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演讲论辩技巧-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虚无应该是连自我都要否定,但没有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虚无到连自己
都否定掉,相反对自己的“虚无理论”却坚信不疑,这就形成了逻辑怪圈,
产生了逻辑矛盾。小个子所说的“我什么都不相信”蕴含有逻辑矛盾。比如
说,你什么都不相信,那么你相信不相信你所说的“我什么都不相信”这句
话?你相信不相信你是一个能说话的大活人?因而当别人很幽默并且很刻薄
地指出其思想牴牾之处时,小个子只有张口结舌,无以应答了。
使用巧显牴牾法,当论敌的言论所包含的逻辑矛盾较为隐蔽,不太显露
时,可以巧妙地加以诱导,迂回揭露,使对方的自相矛盾更加明朗化,此时
反击效果也就更佳。
运用“巧显牴牾法”关键在于要能准确迅速地觉察到论敌言语的逻辑矛
盾(这需要具备较高逻辑学和语言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揭露对方的
牴牾之处。比如在某围墙上贴着一张纸,上书“不许在此处张贴”,对此可
用“巧显牴牾法”反击之。限于篇幅,就不作分析了,读者诸君如有兴趣不
妨用巧显牴牾法试试。
(熙智)
互为正反论辩方式
常规的论辩赛,往往是甲乙双方抽签决定正反辩题,一轮决胜负。抽到
对心的观点,发挥就充分些,抽到原来就不赞成的观点,辩起来就很难自如,
因而也会影响效果。
论辩,本是人们探求真理、锻炼思维、培养口才的一种言语交锋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形式的作用,避免常规论辩赛的一些缺憾,我们不妨可
采取另一种“互为正反、双向论辩”的论辩方式。
“双向论辩”,即甲乙双方就某题论辩时,共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论辩,
甲乙双方抽签定观点;第一轮结束后,双方再互换观点,进行第二轮论辩。
两次成绩相加,决定胜负。
这种“双向论辩”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使参赛人员全方位、多侧面地思
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机智、敏捷、灵
活、独创的思维品质,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作为论辩
赛,成绩的计算也更公允、合理。
据说,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授弟子们论辩术时,通常总是采用
这种“双向论辩”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对某一重要问题做出决策
时,如果也来一场这样的“双向论辩”,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是否
可以帮我们有效地避免一些可能的失误呢?当我们为某一问题与别人争执不
休时,如果也临时把自己设想为是“乙方”,是否可以更有助于问题的圆满
解决呢?
(晓燕)
援用具语反讥其人
——沿用反击法
有这样一则水族民间故事:金贵在山坡上砍柴,哀赖(水族语,财主的
意思)怕他回家吃饭耽误干活,于是就叫丫环把饭给金贵送去。这哀赖又怕
金贵把花碗打破了,就顺手把喂猫的土碗让丫环带上给金贵盛饭。丫环说:
“这个碗是猫吃的,怎么行呢?”哀赖说:“哪个吃的碗都一样嘛!”
这事让金贵知道了,暗暗记在心头。有一天,哀赖炖猪脚招待亲家,喊
金贵打东西来装猪脚。金贵提着锅,僻里啪啦地把猪脚倒进喂狗的碗里,给
哀赖送去,哀赖急得喊起来。金贵一本正经地说:“老爷,你喊什么!哪个
吃的碗都一样嘛!”
一是畜生,一是人,怎么是“哪个吃的碗都一样”?这财主也实在不把
穷人当人看。聪明的金贵援用了财主所说的话反击财主。不仅言而且行,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之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从言语交际的角
度立论,我们把金贵所用的反击方法称之为沿用反击法。
所谓沿用反击法,指把对方说过的话借用过来,以反讥或反驳对方的论
辩方法。此种反击方法在实际言谈论辩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紧接式。指紧接对方所言,把对方所说的话语拿过来,作为反讥或反驳
的武器。请看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中的一段对话:
“这次运动我们又外调了,地主出身是肯定的。”
“那为什么老秦说,政府没给他父亲戴地主帽子?”
“人总是要为自己辩护的。”他说。
“人总是要为自己辩护的。”我说。
秦官属在单位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且被硬说为地主出身。著名作家黄宗
英据理指出这样做毫无根据。这位干部却说:“人总是要为自己辩护的。”
显然这里的“人”特指“老秦”。黄宗英采用沿用反击法把这句话重复了一
遍(此时“人”已特指这位干部了)回敬对方。像这种紧接式沿用反击,可
谓针尖对麦芒,具有强烈的讥讽性。
间隔式。指在适当的时机把对方曾说过的话拿出来作为反讥或反驳对方
的武器。间隔式沿用反击多数具有报复、讨老帐的味道。这从前面所说水族
民间故事中不难看出。有句俗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话既是一
时失败者的心理安慰,又是一时失败者复仇的备忘录。间隔式沿用反击有点
类似于这种“君子报仇”。此时对方向我进击,等到适当的彼时我方再援用
对方的武器予以还击,使对方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说清朝有位姓马的科举迷,屡试不中。有一次开考时,家里穷得叮。。
响,妻子劝他不要再考了,他不听,典当了一些东西,然后进京赴试。到了
发榜那一天,报喜的人跑到他家。他以为是向他报喜,因此更衣易冠。命令
妻子为自己穿靴,而且得意洋洋地问妻子“如何?”谁知,靴子还没穿好,
便有人说是摸错门了,中举的是沈家。这时妻子反讥丈夫说:“如何?”一
句话说得丈夫无言以对。
这里妻子就是用间隔式沿用反击法来反击丈夫的,针锋相对,有很大的
反击威力。
沿用反击法既是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又是人民内部的批评工具。
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此法的身影。
运用沿用反击法,我们要注意两点:①此法贵在沿用自然。当沿用对方
话语反击时,要注意有合适的语境,能合乎逻辑地沿用,如没有合适的语境
会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只是简单的重复,毫无反击力。②此法具有强烈的讥
讽性和报复性,而此种强烈的讥讽性和报复性的产生是由于和对方面对面的
直接交锋,直言相对所至。如果不是相对方面对面的直接交锋,则收不到此
种效果。其实此时已经由沿用反击法演变为一般的引用了。
(胡习之)
反驳四法
反驳是人人都要用到的一种武器。有力的反驳往往能辨明事非,揭示真
理,使人们受到启迪。那么怎样才能使反驳富有力量呢?
一、抓住实质进行反驳。
只要抓住对方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反驳,才能使对方失去还击的力量。马
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实质性问题,就是事物的根本。因此在论辩中须透过表
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根本进行反驳,这样才能击中要害,使反驳具有强大的
力量。苏联大革命时期,无政府主义者曾经卑鄙地把“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
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偷换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大肆攻击
马克思主义是“填胃的理论”。对于无政府主义这种卑劣的行径,斯大林同
志当机立断!他们进行了坚决的驳斥:“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
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为什么
你们没有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者一个字来证实这种论调呢?诚
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可是
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象吃饭这
样的生理现象是和人们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斯大林
全集》第一卷第298—299 页)斯大林由于抓住了无政府主义者通过偷换“经
济地位决定人们思想”这个命题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一实质性问题进行反
驳,着重阐明“经济地位决定人们思想”这一命题的特定含义及与他们所偷
换的概念的本质区别,因而彻底地击中了无政府主义的要害,使其荒谬的论
调不攻自破。
二、利用视听资料或书证反驳对方。
在论辩中,如果对方否认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则可以利用视听资料或书
证进行反驳,迫使对方缴械投降。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在审判林彪、江
青反革命集团的法庭调查阶段,江青往往以“不记得”、“不清楚”、“忘
记了”等言同对罪行予以抵赖。每当这种情况,法庭工作人员或出示书证,
或播放录音,江青再也无法抵赖了,不得不承认“是我写的”,“是我说的”。
可见,利用视听资料或书证反驳对方,即使是再狡猾的诡辩者也只得乖
乖地束手就擒,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当然,这种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法庭辩论。
三、按照对方立论的方法反驳对方。
按照对方立论的方法反驳对方,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这种方法在论辩中行之有效,因为反驳一方运用的是被反驳
一方的立论方法,对于反驳一方的反驳,被反驳一方无可辩驳,所以只得自
食其果。如果一个女佣人到主妇家去做工,主妇对他说:“如果你不介意,
我就叫你阿莲,这是我以前那个女佣的名字,我不喜欢改变我的习惯!”女
佣人轻轻地回答说:“我也喜欢这个习惯,这么说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
叫您马先生,因为这是我以前的主人的名字。”主妇用原来佣人的名字称呼
新佣人这是对女佣人的人格侮辱,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聪明的女佣人也
按照新主妇的立论方法用原来主人的名字称呼新主妇,以回敬新主妇不礼貌
的行为。以牙还牙,十分得体,真使主妇哭笑不得。
由此可知,按照对方立论的方法反驳,这是对待诡辩者和无礼者的一种
最好的方法。它可使诡辩者和无礼者无地自容而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言行。
四、从对方的论题引出荒谬的判断进行反驳。
如果知道对方的论题是荒谬的,就直接指明,有时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
果。倘若首先假定对方的论题是真的,然后根据这个假定引出一个更为荒谬
的论点,毫无疑义,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彻底驳倒对方的论点。从逻辑上
说,这种方法就是归谬法。例如: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在一次宴会
上被轻佻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使劲握住自己的耳朵,流露出反感的情
绪。主人连忙解释说:“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
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笑着
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主人听了,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
就停止了播放流行乐曲。很明显,赫尔岑的反驳“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
判断就是从主人“高尚的东西才能流行”的判断中推断出来的。众所周知“流
行性感冒是高尚的”这个论点是极其荒谬的,那么,“流行性的东西都是高
尚的”观点自然就是荒谬的了。赫尔岑就凭这一句话轻而易举地,令人信服
地彻底驳倒了主人的错误观点,迫使主人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改变了自己的
行为。可见运用这种方法反驳也是一种极富力量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反驳的方法还可以分许多种,在论辩中,只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
当的方式进行反驳,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充分地显示出反驳的强大力量。
(刘汉民)
反诘
——驳斥论敌的利器
反诘是将答案隐含在问题中的一种论辩方怯。它简洁明快,内蕴深刻,
坚定有力,因此,人们称它是震慑论敌的利器。本文特着重谈谈反诘在论辩
中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自己的观点。在论辩中,论辩者在运用事实和理由证明自己观
点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反诘可以强化自己的观点。李瑞环同志在天津任市
长期间,一天,他到学生中间去开座谈会。有位研究生提出:“听说现在的
三梯队中有很多高干子弟,人们对此传说很多,意见很大,请问市长您如何
看待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十分从容地答辩道:“这个问题要弄清一个根
本观点。评判谁能当接班人,首先不是看他是谁的儿子,而是要看他够不够
资格。你们传说中有个叶选平,广东省长、叶帅的儿子, 1938 年参加革命
的老干部,解放初的工程师,当过北京市的副市长、国家科委局长、广州市
长。他当工程师时,我当本匠,文化水平比我高,参加革命比我早,为什么
我能当天津市长,他就不能当广东省长?难道就因为他爸爸是高级干部,我
爸爸是农民吗?”李瑞环同志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连用了两个反诘句,突
出地强化了“谁当接班人不要看其父母,而要看其够不够资格”的观点,入
情入理,不容置辩,因而使学生心悦诚服,改变了片面的认识。
二、表达愤懑的感情。论辩者往往要对一些极端错误或反动的观点表现
出愤懑的感情。反诘凭着其句式结构和语气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特定的情境
中能够使论辩者的这种情绪深刻地得到表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
介石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围剿”。由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瞎指
挥,红军伤亡极大。一天,李德和博古到前线视察,彭德怀将军指出打阵地
战的方法会导致更大的伤亡,因此应该改变硬打硬拼的战略战术。李德不但
不接受意见,反而竭力坚持自己极端错误的观点。彭大将军当即反驳道:“没
有子弹怎么反击,难道让战士白白地去送死吗?你们的计划造成了大量的牺
牲,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痛心吗?难道不受到良心的责备吗?”彭大将军这三
个反诘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李德瞎指挥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无比愤懑之情,因
而犹如滔滔的江水猛烈地冲击着李德的刚愎自用,在这位不可一世的“太上
皇”的脑海中划上了一个长长的“!”号,他悻悻地离开了前沿阵地。
三、反驳荒唐的言论。在论辩中,论辩的一方如果发现对方明显的观点
错误,运用反诘驳斥,就可迫使对方在较快的节奏中接受高密度的信息,从
而认识自己观点上的错误。一次,某校校长的儿子盗窃了学校附近一个体商
店的现金,被店主当场抓获。当店主将这个小窃贼送到其父亲面前时,这位
校长不是首先教育自己的小孩,而是质问店主:“你为什么不保管好现金?
你自己也要负责任啊!”店主反驳道:“按你的说法,难道杀人犯杀了人是
被害人自己的责任吗?”店主这个巧妙的反驳,顿时使这位校长瞠目结舌。
过了一会儿,他连连向店主表示歉意。
不难看出,运用反诘反驳谬误,其反诘的内容都是从对方的错误观点中
推导出来的,因此通过反诘更加放大和突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从而迫使对
方改变错误的观点。
四、扭转被动的局面。有时在论辩中由于自己的某种弱点或失误而处于
一种不利的地位中,运用反诘就可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取得论辩的胜利。抗
日战争时期,小凤仙从天津辗转到东北,嫁给张作霖手下的师长王紫山作姨
太太。由于王紫山贩卖烟土,被张作霖扣留。小凤仙为了救王紫山,找张作
霖的好友张景惠求情,张景惠满口答应。王紫山放出来后,张景惠受日本人
之托,劝说王紫山出任日本人的维持会长,王紫山有点犹豫。此时,张景惠
对小凤仙说:“当年嫂夫人为紫山兄四处奔波,现在就看嫂夫人一句话了,
难道嫂夫人不为紫山兄的前途着想吗?”显然,狡猾的张景惠利用往日的恩
惠“将”小凤仙的军了。小凤仙一时不好回答,思索了一会儿驳道:“紫山
的事情用得着我决定吗?难道紫山的前途就是当日本汉奸吗?”张景惠听
后,满面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拂袖而去。
小凤仙之所以能扭转被动的局面,是因为她将爱国的思想和张景惠当汉
奸的不光彩事实融进了反诘之中,驳斥张景惠,因而产生了一咱不可抗拒的
力量。显然,用反诘扭转被转动的局面,论辩的一方必须抓住对方的致命弱
点,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五、解脱难堪的困境。在论辩中利用反诘还可以解脱自己难堪的困境。
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泰勒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边走边思考着天文学上的问
题,不小心掉进了坑里,引起了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其中有一个人讥讽泰勒
斯说:“你自称能认识天上的东西,却怎么连地上的坑也不认识而掉进去了
呢?”泰勒斯从坑里爬起来,镇定地回敬说:”你难道不知道只有站得高的
人才有从高处跌进坑里的权利和自由吗?没有知识的人本来就躺在坑里,又
怎能从上面跌进坑里呢?”听了泰勒斯的话,那些哈哈大笑的人立刻止住了
笑声,那位讥讽泰勒斯的人还向泰勒斯投来了歉意的目光。
泰勒斯很快就摆脱了困境,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他借助反诘的结果。他的
两个反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个人应该具备思想知识的修养,这样才能高
瞻远瞩,不至于讥笑他人的失误。人们正因为从泰勒斯的反诘中接受了这深
刻的思想信息,因而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思想行为。泰勒斯也就这样走出了困
境。
反诘由于直接蕴含着论辩者的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因此论辩合必须注
意反诘内容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论辩中的作用。如果忽视
了这一点,就会使反诘丧失应有的力量,甚至会授入以柄,置自己于难堪的
境地。总之,在论辩中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反诘,就一定能够掌握论辩的主动
权,夺取论辩的胜利。
(刘汉民)
排比
——论辩取胜的“排炮”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成串的句子
或词组接连地逐一地表达出来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用于论辩,犹如一排排
重型炮弹,出膛凶猛,杀伤力强,又犹如滔滔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令人
折服,所以排比被人们誉为论辩取胜的“重火力”。
在论辩中运用排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直言排比。
所谓直言排比是指一系列陈述句组成的排比。这种排比一气呵成,从不
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说理透彻,极富鼓动力和说服力。 1848 年,普
鲁士反动政府对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极端仇视。他们以报纸上的文章
侮辱了最高检察官和宪兵为由,对马克思提起公诉,在被告席上,马克思以
凛然的正气,铁一般的事实驳辩道:
“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
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
舌。。。我坚决驳斥非难我们的卑鄙无耻的说法,我认为这种非难是出于无
知。尽管这些先生们以为自己很伟大,但是在现代重大的斗争中,他们却算
不了什么,根本算不了什么。”马克思连用四个排比句,全面透彻地驳斥了
反动政府对他们的诬陷,气势磅礴,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因而致使反动检
察官无言对答,狼狈不堪。
二、反问排比
用一连串的反问句组成排比反驳论敌,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具有极强
的攻击力,使人不可驳辩。1983 年初,国营某农场进行改革,取消工资制,
实行承包经营联产计酬制。少数人一时想不通,认为是新来的场长兼党委书
记砸了他们的铁饭碗。一些人在不怀好意的人的挑唆下,气势汹汹地来到了
场长办公室,严厉地责问场长为什么要取消工资制。场长反问道:“联产计
酬不好吗?难道你们不愿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吗?难道你们不愿意多
增加自己的收入吗?难道你们不愿意改善自己的生活吗?联产计酬虽然打破
了大锅饭,但是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收入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只
会增加,生活也就会逐步改善,我相信大家会理解这一点的。”听完场长的
话,那些人无言辩解,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场长办公室。
那些人之所以很快又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场长办公室,这是场长巧妙地
运用反问排比产生的奇效。场长将联产计酬的优越性寓于反问排比句,使那
些人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从而从思考中认识到了联产计酬的好处,放
弃了自己的错误观点。
运用反问排比,一定要注意反问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者将无可辩驳的
事理寓于反问,或者将对方的真实意愿寓于反问,或者将可靠的事实寓于反
问,这样就能产生震动效应,强烈地引起对方反思,使对方叹服。
三、假言排比。
运用假设句组成的排比称为假言排比。运用这种排比无论表达事理,驳
斥谬论都具有独到的功效。《战国策》记叙了燕昭王苦于求贤无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