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示礼仪之威严,设置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再有疑虑,这时才使用他们。城濮一战,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一战而称霸诸侯。
时机的到来,时间极为短促,明智之人,总是无机则造机,有机则乘机,见机则借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蠢人则不然,即使机在鼻子底下,他也看不见,抓不住,眼睁睁地让良机付之东流,却要硬着头皮往南墙上撞。
时机有三种:一是事机,二是势机,三是情机。
当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可能会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时,就需要找到变化的关键点,这就是事机;当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可能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时,就应马上拿出克敌制胜的办法,这是势机;当人心向背正在发生变化,就要找到其中对自己有利的转变点,这是情机。
无论是事机、势机还是情机,多是在事态的自然演化中,随着参与者的互动而出现的。张绣打曹操就是一例。
曹操征伐张绣,有一天突然率兵撤退。张绣大喜,亲自带兵追击曹操。谋士贾诩对张绣说:“不要去追,追的话肯定要吃败仗。”张绣不听贾诩的意见,领兵前进与曹操交战,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见张绣吃了败仗回来,马上对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再次交战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张绣不好意思地说:“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以至于到这种地步。如今已经失败,怎么又要追呢?”
贾诩说:“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
张绣听了,连忙聚集败兵追击,果然大胜曹军而归。
张绣打了胜仗,却莫名其妙,他问贾诩:“我先用精兵追赶撤退的曹军,而您说肯定要失败;我败退后用败兵去袭击刚打了胜仗的曹军,而您说必定取胜。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呢?”
贾诩说:“这好理解,您虽然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然亲自殿后;我们追兵虽然精锐,但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我知道我军必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时突然退兵,肯定是后方出了什么乱子急于回去,他打败您的追兵,一定会轻装快速前进,即使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那些将领出也不是您的对手,因此,您虽用败兵而打起来必定得胜。”
静以待变 后发制人
与先发制人抢先一步相反,后发制人是先退让一步,以退为进,然后抓住机会一招制敌。
先一步下手固然厉害,但如果不能置人于死地,必然暴露自己,这就给先让一步的人造成机会,变后发制于人为后发制人了。
两个拳师捉对厮杀的时候,一个往往退让一步,而另一个则其势汹汹,一上来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与林冲较量,使出毕生功夫,大叫着向林冲进攻,林冲退后几步,看准洪教头的破绽,飞快地一脚踢上去,立时把洪教头踢翻在地。
这是对后发制人生动而传神的描写。
处世智谋第3章 相机因时的智谋(4)
在理论方面,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减灶诱敌、欲擒故纵、开门揖盗、假痴不癫都是后发制人。历史上后发制人的事例极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举了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战例。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酷暴虐、荒淫无度的庸君。他肆意杀害宗室大臣,毒刑整人。他以残害百姓为乐。大臣多次强谏,纣王竟不悔悟,反而恼羞成怒,把这些大臣驱逐出朝歌。
周武王派人到商,察看国情,了解情况。不久,被派去的人捎信说:“商朝现在是奸人当道,群臣离心离德。”武王认为伐商的时机还未到。
后来,武王又接到报告说:“商朝的百姓只是内心愤怒,闭口不敢说话,却咬牙切齿。”武王还是按兵不动。
最后,被派去的人又捎信说:“商朝国势危殆,民心动乱,一场大的暴动正在酝酿着。”
武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联合八方诸侯国,向商朝发起总攻。纣王自以为自己兵多士众,派出17万大军迎战。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两军相遇后,奴隶兵突然阵前暴动,倒戈反击,引周军杀入朝歌。纣王逃奔鹿台自焚。
所谓时来莫错过,无机莫强求,在时机没有到来的时候,则不可勉强求得。有不少事情是必须靠等待的,如瓜的生长,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会瓜熟蒂落。如果揠苗助长,效果就适得其反。
晋桓温病重,请求朝廷为他加九锡(皇上赏赐大功者衣物九种,叫九锡),以避免身后被清算。皇帝慑于其威势,不得不同意了。
谢安理解了皇帝的心意,就让袁宏草起奏文,起草后,谢安看了,让袁宏再修改。就这样,看了改,改了看,过了十几天,直至恒温死了还没有定稿,加九锡的问题却解决了。
这是用拖延的办法来得到事机和势机的例子,事半而功倍,谢安确实是深谙无为而有为的道理。战国时的郑庄公就是一个深谙其中之道的高手,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表演。
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但他的地位却被生母和胞弟威胁着。
郑庄公出生时,武姜难产几乎送命,所以十分讨厌他,而偏爱他的胞弟公叔段。兄弟俩长大之后,武姜曾几次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答应。
武公一死,武姜以母亲的身份要求继任的庄公,把制邑封给公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又替公叔段要求易守难攻的京城,庄公只好答应了。
处世智谋第3章 相机因时的智谋(5)
公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对庄公说:“丰等级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有规定。如今公叔段不按规定修城,您应及时阻止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庄公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叔没看哥哥没有对自己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的军队听命于自己,并私自接收了周围的城邑来作为自己的封地。公子吕对庄公说:“应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军队慢慢就会被他掌握了!”郑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用不着。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公叔段看到哥哥还没有反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聚集粮草,修治武器,扩充部队,准备攻打庄公。国人对此纷纷议论。
这时,庄公说:“时机到了!”派人探听到公叔段起兵的日期,派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攻打公叔段,公叔段只好逃亡。
对共叔段的所作所为,郑庄公是了然于胸的,他是为了采用“引其发展,陷其不义,突发制人”的谋略,才放纵对方,以争取到臣心、军心、民心,抓住情机以后,终于置对方于死地。
随机应变 因以自保
智慧也包括敏捷的,古人把一瞬间随机应变的智慧,称为“捷智”。
春秋时,齐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管仲跟随纠,而他的朋友鲍叔牙跟随小白。公子纠跑到了鲁国,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不久齐国国内叛乱,齐襄公死于乱军,这样齐就没有国君了。
两位公子听说后,公子小白率鲍叔牙等人,公子纠率管仲等人,分别都日夜兼程向齐国进发,回国准备接位。
两股队伍在齐国边境狭路相逢,管仲骑马装作问候,拉弓射了公子小白一箭,正好射中。
然而,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只射在了衣钩上。鲍叔牙马上让公子小白向后倒下,假装被射死。管仲真以为小白死了,回去报告公子纠说:“你可以安安稳稳地登上国君的宝座了,公子小白已经死了。”他们的前进速度就慢了下来。
鲍叔牙一行带着公子小白快马加鞭,赶车先进入齐国境内,公子小白当上国君,就是有名的齐桓公。
鲍叔牙的聪明才智,就在于他能应和着射来的箭而让公子小白向后倒下装死,他的智谋来得真是快如疾风闪电。
所以说,有些智谋是不可刻意追求的,必须依靠平时的修养积累,刻意追求者只能得其皮毛,或者取法其上而得乎其中。
处世智谋第3章 相机因时的智谋(6)
宋太祖时,张乖崖出任成都太守。一天,集合军队大校阅,他才出现在校阅场,众军就对他高呼万岁。
张乖崖闻听,当即翻身下马,向着京城开封所在的东北方向跪倒在地,高呼三声万岁,随后起身上马继续前行。
在封建社会,万岁是只能向皇帝喊的,众军不懂,把张乖崖看成皇帝的代表,所以向他高呼万岁。但张却明白,此事如果传扬出去,那就是株连九族之罪。因此他才急中生智,将万岁这一呼号,用自己的行动来转向远在京城的皇帝,在瞬间跳出了这一十分凶险的陷阱。
有人说儿童的智慧,特别是急中生智的能力比成人更强。这话不无道理,下面是两位少年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很受大将军王敦喜爱,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子里睡觉。
一次王敦先起床,接着钱凤入门来,两人便屏退别人秘密商量谋反,却忘记了还有小孩在帐中睡觉。王羲之当时已醒,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知道自己的性命难保。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羲之急中生智,用手指捅喉部引起呕吐,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并作出睡得很香的样子。
王敦他们密谋到一半,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两人都很惊恐,说:“这下子不得不把这个孩子除掉了。”
等掀开床帐,见王羲之呼呼大睡,嘴里吐出来的东西流得哪儿都是,这样,他们相信这孩子一直在熟睡。王羲之靠这种办法才保全了性命。
宋宁宗时,赵方在荆湖一带担任制置使。
有一天,正犒赏将士,因为赏赐太少,军队要发生兵变。赵方的儿子赵葵,当时十二三岁,他发现这一动向后,来不及报告父亲,就让人以父亲的名义喊话:“方才那是朝廷赏赠的。本官另有赏赠。”
一言既出,军心马上平定下来,没有出任何变故。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1)
圆若用智,唯圆善转。立信与背信就好象圆的两面一样,是可以转动变化的,因此显得奥妙无穷。
凡信用必有目的
凡信用必有其目的,方能坚守不辍。如果以为信用是一种个人的美德,不应含有任何的功利,那就是混淆了生活的方法与目的,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如果允许绝对一点说的话,纵览中外历史,只有事因信而成的例子,没有人无信不立那回事。
三国时刘备来投奔曹操,曹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
有谋士对曹操说:““刘备有雄才大略而且很得人心,关羽和张飞两位大将,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都甘愿为他尽忠效命。依我看,刘备胸怀大志,谋略不可测度。古人说,一日纵敌,数代之患。现在不早点儿除掉他,必为后患。”
曹操点一点头,又征求郭嘉的意见。
郭嘉说:“这种想法有道理。不过话说回来,明公你现在起兵的目的,是为百姓铲除残暴的邪恶势力,以真诚和信誉来号召天下豪杰帮助你建功立业。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走投无路才来投靠你,假如这时杀了他,虽然能够免除一个后患,但是就要背上妒贤害能的骂名,使普天下英雄灰心,把所有想来投奔你人才都吓跑,到那时你用谁去平定天下呢?值此安危之际,你不能不考虑其利弊得失。”
曹操说:“讲得好!”
曹操明知刘备胸怀天下,日后与自己必有一争,仍然听从劝告,为了获得天下英雄之心而留用他。在曹操这儿,不拿信用当儿戏,不做失信于天下的事儿,并不是因为他品格如何高尚,其不过是为了达到聚集英雄豪杰为自己服务,有效地号令天下的目的。
因为曹操清楚地意识到,即使欺骗别人一次,所付出的代价都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齐桓公归国即位后,任用管仲、鲍叔、隰朋等贤人治理国家加强军事实力。齐国逐渐强大,开始吞并邻国。
齐桓公五年,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在位的庄公派大将曹沫迎战齐国,结果连连失利。庄公害怕了,请求割地求和,桓公同意了,于是双方会盟于柯地。
齐桓公与鲁庄公坐在盟坛上谈判,曹沫突然拿着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的左右一时都愣住了,不敢轻举妄动。管仲沈住气问曹沫:“你这是要干什么!”
曹沫回答:“齐强鲁弱,你们以强凌弱,强占我们鲁国土地,太欺负人了!我现在就要求归还那些土地。”
齐桓公君臣见状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侵地。曹沫于是扔下匕首,走下盟坛,神色不变。
齐桓公暴跳如雷。管仲劝他说:“现在我们是在诸候面前答应了别人,如果因为贪图小利而失信于天下诸候,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孤助无援,不如归还侵地,以此来取信天下诸侯,树立我们齐国的信誉。”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劝告,把战胜得到的土地都归还鲁国。齐国因此威望大增,各诸候国也都想归附齐国。
齐桓公因为遵守信誉,肯于放弃小利,顾全大体,得到各诸候的信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以说不论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人,要想成就事业,除了靠实力之外,还要讲求信誉,以信取人,不要顾小利忘大局。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2)
还有一个故事,说明守信的动员效果。
诸葛亮正准备进攻陇西,长史杨仪报告说,军中现有四万人应该回去休息了。诸葛亮立即命令这些部队收拾行装,准备回去。这四万人将要起程时,魏军突然打来。
杨仪建议,让这四万人留下,打完仗再走。
诸葛亮说,用兵命将,以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军情再紧,也不能失信食言。
诸葛亮让大家按时起程,说,你们的父母妻儿无不倚门而望,我怎么可以把你们留下呢。部队士卒异常激动,几次下令,却不愿走。诸葛亮只好令他们参战。
魏军远来,一经交锋,蜀军大获全胜。
立信需要用苦心
人要在官场、生意场上立足,信用最重要,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以要讲信用,就是为了使原本不信的人相信,这必须要花费种种的苦心。
春秋时齐灵公喜欢他后宫里的后妃们穿男装,戴男帽,着男靴,佩男人的饰物。于是,风气一开,上行下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女服男衣的潮流。
灵公很不高兴老百姓学宫廷里的样子,下令各级官吏严禁,凡是在街道上,市集中,乡里之间,发现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装者,就把她的衣褂扯碎,绦带剪断。
可是这种风气始终屡禁不止。
齐灵公气晕了,便问晏子:“寡人下了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老百姓敢于违抗,屡禁不止呢?”
晏子说:“大王!你在宫廷里提倡,而在宫廷外禁止,就等于是挂了一个牛头在大门口,卖的却是马肉一样。你要想让全国的妇女不穿男服,只要宫廷内的先不穿,谁穿就罚谁的话,老百姓还会有人敢以身试法的吗!”
灵公点了点头:“好吧。”
命令发布不出一个月,齐国内再看不到一个穿男装的女人。
信用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聪明者的游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有一年齐国连吃败仗,齐景公很着急,很想找到一位得力的将领能够扭转局面。
齐景公根据晏婴的推荐,决定令田穰苴为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回击敌军。
田穰苴原来只是一名下级官吏,他拜谢景公后,诚恳地提出一条请求,说:“君王,我一向地位卑微,现在您一下子把我从卒伍之间提拔到将军之位,我担心士卒们不听我的,百官不信我的,这是因为人微权轻。我请求您派一位高尊的大臣,做我的监军,以助士气。”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3)
齐景公说:“这好办。”当即派他的宠臣庄贾走一趟。
田穰苴与庄贾约定好第二天中午在军门外会合出发。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带领部队来到军门外,列好队伍,等侯庄贾。
可是到了傍晚,庄贾才大摇大摆地来到军门。田穰苴很生气地厉声喝问:“庄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庄贾因受景公宠爱,一向狂妄骄横,他哪里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亲朋饯行,多饮了几杯……”
田穰苴说:“眼下敌军入侵,大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士卒战死在边境,百姓的性命难保,你却为酒宴而违犯军法……”
庄贾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要太神气,才当了几天将军就教训起我来了。”
田穰苴毫不示弱,厉声吼道:“违犯军法该当何罪?”
旁边的司旗官回答:“当斩!”
庄贾那颗气焰嚣张的脑袋立刻被砍了下来,挂到了旗杆之上,成了穰苴向全军示信的道具。
田穰苴的举动,威震三军,将士们俯首帖耳地听从他的指挥。
几个月后,击退了敌人,田穰苴率军凯旋,齐景公亲自迎接,后提升他为大司马。
这是以权臣的脑袋为道具来立信于军中,与孙武借吴王两个宠妃的人头来展示军威如出一辙。三国时曹操用自己的头发作道具来立信,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古人笃信“发肤父母给,不可伤”之道,割发视同自残,要承受不孝的骂名。
曹操领兵出征,行军经过麦田,下令“士兵不得损坏麦子,违反命令的处死。”骑兵们都知道主帅军令如山,纷纷下马步行,有的还将倒伏的麦子扶起来。
谁知曹操的坐骑并不给这位丞相面子,一下子跃入麦田,踏毁了一片麦地。曹操吩咐掌管刑法的主簿按法给自己定罪。
主簿战战兢兢,不敢直接回答,而是根据《春秋》上所记载的道理回答说:“对于高贵的人不能施用刑罚。”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却自己去犯法,怎么能够统帅好部队呢?然而我是军队主帅,不能自杀,请允许我处罚自己吧。”
曹操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放在地上代替死刑。古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的,不能毁伤,否则就是不孝。
曹操割发代首,既是对自己的严厉惩罚,也是在立信于人的一个策略。
另外,要立信,不仅需要苦心和智谋,也需要实力。拿现代的银行信用制度来说事。从来不借钱的人的信用是零,所以他的承诺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你在银行中一个子也没有的人肯定是不能高额贷款的。
贷款信用最好的人就是经常拖欠银行大把大把钞票的人。因为他的承诺有效,欠了可以还,还了可以再欠,轮番往复,只有这样才有信用。所以说,信用这个东西也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智谋动运作。
轻率许诺必寡信
对于轻诺者必寡信这句话,我们可以从被许诺者和许诺者两方面来分析。
从被许诺者的角度来说,凡是别人在某种情况下许诺什么,一定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某种牺牲。如果对方许诺得太容易了,这时就要考虑一下对方是不是能够实践这种许诺,特别是在许诺的特定情势消失之后,对方还肯不肯做出那种牺牲。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4)
魏昭王六年,秦国约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说定取得胜利后,把魏国的邺城分给赵国。
魏王受到秦赵两国的威胁,心中十分焦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相国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臣下有一对策可退敌兵。”
魏王连忙请芒卯说下去。芒卯说:“赵国和秦国本来就有矛盾,这次联合,无非是为利益。大王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出使赵国,对赵王阐明利害关系。再抛给他一点甜头,要他与我们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以后的事,臣下自有办法。”
魏王说:“好倒是好,先生可愿去担此大任?”
芒卯说:“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荐张倚前往。”
魏王于是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艇地交待了一番。
张倚到赵国后对赵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