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腾虎跃凤飞舞-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心怀感念。”
第四十章 草原苦战(一)
    杜松听后却是长叹一声,道:“义武,他们俱是我大明百姓,我身为大明将领负有保土卫国拯救百姓之责,眼见其被鞑靼掠走,以后必将被其奴役,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最后死于他乡,我心又何尝不痛,又何尝不想救 之。”说到此处,杜松想到那些可怜的百姓可能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只能过着悲惨的日子,心头一酸,两眼也是通红。
又是长叹一声,杜松才摆脱悲伤的情绪,一指关城内,大声对吴襄道:“可你看看这城内,如今却是大战刚过,战火未熄,城中百姓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正待我等救援。而且鞑靼骑兵未见败势,主动撤退,安知其中无诈?我方士卒又多有死伤,只怕紧守这关城还力有不逮,如何派兵出城救援?这其中孰轻孰重,义武难道不明白吗?”
杜松一番话说得不仅是吴襄,就连关上官兵都是眼含热泪。吴襄又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见百姓被掠心中悲痛,他还是不死心,又道:“大人,属下力薄,留在城中也无大用,愿率帐下百人出城,只求趁其疏忽,能救得一人算一人,就算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杜松见吴襄如此执着,又心中喜欢,沉思片刻,道:“好,就如你所愿。”说完又对身边亲兵队长杜雄道:“杜雄,你带百人随义武出城,万事听义武招呼,不得有违,不然军法从事。”
吴襄听得杜松答应自己的请求已是欣喜若狂,又听杜松竟将亲兵队长派来支援自己,连道:“大人,不劳吴将军,只要属下将士足矣。”其实吴襄何尝不想,只是怕这杜雄仗着是杜松亲兵队长不听指挥,可要让自己听从他人,心中又有担心,不知其到底如何,如果其不知兵法恐怕不但他就连自己也法幸免,不得已才推辞。
杜雄在一边听到杜松令下,忙道:“属下遵命。”又听吴襄推辞,知道吴襄心有顾忌,可是不久前他在西城门守门时,便看到吴襄在城门外大战鞑靼骑兵,对其真是佩服不已,心中也愿随如此英雄纵横沙场,不求立功,但求结识英雄。便道:“吴大人,您放心,下官跟随大人出城必定严守将军号令,如有不从,情愿死于将军刀下。”
吴襄见其言语诚恳,心中放心不少,如果仅凭自己及手下不到百人,的确是希望渺小,恐怕难以救出人来,有杜雄相助,希望大了不少。
这时杜松也道:“义武,你放心吧,杜雄跟随我五年有余,我对其知之甚深,他必定会全力助你。”
吴襄此时也不再推辞,先对杜松行了一个大礼,道:“那就多谢大人。”随后又对杜雄抱拳道:“有劳杜将军了。”
杜雄一把握住吴襄双手,笑道:“将军心怀慈悲,不忘百姓,下官佩服不已,有幸与将军并肩沙场迎敌,心感荣兴,还望将军多多指教。”
此时鞑靼骑兵已经看不到踪影,吴襄担心鞑靼骑兵走远追踪不上,便匆匆与杜松告别,带着手下士卒及杜雄等亲兵打马出关,向鞑靼消失的方向追去。
鞑靼骑兵因为在毛剌关中获得了大量财物装了近百车之多,并要押着两千余大明百姓速度想快也快不了,好在他们虽然伤亡大半,但仍然实力强劲,在这草原上更是如鱼得水,没有人敢打他们的主意。
追了一刻钟便远远看到负责断后的齐赛诺延及其手下千余鞑靼骑兵。吴襄和杜雄高议了一下,自己此时的实力还不足与其硬拼,而且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救出被掠的两千余大明百姓,所以他们悄悄的绕过了齐赛诺延等断后队伍,向着敌中军行去。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绕了一个大圈,才在半个时辰后看到了敌人中军队伍。
负责中军的是色本台吉,并有两千余人负责押送夺来的财物及两千余大明百姓。两千大明百姓也知道此次一去恐怕是有死无生,一路上都是哭哭啼啼,不时回首望向大明方位,脚下更是步履缓慢,恨不能走一步退上两步才好,要不是周围鞑靼骑兵不时有马鞭抽下,恐怕速度还要慢上许多。
此次大战虽然算不得全胜,可色本台吉觉得能掠得如此多的财物,比前两次掠关总合还要多上一倍,虽然有些牺牲也算值得,而且大明的死伤还要比自己更加惨重,也不担心他们还敢出关追击,所以虽然队伍行进中速度较慢,他也并不担心,加之手下士卒经过连夜苦战也是疲惫不堪,他也不想让士卒过于劳累。
吴襄和杜雄就在离色本的中军右则约五里左右的地方与之同行,养精蓄锐,吴襄知道这些鞑靼骑军早晚要休息,埋锅造饭,等他们松懈的那一刻就是自己出击的最好时机,只要能造成鞑靼骑兵的混乱,那些大明百姓就会趁隙逃跑。
鞑靼骑兵又缓慢的行进了近一个时辰,距大明关城已经有四十余里,林丹汗见手下士卒都已疲惫,而且他自己也觉得饥肠辘辘 ,便叫传令兵下令全军原地休息,埋锅造饭,并向中军及后军传令,让他们加紧行军与自己汇合。
很快色本及齐赛诺延得到命令,加快了速度,与林丹汗的大军汇在一起,将大明百姓及掠来的财物赶到大军的中间,并派人守卫。在派出几百名警戒哨兵后,大军原地休息。
大部分鞑靼骑兵在得到休息的命令后马上下马,有的士卒实在过于劳累,倒在地上便睡着了。
林丹汗骑在马上在营中巡视,看着这些自己的士卒,有的甚至连脸的的鲜血还没有擦干净,就一头躺在草地上熟睡,打着轻鼾,他自己心中也不好过。此次万余大军随自己回到草原的只有六千余人,其中还有近半身上带伤,有三千余人长眠在了大明的毛剌关内,他甚至不能将那些阵亡将士的尸体带回到草原上,这恐怕将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第四十一章 草原苦战(二)
    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林丹汗12岁继位,至今已经8年有余,虽然在色本、齐赛诺延等人的支持下勉强保住了汗位,号称全蒙古的大汗,可实际上自己只是统治着漠南蒙古(即内蒙古),而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跟本就没听过自己号令。就算在漠南蒙古也有许多大部落欺自己年轻,实力不强,对自己的命令阴奉阳违,甚至有心将自己推翻重立新主。而且外面又有大明虎视眈眈,在自己东面还有新兴的女真一族实力日盛,在此内乱外困的情况下,林丹汗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将整个蒙古团结起来才能与大明和女真相抗衡,才能在这草原之上立足。
半个时辰后,饭已做好,林丹汗正想下令叫醒全军起来用饭,然后加紧行军赶回草原部落,正在这时却突从西方传来喊杀声,林丹汗一愣,随即汗透重甲,叫了声“不好。”他知道此时自己手下正是最疲惫的时侯,虽然还不知来者何人,可响声震天的喊杀声却说明来者是敌非友,这来犯之人竟掌握如此时机,想来决非等闲之辈。
命手下去打探消息,并叫全军集合,准备迎敌。林丹汗暗道:难道是大明官兵追了上来?还是其他部落想要趁火打劫?
此时叫部下集合已经来不及了,很快从西面杀来一支骑兵,人数不多,也就四五百人,可军容整齐,骑兵手持马刀很快便冲破外围的警哨,而在营地内的士卒还来不及清醒便被闪亮的马刀砍去首级,这队骑兵一路杀将过来直奔帅旗。
林丹汗顿时心惊不已,看这队骑兵装束应该是大明士卒,是大明派出来的追兵还是大明的援军?林丹汗不知道,不过这些此时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被杀得乱成一团的部下重新组织起来,如果任由他们杀下去,自己部下虽然还有五六千人,可在慌乱中却也不是这队骑兵的对手,此时已有百余名士卒死于敌人刀下。
大部分鞑靼骑兵虽然还未清醒,可见到这队敌骑奔向大汗,为了保护大汗这些人却是人人用命,可还没等鞑靼骑兵上马,大明骑兵就已冲杀过来,他们为了能阻止这些大明骑兵,拼死去砍马腿,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拦一时,可往往还没等他们砍到马腿便被马上士卒一刀砍杀,大明骑兵所过之处留下无数鞑靼士卒的尸体。
这队骑兵很快便杀近了林丹汗,林丹汗也在亲兵的帮助下上了马,只可惜身边亲兵只有百人左右,恐怕不是对方敌手。可林丹汗却没有后退半步,他知道,只要自己帅旗一动,恐怕全军都会为之惊慌,到时的损失怕是自己承受不起。
就在大明骑兵距林丹汗帅旗还有二百余米的地方时,从一则冲上一支鞑靼骑兵,阻拦了他们的攻势。来得正是齐赛诺延。
齐赛诺延一生谨慎,虽然此时已是身处大草原中,可他还是不敢大意,怕大明又有追兵赶到,他将部下未受伤的士卒选 出五百人亲率他们在大营左近巡查 ,听到大营传来喊杀声,他忙率人赶了过来,正救了林丹汗的急。
两支骑兵刹时撞在一起,顿时砍杀声一片,一方要斩杀对方主帅以立战功,而另一方却要拼死保护大汗,双方都是舍生忘死,只见现场一片混乱,不时有手臂、头颅飞得老高,地上也不断有战马倒地,士卒落地,随即便被随后冲杀上来的骑兵踏成一片肉泥。
不到一刻钟,双方各自死伤竟达百人之多。不过这里毕竟是在鞑靼骑兵营内,更多的鞑靼骑兵清醒过来,马上上了战马杀将上来,大明的这队骑兵眼看就要被包围了。
正在这时,却从东北方又杀过来一支骑兵,人数更少,只有二百余人,只是这队骑兵却更加精锐。鞑靼骑兵因为大部分都是从沉睡中惊醒,看到大汗有危险,第一件事便是支援大汗,所以其他地方只有星散骑兵。
而这支大明骑兵,最前方的三人仿佛三把镰刀,如同收割庄稼一般,将行进路上的鞑靼骑兵全部割杀。只是他们却不来救被围的骑兵,而是直奔那两千余名大明百姓关押处。
冲在前面的三人正是吴襄、吴安、吴链三人,而杜雄则带其部下负责后队。
原来吴襄等人跟在鞑靼大队附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以求一击必杀,等他们看到鞑靼骑兵开始埋锅造饭时知道机会来了,他们知道在将要吃饭的时侯这些鞑靼骑兵警惕性必然是最低的时侯,他们原来就准备在那一刻发起冲锋。
可没想到,他们全部准备完毕准备冲锋时,却从鞑靼大营另一侧杀出一支骑兵,而且人数竟比自己还多,装备也十分精良,竟将鞑靼大营整个冲乱。
吴襄和杜雄对视一眼却都不知道对方到底是谁,从何而来,难道是杜松派来的援军?
正在他们疑惑时,只见那队骑兵竟直奔鞑靼骑兵的中军大营冲了过去,眼看就要成功时,却又被一队鞑靼骑兵拦住,双方杀成一团,而其他鞑靼骑兵又都向那里冲去。
吴襄看到此时,知道战场上战机是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利用此时的机会救出那些被掠的大明百姓,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与那队骑兵汇合,击杀林丹汗。可眼见那队骑兵已折损近半,而鞑靼骑兵的支援又不断赶到,吴襄知道自己此时实力不够,如果此时他率领的是千名骑兵,恐怕他会毫不犹豫的带队冲向林丹汗所在,但毕竟手下只有两百人,就算冲进去也会被不断赶到的鞑靼骑兵一点点耗尽,如其被其吃掉反不如将这些大明百姓救出来,也许他们会成为一支奇兵。
随着吴襄一声令下,手下二百余人便冲下鞑靼骑兵所布下的包围圈。半刻钟左右,吴襄便带人冲杀到大明百姓身前二十米处,吴襄大喝一声:“此时还不反抗,更待何时?”
说完已带人杀入到负责看守的鞑靼骑兵中,手中一把大刀上下翻飞,带了片片血光,左右的吴安、吴链也是毫不客气,随着手中大斧长刀挥动,收割着一条条人命。
负责看守的鞑靼骑兵本来就人员不足,大多已去救援林丹汗了,只有几百人分散在四周看守着这些大明百姓,他们被这队突然冲杀而至的骑兵杀得遗不成军。
第四十二章 草原苦战(三)
    被围在中央的大明百姓听了那名将领的话,也是一阵骚动,他们有心反抗,可四周那明晃晃的刀枪却又让他们心有顾忌。突听得人群中有一妇女喊道:“与其被这些鞑靼狗掠了回去,还不如拼死一战,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地境上。”
说完这名妇女已率先冲出人群向着最近的一名鞑靼骑兵扑去。这人正是当初在小巷中拿着木棍击杀鞑靼骑兵的那个妇女。
其他人一见连女人都有这种豪气,当然不能让他比下去,特别是那些大老爷们,更是不甘被个女人抢了先,大声呼喊着:“冲啊,杀光这些鞑靼狗。”
喊完便赤手空拳的冲向四周的鞑靼骑兵。四周的鞑靼骑兵虽然装备精良,手中持有利器,可此时已是心志被夺,无心恋战,再加上大明百姓人数众多,往往是十几个人对付一个骑兵,而且因为他们生活在边关,个个都会几下拳脚,加上此时是背水一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大多舍生忘死,有的人竟不顾战马厉害,只身向战马身上滚去,只求阻挡一时,让其他人将战马放倒,以击杀鞑靼骑兵。
开始鞑靼骑兵还凭着手中兵器、跨下战马击杀了许多大明百姓,可随着时间推移,那队二百余人的大明骑兵也分散开来,十人一个小队,纵马于整个战场之上,那里危急他们便出现在那里,在普通百姓的配合下杀得鞑靼骑兵毫无还手之力。而每杀倒一名鞑靼骑兵,其身上的兵器往往可以装备几名大明百姓,战争的天平逐渐向大明百姓倾斜。
这边的战局已经尽占上锋,可在另一侧却不容乐观。鞑靼骑兵眼见掠来的大明百姓被一队突然杀到的大明骑兵救出,却也不敢分兵来救,毕竟这些大明百姓在他们看来还不如自己座下战马的价值,更何况如果大汗出了事,恐怕就是杀尽大明百姓也是得不偿失,所以林丹汗一侧鞑靼骑兵是越聚越多,而吴襄这边却只余十几名鞑靼骑兵还在顽强抵抗,可他们在几十名百姓的包围下顽抗的时间也是有限。
吴襄却知道不能再等了,如果等那队大明骑兵全军覆没,鞑靼骑兵腾出手来,恐怕就要对付自己了,到时自己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他忙将手下及杜雄招呼到身边,又命吴链带一小旗负责组织这些大明百姓,准备撤退,而他自己则率众打马向被围的那队大明骑兵杀去。
被围的这队骑兵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虽然从出现到现在恐怕已经杀伤了近千名鞑靼骑兵,可自己也是损失惨重,现在还能做战的不过百余人,却被近千名鞑靼骑兵团团包围在中间。
眼见对方大汗就骑马站在离自己不到百米的地方,可这百米却是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赶到的。
吴襄带人冲至包围圈外百余米的地方,眼见鞑靼骑兵势大,就算自己这二百余人全部冲上去,恐怕不但救不出被围的骑兵,到最后可能自己也无法全身而退。
吴襄一眼看到在阵边上的林丹汗,忙一勒马缰,调转马头向林丹汗冲去。跟在其后的吴安、杜雄马上也领会了吴襄的意思,打马跟了上去。
林丹汗正全神贯注的看着被围在中间的那队骑兵,只见当中一人满脸胡须,手中使得一把关公刀,左杀右挡好不威风,死在此人手下的鞑靼士卒恐怕已超过五十人。在其左右还有两人,看模样与其相差无几,只是一人使一把双手长刀,一人使得一杆蛇矛,三人配合在一起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自己手下却无人能敌,只能被杀得频频后退。虽然仗着人多势众,却始终无法全歼这队骑兵。
事到此时,林丹汗却只能暗叹这大明英雄豪杰何其多,为什么自己手下就不能多几个这样的人物。
就在这时,吴襄已带人冲向了全神观战的林丹汗。林丹汗身边亲兵时刻注视着四周,以保护大汗,突见本来奔向战场的那队大明骑兵竟突然调头向自己杀来。大叫一声:“不好,保护大汗。”
远近的鞑靼骑兵也都听到了这声大叫,抬头向这边看来,却见二百余骑兵正打马飞奔向大汗汗旗所在的位置,心惊之下,手下难免有些迟顿,竟被身处困境被围而攻之的大明骑兵反击之下伤亡几十人之多。负责包围这队大明骑兵的鞑靼将领不敢大意,忙命手下加紧围缴,同时命外围几百名鞑靼骑兵支援大汗。
只是如此以来铁桶般的包围圈因人手问题出现了缝隙。被围在中央的大明士卒找准了一处薄弱的地方一阵猛打猛攻。
原本就因没有大将,只能靠人多才勉强包围了这队大明骑兵的鞑靼士卒,一时之间难以招架,竟被这队大明骑兵杀出了重围。
杀出重围的大明骑兵却没有立即逃走,而是向吴襄等人奔来。而吴襄此次出击的目的本来就只是为了救这些人脱困,见目的已经达到,而鞑靼的援兵又都已冲了上来,吴襄带人在距林丹汗几十米的地方一拨马头,竟沿着鞑靼骑兵阵营掠过,又向大明百姓所在奔去。出困的大明将领一见也跟在其后撤了下来。
两队人在大明百姓前汇合后停马列阵,而此时的大明百姓在吴链的组织下也已经将仅存的十几名鞑靼骑兵全部杀光,并有几百名拿着抢来兵器的百姓随着吴链站成队列,其余千余人因手无寸铁,只能站在阵后,准备支援前面的吴襄等人。
林丹汗见明军都已经撤退,他也令部下马上集合队伍,在吴襄等人面前列阵。
林丹汗见手下列完队列才发现,自己带出毛剌关的五六千人,此时竟只有不到三千还能列阵,而且士气低下,垂头丧气,大部士卒身上还带着伤,就算无伤的人也是气力耗尽,只能勉强支撑着骑在马背上,如果真的冲锋起来,恐怕不用敌人打他自己就会摔下去。
第四十三章 草原苦战(四)
    再看对面的那不到三百名大明骑兵,虽然脸上也有掩不住的疲惫,可却是各个斗志昂扬,自己手下虽是对方十倍,可林丹汗竟没有把握全歼对方,更何况对方那千余普通百姓也不好对付,真打起来恐怕是要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这时色本也来到林丹汗身边,小声道:“大汗,你看我们还打不打?”
林丹汗也正在犹豫不绝,便反问道:“那你说呢?”
色本来前已经考虑好了,闻言答道:“不打。”看着林丹汗疑惑的看着自己,他忙接着道:“大汗,我们就算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反而又要凭添许多伤亡,而各部落的那些大人恐怕又要责难于大汗了。”
林丹汗听后却是暗恨不已,如果不是有那些小人背后做梗,自己恐怕早已打到大明腹地去了,又怎么会将已经到手的毛剌再还回给明军,可这一切却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有丝毫改变,各个部落的首领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处与自己做对,拌住了自己的手脚,早晚要将这些人清除干净。
可眼下去只能按照色本的话去做,自己手下这仅剩的几千人可是自己最放心的部队之一,总不能在这儿与大明拼光,这样做是毫无价值的,以后还要靠他们帮助自己建功立业。
林丹汗只能怒气冲冲的一挥马鞭,对色本道:“撤,你去安排断后部队,千万不能让大明再钻空子。”
色本闻言离去,半个时辰后鞑靼除了断后的千余部队外,其余伤员及掠来的财物已先行撤离战场,而仅剩下的这千余人也缓缓向后退去。
眼看着鞑靼骑兵缓缓后退,直至看不到踪影,大明军卒及百姓才发出震天的呼喊声,将手中一切可以抛起的东西抛向空中,以此来庆祝这得来不易的胜利。
直到此时那名被困的大明将领才带着身边两人来见吴襄。通报之下吴襄才知道面前这混身鲜血的就是在辽东向有威名的祖家三兄弟,使关公刀的是大哥祖大寿,使长刀的是二弟祖大乐,使蛇矛的是三弟祖大弼。
原来三人当初奉命出关追敌,分兵后不久见关上烽火燃起,三人忙率部下折返回关,可途中屡有鞑靼骑兵骚扰,行军速度无法加快,祖大寿最先率人赶回到当初分兵的河畔,本想马上赶回关城,可部下仅有百人左右,关内有杜松驻守,连他也燃起烽火请求援兵,可见敌势必然强大,自己这百人就算回关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且部下长途奔波也都精被力尽,祖大寿便下令全军原地休息,一方面等待其他部下前来汇合,另一方面恢复体力。
等了近半个时辰,才见二弟大乐、三弟大弼及一个百户回来,大寿实在心急,再也等不下去了,便率众赶往毛剌关。
却不料离关城几里之外便见关上旗帜竟已被换上鞑靼将旗,而关城之下竟有千余鞑靼骑兵守卫,关上也密布着手持弓箭的鞑靼士卒,祖大寿眼见敌军人多势众,自己万万不是敌手,而且听城内不时传来喊杀声,知道战斗还未结束,可自己等人却体力不支,祖大寿只好下令找个僻静之处休息一会,并派出游骑负责警戒,随时关注敌军动态。
休息了不到半个时辰,手下游骑飞马来报,说鞑靼骑兵有撤兵迹象,祖大寿等人听后虽不知鞑靼骑兵为什么会撤兵,但却暗喜不已,忙集合部下准备进关。
可当他们伏在一座小山丘后看到鞑靼骑兵时,却吃了一惊,眼前这支队伍还是往日那支纵横草原不可一视的鞑靼骑兵吗?
全部队伍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六千人,而前锋及中军竟有大半身上带伤,只有后军看上去略好一些,而且看上去一个个不但没有得胜的豪气,反而大部分垂头丧气,好像打了大败仗一般。
祖大寿忙叫来大乐、大弼商议,自己奉命出关追 敌,可敌人没有抓到半个,反而自己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