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应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的时候,你会感觉不耐烦吗?

    5。别人向你解说事情的时候,你会催促他赶快说吗?

    6。在路上开车或是在餐馆排队、银行等候的时候,你会被缓慢的过程激怒吗?

第二部分 第83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3)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着自己的事情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是看报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赶着完成所有的工作吗?

    10。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你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吗?

    11。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儿吗?

    12。你是否觉得,宁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和改革的事儿?

    13。你是否觉得,全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是一种常态?

    14。你是否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儿?

    15。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儿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时,非赢不可?

    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别人生气时,你是否也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用完就匆忙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另有资料表明:在美国,白领阶层中的男性心脏病患者,A型性格的人是B型性格的人的3倍。在年轻女性心脏病患者当中,这个比例是2。5倍。就是说在7个年轻的女心脏病患者当中,A型性格的占了5名,B型性格的只有2名。不过,你也不必悲观,咱们已经说过了,A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好了,我们再来谈谈焦虑的家族因素。

    遗传在我们应对压力的方式上,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家人如何应对压力。

    比如,如果有人回家晚了,有的父母就非常忧虑,不断地打电话,想象各种恐怖的场景,想象可能被劫持或是发生车祸,顺势思维,简直把一切最坏的可能性都想到了。别以为这种方式只是个人的选择,它是会遗传的。我们很多思维的方式,都是从我们父母那里学来的。即使父母已经过世,他们思维的方式也还会从骨灰盒里伸出一只手,牵引着我们的焦虑。最可怕的是那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焦虑模式遗传。我爱你所以焦虑,我爱你所以惩罚你,我爱你所以控制你……因为它打着爱的旗号,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让错误的思维体系一辈辈地衣钵相传,渐渐成为不可一世的铁律。如果你不幸得到了这种遗传下来的应对压力的焦躁模式,这不是你的错。但你要改变它,让这条焦虑的锁链在你这一环断裂,成为你的责任。

第二部分 第84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4)

    焦虑还可能派生出罪恶感和无用感,不是做错事、做坏事的犯罪,而是“罪由心生”,为自己杜撰和假想许多“罪行”,又觉得自己无用,对人对事常抱疑虑态度。我们常常以为除去了焦虑的原因,焦虑就不治而愈了。比如,到了放学的时间,孩子还没有回家,妈妈就会产生焦虑,如果过一会儿孩子回来了,焦虑就自然解除了。这个过程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母亲为什么会焦虑呢?是因为孩子没有按时到家。那么,怎么能让母亲不再焦虑呢?就是孩子要按时回家。

    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遗传下来的话,我们就会把情绪的变化,都顺水推舟地归结为外界的影响。而外界千奇百怪的变化,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那么,焦虑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实,造成母亲焦虑的,是她内在的推理逻辑。孩子没有按时回家,那就有可能是出了意外。到底会是什么意外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车祸或被人拐骗……可以设想,一旦母亲的思维进入到了这个模式,焦虑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明白造成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思维状态。这一点把握好了,就不会无谓地陷入焦虑的泥潭,无法自拔。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另一个造成焦虑的原因,是生活事件的集中发生。什么是生活事件呢?

    有一种解释是:生活事件指的就是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精神重创及不幸。包括诸如亲人死亡、严重事故、工作挫折、家庭矛盾或夫妻间的感情破裂等。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不够全面。因为它所列举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刺激,但其实,生活事件也包括我们俗话所说的“喜事”。喜事也同样构成了“事件”。

    下面这个说法,比较全面一些。

    生活事件,也可称做生活变化,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的社会生活情景和事件。生活事件存在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之中,诸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状况、角色适应和变换、社会制度、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种族观念、恋爱婚姻等,当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时,即可能成为生活事件。

    看来,这生活事件真是个大笸箩,什么都可以包括在里面。

    那什么又叫“集中发生”呢?顾名思义,就是这些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太高了,都攒到一块儿了。比如咱中国人爱讲:

    祸不单行;

    按倒葫芦浮起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黄鼠狼偏咬病鸭子;

第二部分 第85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5)

    破船又遇顶头风;

    悲喜交加;

    千头万绪;

    双喜临门……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承受多少生活事件的刺激呢?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把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尽量降低,就万事大吉了呢?

    咱们先来说说如何降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有句俗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借用来说生活事件的发生自有它的规律,不是你人为可以完全控制的。况且,如果人的生活中完全没有了突发的生活事件,所有的事情都被事先规划设计好了,一点意外也没有,生活就成了一潭死水,百无聊赖。我们的内啡肽也罢工了,人就委靡不振死气沉沉。

    没有意外和变故的旅程,那不叫旅程,只是在空无一人的熟悉街口溜达。

    生活事件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一部分,对此,我们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逃之夭夭。还是那句老话,你不能控制世界,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方面,“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见附录),也许可以帮我们一个小忙。

    这张表格,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专家T稨坊舳?匪购退?幕锇椋???芯浚??967年编制并发表,可用来研究生活事件同疾病间的关系。量表根据对五千多人的病史分析和实验室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总结而成。其中列出了43种人生过程中较常见的生活事件或变动,既有消极的事件,又有积极的事件,因为它们都可能是充满紧张性的挑战,要求人们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地适应或调整。这个表把我们常见的一些生活事件,都给打上了一定的分值,称之为“单位”,简称LCU。这个单位,可不是工作单位那种意思,而是像青霉素抗菌效力的单位,说明这个事件所拥有的刺激强度,代表各事件对人影响的程度或要求人重新调整的力度。

    人生最严重的生活变故莫过于配偶的死亡,故这一事件被列于首位,分值为100。结婚虽然属积极事件,但它也是令人充满紧张的,分值为50。这个量表发表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在各国进行了十分广泛的调查。大多数调查发现,一段时间内累积的LCU分值,的确同不健康(疾病和病感)呈正相关。

    说到这里,我猜你一定有点好奇,很想算算自己的生活事件分值累加起来是多少。那咱们就详细地说一说。不过,因为这是国外的统计资料,也不必全盘照搬,仅供参考吧。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现在,我们谈谈社会支持的问题。

    容易被焦虑所压倒的人,通常不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和信任程度。如同事、家庭、朋友。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强大,越不容易陷入持续的焦虑之中。反之,当人们发生严重的生活事件和生活在危机当中的时候,就比较危险。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值得信赖的人,能有力地抗击焦虑和危机。

第二部分 第86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6)

    群居动物必然会害怕孤独。比如说蚁群,比如说蜂群。你见过一只蚂蚁在旷野独自打洞过活吗?你见过蜂巢中只有一只蜜蜂,在独自酿蜜吗?哲学家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宗教等等,都是为了分散孤独之心。有人爱说“征服孤独”,这话如同说我们征服自然、征服高山、征服某个男人和女人一样,是狂妄而且根本不能实现的。你只有和它和平共处,就像我们不能脱离大自然而存在一样,我们也只能和孤独如影随形。你要学会从孤独那里感受生命的常态,获取向隅独乐的功力。你学会了和孤独相伴,你才是真正的强大,能够满怀激情地直面惨淡人生。什么叫平常心?这就是。从此风雨前行的时候,自得其乐,再不怨天尤人。

    好了,你已经知道了一个人出现自卑、哀伤、担忧、害怕、焦虑这种种情形,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遇到这种情境,如果严重的程度不断加深,又不能有效地解除,就会引发心理障碍发生,干扰我们的幸福感。

    最根本的方式,是全面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拿得起,放得下。真正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享受当下的快乐。直面一生中的所有挫折,娴雅地转过重峦。

    当我和那些压力重重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我说完了,他们往往还问:就这些吗?我说,是的。朋友们还是充满期望地问我:还有呢?我说,没有了。

    大家很不甘心,就说,你总要教给我们一两招立竿见影的法子吧?

    我会苦笑道,你能要求健身教练在三天之内,把你的肱二头肌(就是咱们常说的上臂的那块疙瘩肉)练得见棱见角吗?

    大家回答,那是不可能的。

    我说,对啊,就是每日锻炼,要让肱二头肌发达起来,也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既然我们知道身体的强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能要求我们的心理健康倚马可待啊!

    朋友们明白了我的意思,但还是意犹未尽。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减压的方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调整呼吸。

    呼吸是我们唯一能够有意识控制的生理活动。你并不能控制心跳,也不能控制血压,也无法控制胃液的分泌和胆汁的储存,但呼吸可以受到我们意志的指挥。

    具体的方式是:

    你先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注意啊,很多人以为深呼吸是从吸入空气开始,有些号称有修行的老师也是这样传授的,其实这个顺序不对。当我们准备更迅捷地奔跑或是需要千钧一发的爆发力之时,我们都会深深地吸入一口气,这样我们的胸部就会有更深的扩张,肺部就会有更多的气体进入,更充沛的氧气渗入了血液,以供给身体更丰富的含有能量的物质。不过,请你记住,那是人进入紧张状态的准备动作,需要放松的时候,不是这样。

第二部分 第87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7)

    让我讲一个小故事。

    古时有一位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老师拿过一个杯子,杯子里面装满了水,然后,老师让学生端起茶壶,向杯子里面续水。

    学生充满了狐疑,久久不肯往杯子里面倒水。为什么呢?因为结果很简单,谁都可以预料得到。但老师坚持让徒弟倒水,出现的局面就是水很快从杯子流淌而出,泻了满地。

    徒弟说,水流出来了。

    老师说,是啊,如果你来的时候就是满的,那又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呢?

    讲这个故事,就是说明你要放松,不是从吸气开始,而是要从呼气开始。先把你能够呼出去的所有的气都呼出去,然后再来缓缓地、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屏住气,慢慢地数到3,然后再呼出去。这样,反复呼吸,坚持5分钟。每天最少来上3回。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紧张了,就用这个方法。

    有的人可能不屑一顾,说这样简单的方法,难道就能慢慢地让我学会放松吗?

    呼吸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当我们报告某人生命停止的时候,通常会说于某日某时某分钟,他的呼吸停止了。而当我们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整个身体就进入了准备战斗或是逃跑的状态。长久下来,就会滋生病态。

    咱们的老祖宗创造词汇的时候,真是非常聪明。有很多这样的词汇:体会、体验、体察、体念、体悟、体恤、体现……都用了“身体”的“体”字,可见你要想领悟一个理念,单单靠思想是不够的,你的身体要参与,你的身体也是整个系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反过来,如果你的身体放松了,它就会反转过来给你的意志以强大的影响。所以,你真要放松吗?当你的思想和情绪一时间无法操控的时候,就从你的身体入手。身体里最容易指挥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呼吸。你没法子让你的心跳马上降下来,你也没法子控制你的肌肉的张弛(我们高度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好在上天留给我们一道情绪逃生的安全门,那就是我们的呼吸。不要小看了这个系统,只要你持之以恒地锻炼自己,就可以在紧张突如其来袭击我们的时候,用放缓呼吸这个杀手锏,把自己从紧张中解救出来。

    当然,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可以解救你于一时的危难,但却不能根除你紧张的痼疾。真正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清理焦虑,让我们拥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稳定。

    C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发分子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C型性格。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在前面谈到性格分类的时候,有A型B型D型等等,却偏偏没有提到C型。是粗心的科学家们把这个C型疏忽了吗?不是,在分类中,C型是存在的。

第二部分 第88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8)

    什么叫C型性格呢?

    C型性格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童年形成压抑,如幼年丧失父母,缺乏双亲的抚爱。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分合作,过分忍耐,回避矛盾,自生闷气,过分焦虑,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这类人往往属于人们口中的“大好人”,与世无争。这种人在遇到挫折时,其实内心并不是无怒无恨,只不过强行对它们进行压制罢了。

    C型人罹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因为C型人的抑郁心理打乱了体内环境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并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突变细胞,这类细胞极易引发癌症。所以,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

    咱们再用《红楼梦》里的人物举个例子。比如迎春,这位大观园众小姐里最懦弱的一个,平日不善言辞,不喜欢出风头,时时处处与人为善。乳母偷了她的首饰去赌钱,她都不敢追问,事发了,乳母的子媳玉柱儿媳妇还欺负她。丫环为她抱不平,争吵起来,她劝阻不住,便“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司琪出事,要被赶走,求她说情,她也不敢去……迎春的悲剧命运,是被父亲随便嫁给了禽兽般的孙绍祖,结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在《红楼梦》里,并没有直接点出迎春是得了什么病,假如迎春再多活一些年头,估计会得乳腺癌或是其他的癌症,因为她实在是太典型的C型性格了。

    关于癌症性格的问题,我一直在考虑讲还是不讲呢?犹豫不决。因为关于癌症的发病原因,现在并没有最终的结论研究出来,关于心理因素可以诱发癌症的说法,仅供大家参考。

    在心理学大词典里,干脆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癌症是心身疾病的一种”。

    什么叫心身疾病呢?

    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强烈的心理应激,会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毋庸置疑。这种变化若是长期延续,就可能导致躯体的疾病,这也是被无数血的经验所证明了的。那么,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不仅需采用有效的生物科学治疗手段来处理实在发生的病理变化,也要通过心理治疗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经常产生强烈的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忧愁、悲伤等,并过度地压抑这些不良情绪,让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疏泄的人,容易患癌症。这类人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遇事敏感、情绪易于激动,自我克制和自我压抑力强、对不满和愤怒等总是隐藏起来不肯暴露,时常感到自己无所依靠,事事无能为力。长期下来,就积攒了很多愤怒和幽怨,由于表达出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就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开始作祟,积攒成癌。这种人,脸上也常常会挂相的,他们很少微笑,紧锁眉头。

第二部分 第89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9)

    按照中医的说法,五劳七伤,就会长成个苦瓜脸。

    什么叫“五劳”呢?《素问》说: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按照这个逻辑,在办公室和电脑桌前伏案,必会伤血伤肉。

    “七伤”则是: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行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解伤志。

    请注意这一句——忧愁思虑伤心。疾病常是灵魂和自我矛盾的体现。疾病的英文词“disease”的意思就是“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疾病就是“内在的不自在”之意。

    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许它在理智的层面得以表达,它走投无路,就会在身体的层面得以表达。那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如果我们不早早地倾听到这些信息,它就不得不用破坏性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可惜的是,直到这种时候,很多人还是完全听不懂,有时简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些人通过疾病,终于聆听到了身体的呼声,当然后面是理智的判断,他们尊重这种呼声,按照自己的心愿办事,身体就可能康复。

    我这么一说,有的人可能就紧张起来了,咦!我是不是个C型性格的人呢?别慌,咱们有10道小题目,你可以试着答一答。

    1。你是不是很难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内心总是伴随着难以解脱的压力?心情紧张焦虑?

    2。你怕面对人群吗?是不是很怕自己被伤害,谨言慎行。表面上小心翼翼,沉默寡言,态度温和,内心却十分压抑,挣扎痛苦?

    3。当你有一件事没有成功时,常常自咎,懊悔不已。你也许很有才华,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望值很高。内在的求全和好胜心很强。

    4。你会对有创新的计划都心怀怯意,容易秉持悲观态度,是个完美主义者,极其惧怕失败吗?

    5。你是患病不肯求医,一味坚持隐忍吗?当发觉自己有可能患病时,会一拖再拖,并拒绝告诉家人?

    6。当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常常会很沮丧,甚至极度不安。你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会常常怀疑别人捉弄自己吗?

    7。当你心情懊恼和不愉快的时候,会强颜欢笑,喜怒不溢于言表吗?当气候变换、亲人离散的时候,你的情绪容易波动和抑郁吗?

    8。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呢?是不是没有很密切的人际关系,并且认为不把心事向人倾诉是强人的表现,因此沉默寡言呢?

    9。你会常常舍弃自己的爱好,委曲求全顺应现实吗?你是不是认为无力改善现状呢?

    10。当你的情绪不佳时,是不是很难向人倾诉自己的心声,不知道如何开口?并认为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任凭激烈的内心冲突折磨自己,却装做没事人一样,不屑表露。

第二部分 第90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20)

    如果上面这10道小题目中,你答“是”的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