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童话人格-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会在幻想中反复品味自己的胜利与幸福,又会浮想联翩地去扩大它,在想像中营造出新的辉煌。
有的时候,她会满面泪水泣不成声地承受着得到男人爱抚的幸福。
有的时候,她又会神经质十足地对此予以怀疑和拒绝。
六,接着,她们可能产生贯穿一生的冲动,那就是证明自己被爱。
她们从最初获得爱的胜利开始,就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无休止冲动,那就是积累自己被爱的成就。她们以自己为中心观察着男人世界,幻想着男人围绕自己旋转。
当她们在一个又一个爱情的漩涡中打漩时,当她们走上一个又一个爱情的领奖台去享受自己的胜利时,她们常常不清楚,她们不是为了爱而爱,而是为了胜利而爱。
七,一些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倘若母亲对她不善,她又有强烈的仇母情结。
倘若母亲与她相依为命,从小很负责地养育她,她表面上似乎与母亲朝夕相处甚至陪伴终生,然而内心同样可能潜藏着极深的憎母情结。因为没有父爱平衡的母亲的培养,常常是极为严密的管教。
母亲过分的关心与管教往往同时极大限制了女孩的憧憬与幻想,她在把母亲当做天下第一恩人的同时,也把母亲当做了最为敌视的对立面。
八,在缺乏父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耽于幻想的、神经质的、过敏的、有着倾诉委屈愿望的、拒绝成年的女孩,常常有着艺术家的素质。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某些文学艺术家。
这些耽于幻想的、过敏的、拒绝成年的女性,作为普通女人,必定会使自己也使他人艰辛难过;而作为艺术家,她倒有可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文学艺术原本就是表现过敏、放开幻想、倾诉委屈、回避现实、制造浪漫、拒绝成年、取得连绵不断爱和被爱的胜利的特殊领域。
爱的匮乏所造成的畸形情结,并不都是坏事。
有的时候,它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有的时候,它给人带来无尽的追求。
无尽的追求还会有无尽的痛苦,但又可能会有无尽的充实与幸福。
人类社会倘若离开了各种强有力的情结,一定会少了很多痛苦,但也一定会少了许多追求与色彩。

中国人常讲“慈母严父”,这话有道理,但只有一半道理;真正妥当的说法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慈严兼备”。
当面对儿子时,慈母严父是必要的,而严母慈父有时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儿子的人格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当面对女儿时,慈母严父倒有更大的真理,因为在女儿面前,常常是母亲严有余而慈不足,父亲则慈有余而严不足。
在女儿自由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对女儿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坚持原则的教导,自然是不妥当的,它会影响女儿的正常成长;然而,倘若母亲对女儿过苛,缺乏足够的慈爱,大概是更不妥当的,这是应该防止的主要偏向。
母亲接受儿子是毫无心理障碍的,母亲要接受一个越来越长大的女儿,却要克服某种潜在的心理障碍。
倘若没有足够的心理成熟,母亲在女儿面前多少扮演一个与妹妹争宠的姐姐角色,母女之间的关系就必然显得紧张。
即使母亲不是小女人性格,有足够的成熟强健,然而,倘若她不能够宽仁,对女儿过苛,女儿从小就会感受到母亲的巨大压力。这时,如果是一个坚强有力的父亲出来庇护女儿,以抗衡母亲过苛的压力,女儿得以比较正常地成长起来,仍会同时成长起来强烈的恋父憎母情结。
倘若母亲专横粗暴,而父亲唯唯诺诺屈从于妻子,甚至像应声虫一样呼应着母亲对女儿种种尖刻的训斥和管教,女儿就会形成畸形心理:她不仅憎母,可能更加憎父。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是对父母共同的敌视。
这样的女孩大多有着最不幸的童年少年。
但是,随着可怕的生活越来越远地翻过去,随着她们掌握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有了越来越多的金钱、友情和自信,她们便也会似乎很正常很快乐地活着。除了对与父亲同龄的男性有着极大的不信任之外,除了对自己男友的忠诚有着近乎神经质的多疑之外,一切都会显得正常。
甚至她们对父母也会显得宽容起来。虽然与父母较少来往,但是说起他们的口气平和多了。即使说起小时候曾经受到过的不公平待遇,也不过如同讲述一件平常往事。
当然,她们心头还潜存着憎母又憎父的情结,然而,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规范中,由于命运的转化,她们将它掩埋在心灵深处了。
人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是很强的。
任何畸形的生活环境都可能造成畸形的心理情结;然而,人在苦苦争取的人生历程中大都能挣扎着活过来。
不幸的经历造成的情结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有的,成了一生努力和充实的动力;
有的,成了理解生活的难得的经验。

一个女人在其一生的人格中,都铸定着自幼与父母的全部关系。
当女性面对整个世界时,无论是否已经成年,她其实一直与父母同在。她不仅带有父母的遗传基因,还带有父母在童年时就为她铸造下的一切。
女孩终于长大成年了,她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和父母曾有的全部关系,能够以圆满的态度对待父母;同时也便做好了准备,以圆满的态度对待自己将有的儿女。
第十二章白雪公主与魔镜王后

《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在大雪纷飞的季节,王后生下了小公主,她的皮肤雪一样白,嘴唇血一样红,头发乌木一样黑,她的名字就叫“白雪公主”。
第43节: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出生不久,王后因病死去。国王又娶了新的王后,新王后十分漂亮,但嫉妒心很重。
新王后有一个魔镜,每当她站在魔镜前梳妆时,她一边在镜中映照着自己美丽的形象,一边会问:魔镜,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人?魔镜就会告诉她:王后啊王后,你是最漂亮的人。她听了就会心满意足。
白雪公主一天天长大了,越来越漂亮,到她七岁时,她已经漂亮得非常耀眼了。这时,当王后再问魔镜世界上哪个女人最漂亮时,魔镜就回答说:王后啊王后,你虽然很漂亮,但是白雪公主比你更漂亮。
王后妒火烧身,派一个猎人将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杀害,并把她的心肝带回来作证。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深处,但是不忍杀害她,便将她放走,然后猎杀了一只野鹿,将野鹿的心肝带回来到王后那里交了差。
白雪公主在森林中找到一座小木屋,里面住着每日出去采金的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接纳了她。他们每天出去采金,白雪公主就在家里为他们准备食物。他们就这样和谐地生活起来。
一天,王后又对着魔镜问:在这个世界上哪个女人最漂亮?魔镜如实告诉她:王后虽然很漂亮,但是白雪公主更漂亮,她在远远的森林小木屋里,更加光彩照人了。
王后知道猎人欺骗了她,决定亲去除掉白雪公主。她化了妆,扮成一个面目全非的老太婆,来到森林的小木屋前,称自己是卖彩带的人,招惹得白雪公主违背了七个小矮人每天外出时嘱咐她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规训。她打开门,打算买老太婆的彩带,却被王后用彩带勒死了。
七个小矮人回来后,解开勒在白雪公主脖子上的彩带把她救活了;再一次谆谆教导她,见到陌生人绝对不要再开门。
王后又化妆成一个卖木梳的,来到森林里,诳骗白雪公主打开了小木屋的门,将有毒的木梳插到白雪公主的头发里,白雪公主顿时中毒倒下了。王后赶紧溜走了,七个小矮人回来后,拔下小木梳,再一次救活了白雪公主。
得意的王后以为杀死了白雪公主,然而,魔镜告诉她,白雪公主还活着,还是比她更漂亮的人。她第三次乔装打扮来到森林中,用一个有毒的苹果诱开了木门。白雪公主刚刚咬了一口苹果,就倒在地上死去了。这一次,七个小矮人再也没有办法救活她。他们难过地把白雪公主放到了玻璃棺里,轮流看护着她。王后终于在魔镜中看到自己天下无敌手了,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了。
一天,英俊的王子带着一行人到森林中打猎,看到了躺在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不禁爱上了她。他恳求七个小矮人将白雪公主送给他。七个小矮人最初不答应,后来看到他真诚地爱上了白雪公主,就答应了。
王子让随从抬起玻璃棺往回走。途中抬棺人被树根绊了一下,玻璃棺落地受到震动,白雪公主口中的毒苹果吐了出来,她一下醒过来,从玻璃棺中坐起。王子向她表达了爱情,并向她求婚,她也爱上了王子,便答应了。
当王子与白雪公主举行盛大婚礼时,王后也收到了邀请。去参加婚礼前,她又对着魔镜发出了问话:这个世界谁最美丽?
魔镜告诉她:王子的新娘最美丽。她虽然妒火烧身,但还是决定参加婚礼,看一看新娘到底什么样。在婚礼上,她认出新娘原来就是白雪公主,便被吓呆了。这时,一双放在煤火上的铁鞋被人用钳子夹了放在她面前,她只得穿着火红的鞋子,一直跳到倒地而死。

我们开始解析这个童话。
在这个被人们读了千百遍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哪些人们也许不很清楚的事情?
一,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形同虚设,未起任何作用。似乎所有的读者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对此没有提出疑问;但这却是特别值得探究的。
国王、王后与白雪公主组成的是一个家庭。国王的形同虚设,不过表明在这个特殊家庭中,男人对妻子与女儿的关系没有任何干涉力。可能是他没有这个权利,也可能是他根本无视家庭内的事情。
一旦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就会在相当多的童话故事中发现类似的情况,当女儿与母亲特别是与继母发生对立冲突时,父亲常常是不存在的,或者存在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隐喻地象征了一种家庭格局:缺乏父亲影响的家庭格局。
二,在这个童话中,持有魔镜的王后是以继母的身份出现的,她对白雪公主的迫害以及白雪公主在这种迫害中成长的过程是故事的主线。
在各民族童话故事中常常会出现凶恶的继母形象;而在继母的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小女孩,往往是这些童话中令人同情和倾心的主人公。她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就是摆脱继母迫害的过程。
或许在生活中,继母确实有虐待前妻儿女的倾向,当童话故事将继母的虐待作为年幼的女主人公追求幸福的对立面时,这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然而,当我们看到众多童话故事中类似的小女孩都在继母的环境下长大,而很少发现她们生母的存在时,我们却慢慢探到了事情的深处。
我们不得不说,继母在这些童话中其实是转化了的生母形象。
继母是存在的,但毕竟是不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女儿粗暴专横的亲生母亲却并不鲜见。继母其实是这一类生母的象征。这是我们在这一类故事中的发现。
三,这样,持有魔镜的王后对白雪公主的嫉妒就有了真正的含义,这其实是母亲对女儿的嫉妒,是上一代女人对下一代女孩的嫉妒。
这种嫉妒,细心的读者可以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
甚至在生活中也能够看到这样的典型。在一些家庭中,母亲对逐渐长大的女儿暴露出十分明显的嫉妒来,并由此发生种种排斥女儿的做法。
当然,母亲嫉妒的极端行为是极少的;但一般的嫉妒与排斥,却可能以不被人觉察的方式普遍存在着。
这种做母亲的嫉妒,本质上又是做妻子的嫉妒。
第44节:不会真正长大
四,这样,我们就可以领会,何以白雪公主到了七岁的时候,魔镜才会对王后说,她已经不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了,白雪公主已经超越了她。
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刚出生的女儿对母亲是不会有太大刺激的,也很难引起她更多的嫉妒。即使丈夫对小女婴十分喜爱,做母亲的也还更多地把女儿当做一个需要自己照料的幼小生命。
然而,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性特征,越来越美丽,与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时,母亲肯定要承受一种刺激和压力。
七岁的女儿有可能使母亲的嫉妒有了多一点的表现。魔镜在这个时刻发出告示,无疑是有“生活依据”的。
五,在魔镜王后的迫害下,白雪公主离开王宫跑到森林里去了。
魔镜王后的迫害行为在生活中可以视为母亲对女儿的排斥。
而从白雪公主的角色理解,她离开王宫来到大森林,可以视为生活中女儿在回避母亲压力时离家出走的倾向。
这是女孩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倾向。
六,七个小矮人在森林中的小木屋出现了,他们对于白雪公主无疑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
对于一个逃离家庭的小女孩,七个小矮人像女孩通常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男孩子,会成为她的伙伴。她在他们的环卫与帮助下成长起来,离开了这些小伙伴,她永远不会真正长大。
倘若再对七个小矮人扮演的角色做更深细的探究,我们又发现,他们并不完全像小女孩的同龄伙伴,而更像她的兄长,小矮人们像保护小妹妹一样保护着她。
进一步体验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情感关系,可能发现一种更为隐蔽的意义: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关照与保护带有父爱的意味。
他们每次出门前的谆谆告诫,他们的一次次救援,都像父爱般笼罩在年幼单纯的小女孩身上。这不太像同龄男孩对女孩的照顾,更像父辈对女孩的保护。特别是当他们有权力守在被毒死的白雪公主的玻璃棺旁,并有权力将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给王子时,显然更是十足的父亲角色。
不管编故事的人如何无意识,不管七个小矮人与父亲的形象多么遥远,父亲的角色、父亲的作用却通过这些情节隐蔽地渗透进来。当七个小矮人将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给真诚爱上她的王子时,颇像考察了女婿之后的父亲,放心地嫁出了心爱的女儿。
我们再稍稍深入体会一下《白雪公主》故事本身,又会发现:七个小矮人在森林中对白雪公主的照料与保护,颇像一个惧妻的父亲对女儿的态度。他不敢公开忤逆妻子,只能偷偷地照顾女儿。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全部行为,是这样一个懦弱而善良的父亲的神似写照。
这可能是很多小女孩面对的父母与家庭现状。
诗情画意的《白雪公主》,其实产生于极普通的世俗生活中。
七,王子自然是女孩理想的爱人,找到了他,女孩才离开了父母,有了独立的幸福生活。这时,她成熟的美丽以及成功的婚姻是否还会引起母亲一丝隐隐的嫉妒,也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八,最终,我们看到了王后手中的魔镜,那或许是她内心的一个判断,是她内心的一个独白,是一份折磨她的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
《白雪公主》中的王后有这样一个“魔镜”,其他女性是否也有“魔镜”呢?
无论如何,不被这样的“魔镜”所折磨,是每一位母亲都该有的智慧与品德。

与女儿从小形成的恋父憎母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相对应,母亲也可能有某种程度排斥女儿的情结。借助《白雪公主》的故事,我们把这种情结称之为“王后魔镜情结”。
就潜意识而言,每一个母亲或多或少都有些类似的情结。然而,对于一个在人格成长史上顺利地抑制和克服了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女人,相对也比较容易克服“王后魔镜情结”。而那些埃勒克特拉情结从小就畸形发展的女性,一旦成年后做了母亲,就会对女儿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王后魔镜情结”。
“王后魔镜情结”的强弱,是有规律的:
首先,我们发现,王后魔镜情结对女儿的嫉妒,其实是女人对其他同性嫉妒的延伸。
凡是在生活中对同性嫉妒心强的女性,也容易对女儿有更强的王后魔镜情结;相反,那些能够与同性和谐相处的女人,对待女儿也会比较温和宽厚。
王后魔镜情结本质是嫉妒,它自然与一般的嫉妒心理有相似的规律。
接着,我们还可以发现,凡是那些做母亲心理不成熟的女人,特别是小女人特性十足,婚后在丈夫面前还扮演女儿角色的女人,尤其容易将逐渐长大的女儿当做对手。
有些女人即使成年后也依然会沉溺在当小女儿的冲动中,她们完全可能在女儿出生第一天起就有了隐隐的排斥。当丈夫从她身边抱起襁褓中的女儿眉开眼笑地亲吻时,躺在床上的母亲心中已经产生了不太好忍受的刺激。
与此相反,那些母亲心理成熟、具有大女人角色的女性,往往能以足够的和蔼来对待女儿。特别是那些将丈夫也当做小男孩照料起来的女人,尤其能够以宽厚的心态对待女儿。
再接着,我们又会发现,母亲与女儿年龄差距越小,其王后魔镜情结就可能越强;而与女儿的年龄差距越大,魔镜情结相比越弱。倘若她有不止一个女儿,那么很自然地,做母亲的往往可能对大女儿有较大的排斥性,而对小女儿有较多的宽和。
这同一般的嫉妒心理是相同的。嫉妒常常与相互的距离成反比;无论是同性相嫉,还是同行相嫉,都是如此。
再接着,我们还会发现,女儿由小到大,母亲的王后魔镜情结在一定时间内是逐渐增加的。
在女儿刚刚出生时,直接的母爱或许就是母亲的全部心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在父亲面前有了越来越成形的女孩角色,便对母亲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刺激。女儿的每一个成长变化,在父亲那里会带来单纯的欢欣,而在给母亲带来欢欣的同时,还可能带来一些复杂的情绪。
第45节:心中的美梦
当然,绝大多数母亲都不会像魔镜王后那样迫害自己的女儿,然而,她们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排斥女儿。特别是当她还有儿子时,对女儿的排斥就在与对儿子的偏爱中对比出来了。
“王后魔镜情结”对于大多数母亲,是有可能被人类的文化抑制和克服的;而对于少数母亲,却可能成为长久折磨她的心理存在。这种情结在现实生活中会造成形形色色排斥女儿的行为,于是,就在艺术中以“魔镜王后”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白雪公主》自然主要是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世界上大概并没有白雪公主,有的却是这一类女孩。
《白雪公主》是这类女孩心中的美梦。
她们像白雪公主一样得不到父亲的庇护。她们生活在父亲的爱护之外,被父亲所忽略。这些女孩像白雪公主那样,有一种孤寂的哀伤。她们是孤零零的小生命。
她们被继母所排斥,或者更广泛说,被一个缺乏母爱的母亲所排斥。她们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战战兢兢,在母亲的冷脸下不声不响。随着一天天长大,如果她们觉得自己是美丽的,她们就真正成为“白雪公主”了。
这样的小女孩,当她们面对大雪纷飞的世界时,就会生出无限的憧憬与幻想。《白雪公主》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憧憬与幻想中浮现出来的。
她们幻想和渴望着父爱,幻想和渴望着许多善良男人会对她们进行保护,像那个善良的猎人,像那七个小矮人。
只要有了这样的保护,她们尽可以远离家庭跑到大森林中。
她们可能在幻想中与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冲突,每一次都是母亲在伤害她们,而她们则是以德报怨的。王后用彩带、木梳、毒苹果一次又一次加害白雪公主时,白雪公主始终心地善良。在这个故事情节中,证明了母亲的排斥是完全错误的,是极其过分的。
白雪公主终于找到了一心一意爱恋自己的高贵王子,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幸福。
这样,小女孩终于报复了母亲从小所施的虐待。女儿长大了,比母亲还漂亮,而且找到了不亚于父亲的丈夫,魔镜王后只能穿上烧红的铁鞋不停地跳舞,被迫对女儿的婚礼表示不能停止的祝贺。
这一切构成了白雪公主完整的情结。
这是一个从小被父亲忽略、被母亲排斥的女孩子的情结;这是一种渴望得到父亲与父亲式的男人保护,最终与白马王子幸福结合,从而战胜和报复母亲的情结。
具有白雪公主相同命运的这类女孩,都可能深深埋藏下“白雪公主情结”。
从更广泛的意义讲,《白雪公主》又是所有女孩的故事。
因为所有的女孩都有不同程度的“埃勒克特拉情结”。
“白雪公主情结”并不等同于埃勒克特拉情结,它是埃勒克特拉情结在一定环境下结出的特别果实;然而,埃勒克特拉情结却可以使所有的女孩理解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一个善良忧伤的憧憬与幻想;小女孩在这善良忧伤的幻想中等待的是命运的恩赐。如果魔镜王后是整个不公平命运的象征,那么,《白雪公主》的故事不过说明,她在逆来顺受地等待着机遇的出现。
“白雪公主情结”看来美丽,其实是软弱的,它很少造成积极行为的动力,也很少结出现实的幸福果实。
第十三章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的故事在《格林童话》中可以看到,在法国《佩罗童话》中也能够看到,这是又一个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的童话。
富人的妻子死了,留下一个小女儿。富人又娶了一个妻子,后妻带来两个大一点的女儿。继母及其所生的两个姐姐虐待前妻留下的小女孩,沉重的家务落在小女孩一个人身上,每天要掏炉膛里的灰,要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