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困恶阳、伐西蜀,这惊天的战鼓声,也震得南唐主李璟心神不宁,因而他马上复信,愿意和西蜀结盟,共同对付周朝。
父亲被周朝围困、忧伤而死的后汉主刘钧,虽然自感无力与周朝对抗,但世仇未雪,此恨难消,有个帮手,也可钳制周朝对自己的再次进攻,他也急忙回信:愿意与西蜀结成犄角之盟。
但是,远水难解近渴;一纸空文,也只得使孟昶精神上得到一点慰藉,很难说有多少实际效果。
对孟昶来说,当前最迫切的是:如何对付像尖刀一样插进来的王景、向训这支周朝军队。
蜀主焦头烂额,愁容不展。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奏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们对周兵一无所知,如何迎敌?臣愿派探马前往打探,以最快速度,探得确切消息,再作定夺。”
孟昶点头道:“好,就依卿所奏。”
王景、向训政下马岭寨后,粮草不继,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王景对向训说:“如今我们前有坚城、后有劲敌,孤军深入,粮草缺短,如何是好?”
向训说道:“后边的黄牛寨,知我已经攻下马岭寨,他也是前后受敌,必定小心自保,不敢妄动。粮草问题,可急派人飞报主上,主上定会支持解决,我与公只管向南进取,攻下营寨也可从敌人手中夺粮!”
“伟哉斯言!壮哉斯言!”王景一拍桌子,站起向他的监军向训连连点头:“向将军尽心报国,本帅佩服!”
议罢,当即精选了三个军头,乘快马飞往汴京报信去了。
世宗接到王景奏表,与群臣计议时,有人上奏,说王景劳师远征,只占取小关一个,费力不讨好,师老无功还不如罢兵。
世宗听了,正在思虑,班中闪出赵匡胤,他说道:
“王景已进入汉中腹地,胜之不易,蜀道艰险,缺粮理之当然,有何可疑!臣愿押运粮草,并探望形势,请陛下定夺。”
世宗大喜道:“有御弟前往,万无一失,朕无虑矣!”
越匡胤当下点起三千军车,并以指挥使罗延瑰为副将,克日起程,并飞檄京兆、凤翔两府府尹,征集粮草五百车,集中待命。等到匡胤兵到,粮草已经集齐,匡胤随即押了粮草,运往秦州边界。同时,又派送表进京的王景部下的三个军头,先行赶赴马岭关报信,使王景、向训派兵前来接应。
王景、向训接报,如释重荷。因山道难行,即由向训领五千人马,由山间小道来迎,接匡胤一行来到马岭关内。
当下匡胤询问双方交战始末,以及王、向二将今后战略部署。二将即把始末一一向匡胤说明,复又说:“只要粮草充足,末将足有信心夺取凤州,直到汉中,指日可待了。”
匡胤详细问了他们作战计划,表示同意,次日,与王景、向训一起,只带了几个卫士,登上马岭附近山顶,潦望了附近地形,只见左右山势果然雄伟,向训向匡胤指点了秦州八寨及凤州所处方位。
匡胤看后,沉思半晌,对王景,向训道:“此地山势险峻异常,道路难行,凤州和秦州八寨之间,必有几处交通咽喉要道。我们应当先深入侦察一番,发现其咽喉之处,派兵袭取,切断凤州与八寨,及汉中的联系,使凤州守敌既无法与八寨联络,又失了退路,军心必然动摇,再各个击破,凤州不难为我所取。取得凤州,秦州失了依靠,西蜀守将不逃必降,我军便可兵不血刃,占领秦州。一旦秦、凤二州打下,西蜀大门已开,大事可定矣。”
王景和向训闻言大喜,谢过匡胤指教,即同一回关,设宴款待赵匡胤和罗延瑰。
匡胤勾留二日,方始告辞,临行,匡胤又对二将道:“这位罗延瑰,乃山西人氏,过去在河东山区作战多年,深晓山区地形和战术,如今我索性将他留下,协同二位吧。”
二将听了自然更是喜欢。当下匡胤把罗延瑰留下,并拨兵一千交罗延瑰率领,自领二千兵马,回汴京去了。
赵匡胤回到汴京,向世宗禀报了粮草已安全运到,并将视察情况详细说明,最后奏道:“王景、向训,诚为大将之材,深有谋略,胆识过人,待别是忠心图报,西蜀可取。陛下当排除异议,不失进取时机。”
世宗闻奏,决心更坚。即又派员将往劳军,并下诏促其继续进兵。
得了粮草,又受到主上犒劳,王景、向训以及西征诸将士,俱各精神百倍,磨拳擦掌,准备下一个战斗。
………………………………………………
第26章两将定四州
蜀国大将三环被活捉,拒不投降,因而被解送汴京。柴荣却拜他为右骁卫大将军,并说:“这是奖赏他不肯投降!”
西蜀主孟昶得知他的第一个关隘黄牛寨并未丢失,王景、向训只是绕道进来取了马岭寨,而且只有三、四万人,这才惊魂乍定,便召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商议对策。
“陛下。”韩继勋已经胸有成竹:“周师乘间从小道突进,必然不带辎重,粮草短缺。我军应当堵住凤州,以断周军的供给,再在马岭寨前派将军守住要冲,使他进退不得,他纵有百万之众,也将陷入困境矣!”
蜀主点头称善,即派大将李廷珪、伊审徽二人为统军使,领兵二万来拒周师,又命赵彦韬领兵五千,前往凤州据守。李廷珪等遵旨,各率本部军马,向北进发了。
李廷珪带领他的兵将,急行军来到白磵寨,与伊审徽并请将研究作战部署,他说:
“离此十五里地名叫黄花谷,这是西蜀的要津,此处必派一将把守,然后你我可直指马岭关,与周军决一胜负,我们就是败,也有黄花谷为退路;如胜,周师就成囊中之物了。”
伊审徽频频点头道:“好,好,只是派谁去黄花谷呢?”
“小将愿往!”李廷珪的偏将王銮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李廷珪说道:“王将军若去,万无一失。请即动身!”王銮领了五千人马,奔黄花谷去了。
兵贵神速!
西蜀这一切军事行动都是正确的,只是在几个方面他棋慢一步,被周军捷足先登了,因而处于被动地位。比如下棋,“宁失一子,不失一先”。他在这次战争中是下降“后手棋”。
粮草,赵匡胤的五百车粮草已经送到,他们才提出“断其粮草”,这已是晚八秋了。
李廷珪、伊审徽二人领兵赶到白磵寨后,计议作战方针。
受到世宗表彰的王景、向训,粮草足备,完全消除了后虑之忧。在决定继续挺进时,按赵匡胤的启示,经过侦察、探访,发现黄花谷是一个咽喉要地,凤州是敌人后退的必经之所。即派裨将张健雄出兵黄花谷,又请罗延瑰领一千军马,兵发凤州之北的唐仓,以堵截南逃的残敌。分派已定,就养精蓄锐,单等与敌人决战。
凤州,孟昶先走了一步,已有赵彦韬的五千兵马进驻;而黄花谷,李廷珪却下手迟了。当他派出的王銮领兵来到黄花谷,张健雄已经守候在那里。
王銮看见周兵已到黄花谷,心中又气又急又恨.他破口大骂:“不知进退的死囚,深入我国腹地,不是来送死吗!”
张健雄回头大呼:“斩将夺关,在此一举。”擎刀而出,与王銮杀在一起,两个人年轻力勇来来往往战有七十多个回合,王銮渐渐感到力不能支,加上张健雄势如猛虎,乘胜而进,从心理上压了王銮一头,王銮渐渐枪法散乱,不能抵敌,拨回马头,向成都方向逃窜了。
张健雄夺了黄花谷,俘获蜀兵近二千人,即将战况飞马报给了王景。
李廷珪从王銮败逃的士兵口中,得知黄花谷已被周兵占领,如意算盘一下子落空,失了方寸,六神无主,正在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时,忽听阵前马嘶人喊,王景、向训已率大军杀将过来。急命牙将张兰、张芳兄弟出阵,二人仓惶应战,哪里抵挡得了气壮势锐的王景、向训,交马不两回合,就难以支持,且战且退,周军铺天盖地,如潮水般冲过去,蜀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这一仗,只杀得尸横绿野、血溅红尘。李廷珪、伊审徽,连王景、向训的两孔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未来得及战上一刀一枪,就率领残部向青泥关方向逃去。
王景、向训已胜一仗。清扫战场后,进军黄花谷,重赏张健雄,并遣人飞奔京师汴梁报捷。
连番大捷,周师对继续向南挺进,信心百倍,只是还有一块心病,这就是身后的黄牛寨。
向训说道:黄牛寨这个钉子不拔,张处存,肖必胜随时都可以从背后向我们进攻。我们已占领之地,终不能连成一片,是否可派一猛将,向他们主动出击,即攻不下也使他们龟缩不出,以免后患?”
王景说到:“不须攻击,在此形势下,可派一以言善辩者,对他们说明利害,晓以祸福,招其来降,如能成功,可兵不血刃变敌为我,彼消我长,岂不更妙!”
向训频频点头:“将军所讲甚是有理,小将不才,愿往黄牛寨一走!”
王景连连摇手:“不可,帷幄运筹,君重任在肩,只出一裨将也就行了。”
帐下韩烈自报奋勇,愿往黄牛寨说降。王景高兴地说:“韩将军就辛苦一趟吧。”
韩烈只带了四名侍从,当天就赶到黄牛寨。在关门下自报“家门”:“周营部将韩烈,有事会见张、肖二位将军。”
守关小校报入军中。张处存、肖必胜二人,因守孤寨已经多日,不见周兵来攻,也不见自己主上有令,从蜀兵败逃的散兵游勇中得知蜀兵已连吃败仗,详细情况,一概不知,终日忐忑不安。忽听守城军士来报,说周将求见,便令开关将韩烈迎入。
“韩将军来此,有何高论?”张处存问。
韩烈说道:“我奉主帅之命,特拜二位将军,以通款曲,我军一战而拔马岭寨,二战而夺黄花谷,另有大将剑指凤州,指日可下,秦州八寨,皆已在我军掌握之中。我军此行,不为穷兵牍武,只为惩治孟昶腐恶,以宣教化,实乃天意如此。黄牛寨所以留存至今,盖由我主帅念二位乃蜀中名将,不忍加兵相害,而存共事明主之心。我中国天子恩威所及,天下共仰,愿二位将军熟思,若能归顺天朝,不唯将军明珠去尘,也保帐下士卒免除刀剑之灾,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一席话,说得张处存心慌意乱,他紧锁双眉正在沉思不琼,忽然旁边一人,大喊一声:“一派胡言!”他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拔出腰刀,向韩烈砍去。
只听“哎呀!”一声,那个“咕嗵”倒在了地上。原来是肖必胜拉起了自己的坐椅,正砸中他的面门,登时昏死过去。
倒地的是孟小群,孟昶的同乡,在京是孟昶殿下侍卫长,奉孟昶之命来巡视八寨以后刚到黄牛寨,就被困在里边,如今,他算是为孟昶尽了忠。“贤弟!”不知如何是好的张处存,见此情况,不自主地喊了一声。肖必胜说道:“大哥,韩将军所言不差。我不是看周军势大,而是看到周朝顺天应民,举的是正义之师,我们归顺周朝,实属弃暗投明。请兄长三思。”
“何用三思,我也是这样认识,原来只是怕贤弟你……,”
“哈哈哈……,张处存、肖必胜、韩烈三个人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张处存对韩烈说道:“感谢王景元帅和将军厚意,我与肖公明日即到营中拜见王将军,听候调遣!”“好,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一家人!一家人!”
韩烈要告辞回营,张、肖要留客宴请,韩烈说道:“喜宴有时,我得赶快回去,把喜讯告诉王将军!”
“那就有劳韩将军了!”
韩烈回到营中,向王景、向训讲述了前后过程,王景命部下准备厚礼接待张、肖及其部下。有人提出宜戒备森严,免中敌人诈降之计。向训说道;
“君昏臣怨,我不信会有明智之将对昏愦的孟昶拼死效命。”
王景只是点点头,也不言语。第二天近午时分,张、肖二人引部大小头目百十人来到黄花谷,王景闻报,令将士去下盔甲战袍,自己领着几个侍从,亲自出帐迎接。张处存、肖必胜见状,慌忙下马,深深施礼,就要下拜,被王景上前搀住,邀至帐内,重新见礼坐下。王景说道:
“二位将军大义之举,实际上已为大周立了功勋,以周王之德,王某当力保二位将军受到重用。”
张、肖二人表示:“承蒙元帅另眼高看,愿为先锋,劝说来将及蜀主顺降。”
王景大喜,即命设宴为二位将军接风。
两相无猜,亲如家人,智勇而宽厚的王景,更赢得了他新老部下的尊重和敬爱。大家开怀畅饮,都有一种庆功和祝贺的心情。
王景此举,深得后人称赞,有诗为证:
饶勇王公武略奇,
征西士卒望旌旗。
不劳长缨英雄服,
千载功勋播远夷。
与王景大军上下欢庆气氛成鲜明对比,李廷珪、伊审徽白磵寨一败,失去黄花谷,只有望凤州方向逃去。凤州城因受城北唐仓镇一于多周兵的威胁,而罗延瑰又有万夫不当之勇,难以战胜,所以四门紧闭。当李、伊及其从众退到唐仓时,又被罗廷瑰挥兵掩杀一阵,蜀将王銮及士卒三千余人被俘。李、伊二人进不得凤州,只好落荒而逃,一路上好不狼狈,好不容易逃到成都,换了素服,拜倒在孟昶前请罪,败军越来越多,孟昶也就免了他们的罪。
每战必克的王景,驱动大军直逼贯通南北的重镇凤州。原先王景派出的一千余人的钳制小部队已使凤州如临大敌,如今大队人马压了过来,凤州城门紧闭,坚守不出。
凤州守将是威武节度使王环,都监赵崇薄,二人性情刚烈,不能容忍周兵的进逼,早想出城一搏;但因王景节节胜利,凤州前边各关被各个击破,凤州暴露于前哨,考虑到凤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咱己的责任重大,王环、赵崇博忍气死守。
黄花谷、白磵寨为周兵攻战之后,近临青泥岭孤立无援,蜀中有名的大将赵彦韬青泥岭孤寨对守,率领本部一千军马退到了凤州。与王环的五千人马汇合一处,使凤州守城的实力增加了不少。
王景大军来到,驻扎在凤州北十五里的唐仓。
派先锋张处存、肖必胜城下叫阵。王环、赵崇博仍隐忍不出,而赵彦韬却有些耐不住了:
“后生晚辈,叛国之徒,竟敢如此猖狂,我要斩此两个匹夫,以代陛下行刑!”
“赵将军暂忍,王景势众,不可力敌;凤州城防坚固,彼强攻也难奏效;待陛下大军来到,再也之决战不迟。”王环极力劝阻。
“京师援兵,至今并无消息,京中能征善战之将,更有何人?我们各个困守,正好被他各个击破。我舍弃青泥岭来此,就是为了集中兵力,与彼决一雌雄,不意二位将军如此怯战!也好,二位可以继续固守,待我一人出城,即不能胜,也杀杀他们的锐气!”
赵彦韬明知王环、赵崇博都是忠勇之臣,说他们“怯战”,是明显的激将法。因为他被逼撤离青泥岭,极想借凤州之力雪辱,这想法对他来说也是很自然的。
王、赵二人看拦他不住,又听到说他们是“怯战”,哪里还能按耐得住?于是王环与赵崇博计议一番,为保赵彦韬无虎,三人一块出城。
只听一声炮响,赵彦韬第一个冲出城门,他指着张处存、肖必胜大骂:
“无耻叛将,还不下马受死,更待何时?”
肖必胜提刀逼上前去,在马上先打一恭,说道;“蜀主昏愦奢糜,赵将军还要死守朽木,岂不可惜!何不……”
肖必胜话未说完,赵彦韬大喝一声:
“放屁!一派胡言!”说罢飞马过来,抢刀便砍。
肖必胜面无恤色,似乎还带着一丝微笑,从容应战。
两杆大刀,寒光闪闪,火花四溅,铿锵之声,不绝于耳。赵彦韬咬牙切齿,刀刀追命;肖必胜游刃有余,招招化解。起初,肖必胜似乎并不十分认真,他想着能把赵彦韬俘获过来,既能立功,也不伤这个曾与他同朝的前辈,因此,下手自然就情留三分。
这实在是一场“不公平竞争”,一个是恨不得把对方为一刀斩于马下;一个是连伤着他都有点顾忌,若对方是个平庸之辈倒也好办,怎奈那赵彦韬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刀法娴熟不说,今天又来得极为凶狠,这就更给肖必胜增加了困难。
于是两人来来往往,杀了六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王景看得真切,他看出了肖必胜的心思,暗暗点头称赞。
王环、赵崇博从赵彦韬的情绪和不同寻常的勇猛上,看出他效命沙场的拼颈,也对他钦佩不已。
两个人又战了近四十个回合,求胜心切的赵彦韬,刀刀着力,已经累得通身汗水,他更加着急起来。
一味招架的肖必胜,这时也有点耐不住性子。他想:内行人焉能看不出他是在让招,那将要对他作种种猜测,自己如何交待?
两个人都急于结束战斗。
又是一个回合,两马相交,赵彦韬用尽平生之力,将刀高高举起,斜劈下来。叙劈,命中面积大,而这一刀着实有份量。他想:这一刀要解决他!
肖必胜看得真切,他想:就在这一下了!
肖必胜没有躲,他也用尽平生之力,甩起他的大杆刀,不是自下而上,而是从斜的方向向赵彦韬的刀柄上磕去,只听“当嘟”一声,赵彦韬的大刀斜向了前方、向下的刀势未减,都劈空了。因为用力过猛,身子斜歪在马上,失去了平衡,左脚马蹬已高高跷起。赵彦韬左手狠抓着马鞍,就在这摇摇欲坠之时,肖必胜从从容容,“噌””地一刀,赵彦韬右前的马腿已被斩为两截,“咕咚”一声,那战马结结实实地向右前摔倒,还没有恢复坐姿的赵彦韬,一头在地上,脑浆迸裂,他连“哼”一声都没来及。
这场搏斗的结果,王景早已看得十分清楚,而今见胜败已定,不失时机地驱大军,掩杀过来。王环、赵崇博拼力抵挡,哪里还能抵挡得住,赵崇博与张处存相遇,战不到三回合,就被生擒活捉;王环被周兵团团围住,坐骑被砍倒,被众军捉住。
失去了将帅,凤州六千余士卒,全部投降。
王景命军队排列整齐,像检阅一般,秩序井然,进入凤州,安抚百姓,安排城防管理等各类事宜。
一切安置妥当,命校尉将王环、赵崇博带来,二人都怒目而视,立而不拜。王景亲自离座解去二人绳索,请二人入座,二人仍然一言不答,也不入座。王景无奈,只好将二人分室囚守。
被囚之后,赵崇博不食不语,最后绝食而死。
王景多次与王环谈话,晓以大义,什么孟昶荒淫无道、有失宣教呀,明臣择主而事等等。王环情绪稍缓,但仍不向王景投降。他后来被送往汴京,世宗亲自和他谈话,看到世宗的文才武略,统一中国的大志。王环才如梦初醒,一下子俯伏在地,痛器失声。
看到王环大义凛然,世宗特授他为右骁马大将军。并说:“这不是奖赏他的归顺,而是奖赏他的不肯投降!”
周兵势不可挡,西蜀兵不触即溃,一员员战将,死的死,俘的俘,狼狈逃窜,丧魂落魄,再不敢言战。成都满朝惊恐,惶惶不可终日。孟昶与群臣紧急磋商,文武各职众口一词,赶快求和。
孟昶急命中书令写了一封求和的书信,连夜送往汴京。
世宗接信,打开一看,那信的大意是:
兵乃危事,战为逆德,偏居一隅的西蜀,并没有得罪中国,大周发兵犯我边疆,无故兴讨伐之师,实难理解。西蜀愿与大周修通好之礼,往来如兄弟之邦,以休兵息民,省费蓄食,实为互利;不然,蜀之道路险阻,劳师经年,粮饷困难,于周有何益处?故而致书陈情,愿大周陛下三思而行。
明明是吃了败仗,致书求和,却还说是为周朝考虑,而最后还自称“大蜀皇帝”!
世宗读毕,勃然大怒,他连回信也不写了,指着来使,大声地斥道:
“你回去告诉孟昶,他贪馋虐民,昏迷废政,我代天施罚;孟昶若懂得事体,要奉表称臣,献纳土地,按岁朝贡,我即收甲罢兵;不然,将自食恶果!”
战不能胜,求和不成,孟昶愁苦无计。
老臣王昭远说道:“主上不必忧愁,我蜀地沃野千里,府库充实、道路奇险,周兵即来,栈道不通,粮草不继,他们以急战为利,我以坚守为功,岁深月久,周兵自去矣。”
孟昶无可奈何,除了给唐主李璟修书一封,望其从南方出兵,以践互助盟约,同时自己只好广招士卒,在剑门关、白帝城屯聚大军,以确保西蜀大门的安全。
由于募兵太多,用备不足,府库空竭。没有办法,就铸铁为钱,因此民间用的铁器都实行了专卖,群众苦不堪言。
当王景战凤州时,向训领兵一支,奔向秦州。
镇守秦州的是观察判官赵玭。为了确保这个重镇的安全,孟昶又把雄武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勋派去。韩继勋在成都时,就如何抵御周兵,说得天花乱坠,但一到秦州,就终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但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嘻哈玩乐,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稳如泰山的感觉。
他暗中安排了几个心腹密探,严密盯着战场风云,一天三报。
一天,一个小校“打猎”回来,进入他的住室,神色慌张。
“有什么情况?”韩继勋间。
“黄花谷、黄牛寨、青泥岭、白磵寨全部为周兵所占,敌兵现兵分两路,一支由王景率领直逼凤州,另一支由向训率领,向秦州方向而来。”
“再探,专报向训这一支兵马!”
“是!”小校风风火火地跳出去了。
不一会儿,赵玭来见,“韩将军!”
“什么事?”
“城外有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
韩继勋猛一惊,心想:怎么来得这么快!
但他却哈哈大笑:“三百多人就来攻打秦州,可笑!”
“不,不是周兵,是从黄花谷李廷珪部下逃回来的,要求进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