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一味死守规矩的道学家所能做到的。    
    北宋仁宗时,龙图阁直学士明镐任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当时,边境部队的军官中有许多是纨绔子弟。明镐挑那些最不知书明礼者给以杖责处罚,那些软弱无能者都各自解职而去,于是奏请批准选择其中那些熟悉军事的人守卫堡砦。    
    军队行动时,有不少妓女随行,明镐想把她们撵走,又恐怕刺伤士兵的情绪。正好碰上军中有人因忿争把妓女杀了,吏员把凶手抓来向明镐报告。    
    明镐说:“胡说,军营里怎么会有妓女呢?”将杀妓女的人放掉不予处治。妓女们听说都赶紧走散了。    
    没有伤士卒们的心,而让妓女主动从军营中离开。用以静制动的办法来驾驭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呢?    
    轻重缓急的分寸    
    愚笨的人坏不了什么大事,因为他自知愚笨,也就不奢望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人们也不会把重任交给他;而聪明人不同,由于他们平素精明干练,人们肯托付重任。因此如果他们考虑不周,所思所行操切浮躁,把握不了轻重缓急的分寸的话,就一定坏事。而且因为他们做事太聪明了,一旦办坏了也无法弥补。    
    所以,愈是精明之人愈要自知责任重大,愈要小心谨慎才对。    
    唐宪宗时,裴度被封为晋国公,任中书令。    
    一次随从忽然报告说官印丢了。裴公依旧神色怡然,告诫随从们不要声张此事,当时正在举行酒宴歌舞,随从们不晓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半夜酒宴正进行到热闹处,随从们又报告说官印又回来了,裴公也不说话,宴饮极欢而散。    
    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裴公说:“书办们偷印去私盖书券,不急着寻找追查的话,就会再放回原处,追得太急的话就会将印销毁掉,再也找不着了!”    
    西汉初,燕王卢绾谋反,刘邦派樊哙率兵去平叛。    
    发兵之后,朝中有人揭发樊哙谋反。刘邦听后非常生气,说:“樊哙这个老匹夫,看来是盼我早死。”他把陈平和周勃叫到病床前,吩咐说:“陈平火速传我旨意:由周勃代替樊啥统帅军队。等陈平到达军中后,就把樊哙斩首。”    
    二人领了皇帝的圣旨后,私下商量说:“樊哙是皇帝的好朋友,立下许多功劳,又是皇后的妹夫。皇上一时恼怒想杀他,恐怕日后后悔,所以我们还是缓一缓,不要急着杀了他,还是让皇帝自己看着办吧。”    
    陈平和周勃来到军队驻地,叫樊哙来接受皇帝的指示,樊哙一进来,马上被捆起来装进笼子运往京城长安,周勃代替了樊哙率兵平定燕王之乱。    
    陈平在回京城的路上,听说高祖死了,他担心遭到吕家报复,就命人先回去报告消息。不久,陈平接到命令,要他马上回宫。    
    见到吕后,他哭得非常伤心,就在皇帝灵堂前把逮捕樊哙的事报告吕后,吕后说:“你回去休息吧。”陈平坚决请求在皇帝灵前守夜。    
    不久,吕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陪伴皇上读书,从而避免了受害。    
    宋仁宗时宰相吕夷简也是一位很懂得办事分寸的人,下面这件小事就很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3)

    有一次,仁宗病了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便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二大臣紧急进宫。    
    吕夷简得旨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今天刚好些,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们为什么姗姗来迟?”    
    吕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忧,今天忽然召见大臣,我们再慌慌张张跑进宫,人们会误认为出了什么大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宋仁宗听后,认为他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李太后死后,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谏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见解,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给陛下出了一个坏主意。”    
    第二天,吕夷简告诉韩琦说:“这一类事情宫廷外的人不会知道,皇上的年龄已经大了,郭后和尚美人都因为失去宠爱而被废掉了。后宫中想凭姿色得到皇上宠爱的大有人在,不马上册封皇后,就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    
    可见,吕夷简做每件事都自有他的深谋远虑,这类的例子还很多。    
    宋徽宗刚即位时,想革除哲宗绍圣年间的弊端,广开言路。众人都认为,象司马光那样品行高洁的旧臣,应当优先恢复地位。    
    陈瓘当时正在谏省任职,他独独认为前朝废黜孟后,追贬已死去的丞相,都师出有名,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现在要给他们恢复名誉,就应该先分清哪些是受了冤枉,哪些是罪有应得,给无辜蒙冤的人平反昭雪,谴责、诛杀制造这些冤案的人。然后发诏书公诸于世,接照礼仪的规定进行,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不要只求快而遗恨无穷。    
    大部分大臣却认为,公众的意见被压抑得太久了,希望很快作出决断以博取世人的欢心,于是就仓促地将这些事办了。    
    到了崇宁年间,蔡京当政,又把徽宗年间的旧案一股脑儿翻了过去。这时,人们才开始佩服陈瓘的见识,称赞他是懂得把握分寸的人。    
    宽严相济的分寸    
    曾国藩曾经向人传授管理强悍部将的经验,他举了一个例子。    
    李世忠是投诚过来的湘军将领,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一品,为人暴戾险诈,很不驯服,其部下也经常为非作歹。那么曾国藩是怎样对待这样的部将的呢?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4)

    他用的是二宽二严之法,也就是两个方面宽容,两个方面严格。    
    宽容的方面,一是在金钱上对他慷慨大方,绝不计较,资金充裕时动则拨给他几十万上百万,视金银如粪土,资金困窘时宁可自己受穷也要对他解囊相与;二是不与他争功,一齐打了胜仗以后多归功于他,有保荐的机会也优先照顾他。    
    严格的方面,第一是与其保持距离,尽是少打交道,不与其攀交情,避免频繁往来,来往的书信简明扼要,一句话不多说;第二是明辨是非,凡是李部手下与百姓争斗而告上来的,一律分清是非曲直,绝不袒护,要求李严加惩治。    
    曾国藩自己总结说:“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着软弱。它实际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威猛严厉,不意味着残忍。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明朝人况钟从小吏提拔为郎官,由于杨士奇、杨溥、杨荣的推荐,作了苏州知州。皇帝召他到朝堂,赐给他皇帝自己签署的文书,授予他不待上奏、自行处置事务的权力。    
    他刚到苏州,管事人拿着公事案卷来上呈,他不问下吏对事情处理得是否得当,便判个“可以”。这样,下吏们便藐视他,认为他没有能力。接着衙门中发生的弊病、漏洞就越来越多。通判赵某千方百计地欺凌况钟,他也只是嗯嗯而已。    
    一个月以后,况钟令手下人准备好香烛,把掌管礼仪的礼生也叫来,所属官员全都聚集起来。    
    况钟对大家说:“有一封皇帝的诏书没有来得及向大家宣布,今天就来宣布这道诏谕。”当官员们听到诏书中有“所属官员如做不法之事,况钟有权自己直接捉拿审问”这一句话的时候,全都震惊了。    
    宣读诏书的礼仪结束后,况钟升堂,召来了赵某,宣布说:“某天有一件事你欺骗了我,偷了财物多少,对吗?某天你又这样做了,对吗?”    
    小吏们都十分惊骇,为况钟的才智所慑服。况钟说:“我忍受不了烦琐的审判手续。”说完以后,他命令赵某脱光了衣服,让四个有气力的衙役把他抬起来扔到空中,掉下来便摔死了。    
    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很快就摔死了六个小吏,并且命令把尸体抬在集市上示众。这件事使全城上下恐惧万端,苏州地方的人民从此改变了恶习,面目为之一新。    
    但况钟绝非是一味严刑峻法,而是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5)

    有一天太守府发生火灾,公文案卷都烧掉了。这场火灾的肇事者是一个小吏。大火扑灭以后,况钟站在一堆瓦砾的现场,喊来了那小吏,痛打了他一百杖,喝令他马上回屋去。    
    之后,况钟便迅速亲自起草奏疏,把罪责全部归在自己身上,而没有归咎和牵连那个小吏。开始,引起火灾的小吏认为自己罪当判死刑,况钟叹道:“这本来是太守的责任,一个小吏哪里能够担当呢?”况钟的奏疏呈给皇帝后,皇帝判定扣除况钟的俸禄。    
    况钟在同小吏打交道上能够如此宽大,所以他实施权威时,他们并不怨恨他。假如让现在的人处在这种境地中,即便是自己的罪过,还想推给自己的底下人,还谈什么替别人受过呢!    
    况钟的毒辣是别人赶不上的,足以让那些能说会道的文人自愧不如,其品德也是别人赶不上的,也足以让那些外表矜持威严的权贵感到惭愧。    
    宋哲宗元佑年间,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完全恢复了旧政。这时,吕汲公、梁祝之和刘器之等王安石革新派三十多位变法人物遭到严厉的打击,有的被贬,有的监禁,同时朝廷还将他们的名单公布于世。    
    这时,范纯仁上疏给皇帝,认为镇压罪魁就可以了,对协从者应不予问罪,但是没有被采纳。他叹息着对同僚们说:“这样下去,我们这些人也免不了要遭到报复。”    
    后来形势急转直下,革新派重新掌了权,果然如范纯仁所预料的那样,对旧党的处理更加严酷。    
    王樊在《野客丛谈》中说,君子治服小人不能做得太过分,如果无节制地打击他们,将来他们的报复也一定很残酷。    
    处置对手太过苛刻,则对方也用恶行来对付我们。所以,不能只知道尖锐凶猛地攻击,图一时的痛快,更要认识到其中的危害。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大乱。所以,宽与猛互相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从宏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必要的,对于非原则问题,能够放过去的就放过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人官》)也就是这个意思。    
    班超因在西域很久,上书给朝廷说,自己希望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于是朝廷召回班超,派校尉任尚代替班超的职位。    
    在交接工作时,任尚对班超说:“您在西域干了三十多年,现在我来接替您的职务。我担当重任而思考问题却很浮浅,请您多多指教。”    
    班超说:“塞外的官吏士兵,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而是因为犯罪才来屯田戍守边疆的,而那些部落又常常怀着侵占边疆之心,对他们更是难以安抚和团结。我看您的性情过于严厉和急躁,水太清澈,鱼就难以存在,政事上要想明察,处理问题就要平和,希望您开郎简易,尽量宽恕别人的小过错,只要掌握大原则就可以了。”    
    班超离去后,任尚私下对亲近的人说:“我以为班超君有什么超人的奇策呢,今天听他讲话也都是平平常常的道理。”后来,任尚在西域数年后,那里就发生了叛乱,正如班超所告诫的和预料的那样。    
    莫把人逼到墙角    
    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冠,莫使沽名学霸王。这种斩草除根,不给对手喘息机会的的策略,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在和平岁月,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少之又少,如果凡事一定要把对手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么对手就会困兽犹斗,就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6)

    困兽犹斗是说野兽即使在被围困时,仍要拼死搏斗,不甘束手就擒。因为兽都有其勇猛的本性,搏斗也就是其专长。这不仅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现象,在政坛和生意场上也随处可见。    
    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网开一面的策略,避免把对手逼入墙角。    
    宋仁宗时,宰相富弼采用朝士李仲昌的计策,从澶州商湖河开凿六漯渠,将水引入横贯陇西的故道。    
    北京(大名府)留守贾昌朝素来憎恶富弼,私下与内侍武继隆勾结,命令司天官二人,等到朝臣聚会时,在殿廷提出抗议,就说国家不应当在京城的北方开凿渠道,这样会使皇上龙体欠安。    
    几天后,两个司天官听从武继隆的主意,向皇上上书,请皇后与皇上一起出来听政。    
    史志聪将他们的奏章拿给宰相文彦博,文彦博看后藏在怀中。他不慌不忙召来两个司天官:“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的变异,才是你们可以说的事,因为这是你们的职责。为什么胡言乱语干预国家大事,你们所犯的罪有灭族后果。”    
    两个司天官十分恐惧。文彦博又说:“看你们两个也是狂妄愚昧之极,今天不忍治你们的罪。”二人走了后,文彦博把他们的奏章拿给同僚们看,富弼等人十分愤怒地说:“奴才们胆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不斩了他们?”    
    文彦博说:“斩了他们,事情就公开化了,宫中会闹得不安宁。”过了不久,大臣们又决定派遣司天官测定六瀑渠的方位,文彦博还是派那两个人去。这二人怕治他们的前罪,就改称六漯渠在京城东北,而不在正北。    
    就是示之以威,而后网开一面,从而造成威慑的例子。而将此一策略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则当属宋朝赵鼎。    
    宋高宗时,刘豫在山东张榜,狂妄地要求天下给他这个皇上进奉药物,太监冯益恰好派人去收买飞鸽,山东境内传播着许多流言。泗州知州刘纲将情况上奏朝廷,枢密使张浚奏请皇上,要求斩掉冯益以消除流言蜚语。    
    赵鼎继而上奏:“冯益的事确实十分暖昧不清,值得怀疑。此事有关国家大体,朝廷如果忽略了不加处罚,外面的人必然认为是皇上派他去的,有损于圣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派到外地去任职,以清除众人的疑惑。”    
    高宗欣然应允,将冯益调往浙东。张浚认为赵鼎与自己在唱对台戏,十分生气。赵鼎说:“从古以来,凡是想处置坏人,搞急了,他们的朋党会互相勾结,反而招致大祸;缓一缓,他们之间就会互相挤兑,不攻自破。现在冯益犯了罪,宰掉他,并不足以叫天下人拍手称快。但是一杀他,众太监们会害怕皇上宰了一个,就会想宰第二个,必然会竭力争取减轻冯益的罪责。不如贬谪他,将他放到远离京师的地方,既无损于皇上的尊严,冯益自己看见受的处罚很轻,也不会花费心机去求人,争取回到原来受宠的地位。他的同党见他被贬,必然会伺机窥求上进,哪里肯让他再进宫呢?如果我们着力排挤他,他的同类必然会因此而畏惧我们,他们勾结得愈发紧密,我们就无法攻破他们了。”    
    张浚听了赵鼎的分析,不得不叹服。    
    明代的罗通曾以御史的身份出任四川巡按。当时蜀王十分富裕,财力物力都在其它郡王之上,出入都僭越地位使用国君所乘的车马仪仗。罗通心里很想稽查制止他。    
    一天,蜀王带人经过御史台,罗通突然派人收缴了蜀王所僭越的仪仗,蜀王生气地走了。    
    事后,按察使、布政使及两司官员都前来观看,打听情况。并且说:“听说蜀王会有意料之外的举动,现在该怎么办呢?”罗通说:“如果是这样,你们都考虑一下吧。”    
    第二天,众官员又都来了。罗通说:“这件事好办,最好是悄悄告诉蜀王,只说黄屋左纛是过去玄元皇帝(玄宗皇帝逃难到四川时,奉老子为始祖,尊封他为玄元皇帝)时期的器物,今天重新还给你。”    
    手下官员依计行事,蜀王果然没有借机生事,从此也有所收敛。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1)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的出击准备。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鉅的力量。    
    举世皆醉 何以独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唯有韬光养晦,善于保护自己,避凶就吉,才能养精蓄锐,待机而动,成就一番事业。《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    
    在历史上,有多少大英雄不明白这一点,最终玉石俱焚,为后人留下无穷的遗憾,岳飞就是这样一位。    
    岳飞,字鹏举,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文武双全的儒将。曾有人把他和范仲淹并提,称赞说:文人如范仲淹,始足以讲武;武将如岳鹏举,始足以谈文。    
    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就长跪着秦桧的铁像,并写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实际上,秦桧比岳飞还冤枉。岳飞的死,我们第一要骂宋高宗自坏长城,第二要从岳飞自身找原因,第三才轮得到骂秦桧这个帮凶。下面我们从岳飞和韩世忠等将领的比较来分析一下。    
    宋高宗自毁长城,并不是头脑发昏,而是由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传统决定的。宋代吸取唐代武将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的教训,开国后即以重文轻武为传统。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宋高宗并不觉悟,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    
    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当道者所特要防备的。另一方面,岳飞不懂得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知非不处的策略,处处为宋高宗所不容。即使没有秦桧,岳飞仍将屈死,因为他不自觉地身处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危险之中。    
    岳飞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经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政治上进取的志向。    
    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    
    韩世忠被罢官之后,杜门谢客,绝口不再谈打仗问题。他常常骑着驴、带着酒,后面跟着一两个童仆,在西湖一带游乐,并找人商议买新淦县的官田营利。宋高宗闻之大喜,就把这田赐给他,并御笔亲书,并给他的村庄起名叫旌忠。    
    每一个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心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明白韩世忠的买田的用意:高宗不能同英雄豪杰推心置腹,颇疑诸将有野心,有功之臣如果不能顺从他的心意,就难免杀身之祸。    
    韩世忠能够仿效别人买田宅,塑造一个求田问舍的形象,但岳飞却不懂这种与世沉浮的智谋。    
    岳飞死后被抄家,仅有现金一百余千,其它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余串。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与同时诸将真有天渊之别。    
    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危机之一。    
    岳飞得民心。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干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2)

    岳飞的悲剧给我们的教训是:一定要学会与世沉浮。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既要成就一番事业,又要避免被环境所吞噬,就要用到与世沉浮以自保的智慧。    
    纣王因为通宵饮酒,弄不清几月几日,问左右的人,都说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