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工业区论、韦伯(1909)171工业区位理论中的集聚指向论。当代西方学术界对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的再度关注始于1980年代对〃第三意大利〃经验(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成功个案)的总结。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议题。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基于竞争力研究框架首倡〃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又称作〃产业簇群〃) 概念。172波特被公认为将产业集群应用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的第一人。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及实践现已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实践、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实践等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由于区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区域产业空间组织形态。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概念界定上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的当推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说。
波特认为: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四类(见图4。4),另加〃机会〃和〃政府〃两类变数,构成完整的钻石体系(Diamonds framework,又译作〃菱形架构〃、〃 菱形模型〃、〃钻石模型〃)(见图4。5);产业是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一国的成功并非来源于某一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173产业集群虽然包含了钻石体系中的一个方面(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但它最能体现钻石体系四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74
波特先后在《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on〃,1998)、《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的新议题》(〃Clusters and petition: new agends for panies; 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 1998)、《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Location; clusters and petition〃,2000)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见表4。5 所示。
表4。5 波特关于〃产业集群〃概念内涵的基本观点
文献名称(英文版年份)
概念界定
内涵特征
集 群 成 员
《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
产业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 特定区域
· 特定领域
· 相互关联
· 公司
· 供应商
· 关联产业
· 协会
《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
· 特定领域
· 相互关联(上下游联系、横向联系)
· 地理集中
· 零部件、机械设备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供应商
· 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者
·下游产业( 销售渠道、客户)
· 互补性产品制造商
· 与技能、技术或公共投入相关产业的企业
· 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大学、标准制定机构、思想库、职业培训提供者、同业公会)
《产业集群与竞争》(1998)
《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2000)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因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而成的群体。
· 特定区域
· 地理邻近
· 相互关联
· 共通性、互补性
· 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
· 专业元件、零部件、机械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
· 金融机构
· 相关产业的企业
· 下游产业的成员(销售渠道、顾客)
· 互补性产品制造商
· 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
· 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大学、思想库、职业培训提供者),以及标准制定机构
· 对集群有重大影响的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
· 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资源来源:①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再版介绍〃。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② PORTE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venes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7790。
③ '美'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与竞争'G'//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高登第,李明轩,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0。
④'美'迈克尔·波特。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G'// '英'G。L。克拉克,'美'M。P。费尔德曼,'加'M。S。格特勒主编: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刘卫东,等译。 商务印书馆,2005:258。
从表4。5可见,尽管波特提出了三种略存差异的〃产业集群〃定义说,表述失之严谨,但均强调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内、特定(产业)领域中一群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
王缉慈是将产业集群研究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开创者。王缉慈(2002)在借鉴波特产业集群定义说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进一步界定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75王缉慈等(2002)认为:①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商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性产品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②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集群是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176
总之,产业集群概念蕴含〃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两大特性(魏江,2003)。177(1)产业特性。产业集群通常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产及服务展开,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通过产业链或其他竞合关系联结,共享产业要素,塑造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构成产业生态系统。(2)地域特性。产业集群成员在地域上相互临近,共同〃锁定〃于特定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聚集特征。
(二)区域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
1.弹性生产组织
产业集群的弹性生产组织特征是基于集群成员联系弹性层面的概括。集群企业间通过专业分工、垂直分离形成的新型弹性化关系,扩大了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促进了强实用性和缄默性的知识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传播,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同时,产业集群与企业内部弹性生产互为促进。企业的弹性生产驱动着产业集群形成,而集群的诞生和成长延伸了弹性生产的活动边界,丰富了其内涵,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2.中间性体制组织
产业集群属处于纯市场交易和一体化科层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一方面,产业集群比市场稳定。集群内企业不仅因地理集聚所形成的分工较一般市场更为细致,实现了较高的市场交易化程度,且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彼此间经常性的正式、非正式交流,集群有效降低了纯粹市场交易内生的信息搜寻、甄别和监督等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较科层组织灵活。集群内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没有支配或依附关系的平等市场主体,协作与竞争受价格机制和特定的规则调节,有利于避免科层组织金字塔型控制结构在管理方面的刚性。
3.网络型组织
从社会经济网络的研究范式考察,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由各类具有决策能动性的独立活性网络结点,如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公共部门乃至消费者等,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系链条共同编织而成。具体的联结纽带包括资源、产权关系、法律合同、组织文化、价值观念、学习行为等多种因素。根据各结点的联结特征,可分为经济网络、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它们相互嵌套,互相促进,螺旋上升。
4.创新型组织
产业集群以渐进式创新为主,创新活动与生产、市场紧密联系,突出本地化和集体行为,有效克服了福特制下突破性创新的缺陷,是区域应对外部竞争的关键所在。产业集群存在三方面促进创新的动力机制:激烈的微观竞争和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构成创新永恒的驱动力;中小企业的规模局限引致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集群环境有利于创新。
(三)区域产业集群的类型
理论界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提出了多种产业集群分类说。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分类说主要有:
1。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性质分类
阿明(Amin,1994)按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和系统结构,将产业集群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集群、基于大企业的产业集群三类。178
还有部分学者按产业集群的产业性质,将产业集群分为制造业集群、零售业集群和服务业集群三类。制造业型产业集群表现为内部企业主要进行相关制造行业的生产;零售业集群表现为以大量的商品交易为形式的一种集群,企业彼此共享销售网和市场信息,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服务业集群则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同类企业聚集而成的一种集群,如餐饮业集群。
2。 基于产业集群内部产业关联、企业关系分类
马库森(Markusen;1996)将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分为马歇尔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四种典型类型。179国内外不少学者受马库森产业区分类说的影响,按产业集群内部产业关联、企业关系,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类。即:①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以地方性小企业为主体,规模经济相对较低,区内贸易高于区际间贸易,劳动力市场高度灵活,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专业资源和〃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②轮轴式产业集群。以一个或多个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为轴心,有显著区内贸易关系和长期契约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环绕外围,规模经济较高。核心企业常拥有资金、技术和商业服务的控制权,供应商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它是总部在集群以外的分厂企业的集合,集群与外部企业特别是母公司保持高度的合作联系,劳动力市场和关键的投资决策在外部,但缺乏区内的贸易网络和与地方供应商的长期承诺,区域内没有〃耐心资本〃。
培德森(Pederson,1997)根据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协作关系,把产业集群分为基于单个厂商垂直专业化的多元产业集群、基于垂直和水平专业化相结合的转包型产业集群。180
仇保兴(1999)根据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协作关系,将产业集群分为市场型产业集群、中卫型产业集群和混合网络型产业集群三类(见表4。6)。
表4。6仇保兴(1999)的产业集群分类法
分类
市场型企业集群
中卫型企业集群
混合网络型企业集群
主要特征
也称共和国式企业集群,指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完成产成品生产
也称锥形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小企业为外围形成。大企业处于整个集群的支配地位,小企业处于外围或下属,主要为大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分工,或限制性销售
企业间以信息联系为主。如以商标为中心的协作模式、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中心的协作模式、多中心混合协作模式等
个案代表
佩札罗家具集群(意大利)
汽车集群(日本、韩国)
费留利座椅集群(意大利)、
硅谷(美国)
资料来源: 整理自仇保兴。 小企业集群研究'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957。
另有部分学者按产业关联度,将产业集群分为垂直型产业集群、水平型产业集群和混合型产业集群三类。垂直型产业集群内产业呈纵向一体化分布,企业之间形成专业化分工,或呈上中下游产业分布,通过集聚效应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和信息成本。水平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多处于同一行业,众企业生产的产品大致相同,彼此通过生产、提供差别化产品获取目标市场份额。混合型产业集群则是同时存在同质产品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大量厂商集聚而成,集群中大中型企业既与垂直一体化的小企业存在合作关系,也与其他小企业存在水平协作关系。
3。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生动因或驱动力分类
按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因或驱动力,将产业集群分为〃原生型〃(或〃内生型〃)产业集群、〃嵌入型〃(或〃外生型〃)产业集群两类。181〃原生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区域内部力量和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其形成可能是由地方的文化传统,企业家精神或政府扶植等因素驱动。〃嵌入型〃产业集群是主要在区域外来投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
4。 基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分类
钱平凡(2003)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将产业集群分为诱致性自发型产业集群、强制性培育型产业集群和引导培育型产业集群三类。182
诱致性自发型产业集群是因某些因素诱导、〃由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即先有相关企业与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集成群,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阶段时,政府开始自发介入并承担应负的责任。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或是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促成产业集群;或是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的企业。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要素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两类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具有两大共同点:都是本地特有的且不可移动,属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这些不可移动要素因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而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吸引其它可移动的要素向该地聚集。
强制性培育型产业集群是〃自上而下〃的人为性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产业集群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关键性企业的催生开始介入集群的培育活动。
引导培育型产业集群是〃上下结合〃的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观察发现产业集群的雏形后,即时介入,主动积极地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对产业集群加以培育与引导。
5。 基于产业集群与市场的关系分类
哈姆夫瑞和舒米茨(J。Humphrey and H。Schmitz,2000)按照产业集群与市场的关系,将产业集群分为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消费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两类。183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的生产活动通常由大公司控制协调。消费者驱动型产业集群的商品链大多以消费品产业为特征,大零售商、销售商和贸易公司在建立产业集群生产网络中起着主要作用。184
(四)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1.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产业集群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历史条件(符正平,2002)。185其中,经济条件包括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1)供给条件。①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即内部企业间的劳动分工高度深化,存在大量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②最终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与潜力,包括品种、规格、款式、等级、品牌等水平方向上和内在质量等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化。③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以保障最终的可贸易性和市场辐射半径。④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经济性;⑤技术创新的网络性与知识的缄默性。
(2)需求条件。①集群产品的时装性与艺术性,使市场需求面临周期性变化。②顾客对集群产品的消费行为具有异变性与上瘾性。③营销信息沟通的口传性。口传增加了集群整体知名度,有利于开拓远方市场。④集群企业可获取多方面的利益需求。⑤本地市场的支持及挑剔顾客的存在。本地市场大且具有超前性,以及高级顾客迫使企业精益求精往往是集群产生的重要动因。
此外,集群产生还必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如:丰富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使集群内部的经济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根植性,共同的文化传统、行为规则和价值观的环境氛围促使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使企业之间的深度劳动分工得以执行。
2.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
(1)市场推动模式。即在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市场,通过相关生产过程围绕专业化市场聚集和企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该模式中政府参与的程度最低,企业间关系以竞争为主,自组织性和对市场机制的依赖性极强。
(2)企业衍生模式。即产业集群是通过极少数主导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及跟进者的模仿而逐步形成。根据主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企业孵化模式、企业推动模式和企业分拆模式三种。
(3)地缘内生型模式。即指依靠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交通便捷条件、资源禀赋条件等区域优势,经过当地历史文化的沉淀而形成产业集群。
(4)外来移植型模式。即指随着以区域外来直接投资为核心的资本迁入之后,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地理集聚,进而延伸出许多配套企业,串起一条或几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3.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理论阐释
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可运用多种理论从不同视角进行阐释。
(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是产业集聚最传统的理论解释,以马歇尔和韦伯的相关理论观点为渊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企业在特定地域集中归因于外部规模经济,即由丰富的专业劳动力供求、专业化供应商的存在和技术知识的外溢所带来的效益。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强调把生产按某种规模聚集到同一地点,会带来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利益增长或成本节约,形成聚集经济。克鲁格曼(Krugman,1991、1995、1999)186沿用并拓展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通过新经济地理模型探讨了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他认为,产业的地理集中可能源于区域历史中一些并无前兆的〃偶然事件〃,一旦稍具气候,外部规模经济就会使之不断强化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即集群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倾向于自我延续。
(2)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源于新制度经济学派,一些学者将其应用于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优势促使生产地理集中。这些交易费用优势表现在:较低的运输成本、市场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较高的交易频率;信息更加对称;较少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环境不确定性;地方根植性、文化沉淀和社会资本等。
(3)创新理论。创新需求和创新优势也是驱动企业地理集中的深层动力。创新过程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输入,需要面对面交流和频繁互动才能被有效获取,这诱使创新主体在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临近,促使集群形成。反之,维持并强化创新的诸多支撑因素,如文化认同和信任等,又在产业集群特有的氛围中得到了最好的培育。
(4)网络组织理论。不少学者从网络组织的视角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认为集群的出现是由于存在〃信任最大化〃的结果,人际关系和结构(如企业间联系的网络)是一个重要因素。符正平(2002)187将产业集群形成的实质看作是企业区位决策的网络外部化过程,最先进驻集群区位的企业扮演〃庄家〃(market maker)或孵化器的角色,因为其表现和势力影响后续企业的区位预期形成。
(五)区域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理论界关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演化规律提出了种种界说,代表性观点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
1。 区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三阶段论
迈克尔·波特(1998)将产业集群的演进划分为诞生(Birth)、发展(Evolution)和衰退(Decline)三个阶段。188
(1)诞生阶段。产业集群的诞生可能有很多原因。产业集群的缘起通常可回溯到该地特定的历史环境。产业集群也可能产生于不寻常的、复杂的或紧迫的本地需求中。原有的供应商产业、相关产业或完整的相关产业集群,也可能是催生新产业集群的种子。新产业集群也可能因一两家创新能力强的厂商刺激其他集群的发展而出现。另外,对产业集群的诞生而言,机遇条件也很重要。
(2)发展阶段。产业集群一旦启动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其发展流程大量依赖于钻石体系中各箭头的效能,或回馈环的功能表现,尤其是体现在本地竞争的密集程度、本地创新环境,以及将集群成员聚合起来的正式或非正式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