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明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岂能尽如他所愿。
这时,已是崇祯五年八月间。
崇祯使人来叫他内书房商议捐饷一事。原来朝廷所派总督三边军务兵部右侍郎杨鹤上奏,请求朝廷加派粮饷。称本岁陕西大旱百余日,民间颗粒无收。朝廷大军虽秉持朝廷剿抚并举之策,然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加入贼军,以至贼势日众。
但朝廷此时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各路流寇作乱,所过之处,祸害甚烈。常是烧杀得焦土遍地。兼且天灾频仍,那有粮饷可出。
户部尚书黄运泰又上奏:边军此时共六万,按照各月应给米五斗,共计应预备七十六万七千六百石;马骡二万四千匹,四月至十月每月九斗、十一月至三月每月一石二斗,共应预备二十九万五千二百石,预备料豆二万石。这米粮按照惯例派临清及德州仓一班,所差部分由庐、凤、淮、扬官价购买;此外临近冬季,还得给京营及边军将士及早预备御寒的衣物。二事齐齐到来,把崇祯急得焦头烂额。便从自己做起,命令宫中裁减用度,然计算下来也不过年节余三十余万两。杯水车薪,却是无济于事,再说这节余的钱还得来年此时才能有出。是以召集百官大朝会商议此事。
百官提议到大多是再加派民间的辽饷以解燃眉之急,崇祯颇以为然。
刑科给事中吴执御却上言道:去年辽饷不过四百万,今年初已加至七百万,臣算了一下,按照杨总督之奏及边关所需,现今还差一百六十万。但民间之税赋已是极重,现今如果再加派的话,则恐民间不胜重负,流于贼寇。此事断不可为,以臣看来,这粮饷不足,皆因天下之粮饷皆出京师。而两京之兵,则占三成以上,若着吏部选补贤能,使之以本地钱粮,训练本地部队,则朝廷可清查各驻军中冒名顶饷之事,清退老弱之兵,缩减部队冗员。如此,则朝廷支出的饷银大大减少,而民间税赋负担亦可相应减轻,从贼之人必少,可谓一举数得。
崇祯却认为要是将当地钱粮都用来的训练当地部队,则戍边的军队饷银无法保证,弃之不听。
廷议数日,却无任何结果。
首辅周延儒则上书称,值此国家危机之际,可动员京师勋臣国戚捐资,以渡过此难关。崇祯心中难以定夺,虑及李世彦曾在军中呆过,于是便使人唤他内书房商议。
二人经数月相处,已不似初时那般拘谨。崇祯见李世彦到,便摆手道:“这里不似朝堂,无须多礼,便命旁边的小太监看坐。”
崇祯心忧朝事,不待李世彦开言便问道:“这几日朝中事情甚多,对杨鹤和黄运泰所奏之事,卿不置一言,不肯为朕分忧,却是为何?”
李世彦这几日上朝回寓所之后便是考虑这事,心中已有计议,却想先探询一下崇祯的意思。是以反问道:“皇上可曾拿定主意?”
崇祯略有不悦,道:“朕要是已经拿定了主意,何须再来询问于爱卿。?”
李世彦见崇祯不悦,甚是尴尬,干咳两声道:“以臣看来,周太傅之言可以采用。”周延儒此时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是以李世彦称之太傅。
续道:“但此事却不可草率行之。”
崇祯道:“以卿看来,该如何行之?”
李世彦道:“这钱财人心之事,最是难测,倘若皇上下诏百官出捐,若人人皆公忠体国,那便皆大欢喜。若是有人带头不捐,亦或本家资巨万却捐以百十两,人人皆群起效法,皇上旨意岂非一纸空文?那时人员众多,却是不便有所责罚。此事便不仅不能成,反成笑柄。”
崇祯急道:“爱卿可有法子避开这种局面的出现?”
李世彦笑道:“皇上可曾见过牧人牧羊?”
崇祯见李世彦神色,知其以是成竹在胸,心下大定,道:“朕未曾见过。”
李世彦道:“牧人所牧之羊,常以木栅圈之。赶羊出来时,在头羊前置一横木,头羊跳起跃过,则后羊也便依次跳起跃过。此时即使抽去横木,后面之羊行至该处,依然跳跃而过。”言毕看着崇祯笑而不语。
崇祯恍然,笑道:“想不到爱卿不仅战阵之上智计百出,于这人心之事也甚为精通,不过这将各公侯大臣喻作绵羊,却甚是不妥。”
崇祯眼见眼前为难之事解决,心情大畅。对这人羊之喻虽口称不妥,神色间却甚为高兴,数日间集聚眉头的阴霾也随之散去。
续道:“不过这头羊朕到底该找谁来当呢?”
李世彦见崇祯神色,便道:“臣到是想到两个人选,不过却得皇上事先恕罪臣才敢说。”
崇祯此时心情畅快,便是李世彦把他当羊也没什么不可,道:“爱卿尽管道来。”
李世彦便道:“既然要用作群臣的表率,则自然先从皇上身边的人来考虑。臣虽来京师不久,但也常闻国丈大人和武清侯李侯爷广有家资,皇上你看……”
言下之意便是拿这两人当羊你有意见么?
那周国丈周奎乃当今周皇后的父亲,武清侯李国瑞则是崇祯皇帝曾祖母的后人,俱是显族,以这二人为表率,那群臣百官自是信服。
当下二人又计议了半晌如何二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让二人大大捐献一笔的办法,至于威胁、逼迫之类的那是决计没有的,难道堂堂的皇帝和兵部左侍郎李大人还会行此龌龊之事?
二人商讨至高兴处,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不过这笑声在门口的小太监听来,却是奸诈无比。
当夜无话,且看来日早朝。
第十五章 剑指三边
今天最后一章,明天李世彦就可以赶到商雒前线了
--------------------------
第十五章剑指三边
崇祯往阶下百官列中扫了一眼,看见李世彦身穿自己所赐的飞鱼袍,看上去便如修竹一般,儒雅之极。脸色却很平静,任谁也不会想到今日朝堂上即将演出的大戏剧本就出自他的手中,心中暗暗啐了一口:“这家伙倒似模似样的。却不知如果百官知道给他摆了一把,会是什么情形。”心中正自暗暗忖度,却又想到昨日李世彦离去后,自己与国丈和那武清侯的交锋,二人一听叫他们那出银子充实朝廷库房,便哭丧着脸连声喊穷。要不是自己将锦衣卫所查情况给二人看,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顺便将老虎凳、蜡烛、皮鞭之类的一一使出,只怕二人尚不肯低头。扫视了二人一眼,眼二人脸色灰败,不由暗暗解气,还是李卿有办法,要是朕把这主意一下子宣布,恐怕那结果比李世彦所言还要坏上三分。
这时,其余杂事群臣已奏毕,齐齐等宝座上的崇祯发话。
他这才反映过来,道:“昨日周太傅上了一道奏折,却是为了解决朝廷粮饷之事,诸卿可看看可行否。”便将折子给旁边的司礼太监。待折子念完后,众臣一时议论纷纷,朝堂上顿时便乱哄哄的。那周延儒一派的人,事先以得知此道奏章,便静站一旁,且看皇上意思。
崇祯眼见群臣情绪,时辰已到,便向国丈和武清侯使了个眼色。
周国丈便出班奏道,“皇上圣明,为了解决士卒粮饷之事,皇上便连宫中用度也裁减甚多,我等自当为国尽力,我愿捐出三十万两白银供给朝廷充实府库。”
那武清侯迟了一瞬,也连忙出班道:“臣愿捐出四十万两白银。”
二人口中皆是公忠为国,私下却是肉痛不已,却是无可奈何,只得强自忍住。
按大明惯例,勋臣国戚若是无实职的话,不得干预朝政,也不用上朝。今日有些眼尖的大臣看见二人也来早朝,本就心下诧异,现见二位举动,那得还不明白崇祯心意。当下纷纷出班奏道张三愿捐若干,李四愿捐若干。
有那心眼实的,肉痛钱的,看见这情形,唯恐自己一人落在后面给皇上看到,那可大大的不妙。忙也加入捐献大军,
崇祯眼见众人情形,心下大乐,忙道:“众卿且请平身。”便叫那小太监将准备好的笔墨簿册,一一奉到各位朝臣面前,却是要众人签下账单。
续道:“众位卿家忠心国事,朕甚是高兴,且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愿捐数目写上,回头散朝之后再将银子交到户部即可。”
又对户部尚书黄运泰道:“黄卿家散朝之后再将朕意及今日早朝情况通报京师及南京的各位公爷、侯爷及众皇亲国戚。着其将捐资之数报至户部。”
众朝臣眼见连笔墨簿册都已准备好,知皇上造已有所准备,有那想着随便捐个一二百两设置十几或几十两的,看见周国丈和武清侯大口一开,便是二十万和三十万,自己比之是比不了的,却也纷纷慷慨解囊,一时倒不像是捐资而像冲上去领钱一般。
―――――――――――――――――――――――――――――――――――――
宫中内书房,解决的粮饷之事的崇祯欣喜不已,对李世彦道,:“若非李卿妙计,这班人岂肯如此,今日早朝黄运泰奏报,区区三日之间,已收捐银二百四十余万两。那刑部给事中奏报所缺的一百六十万下发还有剩余,这是朕即位以来的首次啊。李卿今日可不必回去,留在这陪朕吃了晚膳再走。”
这陪着皇帝吃饭一事是要写进皇帝的起居注的,崇祯此举,可谓对李世彦恩宠有加了。
但这事上,李世彦不过在背后出了个阴点子,他出仕未久,宦囊羞涩,所捐之银竞是最少的人之一,崇祯便欲封赏,也是无由可寻,只索罢了。
自是,唤李世彦进宫的频率便更高了。
――――――――――――――――――――――――――――
李世彦在那日吴执御奏道北直隶和南直隶本第募饷练兵之法后,便觉得甚有道理,他本自长居民间,自知朝廷的卫所兵的弊病。更有那些胆大妄为的,一卫之兵五六千人的名字,在编的不过二三千人的比比皆是,却是卫所指挥使将那些老弱残兵撤掉却不销其军籍,以冒领其饷。若将军队的给养转由本地负担,则此弊端就可以消除,还能大大减轻朝廷府库的负担。
但是大明自立国以来,本以文官治国,兵部虽可调动全国之兵,却无领兵之权。而带兵将领战事结束后,便须将军队移交于其驻所回京,在开国初为防止武将擅权所起作用颇大。但时至今日,形势已变,往昔卓有成效之法现在却是朝廷身上的沉疴。但观皇上之意,自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对领军大将的信任已经降低,如何劝解,得好好想一个万全之法。
是以在内书房和崇祯议事、闲谈之际往往便将话题往这上面靠,崇祯虽然仍认为此法不可行,但也已有松动的迹象。
―――――――――――――――――――――――
十二月初,兵部接报,三边总督杨鹤所招抚宜川、雒川处流窜的大盗独行虎、满天星、上天猴等部复叛,并血洗了韩城,颌城军民十万战后清点仅余一万二千余人。杨鹤派驻韩城的总兵赵大胤在贼来时不抵抗,知府刘文元督促其出战,赵大胤却惧怕贼人,出城绕了一圈。于路杀了五十多个流民便即回城。
给事中魏呈润上书弹劾杨鹤滥用安抚之策,却无剿贼之功,以至贼人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无有尽时。又令折弹劾赵大胤阵前怯敌,擅杀平民假冒军功。贼军来十未尽守土之责。
崇祯大怒,当即下旨将杨鹤交刑部议罪,赵大胤枭首示众。
又询问众臣委派何人继任为好,首辅周延儒便道:“现登莱巡抚王元化,熟知兵书战事,勘可大用。”那王元化乃周延儒的妻舅,这时见三边总督之位空缺了出来,忙出班保奏。
那吏部尚书温体仁领东阁大学士温体仁在未曾入阁前曾投过周延儒的门下,但他权利之心极重,入阁为阁辅后便自己另起山头,此时与周延儒正是对头,见周延儒发言,这总督之职何等重要,若拉在手中,便等于掌握了晋陕豫三省的兵权,当下急出班道:“那登莱乃我大明护卫渤海的门户,若调王元化至三边,则我海禁门户空虚,若清兵趁水而来,新任之人,不习水战,则登莱危矣。登莱若入敌手,则山东危矣,是以臣窃以为万万不可。”
崇祯道:“那卿以为何人可用?”
温体仁道:“现京营提督唐文徵,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可以胜任。”
这温体仁也没安好心,那唐文徵却是他吏部所提拔上来的心腹之人。
周延儒看了一眼温体仁,缓缓道:“京师之地,自成祖始,便道天子当守国门。是以迁都至此,此地距离北地甚近,若无得当之人镇守,当记清兵越我蓟辽一线,京师震荡之事。”
温体仁匆忙之下,没虑及此事,却给周延儒明嘲暗讽的弄了个措手不及,不过他终是经历大事之人,强按心中的愤懑,向上施了一礼道:“此是臣顾虑不周,但凭皇上定夺。”
那周延儒虽然趁机打击了温体仁几句,但也无法继续保荐王元化,当下也只退回班中,闭口不言。其余众臣众说纷纭,莫说那个主意,反而弄得崇祯头晕脑胀,便道:“此事关系国运,众卿今日且下去好生思谋,明日早朝再议。”
且说崇祯回到宫中,郁郁不已,那随身的小太监体察圣意,便道:“往日皇上但与李侍郎议事,皆宽怀不已,今日之事,何不宣李侍郎前往?”
那崇祯给众臣弄得迷糊了,这下听得这话,双手一拍:“着,这不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旋着人宣李世彦进见。
待李世彦到达内书房时,崇祯已平静了下来,他虽知道李世彦之才,奈何此人却缺乏此等参谋全局的经验,是以便决定先敲打敲打李世彦再作决定。
君臣见过后,崇祯便问道:“今日朝中,周太傅和温尚书各提议了一人,朕也觉得以二人之能,均能胜任,然所虑之事,也不可不防。;李侍郎对此有何看法啊?”
李世彦见小太监来时,便知定是为了今日朝中之事,道:“人选之事,臣不便置言。不过三边事却确然关系国运,现今我大明北方清兵虎视眈眈,此次虽然大败,但迟早必有一战,若是我内部战乱不休,彼却休养生息的话,则大明危矣。臣以为,今年陕西大旱,饥民无以为生,只得从贼,此次任命之人,须得贯彻朝廷已定的剿抚并用之策。然又不可像杨鹤一般,一味以安抚为主,须得以雷霆手段,震慑贼人,再加以安抚,如此,则不虑贼人反复。还得采取二策以解决根本之道,一是解决贼人兵源问题,流民一日不绝,则贼一日不绝,现今已是年底,开春后须得想法子资助灾民,以安民心,百姓有了盼头,便不虑他再随贼作反。这是解决根本之道。其次则是眼下陕西饥民甚多,皇上可将上次各勋臣国戚捐出剩余的银两,着清廉之人往江南购买米粮运往三边,设棚开粥,如此可减少流民的数量,兼且传达朝廷开春后即资助百姓耕作的消息,现下战乱不止,朝廷的旨意往往传不到百姓耳中,如此一而十,十而百,则可安民心。何愁贼乱不停。不过还须皇上所派之人能善体皇上仁德,顺势而为方可。”
话说完,觉得甚是口渴,便端了茶杯呷了一口。
待放下杯子,却见崇祯似笑非笑的望着他,不由一阵心慌。上下检查,却是穿戴整齐的,方才安心。却听崇祯道:“卿向来算无遗策,何以今日朝堂上不向朕说出。”旋即厉色道:“你可是并不忠心为我办事?”
这下吓得李世彦魂飞魄散,怔了半晌,方才省悟过来跪下道,:“臣冤枉,此是方才皇上唤微臣前来时臣方才拟就的方略,朝堂之上却那有计策可说啊!”
崇祯喝道:“片时之间,哪能就想出这如许万全之策。”
这下李世彦不由怔住无言可答,总不成说自己以前便思虑过此事,那不正是崇祯所说朝堂上当锯嘴葫芦,出工不出力么?
半晌,崇祯似是怒气稍减,开口道:“李侍郎,你这不开口,莫不是说朕冤枉于你,不屑辩驳么?”
李世彦一听,叩头不止:“微臣不敢。”
崇祯便道:“如此,你认打呀还是认罚?”
李世彦一听,便涎着脸道:“不知皇上所说,打是如何,罚又如何。”
崇祯板着脸道:“你曾立过大功,如果认打,拖下去廷杖一百,以后注意多多出谋便是。”
“那罚呢?”李世彦续问道
崇祯笑嘻嘻地把李世彦拉起来道,“这罚嘛,你替朕带兵平定了陕西之乱,外出行军,朕知道甚是辛苦,这便算罚罢了。”
李世彦这才知道给崇祯戏耍了,苦着脸道,“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您要我出征也是一句话,这下臣的心还怦怦的跳着呢。”
“好了好了,万马军中冲杀了几个来回的人岂能给朕这一下子就吓住了,来,再给朕详细讲讲你的计划。”
李世彦道:“皇上,您真要我出征?”
崇祯道:“当然。”
李世彦道,“请皇上授予臣便宜行事的诏令。”这便宜行事,那就是遇事可以先斩后奏。
崇祯看着李世彦不语。
李世彦续道:“出征在外,颇多掣肘,我军不利,大多出自于此。是以臣斗胆请皇上下诏。”
崇祯这才缓缓点了点头道:“便依卿所奏。”
当晚依旧留李世彦晚膳不提。
――――――――――――――――――――――――
次日,崇祯皇帝宣诏,着兵部左侍郎李世彦总督三边军务,赐尚方宝剑,可便宜行事。着从京营中挑选一千二百军士随同前行。那京营共七十二卫,乃大明拱卫京师的精兵,装备甚是精良,那时大明的火器已甚是厉害,虽未普及至军中,但京营乃京师安全的保障,武器自是冠绝全军,如今钦差大人前来调兵,自是望配备精良,武艺出众的挑选。这等事情,自由军中人员操作,李世彦却无须理会。不一时,一千二百精兵列队于点将台前,人人皆骑着健马,腰上一把火铳,此虽隆冬之际,却人人精神抖擞。李世彦一看之下,甚为满意。
便上朝复旨,军士已挑选完毕,准备择日出发。
第十六章 刺客袭来
李世彦一身儒衫,骑着一匹黄膘马,边走边思忖,此次他虽已计议妥定征剿的方略,但毕竟初次指挥这么多的部队,如何才能作到如臂指使,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三边的兵将虽多,却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互相互不同属,令出多门。部分将领甚至害怕同僚将军功抢去,在应该配合的时候却互相扯皮推诿,以至包围不严,贼军往往在两军交接的空隙地方逸走。
此外,来自各地方的部队战力的作战能力也是一个大问题,战场之上,并不是兵力占多的一方便稳操胜券的。有时部队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甚至超过了敌军,例如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号称可以投鞭断流。却给谢石、谢玄以八万之兵击败。虽有自大的成分在内,咎由自取。但兵士战力低下,军心不稳却是主要原因。否则乍然失利之下,如果军队能在不利的情形下保持阵形,奋勇上前,便不至于自相踩踏死伤无数了。
李世彦于路苦思对策,不觉间便出京师,穿山西,到达了曲沃县。于路的官员奉迎来往,自不必说。其时这山西巡抚乃是大明有名的儒将熊明遇,为官甚是清明,很有才干。那吴执御上书所言让各地方自行筹募粮草练兵的方法,崇祯虽未允许,但自陕西流寇四起,山西境内也自不安时,出于卫所兵不足战,他便与山西都指挥使孙显祖商议,裁撤卫所兵,所余粮饷用于招纳民间壮丁入伍,其名额对外仍称是卫所之兵。那时卫所之兵平时根本就不训练,武器衣甲长期不加使用,皆破损不堪。自裁减了老弱残兵,补充新丁后,便使各地的卫指挥使勤加操练,是以三边之兵,以山西为最善战。
孙显祖因总管山西的军兵,此次也从太原带了三卫兵随钦差行辕而行,过祁县、灵石时又将二地的两卫兵马合并,共计二万八前兵丁。
当晚,众人便驻扎在曲沃,由此前往安邑,便接近贼兵活动的区域了,此去安邑不过八十里,一日之间便可到达。大战在即,让士卒休息好再走也不迟。
这曲沃并不大,战乱之时,行商绝足。仅有的一间客栈显得破败不堪,那能让钦差大人居住。那曲沃的黄县令接到钦差即将达到的消息时,便让人把自己的县衙打扫干净,充作钦差行辕。
安扎好后,李世彦让孙显祖等人前去整备部队,叫人烧好热水,抬进卧室。掩好房门之后,便除去身上衣服,跨入浴桶。一阵热气顿时笼罩住了全身,他不由发出了一声舒畅的呻吟。
他自太原起身,过祁县、灵石、平阳。因牵挂战事,没有好生休息,这下乍一进入热水中,身周毛孔便都舒张开来,实是叔父之极。
李世彦闭上了眼睛思考着眼前的局势,在太原时,他已叫人前往西安洪成畴处,叫他注意调动布防,着固原卫派兵把守庆阳至邵县一线,延绥卫出兵延安,把守延安至邵县一线,西安方向则以叶县、商县驻扎重兵,与与敌军交接的三原成三足之势。
这里的叛军共有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二部,虽然有二十万众,却只能在洛川和雒川之间流窜。加上令出多门,各人都自认天王老子,谁也不服,这点连官军也不如,不足为虑。
河南方向,李自成率张存孟部渡过黄河与高迎祥会和,现在虽却被压至潼关、卢氏县一线,但所部仍有近十万。向西则可就近攻击潼关,进入陕西与张献忠等人会和。高迎祥在叛军中声望甚隆,若给他进入陕西的话,则剿灭叛军只怕要难上数倍。东向则进逼洛阳,且不说那洛阳粮草充足,若叛军得之,只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