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驾机用了33小时30分飞越大西洋,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美国人称他为〃世纪英雄〃。休斯为了打破林白创下的纪录,开始致力于新型飞机的研制,他有两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欧提卡克和帕玛。他们将未来的飞机命名为H乙。欧提卡克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也热衷于飞行。欧提卡克对制造新型飞机有许多大胆的构想,对疯狂地追求速度的休斯来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那个秘密的飞机制造厂里,他们不断改进飞机的外形,选用性能最好的1000匹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引擎,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终于制造出机身长度为82米,机翼长为76米的H乙型单翼飞机。由于机身特别短,谁也不知道它能在空中飞多久,试飞人员都不敢驾机试飞,休斯决定亲自试飞。
第106节:买落不买涨
作者 : 张剑
1935年9月12日,一切工作准备停当时,日已西斜,负责速度测试的裁判技师建议明天再飞,因为接近黄昏,飞行逆光刺眼,很可能出问题。休斯却等不及了,他早已穿上飞行服,跳进机舱,启动了飞机引擎,飞机缓缓飞上了蓝天。第一次测试速度达到556公里。裁判技师通过无线电告诉他:这一次不算,因为违反航空协会的规则,没有做水平飞行。于是,休斯在空中绕了个圈,又作第二次的水平飞行。
〃世界纪录,时速已达566公里。〃裁判的叫声通过耳机传来。兴奋不已的休斯没有立刻降落,而是继续飞,他还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第三次飞,速度却只有542公里。休斯不甘心,又飞了一次。
〃567公里。〃又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休斯仍不愿停下,继续一次次地飞着……突然,引擎停止了工作,他这才发现主油箱的油已经用完了。他连忙去按瞬间补油的按钮,可是无济于事,太迟了,发动机已经完全停下来,情况十万火急。休斯无法再控制飞机,只好以垂直下落的速度向地面冲去。上帝有时也会偏爱勇于向他挑战的人,劫后余生的休斯,终于在一片甜菜地里平安迫降。
当航空协会的人赶到那里时,只见飞机完好地躺在那儿,休斯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握着铅笔,正得意地从机舱里爬出来。就在休斯一次接一次地进行冒险飞行的同时,他父亲留下的石油钻井机专利和电影事业仍在为他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对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股份发生兴趣的,到1937年前后,休斯已经拥有这家公司87%的股份。休斯并没停止他的冒险飞行,为了向环球一周飞行的纪录挑战,他选用并改进了洛克希德公司开发的一种可以乘12个人的伊列克特拉14型飞机。
1938年7月10日,休斯与4名机组人员,驾驶着改装后的伊列克特拉14型机从布鲁克林的贝内特机场起飞。经过3天又19小时17分的长途飞行,休斯的飞机终于飞回美国,回到出发地。布鲁克林的贝内特机场早已聚集了25万名群众,他们是来欢迎胜利归来的世纪英雄休斯的。
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战区收复瓜达康纳尔岛之后,水上飞机开始大显身手。在多岛屿的南太平洋上,运送兵员、武器、物资的大型运输机起飞和着陆需要有超长跑道的飞机场,建造机场要时间,而运输任务又十分紧迫。水上飞机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需要机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主张水上飞机最好是两个机身组合起来。休斯认为还是单机身好,他可以造出巨型运输机。休斯设计的这种型号为KHl的巨型水上飞机全长975米,高152米,自重300多吨,两翼安装8个带有螺旋桨的普拉特·惠特尼2800型引擎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巨无霸〃飞机。当时,人们普遍怀疑这架巨大的飞机能否飞得上天,休斯最终用事实告诉人们,他是成功的。
1948年4月,休斯亲自驾驶着这架巨无霸,在海面上风驰电掣地冲刺了一段后,稳稳地起飞了。电影摄像机拍下了这个历史性的镜头,美国再一次轰动了。继环球飞行之后,休斯又一次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KHl虽然只飞行过一次,就存放在展览馆里,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向飞行极限挑战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变成现实了,波音巨型客机和洛克希德的C5银座机都是在它之后问世的。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休斯是航空航天领域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1965年,休斯飞机公司又开发出85磅重的商业通信卫星,该卫星具有6000条线路的往返电话功能,以及12种彩色电视的机能,从而开拓了联结欧美大陆的电视电话网络。
休斯结过两次婚,却没有留下后人,他去世后,休斯飞机公司价值52亿美元的股权全部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这笔巨款归于休斯飞机公司的持股财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财团,该财团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金财团。
074创造垄断时代:约翰·洛克菲勒
这位垄断者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际石油市场的每一根神经,他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约翰·洛克菲勒通过气势如虹的兼并和扩张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而被人称为〃石油大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把洛克菲勒作为自己惟一的崇拜对象:〃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中心的53层摩天大楼坐落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这里也是标准石油公司的所在地。标准石油公司创立之初(1870年)仅有5个人,而今天该公司拥有股东30万,油轮500多艘,年收入已达五六百亿美元,可以说,这里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际石油市场的每一根神经。整个中心犹如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的奠基人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不久,托拉斯在全美各地、各行业野火般地迅速蔓延开来。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靠1800美元起家掘得第一桶金
1858年,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一年,他年仅19岁。
约翰·洛克菲勒于1839年7月8日,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但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是,他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
1855年,约翰·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决定放弃升大学的机会,到商界谋生。当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每周工资4美元。19岁时成立的那家公司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的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他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
到第二年年底,他们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同时又言而有信,待人诚恳。最初的合作伙伴克拉克对洛克菲勒的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他在〃买落不买涨〃中成为石油新秀
第107节: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作者 : 张剑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的人潮水一样涌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的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盲目行动。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先不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6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
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油厂的发展很迅速。洛克菲勒后来从克拉克手上高价买下公司的股权,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他很快就扩充了炼油设备,日产油量达到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百万美元。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公司。
当时,石油业秩序还非常混乱,生产过剩,质量较差,价格混乱,激烈的角逐已现端倪。洛克菲勒的公司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这时候洛克菲勒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自己的企业扩大,只有〃船〃大了,才可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他说服自己的弟弟威廉参加进来,建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并派他去纽约经营石油进出口贸易,尽快打开欧洲市场。
在威廉临去纽约前,兄弟俩踌躇满志地立下了誓言:〃我们要扩张,再扩张,资金越多,我们发展的本钱也越丰厚,我们要独霸世界。〃
尽管当时洛克菲勒对于自己将要创造的〃超级帝国〃,心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但他对企业的未来及个人的前途信心百倍。他在克利夫兰市的总部坐镇指挥全局,应付着一切挑战。
高瞻远瞩的洛克菲勒从一开始就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他在纽约开设的办事处,专门向东海岸和国外出售公司产品。他尽可能削减各种成本,比如,他自制油桶,并买下一家化学公司,自制炼油用的硫酸;为了免付铁路运输费用,他还购买了油船和输油管。年轻时养成的节约习惯,被洛克菲勒用到了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效益。
洛克菲勒热衷于公司间的联合,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3年之后,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他们共同创建了一家资本总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1/4强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和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这26家中的21家,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日渐成型。
洛克菲勒看到,随着他的石油帝国的不断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难以控制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这一弊病引起了他的格外重视。
一天,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
多德受聘后,为报知遇之恩,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出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什么是〃托拉斯〃呢?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是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垄断性要强得多。
洛克菲勒运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被选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
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傲笑油界传奇故事后人称道
不久,托拉斯在全美各地、各行业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在短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19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大举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美国的工艺已使标准公司的产品优于欧洲人的产品,因而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以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人们称之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1884年,洛克菲勒把标准公司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约翰·洛克菲勒成了当仁不让、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退休了。洛克菲勒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之多。后代沿袭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赠25亿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的。
洛克菲勒退休后又活了41年。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位于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10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
第108节:从逆境中崛起
作者 : 张剑
075乡村报童靠什么赚到30亿美元家产
白手起家的石油大亨邦尼邦尼
有卖报的童年,有失败的悲惨。他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劈波斩浪远航扬帆。美国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一生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因为他是由一名乡村报童开始起步,最终成为拥有30亿美元家产的超级富豪。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但是像邦尼这样白手起家的却是屈指可数,邦尼的创业史因此被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人广为传颂。
1928年,邦尼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荷顿威尔镇。从12岁起,他就像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开始靠打零工来赚取零用钱。他给人送报,还给报社做钟点工。
1949年,邦尼转入俄克拉何马大学,主修地质学,1951年,他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他没有成为地质学家,而是进入菲纳斯石油公司当了一名职员。
1954年,邦尼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竭力挽留,但他去意已定。邦尼先找到一位独立的石油商爱德华,向他吐露了自已的想法。爱德华很喜欢这位聪明的年轻人,有意要帮助他。
一人公司里的故事
邦尼用自己的银行储蓄,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一辆福特牌客货两用车。白天,车厢作为他的私人办公室,晚上就成了宿舍。每天一早他开着车出去工作,到处接洽生意。饿了,就买块汉堡包,就着汽水当饭;困了,伏在方向盘上打个盹儿。这种劳累程度,远远超过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时的几倍。
没有帮手,邦尼就一人身兼数职,连文件往来和打字这样的事也得自己动手。他的公司周转快,成本低,收费当然也低廉,而且办事又迅速又可靠,所以获得了同行们的器重,营业额逐日增加,很多大公司都委托邦尼代办合约转让事宜。他介绍的买卖,平均每宗就可以赚1000美元,业务发展大大超过预定目标。他原计划只钻3口油井,实际却一口气钻了7口。当年美国石油业处于低谷,受中东廉价销售石油的影响,每桶油仅值3美元,但邦尼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赚了1万多美元,比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几倍。
随着业务的增加与工作量的日益加大,邦尼决定扩大他的一人公司规模。
从逆境中崛起
1956年9月,邦尼和约翰·奥伯恩、麦卡特组成了一个新公司石油发展机构。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50%,麦卡特和约翰·奥伯恩各占投资额的25%。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由邦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就由这两位股东接管。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个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石油业这一行,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有了助手,他就开始大力宣传,广开财路,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采油。他向他们保证:
一、3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二、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
三、优先偿还投资款项。
这些条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资者。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一年以后,16口井中除7口井是干井外,剩下的有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资者都赚到钱了。他们趁热打铁,在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这一次同样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不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野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番。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跌入低谷,他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
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宣告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至。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但在这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尽管如此,他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数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价,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资本的有序扩张比企业自然膨胀更快捷
邦尼将原来的〃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尔街进军。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股票,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他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赫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来交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的收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财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逐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元,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元。
第109节:携款而逃
作者 : 张剑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这一次的目标是当时在美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
紧接着,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那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他事业背后的家庭
邦尼结婚很早,他的妻子是他的中学同学,叫莲·奥伯恩。他们结婚时,大学都还没毕业。婚后,他们一起转入俄克拉何马大学就读。也就在这一年年底,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狄波拉出世了。邦尼的父母虽然比较开通,但对他们过早地结婚仍是不满意的。夫妻俩都没有收入,靠父母支持,日子终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