荥阳,汉军重兵围攻却不能克,钟离昧稳住了楚军的阵脚,项羽趁机领兵反扑。钟离昧守荥阳为楚河汉界的划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项羽赢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项羽败亡后,钟离昧,去投好友韩信。刘邦忌恨钟离昧,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他。为了自保,韩信出卖了好朋友。钟离昧向韩信陈明了唇亡齿寒的利害,但韩信不接受,钟离昧被迫自杀。如钟离昧所言,韩信很快地也死得很难看。
第三,龙且,擅使长大刀,有万夫不挡之勇,勇猛不亚于九江王英布,在秦末汉初可以称得上是第三条好汉了。但是龙且遇事好冲动,不冷静,统率大军的经验虽然丰富,但总得来说是勇而无谋之辈。龙且一向最为项羽倚重,是西楚帝国中少数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当时“项王闻淮阴侯(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本来,项羽给龙且派了个副将周兰,但是周兰的正确建议不被龙且所采纳,韩信派骑将灌婴击之,截流水灌,半渡而击,大破楚军,斩杀龙且。龙且“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必在阵前亡”为西楚尽了忠。
第四,曹咎,属于儒将,其人擅使大刀,武功也还过得去。曹咎原本秦国蕲县的狱掾(监狱长之类的小官,可能还没这么大),有一次,项梁(项羽之叔)犯法被关到监狱里,是曹咎和栎阳狱吏司马欣(后来有名的秦国三帅之一)救了项梁,曹咎是项氏的救命恩人。后来据说曹咎在策反章邯时立了功,因此深得项羽信任,然后一路官运亨通,官拜大司马。曹咎担任重镇成皋的守备任务,项羽要他坚守十五天。但是刘邦趁项羽军被彭越调开之后,发兵包围了成皋。曹咎免战牌高悬,刘邦遣人百般辱骂,据说刘邦要汉军士兵人手一把菜刀,一块砧板,剁一刀,骂一句(泼皮出身的刘邦在骂人方面果然有一手)。终于激怒了坚守不战的曹咎,曹咎率军气冲冲杀出城来,被汉军包围歼灭了,曹咎城陷兵败,不得已自杀了。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天国十二王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 再到1864捻军失败前后坚持十八年之久。点燃的内战烽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兵锋所指纵横于18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社会进入到19世纪,世界的军事领域的战争已经基本上告别了冷兵器时代,进入了近代化的火器时代。但是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全面滞后,在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这一场大内战中,个人的武勇仍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带个人英雄色彩的军事指挥员,本文只是讴歌武勇与军事活动结合中的一些典范,带着一点点的悲凉,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来评选出天国历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位最悍勇的猛将,因而像一些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员就不在本文评选之列,比如石达开、李秀成等人,因为这十二员猛将的身份俱是王一级别的身份,故名为“天国十二王”。
萧朝贵:(约1820年…1852年)广西桂平人,壮族。太平天国第一勇将。“勇敢刚强,冲锋第一”。萧朝贵被封为西王,八千岁。萧朝贵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重要领袖,每以“天兄下凡附体上身”感化将士,是金田起义核心领导人之一。 参加了著名的永安突围,在向北进军的过程中一直充任先锋。1852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时被清军炮火击中,重伤不治。萧朝贵之死实际上是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与近代火器战争的一个碰撞,寓意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的趋势已无可逆转,武勇时代的逝去。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原名苤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绰号“四眼狗”。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随军西征。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1859年,陈玉成晋封英王。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解围失败,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1862年,他走寿州为叛徒诱捕,解送清营。5月8日,在河南延津县就义,年仅26岁。
林凤祥:(1825年—1855年)广西桂平人,壮族,1851年在广西武缘加入太平军,作战勇敢,一路升迁,1853年率军首先登上武昌城楼,第一个攻破南京凤仪门入城,与李开芳攻占扬州,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封靖胡侯。下沧州,抵杨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静海。旋因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又届寒冬,渐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战死,又退至东光连镇。1855年2月,清军急攻连镇,他督师苦战,屡创敌军。连镇失陷,受伤被俘,3月15日在北京就义。被天国追封求王。
曾天养:(约1795—1854年)避天字讳,改名叫曾添养,广西鲟洲人,祖籍广东惠阳,壮族,参加金田起义时已经50多岁,以骁勇而被赞誉为“飞将军”,其部“虎头军”是清兵最畏惧的。曾天养堪比三国的老黄忠,为天国累立战功,参加西征。连下江西十余座县城,官拜左一检点。在庐州歼灭江忠源部。转战安徽,湖南,没有敌手,在和湘军悍将塔齐布作战时,大破之,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战死,后被追封为烈王。
林启容:(约1821年…1858年)广西人,原籍湖南 ,杨秀清的部将,随赖汉英西征,克安庆,入江西,围南昌,取九江。1855年奉命镇守九江,屡败敌军,功封忠贞侯,2月,火攻大破湘军水师,湖南提督塔齐布呕血而亡。1856年再次挫败湘军,改封贞天侯,直到1858年5月19日才城破,在巷战中牺牲,林启容被追封为勤王。
杨辅清:(?—1874年)广西桂平人,原名杨金生,外号“杨七麻子”,和东王杨秀清认亲后改名。参加金田起义,骁勇善战,转战江西、福建,从叛徒韦俊手里夺回池州,破江南大营。与李世贤取宁国,镇皖南,救安庆,1863年守天京高桥门,天国失败后仍坚持斗争,1874年被擒,死于福州。
胡以晃:(约1816年—1856年)广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秀才,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5月,他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过芜湖,占安庆,一路披靡。次年1月又占庐州,封护国侯。晋封豫王。后因六安失守屡败,被革王号。1855年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封护天豫,随石达开战于湖北、江西。1856年1月,连占三城,但不久就病死于临江。
谭绍光:(1835年…1863年)广西桂平人,壮族,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曾隶属于李秀成部,1858年参与摧毁江北大营,1860年随军克杭州,回师灭江南大营。东下江苏,克苏、常等地,进逼上海。1862年6月,被天国封为慕王。1863年守苏州,11月大败常胜军。12月4日,被叛徒杀害。
黄文金:(1832年—1864年)广西博白人,绰号“黄老虎”,参加金田起义,随军西征湖北,平定韦俊叛乱,封擎天义,征南主将。参与攻打江南大营,转战江西江苏,多次援救安庆,1862年封福建大主将,堵王。战于江西,天京陷落后与洪仁旰保幼天王走宁国,被湘军截击负伤,死于浙江昌化白牛桥。
曾立昌:(?—1854年)广西寻州人,1853年,太平军北伐后,他镇守扬州凭城扼守运河,抗击清军围攻,12月粮尽在援军帮助下率军民安全撤出,次年领兵北上援救北伐军,杀入山东境内,拟乘胜追击,遭许宗扬、陈仕保反对,然后兵败,率余部退冠县,走巨鹿。5月5日,指挥部下渡黄河,亲自殿后,力竭,跃马入河死难,1863年,被天国追封为经王。
邱远才:(?—1868年)又名邱朝贵,广西人,陈玉成部将,以军功封淮王,作战十分勇敢,军中称之为“邱老虎”。太平天国失败后加入捻军,分兵分在西捻军,转战西北,1868年战死在冀中饶阳。
陈坤书:(?—1864年)广西桂平人,绰号“陈斜眼”。李秀成部将,曾转战皖、苏两省,作战十分骁勇。1958年参与了打破江北大营战役,长期驻守在安徽省,参与攻破江南大营,调到苏福省管军民之事。1862年,李秀成回苏州,陈坤书因扰民畏罪逃到常州,用行贿洪氏兄弟的方法,不但没有被追究,反而被封为护王。陈坤书坚守常州,大败“常胜军”和淮军,5月,宁死不降,战死在常州。也还算有些气节。
〓★〓特别说明:
第一,虽然为天国的悍将,但中途变节叛变的不在入选之列,如汪海洋、童容海、韦志俊等。另外限于名额和认知度等原因,可能有一些悍将没有选入,欢迎补充。
第二,没有封王的不入选,毕竟天国封2700多个王,连王都没有封过,其价值无疑将大打折扣。比如吴定彩、吴定规等,吴定彩(?—1861年)李秀成部将,以英勇善战而著称,1858年从忠王战于安徽,参与攻破江北、江南大营。1860年作为先锋,攻入杭州。安庆危机时,他率军入城增援,与叶芸来共守安庆,9月5日北门城墙被地雷炸开,吴定彩守御缺口,力战牺牲。
第三,入选依据:一般依据参加起义以前的工作职业或者起义后担任的官职、以及在战争中指挥作战的具体情况来作来判断他的悍勇程度。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