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与政策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发展经济学方向)博士学位论文,2005。
104 点轴系统理论最早见于陆大道在1984年10月全国经济地理和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乌鲁木齐)上所作的《二○○○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文本发表于《地理科学》1986年第2期。此后20余年间,陆大道对点轴系统理论作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魏后凯。在《区域开发理论研究》(载《地域开发与研究》1988年第1期)中,基于增长极理论、点轴系统理论,进一步提出了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105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第二版)'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第三版)'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高汝熹,罗明义。 城市圈域经济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106 赵旭。 区域开发中的〃三角增长极〃初步探讨'J'。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4(3):3036。
107 陆玉麒。 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8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9 杨开忠。 论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的抉择兼论地区增长极的选择'J'。开发研究,1987(6):1519。
110 李小建,苗长虹。增长极理论分析及选择研究'J'。地理研究,1993(3):4553。
111 代表性文献有:杜俊涛,陈迅,雷森,王亚娜。增长极理论的模型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103106。 刘朝明,蹇明。区域增长极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创新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6(6):5663。
112 WILLIAMSON J 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13):345。
113 参见宋栋。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J'。经济评论,1998(3):6669。
114 Alonso W。 Five Bell Shaped Curves'J'。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516。
115 参见武友德。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50。
116 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67。
117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711715;饶会林。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对倒U字型观点的评价与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318;饶会林,陈福军,董藩。双S曲线模型:对倒U型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3129。
118ALONSO W。Five Bell Shaped Curves。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516。
119 张可云是国内最早评介钟型理论的学者。参见:张可云。 三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介绍'J'。生产力研究,1990(4):7072、52;张可云。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333335;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03204;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677。
120 如果严格地按照〃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概念的科学内涵衡量,不少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家家倡导的〃区域经济增长(成长)阶段〃理论实质上应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基于此,本书折中地通称为〃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121 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J·R·Friedman)在《区域发展政策》(1966)一书中将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以国家尺度为研究对象的〃中心外围〃理论引入到一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分析领域,提出了区域经济学中的中心外围理论模式,根据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不同,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前工业、过渡、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具体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四节。
122 胡佛和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search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最早刊载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1949年出版的《经济增长问题探索》(〃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于宗先等(1986)、魏后凯(1990)、李仁贵(1990)最早将该理论引介到中国台湾、大陆知识界。参见:'台'于宗先,等。 空间经济学'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134;魏后凯。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区域经济学述评(下)'J'。开发研究;1990(5):5459; 李仁贵。 区域开发中的成长阶段理论评介'J'。开发研究;1990(5):5154。
123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036。
124 陈栋生,魏后凯,陈耀,刘楷。 西部经济崛起之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4126。
125 魏后凯,等。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50。
126 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83186。
127 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11214。
128 参见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8187。
129 李娟文,王启仿。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2000(4):69。
130 工业化系数 (地区工业GDP / 地区GDP)×(地区工业就业人数 / 地区就业人数)
131 工业规模系数 各区域城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 各区域城市数占全国城市数的比重
132 胡文玮,吴传清。 国外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增刊:373375。
133 THOMPSON J H。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1966(42):356365。 张可云最早将汤普森的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中国。参见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274276。
134 本书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内容的总结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保继纲,楚义芳,等。旅游地理学( 修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08;保继纲,等。 区域旅游开发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4。
135 BUTLER R W。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保继纲、楚义芳、彭华的《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4)首次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中国。国内旅游学界在该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
136 参见钟坚。 台湾经济性特区的发展与转型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236239。
137 丛林。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J'。开发研究,2005(2):2728。
138 闫国庆,仲鸿生,任建雄,孙琪。 我国开发区治理模式探索'J'。管理世界,2006(1):147148;闫国庆,等。开发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880。
139 郑静。 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兼论广州开发区现状及其持续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1999(1):2530;郑静,薛德升,朱竑。 论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历史进程、理论背景及生命周期'J'。世界地理研究,2000(2):7985。
140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1。
141 在19892007年国内已出版的50多种不同版本区域经济学教科书中,不少教科书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论述内容基本上是简单〃移植〃或沿袭以国民经济为论域的产业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未能彰显区域经济学学科特色。本书认为,区域经济学视域中的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应重点阐述区域产业兴衰规律(如区域产业生命周期等);区域优势产业、潜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关联、培育及演替规律;区域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配置规律;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分析等等。
142 国内已出版的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学教科书都未论及区域产业组织理论。本书认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传统区域产业组织理论以〃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最具代表性。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学者对1920年代1930年代前苏联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地域生产综合体既是区域经济开发的空间组织理论模式,也是区域产业空间组织理论模式。1940年代1980年代间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对前苏联、中国、美国等国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此论题的论述参见《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吴传清,等。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750,153183)。现代区域产业组织理论以1980年代以来兴起的产业带、产业链、产业集群等理论最具代表性。
143 杜肯堂,戴士根,等。 区域经济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144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364。
145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6;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6。
146 杜肯堂,戴士根,等。 区域经济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
147 周起业,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82284;刘再兴,等。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4346;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2173;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183;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25230;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48253;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11314。
148 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40。
149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112113。
150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5。
151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571。
152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113118;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0245;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623268;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6168;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6178;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43348;魏后凯,等。 现代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03408。
153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0245;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63268。
154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8169;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9。
155 杜肯堂,戴士根,等。 区域经济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73。
156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7;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70;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58。
157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7249;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70272;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58359。
158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被誉为〃现代竞争战略理论之父〃,其〃竞争三部曲〃代表作为:《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
159 黄培,陈俊芳。 赢利定律:商业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88。
160 刘大可。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1(3):1013。
161 龚勤林。 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4(3):105108。
162 潘成云。 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 当代财经,2001(9):711。
163 龚勤林。 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4(3):105108。
164 龚勤林。 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4(3):105108。
165 吴金明,张磐,赵曾琪。 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 中国工业经济,2005(2):4450。
166 卜庆军,古赞歌,孙春晓。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J'。 企业经济,2006(2):5961。
167 任保平,洪银兴。 新型工业化中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一种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4754。
168 陈朝隆,陈烈。 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J'。 热带地理,2007(2):126131。
169 陈朝隆,陈烈。 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J'。 热带地理,2007(2):126131。
170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年英文版)一书中将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并运用〃外部经济〃概念阐释了〃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这一工业组织现象,认为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企业的地理集中和相互依赖。
171 韦伯在《工业区位论》(1909年德文版)一书中采用〃集聚因子〃(或集聚因素)概念分析了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论述了工业集聚的成因,并倡导〃集聚经济〃概念。
172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中称,该书核心理论包括〃钻石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集群与竞争力〃和〃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特别强调〃集群的概念证明是特别有用的一个概念〃,〃集群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又是引起变革的一种手段〃,〃集群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一种新思维方式〃。参见'美'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 。 李明轩,邱如美,译。 〃再版介绍〃。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9。
173 '美'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9、124。
174 '英' G。 L。 克拉克,'美' M。 P。 费尔德曼,'加' M。 S。 格特勒主编。 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 刘卫东,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61。
175 王缉慈。 地方产业群战略'J'。 中国工业经济,2002(3):4754。
176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 经济经纬,2002(2):1821。
177 魏江。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J'。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5。
178 参见吴翔阳。 产业自组织集群化及集群经济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19。
179 ANN MARKUSEN 。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 72(3):297299。
180 PEDERSON P O。 Clusters of Enterprises within Systems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M'。London: Frank Cass;1997。
181 参见吴德进。 产业集群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7108。
182 钱平凡。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R'。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3(125):120。;钱平凡。 培育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3(41):1218。
183 HUMPHREY J; SCHMITZ H。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research'R '。 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Sussex; 2000。
184 鲁开垠。 增长的新空间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9。
185 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186 PAUL KRUGMAN 。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3): 483499; PAUL KRUGMAN。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M'。 Cambrige: The MIT Press ,1995; MASAHISA FUJITA ; PAUL KRUGMAN ; ANTHONY J VENABLES 。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ge: The MIT Press; 1999。
187 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188 Michael E。 Porter。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venes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7790。;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M'。 高登第,李明轩,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53263。
189 AHOKANGAS P; HYRY M; RASANEN P。 Small Technologybased Firms in Fastgrowing Regional Clust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1999; l (2):1926。
190 TICHY G。 Clusters:less Dispensable and More Risky than Ever 'G' // M。 Steiner(ed。)。 Clusters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London: Pion Limited 1998:211225。
191 池仁勇,王会龙,葛传斌。 英国企业集群的演进及分布特征'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3842; 池仁勇,郭元源,段姗,陈瑶瑶。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理论研究'J'。 软科学,2005(5):13,11。
192 陈剑锋,万君康。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24(5):6063。
193 刘斌。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37150。
194 鲁开垠。 增长的新空间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83186。
195 学术界关于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现象,采用了的概念名称有〃区位品牌〃、〃区域品牌〃、〃地域品牌〃、〃地方品牌〃、〃地区品牌〃、〃地理品牌〃、〃产地品牌〃、〃集体品牌〃、〃共有品牌〃、〃公共品牌〃、〃区享品牌〃、〃集群品牌〃、〃簇群品牌〃、〃产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等10余种。本书根据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属性,采用〃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命名,认为〃区域产业品牌〃术语显示了〃区域〃(地理区位载体)、〃产业〃(经济活动载体)和〃品牌〃(产品∕产业市场影响)三大特性。
196 刘斌。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6。
197 费洪平。 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 地理学报,1994(3):214224。
198 郭振淮,金陵,李丽萍。论产业密集带'J'。 经济地理,1995(3):1~9。
199 王玉,孙慧,吴昌南。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5(9):7179。
200 费洪平。 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 地理学报,1994(3):214224。
201 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9。
202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9。
203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3;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83。
204 参见吴传钧。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J'。地理研究,1990(3):113。
205 蔡建明,等。 现代地理科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382。
206 董锁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