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楣-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你这孩子学管家的时候聪明机灵的很,怎么嫁了人,就这般惫懒。”

陈文柔以前教导顾婉时,属于天底下第一等的和善先生,把徒弟宠得无边无沿儿,绝不允许旁人半句指摘,就是她自己,也很少责骂,当然,那也是因为顾婉的确是个好学生。

可等顾婉嫁了人之后,她就各种不放心,总觉得自己还有哪里没教到,将来徒弟要吃亏,只要来王府,少不了提点几句。

顾婉失笑:“刘管事好长时间没来,我这不是给他时间,让他和府里的亲朋故旧聚一聚?”

刘管事以前也是沐七身边的得力手下,年纪大了,才去庄子上养老,求的是差事简单,不用费神,他儿子才能一般,但还稳妥,已经让沐七安排补了他的缺,刘管事虽然去了庄子,但时不时回王府一趟,多和府里的人打打交道,有这香火情在,他儿子将来办差,也容易些,至少不用担心别人欺生。

顾婉和沐七都属于比较体谅下人,并不觉得刘管事的做法有何不对,因此每次轮到刘管事来报账,顾婉就不大着急。

说笑几句,刘管事才进屋给主子磕头,送上账册,汇报:“庄子上的粮食丰产,比去年收的还多,王妃下发的种子极好。”

顾婉翻了翻账册,点头笑道:“过几日可能有雨,晒谷的时候要小心,别烂在地里。粮食照例只收三成,剩下的分下去,挑一部分最好的留下来,不要卖,我有用。”王府的庄子上粮食产量很大,自己根本吃不完,多数是卖出去。

她这些年酿酒,多是果酒,到从来没酿造过粮食酒,毕竟,和顾婉打交道的都是文人,对略带甜味儿的果酒很喜欢,可她最近结交了不少武将家的人,送节礼之类,就不好用果酒充数。

如今大庆朝为了节约粮食,对酒水的管制很严格,只有几个大商户有售酒的资格,还限量,外面根本不容易买到酒,那些好酒的,多为自酿,但是酿酒也需要技术,真正能酿造出好酒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年节的时候,送出几坛子好酒,也算是相当体面。




第二百四十二章 习武

刘管事面上露出几分惋惜:“还是王爷、王妃心善,咱们庄子上的农户的日子,都比那些大财主过得不差。”

他到底是老人,虽说算不上什么核心人物,到底跟了沐七多年,也了解沐七和顾婉的性子,在家里说话比较随便。

而且,这句话也是真心实意。

王府庄子上的田地都是良田,又用的良种,顾婉还定期让精通农事的人教导他们一些这个时代还不存在的种地方法,水利设施齐全,即使逢旱季,也不至于缺水,再加上许多高产作物,收成不好都难,对王府庄子上的农户来说,哪怕自家只得三成,也够一年的嚼用。

要是换了别的地方,即使只交三成的租子,家里还是要打一阵子饥荒。

当然,近些年已经算好,大庆朝注重农事,沐延旭也因为相信沐七,继而相信顾婉,顾婉庄子里实验过的,无论良种也好,种地方式也罢,都得到推广,又种了不少高产作物,这些年饿死人的情况已经是很少发生。

不只是顾婉,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几乎都很清楚,在这个很多人还填不饱肚子,一遇到灾荒,就要尸骸遍野的时代,农业是根本。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重视农耕,要不然,也就不会有所谓重农抑商的政策存在,沐家虽然并不抑商,甚至连皇室本身就是大商人,但对农业的重视,却也和过去的帝王没有两样。

“咱们王府的人,要是连丰衣足食都做不到。那岂非我这个王妃不称职?”顾婉漫不经意地道,“刘管事你的老寒腿也该注意些,夏天无妨,到了冬日里。可要注意保暖,别舍不得烧炭,等我酿好了酒。送你一坛药酒,是前朝留下的秘方,应该对症。”

“真是难为王妃还惦记着老奴。”刘管事不觉稍稍有些激动,面上却还努力做出一副沉稳的模样来。

陈文柔懒洋洋地靠在榻上,一手抱留哥儿,看着爱徒手指翻飞,翻动账册。一目十行,显然是对这等账目熟悉的很,看账本之余,她还有心思随意说两句话,就笼络住下人的心。偏偏还那般漫不经意,丝毫看不出故意施恩的痕迹。

好歹有了那么一点儿自己当年的风范!陈文柔端起茶杯,饮下一杯凉茶,对顾婉这个爱徒,总算是放下几分心。

事实上,顾婉也并不是故意施恩,她只是记性好而已。

方素自然是不知道陈郡主的心思,她瞧着顾婉看账册的速度,颇为羡慕。忍不住感叹了好一阵:“幸亏有婉儿弄出来的算盘,要不然,这账目真是个麻烦事儿。”

顾婉失笑,不多时,宝笙带着一群丫头,捧着一堆账册进门。毕恭毕敬地给顾婉报账。

方素挑眉,当年她看着婉儿教导那些丫头们读书识字算账,还颇为奇怪,按照她的想法,不过是丫头而已,何苦费那么大的心力,丫头读了书,说不定心思就野了,不好控制,还不如呆呆傻傻的,更容易掌控。

大家主母们挑选丫头,只要不是为了给儿孙挑侍妾屋里人,一般都会选长相周正,又不出挑,既不愚笨,还不能太聪明的。

像红楼梦里那一票各个出挑,比一般的大家小姐丝毫不差的丫头,那是特例。

简而言之,丫头就应该平凡普通,才能衬托主子的出众。

但现在看着顾婉轻轻松松就能掌控王府这么大的家业,还处理的有条不紊,不忙不乱,到觉得精心培养一些忠心丫头,也不是没有好处。

陈文柔这次带着孩子和方素联袂而来,当然不是只为了串门。

“洛红缨手底下有两个女亲卫是不是要离开军队?”

顾婉一怔:“是听说洛红缨要遣散她的三百亲卫,貌似很多人不肯走,洛将军非要人离开不可,不过,我琢磨着以洛红缨的固执,这三百亲卫,至少要走掉一多半。”

“等确定了,你给挑出两个功夫好,人品好的,送到我府上,让他们教我们家阿平,阿安点儿习武防身。”

顾婉一看陈郡主严肃的脸色,就知道她说的习武,不只是强身健体,而是当真要两个女儿认认真真地去学武,不觉愕然:“阿平,阿安还太小吧?”

别看陈文柔平时对两个丫头宠的厉害,但功课方面,一向严格要求,阿平,阿安从三岁启蒙至今,天天都要写三十张大字。和自己当初一样,甚至还要惨些,至少自己那时候年纪不小了,不至于从三岁小豆丁就受压迫。

顾婉有时候都怀疑,陈文柔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在教育两个女儿——那对阿平,阿安可不够公平,她好歹是三世为人,不是正常小孩子。

不过,两个丫头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就被压迫,到从来没有喊累抱怨。

“她们功课这般紧张,哪里有时间习武?”

都是闺阁少女,又不是男孩子,真要习武,要是万一一不小心,练出一身肌肉,把纤纤玉指磨的粗糙,那还得了?

“等她们再长大一些,学学骑射就是,何苦去受罪?”大庸的女儿们都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家里多让练习骑射,可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习武,那绝对不行,便是武将家的千金,也不会这般。

陈文柔皱眉,她也不是不心疼女儿,只是依旧下定决心,要让两个孩子习武:“当初我便想习武,姐姐说什么都不同意,现在想想,我要是有一身功夫,当年很多事儿就简单不少,也不至于数次遇险……侍卫再多,也有顾不上的时候,还是自己有自保的能力,更让人放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顾婉也只能答应。因为她创办‘慈善基金’的缘故,手里有沐延昭亲自替她整理出来的一份名单,凡是要离开部队的军人,都会记录在册,不只是名字,还有考评等等。

这份单子,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就如陈文柔,她贵为郡主,按规矩也不该看到这种理应属于机密的东西。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微恙

   “啪,啪,唰唰唰,啪啪……”

两只同样窄袖短衣,脚踩高腰布靴的小姑娘,挥舞着同样的九节鞭,噼里啪啦地砸在同一个木桩上,看的人眼花缭乱。

身上盔甲尚未去除的女亲卫,笑眯眯戳在一旁,偶尔出声指点,声音里透出来的都是柔和喜悦。

本来,顾婉还挺心疼这两只小萝莉,被她们那无良母亲逼迫,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学文习武,天不亮便起床,天黑了还得挑灯夜读,却不曾想,对读书俩人没多大兴趣,在习武上,却是不但有兴趣,还很有天分。

顾婉从名单里挑挑拣拣,选了足足三日,又去洛红缨那里磨了半天,才终于选中两个洛将军的贴身女亲卫给陈郡主家的小公主当教习。

这两个女亲卫,一个叫龙九,一个叫兰小翘,她们既然让顾婉这么费劲儿才挑出来,当然有过人之处,都是从洛红缨离开‘土匪窝’的时候,就跟着她的老人,自幼被拐卖,靠着街头卖艺为生,后来让塞上龙王碰上,见她们身手灵活,人也机灵,就带回龙王寨去。

当然,龙王把人带走的方式肯定不和谐,人家是土匪,便是看中了哪个人,也就是直接抢走,好在龙王就算是土匪,也是有名有号的大土匪,不至于和小混混似的去做人口买卖,这两个女子被带走之后,就和其他被挑中的人一起,接受指点。

哪怕到现在,这兰小翘和龙九跟着洛红缨南征北战多年,也不得不承认,纵然旁人说龙王寨是早该铲除的土匪窝,对她们来说,却是提供给她们第二次生命的家,没有龙王寨,她们不会遇见洛红缨。命运也肯定比现在要凄惨的多。

无论如何,这二人能做洛红缨的亲卫,跟着她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每日冲锋陷阵。还活的好好的,就说明这两个人是有真本事,即使武将世家出身,受过正统教育的将军,单论真功夫,也肯定比不上她们。毕竟,她们曾经的工作就是贴身保护洛红缨。做最后一道防线,若是身手比所谓的将军还差,还谈什么保护!

“两个女公子的资质是真好,我们当年辛苦了三个月,也比不上她们这十几天的成果。九节鞭一向很难,这才十几日,她们俩就练的似模似样,了不起!”

兰小翘满脸感叹。隐隐约约还有那么一点儿嫉妒,要是她也有这般好的资质,说不定就能让洛将军答应。一辈子留在军队。

练了不知多久,两只小萝莉面色粉红,香汗淋漓,终于吐出口气,收手把九节鞭缠在腰里。

顾婉正好在陈文柔这儿赏一幅字画,无意间抬头,隔着窗户瞧见两只小萝莉熟练且自如的动作,不觉满头黑线——本来漂漂亮亮的小公主摇身一变,变成凶暴萝莉!

她不免略微有些担心,便是在这个女子多彪悍的时代。这两只也恐不好嫁人。

陈文柔却是眉眼温和,笑道:“哎,当年要是有这种机会,婉儿也该学几手功夫防身用。”

顾婉苦笑,是啊,若是自己有一身好功夫。或许那几次危险,便再不能称之为危险……自己明明才是在二十一世纪转了一圈的伪穿越女,却总是被固有的思维禁锢,反而比不上不自家师父开通。不过,像陈郡主这样的女人,几百年也不一定能出现一个,她比不上也正常,不用过于沮丧!

小丫头们捧着热水,帕子,殷勤地伺候两只小萝莉沐浴更衣,又变成清清爽爽的小姑娘,才领到顾婉和陈文柔面前卖萌,讨好。

顾婉瞧着本来略有些苍白削瘦,又显文弱的小姑娘,因为活动,出了一身汗,脸色红润,神采飞扬,活力十足,不觉眯了眯眼睛,看来这两个小东西果然适合习武,将来可不要也跑去从军才好。

她现在还记得,两只小萝莉一提起洛红缨洛将军,就双眼直冒小星星,酷似未来的那些追星族中的脑残粉,崇拜一下无所谓,要是这俩孩子崇拜到自己披挂上阵,也要当大庆朝的女将军的地步,那自家师父恐怕要哭死了。

顾婉自己担忧也无用,反正阿平,阿安两个姑娘习武的劲头十足,并持之以恒,用不着陈文柔和她们俩的两个先生督促,练习之勤奋,有时候甚至到了会影响到文化课的地步,幸亏有陈郡主镇压,不说要她们的学识赶超陈文柔,至少要识字明理,显然陈郡主也明白,习武只是为了防身健体,两个女孩子未来想要过得好,学识还是得放在第一位。

…………

今年夏日天气真不算热,因为总是下雨。

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半月,顾婉都担心,再继续下去,有些地方该闹水灾了。

正该主持防涝的,身为皇帝的沐延旭,却一不小心染了风寒,病的还挺严重,那么勤快的他,一连七天没有上朝。

御医给诊断过,之乎者也说了一大篇谁也听不懂的话,变成白话其实就是说,皇帝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不注重保养,年老了便体弱,稍微有个小病小痛的,就容易酿成大麻烦。

沐七一听,便有点儿傻眼——原来自家大哥已经到了该多病的,该小心注意身体的年纪。也是,自己都三十二,大哥比自己足足大了二十三岁,五十五岁,换到寻常人家,说不得都能做人曾祖父,果然已经能说一句老。

皇后柳氏更是惊慌失措,抱着两个女儿日夜守在沐延旭病榻前,其它的什么都不管了,至于其他嫔妃,柳氏难得强硬一次,尽皆拦在宫外,不许他们进来骚扰皇帝。

柳氏贵为皇后,本就纸张后宫,她开口,后宫嫔妃当然不敢不听,却免不了有几个心中不忿,奈何柳氏虽然无子,却和沐延旭相濡以沫多年,又生下女儿,地位稳固,她们才进宫不久,还真没能耐和皇后做对。

后宫且不说,前朝也有点儿乱的迹象,皇帝第三天没参加早朝,朝堂上便议论纷纷,一群大臣和沐家宗族的老人们争相进宫。

顾婉也陪着沐七进宫一趟,她看了看沐延旭的面色,虽然不曾诊脉,却还是松了口气,只看面色,沐延旭虽是疲惫了些许,到不像有大事儿的样子。

沐家几兄弟,大约是真关心沐延旭的病情,宗族的老人们,却是心思各异,不过大部分还是希望沐延旭平平安安的。甚至还有些求稳的沐家人,求神拜佛,希望沐延旭长命百岁,赶紧有一个健健康康的男性继承人。

毕竟,沐延旭这个皇帝当的不错,对一干亲戚们也挺好,他现在后继无人,若是一旦病逝,为了争夺皇位,还不知道闹出多大的乱子!

看到似乎渐渐有混乱征兆的宫廷内外,沐延旭也不得不撑着病体,出来亮相,接连召见政事堂的大臣问话,又把朝政都托付出去,让二弟,三弟和七弟协理。

因为沐延旭前一阵子曾经亲自下令,要沐家宗族,无论男女,凡是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都送进宫读书。

本来宗室子弟入宫读书,只是为了把宗室子弟集中培养,多出人才,但现在,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却仿佛带着别样的意味。

要是皇帝身体当真垮了,那这些养在宫中的男孩子,就是最可能被立为储君,一步登天,谁又不想?

很多当初因为舍不得,不肯送孩子入宫的家庭,不免有几分遗憾。

皇宫内外,暗潮汹涌,幸亏读书的孩子们年纪普遍不大,刘衎和顾南又看管的够紧,到没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故。

其实,别看闹的这般厉害,沐延旭就是染了点儿小恙,并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是出去乱转,正好赶上下雨,他还不肯打伞,回宫之后,更是以为是在涯州的时候一般,愣是不等水烧热,洗了个冷水澡,披着**的头发,还懒得擦干,皇后劝说,他还不听,只说以前老人们说过,一天洗一个冷水澡,身体更健康。

他却不想想,如今条件好了,他身为皇帝,锦衣玉食享受了这么长时间,哪里还能和过去比?过去只要出门在外,尤其是去定州打仗,想洗个热水澡并不容易,有一盆冷水冲冲,就算不错,他又年轻力壮,感觉不出什么,现如今,他年纪大了,又是很多年没受过苦,淋了雨,乍然一遇冷水,想不病都难。

至于难以痊愈,就真的是年纪的问题,老人总是比年轻人病愈的慢一些。只是,此次他虽然只是小病,却看出没有一个继承人的危险性来,奈何宫中虽然又纳了几嫔妃,却还是一点儿消息没有,沐延旭自己,都没有多少信心,他有生之年,一定能得到一个继承人。

沐延旭这场病,拖延到七月底,这才渐好,众人也松了口气。

沐延昭几兄弟总算也把差点儿没跳出来的心放下,集中精神开始关注起各地灾情,连日来大雨不停,黄淮地区,已经有些地方发生冷洪涝灾害。



第二百四十四章 假死

齐州,永州,好几个州郡因为河堤决口,造成了数十万的灾民。

好在庆朝不比过去,国力强大,外敌平靖,朝中大臣们到还能集中精力赈济灾民,虽然大雨瓢泼,给国家带来些许麻烦,到底不至于和丰朝时一般,只要闹灾,就会流民四起,造反者众。

救济灾民是极重要的事儿,沐延旭自然是不敢拖延,干脆利落地派出钦差大臣,又让沐延昭全权负责救灾的一切事宜。

庆朝如今国库丰盈,今年的水灾地区是广泛了一点儿,却也不至于不可收拾,沐延昭忙了几日,把手底下的能人们使唤的团团转,安置失去家园的灾民,调拨粮草,运送药材,派出监察御史,协助钦差安抚流民。

沐延昭已经做到人力能够做到的,最完善的地步,现在也能祈求老天爷开眼,早点儿雨过天晴。

阴雨连绵的天,让人的心情也不觉跟着烦闷起来。

顾婉替沐七整理了一下蓑衣,又给他拿了一双防滑的木屐,木屐底下的纹路很特别,走在水滑的地面上,也不用担心摔跤。

沐七伸开手让媳妇替自己整理,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娘子辛苦了。”

顾婉扬眉:“哪那么多话,快去吧。”

她到是想拿出雨衣雨鞋之类的东西,但那种塑料布也好,防水透气的布料也罢,实在是不好说来历,纵然沐七体贴,即使发现不对也不会问,顾婉也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好奇?

送走了沐七,顾婉就窝在家里带孩子,看书,写作,和一帮小丫头玩玩游戏,反正下着雨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消磨时光。

晌午,顾婉吃了饭,正歪在榻上逗留哥儿说话,宝笙忽然急匆匆进门。低声道:“主子,听说溪河将决口,京里头都乱套了,城外好多人家都往城里跑,大庸城的客栈什么的都住满了,房舍造价更是一日数涨,京兆那边儿都上了折子。工部的官员已经去检修堤坝。”

顾婉一怔:“怎么可能?溪河去年才整修过。大庸的雨又不是很大……”

虽然这次雨期漫长,但大庸附近不似外面的州郡,只是连绵细雨,并未有暴雨,这样的雨,就是再下上半个月,溪河也能够承受。要是别的地方的堤坝,还有可能因为偷工减料等等原因。变成‘豆腐渣’工程,可在大庸附近,谁敢顶风作案?

大庸城里住的可有皇上在。万一出了差错,那还了得!

顾婉蹙眉,让宝笙继续去打探消息,她还有不少庄子良田就在溪河旁边,要是溪河决口,先祸害的,就是她的财产。不只是她,因为河边都是良田,大部分属于京城权贵,连陈郡主都有三百顷的良田在那儿。真要是决口,固然不可能淹了京城,可那损失也未免太大。

顾婉现在只希望这是有人造谣,奈何事情往往出乎意料,她接到消息没两日,溪河决口。河水翻涌,一下子冲垮了岸边无数民宅,还淹了上千顷的良田,一时间,整个京城大哗,损失惨重的权贵们围堵工部,闹得工部侍郎一干人等都不敢出门。

顾婉也损失惨重,只不过这会儿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她庄子里近百户人家宅地全毁,她总不能由着这群人自生自灭,幸好她一听到溪河可能决口的消息,先不管信不信,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第一时间命令住在城外的庄户们都转移到飞云山上去,要不然,就不只是财物的损失了。

宝笙亲自带着银子和粮食过去了一趟,把庄户都暂时先安排到其它庄子里,等什么时候雨停,溪河水不在泛滥,再来考虑重建家园。

顾婉庄子上的庄户到还镇定,不像旁人一般惊慌失措,毕竟主子是王妃,指头逢儿里露出一点儿银子,就够他们生活,顾婉平日里宽厚,他们的待遇比别人好的多,家家户户都有些余钱,离开家时,早把贵重的财物随身携带,如今损失的不过是房子和大件儿家具,就是有点儿心疼地里的庄稼。

身为农民,永远对庄稼最上心,就是明知道自己没了那些粮食也不至于挨饿,还是会如此。

这日,雨还未停,不过,前几日的骚乱,到是消停下来,沐七不在家,顾婉憋在屋子里足足有半月,实在是有些烦闷,便干脆驾车出门逛街。

大庸街面上不比往日热闹,行人也是步履匆匆,小商小贩们都不见了,只有寥寥几家酒楼还开业,客栈到是爆满。

顾婉隔着竹窗向外观望,看到不少百姓在街头巷尾,略微隐蔽的地方席地而坐,还有拿着铺盖就睡在街头,头顶上能有一草棚遮挡,就算不错。

京兆那边儿不是不管,而是灾民太多,根本管不过来,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大雨停了,这些人用不着轰赶,总要走的。

顾婉叹息,忍不住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她也时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转眼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