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对老僧说:“借您佛道来救军队,行吗?”    
    老僧答:“既然对大家有好处,也没什么不可。”    
    李抱贞全盘托出自己的方案:“您只要选择一个日子在鞠场焚身劝世,让大家布施,我就在附近民宅凿一地道通连,等到火起来,您就钻地道走出来。”    
    老僧高兴地答应了。抱贞命人在鞠场积柴贮油。并连开七日道场,昼夜香火不断,念经声到处可闻。抱贞引老僧亲自视查地道,使他不怀疑。每天老僧都升坛执炉,对众人说法。    
    李抱贞率领监军僚属和将吏一起在坛下顶礼膜拜,把俸禄全捐进坛内,坛装不下,就堆在其旁。于是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跟着他们捐献,所献财物以亿来计算。    
    七日过后,李抱贞悄悄派人将地道堵上,然后聚柴点火,钟声大作,念佛声一片。李抱贞当时就将所收得的所有钱财纳入了军资库。另外找得所谓的舍利子,建造了一座塔将它贮存起来。    
    有时候,无毒不丈夫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在权衡利弊之后,必须牺牲一些无辜的人,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种“毒”往往同时需要见识和胆略,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曾国藩练兵时,每天午饭后总是邀幕僚们下围棋。一天,忽然有一个人向他告密,说某统领要叛变了。告密人就是这个统领的部下。    
    曾国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将告密者杀了示众。一会儿,被告密要叛变的统领前来给曾国藩谢恩。曾国藩脸色一变,沉下脸,命令左右马上将统领抓起来。    
    幕僚们都不知为什么,曾国藩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了。”说罢,命令把统领斩首了。    
    他又对幕僚们说:“告密者说的是真实的,我如果不杀他,这位统领知道自已被告发了,势必立刻叛变,由于我杀了告密的人,就把统领骗来了。”    
    如果曾国藩怀有常人之仁,不从大处着眼,从全局着眼,酿成兵变,牺牲的就不止是告密者一个人了。    
    先下手为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秦朝时,赵高杀了二世之后,便立二世的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把二世以平民的身份草草埋葬。同时,赵高要求子婴先行斋戒,以便入太庙祭祖,接掌传国玉玺。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8)

    当斋戒进入第五天时,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杀他,就假装道义来拥立我登基。我听说赵高竟然与楚国相约要灭秦朝皇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以便入太庙,就是希望借此在庙中杀我,我想届时装病不去,那丞相一定会自己找我,等他一来就杀了他。”    
    到了要入太庙的时候,赵高派人去请子婴等人,子婴不去。赵高果然自己来到斋宫中,说道:“宗庙之事,非常重要,大王为何不去呢?”    
    话音未落,子婴就一剑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三族。    
    大多数情况下猫玩老鼠,但不时也会有老鼠玩猫的一幕上演。赵高先是伙同二世及丞相李斯,逼死该继位的王子扶苏,后又把李斯玩弄于股掌之上,将他逼死,再后干脆杀了二世。    
    而子婴轻而易举杀掉他,根本原因就在于子婴在预知自己的角色和未来命运后,充分利用赵高轻视他和自命为恩人的心理,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令赵高防不胜防。    
    先下手为强讲究快攻,是一种偷袭,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的闪电战。因此,贵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东汉时大将军窦固率军打匈奴,任命班超(后封定远侯)为代理司马,让班超带领军队从另一个方向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交战,凯旋而归。    
    窦固认为班超很有能力,于公元前73年,派遣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意在切断匈奴与鄯善的来往,巩固邻邦关系。    
    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王广对待班超十分礼貌恭敬;可是后来忽然对他又疏远、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部下们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鄯善王广对我们的态度已由礼貌恭敬变得冷淡怠慢了吗?这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国王对于自己究竟归附汉,还是归附匈奴这一点还犹豫不决。聪明的人应当能够在事情的眉目还未显露出来的时候,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更何况实情已显露得很清楚了呢?”    
    于是就召见鄯善国派来侍候他们的人,诈他说:“匈奴的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住在哪?”这一问,那人惊惶失措,十分害怕,    
    把匈奴使者来后的种种情况都如实说了。之后,班超马上把这位侍从关起来。    
    接着就召集自己的三十六名部下,同他们一起喝酒,在大家喝得尽兴时,班超就激励鼓舞大家说:“你们这班兄弟和我一起到西域,就是想建立大功,求得富贵。现在匈奴的使者才到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礼敬之意就减退了,如果坐等鄯善国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那么我们的尸骨就会被遗弃在匈奴喂豺狼了。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9)

    他的部下们都说:“现在我们已经陷进了危难的境地,不论是死是活,我们都跟从您。”班超说:“不入虎穴,就不能得到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乘着夜深用火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惊恐万状,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殆尽。消灭了这股敌人,那么鄯善就会吓破胆,这样就可以功成名就了。”    
    众人说:“这件事应当和从事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生气他说:“是吉是凶就取决于今天,郭恂只是个见解一般的文职官员,如果让他事先听到这件事,他一定会感到害怕,而把计谋泄漏出去。这样,我们死了,不能建立什么功业,也不能被称为壮士了。”    
    众人说:“您说的完全对。”当天夜里,班超就带领部下奔向匈奴人所在的营地。当时狂风大作,班超叫十个人拿着鼓,隐匿在匈奴人营房的后边,同他们约定说:“你们见到大火烧起,马上一面擂鼓一面大声呼叫,其余的人持箭埋伏在门两旁。”    
    班超顺着风势放火,接着鼓声喊声响成一片,匈奴人惊惶失措,乱作一团。班超收拾掉三个头领,他的部下砍掉了匈奴使者及其随从三十多人的脑袋,剩下的一百多个匈奴人,也都被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班超才把事情告诉从事郭恂。郭恂听后十分惊怕,不久又面有怒容。班超看出郭恂的心思,很大度地挥挥手说:“您虽然没有与我们同行,但我班超怎能作出独占功劳的事情呢?”    
    这样,郭恂又转怒为喜。    
    班超于是召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交给他看,鄯善国举国震惊恐慌。班超接着用道理来启发开导他们,抚慰他们,后来鄯善国王就把自己的儿子进献到汉作为人质,与汉朝结好。    
    班超回朝向窦固汇报情况。窦固大喜,并把班超的功绩禀报皇帝,同时请求皇帝另选使者出使西域。皇帝赞许班超的气节,给窦固下诏书说:“有象班超这样的官吏,为什么不派遣,而却要另选他人呢?”    
    因而就命令班超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先前的功业。班超再次受命出使,窦固想给他增加些兵马。班超说:“我只要带领上次跟随我出使的30多人就够了。如果有意外不测之事发生,多带了人马反而是累赘。”    
    这时于阗王广德刚刚打败了莎车国的军队,在南边称雄,而匈奴又派遣了使者去监护于阗国。班超往西行,首先到了于阗国,国王广德对班超的态度十分疏远和冷淡。    
    于阗国的风俗迷信巫师,因此匈奴使者很注意拉拢巫师。指使巫师对于阗国王说:“神明发怒了,问你们为什么想归顺汉朝?汉朝使者有一匹黑咀黄马,立即把它牵来祭祀我。”    
    于阗王广德就派遣使者来到班超外要那匹马。班招私下里已经了解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回答说,你们的要求可以答应;然而要让巫师亲自来牵马。    
    不一会儿,巫师到了,班超立即斩了他的头,呈送给广德,并以严词责问广德。广德原来早已听说班超在鄯善国收拾匈奴使者的事迹,十分恐慌,于是马上主动攻打匈奴来使,杀了匈奴使者而投降了班超。班超重赏了于阗王和他的下属,这样就镇服了于阗国。    
    象定远侯班超那样,有胆有识,先下手为强,真算得上是满腹皆兵,浑身是胆。与他相比,赵子龙、姜伯约等人只能算得上是一将之勇。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10)

    斩草要除根    
    做事情,要么就做到底,要么打一开始就不去做,如果真的该做,就应该做得彻底、干净,否则从一开始就根本不要动手,半途而废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战国时,晋国在晋励公在位的时候,有六名权臣掌握实权。胥僮和长鱼矫向励公进谏说:“权臣的权力能力与君王匹敌,而且凡事都要和主君争权,结党营私,对下贪赃枉法,对上威胁君主,这样下去,国家怎么可以安泰呢?”    
    励公接受了这个建议,杀了其中的三位权臣。胥僮和长鱼矫又进谏道:“没有将犯有同样罪行的人一起处死,留下的必定害怕得到同样的惩处,必会心生不轨,如给他们时间准备,将更加危险。”    
    “我已经一口气杀了三个了,我不能如此残酷,通通把他们处死。”    
    “君王您不想太残酷,他们可是不会对您手下留情的。”    
    可是励公并没有听其劝告,三个月后,剩下的三位大臣果真叛乱,杀了晋励公,并将晋国的土地一分为三,晋国从此不存在了。    
    经过斗争得来的胜利,必然侵害很多人的权益和生命,这些失败者绝不会认输而甘心受支配,必然时刻准备伺机复仇,此刻也绝不可麻痹不意,放松对异已力量的警惕,而应该把各种可能继续为害的因素全部消除。    
    唐中宗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干掉了张易之、张昌宗,废除了武则天,把她迁到了上阳宫。    
    户部侍郎薛季昶对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说:“两个元凶虽然已经伏法被诛,但武后的侄子武三思等人还在,斩草不除根,以后肯定会再长出来的。”侍中桓彦范却说:“武三思不过是小凳上的肉罢了,留着他为大子垫手。”薛季昶叹息道:“我死无葬身之地了!”    
    等到武三思乱政,桓彦范懊悔莫及。    
    宋宁宗庆元元年,赵汝愚凭借汝州防御使知阁门事韩侂胄的力量,走通了宫中宪圣太后,拥立了宁宗。    
    事成之后,工部侍郎徐谊就对赵汝愚说:“今后朝侂胄肯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最好是充分满足他的欲望,而将他放置到远离京畿的地方。”宝文阁待制叶适给赵汝愚说:“韩侂胄所希望的,不过是个节度使罢了,最好是给他当。”宝文阁待制朱熹也说:“赵汝愚应当用厚赏酬谢韩侂胄,不要让他干预朝政。”    
    赵汝愚却认为韩侂胄容易节制,对这些忠言全都听而不闻。只给了韩侂胄一个防御使的官职,韩侂胄对此十分怨恨。后来他诬陷赵汝愚图谋造反。赵汝愚被贬谪,暴死边疆。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11)

    武三思和韩侂胄都是恶人。然而武三思有罪,所以应当讨伐他、除掉他;韩侂胄有功,所以应当奖赏他、远放他。除掉武三思应当在武后彼迁走的时候;远放韩侂胄,应当在他还没有得志的时候。过了这个时候就无法有所作为了。五王和赵汝愚,都是自恃他们的权势、声望和才智凌驾三思、侂胄之上绰绰有余,却不知道恶人的手段往往更加胜于豪杰。    
    后者大意而前者机密,后者仁厚而前者狠毒,所以如果对忠心的谋略不依从,就会给自己留下了祸患。    
    唐代哥舒翰任西安节度使,派遣都兵马使张擢到京师长安奏事,张耀完成了任务后,在京师逗留了很久没有回去,他进献财物给杨国忠,与杨国忠结交。    
    哥舒翰正巧也来京师,要入宫朝见天子,张擢怕哥舒翰问罪,心里惴惴不安,请求杨国忠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任命的诏书下达后,张擢大摇大摆地来到哥舒翰家,拜见哥舒翰。    
    哥舒翰一见到他,马上命令部下把他揪到庭中,列举了他的罪状,用杖打他。    
    有部下看张擢快被打得断气了,就赶紧报告了哥舒翰。    
    哥舒翰脸色不变,下令继续打,直至打死为止。打完以后,他向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详细解释这件事。唐玄宗慑于哥舒翰的势力,又看张擢人死也不能复生,死无对证,只得下诏褒奖哥舒翰坚持原则,还顺便卖个人情,又让哥舒翰鞭打张擢尸体100下。    
    如果把斩草除根简单地理解为灭口了事,那就还没有理解这一智谋的实质。斩草除根的目的是稳底消除一种危险因素,使其不能继续为害,而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层次上理解。    
    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战争,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认为,这是因为朝廷委派太监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所以刘平失利。仁宗下令砍下了监军黄德和的脑袋。    
    于是,有人借此机会,请求皇帝把各军元帅的监军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知道强行撤掉必然引起反抗,反而不容易达到目的,因此回答说:“不必撤掉。只要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太监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    
    仁宗委派吕夷简去选择。吕夷简又回答说:“我是一名待罪宰相,从来没有和太监交往过,怎么能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令都知押班去推举,如果他们所荐举的监军有不胜任其职务的,就一起治罪。”    
    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跑到仁宗面前,请求把担任监军的太监全部撤掉。    
    朝中文武都称赞吕夷简有谋略。杀掉一个监军,其它的监军依然存在。全部撤掉了他们以后军中再有过失时,他们就会为不该撤掉他们找到口实,所以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最好。    
    在这个故事里,杀掉监军反而不能斩草除根,而利用可能出现的巨大危险迫使太监自己放弃监军的权利,才是真正消除了祸根。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1)

    他自凶来他自恶,我自胸中一口真气足;他自狠来他自横,我自明月照大江。    
    十字架和太极图    
    在印度的一个地方,有几条猪逃跑了。经过几代在山林里的进化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捉野猪。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    
    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村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时里。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井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了过来,由老野猪开始在周围闻味道。老野猪猛尝了一口,其他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象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以后,它们又回来吃了。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此后,我要做的是每天在谷粒旁边多树立几块木板而已,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就是以静制动。实际上,在传统的东方文化里面,这种谋略处处可见。    
    有人说,中西文化的分别,最明显地表现在太极圈和十字架这两种文化图腾上。这话一针见血地抓住了特点:十字架向上下左右伸展扩张,体现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对极端物的追求。而太极圆转如意,循环往返,此即彼彼即此,是即非非即是,没有明确的界线。由此及彼,由非及是,获取的方法是迂回而不是直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粹围棋来说,古人论围棋九品,“守拙”即高于“斗力”和“小巧”。甚至有大师提出:围棋比的不是谁下得好,而是比谁下得不坏,用不着下妙手强手,只要一手手都不是坏棋就能赢。    
    在当今世界围棋界,称雄棋坛的第一高手李昌镐是一道令人深思的风景。他的棋路没有聂卫平广阔,也不如马晓春灵巧,更缺乏曹熏铉的狠劲和藤泽秀行的华丽。甚至可以说,他的棋不张扬不突出,没有什么特点。然而没有特点却恰恰是他的最大特点,因为没有特点,也就无懈可击。这就是以静制动谋略的运用。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2)

    中国武术也讲究“以静制动”,强调“四两拔千斤”,《倚天屠龙记》中讲“九阳真经”的总诀是:“他自凶来他自恶,我自胸中一口真气足;他自狠来他自横,我自明月照大江”,静静的明月大江,胜过一切凶恶的进攻打击。独孤九剑讲究“无招胜有招”,因为一出招,必然有缺陷,唯有不动,才浑然一体没有破绽。    
    以静制动同时也是兵家的境界之一。曾国藩积其带兵几十年的经验,总结说:“战阵之事,须半动半静,动者如水,静者如山。又思兵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不敢为先之心,须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也。”    
    上面所说的是武学和兵学的精粹,但又岂止是这二学呢?绘画艺术上的“少少许胜多多许”,乃至平常所说的“退一步天宽地阔”,“凡事当预留地步”,也无不包含这个智谋在其中。    
    明朝时候,担任甘肃副将的庄浪地方部落首领鲁麟,向朝廷要求当大将军而没被获准。他一气之下,依仗自己部落强大,便以孩子幼小为由而自行回了庄浪部落,以此要挟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有的大臣主张封他为大将,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加赏封地。    
    尚书刘大夏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然而他又没有犯罪。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军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廷威严。此时上策是暂时搁置,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廷的忠贞。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愧惭,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态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转化。”    
    果然,表彰令一下,鲁麟自觉没趣,不久便心情抑郁而死。    
    如果细细推究一下,这种以静制动的的智慧,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和与人生哲学之中。这种人生哲学认为:锐意进取,往往是一败涂地;无意插柳,却柳树成荫,学问全于对这“有意”与“无意”间的微妙之处的把握上。最高境界则是“不即不离”,既有意,又无意;既保持距离,又不过分疏远;既有所追求,又不着痕迹,始终是一种不明晰、不确定的关系。    
    对这中间的分寸、尺度的把握,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大英雄临危不乱    
    我国古人深知“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善于通过“以静制动”的手段,化解矛盾。“静”并不意味着不动,在静的同时,时间在流动,形势在变化,机会也在转换。这就如面对行驶车流的静止景物。景物虽然静止,而它所面对的车辆已不一样了。    
    所以,静也是一种“动”。它避免了盲目乱动,深存实力,也不会惊动对手。而且,可以从流动在面前的情况中抓住所需的机会,甚至有时机会还会自己找上门来。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3)

    唐代宪宗时期,裴度任中书令的职位。    
    有一天,手下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向他报告说他的大印不见了。为官的丢了大印,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可是裴度听了报告之后一点也不惊慌,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并告诫左右说:“印信是我另外找人收藏起来了,不要惊慌。”    
    左右之人看裴中书并不是他们想象一般惊慌失措,都感到疑惑不解,猜不到裴度心中是怎样想的。而更使周围的人吃惊的是,裴度就像完全忘掉了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