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锦商-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村长和里正,温氏立即叫好儿拟两张招工启事,一张贴自家大门外,一张贴村中央大槐树下。小安把红纸取出铺平,磨好墨,好儿提笔,端端正正写下两张相同的招工启事。

“娘,咱家不贴大门,让桂子叔弄个木牌,竖在木桥边,这样知道的人更多,咱们选人的范围就大些。”

“行,就听你的。”温氏爽快地说道,亲自拿了一张,到村中张贴去了。

龚桂子从杂房里翻出一块木板和木棍,用铁锤将钉子把木板和木棍钉合住,再把招工启事贴上去,然后拿去木桥边,用绳子将木牌捆绑在木桥的桥栏上。

温家的酱泡菜十分好卖,好儿母女决定扩大作坊,再招五个人手。等到大宅院建好,就把作坊搬过去,跟菜园果园真正区分开来。

招工启事一贴出,当天下午就有六人过来报名,三人是村里的,三人是上岭村的。温氏当场进行考核,说了要求,并做示范后,让六人同时切菜。六人,每人切半棵白菜,三根豆角。

切菜过程中,有一人切着菜,用手直接擦了鼻子,继续拿着菜切,一人脸一偏,一口痰就吐到了脚跟旁。

这两人,刀工还不错。

温氏看在眼里,暗暗皱了皱眉。常四婶则是摇摇头。好儿侧头,调皮地朝小安做了个咔嚓的动作,小安捂嘴偷笑。

六人速度有快有慢,刀工有高有低。

等到全部都切完,温氏进行检查,在她的一声声“不合格”中,那些人不禁面现失望。

“都不合格,你们回去吧。”温氏如是说道。

那两个刀工不错的村妇急了,一个就不服气道:“温老板,我们切的菜和豆角,跟她们切的差不多一个样,为啥说我们的不合格?”

温氏微微一笑,“你们俩人的刀工,的确比另外四人好,仅仅从刀工上来讲,你们符合要求。但我的作坊,要时刻保持整洁干净,刀工要好,人也要爱干净,讲究卫生,食客吃到才放心,这也是我温家酱泡菜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你们刚才的习惯动作,说明你们平时很不注意干净,所以不能录用你们。”

“你们腌菜不还得用手抓把,哪里比我们干净了?”另一个说道。

温氏从一个媳妇身后拿起一双胶套,扬了扬,“你错了,我们作坊进行腌制时,必须洗干净手,戴上这双手套,完成腌制后,再把胶套清洗干净晾干。”

那两名村妇尴尬地没再开口,离开了三园作坊。

第二天,又来了八个村妇,有上瑶村、上岭村和平尾村的,一番考核下来,温氏挑了四个刀工好,人干净爽利的留下,签订合同。

“我特别声明一点,老实本分我欢迎。若是让我发现长舌、爱搬弄是非,喜欢非分之想的,我会立即解雇,再不录用。”

温氏这话,既是对新来的人,也是对原就干活的人,希望能借昨天发生的事,给大家敲个醒。

十月,好儿收到一份礼物,是陆韶阳送托人送到镇上的红莲绣坊,让钱掌柜再转交给好儿。颇大的一个盒子,乌漆色,用封条密封着,盒身上的图纹相当精美。

回到家,好儿拆开封条,打开盒子,只见里面端放一个稍小的绛红色木盒,好儿取出,打开,里面又是一个腚蓝色小木盒。

小安在旁看得纳闷,忍不住道:“小姐,不会是就送你这些木盒吧?那也太小气了。”

、138稀罕礼物

好儿抿嘴一笑,“这些木盒都挺漂亮的,也实用,大的拿来装书,小的拿来装小玩意和小饰品。小安,你喜欢哪个?送两个给你。”

“小姐,等你全部打开了,我再挑。”小安掩嘴笑道。

蓝色小木盒里,是一个更小的粉红色木盒,再打开粉色小木盒,里面是一个绿色小木盒。好儿把它放在面前,跟大人的巴掌般大小,里面不会再有更小的小木盒了吧?

轻轻打开盒盖,两小丫头的眼睛顿时睁大了。

这是一面圆形、小巧的折合镜子,金色打边,银色为底,粒粒水晶璀璨如夜空星辰,镶满整个镜盖,镜子背部银白光滑,打开镜盖,竟是两面光滑可鉴、清晰度极高的镜面,映照出好儿小部分面容。

好儿凑近瞧了瞧,眼睫毛、眉毛根根可见,就连脸颊边上的细软绒毛都能斜光看到,几可与前世的镜子媲美。

“小姐,这镜子真美!”小安惊叹,眼睛都看直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又这么清晰的镜子,虽然这面镜子非常小。

好儿把镜子放到小安手里,“给你照照,要小心哦,这一定是西洋来的水晶镜子,千金难求。”

“嗯,嗯,我一定很小心。”小安双手捧着小镜子,心情激动无比,她忽然趴到桌面上,先是摸了一遍那些美到炫目的水晶,才小心翼翼打开镜盖,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激动地叫道:“小姐小姐,我看到我了!”

好儿也趴到她身畔,嘻嘻笑道:“清晰吧?快数数,你有多少根眉毛。”

“呵呵,我才不数,小姐,这是什么东西做的镜子?比铜镜清晰多了。”

“我以前听韶阳哥哥说,有一种特殊的玻璃,专门做镜子用的,我们东唐没有,西洋那边的国家才有,这镜子就是用特殊玻璃制作的吧。”

“西洋在哪里?”小安好奇地问道,她小时候在乡下,稍大点儿跟家人进官宦人家做奴婢,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韶阳哥哥说,西洋就是大海的另一边,那边有很多国家,人的长相、衣着、说话,都跟我们东唐不一样。”

好儿也是瞎掰,东唐有临海,但她没去过,并不知道海的另一面都有什么。陆家以绣坊起家,还有其他诸多产业在江南区域各地,见的世面当然广阔许多,把瞎掰的话往陆家大少爷身上推,可信度是令人深信不疑的。

“小姐,陆家大少爷对你真好。”小安把水晶镜子放回绿色小木盒,不无羡慕地说道。

“是呀,我娘以前给他家做刺绣样板,后来太忙了,就没在他家绣坊做了,我就是那时候认识韶阳哥哥的。”好儿说着,指指几个盒子道,“小安,你挑两个,剩下的就是我的。”

“好啊,那我挑了。”小安的眼睛在几个盒子间来回转,小姐随和可亲,给小安的感觉不太像小姐,更像是讨人喜受宠爱的小妹,跟小姐说话不用小心翼翼,就算说错话,下回注意就是了,小姐从不责骂她的。

“我要这两个。”小安挑了最大的乌漆盒子,以及粉红色的小盒子。小盒子用来装头绳绢花耳环等,大盒子用来装里衣里裤小肚兜等。

小安欢欢喜喜地抱着两只木盒回三园,付秀梅见了,看那盒子漂亮,木质上好,忙问是哪来的,小安就笑说是小姐送的。

好儿把盒子和镜子放进空间,到农场地转了圈,如今空间里的农场地里,好儿只种外面没有的果蔬,也不种多,逢阿旺小树沐休回来,好儿才摘些出来,一家四口享用。

转回小别墅,目光触及楼梯,好儿忽然想起那个奇怪的梦境。

在一楼搜寻一遍,毛钥匙都没看到。好儿抱着一线希望往楼上走,期盼出现奇迹。

“啊,真的有啊!”一眼看到第一间房门上挂的一把钥匙,好儿惊喜地叫出声,快走到门前,拿起钥匙左右看了看,插进锁孔左边一扭,不通,改往右扭,钥匙转动了。

好儿犹豫了下,房间里都有什么?会不会有令人害怕的东西?只是小小的犹豫了下,好儿下决心地,猛地打开房门。

空空的房间,雪白的墙面、牛奶般的瓷地面,光洁得一尘不染。一个U型的大窗户前,摆有一张乌红色的木桌子,正中间摆着一个香炉,里面插了两根红烛,两点烛火微蓝地跳跃,香炉后安放一个木牌,上面写的是“天谴之神位”。

好儿站在门口,惊疑不定地瞪着那个木牌,心里疑惑,神话中有这么一位神仙吗?貌似没听说啊……是了,这里又不是历史上的朝代,或许这边是有的也不定。

定定心神,好儿把钥匙揣兜,走进室内。从香支里取了三支点燃,拜了拜,插上香炉,再拜三拜,心里默默:天谴大神,小女子初来咋到,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摸黑,若有不对、不好之处,请您多多包涵。

拜完神位,好儿伸了脖子往窗外望出去,一片蔚蓝无边无际,没有云彩飘移,没有水波流动,也不知是天空还是大海?

好儿想爬上桌子到窗边探个手出去感受感受,怎知心念才动,后脑勺就被什么东西拍了一下。惊得她脸色咋变,猛地回头,什么也没有!

再回过头,好儿蓦然一呆,只见那香烟两缕,竟在空中缭绕出两字“该打”。

好儿脸颊抽搐,盯着天谴之神位,一眼不眨地看啊看,什么动静都没有。那该打两字也慢慢消散于空中。

好儿闭上双眼,又猛地睁开,环顾房间一圈,什么也没发现。

这是幻觉还是她在做梦啊?好儿觉得再待下去估计自己会神经错乱,赶紧地锁上房门,跑下楼去,把房门钥匙藏在腚蓝色小盒子里,好儿头也不回跑出小别墅,看到街边无风飘悠空中的樱花瓣,只觉得小心脏也在空中飘悠,没落着地。

出了空间,视线触及绿油油的菜园,耳边传来不远处工地上的呐喊声,好儿飘悠的小心脏终于着地了。

好儿从二园走出来,小安看见她,惊奇道:“小姐,你去了菜园啊,我刚才还在一园门口瞧了瞧,没看见你。”

“噢,我又进了二园。”好儿虚惊一场,忙岔开话题道,“小安,工地那边呐喊什么?我们过去看看。”

“小姐,那边烟尘多,空气不好,等房子盖好了再去看吧。”小安说道。

“没事,咱们就在边上看看。”好儿说完,往大门外走,小安只好跟上去。

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大多光着膀子干活,刚才的呐喊声,是因为要把粗重的横木抬起来,五六个人一起抬,大伙儿就发出呐喊来齐心助力。

前院已经建起,后面的还在建中,好儿看着乱七八糟的建筑工地,听着工人们的呐喊,心头无比欢快。再过个多月,新的宅院,就可以落成了,真的好期待啊。

十月,好儿家的菜园里,又陆续点种下筒吽菜(根据本地方言发音翻译,不知书名叫?,其他地方有无此菜)、菠菜、油麦菜、迟萝卜等应季菜蔬。

等阿旺、小树沐休,从县城回来时,好儿就跟一家商量,自家的菜园大了,光靠龚桂子、陈六声父子三人,难以照料,也太累人了,咱不能把一人当三四个人使。等新家建好落成,咱们一家,还有陈六声一家、龚桂子,都搬过去住后,咱得从外面招人来打理菜园子和果园。

好儿说的正中温氏下怀,“好儿说的对,咱都是穷苦人出身,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能那么行事,虽说咱们家的菜园、果园照料起来没那么多麻烦,三个菜园子和果园合起来,十多亩地大,每天走几趟下来,也忒累人。等到冬天,咱们要盖大棚,更需要人手,遇上个大风雨雪的,光靠我们几个,实在忙不过来。”

“专门照管菜园子和果园,必须得长住在这里,短工不可能,咱们得请长工。”

随着念学时间渐长,又从乡下私塾转到县城有名的东风学堂,阿旺的为人和思想也跟着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稳重成熟,遇事不再轻易冲动。

“咱们请长工,得签长期合同,三五年还是短了些,至少得签个十年以上。请的人是哪儿的都不要紧,但必须得人品过关,有侍弄庄稼经验的更好,单身的,携家带口的,咱都可以考虑,只要人品可靠,又愿意长住这里,咱就签下。”

阿旺说到这里,看向好儿笑道:“妹妹,至于工钱方面,还是由你一人决定。”

家里给付工钱一事,向来是好儿说了温氏就采纳,而好儿所提出给付的工钱多少,并不是自个随心所欲提的,既不会给的别家少,也不会高出太多,她着重在待人和吃的方面足够厚道,从不为人诟病并为之称道。因此,由好儿定付工钱多少,一家都无异议。

好儿含笑道:“说到工钱方面,我也有一点想跟你们商量。咱们家的作坊,如今支付的工钱是每人每天六文钱,常奶奶是小组长,每天十文钱。最近我琢磨了些天,咱们是不是给她们加点工钱?”

、139又喜迁新居

温氏问道:“她们干活都干得挺好,都是咱村子和邻村的人,加点工钱也应该。好儿,你想给她们加多少?”

“我想的是,等作坊搬进新家那边后,给她们每人每天十文钱,常奶奶的是每天十五文钱。逢过年再发放些年礼。”

好儿接着道:“娘,咱们加工钱,可不是因为同村和邻村的关系才加钱。给她们加工钱,一是她们干活勤快本分,不口杂,二是咱们的酱泡菜铺子生意很不错,加工钱,是一种福利提升。等到年底过年,咱们也给她们发放一些年礼,这又是第二项福利了。”

阿旺赞同地点点头。温氏笑道:“好儿,还是你想得正确。”又含笑瞥眼阿旺小树道,“你们一个个读书明事理,娘都落后了,娘是不是也得跟你们学学,拿起书本多看看?”

小树立即道:“娘,我支持你多看书,娘要看的书,我那都有,肯定适合娘现在看。”

阿旺笑着叩下他脑瓜顶,“你以为娘是大字不识一个,还需要从你的百家姓三字经开始看?娘念过的书,可比你多。”

温氏搂过小树,喜爱地揉揉他圆胖的小脸,笑道:“没事,娘也没认真看过几本书,以后小树沐休回来,收娘这个老学生可好?”

小树呵呵直笑地点头,“好啊,娘以后就是我的学生,我也做夫子了。”

忽地想起一事,忙道:“妹妹,你写的西游记,现在可红了,班里有两个同学买有普通版西游记,带到学堂来炫耀,然后别的同学借去抄下整本书,后来在学堂上偷看,被夫子发现,没收了,同学想偷回来,结果发现夫子躲在教案室里看得津津有味……”

阿旺也笑道:“我们班也有同学看手抄本的西游记,据我所知,东风学堂里如今盛行借西游记来抄本,县城里的魏风茶馆,如今说书只说西游记,我一个同学的叔叔是魏风茶馆的掌柜,他说去了三次茶馆,三次都听到相同的段子,那些听书的人仍然没听腻。”

好儿讶然:“西游记这么火了吗?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

阿旺和小树都摇头说不知道啥时候火起来的,阿旺猜测应该是上个月开始火的。

阿旺笑道:“我猜,这把火是从彭城、宿城火到下面的县城,估计再过段时间,就要火到各方小镇,最后火到乡下来。”

温氏听得心花怒放,那西游记可是小闺女的大作,能火遍大江南北,谁也料不到。如今能火成这样,她这个做娘的,真是想不骄傲都不行了。

好儿心里暗乐,火吧,火吧,火遍整个东唐,再流传到其他国家去,那才叫好。

小树一脸崇拜地看好儿,唱歌似地念:“妹妹,你是神童,你是天才,你是东唐一代大文豪。”

噗,好儿乐了,拿起一颗花生米朝小树丢过去,“胆子养肥了哦小树,调侃我?我新书不让你看。”

小树眼睛一亮,果断坐到好儿身边,狗腿似地一脸讨好笑容,“妹妹,我是真心夸你,别人让我夸我还不乐意呢。妹妹,你又编了什么故事出来?”

阿旺也也凑到跟前道:“妹妹,写多少手稿了?先让哥哥给你过目过目。”

好儿抬起小胖手,掩嘴一笑,眉眼弯弯,“一个字儿都没写,都在这里呢。”指指小脑袋,又道:“工地那边吵,不太能专心写,等咱新家落成搬进去住,我就开始认真写。”

其实跟工地吵不吵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她偷懒,就是照本宣科地抄,她都懒得动手。既然西游记在流行,她更不用担心了,想写的时候再写便是。

十一月初,好儿家的大宅院终于竣工落成。三进院落,东西各两个跨院,一个后花园。全部白墙青砖大瓦,琉璃窗。主院的小套间,进入内室的推拉门远看是屏风,近看是扇门,着实美观又巧妙。

整个宅院占地十亩,十分地宽大舒畅,宅院大门高大气派,门前左右两只石狮子,增添了几分庄严气势。

又经过一番收拾,在庭院里都栽了小许耐寒常绿植物,不至于整个冬天里太过单调索然。

好儿兄妹仨从前院走到空无一物的后花园,每个角落都走过,又走回头,每个房间包括茅厕都走一遍,喜悦的笑容不曾间断。

等到全新的家俬也从县城买运回来摆放妥当,温氏照旧去落山坡的山神庙,请老和尚帮选了个迁居吉日吉时,为十月十八日巳时中,说是福禄财三星汇聚,文武曲星驾临,再兼一个贵人常现,总之好得不能再好。喜得温氏对着神佛虔诚跪拜,捐了二两银子香火钱。

这在落山坡山神庙可是笔不小的进账,不常见啊。温氏一走,老和尚身边随侍的小沙弥就问道:“师父,十月十八日巳时中,真的那么好啊?”

老和尚眯眯笑,一脸慈祥,“此乃天机,不可说,不可说也。”

十月十八日,一大早,好儿家的大厨房里就开始忙活了,各种切菜剁骨剁肉的声音不断,大筐大筐清洗的菜蔬,杀好的一只只鸡鸭,一条条或剁成段或整条焖的鱼,一干村妇里外忙个不亦乐乎,说笑声不时飘送到前院来。

等到巳时中,温氏带着儿女当天祭拜各路神佛,大门外就响起长串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镇上的韩广斌、钱掌柜甥舅、蔡家嫂子母女,及贵顺酒楼的掌柜蒋涛也都亲自来贺喜,县城的钱松劲人没来,却托钱掌柜送来了贺礼。

村里每家每户都来了人贺喜,小货郎家派来了次子邱伟光,次媳黄氏做代表。

邱三彪夫妇也带着小儿子来了,倒是让好儿一家感到诧异和意外。因为之前邱三彪家起新屋,人家是明面发请帖,没接到请帖的,自然不能厚脸皮去,好儿家没收到请帖,就没有去贺喜。

而好儿家喜迁新居,不发帖,全村的人,只要不是仇人,都会自发过来道贺。

不过,来即是客。好儿一家全都笑脸相迎。

温家无男主,阿旺作为长子,自然是担当起接待男客的责任和义务,常乐在旁协助提点。温氏接待女客,常四婶负责后厨,林大梅则帮着温氏照应女客们。至于有孩子来的,就由好儿、小树接待。

男客酒席摆在前院,女客酒席摆在内院,统共摆了十一桌。这顿喜迁新居的酒宴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结束散去。

常四婶、林大梅、陈小凤、春儿娘、陈东莲等五人,主动留下帮温氏收拾打扫完毕,才结伴返家去。

忙活了半天,大家都有些疲累,温氏让陈六声一家及龚桂子都去歇个午觉,自己也跟三个儿女各自回屋歇觉。

好儿跟温氏住上房,阿旺住东厢房,小树住西厢房。三进院暂时空着无人住。

好儿家的跨院,里面又分隔成两个小院,很适合一家四五口人居住。温氏让陈六声和龚桂子自个选,住东跨院还是西跨院。这让陈六声一家和龚桂子都分外开心和感动。

最后,陈六声选了靠近二园的前西跨院,龚桂子不想落单,就跟着六声一家同住西跨院的另一个小院。

付秀梅笑道:“桂子,如今住得宽敞了,你也年纪不小了,让东家帮你找个好媳妇过日子。”

龚桂子一听媳妇二字就沉默了,好一会才黯然道:“嫂子,你别取笑我了,我这样的……谁个愿跟我?”

付秀梅道:“桂子,你可别小看自己,你有手有脚,面貌周正,身体健康,又老实能干,你住的这院子,许多人家都比不上,要是哪姑娘看不上你,那是她没眼光,不懂得挑男人。”

温氏含笑道:“桂子,陈嫂说的没错,你这么好的人,该有个好姑娘来配你。”

龚桂子都三十出头了,他也想象别人那样,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一家和和乐乐过日子。但是,过去吃的种种苦,受的种种委屈和欺凌,让他心有卑微,很不自信。

付秀梅见他眉心锁起,欲言又止的担心样,说道:“桂子,你是不是还在担心别人嫌弃你的命?你看看你,来东家做多长时间了?都有什么事儿发生了?没有是吧?那些人啊,拉不出屎赖到你头上,你如今吃得好,过得好,你们平尾村的人,不知多眼红你。你再娶上个好媳妇,保证能把他们气得没脸看到你。”

龚桂子似是想起了什么,看向温氏,犹豫地问道:“东家,你去平尾村收菜,有没有听说点关于他们的……”

“什么关于他们的?”温氏不知他所指的他们是谁。

龚桂子忽又摇了下头,笑笑道:“没什么,东家,我随口问问,没事。”

他们,现在过得怎样,也与他无关吧。想起自己被撵出家门,那一双双戳着他鼻子冰冷无情的大骂,不带半点亲情的脸孔。到他被村人赶出村,无处栖身,被逼到后山自生自灭。那所谓的家人,却没有一个出面帮他求情,没有一个去对他伸出援手。这样的家人,他还去想来做什么?

、140训导

付秀梅提及了龚桂子的终身大事,温氏也放在了心上,本想找常四婶她们帮说合,又一想,都这附近的村子,恐怕难以成事。转而去找了镇上的蔡家嫂子,将龚桂子的情况详细说了,请她帮忙介绍个心性好的姑娘。

蔡家嫂子应承下来。做媒做媒,做成一对百年好合,那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好儿家的酱泡菜作坊搬到了前东跨院,并开始对外公开招人。作坊女工再招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