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师与玛格丽特-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未必……”沃兰德含糊不清地嘟哝一句,然后又继续大声说,“好吧。这么说,撰写过本丢·彼拉多历史的人现在要回到地下室去,要在那里守着孤灯,安于贫困喽?”
玛格丽特离开大师,急切地向沃兰德解释说:
“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对他悄悄说了许多极为令人神往的事,可他拒绝这一切。”
“你们的耳语我都知道,”沃兰德对她说,“那还不是最令人神往的。不过,我要告诉您,”沃兰德对大师说,“您那部小说还会给您带来意外的礼物的。”
“那就太可悲了。”大师回答。
“不,不,并不可悲。”沃兰德说,“再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了。喏,好吧,玛格丽特·已占拉耶夫娜,一切都办妥了。您对我有什么意见吗?”
“哪里的话,噢,哪里的话,主公!”
“那么,您把这个拿去,作个纪念吧。”沃兰德说着,从枕下掏出一个不大的马掌形金器,上面镶满了钻石。
“不,不,主公,您何必这样!”
“难道您想同我争论?”沃兰德莞尔一笑,问道。
玛格丽特的披风上没有口袋,她只好用一块餐巾把金马掌包了起来。忽然,她觉得心里一惊,回头看了看窗外:窗外一轮明月分外皎洁。于是她问道:
“有一件事我不明白……怎么这里总是午夜时分?过了这许久还是午夜,按理该是早晨了?”
“节日的午夜嘛,稍许挽留一刻岂不是件乐事?!”沃兰德回答说,“喏,好吧,祝你们幸福!”
玛格丽特祈祷似地向沃兰德伸出双手,但并没有敢朝他走近,只是激动地轻声说:
“别了!别了!”
“再会!”沃兰德说。
于是玛格丽特披着黑披风,大师穿着医院患者的长衫,退出沃兰德的卧室,来到这所珠宝商遗编故居的走廊上。走廊里点着一枝蜡烛,沃兰德的随从正在这里等候他们。离开走廊时,赫勒提起装有小说原稿和玛格丽特那笔小小的财产的手提箱,黑猫也从旁帮着她。走到门口,卡罗维夫施礼道别,随即消失在门内。其他人则护送他们下楼。楼梯上一个人也没有。下到三楼转弯处的平台时,他们听到一个沉闷的响声,但谁也没有去理会它。快下到大门口时,阿扎泽勒朝空中吹了一口气。刚一跨入没有月光的院子,就发现台阶上睡着一个穿着高筒靴、头戴鸭舌帽的人,睡得像死人一样。门旁停着一辆熄了前灯的黑色大轿车。透过车前的玻璃,模糊地看到一个白嘴鸦的头影。
大家正准备上车,玛格丽特忽然绝望地轻轻喊了一声:
“天哪,我的金马掌丢了!”
“你们先上车,”阿扎泽勒说,“在车上等着我。我去去就来,看看是怎么回事。”阿扎泽勒又走进了大门。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在玛格丽特和大师等人从珠宝商遗孀的故居出来之前,这家楼下的第48号住宅里曾出来过一个干瘦的女人,一手提着圆铁桶,另一只手拎着个提包,准备下楼去。她不是别人,正是星期三在公园转门旁碰碎葵花子油瓶使柏辽兹大倒其霉的那个安奴什卡。
这女人在莫斯科究竟干些什么?她靠什么维持生活?谁都不知道,或许永远也无人知晓。众所周知的只有一点:每天都可以在石油商店、菜市场、本楼的大门洞或楼梯上见到她,手里提着个圆铁桶或拎个手提包,有时两样都提着;最常见到她的地方是她住的那套第48号的厨房。此外,大家还清楚两点:一是这女人出现在哪儿,哪儿便立即生出乱子来;二是她的外号叫“瘟神”。
不知为什么“瘟神”安奴什卡平素总是起得很早,今天尤其早得出奇,深更半夜就起来了。刚刚打过十二点,第48号的大门锁转动了一下,先是安奴什卡的鼻子探出门外,随后整个身子都钻了出来,身后的门关上了。她正要下楼去干点什么,只听得楼上50号的大门“砰”的一声响,接着便有个男人从楼梯上滚下来。那人撞在安奴什卡身上,把她撞到一旁,她的后脑勺碰到了墙上。
“该死的,光穿条衬裤,往哪儿瞎闯?”安奴什卡抱住后脑勺尖声叫骂。那个只穿内裤的人拎着个手提箱,戴着鸭舌帽,紧闭着双眼,说梦话似地怪声怪气地对安奴什卡说:
“温水速热器!用了白矾!单单粉刷就用了好多钱啊!”他哭起来了。然后高叫一声:“滚吧!”可他并不顺着楼梯往下跑,而是往上跑去,跑到转弯处那扇被基辅经济学家踢坏的玻璃窗前,便大头朝下从窗里飞了出去。安奴什卡忘了后脑勺痛,哎哟一声,急忙冲到窗前,趴在窗边,探出头去,指望在路灯灯光下看到院里水泥地上摔死的人和他的手提箱。但是,地上却什么也没有。
安奴什卡只能设想:那个没睡醒的怪人像鸟儿似地从楼里飞出去,飞得无影无踪了。她画了个十字,心里暗想:“嘿!50号那家可真有意思!看来人们还真不是瞎说呀!瞧这套房子!”
她刚想到这儿,楼上的大门“砰”地又响了一声,又有一个人跑下楼来。安奴什卡急忙把身子紧贴在墙上。她看到:下来的是一位蓄着胡子、神态相当庄重的公民,只是脸有点像猪。那人从她身旁溜过去,同刚才那个人一样,从破窗户里飞出了大楼,似乎想也没想到自己会摔死在水泥地上。安奴什卡早已忘记了自己出门的目的,她呆呆地站在楼梯口,只顾不住地画着十字,唉声叹气,自言自语。
过了不大一会儿,又跑下来一个人,这是个没留胡子的圆脸汉子,穿一件肥大的托尔斯泰衫。他也重复前两人的动作,从窗里飞了出去。
安奴什卡的为人有一点是令人佩服的:什么事她都想知道个究竟。所以她决定再等一等,看看是否还会出现什么新的奇迹。果然,不多时,楼上的大门又开了。听声音,这一次出来的像一群人,但这些人不是跑下来,而是和常人一样一磴磴地走下来的。安奴什卡离开窗户,跑回楼下自家门口,打开门,迅速闪了进去。但她把门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缝儿,她的一只被好奇心撩得发狂的眼睛在门缝里闪闪发亮。
一个似病非病、模样奇特、脸色苍白、胡子拉碴的人,头戴黑色小帽,身穿长衫,迈着不大自信的蹒跚步子走下楼来,旁边还有位夫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在昏暗中,安奴什卡觉得那夫人好像穿着一件很长的黑色僧袍,赤着脚,或许就是穿着某种带小条的透明鞋,显然是进口货。哟,呸!哪里是穿着什么进口鞋呀!她全身都赤条条的嘛!对呀,她是光身子披着一件长僧袍!“瞧这套房子!”但安奴什卡心里却也在暗自庆幸:她已经预感到明天向邻居们描述此事时的得意心情了。
跟在这位装束奇特的夫人身后的,是个赤条条的女人,拎着个手提箱,还有一只大黑猫在提箱旁转来转去。安奴什卡用手擦了擦眼,险些没有喊出声来。
走在最后的是个矮个子外国人,有些病,一只眼睛斜视,穿着白色燕尾服背心,系着领带,没有穿上衣。安奴什卡眼看着这群人下楼去了。这时她听到楼梯口什么东西响了一下。等到脚步声静下来,她便毒蛇似地溜出门外,把圆铁桶放在墙边,趴在地上摸起来。她终于摸到了餐巾包着的那件沉重的东西。打开小包一看,她惊得目瞪口呆。安奴什卡又把那宝物举到眼前仔细看了看,两眼射出贪婪的火光。她的头脑里掀起了风暴,她在想:“对,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我给他个什么也不知道!……去跟我外甥商量商量吧?要不就把它锯成小块……宝石可以抠出来……一颗一颗地卖:到彼得罗夫卡市场去卖一颗,再到斯摩棱斯基去卖它一颗……反正一问三不知,我什么也不知道!”
安奴什卡把拾到的东西揣在怀里,拿起圆铁桶,决定今天不去市内漫游了。她拿定主意,正要躲进门里,那个没穿上衣的白胸脯外国人猛然站到了她的眼前,鬼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突然出现的。只听那人轻声对她说:
“把马掌和餐巾给我!”
“什么餐巾马掌的?”安奴什卡问道,她表演得很成功,“我不知道什么餐巾不餐巾的。您这个人,喝醉了,还是怎么?”
白胸脯的人不再跟她费唇舌。他用公共汽车扶手一般坚硬冰冷的手指掐住了安奴什卡的脖子,完全断了空气进入她肺部的通路。圆铁桶从她手里掉了下来。没穿上衣的外国人这样掐着她呆了一会儿,然后才把手松开。安奴什卡大喘了几口气,赔着笑脸说:
“啊,您说那个马掌呀!我这就给您!原来是您的?刚才我一看,餐巾里包着这个……我就有意地替您收起来了,免得让别人拾去。要不,上哪儿去找呀!”
外国人接过餐巾和金马掌,立即并足向安奴什卡行礼致敬,紧紧问她握手,并且用外国腔十足的俄语向她表示感谢:
“我由衷地向您致以深深的谢意,女士。这小马掌是纪念品,我非常珍惜。您替我保存了,请允许我送给您二百卢布。”他说着,便从背心口袋里掏出钱来交到安奴什卡手里。
安奴什卡咧开嘴笑着,一个劲儿地大喊:
“啊,太谢谢您啦!麦尔西!麦尔西!”
慷慨的外国人神速地滑过各层楼梯,一直滑到了楼下。在完全消失之前,他并没有忘记从下面冲楼上喊两句话,不过此时他的口音又不带外国腔了。只听他喊道:
“我说,你这个老妖婆!往后再捡到别人的东西得交到民警局去,别往自己怀里揣!”
楼道里出现的这些怪事闹得安奴什卡心里乱糟糟的,脑袋里嗡嗡响。她嘴里还在不自觉地喊着:“麦尔西!麦尔西!麦尔西!”岂知这时外国人早已踪影全无,院里的汽车也不见了。
阿扎泽勒下楼后,把沃兰德的礼物还给玛格丽特,向她施礼告辞,并问她乘这辆车是否方便。赫勒走过来同玛格丽特热烈吻别,黑猫吻了吻她的手。送行的人们向坐在角落里木然不动的大师挥了挥手,又向白嘴鸦挥挥手,便很快融化在空气中了——他们当然没有必要一层层地爬楼梯。白嘴鸦打开前灯,车子经过死人般沉睡的人身旁,开出大门洞。转瞬间,黑色大轿车的灯光便消失在喧闹的、彻夜不眠的花园大街的万家灯火中了。
一小时后,在阿尔巴特大街附近那条小巷里,在那座不大的楼房地下室第一个房间,我们看到玛格丽特坐在桌旁哭泣,她正为自己所受的震动和所体验的幸福而独自流泪。这间屋里的一切,仍然保持着去年深秋那个可怕的夜晚之前的样子:桌上铺着天鹅绒台布,放着一盏有灯罩的台灯。她面前是一本被火烧得不成样子的笔记本,旁边堆着一大摞保存完好的原稿。小楼里没有一点声音。大师已在旁边小房间的长沙发上沉沉入睡了,身上还盖着那件医院里的罩衫。他的呼吸是均匀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玛格丽特哭过一阵,拿起那些保存完好的本子,翻到了她在克里姆林宫墙脚下遇见阿扎泽勒之前反复背诵的那一节。她现在一点也没有睡意。她温存地抚摸着原稿,像在抚摸自己心爱的小猫;她拿起原稿,翻来覆去地看,一会儿看看扉页,一会儿又翻开最。忽然,她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觉得这一切都是魔法唤出的幻象,眼前的一本本原稿马上会消失,她还将住进那座独院儿的小楼,呆在楼上的卧室里,醒来后她还要去跳河。然而,这个可怕的念头已是最后一次闪现了。它只不过是过去的苦难遭遇的余波。什么都没有消失,法力无边的沃兰德的确无所不能。现在玛格丽特完全可以尽情翻阅这些原稿,仔细地观察它,亲吻它,阅读它,读多少遍都可以,哪怕一直读到黎明。她确实也在反复地读着:
“黑暗,地中海方向袭来的黑暗已经完全笼罩住这座为总督所憎恶的城市……是的,黑暗……”
第二十五章 总督如此拯救犹大
地中海方向袭来的黑暗已经完全笼罩住这座为总督所憎恶的城市。圣殿和威严可怖的圣安东尼塔楼之间的几座飞桥不见了,漆黑的深渊从天而降,把赛马场周边圆柱顶上的双翼天使、墙上设有枪眼的哈斯莫尼宫、集市、一排排板棚、大街小巷以及池塘等等……统统吞噬了……伟大的耶路撒冷城已无影无踪,就像它从未在世界上存在过。黑暗使耶路撒冷及其近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感到恐惧,它吞掉了这里的一切。那天,正月十四日那天的垂暮时分,从海上袭来的正是这样一片奇怪的黑云。
黑云的腹部已经压到刽子手们仓促刺死受刑者的秃髑髅山顶,压到耶路撒冷圣殿的上空,它像滚滚浓烟似的从耶路撒冷山冈上扑下来,弥漫在整个下城,灌进家家户户的小窗,把人们从弯弯曲曲的街道上赶入家门。但它并不急于洒下自己的水分,暂时还止于放出耀眼的闪光。市中心那披着金鳞的宏伟圣殿,只有在天火劈开烟雾弥漫的黑色混沌时才露出它的雄姿,冲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飞向高空。但天火转瞬即逝,圣殿便重新沉入黑暗的深渊。它一次次冲出来,又一次次沉下去,每一次沉入都伴随着天崩地裂般的轰隆声。
远处一些时明时暗的闪电从黑暗深渊中唤出的,则是与圣殿遥遥相望的西部山冈上的大希律王宫,借着那天火,可以看到一些可怕的金色无眼雕像高举着双手,腾向黑沉沉的空中。但远方的天火也是转瞬即逝,随后便有一阵沉闷的雷声把黄金偶像重新驱进黑暗。
突然,大雨滂沱直泻,顷刻间又卷起了飓风。这时,在花园里,在中午时分总督与大祭司密谈的大理石长凳附近,随着遽然一声炮轰般的巨响,一棵大柏树拦腰折断了,仿佛它不过是一根芦苇。雨水夹杂着冰雹四处飞溅,雾气腾腾,狂风卷带着折断的玫瑰花、玉兰叶、树枝和沙石飞上圆柱下的凉台。飓风肆意地摧残着大希律王宫的花园。
此时此刻圆柱游廊里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
不过,总督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躺在卧榻上。榻旁放着一张小矮桌,上面摆满山珍海味和成坛的佳酿。小桌对面的另一张卧榻空着。总督脚旁边的地板上有一汪血似的红水和一些酒坛碎片。本来,雷雨到来之前非洲男仆就已经为总督摆好了餐桌,但他不知为什么在总督的逼视下显得张皇失措,好像自己什么地方没有服侍好主人,因而深感不安。总督很生气,把酒坛摔在地板上,呵斥道:
“你斟酒为什么不看着我的脸?莫非你偷了东西?”
非洲仆人的脸立刻变成青灰色,眼里透出死亡般的恐怖,浑身发抖,险些撒手摔掉另一只酒坛。但是,遽然而来的总督的盛怒却又莫名其妙地遽然消逝了。非洲仆人正要俯身去收拾地上的碎片并擦去那汪红水,总督对他挥了挥手,他便急忙退了下去。于是那血红色的小水洼便仍然留在地板上。
现在,当飓风大作的时刻,那仆人正躲在安放着一尊白色垂首裸女雕像的壁龛旁边,既怕给不顺心的总督瞧见,又担心一旦总督呼唤时自己听不见。
风雨如晦。总督斜倚在卧榻上自斟自饮,不慌不忙地用着晚餐,时而拿起一片面包,掰成小块细嚼慢咽,时而拿起个牡蛎嗍嗍,嚼一片柠檬,再抿上一口酒。
如果没有哗哗的雨声,没有这似乎要把宫殿屋顶碾平的隆隆雷声,如果不是大粒冰雹不住地敲打平台台阶,那我们就可能听到总督的喃喃私语了。假如这天火的闪现不是瞬间即逝,而能比较长久地照亮,我们还可能观察到总督那双由于近日的失眠和饮酒而浮肿起来的眼睛,看到他的烦躁不安:他的两眼不只是盯着落到血红水洼中的两朵白玫瑰花,而且还不住地转向外面的花园,凝望那里的雨雾和飞沙。不难看出,他正在等待什么人,而且是在焦急地等待着。
不久,总督面前的水帘稀疏下来。肆虐一时的飓风也终于疲倦,树枝不再噼啪折落,雷鸣电闪也不那么频繁了。耶路撒冷上空飘动的已不再是四周泛着白光的大块紫色苫布,而是最后一批普通灰云了。雷雨渐渐朝死海方向移去。
现在听觉已能分辨出雨声和顺水槽下泄或沿石阶流淌的水声(总督白天曾走过那石阶到广场上去宣判)。一直被压倒的喷泉声也终于响了起来。周围明亮多了。奔向东方的灰色天幕上现出了一些蓝色天窗。
这时,隐约的军号声和数百只马蹄的得得声,透过浙沥的雨声,从远方传到总督的耳鼓。听到这声音,总督扭动了一下身子,顿时精神起来:它表明叙利亚骑兵团已经从髑髅山上撤下来,而且已经回到宣判的广场。
终于,总督听见了期待已久的脚步声,啪嗒啪嗒的声音已经到了凉台前花园的最上层石阶。总督伸着脖子,两眼炯炯发光,显得十分高兴。
最先出现在台阶两旁的大理石狮子中间的是个戴着风帽的脑袋,接着是这个人的全身,他披着件被雨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的斗篷。他就是宣判前在王宫暗室里同总督耳语、行刑时坐在三腿小凳上摆弄树枝的那个人。
戴风帽的人径直朝前走来,并不绕开一个个小水洼。他穿过花园的小平台,走上凉台,站到镶木地板上,举起一只手,用悦耳的拉丁语高声说:
“愿总督健康长寿,诸事顺遂!”
“诸神啊!”总督彼拉多惊呼道,“看,您完全湿透了!这雷雨多大!啊?请快到我的内室去换换衣服吧!”
来人揭起风帽,露出湿淋淋的头。他的头发贴在前额上,刮得光光的脸上现出恭谨的笑容。他婉言谢绝更衣的建议,一再声称受点雨淋算不得什么。
“我不想听这些!”彼拉多说着,一拍手唤来候在外面的仆人,命令他们先服侍来人更衣,再迅速侍候他用膳。不大一会儿,谒见者便擦干头发,换了衣履,梳洗一新了。他很快便穿着于凉鞋,披着深红色军人斗篷,重新出现在凉台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
这时,太阳又回到耶路撒冷,在它完全沉入地中海之前向这座为总督所憎恶的城市送来告别的霞光,把凉台前的石阶染成金黄色。喷泉已完全恢复活力,正尽情地欢唱,鸽子也纷纷落到沙地上,咕咕叫着跳过断树枝,在湿漉漉的沙地上啄食着什么。地板上那汪红水已经擦去,碎坛片也已收拾干净,刚端上小桌的几样肉菜还热气腾腾。
“我听候总督大人吩咐。”谒见者走到小桌近前说。
“但是在您坐下来喝杯酒之前,您什么也不会听到!”总督彼拉多亲切地说着,指了指自己对面那张空卧榻。
来人斜倚在卧榻上,仆人给他斟上一大杯浓郁的红葡萄酒。侍立在彼拉多身后的另一个仆人也小心谨慎地弯下腰,把总督的杯子斟满。总督挥手把两个仆人打发走了。谒见者边吃边喝,彼拉多则偶尔抿上一小口,眯着眼打量着来客。这是个中年人,白净的圆脸膛很惹人喜爱,鼻子又肥又大。说不准他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这时似干未干,看去闪闪发亮。也很难确定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决定此人面部特征的主要一点,大概应该说是那副仁慈宽厚的表情了。不过,这表情却被他两只小眼睛给破坏了,或者,确切点说,还不是被眼睛本身,而是被他看对方时那种眼神给破坏了。通常,他是用多少有些奇怪的、像是浮肿的眼皮把眼睛遮盖起来的,在这种时候,闪烁在两道小眼缝中的狡黠便不仅显得并无恶意,而且使他看上去还像个很喜欢幽默的人。然而,有些时候,这个人却会突然把闪烁在两道细缝中的幽默完全驱上。把眼帘大大地张开,凝神正视起对话者的脸来,仿佛急于要看清对方鼻子上一个很难发现的小污点。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随后那两怅眼皮便重新垂下,眼睛又眯成细缝,闪烁在其中的便又是仁慈宽厚而狡黠的智慧了。
来客没有拒绝喝第二杯酒,而且还显然有滋有味地嗍了几只牡蛎,尝了两口素菜,吃了一块肉。
酒足饭饱之后,他对葡萄酒表示赞赏:
“这葡萄酒太好啦,总督,不过,这是不是‘法隆’酒?”
“是‘彩库笆’,三十年陈酿。”总督亲切地回答。
客人一只手往胸口一按,表示已经酒足饭饱,不能再吃了。于是波拉多把自己的杯子斟满,客人也同样再满上一杯。两人各自从杯里往向盘子里滴了几滴酒,然后总督举杯高声说:
“为了我们大家,为了他,罗马人之父,人类中最尊贵、最优秀的人——罗马皇帝恺撒,干杯!”
两人各自干了杯中的酒,非洲仆人撤去桌上的菜肴,只留下水果和酒坛。总督又以手势打发走仆人,柱廊下便只剩下他与这位客人了。
“那么,”彼拉多压低声音问道,“关于本城的民心动向,您有何见告?”
总督说着不由得把目光移向山下,越过园中层层凉台,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的、正慢慢失去光彩的柱廊和平民区的大片扁平屋顶。
“依我看,总督,眼下耶路撒冷的民心是令人满意的。”
“这么说,能保证不会再有什么骚乱威胁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