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玮娓道来-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的感觉实在太棒了。毕业前夕,我们每天从晚上12点开始联机CS和帝国时代,这一联不要紧,竟然把整个楼道联机CS的风气都给带起来了,成为一段相当有意思的班级集体回忆。同样是在毕业前夕,我们一共吃了四顿寝室散伙饭,这在众宿舍中简直绝无仅有,每人轮流做东,变着花样吃。洲哥请大家到校内“合一厅”吃家常菜;坤哥领我们去北航东南门的“东北虎”感受东北大餐;伟哥别出心裁,在“口福居”定了四个火锅;我干脆请兄弟们到学校南门对面的“渔公渔婆”吃海鲜。反正那段时间,饭局基本天天都有,差不多一个月没光顾过食堂。最难受的算毕业离校那天,宿舍里循环回放着《一生有你》和《睡在你上铺的兄弟》这两首歌,我们各自默不作声地收拾着东西,心情郁闷沉重极了,收拾完毕到食堂吃了大学期间最后一顿晚饭,哥仨儿开始帮我搬家。从我租的房子出来之后,大家又一起打车到北京火车站送坤哥,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彼此心里虽然都有着一股强烈的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我们延续着平常在寝室里的的相互调侃和耍贫嘴,故意不把自己的难受表现出来。列车就要启动了,在坤哥钻进车厢的那一刻,我们拥抱在了一起。这是在大学四年都从没有过的,我们四兄弟的感情积累了四年才终于在关键时刻爆发了这个动作,所以显得那样自然从容。列车缓缓开动,隔着车窗向我们挥身作别的坤哥身影越来越模糊,他最后一个能让人看清的神情显得相当落寞,而我和伟哥、洲哥出站的时候,相互间没怎么说话,大概心里都怅然若有所失吧!
以前浑然不觉的室友情谊,到彼此分开之后才显示出了珍贵,我们四个就是这样,虽然相处时互相之间老垃圾垃圾、烂人烂人地戏谑,但感情却在这戏谑中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滋长。想想看,数以百万的大学生里头,偏偏就我们四个人,在那特定的四年组合成一个寝室,这是多么巧合啊!这需要多么大的缘分啊!
以后我们根本不可能像大学那样朝夕相处、同处一窝、低头不见抬头见、谁放了一个屁都能听见了,但这感情、这缘分,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永远的财富。
害怕出门(1)
我是从南方的一座小城来到北京上大学的,与很多羡慕大都市繁华的人不一样的是,我更喜欢小城的生活:宁静、舒适、便利。由于地方小,交通就不成问题,上班、上学、去医院等都不必大费周折,平常探亲访友甚至走走路就到了;由于圈子窄,办事也不会麻烦,到哪基本都有熟人或熟人的熟人,可以省掉好多零零碎碎杂七杂八的小环节;由于物价低,即便拿钱不多,消费也不高,例如,一桌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根本花不了多少成本;由于离农村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活鸡、活鸭、活鱼、鲜肉、鲜蛋、新鲜瓜果时蔬,绝对比大城市那些冰冻过的东西原汁原味!
小城较之大城市的优势还有不少,最主要是因为我生在那长在那,生活习惯已经形成,很多东西都熟门熟路,没有在大都市那种陌生、渺小、空旷、沧海一粟的感觉。所以,逢大小节假日我都要回家休整,因为小城有安全感。
但现在回家,我却越来越害怕出门了,心中的恐惧感犹如显微镜下的生物波片,每一缕微观细纹都被放大得清晰刺眼,毫无保留!
害怕出门碰到同学的家长或父母的同事。一般他们都会特别热心地询问我的近况和发展前途,虽然表情风平浪静和颜悦色,但那一连串问句背后隐藏着的急迫却有板有眼,好似一阵阵仓促的击鼓,在耳畔声声不息:孩子,你大学毕业了吧?打算怎么办?考研还是工作?或者出国?读研在哪所学府?工作在什么单位?户口是北京的还是外地的?出国是欧洲还是北美?遇到这类比王小丫还“笑面虎”的考官,我既不可以让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又不可以申请场外求助,只能羞愧难当地翻阅我的“伤心辞典”,无言以对。
并不是我刻意隐瞒、讳莫如深,而的确是在这个人生转折的重要当口,潜藏着巨大的未知。心绪难平的我很多东西都吃不准,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时间难以做出斩钉截铁的选择,更无法一眼看穿将来的轨迹。此时此刻,真就非得给出一个具体答案,真就不容许我有一个考虑的余地、一个修整调节徘徊的过渡阶段吗?这简直太残酷了!
其实,家长之间更乐于讨论这个话题,之后往往又容易带着别人的干扰来干预我们:谁谁谁的儿子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谁谁谁的女儿被录取到国家某部委当公务员,谁谁谁的儿子早就过托福了、马上前往纽约留学,谁谁谁的女儿已经是上海某中外合资集团的高级白领了……那天,我的一位同学被他父母说了几句后,短信跟我诉苦:“家长们成天在一起就知道攀比,争面子!”我很同情他,却认为他说得有点偏激了。其实我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他们一辈子生活小城里,相互间的差别并不十分大。因此,他们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辛辛苦苦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跳出去,长本事,有出息,只要子女生活幸福,他们则心满意足,别无它求。我深知自己目前似乎不能给爸爸妈妈那些突然性爆破性的惊喜,但我相信来日方长,真有实力,不在乎几年的蹉跎,以后尽全力争取不让他们失望!
我也害怕出门碰到亲戚,亲戚更会询问自己的近况和动态了。因此,他们比父母的朋友同事更难用闪烁其辞来敷衍。亲戚们也都各有下一代,子女之间相互比较的方式不会张显在面儿上,却是暗暗较劲、竞争。更狠更绝的是,提及对方子女时,他们毫不吝惜各式各样的溢美和夸赞;提及自己子女时,却谦虚到底,流露出怒其不争的口吻,怎么低调怎么说。对于我这个一向被认为是家中最懂事听话的乖孩子,亲戚们就像大胆的预言家,什么都想到了,他们把不敢对自己孩子寄予的厚望,慷慨地安置在我的肩上;他们理所当然地向众人宣布他们认为我未来的人生电影会如何的辉煌和精彩,连我自己都听得汗颜。我担心现在被捧得越高,以后可能摔得越重……而且,本来我们兄弟姐妹的关系透明友好单纯,却被这种家长的行为弄得相当尴尬。
害怕出门(2)
我还害怕出门碰到老师。高中毕业,我们辞别他们而去,去寻找自己广袤的天地。虽然苍茫的时间和空间横亘在我们之间,他们却能让自己金子般的寄托插上幻想的翅膀,跨越崇山峻岭的障碍,飞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见面的时候,就是交差的时候,兑现的时候。先生们希望弟子的回答满足他们无限的期待和猜测,可我们的回答却似乎永远让他们得不到满足,他们像未听到故事结尾的孩子,瞪大眼睛问:还有呢?还有呢?
我们深知自己目前尚没有大成就生怕让老师失望,我们更不好意思像老师教导学生一样反过来教导他们理想拼不过现实,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要好高骛远,不会一蹴而就,等待来日方长,等待时来运转。
因为地方小、人口少、圈子窄、时间长,我们这些小城土生土长的居民已经建立了广泛的人际网。而且因了父母的关系跟很多人打过照面,走到街上,熟人、朋友、亲戚、邻居、老师、父母的同事基本走几步就低头不见抬头见,就算不认识,很多也都见面熟,甚至不认识对方,对方却晓得你。所以,小城的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相互之间都有股场在碰撞着,都有眼睛在盯着,当一个人的信息被留意之后,那么凭这里的口舌之密,一定流传得开,所以你根本没有犯错误的机会。
在他们目所不及的地方,我经受磨练、跋涉苦难、历尽艰辛,我在远方饱尝一切,我在暗处流着眼泪,这些过程他们毫不知情,但最后成功与否,所有人一目了然。因此我害怕出门,害怕见人,多见一个人,等于又多送出了一张自己明天的电影票,这是一张签了字画了押的心灵债券,从此浪迹天涯,无以逃遁。
我知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这场电影的期待或好奇心都是热情、朴素和善意的,我却希望这份期待或好奇心像密密麻麻的星星,永远在可望不可即的天空,一闪一闪亮晶晶。我还希望自己独自背负着理想和信念,在谁也不认识谁的小城之外的领地,默默无闻地肆意驰骋,直至成功!
玮娓道来
游走在声音王国的“骑士”(1)
通过中央电视台虹云老师的介绍,很早便结识了詹老师。记得是在朝阳剧院贵宾休息厅,虹云老师一手拉着他,告诉我:“这是很有前途和实力的专业人才,詹泽。”另一只手拉着我,对他讲:“这是挺能干的18岁年轻朋友,小玮。”此番场景很具象征意义,因而经常闪回于我脑海中。
詹老师递过张名片——北京文风物语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总裁、艺术总监。倒让我有点意外,此前曾听说他是配音演员,没想到还是实业家,就意味着他不单纯寄居在象牙塔里,还要跳出圈子参与纷繁复杂的市场博弈和商业游戏。艺术的唯美品质同现实的风险操作划开两道并行线,向前延伸着,我一下子便看到了这个人的纵深。
当时我正导演一台大型音乐朗诵会,毫不犹豫地向他发出邀请。他很爽快,也很高兴,准备的节目掀起了一轮高潮,颇受欢迎。晚会结束后詹老师同样邀请我到他位于四惠后现代城的家中做客,后来这里变成我时常光顾并流连忘返的地方。我对他的了解也更具体、更深入了,这个游走在声音王国的“骑士”,说不上尽善尽美,起码比较全面。
在欧美大片中,他塑造过热情奔放的追风少年,沉着干练的年轻才俊,高雅洒脱的达官显贵,幽默诙谐的快乐绅士;也塑造过机关算尽的落魄小人,浮于世故的垂垂老朽,饥寒交迫的街头乞丐,穷凶极恶的强盗莽夫。
在电视广告中,他代言过国际品牌IBM,鲜纯浓郁的雀巢咖啡,唯美经典的雷达表,醇香满口的德芙巧克力,气派非凡的马自达六汽车。
在大型纪录片中,他解说过气势磅礴的《飞越神州》,严肃悲壮的《李大钊》,轻松传神的《地球故事》,飘逸纵横的《舞蹈世界》……
在朗诵舞台上,他演绎过慷慨激昂的盖世雄文《满江红》;也诠释过哀婉伤感的古词《钗头凤》……
刚跟他接触那段时间,我最直观的感触是快乐,舒服,放松,不费脑子不费劲。他不是需要深度琢磨揣测之人,平易得好比邻家大哥。为人也热情,时不时主动给我打电话,一聊就几小时放不下;或者短信来去,一逗一贫,其乐无穷;上他家去,他还亲自下厨露两手,煮的面条堪称一绝;他会提前通知我他演播的作品几点、在哪个台播映,会领我上工作地点和演出现场探班,会介绍我认识更多传媒界的朋友,会传授我专业知识、艺术技能。陆放翁诗云:“何方可化身千几,一树梅前一放翁。”詹老师的个人魅力竟能这样持久地深入人心,润物无声,就像老僧悟惮,又如朱子格物。这些天来,我常常穷思默想这个有趣的问题,现在终于悟出詹老师的两大特色。
詹老师是低调的。
一个国内知名的影视配音员能够做到为人谦卑、作风低调、生活朴素的确很不容易,但对于他却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习惯。詹老师从不因自己是艺术家便在公众场合放纵、怠慢,他随意却不洋洋得意,健谈却不夸夸其谈,即使为了特定需求把自己稍稍包装一番,作必要的润饰和推销,展现与众不同,秀出时尚自我,那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喜欢把光鲜的一面亮出来,这属于与受众相互尊重的务实方式,詹老师火候肯定拿捏得自然真实,不造作。
据说他参加网络晚会网名接二连三地换,隐去真实身份,在知名度为零的情况下以艺术水准征服听众。甚至在大型音乐朗诵会上,他硬是要求主持人在介绍自己时忽略真名而改为“复员兵”,因为现场汇聚着众多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都是他心中的标杆,他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詹老师每天录音任务相当满,从一个棚里钻出后连忙钻进另一个棚,而且棚与棚之间距离很远,可他至今也没有买车,一如继往地坐地铁,乘公交,连打车都占少数,节省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詹老师是柔和的。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碰到他,他总是表情自然,一脸淡淡的微笑,一股柔柔的眼神,犹如一弯浅浅的明月,情绪从来没有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他的声音在工作状态之外也是柔柔的,轻轻的,那么有张力,那么有磁性。总之,他和颜悦色,慈眉善目,从不吹胡子瞪眼耍性子,对身边的人总是那么友好。甚至突然给人的印象竟有丝丝的羞涩,阳刚健壮的整体形象还夹带着些清水般的温柔。这正是人格完整,阴阳平衡的表现,俗话说:“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詹老师的柔和不是脆生生,不是弱不禁风,恰恰相反,是更高层次的自信与坚定。
游走在声音王国的“骑士”(2)
听过詹老师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富人生”栏目的专访才知道他这一生走的路何其坎坷,何其艰辛,真如西天取经一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三年考学连续落榜,上当受骗倾家荡产,从饲养员到侦察兵,从扫地打水的临时工到业务精良的推销员,从县电台都不接纳的广院毕业生到被央视许多频道都重用的配音员,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成就还纵横了多个领域。他告诉我他在一路艰辛之后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白了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看待人生。这一切的一切促使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笔到此处,我心里暖洋洋地感动着,不为詹老师身上的各种光环,光环是外在附属品,却非一个人的内质。以上所写内容,仅仅代表我的主观感觉,有强烈的情绪化烙印,毕竟他跟我亦师亦友,不排除我有美化他的倾向。真实的他究竟怎样,是是非非,好好坏坏,虚虚实实,不得而知!也许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万个詹泽,只要不脸谱化,不高大全。
我感动的恰恰是他那段苦难的经历,当得起“财富人生”四个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算我是不认识他的陌生人,也会为他鼓掌喝彩的。我欣赏一切不畏苦难、执着追求的人。
我还知道,詹老师表面挺快乐,蛮天真,内心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事业、家庭、房子、父母、兄弟,一切大小事务都要他亲自过问和处理,是顶梁柱。他其实很疲惫,所以情感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他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倾诉,身边随时都围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学生,少男少女。这并非难事,因为自己是名人,众多崇拜者自然程门立雪,投其门下,他个人也喜欢这种车马盈门,“儿孙”绕膝的温馨感觉。对于学生们的甜言蜜语、糖衣炮弹、溢美之词更是飘飘然,来者不拒。这其中不乏精打细算,满怀目的投机分子,但千万别以为他会受蒙蔽,我觉得他大智若愚,头顶上悬着“第三只眼”,但愿可爱的詹老师不要受到什么伤害。
他很欣赏我,逢人便夸我,更亲切地称呼我小朋友、小孩儿、小帅哥,我则肆无忌惮地喊他詹老师、詹先生、詹哥哥、詹兄。有意思的是这哥哥曾经故意试探我,一次闲聊,他装着很不经意的样子问我:“那个北师大的李涛对我多好啊,天天来看我,我给他介绍了一部电视剧的配音,他一星期净赚6000块钱,多棒啊!你干嘛不来看望我呀?”说完还偷偷地瞟了我一眼。我坐怀不乱,镇定如钟,毫无反应。他心里很清楚咱是干大事的人,不贪图小恩小惠,更不会为目的不择手段、不敬师长、不顾友谊,我亲眼目睹了他身边的前赴后继者一拨接一拨不断地流动,然而真正长久的,恐怕没有几个。我们俩之间现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师友关系,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他。
这就是我眼里的詹老师,一个火山口岸的葡萄园,炽烈而宁静;一本钢琴琴键上的五线谱,明朗而深沉。
姹紫嫣红《牡丹亭》(1)
每次出校,都要穿越一片“绿园”。绿园面积适中,格局多样,翩然而立。
小径破开草坪,草坪笼络怪石,怪石联袂花枝,花枝端倪林木。汹涌的“绿浪”裹挟着红、橙、蓝等一切色感生物,在湖、桥、石凳、葡萄架营造的园林秩序里发酵、过滤、收势,变得温婉可人。每当我被微风吹着鱼贯而入,彳亍而出,都是一次难忘的“芬芳之旅”。
如今去看白先勇担当制作人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依然路过它,发现它比平时更美。莫非“绿园”也会为悦己者容?更惊异于原著相当一部分故事竟发生在鸟语花香的“园子里”。置身“绿园”中,让我一下子同千里之外的江南景象默默接上了轨。当然,绿园远不及苏州园林精雅绝伦、别开生面,但它释放出浓浓的生态气息足以唤起我花前柳后飘忽如絮的迷人怅惘,幽影空潭涉及美丽的曼妙遐思,春日春情特定节令的无穷感怀。
我早早来到剧院,坐在台下静静等待。同悠闲的观众相比,后台肯定风生水起,云雾凝重。演员摩拳擦掌,各工部运筹帷幄,全部憋住一口气迎接舞台大幕庄重拉开。但此刻并未关幕,一束白光淡淡地打在舞台后方,“牡丹亭”三个大字并不刺眼,整体的书法感却幽幽扩散。舞台中央立着一桌两椅,别无它物。今晚,姹紫嫣红将流转于声光色美的交替变幻中,苏州园林的精致秀逸将被转化为舞台两侧的曲线灰墙和一方便于经营“表演层次”及“时空层次”的轨道,“写意”加“禅风”,简约却不简单。刚才的“绿园”印象与现在的“剧场”感觉环环相扣、严丝合缝,预先曝光出戏剧气氛,待会儿我“入戏”肯定不那么唐突、生涩。
我几乎没有接触过戏曲,电视里看过的无非是全身复杂行头、满是繁琐装束、水彩油印脸谱、偶尔刀枪棍棒、无数规定动作、一个华丽亮相。再配上专用乐器大规模造势,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生旦净末轮番上阵,还有小丑插科打诨!一系列原始印象让我怀疑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三小时,何况马上开演的还不是京剧,而是曲高和寡的昆曲。
《牡丹亭》剧本我早已阅览,情节略知一二,总感觉汤显祖笔下洋洋洒洒、韵满仗整、主文言语感又稍白话趋势的华段锦句、菁菁妙词似在传达一种隐藏意境,如莺啼燕啭却不可明状,久经不息地困扰着我。
文字终究跳出了薄纸,乘着声音的翅膀,流动在舞台上。男女主人公一出场便惊为天人,不仅年龄同原著无二异,气质更逼真传神、绝对吻合,活脱脱四百年前柳梦梅与杜丽娘飘然而至。
杜丽娘的饰演者沈丰英靓丽、清纯、静谧中透着妖冶。她体态婀娜,方寸裙衫裹不住身姿轻盈;凹凸分明,毫厘动作逮得着曲线弯延。双眸顾盼的领域,好比多情湖畔秋水望穿;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花朵不胜微风更娇羞。随意亮相便穿越千年,天上人间。
柳梦梅的饰演者俞玖琳扮相俊美、雅致、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他神采飞扬尽显书生性情,举手投足都带出浓浓的书卷芬芳。一种与生俱来的英气贯通周身,幽柔却不懦弱,儒相与风骨并驾齐驱,宛若惊鸿,又如兰草,怪不得这么具有杀伤力!
一股强烈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挡也挡不住,狂扫传统戏曲奥古艰深、老成持重、陈腐而瘟闷的格调。取而代之的是年轻招展、青春荡漾、敏感而灵动。
《牡丹亭》可谓千古绝唱,太守千金杜丽娘家教甚严,足不出户,偶入自家后花园,观满园春色,叹韶华易逝,春情难遣。绘春容,寻梦境,为爱而死,因情还魂,追寻梦中情郎。一往情深,不惜入冥府、返人间,终与柳梦梅永结连理。这个中国文学史最浪漫的爱情神话,此刻正在我眼前上演。
男女主人公在舞台上轻启朱唇、缓挪莲步、微翘兰指、曼甩水袖、稍曳衣衫、渐开折扇,松而不垮的卓越身段划出动感弧度。这连绵不绝极其舞蹈化的动作如此水到渠成,真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依。更有细嫩的呢喃、深长的运气、规整的吐字、婉转的行腔、悠扬的唱段、圆润的嗓音均体现出口中袅娜、纡徐绵眇的古曲声情,在空中骤然乍放。
姹紫嫣红《牡丹亭》(2)
另外花神的现代舞画龙点睛地穿梭入列;天幕上,灯光依照剧情打出缤纷多姿的绚丽效果;乐池里,不时飘出通俗化提琴协奏的动人旋律,渲染原来极“纯净”的念唱道白,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在现代化综合条件高规格布控之下,古老的昆曲温情地燃烧着直击心灵瞬间的艺术魅力。
现在才明白看完原著后自己那份欲言又止的困惑,正如作者描述的发生于主角身上的思春、怀春、恋春、惜春、叹春、伤春情结,也潜伏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终于通过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获得了神奇的释放渠道。或尘封或忽略或麻痹的“青春意识”重新觉醒,我们又变得心门大开,小鹿乱撞。
整台戏是美仑美奂的,美得非比寻常,美得无以复加。甚至演员服装的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