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预约死亡-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以后会长久地在这儿干吗?你知道自己的价值吗?”我迫不急待地问。
“小白!小白!你在哪儿呐?快去看看你当班的那个6床吧!”远处淡紫色的影子喊我拉了小白聊天,她护理的病人就出现了真空。听人一叫,象林业工人听到火警,顾不得同我打招呼,撒腿就跑。
我紧迫其后,心想这可以现在观察。
露天冰冷的空气麻痹了嗅觉。尾随小白进了病房,直奔6床。鲜红的“6”字床号下,一位须发洁白的老人正在安详地吃香蕉,全无呼唤的危急。
“嗨!真是虚惊……”我刚说到这儿,看见老翁不高兴地把手里的香蕉一甩,巴掌印到了墙上。
一个黄而粘的毛茸茸的屎手印,新鲜地扣在壁纸上,呼呼地冒着热气。
他欣赏着,又按了一个,呵呵笑。
浓烈的屎气象原子弹爆炸的烟雾,呛人肺腑。 眼睛习惯了室内的昏暗,我看软香蕉原来是糯软的粪便。
顿时,胃里倒海翻江,辣而苦的灼热直逼咽喉。我连连干呕,发出乌鸦一般的怪叫。
透过眼里的酸泪,我还瞄着小白。她的嗅觉好象失灵,温柔的白脸无一丝变色, 细细的柳眉徐缓地舒展着,轻声说:“你啊你。我就这么一会儿不在,怎么就……”说着用纸去揩老翁的黄手。
气味愈发浓郁。
无论我多么钦佩姑娘的美德,重量反向还是继续,再过一秒种, 胃液就会汹涌而出。
我象一个逃兵,扭头就跑,氢病房的木门摔得震天作响。
我在阳光下尽情地呕吐。每一根睫毛都挂满了泪水,看天空有几十轮太阳。
当小白重又袅袅婷婷地站在我面前,我仍拂着胸口,无法安定。那恶臭无比的粪便,那狼吞虎咽香蕉的场面……
我又想呕。
小白不停地同我说话,以求转移我的注意力:“都这样。我刚来的时候,几天没有吃下一粒粮食。我真恨我的鼻子。我妈从小就说我的鼻子灵,干这活儿鼻子可受大罪了。
现在好了,我的鼻子已经聋了。我是院长招来的,后来院长太忙,就说小白,以后这招工的事就分给你了。 你现身说法,就这活儿,就这钱,谁爱来就来。 来了先试三天工,愿意干就留下,不愿意干就走,给工钱。以前院长挑来的人,尽不干的,有的连工钱都不要就跑了。轮到我挑,基本上都站下了。你觉得好点了吗?要不咱们到上风头去站站?“要我出了洋相,还要人家劳动者照顾,真惭愧。我忙说:”好了。你是怎么挑人的?“
“院长挑人是看人能不能干。看到身子膀大,手脚粗糙的就要。我是先挑长相,长的美的就要。”小白柔柔地说。
天!就这人所不齿的活儿,还要挑美女来干,要不是自己面前这个娇美的女郎樱唇亲自吐出,我是绝然不信的。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说:“我说的美,并不是平常讲的漂亮。美就是面善。面善的女人,天长日久地就美了,漂亮的女人并不一定美。一个姑娘要是经常和善地笑着对人,不是那种妖妖地笑,她的嘴巴就会往上翘,眉梢就会摇起来。面善是有一个尺寸的,眉太高了就不对了,那是疯。太低了也不对,她当着人时候笑,背后就哭丧着脸,不是真心的欢喜。反正我也说不太清,看得多了,你自然就分得出来了。院长挑能干能吃苦的,其实能干和能吃苦是可以变的。再说这里的活儿,真比拔麦子脱土坯,也不是太累。但一定得心善,要不是做不长这活儿的。”
我对这个乡村女孩乔目相看。“面善是天生的吗?”我问。
“是天生的,练不来的。善就是善,不善就是不善。我到保姆市场招工,什么话也不说,只静静地寻面善的女孩。”
我说:“你给我表演你是怎么招工的好吗?”
小白为难:“怎么演呢?那词都是到时现想的。一碰到实在的人,我就会说了。象现在这样干说,真不知说什么。”
我说:“这么着吧。假装这院子就是劳务市场,我就是想找工作的。你来问我。”
小白重又打量了我一眼,说:“俺不会雇你的。不同你搭拉话。”
我很沮丧地说:“是不是因我不面善?”
她说:“面还行。只是捂得太白了。”
我说:“你自家也很白。再说,在屋里捂得时间太长了,都变白。”
不下地,不晒太阳,是不是很娇?哪里还有耐心烦侍候别人?“
我说:“你的眼还挺毒。好了,面试的关就算我通过了,你再往下说什么?”
小白说:“再往下我就问,有服侍病人的活儿你愿意干吗?我们是公家的。”
我想着,这一句话没啥大稀奇,就瞪着等她的下文。她说:“该你了。你得反过来问我。”
问什么?我略一想,说:“一个月给多少钱呢?”
小白扑嗤笑了,说:“你不象的。面善的女子不这样说。”
我说:“保姆市场上的女孩不就是为了挣钱才跑出来的吗?哪里能不问钱呢?”
小白说:“我们出来是为了挣钱。可是在家里是那样想的,一进了城,眼就花了。钱倒是次要些的,先要找个稳妥地方安顿下。所以我们先要问:那地在哪?”
我就说,不远。
管住吗?她们会问。
管,我说。
她们的心就安些了,再问,都干什么活儿?
我就说,服侍病人。她们会说,俺们不会呢。现今城里的人求职的时候,兴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这行那行。乡下人不,还遵循丑话说在前头的古例。我就说,这不难家里有老人吧?就照那样服侍就中。最难的事就是接屎接尿的。不过下了班能洗澡。
一般说她们这会儿得停半晌,考虑屎尿的事。过一会儿她们会问,你是干这活儿的啊我说,是啊。她们说,这就中了。你能干我也能干。待到把这些都说妥了,她们才会小心翼翼地问,每月多少钱哪?
我就实话实说。然后说,先试试。要觉得不好,随时都可以走。工钱干一天有一天的?要是我们觉着你不称职,你也只好走。
她们就说,那是。你是东家。
就这样。
小白说完了,又静静地看着我,象一朵迎风摇曳的紫云英。
“工钱你觉着少不少?”我悄悄关了衣兜里的录音机,不愿她的私房话留下痕迹。
“少。”她说。
“那你为什么不到别处去?”
“我知道,在城里,一个漂亮的女孩能得到的机会,比在乡下多得多。可我喜欢这儿? 喜欢这些快死的人。您是刚来,只看到他们的傻和脏。其实他们没有一丝害人之心,象婴孩似的。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非常纯净。跟他们相处,充满静谧与安宁。古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里是人世间最善良的角落。我向快死的人发出真心的微笑,他们会记得我。小时候,我奶奶可疼我了。有一天我上学去了,奶奶得了暴病。放学的时候,我在路上玩了一小会儿,踢一块彩色的石子。那块石子掉到山沟里,我去找它。我奶奶临死的时候,还一个劲叫我的名字。她得的是绞肠痧,非常难捱的病。我一直叫我的名字,说太阳晒到那根秫秸的时候,我的孙女就下学了。我到家的时候,太阳刚刚移过那根秫秸,可我奶奶再也看不到我了。我尽心尽意地服侍每一个快死的人。不管他听得见听不见,我都大声地对他说,我叫小白。我想他们都是马上就要见到我奶奶的人了,一定会告诉我奶奶,说你的那个孙女小白,是个好心眼的姑娘。说真的,我不是可怜这些快死的人,是敬畏他们。他们就要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我奶奶就住在那里……”
清澈的泪水在她脸上滚动,象一件美妙的瓷器又镀上一层闪亮的釉彩。因为痛苦,她的嘴唇显出蓬勃的绯色,眼睛象深夜的孤灯闪闪发亮。
在北京冬日晴朗的天空下,欣赏这样一张晶莹的脸庞哭泣,真是一种享受。
“经你的手,有多少老人……去了?”我问。在这所院子里,广泛地使用“去了”
这个隐语。它象神秘的幕布,将现实与未知断绝。
“听他们吐出最后一口气的人,少说,有100个了。”小白说,神色苍老。
“怕吗?”
“不怕。”
“刚开始总有些怕的吗?后来就不怕了,是不是?”我重又打开录音,遗憾刚才没录上。
“不。我从见第一个死人就不害怕。我没觉得死与不死有什么大变化。还是那个人,不过是从我这儿到我奶奶那儿去了。”她的语调苍凉。
“你碰到闹鬼吗?这院落这么大,下雨的时候,刮风的时候,半夜的时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可曾有过异样?”我忍不住问。这两年神秘文化盛行,这是最有传奇色彩的地方。百十平方米的面积,积聚着成百上千的鬼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必更加拥挤“没有,”她很肯定地说,“哎,你等等!”她叫起来,“容我好好想一想。有一次那是一年中秋节,没有月亮,冷雨潇潇。前一天,刚死五个人。我们这里虽说常死人。但一天死了这么多人的时候,也少见。夜里,我一个人值班,呆呆地坐着。心想这是个团圆的日子,那五个人却等不得了,急急地走了。正想到这里,院子里坏了很长时间的路灯突然亮了,整个院落如同白昼,在太明亮的地方,你会看到许多影子象蚊虫似的飘动。我还是呆呆地坐着,什班的齐大夫睡眼惺松地走出来。齐大夫医术高,人又好,病人都喜欢他。齐大夫说小白你还挺能干的,这灯坏了好长时间老说修没修,今天晚上又是风又是雨的,你一个女孩家倒把它修好了。我说,不是我修好的,您看我坐在这儿,鞋还是干的呢齐大夫说,这灯泡也太亮了,看不出是多少瓦的。他默不作声地看了一会儿。他一定也看到那些影子,可他什么也没说。我们就静静地看着院子,没有丝毫的恐惧,好象在看皮影戏。
是他们来了。齐大夫说。
我说,是。
都来了。还真一个都不少。齐大夫说。
我说,都那么岁数的人,聚一次也不容易。
他们在跳舞。齐大夫说。
我说,以后人再多了,这个院子怕搁不下了。
魂灵不占地方。齐大夫说。
你害怕吗?他又说。
我说,不害怕。
他说,你这娃娃胆还挺大。
我说,我从前也不认识他们。从老家大老远地跑到京城来服侍他们,这是缘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呆在他们身边的时间,比他们的儿女多多了。我从没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心里没鬼。鬼也是讲理的。您看,它们要来,怕吓了我,还先把灯给开了。不起他们的事大概到天快亮的时候,灯又突然熄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它们最后离开的地方。人都要到他去过的地方走一走,好象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了,要捡回来。
你要不问,我倒忘了。
远处有人喊:“小白,4床又打了屎酱啦。”
“就来。”她要走。
她边跑边说:“以后我想当医生。不但服侍他们,还给他们治病。这样他们就会对我奶奶说,你那个小白孙女越发出息了。只是不知道当不当得上?这里面有个户口问题。”
真希望哪个有权有势又善良又英俊的北京小伙,娶了小白姑娘。他不但得了美貌贤淑的妻子,人间也多了悬壶济世的良医。
改天,我见到了齐大夫。我不知男人的面善该如何鉴定,齐大夫是那种很开朗的脸形我已发现,临终关怀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长得都很耐看。不知是院长挑的时候就根据了某种面相原理,还是这种慈善事业干久了,人就自然显出佛相。
我把这感觉同齐大夫说了。他说:“你要是想听真话,就把你兜里那架小机器关了!
我服从了,说:“你怎么知道的?”
他说:“因为你不记笔记。”
我掏出纸笔说:“现在只好手工操作。听说你很爱你的工作?”
他说:“谁给我造谣?我根本就不爱我现在的工作!我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在这里工作没有丝毫成就感!你所有的病人都死了,死了!他们进来的时候,就没有打算活儿着出去你千方百计延续他的生命,他自己不想活儿,家属还嫌你罗嗦。临终关怀医院是正经医生的地狱。这是那些波波妈妈的慈善家施舍爱心的地方,它和真正的医学风马牛不相及。
我正在托人,走后门,必要时送礼,争取早一天离开。“
我一时窘住,搭讪着说:“听说你对病人挺好,大家喜欢。”
他冷笑道:“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我一天笑眯眯的,他们有什么要求我都设法满足这不是医生该干的活儿,是高级男佣。这些人根本没有必要救治,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已毫无价值。比如哪一个大字不识的痴呆老太太,只因大跃进时拐着小脚当了几年工人,就吃了几十年的公费医疗。累计药费十万元以上。这种人,留有何用?她对人类最后的贡献就是早早死去!人的再一个用处就是对家庭的贡献。这些人,风烛残年,徒然消费,传统我一时窘住,搭讪着说:”听说你对病人挺好,大家喜欢。“
他冷笑道:“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我一天笑眯眯的,他们有什么要求我都设法满足这不是医生该干的活儿,是高级男佣。这些人根本没有必要救治,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已毫无价值。比如哪一个大字不识的痴呆老太太,只因大跃进时拐着小脚当了几年工人,就吃了几十年的公费医疗。累计药费十万元以上。这种人,留有何用?她对人类最后的贡献就是早早死去!人的再一个用处就是对家庭的贡献。这些人,风烛残年,徒然消费,传统的孝道压得子女抬不起头来。非得把孩子们肥的拖瘦,瘦的拖干,一户户家徒四壁弹尽粮绝,卖了冰箱卖彩电,家家负债才算孝顺吗?该死的就让他死好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为什么人们歌颂大自然的秋天却不歌颂死亡?秋天就是集体死亡!死有什么?从这个星球诞生到今天,已经死过无数的人。在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背后,都站着四十个死人。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链条,在太阳下闪烁的那一截就是生,隐没在无边的黑暗中的就是死。它是一个环,没有截然的区别。不必看得那么重,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生死,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中国现在的死亡者,基本上都诞生于本世纪的初叶,他们缺乏科学死亡的教养假如我到了老年,一定定下遗嘱,安乐死,绝不拖累他人。死也要有胆略。”
他突然停顿。
这是医生办公室,成堆的病历摊在他面前,铝制病历夹的反光使他熠熠生辉。
“也许,我不该对你说这些。毕竟他们是可怜的。”他很疲倦地说。
我说:“你是死亡学说里的阳刚论者。”
我们正交谈话 ,有人通知,英国的临终关怀医学专家詹姆斯博士到院参观,请齐大夫陪同。
我说:“我可以听听吗?”
齐大夫说:“你英语听力如何?”
我说:“凑合。”
他说:“听不懂的地方,我会给你翻译的。”
我们迎出去。
詹姆斯博士一部茂密的大胡子,象土匪出没的密林。这使他的面部表情很不清晰。你无法猜测他奶酪一般柔滑的前额里,想的是什么。
“每逢有外国人参观,我都很气馁,很自卑。我们太穷,太简陋了。”齐大夫仿佛无意地挡住一幅晾晒的床单。床单上有一片污黄。
英国人穿着极为考究的暗色条纹西服,用极为蹩脚的中文说了句“你们好”之后,沉默地随同我们参观病房。质量很好的牛皮鞋,将古老而皲裂的青砖地踏出咯吱声。
他轻声嘟囔了句:“HSPICE CARE。”
齐大夫刚要译,我会意地点点头。
HSPICE CARE —— 一个古老的词汇,发源于中世纪的欧洲。用今天的话来说,招待所之意。那时候,许多苦行跋涉的香客,在他们到达哥特建筑教学的巨大尖顶之下,早已贫病交加。惟有虔诚疲惫的心还在微弱跳动。神父和修女就在教学边搭一间小房,收留他们。无偿地为他们治病,提供饮食服务。一些香客歇息后,又继续他们漫长的朝圣路了。
一些就在这个宗教的慈善机构里安详地死去了。
HSPICE CARE 经过许多年的演变,无数志愿服务者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抚慰了濒死的苦难的人们。成为可怜的人生旅途最后一处燃有篝火的驿站。
1967年,英国的难能桑德斯女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临终关怀机构 …
…………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
临终关怀事业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蔓延。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辞书 —— 《辞海》,至今没有收录“临终关怀”这一辞条。人们只知道临终是一个极端痛苦孤独的时刻,和关怀搭配在一起,不知是什么意思。
我们推开一间病房,熏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呛得英国人打了一个喷嚏。太突如其来,绅士来不及掏出手绢,于是我们看到白种人的粉红色洁净的上膛。
“喏!带香味的烟雾会刺激病人的呼吸道。在我们的国家里,驱除病房内的异味,应该用鲜花。”詹姆斯博士说。
我们未置可否。鲜花,当然好。可是我们买不起。子女们会用买鲜花的钱去买鲜王浆齐大夫说:“东方的逝者喜欢这种神秘的味道,给人一种成仙的感觉。临终关怀医院里一切以病人的要求为第一,所以我们熏香。”
詹姆斯博士半信半疑。
病房里有一张床。只有一第床的房间叫“高间” —— 高级房间之意。同高干病房不同,只要多出钱就可以住。
但是病人没有躺在病床上,仰在沙发上痛苦地呻吟。他的双腿缠满绷带,疼痛把他的脸撕扯得很恐怖。
“他是什么病?”詹姆斯博士问。
“双下肢动脉闭锁合并感染。”齐大夫答。
我知道这是一种极为痛苦的病症,甚过癌症。
“为什么不用镇痛剂?”博士不解地问。
“用了。”随行的护士说。
“可病人还在痛。”博士恼火地说。
“镇痛剂每四小时应用一次。上次的药效已经消失,下次的时间还未到。”护士耐心地解释,心想堂堂医学博士,怎么连常识都不懂。
“他多大年纪了?”博士问。
“89岁了。”旁边一位家属说。
老人知道是在说他,突然用尖锐的声音惊叫起来:“我为什么还不死啊?为什么!老天!求求他们,让我死了吧!人要走,怎么这么难!孝顺的孩子们,帮我一把,让我死了吧!都怪我的秋衣不结实!你们要是给我买件结实的秋衣,我的苦也熬到头了……”涕泪纵横。
齐大夫顾不得翻译,问家属:“怎么回事?”
家属说:“老爷子痛得受不了,好多回想寻死,我们时刻看着,不敢让他够上一点带尖带钩的东西。刚才他疼得实在受不住,趁我上厕所的时间,从沙发上爬起来要上吊。他早就不能平躺着了,躺下来就得疼晕过去。他哪有绳啊,就把秋衣脱下来挽了个扣,搭在晾衣服的铁丝上了。要不怎么说老爷子遭罪呢。每天痛出一身一身的汗,那秋衣早泡糟了挂不住他,摔在地上了……”
齐大夫不情愿地把话翻给詹姆斯博士。补充说:“幸好没受其它伤。”
“可是病人很恐惧,你们看不出来吗?”詹姆斯博士愤怒了,“临终的人并不是恐惧死亡,他们只是恐惧疼痛!死亡不可避免,疼痛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们为什么不长程足量地使用镇痛剂,保证他们毫无痛苦地走向永恒?在我们的国度里,病人一旦被确认患了不可逆转的疾病并伴有刻骨铭心的疼痛时,临终关怀医院将无限量地使用麻醉性镇痛剂怕他成瘾吧?他已经89岁了,绝不会活着走出这间病室。你们为什么不让他舒适?要是在我们的国家里,他每天会得到300片以上的盐酸吗啡,他会觉不出任何疼痛。我们还有更先进的止痛膏药。敷在患处,保证72小时不痛。我的国家,是剧痛者的天堂!”他气咻咻地吐着气。
齐大夫对我说:“他有什么权力对我们指手划脚的?”说完又长叹一口气。
“可是我又想起毛主席的一段语录,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我说:“你快跟他交流。人家正看着你。”
“我们的麻醉性镇痛剂使用非常严格。例如吗啡,要经过几级机构批准。每一片都要登记在案。”齐大夫郑重解说。
“我可以知道一下贵国麻醉镇痛剂的产量吗?”博士的蓝眼珠很专注。
“当然可以。”齐大夫报出一个数字。
“准确吗?”博士充满疑惑。
“非常可靠。这是我们的国家统计局颂的数字。”齐大夫很有把握地说。
“假如您的数字准确无误,那我要说,以一个十一亿庞大人口的国家,只使用这样微不足道的镇痛剂,贵国的绝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都是活活痛死的!”博士极为愤慨。
我们都愣住了。我们这个民族善于忍受疼痛,我们以坚忍不拔著称于世。我们的每一位久病的英雄都说,把好药留给别人吧,我还能忍。我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