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让孩子快乐成才-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环境濡染识字4法
冯德全
环境有巨大无比的塑控力;在自然界它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在环境适应力奇特的宝宝面前,它,又是个魔术师。环境给孩子汉语;她就说中国话;环境给孩子汉字;孩子自然会识字读书。
孩子出生数月就能注视实物或情景,半岁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注视东西。与此同时孩子已逐渐多地听成人的语言,对字词、短语表现日益明显的兴趣,并增强了领悟理解力。在此情况下,孩子识字的时机已经到来,可让其“环境濡染”认一些字了。这个阶段孩子所看的字,应是看得见、摸得着、表示实物的字,而且认字时不需作任何解释。
(1)在户外动态环境中教。经常抱孩子到街上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商店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给孩子讲“这是大人,小孩;这是梨子,那是梳子”。经过多次认识之后,就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写字给孩子看,并说这个字是“子”,那个字是“人”。凡是醒目的广告、招牌、标语、宣传品等大字都要指着大声读一读,让孩子一边看一边听。
(2)在室内静态环境中教。在家中的实物上贴字卡,如门上贴“门”字,电视机上贴“电视机”等字。每天经过门的时候就对孩子讲:这是门,这是“门”字;开电视机时就对孩子讲这是电视机,并依次指点着字念“电——视——机”,念字的声音可拉长一些。
(3)用引起注意的动物教。经常抱孩子看引起宝宝注意的小动物,如小鸡、小狗、金鱼等,先指着告诉名称,再拿图片和实物对照。当孩子初有印象之后,再写字给孩子看,并说这个字是“狗”,那个字是“鸡”“鱼”。
(4)通过家庭的识字气氛濡染。在家里或亲戚朋友家里;成人之间常常要互相“教”字;要玩得认真而愉快;吸引孩子注意;要经常认真读书看报;经常读儿歌、读故事给宝宝听。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力是让孩子终生受益的;我们提倡创造新时代的“书香人家”。
利用内外环境进行濡染教育的要点,是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马上识字,“只认不识”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识字敏感,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让孩子形成看字的习惯和兴趣。有了这个基础,识字阅读就水到渠成了。
“环境濡染法”识字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先利
(1)大人要有耐心。刚开始指读文字,孩子很可能视而不见,甚至毫无反应,这时大人往往会怀疑教不会说话的婴儿识字的可行性,随之也就失去了信心。我们要知道不会说话的孩子,只是处在识字的准备阶段,而字毕竟没有物和人鲜活,孩子对它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到喜欢的认识过程。只要大人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2)暂时不要求将字和物分开。一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只指挂上字的实物或位置,若将实物上的字拿下来或换一个位置,孩子就不会指认了。这不要紧,这是开始认字的必然过程,时间长了,他会把字与物、字与位置分离开来的。
(3)一定要用手指来配合。在带孩子认读文字时,大人都要用自己的手指,或者是抓住孩子的手,边读边指每一个字,这样能促使孩子的手、脑、眼在每一个字上“聚焦”,让他注视文字。
(4)利用好两套卡片的窍门。当孩子能指认物品上的一些文字后,为了促使他将物与字分开,可以制作两套相同的字卡。一套放在物品上,一套集中挂在一面墙上,时常和孩子指一指、读一读物品上的字,再转过去指读墙上相同的字;或者是先指读墙上的字,再转过去认读物品上相同的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孩子将字与物、字与位置分离开来。
怎样教“糊涂虫”识字
金新华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问:我宝宝已八个月了,可以教他识字吗?他现在好像是个糊涂虫似的,怎样教这么小的孩子识字呢?
答:教八个月的宝宝识字主要采取“环境濡染法”,就是在婴幼儿生活的地方要让他能常常看到文字,把识字环境布置起来,孩子常常随着爸爸妈妈看字、认字、读字,这就是“环境濡染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半岁左右至一岁零三个月的婴儿。我们知道婴儿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孩子耳濡目染,天天视听,不多久就习惯于认人识物,慢慢地认识和理解了大量的人间事物。如果我们在婴幼儿生活的地方,也能让他看到文字,并经常随着大人读字、摸字,那么他就像认人、认物一样,也能把文字当成物和人来认识,以后大人说字,孩子会用眼睛去看字或用手去抓字,把字找出来。这就是“环境濡染法”的教学原理。
要提醒的是:用以上方法教宝宝识字,他能指认多少算多少,不作强制要求,重在培养对汉字的感情,两岁左右到四岁是孩子识字的最快时期。
问:我的小宝宝已十个多月了;我一直坚持早教理念和方法;却没有成效,不知如何是好。我用“狗”“镜”“帽”等字卡并联系实物教宝宝识字;都认了好几个月了还不认识;我接下去该如何做呢?请赐教!
答:您宝宝只有十个月大,仍处在识字的准备阶段。一般来讲对不会说话的宝宝进行识字教育,只引导他经常读一读、指一指、摸一摸相对应物体上的字块,久而久之大人说字,宝宝用眼睛看字或用手指字,就可以认为达到了识字的目的。这个时期不要求宝宝认许多字,能认多少算多少,只是一个培养识字敏感的过程。即使一个字不认识也不要紧,也不要着急,识字的最好时期是会说话以后的一岁半至四岁半。
现在应把早教的重点放在发展语言、认识事物、动作训练、手脑协调、学习交往等方面,这些教法可以参考《0岁方案实施教案》这本书,识字可以暂时放一放。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把话说好”(1)
金新华
问:我的女儿六七个月时就会喊爸爸妈妈了,可是现在已经一岁零两个月了还是只会喊爸爸妈妈,走路也不太稳。我想问问有什么办法来帮帮她。
答:一岁多一点的宝宝正在学走路,大多数走不稳,这是正常的,到了一岁半时才会走稳走好。
关于语言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宝宝在一岁多就开口说一些词语或简单句,但也有些宝宝一岁多了还不会说话,或者只能叫出原来就会叫的“爸爸”“妈妈”几个词,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学说话要比学走路、吃饭难得多,因为说话需要口腔和脸部五十多块肌肉一起在大脑的指挥下协调运动来完成。而且每个宝宝都有自己语言发展的特点,在开始说话的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语言发展相对迟一些的宝宝,并不一定会影响他将来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不是说话过分延迟,就不必担心。
你现在可以经常用一些词语如“吃饭”“出去玩”“坐好”“睡觉”等和孩子交流,并伴以动作,促使她在大脑中积累、记忆、整合一定的词汇,这些词汇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语言脱口而出,令大人感到惊喜。
问:我女儿两岁零两个月了,最近却突然出现口吃的现象,同一句话原来说得很流利,也很清楚,可是现在憋半天才能说出一句话。这是正常现象吗?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如何纠正?等待回复!
答:口吃的表现为语言不流畅、阻塞和重复。一遇到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家长往往都非常着急,担心孩子改正不过来,并对此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了解孩子的口吃原因后,家长就不必顾虑了。幼儿口吃有几下几种原因。
(1)处于语言发育阶段。在幼儿期偶尔出现的口吃是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一般而言,从两三岁开始的整个幼儿阶段,孩子词汇量增多,他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要求,有时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语言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于是出现口吃现象。这在两三岁和5~7岁阶段更为常见。
(2)精神紧张。如果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一看到孩子出现发音不准、语法错误等现象就急于纠正,而且态度过于严厉,或是由于其他原因经常斥责孩子,使孩子在与大人讲活时精神高度紧张,伴随而来的就是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导致口吃。口吃的孩子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越容易结巴,而且越迫切纠正口吃越严重。
(3)无意模仿。孩子周围有口吃的人,孩子无意中会受到影响,并常常以学口吃为乐。对这种现象家长必须教育孩子不要学口吃人讲话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口吃不需要特殊的纠治也会逐渐转为正常,家长不要显得太焦虑,应多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孩子说话时,不要催促,也不要急于纠正他的错音,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另外,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背儿歌、读韵文、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克服口吃的毛病。多数孩子的口吃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会逐步得到纠正。
问:我的儿子一岁零九个月了,可怎么也不开口讲话,连喝水都打手势。其实他已会说不少两个字的词了。他情绪好的时候我逼迫他讲,他就会说一点。有时他自己也咿呀的嘟噜,但我听不懂。儿子其实能听懂我说的很多话,我让他帮忙拿东西,他都会拿给我,但就不开口讲话。如果我逼他说“喝水”或“水”才给他水喝,那他就会哭,边哭边摇头。金老师,您说我该怎样引导他开口讲话呢?
答:您孩子一岁零九个月,说会许多两个字的词,说明他的语言发展还是很正常的,因为两岁以内的孩子其语言的特征就是以字或词代替句子,同时正向不完整的简单句过渡,如“妈妈抱”“狗狗跑”等;另外一个语言特点就是对大人的话能够理解、听懂,有要求时喜欢用手来表示。此阶段大人要善于引导孩子首先多说出字和词,然后再说不完整的简单句,两岁以后再说出完整的简单句。我建议您:
第一,仍然坚持宝宝有需求时,要教他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做法,哪怕是说出一个词语也好。如果他能这样做,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否则不要太容易就让他满足。要让孩子慢慢明白:只有说出话来,大人才会最快地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不逼他讲话,那么孩子就总是懒得讲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刚开始“逼”他讲话,能说出一个字或一个词,如“吃”“玩”“球”“出去”等,就应鼓励。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把话说好”(2)
第二,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教孩子说有意义的重复单字,如“鸡鸡”“狗狗”“糖糖”“杯杯”“洗手手”等,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好模仿语言,快一点说话。等孩子会说话以后,就要停止这种“儿语”了。
第三,要和孩子多做游戏或跟孩子多玩他喜欢玩的运动,如踢球、爬坡、钻洞、捉迷藏等等,或带他到热闹好玩的地方去玩。这样做目的是让孩子产生愉快的情绪,在亲子的活动中自然会产生母子之间的语言交流,促使宝宝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清晰、准确的短句或词汇与孩子交流,如“出去玩。”“来!坐好。”“爸爸来了!”等等。这有利于孩子语言的模仿。
第五,多讲简单、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让他在大脑中印刻大量的词汇。孩子听多了,词汇丰富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在大脑中整合成语句,从而表达出来。总之要多和孩子说话。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我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是会说出一些简单句子的。
生活渗透识字4法
冯德全
孩子的“听觉语言”全部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从未一句句系统地教。那么为什么“视觉语言”不能渗透在生活中培养呢?这一方法对两三岁的孩子最适用。
(1)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教。如孩子吃糖时教“糖”字,穿衣时教“衣”“背心”“裤子”等字,洗脸时教“香皂”“毛巾”“脸”等字;到街上看见车就教“汽车”“自行车”;喂小白兔时教“草”字,买菜回来教“菜”字,遇到菜虫就教“虫”字。也可在孩子问你的时候教,问你什么你就教什么字效果最好。
(2)在较有规律的生活中教。如早上看日历牌认字,吃饭时认一两种蔬菜的字;出去玩或走亲戚前先认几个将要看到的人和物的字;看电视天气预报时认各大城市名称的字;玩玩具时认玩具名称的字。吃水果时除了认水果名称的字外,还可认“酸”“甜”“好吃”“喜欢”“真香”等字。这种认字法能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到孩子向往的地方识字、读句。如到动物园、植物园去玩,教孩子认识花草名、昆虫名、山水名。大一点的孩子可认读描写气象或景物的字句,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风景太美了!”
(4)买东西时认字。孩子喜欢跟大人逛商场、菜市场、食品店,这是让孩子认字的好机会。对孩子要买的东西,当时就写这些东西的字给他认。也可跟宝宝一起认商品包装上的大字,把这些字念出来。
运用生活渗透法教识字贵在及时,不可延误孩子注意的焦点时间。因此家中要挂一块小黑板,外出前要准备空白卡片和粗笔;以便及时写字给孩子看和玩。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识字,一定要注意快乐第一。大人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用自己欢快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之同样怀有兴趣。
霸气书库 www。87book。com
“生活渗透法”的要领
张先利
“生活感受法”,是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随事地感受到文字的存在,同时将文字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到文字、学到文字的常用的方法。适合一岁半到两岁半左右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到处看、到处动、到处摸,简直是个小“探险家”,大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性,教他认识万事万物,教他认识一些字。教的要领有3个方面。
(1)认字要直观。做到能看的,让他看一看;能指的,让他指一指;能尝的,让他尝一尝;能摸的,让他摸一摸;能表演的,让他表演一下。例如,教“星星”“月亮”等词,就让孩子看看星星和月亮;一家人吃葡萄时,就教孩子认一认“葡萄”“酸”“甜”等字词。这既是教孩子文字,也是教他认识万事万物,让孩子与文字成为好朋友。
(2)认字要细化。例如教孩子认识“车子”,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如直接教他认识“汽车”“货车”“电车”“面包车”“救护车”“消防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具体的车辆,尽量让孩子看到真实、鲜活的世界。
(3)随时准备好笔和纸。大人最好随身准备一支黑笔和一些白纸,带孩子去公园或他喜欢玩的地方,遇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就随手写出这个东西的字或词,叫孩子对照实物认一认、读一读。不过在一次活动中不宜教太多的字,有几个就行了,否则会影响孩子玩耍和识字的情绪。
生活中识字,自然地发展“视语”
宋仙玲
我儿子宋泉宙4岁就识字3000,突破了阅读关。上街他会主动引路:“妈妈,这是上马街,这是游戏厅,这是建北百赞商店。”社区贴出通知,他能流利地念出来。他会给小朋友读画报,背唐诗,说成语,学拼音,背乘法口诀;做简单的加减运算。
回想近三年来对孩子的施教经过,我感到早期教育让孩子识字是关键。孩子能广泛阅读,才能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拓宽知识面;才能鉴别真假、善恶、美丑,增知识,长才干。
孩子常见的“手”“脚”“脸”“人”“门”“窗”“桌”“灯”“爸爸”“妈妈”“太阳”“月亮”等字在日常生活中易教易学,一教就会。可有许多字却常常要在和孩子进行游戏时才能接触到,如“沙土”“皮球”“火车”“洋娃娃”等字是在玩这些东西时认识的。玩游戏的时候,我还通过喊口令“跑、跳、走、坐、跪、爬……”来教孩子学这些动词。往往一场快乐的游戏,能让孩子认识很多字。
电视是最好的识字工具,孩子每天看着电视念天气预报:“妈妈,明天太原晴天到多云,最低温度3度。”我把全国各地的省市名称写在一张纸上,教了几遍,孩子都认识了,会从哈尔滨一直念到海口,一字不错。我还把比较好的广告词抄下来,让他读几遍,广告词会背了,字也记住了。
当孩子识字达到一定数量时,我给他买来《娃娃画报》《幼儿童话》《中国古典诗词》《古典成语100例》等书,把他引入阅读。为了巩固其识字量,我给他建立了“识字卡片盒”,把认识的字全装进卡片盒里,过一段时间把卡片翻出来“打扑克”,出一张念一个字,谁出牌多谁赢,赢了有奖,孩子玩得很有趣。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孩子学过的形近字专门写出来,放到一起给孩子作比较,如“肉——内”“早——旱”“干——于”“技——枝——肢”等等,让孩子通过比较加以区别,培养其观察力,并帮助他学会“当”“和”“与”“因为”“所以”“并且”“呢”“吗”“啊”等虚词,使他顺利通过阅读关。
目前,他已初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分得清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没有青藏高原哪有珠穆朗玛
冯德全
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成才,务必要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人才素质”,以及智商、情商等“心理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才能绘画出人生发展的灿烂图景,而不会因某严重缺陷或不协调拖了幸福成才的后腿。
但全面而和谐发展,并不完全指各种素质平均增长。在人才素质提升的道路上,人总有长项和弱项。对孩子的教育还得“扬长避短”,既坚持“全面和谐”,又遵循“个性特长”,使两者最佳结合,才能为孩子构筑快乐成才的金字塔。
人的潜在素质和性格萌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外向,有的内秀,有的理性,有的善感,有的细致,有的还表现为爆发力强……而且从婴儿开始这些表现就“百花齐放”了。
那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都受遗传、环境和生活的不同影响,但不论哪一类个性的孩子,构建他兴趣特长的金字塔底座很重要。这就像没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哪会有珠穆朗玛那样的巍峨之巅!
早期教育一定要为孩子铺垫宽阔的人才基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才能使孩子发展中心兴趣,到青年时期形成特长和专才,甚至才华横溢,身怀绝技。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无不为古今中外的名人史、人才史所证实!
早教误区的几种表现
熊周璇
(1)误以为早教是纯文化知识的积累;以应付将来的书面考试;忽略了对孩子基本素质的培养。其实;早教是提倡早一些开始对胎、婴、幼儿开展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中发展视觉语言虽然重要,但绝不是早教的全部,只是对传统幼教的补缺而已。
(2)误以为早教就是为孩子早上学;早跳级;上大学;当博士,定要出类拔萃乃至鹤立鸡群。其实早教是对不要浪费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提个醒”。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都是不同的,甚至有“贫、病、弱、残”的极大差别。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我们的目标;不能强求一致搞花架子;更不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孩子快乐、积极、向上就好。
(3)误以为早教只是妈妈的事;爸爸可以不管。其实;准爸爸和准妈妈都应该学习“0岁方案”的资料原文;共同讨论决定育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父母育儿原则科学而一致;孩子才能教育得更优秀。
(4)误以为早教过的孩子就一定十分完美无缺,稍有缺点或波折就指责孩子不好或早期教育不好。其实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人有时也会犯错误,也有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呢?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弱点和错误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5)误以为早慧的孩子就一定要按照家长或学校的意志发展才是正常的。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和学校可以引导和建议;但不应该强迫。冯教授说早慧的孩子有三种类型:一是跳跃型发展,提前上了大学,这是少数,不可强求;二是充实型发展,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发展大有后劲;三是特长型发展,各方面平平,而某个方向特别优秀而超群,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育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省自制智能,认识自然动手操作智能等多元智能中,无论哪方面突出都十分可贵,他的充分发展往往也是奇才。
霸气书库 www。87book。com
训练五官,让孩子耳聪目明
冯德全
眼、耳、鼻、舌、身,特别是双手和十指,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之初,就对五官进行科学训练,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