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玮娓道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帅哥的成分划分也突破了传统以五官作标准的“美男子”,配备了品类繁多的系列化综合指标。这些被高度物化、量化的条件又变幻无常,不可掌控。掐指一算,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帅哥类型有高仓健这样不苟言笑的“冷面男”,有李小龙、施瓦辛格这样四肢发达的“肌肉男”,有秦汉、濮存昕这样知书达理的“斯文男”,有吴奇隆、林志颖这样眉清目秀的“阳光男”,有古天乐、郑伊健这样动感十足的“拽酷男”……而且还在不停地发展和调整,真可谓江山代有帅哥出,各领风骚若干年呀!想做帅哥,门槛那叫一个高唉! 
谈谈我的亲身经历吧: 
例一:曾经在咖啡厅听到两个女孩的争论,甲说:“昨晚在地铁遇到一个超帅的帅哥,头发又炫又酷,鼻子又高又挺,嘴唇又润又薄,眼睛又亮又大。”乙忙打断:“拜托,还给我来大眼美男,现在只有像Rain那样的小眼男生才是最迷人最可爱最来电的,你懂不懂啊?” 
例二:高三暑假某一天,我一自称时尚先锋的姐们儿给我上了几个小时的时尚课,她一套一套的理论都是从各种时尚杂志上学来的。她教我比如夏天要留短发,穿宽松的运动背心配以休闲七分裤——不能是五分也不能是九分。要穿球鞋,骑车一定要赛车,一定要带上护手腕,姿势要半蹲,不能站着不能坐着,速度要快一点,表情要冷一点,那才叫有个性,那样才有回头率。末了还加一句:“臭小子,你不听姐姐的,到了大学就甭想让小女生追你。 
小女生不追我,我追小女生还不成吗? 
早就知道人家小女生眼里,男孩有微帅、一般帅、比较帅、很帅、好好帅、特别帅、相当帅、超级帅。那比超帅还帅的是什么?春春式的“绝对直帅”吗?唉,先不管这些,无论怎么帅都得抓住时代的脉络,活在当下,才能满足现代女性对男色的审美和消费。那目前帅哥的模板是什么呢? 
最近上海东方卫视举办的波及全国范围的全国首档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中,“我型我秀”式的“花样男”一枝独秀(其中还掺杂了几个“中性男”),一举PK掉了“冷面男”、“肌肉男”、“斯文男”、“拽酷男”,大面积受宠。曾经辉煌过的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全部轰然倒地。 
我们这帮看得眼花缭乱的难兄难弟们终于在苛刻的标准下发出了感慨:做人难,做男人难,做帅男人更难,做时尚的帅男人难乎其难,做时尚而有个性又符合当代女性口味的花样帅男人,难于上青天! 
其实,在自己不是特别空虚、更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的前提下追求追求帅不是什么不合逻辑,不切实际,不可理喻的事,这起码表明一个男孩子懂得尊重和爱惜自己。其实并不见得要长得多么多么好看,五官相当标致的主儿毕竟凤毛麟角,然而注重仪表却是每个人都必须的,自个儿把自个儿打理得干干净净,那也当得起一个“帅”字。但愿这份帅能帅得自然,帅得彻底,帅得长久,帅得可以经受岁月的考验时间的磨砺。 
突然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不再欢蹦乱跳,不再血脉贲张,不再细皮嫩肉,不再身强体壮了,揽镜自照,是否还能捕捉到“帅”的影子? 
我们都会老去,不可逃遁。与其老态龙钟,晃晃忽忽地坐在摇椅上翻看年轻时的相册,缅怀当年帅到“万人迷”的良好感觉,还不如重新自我打造一番,呼唤久违的人间四月天,就像陈铎老师一样,做一个青春延绵不绝的“老帅哥”。 
当然,可以选择进美容院,做肌肤护理,注射羊胎素,服用精华液,植发换皮动手术。只要没有副作用,家人不反对,经济能承受。 
我更偏向那种精致的生活:注意外在和内在,注重细节,分场合穿自己喜欢并适合的衣服,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洁净和清爽。经常锻炼,走出去神采飞扬,身体不弯弯斜斜不驼背,步子不拖泥带水不踉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中,那股子自已认可自己的确定状态一定得有,却又不牛气哄哄地拿着捏着,出示几个微笑,赠送一份友好,绝对不使阴招。真诚善意地与周围一切发生关系,但可以有自己厌恶的事情和自己保留看法之人,因为平和并不与个性相冲突。 
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继续发展年轻时的爱好不中断。多与年轻人交朋友,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没事上上网接触外界资讯以防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去登山去旅游去冒一两次险体验老年心跳的感觉。永远都不要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冷漠,叩响心灵之门,走进精神家园,找找自己对世界业已成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然后观照自己的言行,让谈吐和举止得体又丰富,再尝试着写一点东西将飘忽的思绪和感悟都变成闪烁灵动的文字。尝试轻松的姿态,拒绝刻板,拒绝形而上式的说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亦勿施于人。幽默一点,随意一点,生活化一点。心态年轻,自信满满,宁静致远。 
总之,真正的帅就是内外都要兼顾,外表为呈现,内涵作支撑。根据个人性格来,刨去其中的弱点,守住自己的优势,我的地盘,我做主。 
其实,这种理想的老年情态不会等我们老了后即一蹴而就,它需要年轻时便逐渐有所意识并慢慢沉淀。我今年刚满二十岁,如果不是接触陈铎老师,我或许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至少不会如此快速地预设自己年老后的状态。我长得也不帅,但我希望趁着年轻积累底蕴,修炼气质,提前给自己的“魅力卡”充值,让自己帅气地、优雅地慢慢变老。 
如果朋友在我老了以后会说,你是一个有魅力的老男人。要比年轻时叫我帅哥听了心里更实在,更舒坦。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二——跨越世纪   
她的电影我基本没看过,但毫不夸张地说,我十岁就认识她、熟悉她。我知道她是一位艺术界、电影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大明星。我喜欢看电视,她上镜率颇高,不亚于年轻偶像级人物,几乎所有与影视有关的晚会、庆典都能看到她华贵而高雅的身影。以至于高一语文课放电影《雷雨》,鲁妈的戏出现时,我嘴里本能地蹦出“秦怡”二字,着实让老师惊讶了一番。 
因为认识她,开始关注她,她上《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我都看过。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看完一个有非凡际遇、有特殊气质的老人在特定时间地点平和地将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比探险蹦极、看动作片、吃鸿门宴更过瘾更得劲儿。于是由衷地羡慕谈话节目主持人可以近距离倾听,他们是这种过瘾环境的营造者和第一参与人,至少在那一两个小时内被嘉宾完全信任与接纳,驰骋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现在我也成为了这样的幸运者。 
秦怡家住上海,只有等她到北京出差办事才有希望“捕获”她录一期节目。终于,她来京出席“百花迎春——2006全国文学艺术界大联欢”,电话里她说:“我今天下午刚到北京,晚上要开会到很晚,明天一早的飞机去昆明,进演播室是不现实了,要不等晚上开完会后你到我住处,咱们随便聊聊。” 
终于目睹了“东方维纳斯”的风采,眼前这位84岁的老人至少比实际年龄小20岁,都说脖子和手最容易出卖女人,可她脖子没有臃肿的脂肪赘块,手也并非肌肉萎缩、青筋暴出、骨头凹凸。质感不错的皮肤配以社交必须的装束更显光洁白皙。唯一让我有点异样的是屏幕上秦怡老师一贯自然的金发好像略微白了些许。 
从步履、眼神、思路、声响都可看出她总体状态通达,明朗,安康。与老态龙钟毫不沾边,离垂垂迟暮更相去甚远。进门不到20分钟,我激动得连对她说了四遍:您太年轻了,您太年轻了,弄得秦怡老师怪不好意思的。 
我们面对面聊着,聊家庭、事业、生活;聊中国电影、演员、剧本;聊她的影视作品、文集、自传。她很健谈,思维敏锐,夹着些许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有味道。秦怡始终以双手合并、双脚靠拢的端庄姿势静而不闷地地诉说着,有意思的环节我们会相视而笑,她笑得含蓄、恬淡也有老人的安然。一股质朴而清雅的气息从她身上幽幽地散发,扑面而来。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走神,把握住这不可多得的一分一秒,因为眼前跟自己对话的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杰出女性;一个同周璇、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同一时代并继默片之后最有资历最有影响的老影星之一。 
秦怡很早就是抗战大后方重庆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之一,演过几十部话剧和电影,以真实、自然的演技征服了几代影迷,然而生活上却经历了无尽的坎坷和苦难。两次失败的婚姻,一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丈夫金焰是一代“电影皇帝”却英年早逝,儿子因为一场浩劫成了智障,她自己也遭受过4次大病痛的折磨,开过7回刀。 
本来一个普通人生命历程中获得的快乐都无法不胜枚举,苦难却绵密地安插在这位老人的各阶段,每样均强硬地横亘着,企图阻止她对生命的继续跨越。假如这样的苦难以十分之一的烈度随意降临于某人都能造成毁灭,尤其是安逸中脆弱的现代人。这一切看似轻描淡写,但确实要费很大的心才能稍稍体会秦怡那令人不敢触碰、险象环生的生命恶性环节。 
一路走来,家庭事业两负担,里里外外一把手。对内,家里所有粗活重活累活、护理卧床的姐姐、抚养照顾已经58岁的智障儿子都必须84岁的秦怡亲力亲为,从来没有请人帮忙。对外,拍电影、管理公司、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各类公益事业,足迹遍步世界各地,84岁的秦怡独来独往,没有任何人陪伴照顾。 
秦怡的忙是人尽皆知的,从十七岁步入影坛,几乎就像上了弦似的,她对我说她之所以状态还不错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忙不停。儿子、事业、生活都永远没有办法让她停下来,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她亲眼目睹了很多长期被人侍侯的老人安逸无忧早早地衰老,她还说死其实并不可怕。 
在她身上听不到弱者哀鸿般的呻吟,看不到可怜女人压抑扭曲的灵魂和声泪俱下的控诉,看不到风暴遗留下来不可修复的烂摊子,也看不到轰动的斗争过程和强烈的反抗轨迹。我们只看到她如故低调地生活又经常闪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看到她繁忙又不失规律地延续着动力,看到一位老人优雅地慢慢变老,越老越有韵味。 
秦怡老师为人做事没有特别姿态,不把坎坷磨难刻意复杂化、仪式化,只不过把它们当成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细节简约地处理。看似云淡风轻、平稳摆渡,其实私底要吐纳多少生命的暗涌,不过风雨之后永远阳光。这不是麻木,而是一种泰然,一种坚持。苦中作乐,闹中取静,秦怡身上汇聚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神韵:温良、谦卑、隐忍,还有母性和慈爱。不动声色的外表下潜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一辈子沉淀后绽放无穷的魅力,美得那么内外统一,那么光芒彰显,怪不得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和“亚洲最美的女性”。 
我常常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女?生活中像秦怡这样精致的女人还有多少?现在的女孩都因循着什么样的模式发展?她们到底是经受不住苦难还是没有机会经受苦难?何止女孩,还有男孩,其实所有人是不是应该在无论有无磨难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从容优雅地走下去?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三——漂亮与英   
这是我写的《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三部曲的最后一篇,算是总结。 
我浅薄地把女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温柔乡中顾盼流连、百转千回、轻吟低哦、黯然神伤附带一丝丝感时花溅泪;或者在病态小圈子里自怨自艾、亦悲亦躁、如泣如诉、抑郁封闭,变相受虐与自虐。充满了红颜的呻吟,天才的苦痛,艺术家的孤独,脆弱者的颤抖以及半边天们潜意识里不安全感的可怜情结——作茧自缚。 
她们大多是女诗人、女哲人、女艺人、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单身的自由职业者、更年期的中年离异者、情窦初开的女大学生、甚至女囚犯女坏蛋女流氓。 
请原谅我些许的过激和夸张,她们这些不能被称为“缺点”、敏感到神经质的状态确实能吸引不少眼球并引领一时风尚潮流。因为提前透支了自已生命能量放一场炫目迷离的烟花,所以她们一定老得很快。 
第二类女人,他们不会花心思去经营情感天地,不会动不动就随性而为,恣意滥情。平坦的她们厚道,安份,走自已的路,按套路出牌;苦难的她们坚强,镇定,卯足了底气,迎大风大浪。较之第一类女人更美丽而持久,即使遭遇更大的打击,她们也会优雅地慢慢变老。 
说了这么多我笔下的主人公终于要出场了——少将王晓棠。 
但凡三十岁以上的人对此名字一般都如雷贯耳:五、六十年代的大众情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大美女。她的美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美,没有任何缺陷、任何瑕疵,精致的五官符合一切美女的传统标准。这是一种不用化妆,不用修饰,看了不叫人起邪欲杂念,纯澈洁净的美。除此之外,她还才华出众,会唱京剧会跳舞,电影《英雄虎胆》一段冷艳的伦巴舞一夜间被街头巷尾无数年轻人效仿和追逐。从这个意义上讲,王晓棠已经具备成为第一类女人的条件。 
而她的一生却饱受磨难。江青一句嫉妒的话,王晓棠一夜之间被赶到怀柔林场劳动改造整整六年;文革动乱,不仅摧毁了她的事业,作为一名母亲,更遇到人生最大的打击,年仅17岁的儿子患病无人照管,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平反后重回工作岗位,又一次遭遇极大打击,患甲亢动手术失声三个月,不久丈夫又离开了自己。 
这一切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不是咳嗽、感冒、摔跤、晕倒、天气不好;也不是被偷、被抢、失业、失恋、上当受骗。这看似虚幻缥缈微乎其微的可能却是亿万人求神拜佛惟恐避之不及的灾。它产生的后果远不是令人多愁善感惺惺相惜非常不爽那么简单。极少人能缓得过神最终解脱,于是都成了第一类女人至少有第一类女人倾向。 
演播室里,我身边的晓棠老师已年逾古稀,腰板却挺得笔直,走起路来腰肢轻摆,十分富有韵律,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留风余韵。她说话铿锵有力,一字一顿,演讲般的语言感染全场,激情毕现。她从残酷中走来,跨越了生命的恶性环节,以一个女人羸弱之躯坚守信念,重整芳容,继续事业——当演员,做导演,任编剧,带军队,十年担当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一职,又被授予军衔,成为中国影视界唯一一位女将军。她是当之无愧第二类女性中的佼佼者。 
这又让我想起了秦怡,秦怡老师和晓棠将军的漂亮是被世人公认的。她们的美都是那种大富大贵、仪态万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美,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与青春无关、与时代同步的美。她们都经历了残酷的生命游戏,无情的岁月把两个少女的花样年华丝丝缕缕地掏空,让她们的青春蛛丝般在风中荡漾。然而苦难的锤炼又让她们渐入佳境,愈老弥坚,愈老弥靓。 
王晓棠与秦怡又略有不同,秦怡的美深沉、大气,而晓棠的美俊俏、英气;秦怡身上体现着包容、宽厚,有母性的深邃与恩慈,而晓棠的气质潇洒、作风坦荡,有军人的威严和魄力;忙碌不停的秦怡脸上刻着安宁属于闹中取静,工作闲暇的晓棠身上带着激情与灵光绝对以静制动;秦怡化解苦难的方式默默无语、随意化、生活化,晓棠处理危机的动作振聋发聩、愿念化、风格化。总之,女人的美丽和风致真的与年岁无关。 
我对于两类女人的理解可能相当不准确,但并非毫无道理。我无意将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打包推销,只觉得能否尽可能平衡一些,以至于两者的比例不那么太失调了。   
半随秋风半随性 江水独悬一叶舟(1)   
霜林尽染,枝降落花,流光浮动,轻烟漫爬,好一幅楚楚绝妙的山水画。只缺云流天际,船走秋水,却见小小孤点,独悬江面。没人知道那是——一叶扁舟。 
这是一幅曾经在我眼前天天上演的动画,永远伴随着一个孤独的苦行僧,他可能不怎么起眼但确是我心中的那叶扁舟。 
这是一个意义大于实际的人,慢慢靠近他,可以听清他心脏勃跃跳动的声音,也能感受到一个精神追逐者与现代游戏规则相持时的冲动、无奈直至默默不语。现在把一些回忆呈现出来,当作对他逝去一段执着努力岁月的告慰。 
周保明,50来岁,桂林人,空军学院教授。“一舟”是他自取的笔名、艺名。他同时是资历很老、级别挺高的军人:大校。他喜欢文艺表演,与舞台有不解之缘,朗诵、话剧、唱歌、京剧都曾尝试。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他最爱朗诵,心中有“声音艺术”情结,利用先天不错的嗓音条件和IT资源在网上练了四年普通话和朗诵,已经成了网络名人,只要一上网就有无数网友要他指教和点评,朗诵网站纷纷请他在线上课。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上北京发展,占一席之地。 
妻子不让,单位不放,于是他做了两个对自己相当不利的设计: 
一、骗妻子说共邀北京好友下海创业,为不引起怀疑,每月工资上缴妻子。 
二、学校教师职称考试,答一半,余一半,故意不及格,名正言顺提前退休。 
这个童心未泯、毫不安分的中老年人在没有预设任何后果的情形下拿着一张存折飘然北上。他几乎抱着必胜的信念,甚至不无偏激地认为凭知识背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朗诵功底和满腔热血,自己一定能成功,艺术一定能彰显,朗诵一定有发展。他说当了一辈子军人和老师,被一项并非自己真爱的职业束缚、压抑了几十年之久,该是呼唤自由、追求理想、回归价值的时候了。 
初到北京,他没有休息就立即动工了:花几千元买了一堆昂贵的录音设备,自建一个微型录音棚;买各种报刊杂志搜集演艺市场资讯和与朗诵活动有关的信息;查阅各大演出公司、艺术团、文工团联系方式分别投简历;网上发贴号召广大爱好者联合起来成立专门机构;背着设备走进大型演出现场学习、观摩、录音、录像;争分夺秒自录声音小样、配乐、后期包装,再拿着成品到出版社投稿、到有声读物公司应聘、到艺术团领导面前自荐并不失时机地现场表演;空余时间还要继续练声,练习朗诵。他每天都在奔波劳碌,寻找机会,不亦乐乎。 
生活上,却住30元一宿的小旅店,空间只能容一张小床与一套录音设备;一日三餐都是一碗拉面,偶尔换换口味到街头点个小炒、尝尝串串香;两套换洗衣物两套演出服;无论多远多累都挤公交车,从不打车;不用手机只用小灵通。他必须开源节流,现在钞票只出不进,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不归自己所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相遇。很早就在网上听过“一舟”大名,于是主动同他打招呼。当时我正在筹划一台大型晚会,邀请了20个全国知名艺人。那天在现场欣赏完一舟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我当即向他发出邀请,只因他不亚于艺术家的专业朗诵水准、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和超高的网络人气。那台晚会的高难度与强负荷使我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一舟老师主动过来帮助,给了我精神上的极大支持,还在一些细节方面垫了点儿自己的私钱。我被他的真诚、热情、善良深深地感动着,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不错。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起初我并不知晓他的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 
为了艺术他跑遍大大小小与朗诵有关的演出场所,很多专业朗诵艺术家对他印象都挺深。通过努力,他偶尔有机会与艺术家同台献艺,期许着凭借名人的光环沾一点“星光”,获得影响。可社会现实无法改变,观众只认有身份、有头衔、有职称、有资历的“名家”,一舟可能在舞台上发挥出色,水准直逼甚至赶超专业艺人,晚会过后却不一定能被人们长期记住,观众潜意识只把他当成一个水准稍高的龙套罢了。他更莫指望艺术家的举荐和提携,一个自扫门前雪的年代,大家很少体会别人的苦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眼里一舟只不过是一个朗诵还不错的超级票友,仅此而已。这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一舟实力再怎么强,但只要他不是专业出身也非圈里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行“潜规则”的排斥,想打入“围城”内部,异乎寻常的难。   
半随秋风半随性 江水独悬一叶舟(2)   
慢慢地,一舟发现,不光自己,就连那帮专业朗诵演员登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他们对于歌星、舞星们的频频亮相、无休止出场也只有临渊羡鱼的份。北京演出市场异常火爆,上百个大小剧院每天上演着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音乐会、演唱会,除了大型综艺晚会可以看见一两个朗诵节目外,专门的主题朗诵会简直寥若晨星,一年难有几场,很少有专业导演策划也很少有专门机构投资运作,因为没有票房,观众都不愿听朗诵,这是最可怕最尴尬的。“朗诵”听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