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士们点头称是。
  优旃回到官中,高声呼道:“卫士们!”
  卫士们在外面齐声答道:“有!”
  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却要在雨中站立着,而我虽然长得又矮又小,却很幸运地在宫中休息呢!”
  秦始皇听出优旃在诉说卫士们的艰苦,就说:“一半卫士回屋休息,到时再出去换岗。”
  又有一次,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想修一个几百里长的大苑囿,养各种各样珍兽奇禽供他玩赏。优旃故意赞叹地说:“陛下,这主意真是太妙啦!多养些兽在里面,待敌人打来,您只要命令它们用角去抵挡就是了。”秦始皇笑笑,放弃了修大苑囿的想法。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为秦二世。为了使京城咸阳更加美观,竟下令把城墙油漆一遍,这下可要消耗很多很多钱财劳力呢。
  优旃听了这命令,拍手吟唱道:
  城墙漆得溜光光,
  敌寇来了不能上;
  城墙漆得油荡荡,
  敌寇一爬准粘上!
  优旃唱完,却又故作为难的样子说:“只是油漆过的东西,不能曝晒,要阴干,漆才不会脱落。我看陛下还是先建一座能把整个城罩起来的大屋子,再油漆城墙吧。”
  秦二世一听,只得摇摇手说:“那就算了吧。”  

陈胜鱼孤兴兵计
 
  秦二世一年(公元前209 年)七月,有两名秦朝军官押着900 名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的密云县)去驻防。这时正是夏天,常常下雨。队伍来到靳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因为此地靠近淮河的支流浍河,地势低洼,暴雨连续下了几天,把大道部淹没了。队伍只好扎下营来,等天晴了再走。这900 人的队伍中有两个强壮的大汉,被推为屯长。一个叫陈胜(?—前208 年),是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一个叫吴广(?—前208年),是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这天夜里;他们在帐篷里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怎样死里逃主。原来,按照秦朝的法律,误了日期,就要杀头。而现在再怎么赶路,也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
  陈胜说:“既然误了期,到那儿是死,现在逃走被捉住了也是死,还不如干脆拼死造反呢!”
  吴广说:“朝廷那么强大,我们怎么造反呢?”
  陈胜说:“天下人受秦皇暴政的苦已经很久了。听说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按理不该由他来继承皇位。应当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苏,因为扶苏常常劝他老子不要多杀人,就被秦始皇派去守长城了。如今听说二世为了篡位,害死了公子扶苏。老百姓只听说扶苏很英明,但还不知道他的死讯。楚国的大将项燕,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又十分爱护,很得人心。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在楚国灭亡时逃走了,咱们楚国人很怀念他。要是我们现在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百姓反对秦二世,响应起义的人一定会很多的。”
  吴广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和陈胜一起干。当时的人都很迷信鬼神,两人就决定利用这一点,先要取得900 个壮丁的信任。他们上街买了块绸子,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然后把这块绸子暗暗塞进一条鱼肚里。一个壮丁从街上买回了这条鱼,剖开肚发现了这个字条,这事一下子在壮丁中传开了。
  那天晚上,陈胜又叫吴广到营地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去,在一个竹笼里点上烛火,然后把它放在草木丛中,远远望去,就像忽明忽暗的“鬼火”一般在闪耀着。吴广还躲在那里模仿着狐狸的声音,叫着:“大楚兴,陈胜王。”
  大家越发奇怪,认定陈胜是个“真命天子”。
  吴广一向爱护别人,壮丁们大多和他很合得来。一天,他趁两个军官喝醉时,故意要军官放他们回家,想用这些话来刺激他们,使他们发火,来当众侮辱自己,以激起大家的不平。两个军官哪知是计,果然扬起鞭子,狠狠揍了吴广几下。吴广大骂起来,军官就拔剑要刺,吴广、陈胜见火候已到,就冲上去夺过两个军官的剑,将他们刺死了。
  接着,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来造反,900 个壮丁一齐响应,揭竿而起。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大起义。  

伙夫出使救赵王
 
  陈胜的部下武臣将军得了邯郸后,在左右校尉张耳、陈余的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闻讯大为震怒,要想把武臣等家眷全部杀头,然后发兵攻赵。
  他的令箭刚刚拔出来时,相国房君劝道:“暴秦还没有消灭,难道还要树立一个强敌吗?我看不如派人去贺喜,并叫他们发兵西袭秦国。”
  张耳、陈余见楚王陈胜派人来道喜,就提醒赵王说:“您自立为赵王,楚王不会高兴,派使臣来道喜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灭了秦国后,就会来灭我们了。我们不如北取燕代南攻河内,得手后,楚王就拿我们没办法了。”
  赵王觉得这话有理,就派韩广率军攻燕。谁想韩广到了燕地,竟自立为燕王。赵王和张耳、陈余领兵北上,驻扎在燕国边境,准备攻燕。
  一次,赵王随便出去走走,却遇到了燕军而被俘虏了。燕军的主将把他扣留作为人质,开出条件,要分得一半土地,才放赵王回去。赵国派去的好几个使臣都被杀掉了,弄得张耳、陈余没有办法。
  这时,赵军中有个伙夫说:“我去跟燕军谈判好了,我有办法让赵王和我一起回来。”
  他去了燕军的大营,对燕军主将说:“你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
  燕将说:“他们是贤人。”
  伙夫说:“你知道他们要想怎么样?”
  燕将说:“想要回他们的赵王罢了。”
  伙夫却笑道:“你还不知道他们要想干什么吗?赵王武臣和张耳、陈余他们驱策军队,不用兵革就能占领赵地几十座城池,他们都有野心想南面为王。难道只是甘心做别人的卿相呵!”臣与君的地位怎么能比?现在大势刚定,所以不敢三分各立为王。以年纪的大小为序,先立武臣,安定赵地的民心。现在赵地已经安定下来了,他们两人也想在赵地自立为王,只是还没有机会。现在你把他杀掉,那么他们就可分赵地而自立为王了。以原来赵国的实力,攻燕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何况以两贤王联合起来,以申讨杀王之罪为名,燕就会很快地被灭掉了。”
  燕将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把赵王释放了,那伙夫驾车送赵王而归。  

外黄儿一言救民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天下,你攻我打,相互厮杀,打了好多年的仗,还是胜负不分,呈现拉锯式的僵持状态。由于连年苦战,言得士兵昔不堪言,百姓扶老携幼远离家园逃避战祸,老弱病残冻饿而死的很多很多。
  有一年,项羽发兵攻打一个战略重镇——外黄。打了好些时候总是攻不下来,据守外黄的宋军防守得十分顽强。项羽为此茶饭不思,很是发愁,正在设想自己是不是要亲自率军去支援。忽然,探子飞马前来报告:“大王,不好了,外黄的宋军向彭越投降了。”
  刚愎自用的项羽勃然大怒道:“好,彭越何德何能,竟然帮了刘邦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就坐收渔翁之利。罢,罢,罢,传令全军,随我去踏平外黄,活捉彭越!”
  且不说这边项羽怒气冲冲率领大军火速向外黄进发,那彭越也是个懂得战略战术的军事家,他晓得凭自己的现有实力难于同项羽硬拼,便避其锐锋,率军暂时撤出外黄。
  项羽很快进驻外黄。
  他余怒不息,把一股怨恨发泄到外黄的百姓身上,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凡是外黄城里15 岁以上的男丁,统统集中到城东活埋。
  顿时,外黄城里传出一派凄凉号哭的声音。有一些人想方设法,辗转相托,恳请项羽收回成命,可是毫无效果。
  这时,外黄县令的门客有个13岁的孩子,自告奋勇地叫道:“让我去劝说楚王!”
  门客急忙把儿子一把拉住道:“千万不能去,项羽杀你好像捏死一只蚂蚁啊!”
  儿子劝慰父亲道:“你就放一百个心!我此去必然成功,绝无灾祸!”
  父亲说服不了儿子,只得放开了手。
  孩子跑到项羽所在的房子前,神秘地对哨兵说:“我有重要情报面告大王。”
  哨兵进去通报,项羽即刻传见。
  孩子见了项羽,朗声说道:“彭越这家伙想来抢劫我们,全城军民怕他毁坏城池,所以暂时向他投降以求安全,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等候大王您来接收啊。现在您来了却要活埋我们,请问,外黄往东十几里城池知道了,怎么还肯乖乖地归顺您呢?”
  项羽听了连连点头,即刻传令赦免那些准备活埋的壮丁。
  于是,从外黄往东到睢阳广大地区的老百姓,都欢呼楚王万岁,纷纷投奔项羽。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前193 年)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韩信是私自离开军营的,按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萧何去追韩信,决不是要抓他归案,而是要向刘邦推荐重用这个人。
  确实,萧何没有看错人。韩信原先在项羽军中当个郎中的小官,由于无所事事,便逃到刘邦营中做了个连敖,以后被夏侯婴推荐提升为治粟部尉。从此与萧何常有了接触的机会。萧何慧眼识英杰,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未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才偷偷逃离汉军的。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
  刘邦却大骂萧何:“一个韩信,小小的治粟部尉,值得你去追回来吗?”
  “大王怎么能这样看待韩信呢?”萧何趁机向刘邦说起韩信的好处来,“要说人才,眼下中国没有第二个能超过韩信的。大王如果要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是帮助你成全帝王之业最合适的人才了,大王到底有没有重用韩信的打算呢?”
  刘邦听着萧何这么一说,才高兴地说:“我就封他个将军,怎么样?”萧何严肃他说:“这还不够。”
  刘邦为了自己的事业,下了最大的决心,说:”我拜韩信为大将,你把他叫来,当惩拜。”
  萧何提醒刘邦说:“拜大将是件大事,不可马虎草率。大王应该挑选吉日良辰,斋戒沐浴,搭设像样的拜将台,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韩信才能行使大将的职权,为大王的帝王之业出力效命!”
  刘邦都照着萧何说的去办了。
  韩信拜将以后,果然不出萧何之所望,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胜,为建立西汉政权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后来,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之为“汉之三杰”。  

韩信暗渡陈仓计
 
  秦朝被推翻后,企图独霸天下的项羽,知道最难对付的敌手是刘邦,便故意把巴、蜀(都在四)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今陕西一带)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的地方,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慑于项羽的威势,不碍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甫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全部烧毁。一是为了便于防御,二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以松懈他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推荐的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拟定了东征的计划后,命令樊啥、周勃等带领大队人马去修栈道,限三个月完工。可是烧毁的栈道接连有300 多里,高低不平,地势险要。修了没几天,就摔死了几十人。修栈道兴师动众,闹得鸡飞狗跳,一下就把兴兵东征的警报传到了关中。
  守在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郴,一面派探子去打听修道的憎况,一面调兵遣将去挡住东边的栈道口。他听说汉王拜的大将原来是曾经钻过人家裤裆的懦夫韩信,汉王的将士们都不服气,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工天天有逃走的,一年也别想修好,就放松了警惕。
  忽然有一天,传来急报说:“汉军已经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县东)被占。”咦!栈道还没修好,汉军难道是插翅飞过来的吗!其实,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率领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这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仅军随即攻占了雍地、咸阳,章邯兵败,只得自杀。
  没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个月时间,关中就变成了汉王刘邦的地盘。  

韩信木罂渡军计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的一天,刘邦在荣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
  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郦食其碰了钉子回来,气得七窍生烟,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帅10万大军渡河击魏,开辟北方战场。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 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汹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宗,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 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韩信背水一战
 
  计公元前204 年,平定了魏地的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大军,想通过太行山区的井陉(今河北西部,邻接山西)。赵王歇和成安君陈涂,就把20万兵力聚集在井陉关的隘口。
  赵将广武君李左车对成安君陈馀说:“韩信正攻下魏地,其锋锐不可挡。但是,我们的井陉关道路非常狭隘,不能使两辆兵车并行,不能使骑兵排成行列。汉军从儿百里外而来,他们的粮车一定落在部队的后面,请您拨给我3 万奇兵,抄小路去拦截粮车,您深掘战壕,高筑营垒,坚守阵地,不出兵文战。这样,他们往前不能进,向后不能退,我再用奇兵切断他们的后路,叫他们没有一点吃的、用的,不出十天,我们就可得到韩信和张耳的头颅。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他们的俘虏。”
  陈馀却说:“韩信现在的兵力,口头上号称有几万。其实不过几千人罢了!像这样兵力薄弱跋涉千里的疲惫不堪的军队,我们反而避开不打,以后遇到强大的敌人怎么办呢?那么其他的诸侯就会笑话我们怯懦,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了。”
  且说韩信派人刺探赵军情况,听说陈馀没有按照李左车的计策行事,这才大胆地向那狭长的隘路挺进。在不到井陉口30 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里发出突击的命令,挑选两千轻骑,让他们每人携带一面红色汉旗,从近道沿着山路隐蔽行进到赵军军营附近。临行前,韩信对他们说:“赵军看到我军败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到那时你们迅即冲入赵营,把他们的旗帜拔了,换上我军的旗帜。”
  接着,韩信派一万人作先头部队,开出营寨,面向赵军,背向河水,排开了阵势。赵军见后,都嘲笑汉军愚蠢。天亮后,韩信率领部分军队开出井陉口隘道。赵军果然全部拉出军队迎击。双方交战了很久,汉军假装败退,赵军全力追击,远离了军营。韩信事先派出的那2000轻骑,早已埋伏在赵营的附近,这时趁机冲入赵营,把赵国的旗帜都拔了,换上了2000面汉军的旗帜。
  再说韩信、张耳率军退入背水的军阵之中,因为那里没有退路了,个个拼死作战,赵军一下子不能取胜。打了一阵拉据战,赵军想收兵回营,可是回头一看,营帐上全是汉军的红色旗帜、大为惊恐、以为汉军已经俘虏了赵王及他们的将领们了。汉军见赵军阵势大乱,趁机两路夹击,大破赵军,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和李左车。
  战斗结束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作战时要背山临水,可是将军却背水为阵,反其道而行,这是什么战术呀?”
  韩信说:“兵书上说,‘必须把军队置于险境,士兵才能奋勇作战,然后可以绝处逢主,获得胜利。’如果把这些平素并没有受我训练的将士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们就都逃走了,怎么还能任用他们作战制敌呢?”诸将都非常佩服他说:“这真是我们想不到的啊!”  

韩信巧借洪水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 年)十月,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赶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
  楚王虽然看不起韩信,但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二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楚将龙且亦是位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十一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
  “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拼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
  齐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应伺机而动,不可鲁莽行事。可是,齐王的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龙且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什。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一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韩信给仇人赐官
 
  秦朝时的一天,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县)的一条大街上,忽然围了一大群人在观看什么把戏——圈中有个宰猪的屠夫,叉着腰,对一个佩着剑的青年人说:“韩信,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骨子里却胆小得很!”
  韩信生气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5 1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