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瓶时代的婚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挂丛右恍D昵岬恼煞蛎强赡懿恢溃拮拥那酌芤笃涫道丛从谒谛纳畲Φ牟话踩小F拮用鞘敲艿摹K俏税谕涯谛牡目志澹艚舻叵蚨苑娇柯#欢娇柯T矫允В秸也坏阶晕摇H绻的泻⒌目占浔硐治问剑⒌目占湓蛏畈卦谒悄谛摹H绻⒌哪谛挠懈蛔愕目占洌嵌园槁碌囊笠不嵯嘤硭伞�
来自性别的认识差异使80后伴侣们误会重重。他们需要认识到,和谐的关系来自配合而非求同。婚姻的内在和谐更为重要。想要保留自己的空间?没问题!妻子们要随时提醒自己,无论何时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把对支持的诉求完全放在丈夫身上。丈夫们也不妨考虑给妻子多一些关心,婚姻不是枷锁,也不是安全阀,如果你真的爱她,何妨再多一点点耐心?这可不是玩笑,呵护安慰她的时候,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那些费尽心思想要使双方保持一致的夫妻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完全的一致不但难以达成,还会限制婚姻的发展——不要试图向别人表达:“看,我们俩总是一样的!”何必把婚姻演化成表演呢?婚姻的舒畅与合拍才是最重要的。
“我以为,你应该”
遇到矛盾的时候,女孩会追着男孩责问:“你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不解释?”男孩们沉默良久,被逼到无奈时才蹦出一句:“我以为你……”毫无疑问,男孩的“我以为”并不是女孩想要的,而恰恰与女孩的潜台词“你应该”背道而驰了。
在这种情况下,争吵将继续表现为女孩不屈不挠的埋怨或生闷气,男孩则一肚子委屈。80后是自我的,他们习惯了“我就喜欢”,奈何对方与己相左,这是不是不能化解的矛盾?
看来,80后尤其要建立一个“争端解决机制”,那就是:把你的心事讲出来。可能人们首先会要求女孩:不要总是叫对方猜,男孩是很“笨”的,你不说,他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呢?换言之,如果他是总能猜到女孩想法的男孩,你放心吗?其实男孩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为什么肯定自己的猜测符合对方的要求?你为什么不说出来?这样即使错了,也有“改错”的机会!要知道,采用回避作为变相的对抗,只会让问题变得复杂!
特别对于80后这些对独立性要求很高的新人类,看法不同再正常不过,如果因此而争吵不断,自然是很伤神的事。明明相爱,为什么总是争吵?为什么一个人会孤单,两个人还是寂寞?出现这些问题的80后伴侣,显然缺乏真正的心灵交融。80后需要学会与对方分享彼此在生活中的感受,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婚姻,把伴侣当成朋友,而不是出气筒。
把心事讲出来,不仅仅适用于夫妻,也适用于未婚的情侣。这并不是让80后放弃私人空间,而是一种在爱情里得到支持的技巧。下文我们还将阐述其他的技巧。未婚的读者也不妨跟随本书作一个幸福婚姻的小预习。

将爱情修成正果

从十五岁开始恋爱,小雅的爱情马拉松已经跑了十年。
“他是比我大两岁的学长,长得不帅,可是成绩很好,很沉稳。”小雅说,“那时候他已经读重点高中,我却还是普普通通的初中生。”
为了追上男友的脚步,小雅很努力地读书,出乎老师意料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遗憾的是,男友在北京读大学,而小雅的高考成绩只能报北京以外的学校。
小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天津一所高校,因为“离北京近”。接着小雅又准备报考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男友一直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来到北京以后,小雅一度沉浸在甜美的爱情中。
“没想到,动摇的是我,而不是他。”随着视野的开阔,小雅的感情起了微妙的变化。她承认自己面临很多诱惑:“身边有很多出色的男生。”相比较之下,男友反而显得普通、木讷,“话不多,放在人堆里认不出来。”
有一次,小雅半开玩笑地对男友说:“你总是口齿不清,不爱说话,没人知道你的关怀……好了,轮到你损我了!”
男友笑着平静地说:“你很好啊。”
小雅急了,“为什么你翻来覆去总是这一句话?”
男友这才“嗯嗯”地开口:“你的衣服上有一根线头。”边说边帮她拿掉。
小雅最终答应了男友的求婚。她说,遇到那么多人,还是男友的执著和默默的关怀让她感觉最踏实。
与小雅的爱情马拉松相比,小维的爱情故事更像是一场接力赛。
“大学的时候谈了第一个男朋友。我们相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可是我的雅思成绩不够,只好一个人留下来了。”
小维找了一份工作,本来打算边工作边准备考试,但是她渐渐发现,出国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小维的初恋就这样无疾而终。后来小维才知道,男友出国后,很快就跟别人同居了。
小维告诉自己,分手是两个人的决定,而不是男友抛弃了她。为了挽救下降的自信心,她接受了另一个男孩的爱情。颇有戏剧性的是,这段恋情只维持了半年,男孩就主动要求分手,理由是他要跟上司的女儿结婚。
这一次,小维平静了很多,她不再妄自菲薄,但是也心灰意冷。“谁能经受得住考验呢?”小维说。
就这样过了两年,小维拒绝了很多男生,一个很巧合的情况下,她遇到了现在的男友。男友才华横溢,富有个人魅力,彻底地俘虏了小维。
“我们是一见钟情。”小维以为,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那杯茶,可是激情过后,爱情继续,男友却始终回避婚姻。
“他很紧张,怕我怀孕。”小维说,“他并没有别的女朋友,对我也很体贴,可提起婚姻,他总是装聋作哑。我已经二十六岁了,我很担心,这样等下去也没有结果。”

80后的爱情旅行

虽然各个时代的爱情总有相似,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80后赋予了爱情太多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80后的爱情故事中,既有打着花花公子招牌的痴情种,也有貌似忠贞的负心汉。既怀疑又信任,既向往又排斥,既浪漫又真实,既冒险又谨慎,80后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体。
80后的爱情旅行虽然玩出很多新花样,对于婚姻却抱着严肃的态度。如果没有找到适合婚姻的爱情,80后宁愿在围城外面兜圈子。然而这并不是爱情至上主义,所谓适合婚姻的爱情,实际上是一杯加入了很多非爱情元素的“花式爱情咖啡”。80后虽然掀起了新的婚姻革命,发明了大量关于婚姻的新概念和新名词,当他们以爱情的名义进入婚姻,务实仍然是首当其冲的理由。
问题是,80后的爱情旅行太漫长了。从中学开始,80后就踏上了寻找爱情的旅行,有时是短跑,有时是中长跑,有时是接力赛,有时是马拉松。有恋爱高手,也有失败的人;有甜蜜,也有挫折。随着爱情阅历的丰富,有的80后发觉“爱情不过是那么回事”,有的则干脆产生了对爱情的幻灭。是虚假的爱情泡沫泛滥成灾,还是爱情的本质就是昙花一现?在爱情旅行中迷路的80后或者把爱情从婚姻中隔离出来,或者干脆逃离婚姻。
不敢正视婚姻的80后其实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但这并不是80后的主流声音。某网站对八零后的调查表明,八成的80后不认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虽然结婚年龄普遍推迟,80后正在将婚姻纳入爱情旅行轨道。

平平淡淡才是真?

婚后生活果然如小雅预料的那样波澜不惊。两个人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丈夫柯磊还是像以前一样少言寡语。对于这一切,小雅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时间一久,未免也觉得乏味。
一天,小雅无意中在柯磊的衬衫上发现了一根黑色长发。望着镜子里自己的栗色短发,小雅正在出神,恰好看见柯磊悄悄走出房间接电话。难道一向老成持重地柯磊也会有外遇?凭着多年来对柯磊的理解,小雅选择了相信自己的丈夫。然而第二天,好朋友小艾却打过电话,吞吞吐吐地告诉小雅,她看见柯磊跟一个女孩在咖啡厅约会。小雅挂上电话,想起那天柯磊明明跟自己说,晚上要在公司加班……小雅想不下去了……
冷静下来,小雅拿起柯磊的照片,不由得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他有了外遇,是不是自己也做的不好?两个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从前“天涯若比邻”,现在在一起了,却感觉这么陌生?
小雅开始尝试利用晚上时间跟柯磊聊天,还搜集了一些两个人都感兴趣的电影、书籍,柯磊学法语,她也觉得很有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聊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感情也越来越甜蜜。“他是否有过外遇已经不重要了。”小雅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倾听对方心底的声音,知道了对方在想什么。”
柯磊一直没有告诉小雅,婚后,公司里一个女同事曾经追求过自己。柯磊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正是因为那个电话,他才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于是便找了个时间,把同事约到咖啡厅,婉转而明确地拒绝了她。柯磊对小雅非常坚定,所以并没有把同事的爱慕放在心上,当然也就不觉得有“坦白”的必要了。“如果我知道小雅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我肯定会‘坦白从宽’的,毕竟我心里,只有小雅一个人。”柯磊笑谈。很久以后跟小雅的一次聊天中,柯磊无意中发现了“真相”,他很感激小雅的信任和做法,“我们是爱人,也是好朋友、好伙伴,这种婚姻关系让我觉得很轻松,也很幸福。”
小雅也坦承自己从这件事中获益良多。“如果没有‘外遇事件’,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乏味的婚姻中沉默多久。说不定我们的婚姻已经‘触礁’了呢。”小雅说,“以前是光说别人,不检讨自己,现在遇到问题,我都会警告自己不要怨天尤人。”

幸福婚姻的小预习:爱情是可以提升的

结婚是80后爱情旅行的里程碑。对80后而言,结婚意味着他们结束了云中漫步落入凡间;对家长们来说,看着孩子迈入婚姻,如同看着他们的生活走入正轨。然而,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果真会如此顺利吗?当婚姻的新鲜感逐渐褪去,80后会甘于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吗?又或者说,经验空缺的80后能够应付柴米油盐吗?事实上,大多数80后在面对婚后矛盾这一新生事物时都措手不及,看来,爱情要学会脚踏实地,考验才刚刚开始。
要平淡不要单调
“闷”是80后对人和事的最坏评价。所谓的“闷”是一个模糊标准,平淡的婚姻不一定闷,关键要看婚姻有没有“营养”。什么是婚姻的“营养”?简单来说,就是夫妻双方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这种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被习惯性地称作“共同语言”。
在小雅和柯磊的故事中,小雅一直在努力向柯磊靠拢,柯磊也一直支持和等待小雅,小雅的“努力”和柯磊的“支持、等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两个人在一起。这就是小雅和柯磊最鲜明的共同语言。婚后,他们实现了在一起的愿望,小雅却觉得乏味,为什么?因为他们失去了之前的共同语言,也没有发展新的共同语言。于是,小雅主动迈出新的一步:跟柯磊聊天,一起看电影、看书、学法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聪明的小雅终于找到了新的共同语言,而且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共同语言。如此下去,他们的婚姻怎么会不幸福呢?
可见,共同语言不仅仅是婚姻的“营养”,也是爱情的“营养”。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爱情在婚姻之前就已经往坟墓的方向走着,也就是说,男女双方的共同语言已经呈减少状态,婚姻不过是“强弩之末”而已。
平淡不可怕,单调才最可怕。吃饭、睡觉、清洁、上下班……这些婚姻生活的常态,既可以被赋予娱乐精神,也可以变成例行公事。爱情可以歇歇脚,却不能固步自封,因为共同语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根据生活的变化增加或减少。例如,柴米油盐的生活对80后而言,不仅仅是平淡,简直是挑战,当 80后对伴侣说:“你怎么什么都不会,笨手笨脚!”婚前的小可爱变成婚后灰头土脸的笨太太、笨先生,共同语言就被大大损耗了!
因此建议年轻的情侣或夫妻,如果想维持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美好,就不要忘记寻找和发展共同语言。找时间谈谈,设计一些活动,发展共同兴趣;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以尝试的态度营造出和谐的相处方式。如果你们心心相印,不但是好情侣,还是好拍档,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面对的呢?
“我就是这样”
“我就是这样,不愿意就分手!”或许这只是一句气话,其杀伤力却足以使对方寻求共同语言的努力付诸东流。说这句话的人,没有真正明确婚姻的意义——你的固执和你的婚姻,哪一个更重要?如果你还没有结婚,那么建议你保持单身,因为固执是共同语言的天敌,而缺少了共同语言,婚姻也就味同鸡肋了;对已婚者来说,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该遵循婚姻的规律,婚姻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你需要作好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想法,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坚持“我就是这样”,其实是把自己凌驾于对方之上,把“共同语言”变为“一言堂”。对方即使选择了让步,这种让步与忍耐又能维持多久?固执不肯改变的你,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吸引力?要知道,这种貌似强势的行为只能限制说话者自己,并不能阻挡对方的脚步。如果对方的脚步一直向前,说话者却固执地在原地打转,两个人的心灵势必会产生距离,当距离大到爱情所能承受的极限,婚姻也就无法继续了!
所以,“我就是这样”其实是很不聪明的说法,聪明的80后会把这句话改成:“我愿意让你看见我的改变!”这句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是的,我愿意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你!收到如此充满爱意与诚意的信息,对方如果爱你、尊重你,一定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这种“改变”与 “回应”意味着,如果对方已经提升,自己会主动跟进,而对方会及时地拉你一把,把你拽到他(她)的身边;或者,两个人互相扶持,彼此鼓励,一起获得提升。说到底,这是一种开放的婚姻态度,当爱情不断提升,新鲜感必然接踵而至,配合默契的两个人必将从中得到无穷乐趣,这才是婚姻的境界所在!

幸福的抱怨

虽然只有25岁,谭均已经吃不消长辈们的亲情攻略了。
“均均,咱们家只有你一个男孩。”
“均均,爷爷奶奶年纪大了……”
“均均,不要一天到晚贪玩,该踏踏实实交个女朋友了。”
长辈们天天忙着替谭均张罗相亲,直到他把小彤带回家。小彤温婉可爱,学历、模样都不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谭均这才歇一口气。
“我想娶你,可以吗?”第一次求婚,就这么傻呼呼地发生了。
小彤吓了一跳,“太早了吧?不行!”
“你确定?”
“嗯!”
“长辈们都很喜欢你,他们说我今年的任务就是跟你结婚。”
“那你呢?你想结婚吗?”
“我?我还需要想吗?”
就这样,谭均的第一次求婚以失败告终。小彤不是不喜欢他,只是认为两个人年龄尚小,最重要的是,谭均对于结婚的想法似乎不够成熟。婚姻是自己的事,怎么能为了父母长辈而结婚呢?小彤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直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爸爸的脚受伤,住院了。”听到这个消息,小彤的心一下子紧绷了起来。
她马上拨爸爸的手机,谢天谢地,爸爸很快接了。虽然已经住了院,爸爸还是安慰小彤:“不要听他们乱说,我没有事,在外面散步呢。”
“不要骗我了爸爸,你真的没有事吗?”
“真的没有事,你听听,爸爸的脚根本就没有事,爸爸给你跺脚,你听,1,2,3……”
小彤忍不住哭了。
“小彤,你最近好吗,工作顺利吗?有没有男朋友?”爸爸赶紧转移话题。
“我很好,工作很顺利,也交了一个男朋友。”
“真的吗?”女儿第一次提到男朋友,爸爸又紧张又高兴,“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多大了?”
“他叫谭均,北京人,在银行工作,跟我一样大。”
“那你觉得怎么样?什么时候带回来让爸爸看看啊?你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结了婚,也有个人照顾你,妈妈去世的早,你有个归宿,爸爸就放心了…… ”
爸爸啰里啰唆说了好多话,放在以前,小彤早就烦了,这一次,她却觉出了话的分量。
挂上电话,小彤对谭均说,准备回家看看爸爸。
“爸爸生病了,我却不能陪在他身边,我真不是一个好女儿……”
谭均看着女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小彤,我们结婚吧,我陪你一起回家看爸爸,结婚以后,咱们把爸爸接过来。”
小彤楞住了。她想了想,然后轻轻点了点头。结婚,是为了爸爸还是为了自己?一时还真的说不清楚……

结婚等于幸福?

在某网站一份关于婚姻的调查中,10%的80后表示,结婚是为了安慰心急如焚的双亲。“没有办法啊,父母逼得紧,不得不结啊。”80后幸福地抱怨着。
面对父母的“逼婚”,80后多少有些无奈,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母这种看似“老土”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忧虑。这种忧虑,绝非“传宗接代”可以概括,也不是“希望有个人照顾你”这么简单,而是出于对现代多元文化的担心。——当试婚、网婚、闪婚、未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情……这些新鲜名词借助网络迅速流行,以时尚的噱头招揽着80后,企图把恋爱婚姻演变为一场游戏,这些“叛逆、搞怪、自我、没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够把握方向、辨明是非,走入正常的婚姻吗?
太多不确定因素阻挠着80后走向正轨,这几乎成了父母们的心病。因此,“看着自己的儿女和一个同样年轻健康的伴侣走进婚姻登记处的大门” ,“很多父母大大松了一口气。”(《中国第四次婚姻革命》)在父母们看来,结婚意味着孩子开始了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他们找到了通向幸福的轨道,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即将完成做父母的责任。如果80后能够再接再厉,添一个健康的小宝宝,父母们就更加心满意足了!
然而,这一代的父母,面对的是对过去和未来同样心存疑虑的80后,他们拒绝“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日子”的说法,更愿意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要结婚?我的事业基础还没有夯实,我很享受单身的乐趣,我没有心仪对象,我面对了太多失败婚姻……或许,家长们同样不能明白80后种种理由背后的深层次困惑,那就是:结婚就等于幸福吗?婚后生活一定比单身生活幸福吗?
80后站在婚姻的十字路口,带着不同的决定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其中,有坚定的“不婚族”,打定主意将单身进行到底;有彷徨的“寻觅族”,在选择对象之间、爱情和婚姻之间犹豫不决,想着为什么“真心人”还不出现;有无奈的“飞蛾扑火族”,选一个父母满意的人结婚,自己喜欢不喜欢无所谓;有平静的“随遇而安族”,身边正好有个男(女)朋友,那就结婚吧…… 有调查表明,80后仅仅占据了80后1%的分额,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80后已经或将要带着困惑与婚姻正面交流,他们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吗?

父母的选择VS自己的选择

“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这么早结婚吗?”说这句话的时候,小彤刚刚跟谭均吵了一架。
“为什么不呢?我们不是很好吗?”几乎每一次吵架都以谭均的求和宣告结束,这一次也不例外。
事实上,谭均不明白那些小事怎么就惹得小彤发脾气,不就是脏袜子忘了放进洗衣筐,看过的书随手乱放,地板踩了一个脏脏的大脚印吗?
不过,过日子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谭均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每次小彤不高兴,谭均就摆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刚开始,这种态度还是很奏效的,可是,小彤渐渐发现上当了,因为谭均总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小彤不得不继续在沙发下面找到谭均的脏袜子,在马桶的水箱上找到新买的书,还有在拖地的时候,警告谭均保持站立姿势十分钟……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的小麻烦中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小彤接到好朋友冰冰的喜帖。
“你们不是才吃过两次饭吗?”小彤觉得很不可思议,两个星期前,冰冰才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男友”,虽说是“男友”,连手都没牵过呢!更谈不上了解了!
“他爸爸病了,让我们结婚‘冲喜’。”冰冰无奈地说,“我爸妈说他家境不错,人也可靠、有前途,让我答应这门婚事。”
“那个人你喜欢吗?”话刚说出口,小彤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很傻的问题。
果然,冰冰的眼眶红了:“爸妈说我不孝顺……我也没办法了,对那个人我根本没有感觉……”
小彤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冰冰。但是,这件事情未免太荒诞了!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相信“冲喜”,还有家长坚持“父母之命”,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彤陷入沉思。或许是因为这些家长把婚姻等同于幸福了吧!他们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