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笑林大全-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看到他这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却说:“我宁肯相信我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呆子周用斋
  昆山周用斋先生特别呆傻。他年龄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同学诱骗到城墙上,结果转来转去下不来。
  后来,周用斋在外地学馆里做塾师,见主人在黄梅时节在太阳下曝晒衣物,就问为什么这样做。主人告诉他说:“衣物这个时候如果不见见太阳,就会生潮气。”周用斋觉得很受启发,他就把他的书袋连同馆童们送的拜师礼物都拿出来,摆在太阳下曝晒。有个调皮的馆童趁他不注意偷走了几件。周用斋来察看时见少了几件,就叫嚷起来。馆童就哄骗他说:
  “一定是被太阳晒得消耗掉了。”他也就信了。
  周用斋坐船外出时,偶然感觉到对面来船的时候,船好像行得特别快,他就很惊讶地向别人询问原因。人家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两只船相对而行,所以感到这么快。他就嘲笑道:“造船的人真是太笨了!假若都造成对面开的船,难道不快些了吗?”
  后来,周用斋考取了进士,来到吏部厅堂,人家问他的家乡籍贯,他误听成问他有哪些大乡官,就回说:“敝乡有状元申瑶老。”吏部的人知道他呆傻,就让他下去了。他从厅堂走出来后,对人说:“我们家乡还有个王荆老我没说出来,怪不得我见堂上大人刚才的脸色不好看。”
  还有一次,周用斋到娄东去吊唁刚刚去世的王司马,却误进了王学士家门。王学士见周进士来访,就穿着锦衣出门相迎。周用斋也没注意对方是谁,只是嘴里不断地说:“尊公可怜,尊公可怜。”王学士以为周用斋问他父亲的情况,就应酬说:“我父亲身体还好。”周用斋却惊讶地说:“难道您还不知道吗?您父亲已被朝廷正法了。”王学士这才听出点门道来,他笑着说:“您大概是吊王凤洲王司马吧?”周用斋总算知道自己走错了地方,慌忙脱下穿来吊唁的素服与王学士道别。王学士让他带走吊唁的物品,周用斋却说:“不必了,麻烦您代我向您父亲致意就是了。”周用斋头脑昏昏竟到了这种地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难侍候的穆宁
  唐朝的穆宁曾官至刺史,他的儿子们有的也做到了尚书给事的官职。穆宁却仍要儿子们分头供奉饭食,待他稍不如意,就要遭到他的鞭打。
  这天,轮到做尚书给事的这个儿子供奉饭食了,他特意把熊和白鹿的肉干合在一起烹制了奇异美味孝敬父亲。穆宁津津有味地吃了个大饱。这时,他的另外的一些儿子们都在一旁羡慕尚书给事的这一举动,以为父亲一定对他要有重赏。谁料,穆宁吃饱以后,很快把脸沉了下来,把做尚书给事的这个儿子杖打了一顿,口中还忿忿地骂道:“这么好的美味,为什么不早献上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周兴的“告示”
  周兴是唐朝武则天当朝时的一个掌管刑狱的官吏,他生性贪暴残酷,常常随意在法律规定之外另立刑法,因些老百姓给他起了个“牛头阿婆”的外号,把他比作地狱中的牛头鬼怪,可见对他的怨恨之情多么强烈。而周兴却在衙门口写了这样的“告示”:
  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新决之后,咸息无言。他的用意是说:凡是被告发的人,在他们被审问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是冤枉的;等到把他们的头砍下来以后,他们一个个都不再喊冤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有过挨打,无过也挨打
  燕荣曾在隋朝时做过幽州总管。有一次,他见一种荆条可以用作鞭打人的刑具,就专门拉来一个人作试验。那人苦苦哀求说自己并不曾犯罪不应受到鞭打,燕荣却说:“现在打了你,以后若有罪就免了。”结果把那人狠狠地鞭打了一通。
  后来,那个白白挨打的人偶然犯了一点小错,燕荣把他抓来要狠狠地打一顿。那人说:“大人,您以前说过有罪就免啊!”燕荣却另有一番道理:“无过时尚且打你,何况你今天有过呢?”还是把那人狠狠打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到底谁凶
  有位老翁乐善好施。一个大雪天,他见一个人冻得哆哆嗦嗦在门口避雪,心中怜悯,就把这人让进屋里,温上酒让他喝了御寒,还热情地留住了一宿。第二天,雪下得很大,不能上路,又把那人留下吃住了一日。接连三天都是如此。
  第四天,天晴好了,那人将告辞离开,却特意向老翁借把刀一用。他接过老翁递来的刀,在手中把玩着,对老翁说:“咱们素不相识,这几天承蒙您的盛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只好以杀身相报了。”说着,就要用刀自杀。老翁见了,非常惊恐,连忙上去劝阻他,并说:“你如果这样,就把我害苦了!”那人问:‘这怎么说?“老翁说:”家里无端死了一个人,要吃官司自不必说;即便是无事,他要白白拿出烧埋钱十二两。所以,万万使不得!“那人也就不再装模作样地自杀,转而说:”既然如此,也就承蒙您老的关照,拿十二两烧埋钱给我,让我走吧。“
  老翁好心未得好报,一时大怒,与那人争执起来,一下子惊动了四邻乡亲。乡亲们围上来解劝,好说歹说,总算让老翁减了一半数目,给了那人六两银子作罢。
  三天三夜包吃包住不说,还白白赔上了六两银子,老翁越想越觉得冤枉,无奈地叹息道:“哪料到竟遇上这种凶残之人?”那人听了,也责怪说:“不说你凶,反倒说我凶,真是岂有此理!”老翁追问道:“怎么是我凶?”那人说:“既然你不凶,为什么留我住了三夜,就按二两一夜扣我的银钱?”
  ——清·陈皋谟《笑倒》
  赖帐
  有个人在新年这天,刚一出门就被空中飞鸟将粪撒落在帽子上,他觉得晦气,想向神灵祈求消解,就向一屠户家赊了一只猪头作了祭品。事过多日,屠户屡次三番地前去催讨猪头银子,这人都赖着不还。
  这天,屠户迎面遇上了这人,就再次催讨。这人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帐迟是迟了,只是我有一个譬喻想说给你听:”譬如这个猪不曾生头,你也要向我要银子吗?“屠户打断他的话题说:”乱说一气!哪见过猪不生头的?“那人又说:”就算刚才的譬喻说不通吧,我还有一比:譬如去年我还了你银子,你现在已用过,也就没有了。“屠户说:”又是胡说,如果去年我把银子讨来用,就会省下我的别的银子了。“这个欠债的人低着头沉吟道:”我刚才的譬喻又没说通,现在我干脆对你说了吧:
  “譬如这堆鸟粪撒在你头上,恐怕你自己也会拿猪头去消解,那么你哪里还有银子留到今天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刑前之虑
  一名死囚犯在被绑赴刑场时,先解开衣襟,用手在胸脯前连拍了几下。人们问他这是为何,他说:“恐怕伤了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解差绑着他走到半路上,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这死囚连忙把牙咬了三遍,又把“元亨利贞”四个字记念了七遍,才稍稍心安。有人问他这是为何,他解释说:“听见乌鸦叫将会有口舌之争,念几遍吉利话就会消解了。”
  在刑场临开斩时,他又对刽子手说:“求你用粗纸把刀口擦干净了,我听说剃头的刀若不干净,剃了头就要生疮。如今这刀若不干净,假若生起疮来,什么时候能好?”
  ——清·石成金《笑得好》
  生气有因
  甲、乙二人在路上遇见了,彼此见对方都有恼怒之色,就攀谈起来。
  乙问甲:“请问尊兄脸上为何有怒色?”甲告诉他说:“我虽说居住在本地,耳朵却能听到万里之外的声音。刚才我在院子里静坐,因为听见西天有个老和尚在那里念经,我嫌聒噪得慌,就喝令他不要念了,哪知和尚根本不理我,还是不肯停住,我一时发怒,就把一座须弥山拿在手里,当作一个石块扔了过去打他。怎料他在那山坠下来的时候,只是把眼一闭,用手抹了抹了,说:‘哪里飘来的砂灰,差点儿迷了我的眼睛。’说完仍旧去念经。我终究没有打着他丝毫。就这么一个老和尚,我却无法治他,怎不让我气恼?”说完,他又反问乙:“你又是为什么恼怒呢?”
  乙煞有介事地回答道:“昨天我家里来了个客人,因家中没有什么好菜招待他,我就捉了一只蚊子,破开它的肚腹,掏出肝来,用刀切成一百二十块,下锅炒熟端上去给他吃。哪料到他吃下肝去,竟噎在咽喉里,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一个劲地抱怨我把蚊子肝切大了,对我很怨恨,直到现在他还睡在我家里哼嗨不停呢。你说这不可气吗?”
  甲摇摇头说:“哪有这么小的咽喉?”乙抢白道:“你既然能有听到西天声音的远耳朵,有容得下须弥山的大眼睛,难道就不许我有这种被蚊子心肝噎住的小咽喉吗?”
  ——清·石成金《笑得好》
  我哪里去了
  有个傻解差押着一个犯罪的和尚到官府去,临行前恐怕忘记了东西,就细加盘查,还自编了两句话:“包裹、雨散枷,文书、和尚、我。”途中走一步背一遍,恐怕忘记了。那和尚知道解差呆傻,就在途中用酒把解差灌醉,剃光了他的头发,并给他戴上枷锁,然后潜逃了。
  解差醒酒后,自言自语道:“我且查一查东西少了没有。”说着就一一查点起来。看了看地上,说:“包裹、雨伞,有。”摸了摸脖子,说:“枷锁,有。”又翻了翻文书,说:“有。”忽然惊叫道:“哎呀,和尚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他一摸自己的光头,忽然省悟道:“好在和尚还在,只是,我到哪里去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骑马败家
  有户人家,极其贫穷,床腿断了就用破酒瓮代替。
  一天晚上,夫妻两人睡着后,梦见拾到一锭银子。夫妻俩就商量着若是把这银子经营上几年,就会得多少利息,可以用来买田,可以造屋,一旦更富了就可以买官做,既然又富又贵,就该出入骑马。商量到这里时,丈夫对妻子说:“只是这马,我还不会骑,你就当一回马让我跨上来骑一骑试试,怎么样?”说完,他就跨上去,不料一下子用劲太大了,竟把破酒瓮弄倒了,夫妻俩连同床铺一下子都倒在地上。两人因此吵嚷起来。
  邻居们听到吵闹声,前来询问,妻子说:“我们本来好好的一个家,都是因为他爱骑马,把家业都骑坏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蠢才拜客
  兄弟二人一同去拜客,落座后,主人端出一碟蟠桃干作茶点。弟弟悄悄地问哥哥:“这是什么东西?”哥哥低声骂道:“蠢才。”
  过了一会儿,主人又端上来一盘橄榄作茶。弟弟又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哥哥再次暗骂道:“蠢才!”
  兄弟俩从主人家出来,弟弟对哥哥说:“刚才第一个蠢才虽然酸,但还有点甜味;那第二个蠢才全是苦涩苦涩的。”
  ——清·石成金《笑得好》
  代人受刑
  一名即将问斩的犯人了解到某处有个呆子,就带了一百两银子,把他找来哄骗他说:“这些银子,送给你买许多好衣服穿,买许多好东西吃,就连妻子孩子全家人都跟着沾光;过些时候,官差来查人,只麻烦你替我点个名,让他们绑一绑,就会放你回家的,这些银子你一辈子也享用不了。”那呆子听完,见满桌排着的白银,不觉动了心,连忙答应下来,把银子带走了。
  邻居有位老者得知这件事,过来劝阻说:“快把这些银子还给他,如果主意不定,或者误听那人的话,把银子用了,不久你就会把性命搭上了。到那时即使留下一万两银子,又有何用?如果现在你还不改变主意,到时候就没有人能救你了。”呆子听完,摇着头说:“如果我眼看着这许多白花花的银子退还给别人,自己反而过那艰苦的日子,那才真是痴呆呢。
  我不信你的迂话。“老者越是劝他,他越是不听,最后老者无可奈何地叹息着走了。那呆子竟真的把银子留下了,吃的用的都很奢侈,全家老少都很高兴。
  没多久,官府的公文就到了。叫到犯人的名字,呆子就替答应了,结果被刑官判斩,绑赴法常众亲友都埋怨呆子千不该万不该贪财丢命。呆子哭着说:
  “都是因为我不听好话,才落下了今天的下场,好在我现在已学精了,吃亏也就这一回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痴人说梦
  戚某好死读书,久而久之,变得性情古怪呆痴起来。一天,他早早地起来就问婢女:“你昨夜梦见我了吗?”婢女说没梦见。戚某就大声喝斥道:“我梦中明明见过你,你怎敢抵赖?”他还专门跑到他母亲跟前告状说:“这个痴呆婢女真该打,我昨夜梦中明明遇见了她,她却死不承认梦见了我,真是岂有此理!”
  生——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文不对题
  某督学前来主持贡生、监生录取考试,当问到名士姚江的学术时,有位监生在卷子上答道:
  “有人说姓姚的学问胜于姓江的,也有人说姓江的学问胜过姓姚的,如今这两种说法并存,似乎难以划分优劣。”
  阅卷的人看到这里,无不大笑。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错穿靴子
  有个人外出时错穿了靴子,一只底厚,一只底薄,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很不合适。
  这人感到奇怪,自言自语道:“今天我的腿怎么变得一长一短?可能是道路不平的原因吧?”
  有人对他说:“你大概是错穿了靴子吧。”这人这才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于是,连忙派家人回家去龋
  家人去了很长时间才回来,却是两手空空,并没把靴子带来,主人问他为何没拿来,他无奈地对主人说:“不必换了。
  家里的两只,也是一厚一薄呀!“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北冷南热
  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两人都善说谎,彼此仰慕,希望能见上一面交流一番。因此,两人不约而同地不辞路远前去相访,正好在中途遇上了,首先谈起了天气冷热的话题。
  南方人对北方人说:“听说你们哪儿极冷,却不知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北人吹嘘道:“北方冷起来,连撒尿时都要带根棒儿,一撒就冻上,必须随冻随敲,不然,人与墙就会冻在一起,想动也动不得。冬天要是在浴堂里洗澡,竟会把人冻在盆里。”南方人不相信,就追问道:“既然这么冷,那浴堂的主人又在哪里呢?”北方人文绉绉地说:“未闻浴堂东道主,但见盆中有冰人。”
  北方人又转而询问南方人:“听说贵地极热,但不知热得究竟怎样?”南方人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南方热起来,把生面饼贴在墙上,马上就能烤熟。夏天街上要是有人赶着猪走,走不多远,那猪就变成了熟猪。”北方人惊奇地说:“猪已如此,人何以堪?”南方人也用一句诗谎答道:“彼猪尚且成烧烤,其人早已化灰尘。”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两手“诗”
  西湖胜景之中,寺庙颇多,寺内和尚方丈好多人都能作诗答对。有位方丈多才多艺,尤其喜爱作诗。他隐居山寺,闭门谢客,终日吟诗,并与守门沙弥说好,若非骚人咏士,绝不肯相见,也不许俗人擅入。
  一天,天色已晚,一个迷了路的人前来山寺叩门,以求投宿。沙弥说:“我们方丈有言在先:‘非诗客,不见。’您如果能作诗,我才敢放您进来。”这个迷路人暗自思忖道:“我如果说不能作诗,他一定不会让我进去,如今也只好假装能作诗,能进去住下就好了。”主意已定,就对沙弥说:“我岂止能作诗!堪称吟坛老手了!今天特意来拜访方丈。”沙弥闻听,连忙把来客请到客厅,并向方丈禀告。方丈听了,心中高兴,说道:“今天天晚了,暂且请诗客用斋,明天一早我再前去领教。”
  沙弥回来传达了方丈的意思,又安排了来客用斋。来客由于行路又渴又饿,见了素斋,大吃一顿。谁知竟吃得太多了,半夜里闹肚子,起来上厕所。由于门关了,一时也开不开,情急之下,就拿起佛像前的铜磬放在屁股下拉起大便来,解完之后仍然把铜磬放在供桌上。
  这时,天也亮了,他唯恐遇见方丈出丑,就慌忙越窗而逃。将要出山门的时候,正好被沙弥看见,沙弥追问道:“您为何要逃走?怕是不会作诗吧!”那人顺势说:“我已作了两首诗,都出自别肠,很有盛唐风味,都放在磬中了。”沙弥一听说已作完了诗,也就放他离开沙弥回到庙中,正好方丈过来拜会诗客。沙弥说:“诗客已走了,他留下的诗稿都放在磬里了。”方丈就让沙弥拿来一看。沙弥走到供桌前,用右手往磬内一摸,摸了一手,又用左手一摸,又是一手。
  方丈见沙弥好长时间不过来,就问:“诗究竟在哪里?”沙弥说:“左也是一手,右也是一手,诗倒有两手,实在是臭得难闻。”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回敬称呼
  一个市井百姓受了官府封赏、县官接见了他。县官见他年纪大,就称他老先。
  这人从官府回来,很不高兴。儿子见状就问是怎么回事,这人说:“县官欺我太甚。他本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偏自作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明明是轻薄得很嘛!好在我回称时也没便宜了他。”儿子忙问是怎么称呼的,这人说:
  “我本该称他老父母,当时我也故意把后一字给省去了,只叫他一声老父。”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七月儿
  有一妇人怀孕后七个月就生下一个男孩,她丈夫担心养不大,遇见人就问这件事。一天,他又与一个朋友谈起了这件事。这个朋友听了以后说:“没事的。我祖父就是七个月生的。”这人听了惊奇地说:“这么说你祖父后来毕竟还是养大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觅凳脚
  乡间坐的凳子,大多是用现成的树丫杈作腿。一家有只凳子断了条腿,主人就派仆人到山里弄一条来。仆人带着斧子出去一整天,结果空着手回来了。主人责骂他,他说:“丫杈倒有的是,却都是朝上长的,没有一个是朝下长的。”
  ——请·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镜中有个丈母娘
  有个渔家妇人,从来没见过镜子,每次梳头洗脸的时候,都是往水中照一照就行了。有一天,她丈夫特意为她买了一面镜子带回家来。妇人拿出来一看,慌慌张张地地跑到婆婆面前说:“我丈夫又娶回来一个新媳妇!”她婆婆把镜子拿过来一看,叹了口气说:“儿呀!
  你又娶个媳妇来,娘也不说什么了,可是为什么连丈母娘也带来了?“
  ——清·俞樾《一笑》
  世情类
  说明
  这里的“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情状和包含的哲理。这部分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表现的是人情哲理。这类笑话,往往同时也是寓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寓言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能引人发笑。
  我国先秦及稍后的典籍中的笑话多与寓言有密切关系,常常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作的,可以看成是某种哲理的形象化的解释。
  例如,下面选的《揠苗助长》,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规律,人要想促进事物的发展,只能遵循、利用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办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再比如《刻舟求剑》说明的是,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做事情就该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自己的做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如果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一味墨守成规,那是愚蠢的,而且不会取得成功。
  这些寓言式的作品之所以又是很好的笑话,是因为它们住往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表现手法,即把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的行为采用夸张的、生动形象而又十分直观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一类作品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十分常见而且似乎十分普通的事情。这些事情由于大家见得太多,又太平常,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其中可笑的地方。但是经过作者的叙述和艺术加工,其中的笑料就一下子突现出来。这些事情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过。这种笑话往往看上去平平淡淡,欣赏起来却很耐人寻味。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一点。拔完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先秦·孟轲《孟子》
  改正错误
  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对他说:“偷东西不是正派人的行为。”偷鸡的人说:“那么我就改正这个错误,改为每月偷一只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