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匡胤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月二十一日,匡胤御驾起程,三日后到达荥阳黄河渡口,正在部署河防的西京留守向拱,也就是过去赫赫有名的老将向训,闻报亲自到荥阳来接驾。
他对匡胤道:“据臣所派出探骑侦察,李筠所派范守图,兵不足五千,作为先锋袭取孟州,陛下应迅速派兵过河夺回孟州,并占领太行山口,如稍有迟延,十日内敌方大兵必定云集,扼守住太行山口,那时再过太行,也就有点迟缓了。”
匡胤听从了他的计划,当即下令,韩令坤、马全义、罗延瑰三将,各帅骑兵五千,连夜渡过黄河,分兵克复孟州和控制天井关,轵关,守太行山通向泽州的要隘。太祖领大军随后陆续渡河,向泽州方向挺进。
且说那韩令坤过了黄河,领五干铁骑,直奔孟州。
那范守图,提北汉一名牙将,被刘钧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官位骤升数级,正在兴头不已。他在北汉也算一名勇将,手使双刀,近十年来,在北汉那些十分软弱的兵将中称雄,这次奉命攻打孟州,又正值原河阳节度使李继勋,因统兵随慕容延钊北征,留在河北未归,新节度使尚未任命,只有文官及数百城防兵。无法抗拒,遂被范守图袭取。他那里晓得来兵的厉害,闻听有宋兵来袭,便大开城门,领自己兵马倾巢而出,来战韩令坤。
二人也不答话,刀来矛去,战作一团。范守图均虽是北汉勇将,那里能敌得住身经百战,勇闻南北的韩令坤,战了三十多个回合,范守图抵敌不住,只好纵马逃走。韩令坤矛头一挥,领部下铁骑紧紧赶来,直杀得那些潞州兵哭爹叫娘,四散而逃。
范守图逃孟州城下,只见吊桥高扯,便大喊道:“快放下吊桥,接应本节度使入城。”
城楼上站着孟州州掾,指着范守图道:“你这叛贼,趁机袭取了本州,如今天兵已到,却不许你再入孟州了,快快下马投降。”
范守图见势不对,只得饶城而逃。才走了数步,韩令坤早已赶到。范守图无法,只好挥刀再战,战不到十余个回合,被韩令坤用矛尖逼开他的双刀,倒转柔杆,在范守图背上狠狠一击,喝声:“下去!”登时抒范守图打落马下。早被宋兵活捉起来。潞州兵见主将被捉,也纷纷投降。
这时,孟州掾才开城放下吊桥,到韩令坤马前用伏地请罪。韩令坤道:“你本是文官,城中又无可守城之兵,而被叛贼袭破,非汝之罪,如今又扯起吊桥,断叛贼归路,功罪可以相抵,今后安心拱职便了。圣驾不日就到,你速去准备粮草,供应过境大军,则又是功劳了。”
州掾自去准备不提。
次日,韩令坤听说圣驾已到达怀州。便押解了范守图,到怀州来见匡胤。奏道克复孟州经过。
那范守图见了大宋皇帝,吓得战战兢兢,只是叩头请降。匡胤即命他先在韩令坤部下效力,如有立功表现,再正式任用职务。可笑这范守图只当了五天节度使的虚名,结果几乎连个牙将也当不成了。
这时,马全义、罗延瑰也都差人来报,已经顺利控制了天井关,轵关两处交通要隘。匡胤便令分兵一部分镇守孟州和两处关隘,余众仍随太祖过太行山,往泽州前线。
再说那慕容延钊、石守信、高怀德、董遵海,攻打长平关,只因关势险要,一连攻了五六天,未能奏效。这时,听到太祖赵匡胤引兵御驾亲征,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石守信当即与慕容延钊等人商议道:“长平关久打不下,圣驾将至,如果圣上到来,我等仍未攻破长平关,岂不显得我等太无能了吗?所以必须智取,力争在圣驾到来之前,拿下此关。”
正议之间,忽报说王全斌将军派了二位裨将前来联络,慕容延钊大喜,忙令请进。
只见那二个裨将道:“王将军领兵袭泽州,由于山势险恶,地形复杂,怕孤军深人,有所不利,所以于西北山中隐蔽,让我等寻找幕容将军队伍联络商定行止。”
石守信忙问道:“王将军的队伍距此约有多远。”
一个裨将道:“大约有三十余里,但由于山道弯曲,按道路计,怕有近五十里的路程。”
石守信沉思一会,对慕容延钊道:“王将军即在附近,大事定矣,我有一计,必可以占据长平关。”
慕容延钊道:“有何妙计?”
石守信道:“可以效万岁当年清流关、涡口、紫金山等地的战例,加以溶合贯通,如此,如此,破关必矣!”
计划已定,便让那二员裨将回复王全斌,大家按计划行事。
次日一早,慕容延钊便领了万余兵马,陈列阵式,横刀大驾,叫李筠出来答话。
李筠闻报大怒,也率兵万余出关迎敌。
慕容延钊见李筠出来,便高喝道:“叛贼李筠听了,现在我大宋皇帝御驾亲征,马上就要到来了,你如识时务,速速下马投降,否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李筠大怒道:“背主小贼,少逞利口,来来来,我与你大战三百合!”
挥刀向慕容延钊便砍。慕容延钊横刀急架,战了二十多个回合,高怀德纵马挺枪,来到阵前喊道:“慕容将军稍歇,待我来擒此叛贼。”
慕容延钊便退过一旁,让高怀德接上与李筠厮杀。二人战了数十会回合,慕容延钊又大叫道:“高将军稍歇,我来与他决一死战!”挥刀又杀上来。高怀德便退立一旁观战。
李筠哈哈大笑道:“你们用这种车轮战法,吾何足惧,就是你们一齐上,我也不怕。”
挥起大刀,奋勇砍杀。长平关内的北汉相卫融和监军卢赞,怕李筠有失,忙提起兵刃引本部军马,出城助战。
慕容延钊忙举刀战住二次,又战了二三十个回合,慕容延钊假装力怯,拨马便走。卫融、卢赞那里知道厉害,只道是慕容延钊不敌,引兵掩杀过来。高怀德也装着战李筠不下,看慕容延钊后退,也虚晃一枪,退了回来。
李筠见宋兵全线溃退,喊道:“此时还追击,更待合时?”
指挥他的三万大兵,随后追杀过来。
由于大会寨山路狭窄,宋兵一时难以都进入寨内,便沿山角大路、广阔峡谷之中,向南退去。
一时之间,峡谷之中人头钻涌,拥挤不堪。宋兵逃出峡谷南口不久,李筠的大队人马,后尾方进入北口。
李筠正在兴匆追击,忽然后队大乱,董尊诲引宋军早已埋伏在西边山上,滚石擂木纷纷落下,还夹杂着火箭,如雨点般射下,虽然这峡谷宽处达十余丈,两边山坡也不陡峭,但谷中已塞满了兵马,滚石依然伤了不少人。加之火箭燃着枯木野草、李筠后队秩序大乱。刚入谷口的潞州兵,纷纷压路出谷向长平关方面逃去。
这时慕容延钊和高怀德又引军杀回,李筠抵敌不住,只好从原路退回。虽然这时山坡上已停止滚下木石,李筠的兵马已折损不少,队形已乱,刚刚出谷不远,前边一声炮响,一彪军马拦住去路,乃是大将石守信,提枪直取李筠。李筠不敢恋战,勉强斗了几合,夺路而走。
看看来到长平关下,只见关上遍插大宋红色旗号。关门大开,一将金盔铁甲,手执烂银枪,大喊道:“李筠,认识某家吗?”原来正是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他在慕容延钊等诈败诱李筠大兵离关之后,便从山后袭取了长平关。
这时,前后来兵已达七八万人,李筠的三万兵马已死伤近半。如何抵敌得住。也顾不得众多兵了,与卫融、卢赞集中数千精兵,拼命冲出重围,向泽州方面败退。
看看距离泽州方面不过十余里的地方,李筠见慕容延钊,高怀德的追兵已被摆脱,心中略慰。惊魂甫定。又见只南方山道上尘土扬起,一队铁骑急驰而来。当先一将手执支八长矛,大喝道:“李筠休走,认得俺大将韩令坤吗?”
原来,太祖大兵已过了天井关,杀到泽州附近安营,令韩令坤率几千骑出来哨探,正遇李筠败兵,卢赞如何知道韩令坤的厉害,挺刀来战韩令坤,李筠趁此机会,招呼卫融,刺斜里夺路向泽州方向逃去。
那卢赞和韩令坤战不到三十个回合,被韩令坤一矛挑于马下,登时了帐。
李筠与卫融拼命逃走,正行近泽州附近,前边又有一彪军马拦住去路。李筠不由魂飞天外,叹道:“天丧吾也。”
只见那为首一将骑一匹青花马,执九环金背大砍刀,高叫道:“公主勿扰,快快进城,末将阻挡来兵。”
李筠定睛看时,原来是自己部下大将儋圭,方始放心。连忙与卫融领数千残兵,逃入泽州城去了。
那儋圭果然武艺不凡,接住韩令韩厮杀。二人战了数二个回合,不分胜败。儋圭见敌韩令坤不下,宋兵大队也源源而来。不敢恋战,虚晃一刀,荡开阵脚,也顾不得手下兵丁,夺路独自向泽州方面逃生去了。未来得及逃走的潞州兵,见主将已逃,纷纷向宋军投降。
韩令坤见李筠已逃远,赶不上了,又见慕容延钊等人率大兵已到,便上前与他们一同见礼。
慕容延钊听说万岁圣驾已在南边十余里外安下大营,便传令鸣金收兵,把自家队伍,委托部将指挥兵士就近选择旷地方安营,打扫战场,安抚降卒,自己约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全斌、董遵诲同到匡胤大营来朝见。
匡胤听说已打下长平关,这一战把李筠三万精锐杀了个落花流水,心中大悦,对五将慰勉一番,令他们回营,明日齐集泽州城下,攻打泽州。
次日黎明,匡胤起来,令众将整顿队伍,连绵十余里,向泽州前进。匡胤见那山路崎岖,路上大小石块不计其数,便亲自跳下马来,搬了两块大石,扔入临近山沟。众兵将见圣上亲自动手搬石,那敢怠慢,也都纷纷投入清道,搬的搬,背的背,不一时,已清出了一条平坦大道。午牌过后,大军已达泽州城外,匡胤传令放炮安营。
次日,命慕容延钊到关外才弱战,城内派儋圭出战,与慕容延钊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败。匡胤怕慕容延钊有失。传令鸣金收兵。以后接连日,匡胤先后派出高怀德、罗延瑰、石守信、王全斌出战,城中只是有儋圭一人出马。但是总是打个平手,战儋圭不小。
匡胤因向众将道:“泽州城中所恃仗者,看来只有儋圭一人了,此人确是一员勇将。我欲收报此人为我所用,不知众卿有何妙计?”
王全斌道:“明日可由末将前去搦战,与他战上几十回合,故意不敌,落荒而走。我见此处西南地方虽略平坦,但灌木丛杂,可暗中在此埋伏绊马索挠钩手,待我引他到此,将他绊倒,便可生擒了。”
马全义道:“王将军之计虽然可取,但王将军已与儋圭见过阵仗,如诈败逃走,儋圭未必相信。不如明日由我出战,儋圭不知我的武艺,如诈败,他必然认为战了几天未拿下一人,今日见我败走,必贪功追来,就可用计了。”
计议以定,次日黎明,马全义率兵到城下大喊:“让儋圭出来,与本将军决一雌雄!”
谁知一连喊了一会,城中毫无动静。马全义让士兵轮番叫骂,城中只是不理。看看天色已午,只好收兵回营,来见太祖。君臣都估摸不出城中为何不让儋圭出战。
次日,马全义又领兵去城下骂城,城中仍然不见动静。
直到第三天晚上,有潞州兵十数人在一小头目率领下,来宋营投降。
才知道这个儋圭本是契丹人,流落中原,投入李筠部下为将。如今见宋朝近二十万大兵包围了泽州,又一连五天,一天一换战将,个个都比他武艺高强。已挫动他的锐气,暗想,城中兵不过数千,又无什么战将,目前李筠只靠我一人,如此下去,日久城池必破,我也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便乘夜缒下城来,逃回契丹去了。所以,城内无将可以出战。
匡胤闻知此情,便对众将说:“叛贼已无斗志,军心动摇,应趁此攻城,破城之日可经到来了。”
即下令,高怀德引兵五千攻打东门,慕容延钊引兵五千攻打西门,王全斌引兵五千攻打北门,马全义引兵五千攻打南门。对泽州发起猛烈攻击。
那李筠在泽州城内,自得知儋圭乘夜逃亡,城内军心已乱,急得惊慌失措,毫无主意。这时,他有一个小妾刘氏随他在此,便劝他说:“事已至此,只能乘夜开城突围,退保潞州,那里尚有守节驻守,而且北汉刘钧也屯兵于太平驿,尚可重整旗鼓,与赵匡胤决一死战。”
李筠听了,犹豫不决,这时却又有人对他说:“目下如果开城突围,手下无有足够兵力,也无勇将,如冒然出城突围,并没有成功把握,如军士见宋兵势大乘机劫持将军投降宋军,那时就不好办了,不如死守为宜。”
李筠见说:“也觉得有理,因而心中毫无主见,焦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这天他正在帅府与卫融商议如何对付宋兵入城,只见部下一员裨将浑身血污,奔跑来说:“宋兵由马全义率领,组成敢死队攻城,那马全义身中数箭,仍然奋不顾身,攀上城墙,杀死城上士兵,下城打开了南门,现在宋兵大队已进城了,请王爷速速离开,杀回潞州去吧!”
李筠凄然一笑,对卫融说:“你我和卢赞三人,领兵南下,现在数万兵马全军覆没,卢赞也死,我还有什么面目返回潞州!丞相你逃命去吧。我自当以死报答后周,克尽臣节!”
说毕,命令卫士将师府柴草库点燃,自己便要跃身火窟。他的小妾刘氏一见,哭着也要寻死。李筠道:“你不能死,现怀孕在身,快逃命去吧,如将来生下一男,务必让他为我报仇!”
说毕,推开刘氏,自己一跃而跳入火中,登时衣服,头发都燃出火来。火光中,只见李筠挣扎一阵,终于跌倒,随着一股焦臭气味迷漫升来。观看的几个卫士无不骇然。那刘氏哭拜于他,叩了几个头,逃命去了,卫士们也一哄而散。
只剩下一个北汉丞相卫融,他也想跳入火中自焚,但是看了李筠在火中挣扎的惨状,又失去了勇气。只好叹口气,跑出帅府,找到一匹无人骑坐的马,飞身跨上,向北门跑去。才走了一箭之遥,只见前边宋兵蜂拥而来,为首一将正是王全斌,王全斌大喝一声:“叛贼哪里走!”
他见卫融手中没有兵器,便摧马向前,轻舒猿臂,一把抓住卫融束甲带,把他扯下马来,掷之于地,喝令军士,将卫融牢牢缚住。
这时,太祖在众将保卫下,已经进城。太祖急令停止追杀,愿降的一律免死,并派人救火,安抚百姓。
匡胤到了帅府大堂坐下,王全斌解卫融来见。匡胤对卫融道:一现在城池已破,李筠已死,你还不降顺吗?”
卫融喝道:“你能够负周,我却不能负汉!”
匡胤最讳的就是怕有人说他负周,听了此言,不由大怒,执手中铁骨朵一下敲到卫融额头上,只打得卫融血流满面。
卫融却大叫:“死不负主上,死了也值得!”
匡胤叹道:“此忠臣也!”
命人把卫融带下,为他医伤,好好调养。
次日,匡胤整顿兵马,向潞州进击。
这时早有从泽州逃出的李筠几个部下小头目,赶回潞州,向李守节报信。李守节闻报大惊,慌派人到太平驿向北汉主刘钩处求救。谁知刘钧闻知李筠全军覆没,如何敢再抵敌宋兵,早已连夜拔营,逃回晋阳去了。
这时,宋太祖大兵早已到潞州城下,李守节无法可想,只好开城投降,负荆拜伏于匡胤马前。
匡胤道:“卿过去几次哭谏李筠,劝他不可造反。如今他不听劝告,而兵败身亡,与你没有干系,不必惊慌。”
李守节谢恩,遂迎匡胤进入潞州。匡胤下令开仓救济潞州城内百姓,并豁免本年应缴钱粮。大宴随征群臣,让李守节和卫融也参加宴会。
席间,说想卫融不肯降宋,应成全其忠于北汉之志。便命卫融修书一封给北汉主刘钧,报告自己作战被俘经过,以及尽忠决心。同时,又让李处耘起草一诏书,向北汉主提出,愿送还卫融,以交换被李筠送到北汉的监军周光逊。写毕书信,派人送往晋阳。
谁知停了几天,使者回来,带回的信息都是北汉主刘钧不肯用周逃逊交换卫融。
卫融真想不到,自己身为北汉宰相,而北汉主竟不愿用一个地方州的监军去交换他回国。不由长叹一声。匡胤因对卫融道:“如此无义昏君,还效忠他干什么!”于是卫融方表示愿降。太祖遂任命卫融为太府卿。
又命李守节调任山东单州团练使,处理了潞州家务后,可直接往单州上任。李守节谢恩。后来匡胤回京以后,李守节把李筠小妾刘氏从民间找回,领她一同往单州赴任。刘氏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由李守节抚养成人。不过,却没有再与李筠报仇,也作了宋朝的军官,这是后话。
匡胤对潞州安抚既毕,驻在监近邢州的安国军节度使李继勋赶到潞州来朝见。匡胤便让他担任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泽州则由随慕容延钊出征的董遵诲镇守。
六月二十九日,匡胤起驾,引兵凯旋回京,七月一日到达开封府,这一次征代李筠,不足二个月,便大功告成了。
………………………………………………
第39章雪夜访赵普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赵普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十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赫然乃是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潞州,返回汴京以后,便开始考虑处理李重进的事了。他决定再给李重进一次机会,派了六宅使陈思诲带了丹书铁券诏书,前往扬州抚慰李重进,诏他进京朝见,产改授平卢节度使。
陈思诲带了太祖诏书,到达扬州,晋见了李重进。那李重进接谈了诏书,又听陈思诲讲,太祖已破潞州,平定了李筠叛乱,心中骇怕,便打算随陈思诲入京朝见。
李重进的部将向美、湛敬,听说李重进打算入京朝见,便一齐来见李重进劝阻。
向美道:“明公乃是周室至亲,那宋主终久会对你不放心,如果冒然入宋朝见,入他掌握之中,再回扬州,恐怕就难了。”
李重进沉吟道:“如果抗命不去,宋主必然震怒,如果他兴师问罪,叫我如何办呢?”
向美道:“俗话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目前赵匡胤亲征潞州刚回,兵力必然疲惫。所以,如在扬州等他兵来,倒不如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出兵直捣汴尔,使宋祖措手不及,必定可成大功。”
重进听后摇头道:“我兵仅有不足五万人,要去对抗汴京数十万禁军,恐怕无济于事。”
湛敬道:“不然,我们可以与南唐联络,求他们出兵支援。如果有唐兵相助,就不必惧怕什么了。”
李重进听从了他们的意见,遂拘留陈思诲,不让他北返,并且修书,派人赴南唐联络。一面修整城池,操练兵马,准备与宋兵决战。
南唐主李景,早在柴荣征淮南时,已震慑于赵匡胤的威名,如今李重进来信,要求南唐出援助他反宋。李景如何敢冒然答应!他与臣下商议之后,决定一面敷衍李重进,一面暗地派了使臣前往汴京,把李重进致南唐的密书带上,去找来太祖自首,以减轻南唐的灾祸。
赵匡胤自平潞州回汴京之后,大宴群臣,为韩令坤、慕容延钊、石守信等随征诸将贺功。都有赏赐。另外升赵普为枢密使,御弟赵光义为泰宁军节度使。
不久,前周朝宰相李谷卧病多年后去世,匡胤亲临吊唁,并为之停止早朝二日。
不觉已到九月,这一日,枢密使赵普奏道说:“南唐派了使臣赍贺表来京,贺潞州大捷。并进呈淮南节度李重进致南唐密书。
匡胤自派陈思诲去淮南安抚李重进以来,已经有一个多月,不见陈思诲归来,正在疑惑不定,闻知南唐有李重进密书,忙令传南唐使臣晋见。不一会,使臣来到,拜贺已毕,呈上李重进密书,只见那书上写道:
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主麾下,重进周室之懿亲,藩镇之旧臣,世受先帝深思,不忍背负,今将举兵入汴,乞大王援助一旅之师,联镖齐进,声罪致讨,幸得成功,重进当拱手听命,还政朝廷,少效臣节于万一,宁敢穷兵默武为哉?惟大王垂谅焉。
匡胤看毕,勃然大怒道:“朕待李重进不薄,近又派陈思诲去,赐他丹书铁券,他竟敢暗地勾结南唐反朕!”
遂即分付南唐使者回国,转告唐主,切不可用兵支持李重进叛乱。
即日,匡胤便点石守信、王审骑、宋延渥、李处耘四将,领军五万,水陆并进作先锋,匡胤咱领兵五万,随后起程,御驾亲征。
李重进在扬州操练兵马,单等唐兵到来后即行誓师北征。可是连等二十余日,不见唐兵到来。这一日正在帅府与部将向美、湛敬议事,忽见旗牌官匆匆来报说:“宋主赵匡胤御驾亲征,前部先锋由石守信、王审倚率领马步兵;宋延渥、李处耘率领水师,沿着漕运河南下,大兵已过高邮了。”
李重进一听,吃了一惊,说道:“唐兵尚未到,宋兵已至,如何是好?”
向美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朝,今来兵既到,正应与他一决雌雄,何足惧怕。”
湛敬也道:“宋兵远道而来,必然疲劳,如今趁他立足未稳,末将愿领兵前去,截住厮杀,定能大获全胜。”
李重进应允,让向美、湛敬二人,领兵一万,前往高邮路上迎敌。
石守信正领兵向扬州前进,忽有探马来报,淮南兵前来迎敌,已有十里之遥了。石守信忙令来延渥、李处耘领导水师船队在高邮湖上结阵,并安排旱寨,自己同了王审倚,先引军二万迎战淮南兵。
又往前行了几里,只见对面尘头大起,向美、湛敬已引军到来。那王审琦一见,高喝道:“无知小辈,胆敢拒抗天兵,速速下马受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