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 为 什 么 活 着
稻盛和夫的哲学
【日】稻盛和夫 著
吕美女 译
编辑手记——稻盛和夫的过冬术 2
编者按 3
稻盛和夫答王石、《IT经理世界》问 3
推荐一:从一种个人价值观到一种企业家精神 5
推荐二:人生的格局 7
推荐三:稻盛和夫的人生观 9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11
第一部分 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14
第一章 人类存在于生存的价值 14
第二章 宇宙 15
第三章 心智 17
第四章 造物主 20
第五章 欲望 22
第六章 意识与灵魂 23
第七章 科学 26
第二部分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27
第八章 人类的本性 27
第九章 自由 29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 31
第十一章 人生的目的 32
第十二章 命运与因果报应 34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验 37
第十四章 苦恤与槽恨 39
第三部分 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41
第十五章 逆境 41
第十六章 情与理 43
第十七章 勤劳 45
第十八章 宗教与死亡 47
第十九章 共生与竞争 50
第十二章 知足之道 52
第二十一章 我走过的路 53
附 录 57
“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 57
编辑手记——稻盛和夫的过冬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狄更斯《双城记》
2008 年,当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而来时,中国制造业遭逢了最严酷的冬天。经济不景气、融资困难、原材料上涨、劳动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寒冬是危机,更是契机!
从稻盛和夫四十余年的经营历程来看,京瓷正是一次次在寒冬中发展,在寒冬中强大的。
1973 年,石油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处于高速增长中的京瓷一时间订单锐减,面临严峻的考验;1985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五国集团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急剧升值,京瓷面临一个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危机中的稻盛和夫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把危机视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契机”,视为“新的转折点”,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困境、安然过冬的方法。
经济不景气时正是开发新产品的最好时机。稻盛和夫认为,当经济处于低谷时,既有产品的销量会大幅下降,必须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扭转局势。在石油危机中,稻盛和夫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新产品群的开发与生产。这一时期开发的新产品有太阳能电池、切削工具、再结晶钻石和医用生物陶瓷。当然,在稻盛和夫看来,此时开发新产品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经济景气时必须形成充足的资到诸备。
节减经费。从尽量减少向外部汀货的费用,到一切资材、消耗品的彻底清查,再到关掉除制造现场以外的所有空调,再到减少人事费用,提出不加班,甚至不允许少量加班。稻盛和夫带领所有员工将节减经费的措施做到了细之又细。
决不裁员。在危机中,很多企业纷纷大量裁员。但稻盛和夫却坚持不裁掉任何一名员工。在总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效率,解决人员过剩问题,他把多余的人力编人总务处,让他们修剪花木,打扫卫生,等到订单增加后再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的措施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增强了危机中企业的凝聚力。
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转变意识。在危机中,稻盛和夫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的智慧火花同要克服危机的热情相结合才能进行创造性的经营”;所有员工都是“推销员、总务员、资材员、生产者,大家不仅要帮忙开展经营,更应该为了同样的目的、以同样的思考方式,相互启蒙、相互教育”。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特别要求“干部们必须具备作为一名管理者应有的哲学”。
正是通过这些强有力的经营策略,稻盛和夫领导下的京瓷突破了石油危机的经济大萧条,并成为日元升值后惟一没有受到泡沫经济影响的日本大企业。
当我们从深层审视稻盛和夫在寒冬中的突围与努力时,你会发现,他始终是以“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为根基的。那么,今天,当身处寒冬中的中国企业家苦苦寻求开拓与突围之路时,除了向稻盛和夫借鉴应对危机时的种种措施之外,或许,更重要的是,像稻盛和夫一样回归到人性与心灵本身来思考危机、转化危机。这样,无论现在抑或未来的寒冬都将是可以战胜的——企业家获得的是永恒的心灵的力量!
获得“心灵的力量”,这是在寒冬中打开这本心灵之书最温暖的理由。同时,为了能让您更真切地走进稻盛和夫的内心世界,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位“经营之圣”的思考与实学,我们还在书中为您特别准备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以及“稻盛和夫大事年表”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在寒冬中延伸您的思考,提供更多的助益……
编者按
《人为什么活着 》一书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认同,而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也随着他的著作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引发了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与思考。作为日本“经营之圣”,他的经营秘诀是什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修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是什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别邀请中国房地产领军人物、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中国顶级商业管理杂志《IT 经理世界》对稻盛先生进行了跨洋专访。希望广大读者能在他们精彩的碰撞中,再次领略“经营之圣”的非凡智慧。
稻盛和夫答王石、《IT经理世界》问
王石问:作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先生如何总结自己的经营秘诀?
稻盛答:就我自身而言,我并没有所谓的经营秘诀。距今 50 年前,我 27 岁时创建了只有 28 名员工的小企业,进而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在这期间,不管环境怎样变化,我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也就是日日夜夜持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能总结的只有这一点。
带着真挚的目光,在拼命地、持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过程中,新的灵感、新的创造一个接一个地产生,由这些新发现、新构思支撑了企业的经营。
因此,如果说我有什么经营秘诀的话,那秘诀或许就是每天都认真地、拼命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但是,我想这称不上什么秘诀,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像我这样的经营,即使没有经营才能,只要有热清和拼搏精神,谁都可以做到。
王石问:稻盛先生在著作中多次强调“人生是提升心志的过程”“人生不过是宇宙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提升心志的修炼场”。那么稻盛先生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究竟应该怎样来提升自己的心志?同时,这样做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怎样的意义?
稻盛答:我们的人生,是连明日会怎样也无法看清的、波澜万丈、诸行无常的人生。自然界给予我们种种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苦闷仿徨,拼命努力,从而磨炼了灵魂。
遭受苦难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要从正面接受苦难,努力克服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仅苦难,其实成功也是一种考验。在人生中,如果成功了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这样不久就会没落,等于糟蹋了自己的人生。而成功后也能保持谦虚,持续努力,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这样就能修炼出一颗能够承受和战胜任何考验的纯洁而坚韧的心。而这颗心可以原封不动地运用于企业经营。经营固然需要各种战略和手法,但酝酿和运用它们的是经营者的心。如果缺乏坚韧而纯洁的心,那么面对各种经营局面时,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在人生中经受各种考验,塑造一颗正直的、理智的心,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企业家们,你们也置身于波澜万丈的经营道场之中。不要逃避苦难,成功后不要傲慢,要从正面接受考验,不懈努力。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各位的心志,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王石问:稻盛先生曾把企业经营比喻为“登山”。我也有同样的想法。那么,在攀登“企业”这座山峰时,中国企业家应注意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稻盛答:在攀登“企业”这座山时,企业家应该注意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你准备攀登的山(企业)是多高的山,这点很重要。
如果是如山丘般不高的山,那么用与之相应的轻装去登山就行,所做的努力是普通一般的努力就够了;但世上除了低山之外还有险峻的高山,还有像最难攀登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如果用散步的心情和装备去攀登险峻的高山,必然遭遇困难(企业破产)。所以自己打算攀登什么样的山,也就是说,企业的目标该是怎样的一座山,企业家首先自己要描绘,然后就需要相应的装备和训练。
王石问:稻盛先生曾经把自己 17 亿日元的股份赠予 1。2 万名员工,我也曾放弃了已经明确分给管理层的股权,您认为,这样一种行为或者说财富观是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
稻盛答:我并不规劝大家都这么做。我当初的想法是,从经营者(资本家)和服从他的员工(劳动者)这样的对立关系出发,企业经营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让全体员工都成为股东,大家作为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我想,营造这样的工作环境很重要,我的想法仅限于此。我认为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企业都来模仿和实行这种方法。因为我个人有“伙伴式经营”这一理念,所以我这么做了,但我并不打算向更多的人推荐这种做法。
王石问:作为经营大师,您可以比较超脱。但对于普通的经营者来说,怎样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是大家更为关心的问题,因而就会产生许多短期行为。对这个问题,稻盛先生怎么看?
稻盛答:获取更高的利润,对于经营者而言,对于企业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求利有道”,必须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用正当的方法获取利润。另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让自己周围的利害关系者也获得幸福,必须用这样的方法去追求利润。
日本过去有所谓“三方皆好”这种说法,这表达了商人行商的极致。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赚钱,同时买卖对方也要高兴,而且与生意有关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要高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配称为真正的商人。
“只要自己好就行”“只要自己的企业赚钱就好”,用这种充满利己、自私的思想去经营企业,或许也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从长久看必然会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历史已经证明,这样做决不可能有永续的繁荣。我认为,大家应该在充分理解这一道理的基础上,瞄准高收益企业的目标努力奋斗。
《IT经理世界》问:企业和人一样都有“灵魂”,我们称之为“企业之心”。稻盛先生所创建的京瓷的“企业之心”是什么?现在中国也有许多企业在强调理念,但常常流于形式。您认为中国企业缺乏哪些细节?
稻盛答:我考虑将“企业之心”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或“经营目的”。京瓷的“经营理念”强调“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任何企业,在提出“经营理念”时,都会主张企业“应有的理想状态”。但如果其中缺乏能引起员工共鸣的大义名分,这种“理念”就没有意义了。
无论怎样高调宣扬企业的“经营理念”,如果它流于形式,不涉及企业员工直接的利害关系,那么就不能打动全体员工的心。所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员工获得幸福,这一点必须加以明确。
《IT经理世界》问:京瓷提出“创造新价值”的口号。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开发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新技术的开发又是非常困难的,它是企业国际化的唯一途径吗?
稻盛答:或许可以说是唯一途径。想要发展企业,新技术的开发不可或缺。即使现时点还没有新技术的萌芽,只要每天都创造新的价值,或者“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不断改良改善,这种细小改进的不断积累,就能孕育新技术的萌芽。我认为通过认真踏实的努力来开发新技术,对于企业发展极为重要。
《IT经理世界》问:稻盛先生经历过日本经济“战后恢复 ——创造奇迹 ——泡沫破裂”的全过程。那么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从10年严冬的痛苦中寻求活路和发展的日本企业,可以给予中国企业哪些经验和教训?
稻盛答:前面的问题中我已做过解答,人生也好,企业经营也好,前景难测,波澜万丈。
针对严峻的形势,我们曾经通过拼命努力来降低成本。这里没有什么秘诀,直面严峻的现实,努力钻研创新,彻底削减成本,尽最大努力克服危机。我想中国企业今后也会被迫做出同样的努力。
《IT经理世界》问:中国企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 30 年。在稻盛先生看来,今后 30 年中国企业凭什么制胜?对中国企业有何祝愿或期待?
稻盛答:中国企业在这 30 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实现了 30 年前无法想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不论整个国家还是各个企业都是这样。我认为,只要继续做出与过去相同的努力,中国企业仍然可以快速发展,这应该不会错。
但是,过去的 30 年和今后的 30 年,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在贫困和严酷的时代,经营者们能够谦虚、不骄傲,能够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但在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富裕和繁荣后,往往就会产生松懈的情绪、自满的情绪,追求奢侈的生活,走上与过去不同的道路。
日本有一句话“胜了仍要系紧头盔”(意思是不要打了胜仗就麻痹大意——译者注)。在业已繁荣的今天,能不能重新系紧自己内心的疆绳,保持谦虚的态度,继续付出与过去相同的努力,这将决定今后 30 年的命运。要知道今后 30 年将与过去不同,今后 30 年的行程将更加艰难,要警惕自己心态的变化,要意识到最危险的是骄傲松懈的情绪,我认为以正确的心态去经营企业最为重要。
无锡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 曹岫云 译
推荐一:从一种个人价值观到一种企业家精神
《IT经理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
张 鹏
我对于稻盛和夫先生最初的了解,是源于日本企业界“经营四圣”的说法。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是公认的日本战后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而稻盛和夫是四位中目前惟一健在的一位。
稻盛和夫先生不仅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他还是日本非常著名的企业思想家,其创立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汲取了佛家文化的营养,在日本经济界、经营理论界影响颇深。
说实话,早年间由于并没有深入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我在“敬天爱人”这四个字中很难感觉到震撼和收获,总感觉无非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和“以客户为中心”这种耳熟能详的口号而已。但是,在有机会更深入接触其个人信仰和价值观之后,我发现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对当今中国企业界甚至中国社会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00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而这一年在中国商业界和整个社会发生的很多事件都有着强烈的总结性意味。特别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几乎瞬间摧毁了众多曾经被看做是“中国优秀企业代表”的企业和“中国优秀企业家典范”的企业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而 2008 年则让这个群体的力量在一个令人担心的层面展现出来。人们开始关心他们的价值观甚至信仰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些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企业家们的“永恒动力和终极目标”; 不仅仅会决定企业的成败,也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
刘斯奋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文化是一种现世文化,没有恒定的全民宗教信仰,没有安定灵魂的彼岸世界,没有一套由上帝掌握着的先验天条,只有由现世哲人构筑的一套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一旦时移世易,社会形态发生剧变,就会随同发生坍塌,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所有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持否定态度,而与此同时,我们对于“灵魂彼岸”的废弃,也让心中失去了“终极约束”——不管这是因为失去了敬畏,还是因为失去了希望。
在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仅取决于财富和金钱,更取决于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精英群体坚守的精神和信仰。而且,后者更是前者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的支撑点。
如同稻盛和夫先生所认为的,企业经营者的人性、人格对企业的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展开很好的经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这种受东方佛学文化影响颇深的观点,恰恰与西方文化中新教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异曲同工。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曾经指出过信仰带来的精神力量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一个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 ——诚实、信任、责任心是很难建立起来的。而欧洲新教改革带来的勤奋、诚信、敬业,视获取财富为上帝使命的新教精神,在中世纪末期适时出现并成为“终极约束”,帮助西方酝酿出了资本主义生活秩序。这种制度背后的巨大精神力量,很长时间来恰恰被片面的唯物主义所忽视。
在今天的社会里,宗教的影响力已经比几百年前大大衰落,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但是如果人类的信仰也随之衰落和崩溃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稻盛和夫先生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他不是在宣扬某种宗教,而是在告诉人们他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 J 洛守的信念是什么。我相信大家从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念是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观转移为另一种企业家精神,进而让大家从如何做人领悟到如何做企业的真谛。
当然,我个人也并不是完全认同稻盛和夫先生的所有观点,但是我非常认同其把企业和人的成就看做是人性光辉闪耀的一个表现形式,而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其实,这种价值观在任何的宗教和信仰体系中都是被共识的。
我坚信,真理可以被不同的方式来表述,你信奉哪种表述方式并不重要。就如同当今的中国并不需要某种宗教或者意识形态来统一,人们只要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推荐二:人生的格局
著名管理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曾经读过许多企业家的传记,书中所描绘的他们在奋斗中的谦虚、坚韧与执著,一次次打动了我们。可是,在成功之后,他们除了不厌其烦地在那里述说那些成功的往事,常常很难再有更深入的主题——他们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中不能自拔。
而稻盛和夫,则是少有的能够把主题深化的商业领袖。
稻盛和夫在四十余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 500 强,并把个人的股份全部捐献给员工,他退休后饭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的财富——提升心智。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才使他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他在新著《人为什么活着》中这样写道:
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 有人成功了,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态度变得傲慢无礼,这就表示其人性堕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时领悟到单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无论成功或失败,真正的胜利者都能利用造物主给予的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在书中稻盛和夫的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认识到“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没有回到人生和心灵修为的原点去经营企业。其实,正如稻盛和夫在本书中竭力阐发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学与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学如出一辙。
让我们回想一下, 2008 年,黄光裕、牛根生等遭逢困境的企业家,其实都是在成功中折戟沉沙的。黄光裕 17 岁开始闯荡江湖,凭借敢想、敢做、敢坚持闯出了国美的一片天地。他克服了常人无法面对的困难,经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炼狱,抓住了常人往往会嗤之以鼻的机会,终于走向了成功。当被成功的鲜花和掌声淹没时,他看人看事的视野开始发生了变化。
起初,当一个人说他有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时,他一笑置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