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挣脱生活的框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你所做的事令你衷心喜爱,人生,就是件美事。”    
    幸福的感觉,来自于知道自己全心全意在追求想要的目标与理想——知道你所做的事是你衷心喜爱的,确实是件美事。


第二部分盲从人言——莫让他人操控你的决定

    当“人言可畏”的势力,    
    不再操控个体的决定,    
    我们将会看见绝大多数人的内心,    
    都蕴藏着无限潜力,    
    靠着不断的努力与坚定自信,    
    都会成为丰满且令人赞叹的圆。    
    她在30多岁的时候决定去美国念硕士,亲朋好友立刻劝她,女人的本分是准备结婚、相夫教子,切莫让高学历成为将来追求幸福的阻碍。    
    她考虑再三,决定放弃追求理想。    
    同时间,另一位小她几岁的朋友也决定要去美国念书,同样遭到亲朋好友反对的她却只是笑笑:“该我的,就是我的。或许我可以因为这样做而找到志同道合的对象。最起码,这几年我学了我想学的东西,将来回头看也了无遗憾。”    
    两年后,这位朋友在异乡真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对象,两人幸福地回台湾结婚,再回美国一起念书。    
    当年决定留在台湾的她,心里满是失落。白白用 掉等待的两年。她忽然觉得如果自己曾大胆地去尝试一下该多好。    
    在我们身旁常常充斥着许多善意的忠告,这些忠告都是很好的提醒,却不代表完全正确或适合自己。我们如果不为自己谨慎抉择,就很有可能会走上被人摆布的命运。    
    另一位朋友在前阵子失业潮引起台湾阵阵恐慌时,不顾亲朋好友的劝告辞去了他已经讨厌多年的职位。这个决定引起身旁的人极大的反应,联合指责他不懂得为未来着想。在那一职难求的时期有个烂饭碗总比没有好,他们推荐他去做一些在他眼里看来更糟的工作。    
    “这是我的人生,我想要怎么做,你们凭什么管我?”他说。    
    “我们是关心你,给你一些建议。”家人和朋友都这么回答。    
    “既然是建议,就是谨供参考而已,为什么我不照着做,你们又这么生气?”    
    家人和朋友支支吾吾:“可……可是你这么做不对。”    
    “怎么不对?”他问,“我这么做犯法吗?”    
    “你这么做,不聪明。”他们答。    
    “如果我没多久又找到一份工作,而且比此前的更好,你们还会说我不聪明吗?”    
    “这样做很冒险。”    
    “既然是冒险,最主要的是机会问题,和我聪不聪明有什么关系?”他又问。    
    “如果你聪明,就不会冒险。”    
    “假如我新的工作比以前还好,薪水比以前还高呢?”    
    “那就证明你真的既聪明又厉害,但那不太可能发生。”他们说。    
    “不管可不可能发生,守着我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表示我聪明,和选择跳槽到我更喜欢的工作来证明我既聪明又厉害,我宁可选择后者。”    
    他的家人和朋友被他驳斥到无话可说。    
    一个月后,他完成心愿,到更好的新公司上班。    
    另一个朋友,在年近30岁时,决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美国念书。    
    一位热心的朋友立刻打电话给他妻子:“怎么不劝劝你老公,叫他不要想太多啦!给他介绍一个工作,朝九晚五,生活稳定,机会难得哦!”    
    “这是他的理想,我没有意见。念书也不是坏事……”    
    “念书?念什么书?没人这样啦!还是快点去找个‘正常’的工作,让生活稳定下来吧!”朋友苦口婆心地劝道。    
    “想工作一辈子有的是时间,还怕做不够吗?趁着年轻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为什么不行?”她反问。    
    朋友并不是惟一想阻止他们的人,更多的人以看笑话的心情预言他们就算“学成归来”,也会因为主修的专业太冷门而难找工作。    
    人生中很多事不是单纯的是非题,也不是已经有的看法与做法才最正确。    
    我们身边随时会有人跳入我们的生活中“建议”我们该怎么做才符合传统,才能与其他人一样“正常无误”。    
    和人们争辩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是很累的事,多一点儿人情味的地方就会多一点儿人情压力。    
    既然无法阻止别人以挑剔的眼光去评断自己的决定,至少得小心别让随意的忠告左右命运——太在意别人口中那些所谓“正确”的框框,就会忘了框框外,无限的机会正有待拾取。    
    要相信自己体内蕴藏着无限潜力,也要相信靠着不断的努力与坚定自信,我们都能够成为丰满且令人赞叹的圆——不必依附别人的价值过活,都能独立、快乐地度过一生。


第二部分事必躬亲——累死人的坏习惯

    他以为自己只是有个遛狗不肯松绳的习惯,    
    没想到久了不但狗痛苦,    
    连他自己的活动天地,    
    也被局限在绳子那么长的距离。    
    只是为了秘书手头一张简单的图表,竟然要他堂堂总经理整个下午站在她身后指挥。    
    “把图移上面一点……把图移下面一点……这边的用词再改回来好了……”总经理摸摸下巴,若有所思地反问:“你觉得现在这样如何?”    
    “不错。”    
    秘书铁青着脸说。花好大的力气做才不是以咆哮回答,反正她的意见不能作数,他还不是一一按照自己的意思改了?还问她的意见干吗?    
    总经理看她冷冷的模样,只当她是累了,苦口婆心地劝告她: “我这是在教你怎么写一份专业的报告,你可要好好学着点!”    
    “是。”她恭敬地回答,心里想的却是,“难道报告里的图往上移2厘米还是往下移2厘米就可以分出专业和业余吗?”    
    原先她是多么高兴有这样一位热心的主管啊,在她刚毕业进入职场时给予了她那么多善意的协助与指导。但同样的事他已经做了快一年了。她终于发现他的目的不完全是在指导她,而是他很享受指导别人的乐趣。    
    一年了哦!难道是自己表现太差?为什么他就是会把她呈上去的东西反复删改?她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明明交代给别人的东西又不肯放手,样样都想自己来; 对别人的成品总是意见很多,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最好; 没耐心等别人摸索,三两下就决定插手;常常怨叹没人明了自己的苦心,常常摇头叹息: “唉,好心被狗咬!”——这就是事必躬亲的典型特征。    
    以前有位朋友很喜欢遛狗。    
    妻子说喜欢遛狗,养只小狗在一旁跟着跑比较省事。他的看法不同,就要养一只体型很大的杜宾犬。晚上带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它逛大街,让牵狗的人也跟着威风。    
    偏偏大狗难遛得要命。为了训练这只狗,他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    
    这只狗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往东时,它偏会往西,遛狗时他活像个罗马战士(如果他去借个单人马车架在狗身上就像了),扯着绳子凶巴巴地在后头穷追猛喊——狗遛得不怎么样,身体倒练得勇健不少。    
    一年后,他心爱的杜宾犬总算开窍了!他如何下令,它就如何听话,很有马戏团职业水准。    
    他开心地牵狗出去,左邻右舍走过来看。    
    “怎么样?瞧我连这样的狗也训练得成,厉害吧!”    
    “看它有多听话?我要它走它就走,要它停它就停……”    
    “我保证放开绳子,它也会乖乖地跟着我。”    
    “那你怎么不放开它?”一天,终于有个邻家小孩反问,“我们家小黄都好喜欢自己在户外跑来跑去,你这样天天绑着它,它不是很痛苦吗?”    
    “这……”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样大的狗就算他敢放,邻居恐怕也会抗议。更重要的是,这是他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狗,万一走失了怎么办?    
    他还为自己想了很多不该放手的理由:    
    放开绳子对他来说实在不像遛狗,和狗出来各跑各的,还不如带孩子出来锻练身体呢,用得上一只狗吗?就是牵着这么气派的狗才让他有成就感,他怎么舍得放手?    
    放不放开绳子这个问题他一直搁在心底,每天晚上遛狗时都想个不停。    
    他开始思索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放开绳子,却惊讶地发现在生活中他没放手的事更多。    
    孩子都快成年了,在家里干的大小家事他还会在一旁指指点点; 公司属下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求一定要自己经手,免得出差错;请求妻子帮什么忙,他也亦步亦趋地跟在后头确定每个步骤都要合乎他的要求。    
    为了满足他的控制欲望,他身边的每个人都被他分派到一条隐形的绳子。以前他常奇怪为什么自己老轻松不下来,妻子要他陪着去度假,他总说放心不下员工、放心不下孩子,想东想西,原来放心不下的不是员工和孩子,而是他自己。    
    他用隐形的绳子绑住别人,连自己的活动天地也被局限在绳子那么长的距离。


第二部分牢记失败——悲观与乐观的差距

    保持悲观,    
    得费脑力去记很多不愉快的过去。    
    保持乐观,    
    不必记得太多事,    
    只需保持以轻松的心情期待未来。    
    我所协助的教授专门教导中小学准教师使用电脑辅助教学。她热爱教书,很喜欢与学生来往。这位教授人也相当乐观,每学期她都是在一、三、五上课。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4节完全相同的课一个紧接一个,很多时候她不累,电脑都累了。    
    身为助理的我在她上课期间随时待命,与她一起帮助学生。整个学期中总会有几天电脑的故障率特别高,或是学生对所教的内容听不懂。    
    此时,你会见到我们俩在电脑教室中像蝴蝶一般不停地穿梭飞舞,忙得焦头烂额。碰上学生能力不齐或对电脑特别不熟悉的班级,现场更是一片混乱。    
    然而,即使在这个时候学生抱怨听不懂、学不来、操作上频频出错或是电脑不合作,她都是开朗地笑道:“今天我们的运气好像不太好,对不对?”    
    “看来电脑决定休息一下了……”    
    “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经验,下一回,我们可以尝试其他方法,避开这个错误。”    
    “没关系,慢慢来,就算今天学不会,晚些时候我还可以帮你们。”    
    事实上,就算天要塌下来,她也是那么镇静自若。    
    有一回,她给学生示范如何启动某电脑软件,就在一步步示范说明到了关键之处,她将鼠标点上程序名称,在众目睽睽之下执行它:“所有的麻烦都在前面,现在这么一点画面马上就会出来……”没想到出来的画面竟是:“程序错误”。    
    她顿了几秒钟,回头朝学生笑笑:“或马上不出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有位学生提到自己的工作提案不受老板青睐:“老板退回我的企划,还批评了我一顿。”    
    教授听完不是安慰她:“没关系,至少你已经尽力了……”而是很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好消息,代表你只要照着他的建议去做,下一次就会成功!”    
    教授接着继续鼓励她看到更多光明的方面,说得好像那位同学不是被退件,而是被“有条件地”接受,听得那位同学的心都雀跃起来。    
    后来,那位同学真的将自己的提案再做修改,虽然仍没被老板采用。但她离开了那家公司,将自己的提案附在履历表里,找到了理念相同的老板,受到了重用。    
    这位教授是“正向思考”的绝佳典范——在她心中,逆境是短暂的,生活是可以控制的。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害怕重蹈覆辙而强迫自己“牢记失败”,从此不做“多余的努力”——这些人认为只有牢记失败、避免尝试,才是万全之道。    
    事实上,惟有正向的思考、不断的尝试、轻松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才能以最快的方式帮助你一步步走过考验,迎向光明。    
    那么,悲观与乐观的差距在哪里?    
    一般而言,乐观的人多数会成功。    
    有位学者在他长达数年的忧郁防治法计划研究中发现: 乐观的人记得比较多快乐的事,不快乐的事则忘记得较多。除此之外,乐观的人做好一件事会肯定自己;做坏一件事则当它是失误,不会太在意。    
    悲观的人刚好相反吗?    
    不,他们记忆正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是所谓“面对现实”的人。但如此面对现实,没想到竟也让他们失去了“做梦”的能力。    
    很多人说:“成功是属于敢于做梦的人。”    
    悲观与乐观所不同的不是聪明才智或机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天真的信心——    
    与其牢记失败,放弃尝试,我们更该学习相信希望、不屈不挠。    
    生活中处处有生机,惟有不断尝试的人,才会比别人更可能掘到一口活井——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愿意不断尝试。差别仅在此而已。    
    


第二部分非赢即输——生活在数字挂帅的社会

    凡事非赢即输,    
    只会逼疯自己。    
    毕竟能跻身顶端的人,    
    永远是少数。    
    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也多半令人难以置信。    
    朋友初次步入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工作内容她很喜欢,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相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几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    
    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几千元夺走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    
    所有的事都没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曾听说有个孩子在学校考试的成绩有了进步,开心地将考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父亲头也没抬一下,问道:“是不是第一名?”    
    孩子整颗心都凉了下来,父亲关心的不是他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更好,而是他是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有本英文图画书,书名叫《花的希望(Hope for the Flowers)》。从一只灰毛虫的诞生为起点,作者巧妙地将人类社会中种种残酷的斗争与挣扎融入故事的情节。    
    故事中提到这只灰毛虫长大后巧遇一只漂亮的黄毛虫,他们在一起过了段幸福的日子,直到灰毛虫对现状开始产生不满,执意要加入一大群毛毛虫的行列,来到一个毛毛虫柱的正前方。    
    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驱使下,它不惜一切随着大家往柱子上爬,甚至踩着它最好的朋友黄毛虫的头而爬过。    
    成千上万的毛毛虫们彼此践踏,踩着别的毛毛虫的身躯而上,形成一根耸入云霄的柱子。    
    毛毛虫们都不知道最顶端是什么,只是一味推挤,排除眼前的阻碍自己往上爬。    
    最后灰毛虫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到达了顶端,放眼望去,才发现原来周围是一柱柱巨大无比的毛毛虫柱。    
    眼见毛毛虫们争先恐后地爬向空无一物的柱顶端,谁也不让谁。它终于明白自己什么也没得到,还平白无故失去了最心爱的朋友。    
    当它回头寻找黄毛虫时,更惊讶的是黄毛虫早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于是它明白了,原来它不需要去追求什么,所有最美好的特质就在它体内,它的潜力,是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们生活的社会,数字挂帅;我们生活的社会,非赢即输——除非站在顶尖。一旦站上顶尖,却又深恐随时会被别人取代。    
    不断和别人比较、竞争的模式在我们的社会中是那么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连孩子只因某项表现未获重视,就会觉得自己“一败涂地”。    
    众人的眼光都朝向顶端少数的民众,忧郁像传染病一样淹没了顶端以下的人,不论男女老少皆有可能被抛弃。    
    于是,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以为只要能在一些数字上占优势,自身的价值便获得了更充分的体现——即使那些数字对真正的幸福其实无关紧要。总是要在浪费了大半辈子时间后,才会蓦然发现自己的执著,竟是在一些无意义的事物上面。    
    一个人的价值岂是建立在一堆数字之上呢?


第二部分仇视社会——生活该是你的朋友,而非敌人

    尽管我们偶尔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人,    
    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不好的经验,    
    只是生命旅程中帮助我们成长的助力,    
    并非完全无法控制或归结为生命的全部。    
    从小,他的家人就告诉他: 世风日下,人心险恶。 有朝一日当他走入社会讨生活,就会明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不朽真理。最糟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尽办法占他的便宜。    
    高中毕业,他因没考上大学而尝试找工作,然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被人解雇就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半年间他从杂志推销、送书、卖冷热饮、抄写,甚至连建筑工人都干过,却没有一样做得来。离职的原因不是他讨厌老板和同事,就是老板和同事讨厌他。    
    “都是这样的啦!这社会上有病的人多得是,你已经尽力。反正再怎么努力到头来都会碰到坏老板或坏同事,早点离开这种烂工作总比你辛苦经营老半天,到头来却功亏一篑来得好。”    
    就这样,他开始窝在家里,怪自己时运不济,埋怨没有人慧眼识英雄。然而他内心对外面的世界又怕得不得了,总觉得无法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另外有个女孩儿好不容易熬到商职毕业,眼见步入社会、一展所学的日子就要来临,她感到非常兴奋。一天,好心的老师在课堂上提醒班上的同学:“不要轻易相信工作上的伙伴,免得被人陷害了都不知道。”    
    同学请老师进一步说明怎么判断同事是好是坏,如何知道自己会不会被陷害?老师却笑得高深莫测: “到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了……”    
    课堂上的气氛霎时变得凝重,等老师发现大家太紧张了,补充一句“但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这样”时,已经无法抹去大家心里的阴影。    
    毕业后,她带着恐惧到新公司上班。为了怕被同事出卖,她从来不敢和同事聊私事。哪里有同事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她肯定逃之夭夭。有人对她好,她怀疑他别有用心; 有人对她不好,她觉得是印证了最初的猜测,也害怕付出更多。    
    她封闭自己将近一年,寂寞得快要发疯。有位同事注意到她闷闷不乐,上前关心询问,她终于打开心门和同事谈,没想到这一谈,谈成了一辈子的朋友。即使多年后她另谋高就、结婚生子,这位老同事永远是最先知道她情况的人。    
    从商职毕业已经过了十多年,工作环境起码也换了五六次,她不是没有遇到过刁钻古怪的上司,或是不得不防的同事。这些年来,她慢慢分辨得出什么样的人能当朋友、什么样的人得保持距离。然而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拒所有人于千里之外。    
    故事开始提到的他在家里又窝了几年,在断断续续的求职生涯中,终于在一次兼差时被同事问起:“你不喜欢你的工作吗?”    
    他仔细想了想:“还好啊,挺喜欢这工作的。”    
    “但你看起来不太快乐的样子……”朋友说。    
    他好奇地反问同事,才发现自己进入新公司后,那防卫的态度给人的感觉竟然是自命清高的傲气——碰到困难也不问人,一味埋头苦干。有人想帮他,他把对方当贼来防。同事有难也未曾见他伸出友谊之手。缺乏工作热诚,总是等上司讲一步才肯走一步。进公司好几个月对自己的职位总是一副可有可无的模样,好像随时都准备要离职……    
    听完同事的话后他平心静气地反省,不得不承认,倘若自己是老板,也会想要解雇这种怪里怪气的员工。他终于明白整天疑神疑鬼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他应该培养的是与人合作的能力,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战友,而不是消极地逃避一切。    
    生活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尽管我们偶尔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好的同事、老板、朋友,但并不代表所有人皆是如此。    
    不好的经验只是生命旅程中帮助我们成长的助力,并非完全无法控制或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