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细节决定成败2-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便宜了嘛。顾客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幼稚的,甚至是天真的。但是要知道,所有的企业都是在顾客的骂声中成长起来的。顾客把不理解的东西提出来,就促使商家进步。
第二点,虽然现在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导游出现,但是导游的专业化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很多导游老是跟游客讲一些黄段子,我就非常不赞同。表面上好像吸引了人,活跃了气氛,但是却降低了自己的职业水准,那么游客就很可能有乱七八糟的想法了。真正好的导游,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去影响别人。自己的职业水准到底怎么样,照映出了游客的状态。如果导游自己的职业水准不够,那么游客也会抛弃尊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错误的互动。
第三点,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导游现在的素质提升,必须通过手册来解决。手册包括什么呢?包括怎么说话,怎么走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处理,应急处理方案……这些东西都是领导应该给导游详细做出来的。这种手册规定得越细,我们的导游就越规范;我们的导游越规范,游客越尊重你,矛盾就越少。事实上现在很多常见的错误,是我们管理者可以消灭在导游没有出门之前的。
第四点,我并不赞同导游一定得年轻人来做,更不一定是青春美少女。导游的职业要求某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多数导游遇到知识型的游客提出稍微深入一点或展开一点的问题就哑口无言,一筹莫展,往往只会死记硬背导游词,也不管导游词是否已经严重过时。重要的景区,特别是重点古迹,能否让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去做,他们可以承担重点游客的导游的任务。像我老家九江庐山风景区的白鹿书院,就应该高薪聘请九江学院有国学功底的老师和教授来担当特别导游。
(根据深圳移动组织的商务论坛问答记录整理)问题6:您认为中国目前不存在管理科学,而急需管理人才,那么大学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什么素质?
答:我现在是六所大学的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严格来说,就是大学的临时工,因为是两年一聘的。我确实思考过大学教育该怎么做,这个提问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大学的老师,如果是大学的老师或者大专院校的管理者,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你四点建议。
第一,在校大学生学管理,首先要让他拼命背名词解释。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如果学管理专业,能背200个管理学的名词解释,就很了不得了。他背多了之后,一定会琢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慢慢琢磨,琢磨不懂再找老师,慢慢地就会理解其意思,我觉得这个死板的做法是很重要的。
第二,大学的老师应该尽可能花时间到企业去兼职。这种兼职我觉得不应该少于你教学工作1/3的时间。不能光跑到企业搞一个调查就回来了,这没用。当然你如果专门研究营销市场学的调查部分,你去做调查,一个月做一个礼拜,好像还可以。但是大部分的教授如果只是到企业去晃一下,走马观花,这样对教学与学术研究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而且我建议最好去任实职,不一定要任很高的职,要实实在在的职务。不要认为教授至少要任副总,你可以先任销售部的一个区域经理,当然你还可以配一个很好的副经理,甚至你自己当副经理,也是可以的。这样认真做点事情,那你对管理的感受,将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问答录:对话汪中求(4)
第三,大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接受社会的锻炼。现在大学生锻炼的时间太少了,只是寒暑假出去蹓跶一下,我认为根本没有用。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医学院学生出来,都比较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一般都读五年,五年当中最后一年甚至一年半是在做临床。但是我们学管理的学生,从来不去“临床”,只是毕业前有二三十天到企业去“混”一下,有什么用呢?管理系的学生要拿出一年左右的时间到企业去。当然也可以分成几段,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干,比如先做业务员,回到学校之后学营销,这时已经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大学生在社会上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时间。
第四,大学的课程要赶快改。现在很多大学的很多课程完全不实用,教育体系明显存在设计不足的问题。一些大学设计了三类课程,就是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课。比如说,我们的团队经过研讨,觉得学生毕业与走向工作岗位之间,有一大块知识和技能空档,于是组织了36门课程,一门课程最多四个小时,最少两个小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是一门课,要教会大学生基本的礼仪。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跟着老板见客户,怎样帮人家倒酒,走路该走什么位置都不知道,显得傻乎乎的。事实上这个孩子很厉害,发表过论文,甚至还拿过优秀奖,还是三好学生呢,但是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因为学校没有教过他。因此,应该开设更多的学校与社会相衔接的课程。企业招人,总是要加一个条件,那就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请大家注意,为什么加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主要是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已经对社会有基本的了解,能够适应社会,并且知道遵守社会的一些规则,能熟练处理一些“小事”。这种认真的态度和规则的意识,就是企业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
我女儿现在是大三的学生,对于她的社会知识的积累,我给了她36条建议,我觉得对她与她同龄的年轻人也应有借鉴作用,大家可以参看我的新书《细节决定成败Ⅱ》中的附录二——《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或我的新浪博客2007年2月15日之博文。
(根据珠海精细化管理培训的问答整理)
有些不发达地区可以从乡间小路直接进到高速公路,但管理阶段则不可能如此跨越,基础管理无法绕过。
——汪中求
第三章 如何做好细节
如何做好细节
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我用了18万字、80个案例,试图告知读者细节的重要性,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人务实的态度、追求完美的立场。书出来以后,很快有了台湾的繁体版,继而被输出到了越南和韩国,韩文版把这个题目译成“细节的力量(Power of Detail)”,虽然少了点冲击力,但似乎更加准确。细节有哪些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怎样发挥细节的威力?的确引人深思。下面,我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做好细节”这个问题,重点从部分企业的细节管理实践、高层管理人员借助规则做细节、对中层做细节的建议、细节习惯的训练这四个方面去谈。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1)
——企业细节管理的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既非一个科学论断,也远非一门管理学科,它仅仅是一种观点、一种理念;《细节决定成败》既非一本工作指导书,也远非可操作的细节管理的手册。但在中国大地上,确有一些企业在细节管理上已走在了前面。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只要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但只有德胜的人会领悟到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句话是德胜(苏州)洋楼公司的老板聂圣哲先生说的。于是,我们不能不去考察德胜公司,不能不去接触德胜的人。
德胜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专业从事美式木制洋楼建造的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用聂圣哲的话说是:“现在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好得很有压力,好得我许多电话不敢接。”“今年和明年的工资奖金都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不干活,也能发得出去。”
有一家客户,很多同行派人在客户附近的酒店蹲守。有的住了一个多月,连客户面都没见上。而德胜接洽此业务的王专员一去,客户决策层的高管亲自开车,陪着王专员去澳门喝早茶。如此礼遇,难道德胜改写了“需方市场”的游戏规则和现实格局?
经营到这种程度的公司实在不多见,那么,它的优势在哪儿呢?还用聂圣哲先生的话来回答:“他们(指竞争对手)用劣质的材料跟我们打成本仗,我们不怕,所以我们成功了。如果真遇到一家像我们这样水平的公司跟我们打成本仗,我们就害怕了。”也就是说,德胜公司靠的主要是货真价实、优良品质带来的市场稳固,靠的是管理水平胜出竞争对手一筹。
当我认真考察了德胜之后,我就很有把握地说,其他同行在管理上达到和超过德胜的水平,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他们的管理已达所有程序、环节的末梢,他们深谙细节管理之道。我先罗列一些现象给各位看看,然后再来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企业文化。
在德胜所有新员工(35岁以下)不管什么学历,都从打扫卫生开始,不是一两天,而是两三个月,不是一般的扫地,而是按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的要求完成小区内、洋楼内、接待客房内的保洁工作。这样在心态上就能够锻炼员工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透。
德胜的员工每天早上都要默读一句话,“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大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每个员工都相信,只要你认真了,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名。所有的管理人员工牌上都有一句话,“我首先是个出色的员工”。一位同聂先生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同我讨论这一句话时,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我的工牌上没有这句话,我是不合格的员工。当然,我的岗位在塞奇工作室,是聂先生的另一家文化机构。”
德胜的干部每月换岗一次,把管理工作交出来,手机存放到办公室,实实在在做一个小兵,拿工具做小事。我考察德胜的时候,适逢公司的财务总监轮岗,她在波特兰小街(德胜洋楼的示范小区)的街区马路上扫地。第一眼见她,我还以为她是外来的农民工。
聂圣哲自己做事也常常是“这个事情我在电话里说不清,我要到现场来”。到现场给下属做示范,交代清楚,直到下属满意才离开。这种工作态度已成为德胜干部的工作作风。
德胜还成立了程序运作中心,据我所知这在中国企业中是第一家,这一群人别的什么活都不干,只管所有员工是不是按程序做事。不管你是什么职务,资历多老,不按照程序做事就一定处罚。德胜认为,一件事即使做成了,如果不按程序做,也等于没有成功,即使执行程序有一些浪费也是必需的。开车系安全带是程序,一生系几千次安全带,可能没有一次派上用场,但一旦产生作用了,就是性命攸关的事。执行程序必须较真。
德胜根据程序的要求,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细节规范:
旋空调的塑料螺丝,用旋铁螺丝的方法旋是不行的;
2593这栋房子,工地上3寸的L型弯头,计划用3个,结果用了5个,得写出理由来;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2)
每6寸钉一个钉子,就不可以在6寸半或7寸处钉钉子; 洋楼里的一个死角,按程序要花20元的油漆,就不可以偷工减料; 钉石膏板要把施工者的名字写在板头上; 接待室规定天晴开哪几盏灯、下雨又加开哪几盏灯,必须严格执行,接待参观的样板房,规定范围内的灯、音乐唱机和电视必须打开; 小区的绿化有虫害,必须弄清楚食叶类和食汁类不同类别的害虫,前者用“敌杀死”,后者用“绿叶通”。
在德胜,做事情不允许“基本上理解”、“大概这么做”。
2004年美国的一期《经济学》周报报道德胜,“作为德胜员工,都会拿到一份86页的手册,手册里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从工作安全到个人卫生等等”。“公司强迫员工在三个月内改变他们的个人习惯,然后才培训他们成为专业产业工人”。
我有幸读到这本小册子,上面对员工勤洗澡(争取每天一次)、刷牙(每天至少一次)、理发(每月至少一次)等的规定都是非常具体的,与一些企业管理文件中的“坚决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之类的不可操作的条款是截然不同的。
这本小册子上关于“不得接受客户的礼品及招待”一款,作出了以下的详细说明:不得接受20支烟以上或100克酒以上的礼品,禁止20元以上的工作餐。至于几乎所有企业都给予优先关注的《财务报销制度》,该手册则对“因公费用”、“因私费用”、“可列入报销的因私费用”、“很难界定的因公费用”等一一作出详细解释。
面对这样一家公司,作为聂圣哲先生的同乡某杂志负责人汪鹏生先生发出如此感慨:“作为一家出版社的社长,我也在摸索管理经验。德胜的管理使我思路大开,许多过去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因之迎刃而解了。”更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学亮先生发出感慨:“我如果年轻二十岁,我会以能到这家公司当清洁工为荣。”
正如我在以前的书上、演讲中经常提到的话说:“细节源于态度。”德胜公司管理能如此关注细节也是由其企业文化内涵决定的。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德胜的高层深信:“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呼吁人们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
同时,德胜公司也首先以君子示人。比如: 不实行打卡制; 可以随时调休; 可以请长假去另外的公司闯荡,最长可达3年,保留工职和工龄; 对于试用期的职工作出特别提示——您正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化工人,但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费用报销不必经过领导审批,签上自己的名字即可,涉及证人的需加上证人的签字;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办公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 工人发现劳保用品、劳保设备欠缺或质量太差无法使用,可以拒绝工作,此间仍享受正常的上班待遇; 带病工作不仅不受表扬,而且可能受到相应处罚; 公司不认同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国家财产、集体和他人财产的价值观,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 公司对包括执行长在内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实行强制休息法,强制休息期间享受休息补助,但不允许逛街或娱乐。
在德胜考察过程中,有三种类似于宣誓、申明之类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并进一步理解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1)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并且必须领取一本《德胜公司员工读本》,此手册的封二有一段话:“我将认真阅读这本手册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靠近君子,远离小人。”下方要慎重签上自己的姓名。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3)
(2)公司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时长不短于一小时的会议,会议重申职工守则、施工责任书、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和奖惩条例。
(3)员工财务报销前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一份《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每一次报销都有这个程序。《声明》内容如下:“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
本案例加引号的引文均来自《德胜员工守则》,周志发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如果说汪中求是以洋洋18万字写出《细节决定成败》来解读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话,那么,聂圣哲及其德胜公司则以20余名管理者带领500余名产业工人(大多从农村的木工转化而成的美式洋楼的建造者)在实践着细节管理,并且已经取得使人眩目的成绩。 如果说德胜洋楼公司的细节管理或多或少与美国文化有关的话(德胜的发起人是有美国留学背景的聂圣哲先生,公司背后还有一家美国泰森公司),下面我们要隆重推出的却是一家十足的“土鳖”公司,它地处并不发达的广西南宁,它的投资人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甚至没有去过欧美任何一个国家,它经营的产品是绝大多数人看不上的牛肉米粉。它就是“三品王”——一个目前还默默无闻(至多只在偏僻的广西有一些草根消费者了解),而在不远的将来必定成为一个闪烁的连锁品牌,因为他的细节管理已臻完美。
三品王有三层含义:品汤,品肉,品粉。单单这品汤的汤,就得用心去做。
吃过三品王牛肉粉的人,都会对那碗汤赞不绝口:“你们的汤好越喝越好喝。”“你们的汤好喝而不腻,我经常喝得连肉渣都不剩。”“吃你们的粉,要连汤趁热吃才香,如果你愿意,再放上点辣椒粉、花椒粉,更是没得说。”的确,门庭若市的各三品王牛肉粉店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食客,很多人是冲着这碗汤而来。那这汤又是怎样熬制出来的呢?
牛肉粉的制作非常简单,把生牛肉熬汤,再卤牛肉,配配料,即汤+粉+配料=牛肉粉,谁都会做。但要把牛肉粉做出品牌却并非易事,如三品王的老板说他们是在做“一碗米粉的事业”。
首先,选材是关键。黄牛必须在3岁大小,600斤左右,牛肉中不注入一滴水。
其次,用火很讲究。上好的牛肉放入锅中,注入清水,猛火煮开,打去浮层,放入生姜,中火熬制3小时至肉香味溢出,汤水甘甜就起锅,汤水的“浓”“淡”是否有滋有味,这一过程是关键。按规定,100斤鲜肉应该煮出400斤汤,如果用100斤肉熬制500斤汤水,此时汤就“淡”。反之,若用100斤的肉,熬制300斤汤水,此时汤就“浓”。
第三,秘方在汤料。经过上述工艺煮出来的汤,由配送中心配送到各分店煮开之后,按严格的定量放入“秘制汤料”兑制而成,汤料神秘的组成,非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所能破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品王牛肉粉能被顾客所接受,且愈吃愈香,却无人能仿制的关键所在。
三品王为了保证品质,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对每一个产品都有严格的程序,比如:
牛肉粒:必须是12cm×12cm ×12cm的立方体。用上好的黄牛肉,经过3小时以上的时间卤制而成,外观呈酱油的颜色,不松软、无异味,有牛肉的香味,口感软、绵,不塞牙。
牛肉片:必须是25cm×50cm×01cm的长方片,用黄牛胸肉及腿肉卤制而成,经冷冻后,由专人切片配送至餐厅,外观呈淡黄色,有淡淡的牛肉香。肉片成型,入口即化。
牛肉汤:用鲜黄牛肉煮熬而成,过程是,牛肉+冷水(用大火)煮开打浮沫,中火熬制3小时而成,加盐,加卤水,呈淡黄色(略有酱油的颜色)。闻起来无味(冷),尝起来有淡鲜甜味(未放汤料前)。加汤料煮开后,有浓香味和鲜味(似乎有微麻的口感)。舌尖有鲜味感。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4)
牛筋:必须是12cm×12cm×12cm 的立方体,用黄牛的蹄筋经过水煮成型卤制而成,外观呈黄色,黏性强,有淡淡的香味,与粉配在一起,口感好,有韧性。
牛肚:6cm×12cm×1cm大小,用黄牛的大肚卤制而成,外观是酱黄色,干爽、表面不光滑,有特有的香味。口感软、绵、有韧性。
除了这些,三品王对配料、清洗、火候等其他程序都一样有精细的具体的要求,直观化、数字化。
三品王牛肉汤粉的制作岗位分工很细,有采购岗、洗菜岗、分菜岗、打汤岗、切菜岗、烫粉岗、烫菜岗、加热岗等。要做到产品的精细,必须对岗位有严格的要求。三品王对岗位的设置和要求非常细致,并要求每个岗位都要严格按照岗位规定的程序做事。
比如打汤岗,分成调汤水、拿碗、打汤、发粉等程序。其中拿碗规定左手拿,动作是:(不锈钢碗)大拇指压住碗的边沿,食指、中指分别托住碗的边沿下部,形成三角状。(密铵碗)大拇指压住碗的边沿,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托住碗底凸出的边沿。(注意:手不能碰到碗的内壁。)
再比如切菜岗,要求葱花切约03厘米(±﹤01厘米)、香菜切3~35厘米、蒜米剁成黄豆大小即可。并且对站姿、握刀、切法、保鲜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站姿:身体自然站立,与案台距离约一个拳头,头稍向下低。握刀(以切葱花为例):右手握住刀柄,手指弯曲,食指的第一关节与刀面贴紧,左手五指压住葱花的头部。切法:下刀时,刀向前移动,刀与食指同时均匀出力;回刀时,刀提起重复前面的下刀动作,葱花切约03(误差在01厘米)厘米,且需均匀。保鲜:把切好的葱花放入封闭的食品盒,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鲜。(注:加盖,防止串味。)
为了保证牛肉粉的品质味道,三品王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从原料到半成品加工,从配送到门店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层层把关。对于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来说,品质不仅是品控部、配送中心、营运部的责任,不仅仅是加工班的师傅和店面打粉员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关注品质,不论是保洁员,还是收银员,不论是财务部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