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我不是来种田的-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珂歪着头看了半天,最后才苦着脸,很是委屈地说:“一个都认不得!”
汤玉看两个孩子的表情,心里又是一阵好笑。
“那以后每天早上就跟着二姐认字,愿意不?”汤玉问道。
“要得!”小琪很是干脆地回答。
“好嘛!”小珂的声音里带着一些无奈,因为他晓得二姐说的早上是天刚刚亮的时候,他每天那个时候都睡不醒啊!
汤玉看小珂态度不够端正,又说了一句:“这张银票是很值钱的!你们谁先学会这本书里的字了,我就把它给谁!”汤玉又从床边的柜子上拿出一本书来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懂得价值这个东西,那么都会愿意为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努力的。
“嗯,二姐。”小珂有些羞涩地看了看汤玉手里的银票,然后问道,“这张银票能买到好多东西耶?”
“那肯定是很多很多东西哦!二姐啥子时候骗过我们?”小琪敲了小珂脑瓜子一下。
小珂捂着头,胸口的银裸子就掉了。汤玉帮他捡起来,然后不赞同地看了小琪一眼,小琪脖子缩了缩,然后老实了。
“你想卖啥子,二姐就可以帮你算下,能卖得到不。”汤玉觉得还是让小珂心里明白这银票的价值。
“我想买上次唐清娃儿他奶给他买的糖葫芦!要买这么多回来!我们好一起吃!”小珂夸张地用两只手从胸前伸出去,往背后划了个弧度,不是很圆的小肚子都挺了出来。
“好,就买那么多!“汤玉想了想,糖葫芦就两文钱一个,虽然不便宜,但是那糖本来就精贵,卖这个价也差不多,而小珂人小,他比出来的糖葫芦,这银票一定能够买。
“真的啊!哇!二姐好好哦!”小珂又拉着汤玉,两只小眼睛里简直在冒星星了。
“呵呵,但是这前提是你能把这书里的字都认完了才可以哈!”汤玉又敲了敲那书的封面。
小琪、小珂看了看那本很薄的书,然后对视一眼,各自心里暗自加油起来。
“二姐,啥子时候开始教?”小琪问道,那眼神里还透着渴望,把汤玉看得心里酸酸的。
“今天晚上就开始,教你们最简单的,明天早上再正式教!”
汤玉对于这些多半是现代简体,小半是繁体的字,用来教孩子很有信心。而那本用来启蒙的小册子,也正是汤玉前段时间一直抽时间写出来的,为了节省笔墨,她可是用木炭削尖了才写的,而纸张却是这家爹,当初用剩下来的。不然汤玉还要花钱去买纸张,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今看到两个孩子对认字如此的有热情,汤玉心里更加欣慰了。
“不过,二姐,这上面的字你啷个都认得哦?爹走的时候我们都还小,我记得他就教过我们写名字,我就记得二姐的名字和四弟的名字最好写!我的最难!”小琪有些郁闷地说。
“额……是付大爷教的,你们晓得噻,学医就要会开药方,当然就要会写字才行!”汤玉想了想,还好自己跟着付大爷学医,不然这个谎话还真不好圆过去。
“哦!这样啊,那付大爷还真是个好人!”小珂一副恍然大悟,很是认真地点头道。
“瓜娃子,付大爷当然是好人!现在才晓得啊?”小琪不忘打击小珂,又伸手敲了敲小珂的额头。
“又敲我,就是三姐把我敲瓜了的!”小珂摸摸额头,很是委屈地说道。
“好了!好了!我们今天早点吃晚饭,好早点开始认字!”
“要得!”
两个孩子都开心地答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唉,啥也不说了!

、29。修屋建房

一晃眼,一个酷暑就在蝉鸣中悄然过去了。
汤玉望着自家门前那片黄灿灿的稻田,回想起这半年来发生过的事,心里除了酸就是甜,再回头看看自家的翻新了的院子跟房子,心里更有感慨,虽然穿越到这穷乡僻壤,但是民风淳朴,像汤启明那样明着就搞事儿的人不多啊!
说到这翻新房子的事儿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时汤玉刚卖了茶叶,手上了有银子,就一心想要改变现状,而那摇摇欲坠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房子,就成了汤玉第一个改变的目标。
汤玉先晒了些茶叶带着送给了村长媳妇袁二婶,又托付大爷一起去找了村长,说了这房屋改建的事儿,村长一口就答应带人去印尺寸,半天时间就把这房屋的前前后后归属权给搞定了。
虽然那屋子和院子是汤玉家老爹的,但是在乡村里,想把房子建宽敞,房子周边的无主地却不能不跟村长报备,不然以后有人在旁边建房就会引起纷争,汤玉想好了这点,又咨询了付大爷,才去找的村长。果然,村长一看汤玉是个懂事的,立刻就批了汤玉家建房的事儿,同时把汤玉家后面的半亩荒地也批了进去,这倒是让汤玉有些意外之喜。
重建房子那就得有材料,像什么砖啊,木啊就都得有才行。这村里就王大方是砖匠,他跟砖厂的都是熟人,付大爷去打了个招呼,再加上汤玉上次也帮忙给他家二娃治了麻子,这也是恩情,因为这些,王大方就自己热情地去找了汤玉,并推荐了哪一家的砖烧的好。汤玉也信得过他,就跟着他去那家离村子有十来里地远的砖厂,汤玉看那砖厂的砖头都是用靠山的粘土,而山的另外一边还有个煤矿厂,不过那煤矿厂却是有官府重兵把守的,大家也只是知道,却没人敢过去。
汤玉知道粘土就是页岩石,而现代的砖头也就是用这样的土烧制而成的,虽然现代化的砖头已经改良成了用混凝土,但是还是有不少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用着这最原始的青砖。
汤玉一直都想有一座自家的青瓦房,这个愿望在曾经上学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已经埋在她的心里了。没想到现在居然就能实现了,这让汤玉心里不禁有些雀跃起来。
最让汤玉开心的是,那家砖厂除了烧砖以外还烧制青瓦,而且因为汤玉定了砖和瓦,还另外送汤玉二百匹青瓦,这也是一大笔。
解决了砖瓦的问题,又想到了这房子的大梁,这里没有现代的平房,而汤玉也不懂怎么弄水泥做预制板,这房顶要怎么弄呢?正在汤玉惆怅的时候,小珂说了句,家里的房梁是不是要推了做柴烧啊!汤玉才发现自己笨得不行,简直是戴着眼镜找眼镜啊!
在农村,横梁柱子都是用最好的木头,就算房子改建也照样用原来的柱子,一根柱子甚至可以用几百年!传承下去好多辈子子孙孙!这也就是当初汤启明一直想要夺这祖房的一个原因,只是汤玉一个在水泥建筑群里长大的孩子根本不懂得这些,才一直不清楚自家一再被欺负是为什么。
在乡村有祖屋嫡传的说法,也就是说,谁继承了祖屋就有担任族长的权利,虽然汤玉一家在这村子里并不是大姓,但在附近几个村落里其实还是有几家人的,所以汤启明一直对他父亲汤云飞抱有怨恨,觉得当初把成年的他分出,又供了汤启文读书,连祖屋都给了汤启文,这让汤启明心里很是不平衡,但是俗话就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就算汤启明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他还是被分了出去,以至于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个不孝顺的!所以在汤云飞去世后,他开始对汤启文实施报复!尽管这个是他同胞的兄弟,他也没手软过。
于是,在汤玉确定了要重建房子的时候,汤启明又跳了出来,说什么当初分家的时候老爷子说了那房梁有他的一半,不能让汤玉他们又占了去,要汤玉把这房梁还给她,还说租给汤玉几姐弟这么些年了,租金是不能少的!
这话当时把汤玉气的不行,但是她毕竟不是傻的,立刻问汤启明要分家时立的字据。汤启明当然拿不出来,但是又不死心,看汤玉一个九岁的娃儿都能请人建房,他都捞不到点好处,那怎么能行。
于是汤启明隔三差五地跑来打秋风,时不时在汤玉面前指桑骂槐,说什么鸠占鹊巢之类的话,说得连一向好脾气的王大方都差点丢了砖刀去揍汤启明一顿。
这次建房汤玉是好好地做了功课,对于房子的造型和设计完全是参照这里的房屋来的,绝对没有别树一帜,因为她一个九岁大的乡村姑娘哪里又能比别人多多少见识呢?何况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与众不同,也不想招惹什么红眼,只想安安静静地跟弟弟妹妹把日子过下去,而且是好好地过下去。
即便是这样,房子还是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前面的院子进深虽然没有变,但是宽度是加宽了的。房子后面又铺了一个院子,这对于以后汤玉晒茶碾茶也方便了不少。房子呢还是原来的样式,不过在门窗上,汤玉更加注重了它的实用度。汤玉特别关照了来做木活的严伯伯,把木窗做成了平开窗和推拉窗,而不是传统的支摘窗,这让做了几十年木活的严伯伯不由地惊喜了,平开窗还好说,在县城的大户人家里已经用上了,而这不占地方的推拉窗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在做这窗户的时候严伯伯让汤玉画了图纸给他,然后他再量了尺寸去,把木活放在自家去做了。
没两天,严家伯娘就来找汤玉了,问汤玉能不能让严伯伯把这窗户的做法用在城里大户人家去做,汤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严家伯娘又是一喜,并承诺严伯伯给汤玉家做的几扇窗户不收工钱了,这让本是无意的,弄汤玉还有点过意不去了。
在确定下砖瓦木门窗后,就得订好请人的工钱了,在这里一般人家建房子工钱都是开的三十五文、三十六文一天,还包饭菜两顿,因为汤玉三个孩子还小,就不能包饭菜,只好多添了十文钱作为饭钱,一共是四十五文一天,这工钱本来不算高,但是饭钱却绝对是高的,所以消息一放出,村里不少汤玉见都没见过的男丁都跑来表示愿意来帮工。
因为是夏天,中午很热,一般都是早上和下午做工,中午最热的时候都让大家回家休息。为了防止暑,汤玉虽然不包饭菜,但是薄荷茶确实没少烧,每天都要烧两大锅茶水给大家喝的,这让不少之前担心汤玉人小,可能会考虑不周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在闲聊的时候也说起这去世的汤启文生养了三个好孩子!
汤玉和小琪小珂这个月也累得够呛,先是在靠近豆子家那一边搭了棚子,把家里不能留在露天里的东西都码了进去,并搭了个简易床,这花了一天时间。接着又请人拆除旧房子,又花了一天时间,后面就是挖地基花了两天时间。
说到这挖地基还是很有讲究的,付大爷帮汤玉请来了一个寺庙的和尚,过来念经祈福,并烧香跪拜了各方神灵以及汤家的先祖之后,这地基才动的工。之后下地基石头花了一天安基和碾地,刚好这些做完,砖厂就把汤玉定的一万六千匹砖送了来,工匠们一边卸砖一边把砖和着白石灰砌在地基石上,汤玉看着在那砖刀飞舞之下,房屋的墙体逐渐现出,心里也美滋滋的,再苦再累都认了。
在建房子这样的大事面前,连最小的小珂都没有再偷过懒,更别说一直都很勤快的小琪了,所以当房子建好之后,三个娃累得都瘦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最后收工,结清了工钱送走了工匠们,几个孩子还没有搬进新房子,就随便吃了顿饭,三个孩子都狠狠地睡了一天!
睡醒之后,汤玉就开始操办起来,跟刘伯伯家借了牛套上车,就去镇上采办了暖房请客的物品。
在镇上买米的时候还遇到了许氏米行的二小姐许凌薇,在听说汤玉小小年纪就自己重建祖屋的时候,惊讶得直说暖房的时候要去看看,汤玉自然是不好推脱,告诉了她日子并表示欢迎她来。
而就在暖房当天,除了村里来帮忙的乡亲和说好了要来暖房的许凌薇之外,更是来了一个让汤玉意外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什么时候收藏破百啊?希望看到我的三更吗?那就快快收藏我吧!除了本文以外,记得收藏作者哦!嘿嘿~爱你们!爱你们!虽然是愚人节,但是我没有说谎哈!大家都来种田吧!

、30。暖房请客

在这乡下的风俗里,有一条就是建房了就要暖房请客,来的人越多就表示以后的日子越好!
汤玉在建房子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事的,所以这次她没有小气,加上有刘伯伯一家子的帮忙,汤玉这次置办了不少东西!
去镇上买了一整头猪肉,还有一副不少穿越的种田女们都喜欢的猪大肠。又去买了五十斤白面儿和盐巴等调料香料。
自从房子建好后,汤玉一直都想要大展身手,这次终于能如愿以偿了。以前那厨房破败得不成样,汤玉前世是医生,见不得脏,但是就算把灶头擦得再干净,汤玉也把那墙壁那房顶没办法弄干净。所以每次想要做的好吃的给大家改下口味,只要一进厨房,汤玉就心累。
现在房子重建了,全部都弄成了青砖青瓦,汤玉还特地关照盖瓦的师傅,在厨房放案台的石板上方的屋顶处放了半透明的玻璃瓦,光是这块瓦就花了十匹青瓦的价钱,但是汤玉觉得值得,这厨房就是得采光好,四处才干净,屋子里干燥了,也不容易生长细菌和虫子。
这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一点都不错,从建房开始到买准备暖房请客的物品这段时间以来,虽说小琪和小珂都累瘦了,但是俩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对着工匠们也都是笑眯眯的,让那些一看见他俩的人们心里都觉得舒服,都说到时候暖房一定会上门来。所以汤玉计算着约莫会有七八桌人,但是一般乡下请客准备的菜都是只多不少,于是汤玉又准备了白面儿,打算做饺子,要是人来的多,这饺子也填肚子。
汤玉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虽说家里父母就她一个孩子,厨房的事儿让她沾手的不多,但是这包饺子却是无论如何都要会的。好在汤玉在这点上倒是遗传了她老妈的本事,包饺子和做东北菜的手艺可不是一般的好,可惜的是来这里以后一直没有条件展示,这次汤玉一心想大家都知道自家虽然只是三个孩子,但是也绝对不会比别人家办的差,心里更是铆足了劲儿,打算大办这次暖房的事儿。
结果暖房当天天还没亮,房子前面的刘伯娘就来了,住在刘伯娘隔壁的严家伯娘也紧跟着来了,两位伯娘最近跟汤玉都走的挺亲近,她们之前就说好要来帮忙,而且两位都是村里有名的做菜高手,汤玉想想都开心。
不过就算她们来的早,汤玉也老早就起床了,正在厨房里倒弄青椒。
只见她拿着一根筷子,往青椒里一捅,手上打个圈儿,里面的籽就全部乖乖出来了,身边这样空心的青椒已经弄好一大盆子了,证明汤玉已经弄了有一段时间了。
严家伯娘经过上次做窗户的事儿,对汤玉就好奇起来,虽然汤玉对她解释说这些都是在她老爹汤奇文留下的书里看到的,但是还是止不住她看到汤玉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就发问。
“小玉,你这是要做啥子菜啊?”严家伯娘一脸好奇地问,因为凑得太近,鼻子闻到辣椒特有的味道,忍不住又转身打了个喷嚏。
“这个是我想出来的,一会您吃了就晓得了。嘿嘿。”汤玉可不敢还说在书上看到的,毕竟她那个便宜老爹看的书是要考科举的,不是要做大厨的,不可能会有菜谱。这种情况下,汤玉也只能往自己的想法上推了。
“嗯,你这姑娘虽说年纪不大,倒是个有主意的,嘿嘿。来,我来看看,有啥子需要我帮忙的?”严家伯娘当然不会忘记自己是来帮忙的,虽然她之前也觉得这家大人都不在了,就三个娃儿是顶不起大梁的,但是上次她听到汤玉说去过地府又活过来,加上黄仙娘那碗狗血都没让汤玉现出“原形”来,如今更是有了挣钱的法子,连房子都建好了,她心里就更不能看不起这家孩子了。特别是汤玉还答应让自家男人把那种不占地方的推拉窗,拿去做了用在大户人家,光是这一件就已经是在给她面子了,有利可图又不伤天害理,严家伯娘不是傻子,怎么会不懂得抓住机会?
汤玉不知道严家伯娘心里的想法,只是既然人家来帮忙了,当然要笑脸相迎。
“严家伯娘,你帮我把那碗五花肉剁成沫吧,顺便放点生姜大蒜一起,大蒜在旁边的小盆子里,我都剥好了。”
“哎呀,小玉这么多蒜,你都剥好了啊!这手脚真是麻利。”严家伯娘啧啧地夸赞道。
刘伯娘笑道:“不要看小玉人不大,但是也是个懂事的,汤二郎生了几个好儿女啊!”刘伯娘感叹地说完后,又担心汤玉会想起爹娘伤心,连忙岔开话题,“小玉,你这鼎里炖的啥子汤啊!我在家就闻到香味了。”
汤玉回头看了一眼刘伯娘,手里的活没有停下:“那是酸菜炖猪骨!这虽然要打秋了,但是天气还是热,吃点酸菜爽爽口味。”
“嗯,这想法好!”刘伯娘又夸了一句就自己去烧热水,准备烫一遍排骨,去腥气,又去洗已经泡好的香菇。
三个人在厨房里忙乎了没一会,天就朦朦亮了起来。小琪、小珂也爬起来在灶头前烧火忙乎,几个大人小孩间也说起各种老笑话,气氛很是欢快。
慢慢地天亮了,所有的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两位伯娘都推脱说要回家做早饭,汤玉不让,就包了几十个饺子,就着酸菜汤下了五大碗,当做早饭。两位伯娘吃了都一个劲儿地夸很好吃!汤玉心里也美美的,毕竟这是她前世家里常吃的东西,受到夸赞也觉得自豪,只是脸上还是不显,嘴上也谦虚地说早饭没来得及准备什么好吃的,只能这样将就下,两位伯娘当然又是一番夸赞。
上午,严家伯娘家的严小飞把家里的大蒸笼拿来了,一起帮忙的还有王二娃、唐清娃儿和唐躲娃儿,四个孩子上次生麻疹在付大爷家就混得熟了,同样也跟汤玉很熟。
孩子来了,家长当然不会不来。
王大方是砖匠,在汤玉盖房子的时候就天天来做工的,现在暖房要请客又怎么会少了他呢。刚好这请客要用大灶大锅蒸菜,王大方直接就叫王二娃和几个孩子帮忙搬砖头,准备砌个临时的灶,到时候大锅一放,蒸笼一蒸,菜就熟了。
汤玉一边忙乎一边招呼着来家里的人,忙的团团转,最后还是刘伯娘看不下去了,直接让汤玉洗了手,只管招呼客人。
汤玉没跟刘伯娘不客气,直接大大方方地脱了身上的围裙,去门边迎客了。
好在汤玉跟着付大爷学医,在村里攒下不少人气,这不!来的人还真不少,连付老太都忍不住把汤玉拉到一边去,问汤玉这席面准备的是多少,害怕不够吃。
汤玉算了算已经到的人数,又估计了还没到的人数,想想还真是差点,又叫来小珂,让他去问问哪家还有桌子板凳,再借两桌来。
“我家还有两张桌子,只是不大!我带你们去抬!”就小珂身边的唐清娃儿说完,就冲到门口外去了,小珂人小也跟着去,打算帮忙抬板凳。
“唐清娃儿,记得喊你娘和奶都过来吃饭!”汤玉立刻补上一句,朝着门口喊了一声。
“要得!”唐清娃儿老远地回应,然后几个娃儿就跑得不见影儿了。
“这是个周到的,他娘跟奶都不容易!唉……”付老太在一边轻声地说。
汤玉也听说过,唐清娃儿的老爹一直在外面做工,但是两年前却不回家了,说是在外面又找了个媳妇,连家里老娘媳妇儿跟儿子都不要了!还听人说唐清娃儿他爹以前是这十里八村里相貌顶好的男娃子,不回来就是因为相貌好,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去了……
想想才十岁的唐清娃儿那相貌,他爹可能还真的长得不赖!但是人品就……
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啥子不容易?她自己养的儿不要她跟媳妇孙子,还不是当年她遭的孽!我家幺儿要不是跟她儿出去做工,现在我又哪里会落到这个田地?哎哟喂,小玉啊!你是不晓得啊,那唐小三不是个好东西啊!”唐老婆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进的门,听到付老太的话就一个劲儿地叫唤起来,说这唐清娃儿家爹各种不好!
“好了!”付老太眉头一皱!嗓门一吼,就把唐老婆子的叫唤给止住了,“今天是小玉家暖房的好日子,你莫在这里搞事!要闹就回去闹,要是敢在这里搞事,莫说我赵秀姑打落了你门牙说我拳头硬!”
汤玉一下子就被付老太的气势和话语给吓着了,更别说作为当事人的唐家老婆子了。
“对不起,对不起,小玉!是我这老婆子最贱,你莫往心里去,我就是看不惯……”唐老婆子深知付老太的脾气,这村子里她谁都敢骂,就是不敢惹到付老太,就算被付老太骂了,她也只有低着头赔小心。
“没事,没事。唐幺婆你想开点,你屋唐躲娃儿是个懂事的,以后会好好孝敬你的!”汤玉和稀泥地说道,虽然她也看不惯这唐老婆子的做法,但是毕竟今天她是主人家,闹起来了还是她家不好看,于是她也只能尽量把事情平息下来。
过了一会,小珂抬着一根细长的板凳先跨进院子,一边走一边喊道:“二姐!二姐!舅娘舅舅他们来了!”
“啊”汤玉正在往大茶壶里放茶叶,听到这话,心里一抖!
这舅娘好像听说一直对咱不好的吧!她咋也来了?不会搞什么事儿吧!
作者有话要说:收藏掉了好几个!我默默地伤心了一会,然后继续码字,请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个坑!阿寻不会坑的,而且起码要30万字才会完结,你们放心看吧!
默默地下去,继续码字中……

、31。舅舅和舅娘

汤玉听到“舅娘”两个字在“舅舅”之前,心里就明白在外祖家,这个舅娘怕才是真正主事的,而舅舅很有可能是个妻管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