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之治-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你尽管启奏陛下,不过启奏的后果,今后要你自己承担!
张玄素:臣职责在身,当然要尽责,当然要承担。
李承乾:你承担得了吗?!
贺兰楚石扯李承乾,提醒他。李承乾仍然盯着张玄素,之后跛行离开。
东宫内,李承乾与侯君集对坐。
李承乾:吏部尚书是贞观开朝功臣,又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私下得见,非常感激。
侯君集:不过,功高遭人嫉妒,唉。
李承乾:太子何尝不是!图谋此位者,已有人在。
侯君集做惊异状,沉默,他还不能掌握直接面对太子的分寸。
李承乾诱导侯君集,很诚恳的样子:依你看,我应该如何?
侯君集:殿下现在还是太子,不是吗?
李承乾:我们开诚布公,我是诚心请教。当年你辅助陛下,扳倒我大伯,此中有何教训呢?
侯君集沉默:依我看,当年隐太子和海陵王并不弱,陛下其实处下风,玄武门是险胜。
李承乾:险胜?
侯君集点头:当年陛下只有我们十多个人,八百多军士,而隐太子统制京师,又有长林军三千,力量悬殊。所以谋划之下,事变选在太极宫内,这样,京师兵力与长林军就被阻隔在太极宫外,无用武之地。玄武门内,只有隐太子和海陵王,我们就有优势。
李承乾眼睛发亮:谋划得好!外不强变内强!
侯君集:这是房玄龄的谋划。
李承乾:啊!左仆射如今是我的少师。不过,太极宫内也有数千卫士,八百人恐怕还是难以抵挡吧?
侯君集犹豫了一会儿,看着李承乾:殿下那时还小,大概七岁吧?
李承乾:差不多。当时母亲挡在我的屋外,我只记得外面嘈杂。
侯君集笑了:嘈杂?哈哈……殿下,六月初三晚上,究竟如何以我们的八百人抵挡宫中数千卫士,还是房玄龄的谋划,也就是挟持太上皇,这样才能令宫中卫士,无论多少,不敢乱动!
李承乾:啊!牵一发而制全身,好计!
侯君集:可是陛下当时有所顾忌,杜如晦晓以利害,陛下终于凌晨亲自率我们入太极宫。所以,之所以有贞观新朝,是房谋,杜断。
李承乾:听说,我父亲亲手射死大伯?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点点头:是。陛下是天下第一弓,死在他弓下的,何止千人!隐太子不过是其中之一。
李承乾兴奋:该下手时,要下得了手啊!如果有人谋我性命,我也不会手软。
侯君集:有人会谋害太子吗?陛下虽偏心魏王,朝廷都有所闻。但魏王还不至于此吧?
李承乾:当然!偏心魏王,就是要立魏王为太子!立魏王为太子,必是废我!我若不从,必有血光之争!不过,若有侯将军在,我何所惧!
侯君集:吏部尚书,只是管管文官,算不上什么势力。
李承乾:你是贞观功臣,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文武全才,威震天下。说实在,你在朝廷的位置,实在与你的功劳不符!
侯君集眼睛潮湿,深深一拜。
李承乾:我即位,当使你实至名归!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殿下说即位,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即位就是登基,成为大唐皇帝!
侯君集:陛下未亡,殿下说登基,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一愣:那就叫他做太上皇好了,就像我爷爷。
侯君集慢慢摇头:你太不了解你父亲了。你也太不清楚什么人反对你。殿下虽贵为太子,可是我不得不把你当小孩子看。
李承乾:太子登基为君王,天经地义,什么人敢反对!其实我也有准备,我和我叔叔汉王最为亲近,危急时刻,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侯君集一惊,凝视着李承乾:你这是谋反啊!
李承乾:谋反?我是谋正。堂堂太子,继承皇位,何反之有!如今,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了!如果事有危急,侯将军当显当年威风,我即位大唐皇帝,拜侯将军为三公之太尉,位极人臣!
侯君集激动:殿下如此信任,臣,只有肝脑涂地!
两仪殿内,李世民在御位,李承乾在太子位。
李世民注意着尉迟敬德的漂亮衣服:吴国公征战沙场的时候,倒没看出来喜欢华服啊。
尉迟敬德:我一向喜欢啊。征战时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总是铠甲护身,汗渍泥土,天下太平了,穿穿喜欢的衣裳。而且,我想告老乞骸骨了。
李世民:尉迟,你开玩笑,你告什么老。
尉迟敬德:天下太平了不是吗?
李世民:天下太平并不是再无战事,只是文治为体,武事为用啊。
尉迟敬德:武事有李靖、侯君集差不多了。将来太子可以了,陛下难道就没有颐养天年的意思吗?
李世民看着尉迟敬德:尉迟,你不该是服丹药糊涂了吧?不过你也不是全没有道理。这样吧,每个月我许你只来朝上议事两次。
尉迟敬德谢过告辞,离开时,薄衣飘舞。
李世民微笑着看他离开:人有的时候真是会很不一样。尉迟将军当年叱咤疆场……承乾,你以太平之年,得立太子,无功受位,全在你是长子。老师讲你在东宫不是很用功,将来怎么办?
李承乾低头:陛下,人孰能无过,但我有失的地方,我决不再犯。近来我苦读《中庸》,获益良多,明天写了文章,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你应该不是笨人。去吧。
李承乾拜,起身离去。李世民看着他一瘸一拐,摇头,叹了一口气。
马厩随从牵过马来,李世民观察马匹,之后,示意随从将马缰递给李泰,李泰有些紧张。
李世民:编《括地志》要行万里路啊,你试试这匹马。
李泰愈发紧张:我不善骑马……
李世民:我儿子都要善于骑马,试试吧。来,用我的鞭子。天下太平,除了编书,领兵布阵绝非屠龙之术。
李泰策马远去。李世民望着他。
李承乾在马厩中跛行,杜正伦随后。
杜正伦:殿下最近总是勤于兵法,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偏废了读书。武略自然不可缺乏,但是将来以文治国,读书才是正道。
李承乾:我已经想明白了,读书,不必我亲自读,你们读,读了之后告诉我就行了。武略,却不是读书可以掌握的,否则,不是成了纸上谈兵吗?
李承乾策马准备离开。
杜正伦:殿下,殿下现在的处境不是太妙啊。陛下已经说过,太子不是不能废的。这是我亲自听到。
李承乾策马转了一下,回到杜正伦前:你认为会吗?
杜正伦:所以我才劝太子啊。魏王的《括地志》,听说快编完了,大唐的山川河流,一切一切,都在其中,而且会传之久远。殿下,你想陛下会怎么想呢?
李承乾在马上愣住,沮丧,愤恨。第四十二章
李世民坐在坐席上。文成公主仪态大方地走进来,与打马球时几乎不是同一个人。
李世民不由得站起来:完全是脱胎换骨,这还是我李家的女儿吗?
文成公主:陛下交付给我的是朝廷大事而不是儿女亲家,我怎么敢掉以轻心。这些年来,我勤习礼仪,聘师教授文史,深恐不能完成陛下大任。
李世民:你这么彬彬有礼,我还怎么跟你说家常话呢?
文成公主:我也是想叫陛下看我当不当得起大唐公主。
李世民高兴地看着文成公主:当得起,当得起。真是不一样啊,还真是舍不得把你嫁出去。
文成公主闻言,突然泪出:我舍不得父母,舍不得长安啊。
张玄素对李承乾道:朝廷遴选我们辅佐太子,国子祭酒右庶子孔颖达、右庶子赵弘智都是饱学之士,通晓政机,可是殿下常常一个多月也不接见他们,他们怎么能对你有帮助呢?太子宫中全是妇女,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个樊姬啊!
李承乾:樊姬是谁?很漂亮吗?
张玄素摇头: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殿下应该知道楚庄王。
李承乾:好像听到过,他怎么样?
张玄素:他就是那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君王,楚庄王原来是左拥郑姬,右抱越女的荒淫君主,后来伍举劝他,他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于是奋发图强。可是却常常用人不当。樊姬就帮助他识别有能力的人,楚庄王也就成为有作为的君王。
李承乾:什么樊姬不樊姬我没有兴趣,倒是这个问鼎的典故我喜欢!
张玄素:古人说:不要因为小恶就觉得无所谓,放任去做;不要因为小善,因为觉得太小了,而不去做。祸和福都是从小处开始的,小心地从始至终,如果开始的时候不注意,最后怎么能够平安呢?周武帝平山东后,仓库作为宫殿,吃得很朴素,用来安抚天下。可是他的太子行为丑恶,周武帝不忍心废掉他,等这个太子登基了,宗室就灭亡了。于是,隋文帝建立隋朝。
李承乾极不耐烦。
张玄素:现在陛下因为与殿下的父子之亲,所以不限制殿下使用国库的钱财,结果陛下的诏令还不到两个月,殿下就用了超过七万钱,骄奢淫逸,还有比这个更过分的吗?
李承乾闭起眼睛,咬紧腮。
李承乾暴怒:我实在受不了这个老头子了!我要教训他。
贺兰楚石:这种老头子为的是向陛下表功,殿下越不听他的,他就说得越来劲,陛下就越认为他忠心可靠。殿下要小心,弄不好会有麻烦。
李承乾:我的大马鞭呢?
随从拿来,李承乾接过,抽击,巨大的声响在殿中回荡。李承乾拐着腿连续抽击柱子。李承乾满脸是汗,把马鞭扔给随从:抽他!随便怎么抽!随便什么时候!随便在哪儿!你去安排!
街巷,张玄素骑马在坊巷。李承乾的几个随从在街角埋伏等待。张玄素骑马过街角,东宫随从以长鞭鞭击张玄素背后。张玄素落马,随从用短鞭继续鞭击,张玄素躺在街上,奄奄一息。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文成公主出嫁。
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着毛皮大氅,仪态万方而神情略怨,在随从女官的扶持下,到李世民前跪拜。
李世民:走吧,今天是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本来是团圆的日子,可今天是吉日,走吧。新年开始,你的新日子,也开始了。
文成公主:什么时候不嫁公主也天下太平,就好了。
李世民转严肃,点点头:你当得十个统兵将军啊。
文成公主落泪:陛下,我去了。陛下放心,两相和好,不再有兵戈。
李世民:你识得大体,永记在心吧。
文成公主:永记在心。
车前,李世民执文成公主手,送她上车。文成公主入车,打开毛皮的帘子,李世民激动,将毛皮的帘子按下。
文成公主在车内哭泣:我再也回不来了。
吐蕃使节拜李世民:皇帝陛下,事情圆满,我要回去复命了。
李世民:我李家的女儿,文成公主,不会随便嫁人的。记住我们之间的约定,两相永不动兵戈!
使节:一定的,一定的,我们会信守的。
鼓吹响起。护送的队伍启动了。李世民目送队伍离开。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正月初九,李泰献《括地志》。
两仪殿,李世民欣喜,轻敲着手卷:很好,很好。我的儿子能编《括地志》这样一大套书,我们李家的第三代终于是学问之人了。
李泰拜:编这套书的当中,我已经谋划另一套书,只等《括地志》陛下认可之后,就起手编另一套。
李世民:不必太累,歇息一下。编书不比打天下,要慢慢来。不过,你要再编书,恐怕需要费用,我敕令再拨钱财给魏王府。再有,魏王府我去过几次,如果编书,恐怕地方小了,这样吧,你搬到武德殿。武德殿规格大,方便多了,我没事的时候,也可以过去看看。
魏征、褚遂良相视。
李泰急忙拜:谢陛下,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倒想现在就去武德殿看看,策划一下。
李世民:好,你去。
李泰拜,起身,离去。
褚遂良拜:陛下,按照礼制,应该嫡庶有别,庶子不应该超越嫡长,即使陛下心爱庶子,也不应该超越。这样可以避去嫌疑,免除祸乱。该尊重的不尊重,佞奸之人就会乘机而入。以前汉朝窦太后宠爱梁孝王,汉宣帝宠淮阳宪王,都是不好的例子。现在魏王刚做出了一件事,应该特别地告诉他,要谦虚。臣以为,魏王府的费用不必再增加,甚至要减少,因为魏王府目前的费用已经超过东宫,是不合礼制的。
李世民点头:啊,是这样。我倒忘了魏王府的费用加过一次了。
魏征:嫌疑还不止如此,刚才陛下许魏王移居武德殿,看起来是为他方便,可是武德殿在太极殿的东面,武德殿再向东才是东宫,当年海陵王(李元吉)就居住在武德殿,东的方向是太子的居所,现在把魏王安排在东面不合适。玄武门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魏王恐怕也住着不安心吧。
李世民拍了一下手:是啊是啊,人会议论的,我应该想到这一点。来人,立刻拿我的敕令去武德殿,叫魏王不要住在武德殿了,仍然住回魏王府。
李泰在魏王府看书,看上去心里不太痛快。
李泰:很多东西刚从武德殿搬回来,所以屋里很乱,请舅父见谅。
长孙无忌:在杂乱的环境中也能读书,看来侄儿真的是爱书如命。
李泰放下书:舅父知道武德殿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是不是又有什么人说三道四了?不然陛下的主意怎么变得这么快?
长孙无忌:依我看来,不住武德殿应该是好事。风言风语,为了住武德殿受别人那么多议论,你觉得值得吗?
李泰似乎完全没有把长孙无忌的话听进去,还在继续自己的话题:是魏征,对吗?一定是魏征。舅父,我没说错吧。此人平时最爱多管闲事,什么事都要他插上一手。不明白父皇怎么要重用这种人。
长孙无忌:陛下用魏征当然有他的道理。
李泰:舅父不是也不喜欢他吗?
长孙无忌:同朝为臣,我们是相互敬重的。
李泰:皇帝在万人之上,当号令天下。可父皇偏偏喜欢别人来管教他,也不要皇帝的威严了。
长孙无忌扭过脸去,显然是对李泰的话没有好感。
东宫大门打开,钦差举李世民手敕入。于志宁随后,东宫侍卫阻拦。
钦差:陛下手敕在此,捉拿妖女,与太子无涉。钦差穿过侍卫,推门,找寻。
李承乾惊异。钦差举起手敕,从李承乾身边过,背后传来惨叫。
李承乾跪在两仪殿内。李世民严厉地看着李承乾,他拿起马鞭,一步一步走向李承乾,一鞭下去。
李承乾瞪视李世民:陛下用马鞭,是国法还是家法?如果是家法,父皇是替母亲惩罚我吗?
李世民愣:你有何脸面提你母亲!
李承乾:我吃母亲的奶长大为什么不能提母亲!玄武门的那天早上,是母亲守在我的门前,手持短剑,阻挡任何人伤害我!而你今天伤害我!
李世民失神瞪着李承乾。
李承乾:父皇你杀了你的兄弟。
李世民:住嘴!
李承乾:你立杨王妃为皇妃。
李世民:住嘴!
李承乾:母亲郁闷至极,只有对我说。只有她的儿子安慰她!她会用马鞭抽她的儿子吗?父皇你忘了母亲去世前对你的嘱托,你想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你要他住进武德殿。
李世民:承乾……
李承乾:请陛下称太子!
李世民:你要干什么?
李承乾:陛下要干什么?陛下要再演一次玄武门吗?好,我等着!母亲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如果一次玄武门不够,那就再来一次吧。
马鞭从手中失落,李世民在一刹那中苍老,太子之争,宿命?
李承乾艰难地爬起来,跛行出。
李世民:承乾!
李承乾扶住腿,转过身:陛下,父皇,你决定了?
李世民:你不要逼我。
李承乾:逼你?我逼你?你杀了我唯一的人,只有她,让我知道我是从鲜卑的血中出生的,只有她让我想起母亲!你杀了她,我逼你?我不要再听到那些中原人的君臣说教,我烦了,我不再装了。我的血是鲜卑的血,也有你的血,你的祖上,也是草原的吧。
李承乾转身,跛行而去。
李世民沮丧失神,终于哭喊:我怎么不知道他才是我的儿子?
李承乾对着称心的遗体痛哭,之后,他眼中透出疯狂的神色。
李承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给我办丧事吧。我要听到真的哭声。李承乾躺下去,大家哭泣,大家把李承乾抬出帐外,把他放在马上趴着,所有人围着“尸体”跑起来,之后跪下来。李承乾趴在马上,注意着所有人。有人拔出刀子割自己的脸,血流下来。有人用刀假装划了一下脸。
李承乾跳下来,走到没有划脸的人前:你为什么不划?
没有划脸的人:我……我划。没有划脸的人举起刀,贴近脸,还是没有划下去。李承乾一脚踢翻他,把脚踩在他的胸口上:原来,看忠心不忠心,这么容易。打他!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率数万骑兵,把头发解开,去当突厥人,投靠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东突厥十六任大可汗),再打回来,收拾魏王!
花园里李治走在花园的路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正在阅读,抬头思索书中的内容。远处,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走来。李治被她吸引住了,仔细一看,是武才人。武才人走近李治身边。
李治:姨妃出行,怎么没有宫女陪伴?
武才人:晋王不也是一个人,没有侍从吗?
李治:在屋里呆久了,闷得慌,出来走走散散心,图的就是清净。有侍从跟着,总还是别扭。
武才人:晋王不像一般的王公贵族,只懂得贪图享乐。
李治观察武才人,武才人一副害羞的样子。
李治:以前没有仔细看过,今天才发现,原来姨妃姐姐这么漂亮。
武才人笑起来:你一会儿叫我姨妃,一会儿又叫我姐姐,这算什么呀?
李治:是我错了,请姨妃原谅。
武才人:还是叫姐姐好,我比你大不了多少。
李治:那就叫姐姐,我喜欢叫姐姐。
武才人突然凑近李治,用很亲密的语气对李治低声说:只是不要叫别人听到。
李治失神发愣。武才人妩媚地一笑,转过树丛走了。
花园,李治一人在树下读书。武才人从后面悄悄靠近,突然上前捂住了李治的双眼。李治挣扎,却甩不开武才人的手:妹妹别闹了。你去找太子玩吧。
武才人撒开手:怎么,几天不见,我又成你妹妹了?你不在晋王府里好好呆着,怎么总往宫里钻?
李治:我弄错了,我以为是公主。太子叫我来陪他,可我来了他又自顾自地玩,完全把我晾在一边,我呆着没意思,就到这里看书来了。
武才人:我说你不同,你真的不同。
武才人像个姐姐一样摸着李治的脸:这么一张俊俏的脸,和那些每天只想着争权夺利的人的确很不同啊。看看太子,再看看魏王,满脸的阴谋诡计,一点都不招人喜欢。
李治心里发慌:姐姐不怕别人听到吗?
武才人:比这更大胆的事我也敢做。
武才人用眼神挑逗着李治。李治迟疑着,最后终于抓住了武才人的手。
武才人抽出手,低声:今夜午时,我在偏殿等你。
武才人说完,快步走开了。李治手还保持着刚才抓着武才人手的姿势,呆在那里。第四十三章
李世民带着武才人入御马厩,巡看着御马。
李世民问马夫:新进的狮子骢驯得怎么样了?
马夫入马厩,牵出毛色青白相间的狮子骢:还有野性。
李世民点头赞赏,马夫遛马,马开始躁动。李世民注意看着,马夫控制躁动的马。
武才人:我来制服它。
李世民看着武才人:嗯?你会驯马?
武才人:我不会驯马,可是给我一条铁鞭,我就能制服它。
李世民:铁鞭?
武才人:铁鞭不行就用铁锤。铁锤再不行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李世民凝视着武才人,慢慢地摇头:你是在驯马吗?驯马,驯服它,是为了用它。铁鞭、铁锤,只会使它伤残,更不要说用匕首,那是杀掉它。杀掉它,何必是你,随便找来一个人就可以了。
武才人:陛下讲的是治天下的道理吧。
李世民凝视着武才人,慢慢地点头:说得好,对,治天下,而不是亡天下。想不到,你有这聪明。
武才人微笑:我是故意那么说的,引得陛下教我。
李世民微笑:嗯,你是有心人。
马场,武才人骑马过来。李治骑在马上。马夫在为他理脚镫。
武才人:你要小心。
李治:我骑得很好。
武才人:所以才要小心,以为没有事情时最容易出意外。
说完,武才人策马驰开,李治策马跟上,两人弛缰并行。
武才人:这匹马不错。
李治:御马厩的马都是最好的。王府的马都是看亲王的兴趣,喜欢马的,马好,不喜欢马的,马就差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