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柔中也包含着智慧和机敏,柔中也包含着自信和勇气。敢于出面和强敌对抗,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周国国君十分忧虑,将此事告诉了苏秦的弟弟、纵横家苏代。苏代说:“有什么可忧虑的?我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兵器和粮食,并且让他们把高都送给您。”周国国君高兴极了,说:“您如果能办到,我将让全国人民都听从您。”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7)

    苏代前往韩国,见到丞相公仲,他对公仲说:“您没有得知楚国的计谋吗?楚臣昭应对楚王说‘韩国疲于用兵,粮食都空了,无法守城。我们用饥饿他们的办法攻击他们,不需一个月的时间,必然攻克韩国。如今围困了雍氏五个月还攻克不下,都是楚国的失策啊。’楚王目前还没有相信昭应的计策,您今天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是将韩国缺乏粮食的消息公开告诉了楚国。昭应听见了必然会劝楚王增加兵力攻打雍氏,雍氏马上就要被攻克了。”    
    公仲说:“您说得很好,但我的使臣已经走了。”苏代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国呢?”    
    公仲愤怒他说:“我不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给予他们的照顾就够多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他何?!”    
    苏代说:“给了他们高都,周国一定会归顺韩国。秦国听说后,必然大怒,他们会焚烧周国的符节,不与周国通使往来。这样,您就以一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    
    公仲说:“好啊!”于是不再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而将高都给了周国。楚国最后无法攻克雍氏,只好退兵离开了韩国。    
    魏国丞相田需死了。楚丞相昭鱼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害怕张仪、薛公、公孙衍三人中有一人会做魏国丞相,与秦国和好。”    
    苏代问:“那么让谁做丞相对您更有利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太子自己作丞相。”    
    苏代说:“那我请求为您到北方去面见魏王,一定让太子作丞相。”昭鱼问:“您怎能达到目的呢?”    
    苏代说:“假如您是魏王,我来说服您。”昭鱼说:“您怎么说服呢?”于是,苏代把昭鱼当成魏王,对他说:“苏代从楚国来,昭鱼很忧虑。我问他:‘君有何忧?’他说:‘田需死了,我怕张仪、薛公、公孙衍三人中有一人会做魏国的丞相。’我说:‘您不要优虑,魏王是个贤明的君主,必然不会让张仪作丞相。张仪作了魏国的丞相,必然会将秦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放在后。同样,薛公作了魏国丞相,必然会将齐国放在前,把魏国放在后。而公孙衍做了魏国丞相,又会把韩国放在前,把魏国放在后。魏王是个贤明的国君,必然不会用他们做丞相的。’魏王问:‘那么寡人用谁作丞相好呢?’我说:‘不如用太子作丞相。太子作了丞相,这三个人必然都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都会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尽力侍奉魏国,以便有朝一日掌握丞相的宝印。魏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再抓住三个万乘之国来辅佐自己,魏国一定会平安无事了。所以,不如让太子作丞相啊。’”    
    昭鱼听了,认为言之成理。于是苏代去见魏王,将这些话告诉了他,魏太子果然作了丞相。    
    这就是《淮南子兵略训》所说的庙战,决胜于庙堂之上,而不动兵戈。    
    美国建国不久,富兰克林邀请几位外交官在一起用餐。    
    一位英国人用傲慢的语调祝酒说:“为大不列颠——给地球上所有国家送去光明的太阳——干杯。”    
    一位法国人听了以后,也不甘示弱,马上接着提议说:“为法兰西——用自己奇妙的光轮辉映世界潮汐的月亮——干杯。”    
    最后轮到富兰克林了,英国人都法国人想太阳和月亮都被自己用过,都带着嘲讽的微笑看着。只见富兰克林缓缓地站起来,用谦逊而又虔诚的语调说:“请为我们尊敬的乔治•;华盛顿——美国的约书亚(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位能让太阳和月亮站住不动的神仙)干杯,他命令太阳和月亮站住不动——而他们果真就踏步不前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听了以后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气焰一下子打消了一大半。    
    以喻为比法    
    巧妙的比喻是古人劝谏别人最常用的有效技巧之一。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8)

    借比喻说事,就是先不说主题,而以一个简洁易懂的故事开头,让对方的思路跟着走,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反省自己的行为也就很自然了。其中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能够让对方有举起而且结论显而易见,能够与主题密切联系起来的故事。    
    战国后期,有七个大国互相之间兵戎相见,为的是争夺霸权,一时间厮杀得昏天黑地。七国之中,最强的要数秦国,它雄心勃勃地想吞并其它六国,从而一统天下。    
    赵国和燕国并不算强,彼此间却经常打仗,连年的战争使两国百姓叫苦不迭,民生凋敝。有一年,赵惠王又准备向燕国发动进攻。苏代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心阻止这场残杀,他主动去拜见赵惠王,向赵惠王陈述互相残杀的害处。    
    苏代没有引经据典地讲大道理,而是以一个寓言故事开始了谈话。他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从前一个出太阳的大晴天,一只河蚌出了水,张开两片硬壳躺在河滩上晒太阳。这时,有只鹬在天空中看见了,以为这下可以美餐一顿,便猛地向下俯冲,把长长的嘴伸到蚌壳中去啄肉,不料河蚌迅速将两片硬壳合上,死死地夹住鹬嘴不放。鹬使出浑身的力气想拔出嘴来,但却拔不出来,于是狠狠地威胁说:“你不松开壳子,有你好看的。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块河滩上!”河蚌不堪示弱,反唇相讥地说:“我就像这样死死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吃不到东西,我看也要饿死在这片河滩上!”鹬和蚌就这样在河滩上相持着,互不相让,双方都搞得精疲力竭。这时有个渔夫路过河滩,看见这只肥硕的蚌和一只漂亮的鹬死死咬扯在一起,都动弹不得,心里一阵高兴。他顺手把这两个争得不可开交的对手抓住,一点力气都没费。    
    故事说完了,苏代才言归正传,对赵惠王说:“赵国和燕国是实力差不多的国家,已经打了多年的仗了。赵国这次再去攻打燕国,结果肯定是双方长期相持不下。这样一来,强大的秦国就会像那个渔夫一样,轻而易举地从中得利。希望大王三思而行。”    
    赵惠王觉得苏代的故事和话很有启发意义,决定不再自相残杀,停止了攻打燕国的准备。    
    苏代用自己的上佳口才,成功地制止了一场战争。    
    到了近代,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也曾经成功地运用这一方法,让企图捉弄他的日本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一次,“东北王”张作霖出席一个日本人举行的宴会。    
    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他哪里肯让人看低,高深莫测地笑了笑,马上吩咐笔墨侍候。    
    这时,席上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张作霖身上,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挥写了一个“虎”字,然后落款“张作霖手黑”,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9)

    张作霖的秘书一眼发现出了纰漏,字画的汇款本应该是“手墨”,这位张大帅粗心大意,竟然写成了“手黑”。他连忙贴在张作霖身边低语:“大帅,您写的墨字下少了个土,写成‘手黑’了。”    
    张作霖一瞧,也不由得一愣,但是他想:如果当众更正,岂不要给日本人留下笑柄。他眉梢一挑,故意大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取的东西,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    
    在场的日本人醒来想捉弄张作霖,不料反过来受了他一通羞辱,觉得十分没趣,可是又不便当地发作,只好强颜欢笑装作没听见。    
    张作霖,以墨字中的土来比喻日本人垂涎三尺的土地,借题发挥,虽然未必如自己所言的寸土不让,但是在外交上却争了一口气,可以说是这位粗中有细的大帅生命中的一个亮点。    
    迂回攻击法    
    智慧滋润心田,就会从言语中自然流露出来。    
    有形不如有声,用计胜过用力。战胜于庙堂之上,就不用诉之于疆场,这样才可能天下无敌。一句话有时重于九鼎,一个说客有时强于十万大军,一封书信有时胜过十部专著,这就是折节樽俎的威力。    
    正因如此,张良成为刘邦的老师,鲁仲连成为战国高土,苏秦张仪及公孙衍名利双收,端木赐被孔子视为全才,而授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孟坷继承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    
    有人称此为口舌之劳,可是一条舌头却能做到言谈微妙,一语中的而解除纠纷,同样道理,语言乏味缺乏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    
    淳于髡是齐威王时候的人。他虽然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却幽默风趣,能言善辩,常常在笑谈之间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楚国发兵攻打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求救,叫他带一百斤金、十驾马车去送给赵王。淳于髡忍不住仰天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问他是不是嫌带去的礼物太少。淳于髡说:“岂敢,岂敢。我只是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情罢了。”    
    威王一听是好笑的事情,连忙叫淳于髡讲给他听。淳于髡于是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见路旁有个种田人在祈祷。他拿着一个猪蹄子、一杯酒祷告上天保佑他五谷丰登,米粮堆积满仓。我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却太多,所以笑起来了。”    
    齐威王当然听懂了他的意思,便把去赵国的礼物增加到一千镒金、十对白壁、一百驾马车。    
    淳于髡到赵国献上礼物,陈说利害关系,赵王发出精兵十万支持齐国。楚王听说后连夜退兵回国了。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宫内设酒宴为淳于髡庆功。威王问淳于髡要喝多少酒才会醉,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酒也会醉,喝十斗酒也会醉。威王觉得他真有意思,既然喝一斗就会醉了,怎么还能喝十斗呢?因此要他讲一讲这其中的道理。淳于髡于是便说起了他的酒经: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0)

    “如果大王当面赏酒给我喝,执法官站在一旁,御史官站在背后,我战战兢兢,低头伏地而喝,喝下了一斗就会醉了。如果父母有贵客来我家,我恭谨地陪酒敬客,应酬举杯,喝不到两斗也会醉了。如果有朋自远方来,相见倾吐衷肠,畅叙友谊,那就要喝上个五六斗才会醉了。如果是乡里之间的宴会,有男有女,随便杂坐,三两为伴。猜拳行令,男女握手也不受罚,互相注目也不禁止,自由自在,开怀畅饮。这样,我就是喝到八斗也只会有二三分醉意。如果到了晚上,宴会差不多了,大家撤了桌子促膝而坐,男女都同坐在一个坐席上,靴鞋错杂,杯盘狼籍。等到堂上的蜡烛烧尽了,主人送走客人而单单留下我,解开罗衫衣襟,微微能闻到香汗的气息。这时,我欢乐之极,忘乎所以,要喝到十斗才会醉。所以说,酒喝过头了就会乱来,欢乐过头了就会生悲,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齐威王听了他这一段精采的酒经,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说:“讲得好啊!”于是戒掉了通宵达旦饮酒的坏习惯。    
    陈轸离开楚国到秦国,作了秦王的臣子。    
    张仪对秦王说:“陈轸做大王的臣子,常常把国家的情况透露给楚国,我不能与他共事,望大王将他驱逐出去。如果他又回楚国去,望大王将他干掉。”    
    秦王说:“陈轸怎么敢到楚国呢?”    
    秦王将陈轸召来,把张仪的话告诉了他,并说:“我尊重您的意见,您想到哪里去?我将为您准备车马。”陈轸回答:“我愿意到楚国去。”秦王说:“张仪认为您将到楚国,我也自知您将到楚国,您不到楚国到哪里去呢?”陈轸说:“我离开秦国,必然故意去楚国。好顺从大王和张仪的意思,以表明我是否到楚国。    
    有个楚国人有两个妻子,有人调戏其中年龄大点的那个妻子,这个妻子立即痛骂了那人一顿。那个人又去调戏年龄小点的那个妻子,那个妻子允许了,并以身相许。    
    过了不久,有两个妻子的人死了。    
    有客人问那个调戏人妻的人:‘你想娶那个年长的寡妇作妻子呢?还是娶那个小的?’这个人回答说‘娶年长的。’客人说:‘年长的那个骂你,年少的与你私通,你为什么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人说:‘她是别人的人,当然希望她能与我私通,如今要做我的妻子,当然就希望她能为我而痛骂别人了。’    
    如今楚王是贤明的君主,楚将昭阳是贤明的丞相。我作为秦国的臣子,常常将秦国情报送往楚国,楚王必定不会留我,昭阳也不会与我共事。从这里难道还不清楚我是否到楚国去吗?”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1)

    陈轸从宫中出来,张仪马上进了宫,他问秦王:“陈轸果然到那里去?”秦王说:“陈轸是天下的善辩之才,他看了我很久,然后说:‘我必然到楚国。’我就没有办法了。我于是问他:‘你真的要去楚国,那就果然被张仪所言中了。’陈轸说:‘不只是张仪会这样说,路上的行人都知道这一点。这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各国都想用他做丞相;孝已爱他的父母,天下人都想要他作自己的儿子。所以,要卖的仆妾不出里巷就被人买走的,是良仆好妾。女子能嫁给乡邻的,是好女人。我不忠于大王,楚王又为什么会把我当成忠臣呢?我忠诚于大王却被大王您遗弃,我不到楚国又到哪里去呢?’我认为他说得在理。”    
    从此后,秦王对陈轸十分信任,待遇优厚。    
    决策智谋    
    第一章 深入调研的智谋    
    当你只有一个念头时,你那个念头也许是最危险的念头。;    
    摆脱成见的陷阱    
    有一对夫妇,总是无法统一意见。    
    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于是就拿瓢到酒缸里去取酒。她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没仔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里。    
    她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然敢瞒着我偷偷把别人的女人藏在缸里面。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眼!”    
    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    
    丈夫见妻子无理取闹,于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县官听完这夫妻二人的陈述,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来。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里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于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不加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就大吵大闹,伤了和气。这虽然是一个夸张的故事,但是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却是十分深刻的。我们遇到怀疑的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够了解真相。    
    美国心理学家W•;P•;艾格尼斯说:万物易进不易出。;    
    先入易为主,后来难居上。;我们在决策时,必须进行客观的调查研究,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如果没有超脱其外的本领,一旦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    
    对这个问题,法国哲学家埃米尔•;卡蒂埃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当你只有一个念头时,你那个念头也许是最危险的念头。;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所以要我进行祭祀。但是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才行。”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太可惜,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件事确实不容易呀!”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2)

    孔子的这种感慨,可以说是对人通过调研解决问题的直观论述: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这条路往往是死胡同。;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面对三大类问题:发生型问题、改进型问题、设定型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问题到对策的“两点式”方法,凭我们以往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加以解决;    
    第二个阶段是问题-原因-对策的“直线式”方法,由我们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参考以往经验,定出解决步骤与方案加以解决。    
    第三个阶段是“综合式”方法,即发现问题,建立模式,依靠团队力量,找出对策。    
    而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原因导向型的,在现代市场环境中已经不敷使用。我们应该学会一种“目标导向”的全面解决问题方式,它包括以下流程。    
    现状分析(包括对问题的定义、发掘和确认)――>对照目标,确定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拟定――>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案――>跟踪评价――>防止再发。    
    这个流程摆脱了了传统的个人式的、原因导向型的问题解决方法,加入了跟踪评价,从而能有效避免一条道跑到黑的误区。每个人在准备拍板做出决策时,都必须记住:当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时,那个念头也许是最危险的念头。;    
    全体一致多偏见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P•;斯隆: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启示:没有不同意见,相同意见就极易成为偏见。;    
    《说苑。君道》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魏文候和大臣们在一起喝酒。喝得兴起,魏文候在厅堂上起舞,并让盲人音乐家师旷弹琴伴奏。;文侯一边舞一边祝愿说:“希望我说什么都没有人反对。;”    
    师旷听到这里,停止弹奏,拿起琴撞向文候。;文候一闪,没有撞中,但帽子上的玉串被撞掉了。;    
    旁边的侍卫一拥而上,把师旷捉住。;文侯恨恨地问周围的大臣:“师旷身为人臣而用琴撞君王,该当何罪?”周围的大臣异口同声地说:“其罪当烹。;”意思是说把师旷扔到锅里做油炸食品。;    
    侍卫准备拉着师旷到堂下去烹炸。;师旷对文候说:“我能不能说一句话再死?”    
    文候点头说:“可以。;”师旷说:“以前尧舜当君王时,唯恐说了话没有人反对;而到了桀讨当政的时候,唯恐说什么却有人反对。;所以我以为刚才说话的人是桀纣,而不是我的君王。;”    
    文侯听了说:“放了他。;这确实是寡人的过错。;把这张琴挂在城门上,用来提醒寡人;帽子上的玉串就不要修了,用来儆戒寡人。;”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3)

    有一句成语说: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说真正有见识的人一句反对意见,可以抵得上一百个人的唯唯诺诺。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