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要为小事生气-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这种“情绪传染”是要特别注意的,在家庭中更是常见。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等等。总而言之,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就会生气。有的人还会在早晨起床就生气,这样一来就闹得全家人一天没有好心情;在晚上生气,气愤心情无法转移,往往会造成“战争”升级;在吃饭时生气,使大人孩子都气不顺,吃不好。有的人动不动就生气。三天一小气,五天一大气,轻则争吵、吼骂,重则连摔带砸。结果是夫妻不睦,四邻不安,孩子不能安心学习,老人跟着操心叹气。
  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家庭气氛长期压抑、沉闷的话,那样很容易使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而且还会使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几率也会明显升高。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情绪致病”。
  怎样才能防止“情绪传染”?主要是要加强品格和心情的修养。要多一些理性,克服自己的蛮性。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伤身,这样做是不值的。家和万事兴,从容岁月长;只要人长久,“面包会有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不是调侃之语,是有其心理上的科学道理的。
  人心情愉悦时,就能分泌更多的人体咖啡———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缺乏理智,或者是任性蛮干,凭性子办事,都是会伤人害己的,是有害无益的。于是有识之士便提供了一些相处的箴言:“如果是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是愚蠢的,而为大事争吵是无能的。所以,要做你该干的事情,不要做一些无谓的精神消耗。”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让你避免受到情绪绪传染:
  第一,可以离开激怒的场所或者是对方。如果是火气上来了,那么这个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会成为导火线。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请选择离开现场保持头脑的清醒,然后再仔细想一下,也许你就会认为真的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第二,可以暂时停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发生事端前暂停一分钟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这一分钟的暂停就会制止一场争斗,挽回一场灾难,有时候还可以抢救一个生命。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倡议:在吵得很激烈的时候,一定要暂时停下来一分钟,在骂得咬牙的时候也要暂时停下来一分钟,在棍棒拿起以前要暂时停下一分钟,在你打算拼命的时候也要暂时停下一分钟。也可以像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的那样:“先数到10,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100。”绷紧的弦就会稍稍地松弛下来。
  第三,转移注意力。发怒的时候在大脑中就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兴奋灶,这个时候你就要建立另外一个兴奋灶。在遇到倒霉事情的时候,你会越想越气愤,那个时候你就不如把那件事情丢开,然后看看报,或者是看看电视,唱唱歌,洗个澡,做一些轻松的事情,这样的话你会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是这么美好。
  第四,让怒气合理宣泄。如果你的怒气膨胀起来,那么你的胸口就会像有一团火,这个时候你也不要强行去压抑它,因为强制压抑的话反而会伤到身体。这个时候你可以先把自己单独关在一间房屋里或者是跑到没有人的空旷的地方,然后再对着墙壁或对着空气,任你打,由你骂,打完骂完以后,怒气就可以得到消除,而且还不会伤害他人。所以,为了使你的形象逐渐高大,你要学会做一个有涵养、有教养的文明人,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随便就发怒。
  人比人 气死人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吕坤
  生活中,我们也许经常听到妻子说自己的丈夫:“你看,别人家的老公多潇洒、多威风。三楼的阿强开个出租车,一个月挣三四千是不成问题的。对面的老张坐在家中搞创作,每个月的稿费单就有几十张,少说也有两三千。你看你,钱没钱,车没车,单位又不好,我怎么就这样没福气,当初怎么能看上你这种人呢?”
  “人比人,气死人”,但人比人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活动,如果能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比较的话,不仅没有任何的害处,还可激励人们的斗志,鼓舞奋发进取精神。反之,若用消极的心态攀比,不仅会迷失方向,甚至可点燃嫉妒之火,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嫉妒心理作怪的恶果。最重要的在于你与人比什么,怎么去比。
  现实生活中“人比人,气死人”的事虽然并不多见,然而通过攀比把人气得够呛的事依然不少见,尤其在一些私心较重、心理欲望较高的人群中发生的概率会更高些。这些人往往心胸较窄,总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好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这样越比就会越感到自己是“吃了亏”或“运气不好”,甚至埋怨自己“生不逢时”。假如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同事、同学当了官、发了财,学业上有了些成就,自己的心理就不平衡,总想着当初他学习不如自己、进步也没自己快,但就是不去追究他以后努力的原因或动力。当然,社会上的事情错综复杂,不排除机遇与运气方面的因素,凡事都要公平、合理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此需要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如果你斤斤计较、什么都要比个高低的话,那么早晚掉进泥坑里也是避免不了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是一句人人所知的名言,如果我们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把自己摆到一个客观、公正的位置,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这样越比心胸就会越开阔,越比越会及时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足,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激励自己就此奋发进取。
  有这样一句名言:“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强者的出路是竞争。”当我们在与别人作比较时,为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呢?变消极的心态为积极的心态,变嫉妒为竞争,那么必然就会迸发出一种非常大的动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就会演出更加精彩的一幕。
  人生在世,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难免的,有些人或事甚至会让你暴跳如雷,大动肝火。科学家提醒说,那些容易生气的人需要注意了,生气所引发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比一般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来得更加混乱,也更加不稳定,因此它是最致命的。假如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颗“奔腾的心”,那么请努力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吧!
  人比人,气死人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本来小两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对丈夫说:“你看人家隔壁的老张,衣冠楚楚,哪像你这样邋遢”,丈夫听后脸色马上由晴变阴,尽管当时不一定言语,但心中总觉得不痛快。过一会儿,丈夫怒气冲冲地说:“你若看重生活上追求吃喝穿戴,工作上马马虎虎的人,那你就干脆找人家去”,妻子随便一句比较的话,使丈夫的尊严受到伤害,由此,妻子在丈夫心中也失去了不少光彩,一场舌战也常由此爆发。
  其实生活中还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女人羡慕别人的丈夫会体贴妻子,会干家务,却不知他妻子正抱怨他不会挣钱,没有社会地位,不像个男人,没出息;有的女人羡慕别人的丈夫会挣钱,去哪儿都风光,自己也能穿金戴银,光彩耀人,回到家中就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知她丈夫每天都在为她的唠叨或责骂头痛,甚至恨不得不回家;有的男人羡慕别人的老婆温柔、漂亮,走出去又体面,又风光,却不知她的丈夫常常为她的“柔情似水任意流”而苦恼,为她的“漂亮全世界”而受煎熬。
  幸福的家庭,家家有一个快乐的源泉,然而无论多么幸福快乐,也总有挥之不去的缺憾。要不人们怎么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
  如果说人生是加减法,那么有得必有失,幸福不可比。因为它没有止境,没有标准,如果硬要比较的话,你永远都是吃亏的一方,因为比较时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幸福。即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想心理平衡的话,就干脆别去比。所以,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生活中,只有知足者才能常乐。可是,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很难不与他人相比较。而比较的内容,大而言之,可以是成就之大小、地位之高低、经济之优劣;小而言之,可以是妻子是否美丽贤惠,丈夫是否英俊潇洒,孩子是男是女,聪明与否……特别在熟人或同学、同事相遇之时,这种比较就会很自然地在双方心中暗暗进行。而比较之后,又难免要生出种种感慨来。
  与不如己者相比,当然可以聊以自慰,甚至可以比出一种优越感来,但与优于自己的人相比,则很容易比出自卑感、失落感,或是比出一股不平之气……。
  如果自己想通了,就不气了。因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在这时候,只有自己控制自己的心情才行。如果任其膨胀,越想越生气,对身体便会产生危害。喜欢和人比高低的人,会经常心情郁结。清·石天基《长生秘诀》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如古人云:“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情绪影响健康
  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比做暴君的奴隶更为不幸。
  ———毕达哥拉斯
  生气和抑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通常人们说的生“闷气”、发“闷躁”就是此类情绪的表现。抑郁和胡乱发脾气就是动不动因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大发雷霆,这种不良的情绪对人的心理及身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仅有才华,而且纯洁又真诚。但自幼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她又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曲意逢迎、八面玲珑,而是经常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寝,泪水涟涟。当她听说心上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时,一气而厥,悲愤而逝。从情绪心理角度看,正是因为她内心的抑郁情绪而造就了自己的悲剧。
  人的一生当中,如果处境不好,如家庭不和、疾病伤害、亲友死别、天灾人祸、意外损伤等,不仅可造成对抗情绪,也会使人趋于心理封闭,不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心理的真实状态,什么事情都憋在心上。有句话说得很对,人一旦憋得太久了,身体自然而然地就会生起病来,从另一个角度说郁郁寡欢本身就属于一种病。
  忧郁是一个病魔,精神长期抑郁可促使人们很早就会衰老,是导致种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内某医院调查资料显示:精神愉快、性格开朗的人,到60岁仍能工作,患老年病的占30%;而精神受过严重创伤、性格沉闷内向的人,到50岁时工作精力就减退一半。
  情绪和健康是紧紧相联系的。在心理学家的眼里,情绪就是“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现代医学家则认为,身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有85%的疾病是可以自我控制的,而情绪就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有个病人38岁,肝区疼,去医院作检查,医生告诉他:“不得了,你肝脏长了一个瘤,7公分,已经转移了。”他一听腿都软了,当时就站不住了。回到家以后,他整宿没睡,到天亮更疼,又去看医生。医生说:“你是肝癌晚期,我也没办法,你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喜欢玩什么就赶紧玩吧。”一次他的上司去看他,顺便问了一句:“你有什么心愿未了吗?”他回答道:“别的没什么,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见过北京天安门。”单位满足了他的心愿。他在北京看过天安门后,有人说,既然到了北京,不如四处看看有什么好的医生。结果他就去了北京一家医院,一个老教授极认真、仔细地为他作了检查。他问:“我得的什么病啊?”“你没有病,你是吓出来的,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是囊肿,误诊为癌症,结果精神崩溃、一病不起了。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医生跟他这么解释后,他豁然开朗了,回到家以后又能吃又能喝了,也能够上班了。他说,幸亏想看一下天安门,要不然可能早就成骨灰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若是一个人能保持心理平衡,那就什么病都不易得,即便有时候得了病也是很快就能好起来。情绪对身体健康起着十分强大的作用,有时候这种作用有时十分明显。
  好情绪是福
  有这么一首小诗:“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主观对客观感受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保持一份好心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能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从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世界医药学的鼻祖、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曾说:“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可见,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极大。愉悦的心情,会给人以正面的刺激,可减轻病情,有益于健康;而苦恼消极的情绪则会给人以负面影响,诱发各种疾病,并使已有的病情恶化。
  但是,我们自己完全有能力来支配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健康长寿。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在于运动,但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心情。
  如果我们让情绪做了我们生命的指挥棒。那么我们就不懂得“放下”,从而我们的沮丧也会增多,如果我们不让情绪做我们生命的指挥棒,懂得“放下”,我们的世界则会更广阔。
  美好的情绪也会带给我们好运。许多成功人士,个性上都不免有所缺憾,但他们却能扬名立身。因为他们能够正确调整心态,不让坏的情绪随心所欲的伤害自己。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确,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他对周围环境刺激的主观反映,也往往决定着他的生死存亡。乐观的情绪使人积极向上,充满朝气,低靡的消沉只会使人颓废,一蹶不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得了点小病便精神萎靡,整天愁眉苦脸,疑神疑鬼,情绪低落,自感病入膏肓,其实许多人则是杞人忧天。
  在医学史上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病例。如在美国休斯顿有个肿瘤专家,他每在治疗病人之前,总是娓娓动听地向病人预言好结果,并能使他们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战胜疾病。他还会把病人带去见那些患过同一种疾病,并且已经治愈的患者,结果,确实能够起死回生。而另一所医院却出了大问题,医院麻醉师的手下,原先从未有病人因麻醉致死,病人正处在正常麻醉状态,手术也非常顺利,突然,病人心脏停止了跳动。原来,有人在手术前告诉过病人,麻醉可能使人丧命。
  由此可见,精神作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何等的重要。我们都熟悉张海迪、林健、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成为那些身处逆境却能与生命抗争的人们的精神支柱。
  气大伤身
  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
  从前,有一个人出于嫉恨和误解,就恶骂释加牟尼佛,骂得非常凶,整个人被怒火烧炙着。但是释加牟尼佛平静地闭着眼打着坐,并没有理他。最后那个人骂累了,就喘着气问:“你为何不说话?”释加牟尼佛缓慢地睁开眼问:“如果你送别人一份礼物别人不接受,这一份礼物在谁的手里?”那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还在我手里啊。”释加牟尼佛又说:“你刚才怒骂我一通,我听而不闻,你那怒气不还是回到你自己身上吗?”最后释加牟尼佛语重心长地说:“气大会伤身,你伤的是自己。”
  在跟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发生激烈的争吵,更要竭力避免“拍案而起”和“怒发冲冠”,而要学会在大怒时能够采取“缓兵之计”。如果双方都在火头上,不但争不出一个结果,还会激化矛盾,这个时候就要采取“退策”。
  管理员老张巡查到了蔬菜区,发现一个中年摊贩将菜筐摆在菜摊外面的通道上面,影响了行人走动,便要求他把菜筐收回去。但是那人却置之不理。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张自己上前将筐推到摊位里面。但是他刚转过身,菜贩又把筐推了出来。于是双方发生了争吵。目击者说,老张当时的脸色特别不好,明显是气得够戗。争执了几分钟以后,摊贩仍然没有服从管理,老张要他去市场管理办公室解决问题。于是,两个人就一前一后地离开了蔬菜区。刚走出几十米,走在后边的老张突然晃了几晃,一头栽倒在地。旁边的人围拢过来一看,只见他像是中风了,神志不清,情况非常危险。当急救人员赶到的时候,老张已停止了呼吸。急救人员称,从症状上看,老张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的,这样的疾病最忌的是大喜大悲和大怒。
  谁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说的是周瑜心胸狭窄,度量很小。他虽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不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常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他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气得口吐鲜血,一命呜呼,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由此说明生气的危害该有多大呀!
  说到气大伤身,不得不提生气的种类,在这里生气大凡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生别人的气,总认为别人与自己过不去,在他眼里,只有别人的过错,没有自己的事,一碰上不顺心的事,心境就无法平静,只是一古脑儿地生气,而且还气得咬牙切齿,这样的生气还不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吗?显得十分不明智。你自己倒是耿耿于怀,而别人悠然自得,根本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这样生气,只能伤害自己,缺损害不到别人的一根毫毛。
  第二种是自己生自己的气,这种人还不如上一种人,连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这种人是成心与自己过不去。我们班上有个女同学,考试成绩一不理想,就要掉眼泪,气得连饭也懒得吃,据说,她是没有父亲,仅靠母亲一个人供养她,她决心好好读书,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光着急、生气有什么用呢?应该寻找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吸取教训,争取下次考好一点,就行了呗。如果只会与自己过不去,经常为自己的“过错”而生气,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英国化学家亨特年轻时就易发怒,后来在一次医学会议上被人顶撞,盛怒之下心脏病突发,当场身亡。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气怒犹如藏在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酿成大祸。
  下面是科学家研究的生气对人体危害的结果。
  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脑岛皮层”,当人的精神受到刺激、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便会通过“脑岛皮层”把信息很快传递到心脏,使心肌负担加重,心室纤维发生颤动,严重的则会因心跳停止而死亡。当人处于愤怒状态出现“冲动高峰”时,人体的促肾上腺皮激素大量释放,并与血液中的白细胞“拥抱结合”,使白细胞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能力减弱,以致各种病原体在向人体进攻时,人体“卫士”无法进行有力的反击,疾病就难以避免。
  那么怎样才能不生气发怒呢?心理学家提出这样的几条参考意见:
  第一要注意心理卫生,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思”什么?思前因、后果和方法。冲动情绪往往是由于对事物及其利弊关系缺乏周密思考引起的,在遇到与自己的主观意向发生冲突的事情时,若能先冷静想一想,不仓促行事,情绪也就冲动不起来了。
  第二要锻炼自制力。
  尽量做到处急不惊、宽以待人,不要动辄以“兵戎相见”,像个“易燃品”,见火就着。
  第三要拓宽自己的胸怀和度量。
  要学会人际交往礼仪,做到克己让人,“想开些”,这样常能避免产生愤怒的情绪。另外,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提高文化的涵养,人的修养同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见多识广,常能使你避免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发火。
  俗说话“不要气、不要恼,气气恼恼人易老。”
  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原谅自己,也要学会原谅别人,别让自己的“过错”来折磨自己,也别让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有人说:“树大伤根,气大伤身。”“食多伤身,气多伤神。”这话说得多好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凡事都要有度,不可不及,也不可过及。在心理健康上也是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